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3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

2022-11-05 12:09:41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3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品鉴。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3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1

  一、口算

  28+32=26+30=76-32=25+35=81-7-30=

  96-40=42+8=87-43=65-25=23+7+9=

  20+80=59-26=15+70=46+35=93-60+6=

  60-4=71-5=8+63=20+8=54+10+3=

  二、填空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比19多(),37比75少()。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0=83+()=5385-()=3546+()=49

()+40=70()-()=60()+()=50

  4.在里填上“>”、“<”、“=”。

  43–+2929+3499角1元

  56–-3654-368元+12角10元

  角+9角=()角=()元()角5角+3元=()元()角

  10元-6元8角=()元()角2元5角+5角=()元

  5元-3元6角=()元()角元=()元()角

  6.按规律填一填。

(1)29、31、33、()、()、()。

(2)6、12、18、24、()、()、()

(3)20、()、60、80、()

  7.买一把尺子8角钱,小明拿了1元钱,买一把尺子,应找回

()角。

  8.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三、用竖式计算。

  64-38=81-38=39+21=76-34+13=

  50-33=37+58=72+17=65-47-16=

  四.圈一圈。

  1、书包的价钱接近30元,书包的价钱可能是多少元?

(28元50元21元)

  2、足球比30元贵得多,足球的价钱可能是多少元?

(25元35元65元)

  五.解决问题。

  1.一班有38人,二班有36人,有60顶帽子,每人一顶够吗?

  2.原来有92位客人,走了27位,又来了15位,现在一共有多少位客人?

  3.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22个25个

  小梅一共踢了95个毽子,第三次踢了多少个?

(1)台灯的价钱比书包贵多少元钱?

(2)付50元买台灯,应找回多少元钱?

(3)拿90元钱去买台灯和书包,还剩多少元钱?

  5.图书室借出44本故事书后,还剩28本书,图书室原来有多少本

  故事书?

  6.一本故事书有92页,小明第一天看了37页,第二天看了40页。小明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2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2014新人教)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根据发 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规律。

  三、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特例)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的结论。可以从许多角度找规律,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方向及其他性质等。发现规律的“核心”有助于儿童开始意识到规律。有的核心是重复的,有的是发展的。

  教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的理解,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理清层次,降低难度。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

  例

  1、教学规律的含义;例

  2、教学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例

  3、教学等差数列(递增、递减);例

  4、教学数组的规律;例

  5、教学解决问题。

  四、教学措施

  1、突出教学的趣味性。设计贴近生活且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欣赏、观察、猜想、验证,有过口头描述规律、圈出规律、创造规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

  2、注重教学的开放性。规律的呈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除颜色、大小、形状等属性外,还要涉及图形的方向、声音、节奏等其他属性;

  3、准确把握重难点。重在发现规律并表述出来,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规律即可。

  五、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课题 找规律(-86.例1、2 练习二十第1、2题)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和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联欢会的情境图(动画)

  师:这是新年联欢会的现场,看到这个场面的布置,你最想说什么?(很漂亮、很美丽)师:美丽在哪?为什么这么美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发现的任务。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认识规律

(1)师:这个场面美丽在哪?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灯笼、花、彩旗)

(2)引导发现“灯笼、花、彩旗”的排列规律,并用笔圈一圈其中的一组规律,体会规律。(3)小结:像“灯笼、花、彩旗”这样一组一组地重复排列,不断地继续下去,这就“规律”(4)师:谁能把“灯笼、花、彩旗”的规律再说一说。

  师:仔细地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规律的现象吗?如果有发现的话,与大家说一说。

(5)练习: ①书第85页 做一做 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 ②书第89页 练习二十 第1题

  2、教学例2 找规律(1)师:观察碗的排列,有什么发现?(有规律地排列)师:你能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吗?

(我发现,也可以直接观察数字的规律,是以2和3为一组重复排列的,所以3的后面分别填2和3。)

(2)观察鸡的排列,与同桌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1只母鸡后面跟着3只小鸡,用数字表示就是1、3重复出现)(3)练习:

①书第86页 做一做 第1题 摆一摆,填一填

②书第86页 做一做 第2题

  3、课堂小结:像这样按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可以是图形有规律排列、也可以是数字有规律排列。

  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③④

  三、巩固练习

  1、书第86页 做动作,猜规律

  2、猜一猜,后面是什么?

  3、书第89页 练习二十 第2题。

  4、书第90页 练习二十 第10题

  哪两行的规律相同?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作业本第63页

  板书设计:

  找规律 重复出现的一组 图形、数字 教学反思:(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课题 找规律(图形与数字的对应)(例3、4)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找规律的方法。

  比较熟练地看出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和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题

  小朋友们,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1)课件出示:例题3第一道题。

  师:谁能找出这道题有什么规律?你能接着往下画一组吗?

  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启发学生:我们用几个正方形摆图形,那么这个图形我们就可以用什么表示?那么这一排的图形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对了,我们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规律。谁会接下来填一组数呢?(2)(出示第二行的方块图)这行可以怎样表示呢?接下来应该这样填呢? 用数字标示图形的个数,这些数字是怎么变化的呢?

(3)出示例3的第(2)题

  师:这一题与刚才的2题有什么不同?(只有数字没有图形)

  仔细观察,哪位小朋友会动脑能把它们的规律找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

  汇报交流找到的规律,与大家分享。(4)完成“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4。

(1)师:没有图形的帮忙,你能找到规律。看来小朋友们的能力挺好的。那么下面这题稍有难度,谁能找出规律呢? 学生找规律,与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2)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的第2、3、5、6题

  四、总结

  规律不仅在图形里面存在,在数字里也同样存在着规律。我们可以运用学习过的加减法知识来找规律。

  五、作业

  作业本第64、65页

  板书设计:

  找规律(图形与数字的对应)

  2课题 找规律(P.88.解决问题例5)课时 第3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规律,掌握寻找规律方法,并用于生活中,将数学生活化。

  2、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积极有效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找规律的基础上加大难度,提高生活实用性。教学准备和手段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例题5: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两颗?

  1、观察图片,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3、教师引导 总结:首先发现手链是用2颗黄珠,1颗蓝珠,2颗黄珠,1颗蓝珠?? 穿起来的,但掉了2颗,所以我们知道她穿珠子的规律是2颗黄珠,1颗蓝珠。所以掉的是:1颗黄珠,1颗蓝珠。

  二、课堂练习

  1、做一做 小英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3颗珠子,掉的是哪3颗? 独立思考,你发现什么规律,给你的同坐说说,指名汇报。

  教师检查,指导完成练习。

  2、练习二十 第4题

  根据规律画出被挡住部分的珠子

  3、练习二十 第9题

  小明穿的手链还缺2颗珠子,他需要2颗什么形状的珠子? 观察珠子的形状,你发现什么规律? 独立思考,把要的形状画在旁边。

  三、课堂扩展

  出示ppt,完成课外练习。

  四、总结:

  今天我们把找规律用在生活中,你有什么收获?想一想你在生活 中还能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发现些什么吗?

  五、作业 作业本第66页 板书设计:

  课题 练习课(P.89-91.练习二十)课时 第4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

  2、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迅速。教学准备和手段 教学流程

  一、复习。

  课本第90页第6题。

  二、新授。

  1、(完成第10题)让学生圈出合适的图形,并说出理由。第二行的图形,由学生说完理由和答案后,再由学生来判断对错。

  2、完成第7题。

  让学生找出规律后自己填在书上。

  3、完成第8题。

  4、完成第11题。

  让学生自行填写在书上,并把规律标出来,集体订正。

  5、完成第12题

  6、完成第13题

  三、提高练习思考题

  四、作业 作业本第67、68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3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找次品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 … 轻的一端就会…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 瓶钙片,其是有一瓶少了3 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秤来称)、用天平称(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留出思考空间。)3 .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 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交流方法:一个一个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

(3)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硅码);利用推理(老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祛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4 .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 …),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新授 .出示例1 :这里有5 瓶钙片,其中1 瓶少了3 片,设法把它找出来。.让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5 瓶钙片,其中有1 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我们可以拿出5 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较复杂的方法帮助板书示意图。老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怎么找?可能出观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5)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 … 还可以… …。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三 练习:完成P136、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第1 题,因总数为9 筐,故可平均分成3 份,只称2 次就能保证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 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 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 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第2 题,把15 盒平均分成3 份,至多3 次就可能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课后反思:学生的兴趣很高,而且能比较清晰的用图示的方法加上自己语言描述的方法比较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进步。第二课时:最优方法找次品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新授

  1.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

(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3次)(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二、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6、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一6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⑴第5 题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 次。

⑵第6 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 份,至多称2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 , 5 …… 时如何找出次品。

⑶第7 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图。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 人,所以参加课外小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组的一共有25 一6 一19(人)。这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 + 10 一19 =3(人)

  2.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2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3.有15 盒巧克力派,其中1 盒中少3 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生活中如何从几个物品中找出次品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