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篇 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上册

2022-10-12 13:59:38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篇 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上册,以供借鉴。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篇 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第二课 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点、线、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及点的集合形式

  2.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

  3.体验点、线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点与线的集合的形式。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联系与画面美的体现。教学准备: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对比导入。说明: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点彩画画面以点排列的方式绘制,画面效果较为朦胧,与之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画面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

  1.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两幅画叫什么名字?作者分别是谁? 2.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修拉)《拾穗者》(米勒)

(二)知识全面剖析。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等方式进行。

  1.点的横向排列形成什么? 2.点向四周排列又形成什么?

  3.点疏密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4.点大小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各种工具表现不同的点。

(三)欣赏点的各种形式。1.欣赏生活中动植物身上点的图片。2.中国画里的点和线。

(四)点画作品分析。

  课本中选择了不同种类的点绘画作品,在此,可将各种作品展示于学生面前,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绘画方式,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点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1.同学直观感受点彩画、纸拼贴画、纸团蘸色点画、彩笔点画等作品。2.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学生不同的作品以及绘画方式。

(五)学生实际操作。说明:

  这一环节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相互交流、体验乐趣的过程。学生能否根据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将画面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是这一环节的根本。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学生的画面及时保留较好的效果。学生操作的过程是对知识技能加深与掌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画方式进行作画。因为本课从技法上讲相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也可选择或参考课本中的作品进行临摹。

  作业要求:1.选择点画方法之一进行创作或临摹。

  第三课 远去的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第四课 线与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初步认识线造型的艺术特点,并能运用正确的技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使健康和谐地发展。2.能力目的: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

  3.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型。难点:线造型的创意表现。教学过程

  一、认识软材与硬材。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上课所备的工具材料情况。

  2.教师从教学知识说起,引导学生认识“线”。线:两点之间作连接,便是线。

  3.教师拿实物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软材,什么是硬材。点明本课学习硬线造型。导入本课,板书课题。

  二、欣赏认识线造型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线造型作品和学生作品中,认识线造型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线造型作品。

  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第五课 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第1 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第2-4 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第六课 让剪影动起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第二课时 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七课 漂浮的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探索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将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完美结合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结合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 游戏l:

  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游戏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游戏2:

  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 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海上?

  三、信息交流

  a.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b.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浮力? c.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浮力的小故事吗?

  四、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物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五、探索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第八课 山山水水

  教学目标:

  1.欣赏现代优秀画家的山水画,激发学生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创作欲望。2.学习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及远景近景的不同画法,初步学会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提高绘画能力。

  教学重点:山水画勾、皴、点、染的技法学习。山水画的远景近景着色整理等具体技法。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思及构图。教学准备:

1.教师:国画用具、宣纸、范画、教材、录像。2.学生:书、国画用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由画树引入山水画的新课内容。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山山水水 三.讲授新课:

1.山水画: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种之一(山水、花鸟、人物)具有几千年历史。2.欣赏画家作品:分析三种不同风格

3.技法讲解: 勾、皴、擦、点、染 4.出示范画,学生欣赏: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范画,画一幅山石。学习技法。2.可以先在报纸上练习外型。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第九课 彩墨家园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几张小动物的照片。准备好笔、墨、宣纸等。教师准备几幅小动物的图片。教师准备范图。

  教学过程:

  1.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2.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3.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 a.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

  b.讲述调墨、调色。

  c.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d.修改调整完成。

  4.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5.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6.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课后拓展

  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

  第十课 我做的乐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乐器 难点:设计乐器 教具准备:

  教师: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2、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3、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4、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

  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 :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交流与评价:

  1、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2、师生交流评价。

  3、布置下节课工具。

  第十一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教学难点:

  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5、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7、小结

  第十二课 保护文物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

(1)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就事先了解当地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以便组织学生参观。学生准备:

  铅笔、彩色水笔、颜料、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制作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2)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

(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一些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和实物仿制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2)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4.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尽力寻找生活所在地的历史文物,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第十三课 古建筑的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教学难点: 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

  课前准备: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或挂图)教学过程:(一)上课,师生问好

  揭示课题——《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作启发性谈话。“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现存海拔最高,保存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 ”

(二)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古建筑的外貌等等。(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四)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五)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 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

  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

  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但宁波的保国寺历千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北宋木结构殿。

  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简介部分古建筑: 万里长城 嘉峪关 布达拉宫 北京故宫太和殿 颐和园 杭州西湖 山西恒山悬空寺 苏州网师园,拙政园(七)课后小结

  第十四课 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

  生:铅笔工具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是一只小鸟,可是它很孤单,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

(二)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生:用电脑绘画。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 生:电脑绘画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生: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生:想。

  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

(四)互评

  第十五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2.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3.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教学重点:

  首先,我们在接触中国绘画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它的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次,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教学难点:通同学们看作的同时要想,安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父亲>>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

  六、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其创作意图。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课题:寻找美的踪迹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

  学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

  课件内容

  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

  2长城远近照片的欣赏

  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沙粒的欣赏图片

  4肌理图片的欣赏

  教学评价

  1、在学生回答感受时加以肯定,并对创意好的回答突出表扬,对欠缺的回答进行补充。

  2、对学生作业肯定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以改善。优秀作业要给予表扬,并指出优点所在。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

  一、图片二和图片三)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二:

  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展示课件图片

  四、图片五和图片六)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三:

  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七和图片八)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学生回答完后再欣赏课件九和课件十。

  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四:

  教师请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活动五:

  请学生欣赏肌理图片。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展示课件十一到最后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活动六:作业设计

  学生作业提出要求,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指导,并要求给作品起名字。作业完成后,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课题: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类别。

  2、技能: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建筑以及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

  教学难点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能够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类别来欣赏祖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教具准备课件、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课本、自己收集的资料、水彩笔、图画纸

  课件内容

  1、现代建筑

  2、古代建筑一处

  3、古代建筑外观

  4、建筑结构

  5、群体布局建筑

  6、群体布局建筑

  7、匾额

  8、楹联

  9、棂格10、4幅建筑

  教学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

  3、学生相互评价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建筑,点出建筑

(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的基本特点)

  1、同学们,我们坐在什么地方?(教室)

  2、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墙壁、天花板、地面、门窗)

  3、还有什么地方有这些特点?(电影院、家……)

  4、[课件1:现代建筑]这些都叫做“建筑”。(板书)

  活动二:点出本课欣赏重点

(设计意图:了解本课欣赏重点)

  1、[课件2:古代建筑]同学们看这做建筑和我们现代的建筑有什么不同?(是古代的、外观不同)

  2、[点题]板书:(完整课题“我国古代艺术”)

  活动三:课本欣赏

(设计意图:总体了解本课欣赏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欣赏一下课本各种古代建筑。

  2、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古代建筑的感受。

  3、同学们说一说自己交流的感受。(造型美丽、色彩缤纷)

  活动四:欣赏外观造型

(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的外观造型)

  1、[课件2]同学们观察一下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板书)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2、从课本中找出答案来读一读。

  板书:“屋顶屋身台基”

  3、[课件3:古代建筑外观]说一说,各个部分的造型特点。

  活动五:欣赏建筑结构

(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结构的特点)

  1、同学们说一说我国古代建筑主要使用的材料是什么?

  2、让我们走近古建筑找一找它的特点。[课件4:建筑结构]

  3、学生结合课本找出古代建筑的特点。

  4、板书:“立柱横梁斗拱”

  5、读一读课本中的注解。

  活动六:欣赏群体布局

(设计意图:了解群体布局特点)

  1、[课件5、6:群体布局建筑]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些建筑无论是宫殿还是民居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群体布局)

  2、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文字。

  学生说出从文字中所了解到的,并记录到黑板上。(学生板书:院子为中心、中轴线、对称)

  活动七:欣赏建筑装饰色彩

(设计意图:了解建筑装饰色彩)

  1、同学们分组从课本中找出在建筑中所包含的艺术内容。

  2、请每个组来说一说。

  3、我国古建筑综合运用了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表现手法。(板书:绘画、雕刻、书法)

  4、[课件7、8、9:匾额、楹联、棂格]请同学们看一下如:额枋上的匾额、柱上的楹联、门窗上的棂格。

  5、同学们说一说在建筑中加上各种艺术手法的效果是怎样的?

  6、色彩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同学们从课本中找一找我国古代建筑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是怎样的?

  活动八:总结

  1、今天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少吧,请来说一说。

  2、看到我国的古代建筑你有什么感慨呢?

  3、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我国古代建筑的资料和我们所在地区的古代建筑资料,下节课我们共同欣赏。

  板书设计

  外观造型:屋顶、屋身、台基

  建筑结构:木(立柱、横梁)斗拱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群体布局:院子为中心、中轴线、对称

  装饰色彩:绘画、雕刻、书法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生展示资料

(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建筑的认识)

  请同学们到实物投影前来展示一下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运用到上节课讲到的知识(教师引导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来谈)。

  活动二:我国古代建筑的类别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类别)

  1、刚才同学们的介绍很精彩,大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我们来为同学们的介绍分分类。(根据学生的介绍分出:“宫殿、坛庙、塔、寺庙、民居”板书)

  2、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各种建筑类别。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分别说说什么是宫殿、坛庙、塔、寺庙、民居?

  4、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建筑类别。

  活动三: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能够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类别来欣赏祖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1、现在我们分成4个小组,成立4个小小导游团,为大家分别介绍一处古代建筑。

  2、[课件10:4幅建筑]我们来分一分每个小组介绍的建筑。

  3、学生交流准备。(要求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类别来依次欣赏)

  4、学生分组展示。

  5、集体评价,评出“优秀导游团”。

  6、我们再来争做“优秀小导游”,谁来介绍一下家乡的古代建筑。

  活动四:学生绘画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祖国古代建筑)

  我们光顾欣赏了没有带照相机怎么办?那就请同学们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古代建筑并可以将自己画出来。

  活动八:总结

  1、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大家的作品,谁来做导游介绍一下。

  2、通过你对我们的城市建筑有什么认识和评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板书设计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

  类别:宫殿、坛庙、塔、寺庙、民居

  课题: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2.射灯。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4.投影仪。5.范画两幅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1.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活动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活动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活动五:学生实践(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活动六: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1.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往对事物的常规观察方式,打乱时空,放弃正常的透视比例,把一切事物任意安置在空间,以构成新颖而神奇的作品。本课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评一评”,在观察中领悟方法、在动手中体验、在实践中创新,以积极围绕学科特点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绘画创作。教学内容及课型

  人美版第11册美术教材第4课8—9页,属“造型.表现”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发挥想象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设往对事物的常规观察方式,打乱时空,放弃正常的透视比例,把一切事物任意安置在空间,以构成新颖而神奇的作品。本课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评一评”,在观察中领悟方法、在动手中体验、在实践中创新,以积极围绕学科特点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绘画创作。教学内容及课型

  人美版第11册美术教材第4课8—9页,属“造型.表现”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发挥想象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设设计一幅奇妙的作品;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通过了解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难点: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副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作品、操作用纸;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饰品及铅笔、彩色笔等学习用具。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周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想看吗?(??)(课件出示)

  同学们,老师用这些不相关的图形变出的画美吗?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创作一幅这样的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图形的魔术组合》(出示并粘贴课题)

  二、探究方法 动手实践

(一)看一看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这种组合方式,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幅俄国画家夏加尔的油画作品,想看吗?(课件出示)但老师建议你们要有准备地看,边欣赏边思考以下问题:

  1、这幅画上画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我和我的村庄、人物、动物、房屋、树木等、重叠 缩小或放大 颠倒 夸张??)

  2、你觉得这幅画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指名汇报,相机总结。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幅画上有古怪的人物、动物,颠倒的房屋和缩小的树木,夏加尔打乱时空,放弃正常的透视比例,让画中的一切事物好像失去了重力被任意安置在空间里,使这幅画充满了神奇的童话色彩:画中的绿面人就是作者自己,他正和大牝牛亲切地对话呢!背景中有典型的俄国房子,还有教堂和钟楼。画家用重叠法,在牛头中又添画了妇女挤奶的形象;前景正中,一棵被缩小的开花树被握在作者手中。这一切,将作者残留在记忆中的杂乱形象叠现出来,构成了一幅梦的写照、一个色彩的奇境。

(二)画一画

  同学们实践体验了这些组合方法,但要真正创作一幅作品,还要运用线条、色彩等进行连接、装饰,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不同类型的作品,要求:边欣赏边思考: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组合得巧妙?你还想怎样组合?(课件出示)

  同学们,这些作品美吗?同学们真会发现美,你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也被你们感染了,情不自禁地设计了几幅作品,想看吗?请同学们继续欣赏——(课件出示)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肯定积累了不少想法吧?请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把你们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吧!下面请同学们运用以上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创作一幅作品,要求:

  1、组内先讨论好主题,然后分好工,有步骤地进行创作;

  2、可以参考书上提供的图案,也可以自主创作图形,进行绘画创作;可以不上色,也可根据画面的实际需要进行着色;

  3、各组民主推选一名代表负责交流作品形象和创造的方法 开始—— 教师巡视指导

(三)说一说 评一评

  刚才老师发现,咱们班同学的美术功底真厉害!在较短时间内设计并创作出了一幅幅内容各异、风格鲜明的作品。下面我们来评一评它们吧,首先老师先说明一下评价标准:非常好(☆☆☆☆☆)、很好(☆☆☆☆)、一般(☆☆☆)。先由各组代表到喜欢的小组交流,得到评价后再返回本组。

  三、展示作品 物化效果

  就学生作品情况有选择地粘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指名回答: 在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同学们不光创作得好,还特别有个人主见,很会当小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你们扎实的美术功底、认真的学习态度、丰富的创造想像让老师久久感动!那么,你们又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老师特别高兴。下面老师邀请大家到“作业超市”里逛一逛,请你带着收获,任选一题课后完成。

  1、利用废弃物组合成新的形象,并画下来;

  2、模仿《我和我的村庄》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新作品;

  3、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先巧妙组合,再画出来进行添加,使画面更丰富。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也谢谢亲临指导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们!下课——

《添画人像》教学设计(2016-06-13 21:19:43)转载▼ 标签: 教学 分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艺术大师的表现风格和艺术特色,运用各种表现方法添画人像。

  2、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性地添画人像。

  3、利用传统文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鼓励学生亲身实践。教学重点:运用各种表现方法添画人像 教学难点:恰当运用,富有新意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人物头像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一)、师吟诵汉代徐干的“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

(二)、给你人像的一半,你能否创造性地添画出另一半呢?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一)、欣赏书中画家作品的表现方法和风格。

(二)、观察改画的作品:说出截取和添画的方法以及是否符合原作的风格。

(三)、师吟诵《论语》中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添画人像?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五)、师引诵《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六)、作业要求:依据原有头像的一半,选择适宜的表现方法,创造性地添画出另一半。

  设计意图:感受不同创作方法的艺术效果,了解添画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鼓励学生亲身实践。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尝试创作表现。

(二)、渗透《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学会取长补短。

  五、课堂总结:

(一)、展示各组优秀作品,组织学生相互评价。

(二)、教师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六、板书设计:

  课题

  截取

  添画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学设计

  课题: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6年级

  教材分析: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黑白对比,这些黑白关系形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使画面产生丰富 乐感,形成美妙动人的画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六年级《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学设计

  六年级《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学设计

  课题: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6年级

  教材分析: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黑白对比,这些黑白关系形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使画面产生丰富 乐感,形成美妙动人的画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和形式美法则,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完成黑白对比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能用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表现方法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若干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线描画的独特魅力,学习线描的表现形式: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完成一幅用线画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 示课题

  1、比一比

(1)、首先我们来看这张蝴蝶的实物照片,再来看这张图片,两张图有什么不同?

(原创)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学设计

(原创)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学设计

(2)、我们再来将这一张图与后面的这张图作个对比,你们更喜欢哪一幅?

(原创)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学设计

(原创)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学设计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线条”,来感受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揭题: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板书

  设计意图:稳定学生情绪,并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线条,了解线条,初步感受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初步了解怎样运用线描的语言表现美感。

  二、初步感受,理解深化

  1、欣赏自然界中的黑与白

  师:我们来看这组图片,这些大自然界的小动物们,虽没有绚丽的色彩,但是却有着简单的黑与白。

  小结:自然界中动物身上的线条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也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面我们来看两幅线描作品。

  2、介绍画家的线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吴道子(唐代)-线条流畅而富有生命力

(请大家注意观察在传统绘画中是如何运用黑白对比的)

《鸟的变化图》蜡染装饰画-这种蜡染虽没有色彩的变化,但线条的变化丰富,有着黑白对比的美,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小问题:黑白对比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感受是什么?

——简洁、鲜明、对比强烈

  小结:线条是绘画的基本元素,线描画就是用单色线条对物体进行勾画,并通过线条的变化来体现丰富的视觉效果。

  三、深入探寻、探究技法

  1、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中的黑白对比体现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上前来指出)1.脸部2.鞋子3.盔甲

(2)、画面中的黑白对比是通过什么方法体现出来的?(线条的疏密变化)

  学生:线条的粗细不同;线条的疏密排列不同;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板书:线条的粗细 疏密

  师:我们把线条排列最密、最粗的叫黑;线条最疏最细的叫白。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黑白色块的不同对比)

《牛仔裤》以大部分的黑色块面来表现牛仔的厚重感;《门神》的脸部以大块面的留白表现皮肤的质感。

  四、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欣赏学生作品:

  师:看了刚才的作品,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关系。

  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

  设计意图:了解线的组织方法和画面的黑白灰带给人的节奏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五、学生实践

  1、如此有魅力的表现手法,大家也来尝试一下吧!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六、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

  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二、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1、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2、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七、课后拓展

  展示生活中线描的运用,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师:线条的美源于生活,经过艺术加工的线条来装扮我们的生活,会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美丽!

  板书设计: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线条的粗细 疏密

  亲亲密密一家子

  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一节内容枯燥、容量大的技法课。这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尽量借用信息技术直观、容量大的特点,以最为简便、快捷的方式传达知识信息,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迅速形成创作意识。本课我设计了情感体验、探究和感受材料、探索技法、自主创作、运用技法、展示交流等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粉印版画这一表现形式。

  应会:仔细观察、体会,表现亲亲密密的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创作组合表现一家子亲密的场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粉印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场景。

  难点:。

  1、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亲密感?

  2、粉印过程中颜料水份的掌握。

  三、学习用具:

  吹塑纸、宣纸或各色卡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盒、笔洗、、铅笔、夹子等。

  四、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亲密和谐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共鸣。

  设问:地球上除了人类上还有什么生命也有这样的感情?(动物)

  2、感知体会

  引导学生欣赏图片,体会亲密的概念,并用肢体语言表现。

  适时板书{表现亲密动态的方法:(1)、适当的距离(2)、亲热的动作(3)、眼神和表情

  3、观察比较

  每组放置刻好的版和用这张版制好的版画,引导学生分组观察分析。

  仔细观察、触摸体会,你发现这幅作品在表现方式上和我们平时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平时是直接在纸上绘制的,这张是对印出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感知版画的表现方式)

  4、观察学习

  利用录像演示介绍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1)、制版(用圆珠笔,不太尖的铅笔,直接刻画)

  注意事项:刻板痕迹要深

(2)、套色:用颜料直接涂在版上,覆盖上纸,用夹子固定并用手掌心用力按压,对印。

  注意事项:(1)、刻版要用力(2)、颜料要厚水份要少(3)、对印时不可错位

  5、巩固知识

  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制作过程。

  适时板书

  6、学生实践

  作业要求:今天我们大家用粉印版画的表现方法来完成一幅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作品。(引导动物(人物)可有正、侧等不同造型)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辅导。

  尊重学生个性,根据不同程度进行分层练习,程度好的同学可用彩色套,能力弱的同学可套单色。

  7、交流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介绍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

(1)你在做版画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2)你的作品中是如何表现出亲密的生活场景。

  8、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课后探究不同材质制作的版画的不同效果。

  教学反思

《亲亲密密一家子》这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十六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一节内容枯燥、容量大的技法课。教学重难点是用粉印版画的表现形式表现一家人亲密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根据本人对美术教育的理解,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量体裁衣

  在新课程的春风下美术教材给了教师极大的施展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由的设计教学环节。本课中我考虑到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美术能力比较弱,在不影响重难点的前题下适当的降低了难度,把教材中仅仅局限于人物的表现重点拓展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植物及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有利于学生对“亲亲密密”一词的理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学中我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如:在怎样表现出亲密感的方法时我采用了阶梯式的步骤(适当的距离、亲热的动作、眼神和表情)这三个阶梯式的动作让学生有了‘亲密感’,此时,每一个孩子都摘到了胜利的果实找到了作画的自信!

  二、情感交流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法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是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的学习。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思想的表达、情感的交流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教学中利用大量的图片创设情境,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多媒体极力增大课堂的信息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在选择图片时我充分考虑到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并有意识的回避了三口之家图片的出现,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心灵。

  三、能力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没有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而是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如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触摸吹塑板,感受这种材质不同的质感,结合套好的粉印版画观察、比较、分析、主动探究出粉印版画与普通绘画的不同之处,进而引起强烈的创作欲望。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同种类版画的不同肌理之美。

  四、综合评价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和过程评价,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我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自我评价有机结合,如;学生在谈创作构思时大胆的想表现蘑菇的一家,我当即肯定了她的想法并引导结合动画片中蘑菇的拟人形像进行创作接着同学还创作出了无生命的桌椅板凳……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学生展示作品的环节中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部分学生的作品还没用最终完成很遗憾,我想如果采用合作学习这种遗憾是可以避免的。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设计(2016-06-13 21:17:17)转载▼ 标签: 教学 分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邻近色知识,运用一组邻近色表现画面。

  2、在欣赏、探究中,深刻理解邻近色的视觉效果。

  3、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育学生要学思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重点:运用邻近色创作 教学难点:邻近色的搭配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一)、师吟诵唐代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二)、诗人所描绘的画卷上都有什么色彩?画面色彩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古诗如画的意境和色彩对于画面的作用。

  三、讲授新课:

(一)、欣赏《睡莲》,请同学们重新起个名字。

(二)、出示色相环,找出一组与画面中颜色相近的色彩。

(三)、齐读小知识,了解什么是邻近色。

(四)、师吟诵《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五)、小组探究:

  1、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2、想一想,邻近色和对比色有什么区别?邻近色带给你哪些感受?

(六)、师吟诵《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

(七)、你准备如何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八)、作业要求:选取一组自己喜爱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设计意图:感受邻近色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理解概念,了解邻近色在画面中的运用,感受并体验邻近色的和谐美,启发创作思路。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学思结合。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二)、渗透宋代戴复古的“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色彩表现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五、课堂总结:

(一)、组织学生相互评价。

(二)、教师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相机渗透传统文化。

  六、板书设计:

  课题

  邻近色

  和谐 统一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4分钟)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8分钟)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23分钟)

  5、作品展示(5分钟)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1.基本形切挖 课 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

  2. 通过赏析生活用品构造特点,结合所学切挖方法完成作品。

  3.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切挖的方法创造出新造型。教学准备 :

  教师:切挖作品,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刻刀,一切适合切挖的材料如雕塑泥、泡沫、蔬菜水果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圆柱体、六面体、球体、圆锥体等,说出它们的名字。2.它们都是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物。找出生活中和这些形体相类似的物品。学生思考、回答。

  二、发展阶段

  1.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悉尼歌剧院、央视大楼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图片。学生思考: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

  2.分析讨论:我们看了凳子、沙发、汽车等物品后,分析怎样才能使这个基本形体变成这件生活用品?如何用切、挖等方法将一个基本形体制作成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一切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简单的形体来概括,简单的形体通过切、挖,从而变成复杂的形体。

  3.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并思考,老师用的是什么材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制作出这件作品。

  4.学生练习 作业要求: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发挥想象,创作一件作品。要求在造型上有变化,有新意。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摆放到指定位置。

  2.学生自评互评,进行组内、组间评价交流,选出各小组优秀作品。

  3.请优秀作品作者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心得。

  四、收拾整理 各小组收拾整理,保持桌面及教室整洁。适当了解下节课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工具材料。

  四、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基本达到了课标对第三学段设计?应用单元: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特别是媒材的新颖,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花泥切挖方法的探究,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学习兴趣持久。可以说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能激发学生对媒材、对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开拓学生视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大胆创作真令人高兴,如果作品在美化环境方面能再有点针对性,那效果会更好。

  2、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各种颜色的点)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 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

  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3《牧羊女》 米勒

  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

  1)《殉教者》希腊

  马赛克镶嵌壁画 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

  2)《蜡染》

  苗族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

  3)《黑屋顶》吴冠中

  中国当代艺术大师 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山水》

  黄宾虹

  中国当代国画大师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

  4)《构成》 维克托?瓦萨里

  法国 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

  5)《星月夜》 梵?高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

  法国 米罗 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3.学生创作练习 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取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欣赏课本P4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题材不限。作业要求: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

  4、评出最佳作品

  3.《远去的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透视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2.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1.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2.学会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风景画。难点:

  通过观察道路的变化,由此及彼,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中其他物体的透视变化。

  三、教学策略 《远去的路》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道路由近及远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学习透视知识。通过道路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透视现象非常浅显和便捷,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由此及彼,道路两旁的路灯,树木,建筑物也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内容,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本课设计的思路。透视现象从三年级就开始让学生渐进的理解,因为有了足够的认知经验,到六年级,学生已经非常轻松的能说出生活中的很多透视现象,但是要引导学生将透视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并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构思,还需要教师多引导。本课所涉及的是典型的美术基础知识——焦点透视中的近大远小变化。但是通篇课本都没有直接提到“焦点透视”,因为在第三学段对类似需要逻辑推理的美术知识主要是感受和体验。所以,课本的开始以两幅美术作品和一幅摄影作品作为欣赏和提示,让同学们在欣赏过程中回忆生活中的感受,在对近大远小的道路变化有准确认知的同时,欣赏艺术作品中是如何利用近大远小的变化表现出空间感的。本课知识点就是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空间关系,并运用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教学准备: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习用具准备情况,组织好学生纪律。

  二、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认真观察图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高低等,说一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树木近高远低、栏杆近疏远密、路面近宽远窄。师:是的,近高远低,近宽远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三、讲授新课:

  1、在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继续观察图片,总结规律:(课件展示)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我们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个点就是消失点。

  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1.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2欣赏名家作品,体会透视画法在画中的作用。3.以马路和两边的树木为例做一下透视规律练习。(生草稿纸上绘画)总结学生的画法。师示范

  画出地平线,先找到消失点。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按近疏远密、近高远低、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将树木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4.作业要求:自选用大小的树,道路,路灯,房子等元素,完成一幅符合透视现象的画。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先观察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整理画面。

  五、作业展示: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2.老师统一点评。

  六、拓展阶段: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希望你们做个有心人,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感兴趣的场景。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部分学生们有点感觉了画的还不错,我发现学生越大越需要鼓励,表扬。有的同学告诉我:老师,其实画画很有意思,用笔能表现不同的美,很神奇。课后我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学生都很喜欢画实物。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学生的作品不能要求太高了,以激励,表扬为主,让他们喜欢上美术课,喜欢画,这节课目的达到了,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还要想更多的方法来让他们喜欢画画。

  4.线与造型

  12.保护文物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

(1)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就事先了解当地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以便组织学生参观。

  2.学生准备:铅笔、彩色水笔、颜料、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制作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2)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

(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一些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和实物仿制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2)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4.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尽力寻找生活所在地的历史文物,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运用手抄报的形式来倡导保护文物的精神,用彩笔绘画的形式不仅抒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又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化素养。13.古建筑的保护、教学领域: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2 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教学难点: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课前准备: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或挂图)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二)(三)上课,师生问好

  揭示课题——《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作启发性谈话。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x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现存海拔最高,保存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

(四)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的古建筑的外貌等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

(五)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 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但宁波的保国寺历千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北宋木结构殿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简介古建筑: 万里长城 嘉峪关 布达拉宫 北京故宫太和殿 颐和园 杭州西湖 山西恒山悬空寺 苏州网师园,拙政园(七)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难点: 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 课前准备: 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教学活动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述说后教师小结: ① 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② 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③ 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深入了解 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 重檐是怎样建的 斗拱是怎样结构的 梁柱是怎样连接的 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布置学生作业 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2 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作业相互观摩 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2 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评价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1 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2 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3 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欣赏课,带领学生们了解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古老建筑,使学生们了解了更多我国古代文化遗产。

  14.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哪些工具?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是一只小鸟,可是它很孤单,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

(二)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 生:用电脑绘画

  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 生:电脑绘画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画。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教学反思:

  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美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利用矩形,椭圆形,线形等工具进行花边图案的创作设计.。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请学生按程序打开电脑进入画图界面复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15.中国画和油画欣赏 教材分析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朝的《五牛图》也是最早的纸本作品,到张大千的墨山水也经历了由古典到现代由工笔到重彩写意人物都经历了几个阶段。

  2.油画由西方传入我国,但是我国近现代的油画作品也有了长逐的进展,由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到装饰味十足的戏剧人物,也是写实与抽象相互穿插。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目标: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

  德育目标: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有一种喻意在里面。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学习了这一课不但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意识,也让同学们明白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

  重

  点:首先,我们在接触中国绘画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它的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次,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难

  点:通同学们看作的同时要想,安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创新点:让同学们去发现,去想去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空白点:通过讲解让学生们自己理解。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把自己的国画作品带入课堂,让同学们能更进一步更真实的看到国画作品让学生们有信心相信自己也会做的更好。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父亲>>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

  六、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其创作意图。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们了解了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朝的《五牛图》也是最早的纸本作品,到张大千的墨山水也经历了由古典到现代由工笔到重彩写意人物都经历了几个阶段。油画由西方传入我国,但是我国近现代的油画作品也有了长逐的进展,由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到装饰味十足的戏剧人物,也是写实与抽象相互穿插。课堂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