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水教案范文5篇

2022-11-15 10:05:00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水教案范文5篇,供大家赏析。

水教案范文5篇

水教案范文1

  一、教学目标:

  本课就是通过学习喝水与健康来激发学生科学饮水的情感,掌握卫生饮水的常识,形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通过儿童参与的教学过程,体现主体参与和自主学习形式,交流讨论,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明确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和科学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喝白开水最健康。

  (二)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怎样喝水最健康。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课件、镜子、水球N个、绿叶N片、生命之树一棵、贴卡、音乐《喝水歌》及颜色鲜艳的三种饮料,学生准备最喜欢喝的水一瓶和一个纸杯。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竞猜,激趣导入:引出主题“水”

  1.教师:我们先来个小竞猜好吗?你捏捏看,有什么感觉?根据教师给出的谜语猜猜它是谁?(音乐伴奏)

  学生:软软的、流动的,是水。

  (谜语:此物不稀奇,生命不能离,用刀切不断,用网捞不起。谜底——水)

  2.奖励猜对的学生一片绿叶,并请他们把绿叶挂在生命之树上。

  3.教师:猜猜我们每个人身体里最多的是什么?是骨头?肌肉?是血液?还是水?由此引出“水”的话题,(展示有关图片):其实我们身体里最多的是水。大概占人体的三分之二,所以皮肤才会这么有弹性。奖励猜对学生一片绿叶,并把绿叶挂在生命之树上。

  4.同时教师将写有“水”字的卡片贴在生命之树的根部,代表生命之源。

  (二)创设情境,启发导学:引出为什么要喝水?

  1.教师: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请一位学生讲述故事。

  2.教师:播放学生进行游戏活动的场面的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

  3.同时教师将写有“水”字的卡片贴在生命之树的根部,代表生命之源。

  4.教师:你看到了什么?那他们为什么喝那么多水?

  学生:做游戏、喝水等(学生:因为口渴了)。

  5.教师小结并过渡:原来口渴是体内水分不足了,喝水能补充水分。那你们知道喝水还有什么好处吗?交流前提出要求: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知道得最多。

  6.学生:和组里的小伙伴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喝水好处的资料。

  7.学生:全班交流喝水的好处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网络查询,家长告知,查阅书籍等)。

  8.教师:对正确发言的同学奖励一片绿叶表示肯定,并请他们把绿叶挂在生命之树上。

  9.教师:同时将喝水的好处粘在卡片上贴在健康乐园里。

  好处如:(一、补充人体必需的水分。二、有利于稀释血液。三、有益于新陈代谢。四、对皮肤保湿润泽、养颜有好作用。五、可以通便。六、易食物的消化。七、不会得各种结石,水就是伸入体内的清道夫。八、可以防眼干,避免视力快速下降。)以上只说了几点好处,实际上数不胜数。

  (三)体验展示,讨论导学:喝什么水?

  1.教师: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水,说说为什么选它? 学生:因为它们很甜,很好喝等。

  2.教师:老师也准备了几瓶,想喝吗?组内进行饮料品尝活动。(音乐伴奏)学生:要求组长们做一次服务员,为大家倒好饮料,组员拿到饮料后分几次喝,慢慢地品品味道。

  3.教师:好喝吗?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请拿出你的镜子看一看,舌头上有变化吗?

  学生:变黄了、红了、绿了。 教师:这是为什么呀?请学生发言。

  4.教师小结:自然引出饮料中含有较重的人工色素,长期食用对人的身体有害,这样的饮料同学们最好不要经常喝。

  (碳酸类饮料: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和各种不同的香料、水分、糖浆、色素等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气泡式饮料。像可乐、汽水等。碳酸饮料: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白糖、香料,有些含有咖啡因:1.对骨骼的影响。2.对牙齿的影响,使牙齿因过酸而变黄变薄。3.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4.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因有二氧化碳,会产生大量气体,涨腹,从而影响食欲。5.对神经系统的影响。6.对青少年发育不利 青少年喝碳酸饮料对身体尤为不利,长时间喝会导致肥胖,严重影响体形,造成自卑情绪。而且会降低肺活量。)

  5.学生:讨论喝什么水才是有利于健康的呢?小组代表发言,对正确发言的同学表示肯定,并请他们把自己得到的绿叶挂在生命之树上。

  6.教师小结为什么要喝白开水,并将喝健康水“白开水”,贴在健康乐园里。

  (新鲜的白开水是最佳选择。白开水是天然状态的水经过多层净化处理后煮沸而来,水中的微生物已经在高温中被杀死,而开水中的钙、镁元素对身体皮肤是很有益的。有研究表明,含钙、镁等元素的硬水有预防加速衰老作用。)

  (四)联系生活,分组交流:怎样喝水?

  1.学生:看书了解怎样喝水,可与同桌先交流。

  2.教师:出示两幅画面,请学生观察:你看了以后想说什么?A

  图:口渴喝自来水,B图:激烈活动后大量流汗时大口喝凉水。

  3.教师:小结不能喝生水、脏水;一次喝水不能喝太多;运动后不要马上就喝水等,对回答积极、准确的学生奖励一片绿叶并挂在生命之树上。

  (五)拓展延伸,积极思考:怎样保护水源,节约用水?

  1.教师:展示一幅图片,并讲述一个关于水的故事。(音乐伴奏)学生:边听故事边观察图片。

  教师:出示关于水源减少土地干旱、水源被污染的相关图片。

  2.学生:组里讨论“如果是你会怎样去做呢?”

  3.师小结,对回答积极的学生奖励一片绿叶并挂在生命之树上。

  (六)整体回顾,反思:

  1.教师:这节课同学们认真地跟着老师学习了很多关于喝水的知识,表现非常棒了!让我们犒劳犒劳自己吧!

  学生:让学生慢慢地,细细地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感觉好吗?

  2.教师:最后对本次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价,我们的生命之树有了水才能长出茂盛的枝叶,我们的健康乐园因为有了知识而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的人类因为有了水才能充满活力,世界上万物生存离不开水,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让我们养成健康饮水的好习惯吧!

水教案范文2

  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词,写好“扔”字。

  2、把课文读通顺。感情朗读文中几处描写景色优美的语句,感受到风景的优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词,写好“扔”字。

  2、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1、感情朗读文中几处描写景色优美的语句,感受到风景的优美。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画面,美读课题。

  1、配乐观图,谈谈感受。(设计意图:直观感受何谓“清澈的湖水”。)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词句。

  1、提出读文要求。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注音生词,开火车带读。

  (2)自主提醒难读字词。

  (3)脱拼音全班读。

  (4)认识多音字“卷”。

  4、读准四句难读的句子。(设计意图:该文中除生字较多外,更有难读词句,该环节将更有效、更深入地为学生扫清品读障碍)

  5、动作理解:“攥”“扔”

  6、指导书写“扔”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词,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障碍。抓住文章中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动词“攥”和“扔”。不但引导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课文中心问题,并为深入品读找到突破口。)

  三、整体感知,切入关键

  1、带问题听范读:到底是谁攥住了什么?又是谁扔掉了什么呢?

  2、学生汇报。

  3、深入追问:小洁为什么从头到尾一直紧紧攥住那张面包纸呢?

  4、引导小结:让我们跟随小洁,一同欣赏湖水中的美景吧!

  5、请用波浪轻轻划出描写湖中美景的句子。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从“攥”字切入文本,感悟中心,进入文本肌理)

  四、展开想象,品读美句

  (1)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设计意图:指导重在读好“长长的波纹”)

  (2)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①读出平静。

  ②读出趣和美:这面镜子除了能映出蓝天、白云,还能映出什么?

  *看课文插图——映出山石。怎样的山石?

  *句式训练:山石还会像什么?

  *除了有这些,这面大镜子里还可能映出什么?

  *让我们把这所有都送到句子里来读好吗

  *这样的画面让小洁陶醉,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设计意图:抓住这重要的句子,进行不断的拓展想象引导,并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五、感情升华,美读成诵

  (1)教师动情引述(配乐):这清澈的湖水真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啊,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山石还有活泼可爱的小鱼,构成了一副多么动人的画面,来,让我们一边想像画面,一边再把这几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2)这么美的句子一定深深印在你的脑海里了,我们合作来试背好吗?

  湖水像 ,映出了 、 、还有 。

  她感觉自己像在 ,又像在 。

  六、抛出矛盾,引领下文

  (1)清澈的湖水这么迷人,难怪小洁要一直把面包纸紧紧攥在手里!

  (2)可是,另一个动作“扔”会带来怎样的情况呢?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学习。

  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教案篇二

  一、教材简说

  跟随着小洁的目光,我们欣赏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的“雄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当小洁正想把面包纸扔进湖里的时候,她看见那清澈的湖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蔚蓝的天空和如画的山峦。谁忍心把这“镜面”打破呢?小洁攥紧了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了应该放的地方。

  遗憾的是,那面“镜子”还是被一个小孩弄了个污点。那块香蕉皮,吓跑了小鱼,就连湖水也“皱起了眉头。

  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小洁只是在那面“明镜”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开的手,但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一瞬间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

  这点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洁美好的心灵。

  让我们把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面永远的“明镜”吧。别忘记小洁那企盼的目光。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一些字在生活中学生可能早已认识,不认识的通过读课文和借助汉语拼音,基本上能独立识字。教学中可以开展摘苹果等游戏,使学生品尝独立识字的乐趣,再请摘到“苹果”的同学当小老师,教大家读“摘”到的字。要注意引导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和方法,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1)生活中识字:“镜”可能在眼镜店的招牌或广告上见过,“映”在电影海报上会常常出现,“演”在电影电视和文娱活动中常见,“蕉”会出现在水果店的商品标签上。“幻”在孩子们喜欢的科幻片片头中常常出现;也可引导回忆,“幻”与上学前天天见到的“幼儿园”的“幼”字字形区别在哪里。

  (2)以旧带新识认生字:则-侧、电-龟、奶-扔

  2.写字

  (1)复习提手旁的写法并指导学生写好“扔、掉”二字。“扔”字的右边可借鉴以前学过的“奶”字右边的书写方法。

  (2)引导学生注意“舟”和舟字旁的区别。

  (3)“觉”字要侧重引起学生注意下面是“见”不是“贝”,练习写好最后一笔竖弯钩。可联系字义帮助记忆:想想为什么“觉”字下面是看见的“见”呢?

  (4)重点学习目字旁的写法。本课有两个带目字旁的字:眼、睛。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区分“目”字旁和“木”字旁,把目字旁称为“眼目旁”,把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记忆。然后,请学生观察并注意带目字旁的字一般要写得左窄右宽。

  (二)朗读感悟

  景色美与行为美的和谐是本文的主题,面包纸是本文的线索,“刚想、生怕、攥着”等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关键;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扔香蕉皮的小孩与小洁行为的对比,湖面的变化是文章的含蓄表现手法。抓重点、析对比、明线索、攻关键,就达到了理解课文的目的。教学中应该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练习朗读。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达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教育目的。

  教学时,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文章的起伏变化,人物内心感受的前后不同,这是本文朗读的重点和难点。朗读感悟训练要有梯度,不同的环节要有各自的侧重点。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赛读课文,正确流利;评读课文,相机纠正;再现情境,引导感悟。

  1.看课文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小洁乘船在清澈的湖中欣赏两岸景色的画面),听配乐示范朗读。

  2.提问:当我们荡舟湖上,你的心情如何?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第一、二自然段呢?

  3.配乐朗读以上段落。比比谁能把美丽的景色和人物愉快的心情读出来。

  4.透过动作,体会心理。

  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儿你体会到什么?应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重读“紧紧地攥着”)

  “小洁回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他”指的是谁?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目光”中体会到什么?

  5.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6.自主学习,背诵课文。说说你喜欢课文哪部分,把它背诵下来。

  (三)实践活动

  1.开展“弯弯腰,拾起一片纸”活动。

  2.以《文明,只差那么一点点》为主题开展一次小小讨论会。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齐读课题,展开想象

  1.提示学生,什么样的湖水?读出“清澈”的意思。

  2.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质疑问难

  (三)初识生字

  1.自读生字。

  2.同桌互相读。

  3.教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全班认读。

  (四)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1.朗读文中写景的段落

  你想不想也坐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

  (课件演示)你都看到了什么?怎样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

  学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2.朗读第三自然段,说说小洁看着湖水,为什么“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3.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生气、遗憾、惋惜的语气。

  4.读最后一段。说一说,小洁向哪儿跑去?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体会小洁的感情变化过程

  (七)巩固识字,练习写字

  (八)完成课后的比喻句练习

  (九)扩展活动

  1.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您注意您的脚。”

  2.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

  《清澈的湖水》的原文阅读

  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

  小洁穿着红色上衣坐在船头。她一边吃面包,一边欣赏两岸的风景。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小洁看得入了神。她吃完面包,刚想把面包丢进水里,却被湖里美丽的风景吸引住了。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哟,清澈的湖水里面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突然,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眼光望着湖水。

  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突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

水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7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浓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驶、串、贵、闭,正确规范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

  2、读词。师:所有的词串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心情一一高兴。

  3、师:傣族人民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

  二、图文结合,拨动情弦

  1、周总理是什么样子?自由地读一读第三段,划出那句话。

  2、指名反馈。

  3、出示CAI,

  师描述图意。

  ①、喜欢总理这身打扮吗?谁来读?

  ②、所有人的表情都化为了一个什么词?练读笑容满面。

  4、小男孩身上背的是什么呀?

  5、周总理呢?CAI,出示句子。(自由读)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载歌载舞什么意思?

  6、CAI(动词变红)教师引读。

  7、欢乐的鼓点敲起来了,让我们和总理一起载歌载舞。(师生律动)

  8、让我们留住这幸福的时刻,(全班读)。

  9、和总理在一起,能不幸福?能不令人难忘吗?

  10、(齐读)

  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三、创设情境,会文悟情

  1、热闹的泼水开始了,自由的读一读第4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泼水的?边读边画。

  2、师小结:原来过泼水节是他们互相泼水,同时也把祝福送给了对方。

  3、傣族人们是怎么向总理泼水,送出祝福的呢?(板:傣族人民)

  ①、CAI显示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②、人们为什么这么欢迎周总理?

  ③、CAI显示总理图片资料,师深情描述。

  ④、人们欢呼什么?祝福什么?(相应指导感情诵读)

  4、周总理是怎样向傣族人民泼水的呢?(板:周总理)

  ①、自由读,指名反馈。

  ②、CAI显示句子,介绍银碗、柏树枝含义。

  ③、谁收了总理的祝福?(指名读)。

  ④、不光我们收至打,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收到了祝福。(分组读)

  ⑤、我们的爷爷奶奶也收到了祝福。(分组读)

  5、有两个人特别幸运,谁呀?〔分角色读)

  6、(CAI)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练读)

  7、难怪姑娘、小伙闭上眼,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相应指导感清诵读)。

  8、(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9、周总理热爱人民,人民敬爱周总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完成板书)。

  10、感情朗读第五段

  四、激情导读,升华主题。

  1、读中升华:

  师:47年过去了,傣族人民依然清楚的记得,身穿傣族衣服,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的周总理。(全班读)

  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师:傣族人民不会忘记给他们送去祝福的周总理。(齐读)

  师: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深深爱着他们的周总理。(再读)

  五、课外延伸,激趣探究。

  收集有关周总理的其他故事。

  六、指导写字。

  1、出示驶、串、闭、贵怎么记住它们呀?

  2、师范写贵字。

  3、学生练写。

  七、板书设计:

  8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傣族人民

水教案范文4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教师寄语: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能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水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理解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的姿态;叶片才能有利于。

  二、导入新课: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不仅有奔流不息的大海、江河,还有降水和地下水,那么水对地球上的生命意味着什么吗?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本p107页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含水量。成果的果肉的含水量可超过 ,幼嫩的叶子

  为 左右,树干平均为 。

  2、请设计实验证明干燥的种子中含水。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3、总结构成植物体的水有哪些作用?

  (二)阅读课本p108—109页,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积的不毛之地?沙漠上什么样的地方会有较多的植物生长?

  2、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近,植被类型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3、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吗?

  4、下表是对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请分析。

  发育期天数需水总量(米公顷)

  返青期29635

  拔节期23876

  抽穗期20956

  灌浆期311192

  请分析:

  (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2)哪个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四、拓展创新: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进行分析

  2、菜农卖菜时,会不时的往青菜上洒水,这样做的好处是——————。

  五、网络构建: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在生物圈中,水分布最多的地方是()

  A、沙漠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雨林生态系统

  2、绿色植物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影响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分布 B、生活在沙漠中的绿色植物不需要水

  C、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绿色植物缺少水,会萎蔫或死亡

  3、下列对沙漠植物的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二)非选择题

  1、(20xx,福州中考)某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种现象说明 。

  2、人们往往在河堤上造林,其主要目的是 。

  七、学习感悟:

  做错的题有 ,以后应该注意的有 。

  答案:

  三、合作探究

  (一)1、90%、80%、50%2、见课本107页3、见课本107页

  (二)1、沙漠降水少,植物无法正常生长;降雨量多或地下水多的地区

  2、锡林郭勒降雨量少,长白山降雨量多3、不是

  4、(1)小麦各个发育时期的需水总量按发育期的先后顺序递增,日平均需水量在前三个时期按发育期的先后顺序逐渐增加,但最后一个时期有所减少;不同发育时期的需水量与各发育时期的天数无关(2)抽穗期

  四、拓展创新

  1、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吸收,其余部分汇成江河2、防止青菜萎蔫软缩

  六、达标测试

  (一)1、D2、B3、C

  (二)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2、利用植物的根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对河堤起保护作用

水教案范文5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具有实际意义的文章。课文记述了小洁随爸、妈出去游玩,被湖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不忍心将面包纸扔进清澈的湖水里。看到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进湖里,小洁十分不满。等船靠了岸,小洁把面包纸扔进了垃圾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同学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4、学写生字:澈、纹、赛、幻、蕉、卷、欣、丢、表、盼、波、赏、镜、演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同学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朗读指导,体会景色之美及小洁美好的心灵。

  教具准备:字、词、段落、画面课件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这“清澈的湖水”该是什么样子?生答。一位叫小洁的小朋友亲眼看到了这样清澈的湖水。板书:小洁。下面,让俺们随她一起去看看吧!

  二、检查预习:

  1、课下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想不想再把课文读一遍?(想)那就请同学们开始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放声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对你喜欢的局部还可以多读几遍。

  2、同学自主读书

  3、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生说。

  4、文中几个词语可难认读啦!出示生词认读:(计算机显示课文中的生词,生字用醒目的色彩显示)①指生读②齐读l遍

  三、学习课文:

  过渡:小洁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游玩,乘坐在游船上,欣赏到了非常美丽的风景。

  1、自由读2—4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风景优美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朗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在读中体会景色的优美。

  A、你喜欢哪一局部?为什么喜欢?

  (1)生答:“俺喜欢山石”这局部,因为山石很美。

  屏显文字:“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

  师:你能给大家读出你感受到的美吗?

  生读:

  师:谁还喜欢这局部?(生举手)你来说说。

  生:俺喜欢山石这局部,因为这些山石形状很有趣。

  师:你能给大家读出这种趣吗?

  生读:

  师:谁还能比他俩读得还好?(自身先试试)

  指生读:其他同学当评委,大家评议。

  (2)师:你们都读得这么好,俺也想试试了,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怎么样?点击句子,(“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字体变成绿色;“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变成红色。以区分师生该读的局部。师生接读。这是俺们通过读书知道的小洁看到的美丽神奇的山石,你们想不想也亲眼看看?生:想。

  (3)屏幕显示课文中的山石图:谁来看着这幅图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些山石?

  指生看图说。

  你想怎样来形容这些山石?生答。板书:奇。

  (4)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趣美丽的山石?生说

  (5)老师也查找了许多山石的资料,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想看吗?

  按顺序点击形状各异的'山石画面(有像大蛋糕的、有像大象的、有像青天柱的……共有5种)

  谁来看图说说这些山石的样子并给这些山石起个合适的名字,进行说话训练师小结:这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自身真是奇妙无比。

  B、过渡:你还喜欢哪局部?为什么?

  (1)生答:俺喜欢潮水这局部,因为湖水很清、很静。板书:湖水。

  屏幕显示文字:“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2)师:这句话该怎么读,你当老师,俺当同学,教教俺,行吗?

  同学自已练习。

  (3)生读:(师:你是用自身示范读的方法来教俺)

  师提示:还可以用具体方法教俺。比如说:哪句话应当快读,哪句应该慢读,哪个词语应当重读等等。

  (4)生指导。

  (5)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读。

  (6)愿意读的同学都站起来配乐读。

  (7)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变幻的山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山峦还变幻呢”?点击“变幻的山峦”(在后面显示出一个彩色问号,并闪动两下)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你很会读书,谁能帮帮他?

  指生解答。

  (8)屏幕显示画面:(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面显示:湖水清澈见底,岸边座座山峰,倒映在水中,人们乘坐在一艘小船之上,徐徐前行)。再问刚才提问题的同学,你现在明白了吗?让他说说。

  指生读这一局部,其他同学欣赏画面。(重复播放刚才的画面)。

  谈谈看了画面后的感受。板书:静。

  (9)小洁乘着游船,行进在这蓝天碧波之上,发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生补充)。

  屏幕显示句子:“她觉得自已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多么美妙的感受啊!练习感情朗读。师: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自身再完整地读读这段话。体会湖水的清和静。

  C、还喜欢哪局部?为什么?

  (1)生答:俺喜欢小鱼这局部;因为小鱼很快乐。

  屏显画面:(清澈的湖水里,游船徐徐向前,一群群小鱼悠闲的游来游去。忽然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了水面,又迅速地在浪花中消失了)。说说这些小鱼在这清澈的湖水中生活得怎样?

  生答,教师板书:小鱼乐

  (2)屏幕显示文字:“瞧,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扮演呢厂指导这名同学读出小鱼的快乐。

  (3)四人小组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快乐。

  (4)男女同学各选一名同学竞赛,大家评议。齐读

  (5)小结:(指板书)这里的景色静也美,动也美,所以小洁看得——(生补充:入神了)。板书:入神了。

  过渡:可是后来,小洁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什么呢?

  4、自由读第4自然段后面的局部。

  (1)指生读:说,其他同学补充。

  (2)老师:是啊,小洁的心里也像这起了皱坟的湖水一样不再平静,她用企盼目光望着湖水。

  (3)什么是“企盼”?小结在企盼什么?

  生答。其他同学补充”

  (4)齐读。突出小洁的不满。

  5、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小洁跨上岸,四处张望什么?

  (1)指生读最后一段。

  (2)指生回答。

  生:她在寻找清洁工。

  生:她在寻找那位扔香蕉皮的小孩。

  师:假如你是小洁,会对这位小孩说些什么?同桌试着扮演。找一组同学上台扮演。

  生:她寻找垃圾箱,想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可联系上文)

  生答。及时鼓励。

  四、总结全文

  l、假如小洁就在你身边,你想怎样夸夸她?

  同学夸小洁。

  师:是啊,小洁的心灵就像这清澈的湖水一样美丽。

  2、俺知道,咱们班有很多智多星,想一想,为了使这清澈的湖水永远清澈,俺们今后应当怎么做?,生答。

  对,通过俺们齐心合力,一起努力,潮水将更加清澈,小草将更加葱绿,天空将更加蔚蓝,地球上将生机一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两则维护环境的广告语,并配上插图,比一比,看谁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