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3篇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022-11-01 18:32:43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3篇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供大家参阅。

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3篇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1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浅议

  素质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界已展开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也存在许多问题。现就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

  当前农村小学主要面临着资金短缺、硬件缺乏、师资匮乏、家庭教育缺失和学前教育不足五大教学困境,其中资金短缺、硬件缺乏、师资匮乏三个问题最为突出。

  目前,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许多村级小学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缺乏。大部分村级小学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素质教育的宣传还不够,至今仍然有大量未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年在外打工。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O岁的年轻教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都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现在,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因而使得相当多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O%。“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可以采取以下实施途径:

  1.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和投入力度

  当前,素质教育的内涵、性质及其理论在农村地区未能得到广泛的宣传,许多教师不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的意义有多大。同时,大多数农村教师由于受以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学生的考试、升学为中心,偏离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导致了农村地区学生普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对农村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更好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为更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素质教育中老师是教育的主体,老师要更加注重自己本身素质的培养。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实施素质教育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望,因此,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培训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在职教师培训进修的规划、组织、领导,落实进修要求,帮助教师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重视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还要重点加强对现代课堂教学基本理论、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帮助教师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从而实现教育思想真正转变,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设置合理的学校教学课程。

  适当减少学科必修课程。在乡镇小学中。应该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不同年级的特点,适当地减少语文课、自习课等;增加心理辅导与教育课、学科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等内容,能够张扬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特长。

  适当开设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可以开设思维训练、语言表达、综合阅读、速算、科技信息、英语口语、礼仪教育、国情教育、法、科技信息、英语口语、礼仪教育、国情教育、法律常识、环境保护与自我保健方法、国际知识、劳动实践等课程。

  适当增加活动课程。适当增加活动课程内容和活动时间,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通过特长班和兴趣小组等形式,包容所有学生,在活动时间上予以保证,纳入课表。全员参与,全面开展,全方位启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活动课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涉及文娱、体育、手工制作、绘画、书店、编织、科技活动等各个领域。

  总之。农村小学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怎样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但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深信这一伟大而艰巨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2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

  实素质教育的提法已经有许多年了,全国各地开展的红红火火、风起云涌。但是由于多年来农村小学教育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许多教师认为在农村小学很难真正开展素质教育。针对如何在农村小学真正开展素质教育略谈我的两点看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首先要解放教育者的思想,农村教师接触面较窄,对新的教学动向接受不及时,加上“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片面认为农村孩子基础差,能力差,对孩子各方面的潜能不善于发现和开发,对素质的定义、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只是初浅的感觉,开展素质教育无非多上几门功课而已。有些老师仍然搞“题海战术”,对技能科敷衍了事,抑制学生能力的发展,假如教育者这种思想观念不改变,主观上就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处理好活动类和学科类课程的关系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各种情趣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个性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个体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是个体社会化的心理凝结物。个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个性意识的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一是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所以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素质。个性对于人的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其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抓好个性素质,把个性的多样化发展做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因而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在各个科目中渗透爱美、爱科学、爱劳动、爱制作、爱体育、爱想象等情趣的教育。

  其次,要解放学生家长的思想。农村学生家长只问子女考试的分数,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分数高就是“龙”,分数低者就是“虫”,考试成绩的高低是衡量老师会不会教、学生会不会学的一把水准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基本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特长不闻不问,对子女好奇发问,好奇举动,动手操作,有些家长进行制止,叫他们整天抱着语数课本转,限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学生家长这种观念不改变,客观上阻碍敢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家长明白当前的教育新动向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发展健康的个性,为今后人生和社会打造基本素质.先天与后天全面开发与发展,明白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全面素质、基本素质、个性素质教育为核心。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只有家长思想解放了,进行家校配合,双管齐下,这样就大大推进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进程。

  二、加强学习,使教育者具备各种素质,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农村教师七八十年代师范毕业生占很大比例,年龄基本是四十五岁以上,还有大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亦工亦农”,家庭负担重,家里有责任田可耕,学习钻研的时间较少,教师本身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呢?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从结构讲教师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职业思想、知识水平、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职业思想是一个教师应该确立的最为根本的条件,人们普遍认为,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孜孜不倦,燃烧着自己,点燃了别人,他的责任感、事业心和积极性容纳在一起,就是对学生的爱。教师的职业理想就是牢牢地树立起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一个教师缺乏这种职业思想是不能胜任教育工作的;知识水平也是一个教师所具备的条件之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你想有些教师只能承担语、数科教学,对技能科、活动类课程无从下手,对学生的提问答非所问,不求甚解,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具有明显的随意性,所以它要求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过去大家认为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育发展到今天,我认为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须备源源不断的泉水,才能适应素质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教师所应具备的,在素质教育中,他所要求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农村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师生观。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培养学生自信、自尊和自强的心理,还要钻研教学理论,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行为更是教师素质的集中体现,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有效,集中反映了教师素质的总和。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每位教师要努力进取,永不停步,不以现有的知识水平为满足,讲究一专多能,发扬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使自己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轨。学习主要途径可以从教育网站中索取,多观看名师教学实录,订阅有关教育教学杂志,从书本中索取先进的教学范例,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继续教育、自觉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探寻,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提高自身水平。其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多上公开课、观摩课,制定较有价值的校本研究课题,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还可以到城市、重点小学参观学习,博取他人之长,这样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就能蒸蒸日上,水到渠成。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协调教育的各种功能,把每位教育者的思想、认训和基本素质,有机的统一起来,这样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开展的有声有色。

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3

  关于农村素质教育的思考

  什么是素质?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基本品质结构。如何提高个体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对于提高个体素质主渠道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小学素质教育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我们知道,在农村倡导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很大。再者,要抓好农村素质教育就必须得引起各方面的足够的重视。农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部分的小学生生活在村镇,这就决定了基础教育工作重点在农村,所以说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农村的基础教育。

  一、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要靠广大教师。我镇共有八所村小学,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大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和农村的教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在以创新教育的今天,他们的观念存在偏颇,认识不一致,再加上观念落后,严重影响了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从教师来源看,大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学历较低;从年龄看,老教师居多,缺少了继续为教育事业奋斗的激情;从学历结构看,体音美这样的专科教师奇缺;从教学效果看,教学科研水平偏低,教学方法陈旧,无法适应新的教学

  理念。农村的教师队伍稳定性差,由于城乡差别,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教师资源上,城市学校都比农村的学校有优势。大部分教师都不愿在农村任教,从而造成了教师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

  2、教学硬件设施问题。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长期以来都是积弱积贫,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上的也不多,大多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了。虽然近几年来国家为农村中小学设施注入了更多的资金和一些设施的配置,但绝大部分学校仍没有像样的图书室、活动室等。甚至连个像样的操场也没有,体育课上,教师也是无奈的让学生自娱自乐。

  3、课程单一问题。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专科教师缺,加之受条件的限制,很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地处农村却很少使用乡土教材,严重脱离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市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生在农村却不认识农作物”。

  4、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问题。当前农村学校仍采用以学生成绩来考评及奖励老师的办法,考核教师以学生成绩定优,评先。极少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怎样?教师眼睛盯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整日为分数抓学习。教师讲课的方法陈旧,学生所学的知识死。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多,教师照本宣科的东西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付抽考,有了好成绩才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学生成绩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荣辱。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创新教学,探索教学新路,搞素质教育。大部分教师没办法

  跳出考试的圈子,每天想得是怎么能考好。由此造成了只抓主科,忽视小科。素质教育根本落实不了。农村教育若不走出这个误区素质教育就是空谈。

  5、教师的认识问题。农村教师一人多科压力大,负担重。教师每天备课、写教案将花去大量时间,学生的活动也极少。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是简单化,家长制。只注重分数,缺少能力、行为道德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成绩高、听话就是好学生。极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说脏话、骂人习以为常。就是这样。教师每天很累,学生每天更累。学生没有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更没相应的课外活动。

  6、家长对学校、教师、孩子的期待问题。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第一个教育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和家庭对孩子所起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是学校和教师所不能代替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不良的家庭教育必然为学校教育带来种种的障碍,甚至由此给社会造成不良后果。学生的家庭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农村地区,很多家长认为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所有的教育都指望学校和教师;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文化,不会教育孩子,也没能力教育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认识,一旦孩子表现不佳,就产生了责难心里,怀疑孩子及老师。由此造成了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这些想法和做法,都会给教育工作带来或大或小的不良影响。

  二、进行素质教育学校、教师、家长深思的问题

  面临各种各样,如此多的问题,作为学校,作为教师,作为家长身上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素质教育是国务院、国家教委提出的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决策。人才的培养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如果只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传授,轻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这样往往造成学生高分低能,难于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学校、教师、家长一定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读书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作为农村的学校、教师、家长,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潜能天赋进行保护教育和开发。农村的教师可以平凡而不被人重视,但从另一方面想,我们可以从容地去学习,和最有朝气的人群在一起,去思索人生的问题,这是农村教师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是最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素质教育。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成长的最重要时期,学生的各种能力、智力、思想品质、道德素养的形成,都将在此时留下终身难以磨灭的痕迹。一个在小学阶段心里品质受到极大伤害,沉默寡言的人在青年阶段再次遇到困难而一蹶不振的可能性是没有受到伤害人的10倍。现代社会竞争使人的心里越来越脆弱,心里承受力越来越小,我想这应归结为小学阶段的失误吧!所以小学教师的任务相当艰巨,不仅担负着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情感、智力、体力、能力,各种情趣的任务。那么,我们的教师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呢?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初探

(一)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转变观念,全面培养学生。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未来社会,更难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死板的书本知识,僵化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社会无法立足。事实充分地说明,在抓应试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素质教育,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想考出好的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全面的素质教育。

  提高教师创新素质。教育界的专家和有识之士认为: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师创新教育,首先要让教师树立教育创新观念。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其次抓教师的继续教育,给全体教师定期进修培训的机会,确保培训次数和实效。并建立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苦练教师基本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教师,何谈赢得学生的依赖,何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来。没有高水平的知识,创新能力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能力,所谓使命感、责任感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应注重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开展

  教师大练基本功、大比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我们能认识到教师的素质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通过自身知识的内化形成和积累的。

  开拓教师业务学习渠道,拓宽学习内容。作为教师,想要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勤奋学习,认真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搞好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所以教师要打破陈规,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教师在业务学习中,除学习书本的理论外,还应注重注入有利于开拓性、打破常规旧框的思想。如:现代教师必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求现代教师能够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的教育技术,特别是农村教师更要革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手段和方法,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指导实践。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领会与掌握古今中外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探寻教育理念的源头。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会运用,指导实践。只有实践才会发现问题,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应与同行多学习、交流,吸取他人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中,使教师在感性上获得他人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常言道: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无时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质的教师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道德

  素质而言,教师应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严谨地治学,勤奋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对学生必然产生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各种渠道,营造一种氛围。通过课堂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及未来的生存观教育。通过平时的言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在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杜绝简单粗暴等现象,使学生在学校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对教师产生敬慕的感情。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说教在学生那里就会掷地有声,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铸造者,是学生品格的塑造者,是学生心智的启迪者。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仅要教好书,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育好 人。要切切实实改变“唯分是优”的传统观念,充分保护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具有优异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合格接班人。“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是对我国信息技术最高的赞誉;从“神五”到“神六”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丰功伟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教育工作者当初播下的知识种子所收获的果实。

(三)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课堂上,老师们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不吝啬自己的爱,他们亲切和善的教态,生动幽默的

  语言,以及给予孩子鼓励的目光、神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的运用,都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热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也是一样,教师对他的爱,他始终是刻骨铭心的。教师爱学生,学生也会爱老师,“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因果关系足以证明个中道理。

(四)大力推进课堂改革

  课堂的和谐在整个校园文化的范畴中,课堂文化无疑具有独特而又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也特别重视利用好课堂这一舞台。坚持正面教育,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前进,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并为他们成才创造条件。在校内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敢想、敢说、敢为的创造精神。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和谐教育的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情感的心理体验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要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提供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发展能力的启发式教学,以主要精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利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契机,对全体教师加强了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培训,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逐步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课堂文化理念。

(五)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

  教育要服务学生主体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独有的生命个体,各有差异,也各有志趣。我们既要按照党和现代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

  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也要尊重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教育要公平惠及所有学生。不论学生的学业天赋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异,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教育要惠及学生的一生。教育是长线事业,要培养一个合格人才,少则十几年,多则二三十年,所以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不能企望“立竿见影”。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业,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知识、能力、方法,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终身受益;教育要服务社会发展进步。教育既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成长,也要关注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做学问的同时,更要先学会做人。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养成好奇、好问、好思考、好探究的习惯,培养组织协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