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15篇 试论建构主义理论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联系

2022-10-15 14:05:00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15篇 试论建构主义理论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联系,以供参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15篇 试论建构主义理论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联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1

  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制前人的知识,模仿他人的技能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积极地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许多派别,尽管这些派别的理论见解存在分歧,但有一点得到了认同,即学习知识不是直接的、确认式的接受,而是在模仿基础上重建的过程.本文拟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教学经验,对渗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PiagetJ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Piaget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Piaget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它得到丰富、整或改造,这就是双向的建构过程.

  基于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Kemberg O,SteinbergRJ和Katz D以Vygotsky L S.分别对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Kemberg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Steinberg和Katz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做了认真的探索.Vygotsky则提出了文化融合与内化的观点,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强调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Vygotsky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该理论将个体发展分为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ZPD.ZPD理论揭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征不在于通过训练、强化而形成的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以上所有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基本观点.

  第一,建构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绝对准确的表征,只不过是人们对目前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知识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被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也并不能提供解决任何活动或问题的实用方法.

  第二,建构主义的构造学习观.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主体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主体将自己的经验与感知相比较,而后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四大要素:①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必须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②协作.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③会话.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学小成贝之间必须通过会话确定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④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意义是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第三,建构主义的组织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的呈现者和传递者,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表象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看法,洞察学生这些想法的由来.教师应以学生的反馈信息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教师应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和转换.建构主义把教学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建构主义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成为能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2

  论文摘要: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国内外网络教学系统的现状,结合认知科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了自主学习、自适应学习与协作学习等三种教学模式,设计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块.

  论文关键词:网络;建构主义;自适应;自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系统也层出不穷.基于WWW模式的网络教学以Internet网为桥梁,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了传统课堂上面对面教学方式的限制,将课程教学由教室、实验室延伸到Internet网所覆盖的任何一个场所的新型教学模式,被认为是远程教学发展的革命性阶段.网络教学系统实现了学习的自主性,甚至可以控制学习的进程.基于网络的异步课程传输方式可以让学员和老师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未来学习方式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为网络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网络教学的发展开拓了良好的前景.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定义

  建构主义的最早可追溯到皮亚杰(JeanPiagett1896—1980),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的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学习者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这里强调知识不是完全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利用自身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学生是认识新事物,新知识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同时也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它彻底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以主动创造学习为核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2传统教学思想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

  传统教学思想对知识态度是客观主义的,这是传统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前提,主张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及其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构成,教学目标就在于帮助学生习得这些事物及其特征,使外部客观内化为其内在的认知结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相同的信息加工活动,全体同学形成相同的认知结构.传统的教学思想主张知识的还原主义,认为知识可以被“还原”(归纳)为一些简单的单项知识,并由这些单项知识的组合获得高层次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的态度是非客观主义的,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并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经验为背景,通过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就算是对同一方面的知识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而且教科书也只是编者所理解的知识的一种解释和假设.因此,知识不能灌输、强加,要靠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信念对新知识分析、检验和批判.

  2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内外的现代远程教学平台不断地涌现,从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等常规模式的媒体手段,发展到建立在计算机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使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2.1国内网络教学系统概况

  网络课件的应用方面.学生通过网上课件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交谈的方式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把学生的信息存储在服务器中,学生通过客户端进行信息的获取、身份的验证等;学生通过系统进行网上选课、网上等级考试报名、成绩查询等;网络资料库方面.网上存放着各类电子杂志和电子报纸以及其他相关的学习资源,提供各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目录以及网址等;网络交流方面.作为一个虚拟论坛,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和老师自由地讨论.

  2.2国外网络教学系统特点

  国外网上教学系统,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网上教育已相当成熟,不仅在校内或校间进行教学,还可以扩展到国内或国外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良好的交互反馈机制.国外的远程教育站点解决交互问题采用一对一的师生交流、固定的师生联系、尽可能多的交互技术(电话、传真、信件、Email、电子聊天室、双路视频等),定期的小组学习和会议讨论,教师定期对教育站点的访问,全天提供服务等.

(2)严格的质量保证机制.公开选聘教师、岗位责任制、严格的考试和考核与检查、评估制度(教材、教学、考试、教师、科研)等保证了整个教学的质量.

(3)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国外的远程院校教育站点除了提供自己的学习资源外,还和专门的资源库及其他网校建立广泛的联接.

(4)多网校的联合机制.学校、各级教育部门、广播和电视、公司、社会团体等各种组织建立联合机制.

(5)良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国外的网校一般都有很好的管理机制,教育机构、行政机构、公关部门、人力管理、市场运作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使网络教学系统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都高效运行,保证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网络报刊英语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而网络教学也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并发现学习资源.在两者结合下的报刊英语教学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

作 者:马海燕 MA Hai-yan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宁波,315100?刊 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HEJIANG WANLI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1(2)?分类号:H319.3?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网络 ??报刊英语 ??教学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是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它强调人类知识的主观性,认为人类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现实准确的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在此,它指出知识是随文明的进步而进步,随人类思维的发展而发展;指出知识只在特定的社会、一定的情境下才是科学的,才是真理。“真理是暂时的现象”,它需要人类将创造性思维指向人类的未知世界,通过发现、辨证、解决来发展。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犹如真理的发展与发展一样,它不仅强调学习的建构性也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与情境性。

  1.?建构性: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的积累而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建构过程。他是主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个机制达到与环境平衡,但这种平衡是暂时的,一旦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环境产生矛盾或认知冲突,就会出现不平衡,再通过认识冲突的解决,又达到新的平衡。这正如儿童指向继承人类已知的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

  2.?社会性:人类知识是主观的、社会的,是对世界认识的现有水平,而不是最终答案。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就是一种对现实世界叫可靠的假设是以一定的社会显示为依据的。学生的学习便是在这现实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3.?情境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性学习的观点便突出体现了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沟通问题。传统教学对学习基本持“去情境”的观点,以至于学习者常常难以用学校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理论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学习知识在情境中的复杂变化,锻炼知识的运用能力,突出学习的有效性即价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5

  对国内外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虽然功能越来越强,网络管理越来越规范,但网络教学形式还是主要以演示性或电子书为主,即直接显现知识信息,将教师的讲义、习题或将整本教科书的内容搬到网上.教学内容也是千篇 一律地应用于所有学生,淹没了学生的个性特点.目前虽也有一些带有智能的教学系统,但智能性所占比例较小,而且一般也只是体现在判断题、选择题上.总体来说,现有的网络教学在自主性、适应性、交互性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三种网络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模式.为满足学习者的知识需求,适应学习者的能力,将学习内容按知识为单位进行分布.以章、节为框架搭建平台,以知识点为核心构建学习模块,而各个知识点间根据知识的衔接性建立关系,使其成为互为联系的有机整体.学习者在学习时根据自身的情况在知识点之间进行取舍,有选择性学习,给学习者以足够的自主性,体现出了本系统“以学为中心”的特点.

(2)自适应学习模式.学习者在学习新课程时一般都是循序渐进地进行,对知识点把握度不够,侧重点也难以掌握.针对这些问题,系统可以首先自动记录学习者初次学习课程的情况,然后在学习者进行测试时,系统可以自动提取出错题所对应的知识点,最后根据学习情况与自测数据自动生成供学习者参考的指导性学习计划.自适应学习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充分体现了智能性.

(3)协作学习模式传统的学习模式建立在个人学习基础之上,学习者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与互动,无法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的目的'.针对这些问题,可以紧紧围绕课程主题建立公共讨论区与小组讨论区,为学习者提供交流、讨论的平台,使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知识传授者之间实现知识互补,知识资源共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6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多媒体网络教学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并着重探讨了基于建构主义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应把握的三个关节点。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情境创设 协作学习

  自20世纪9O年代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悄然兴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突破性。它在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学习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

  1 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观:

  1.1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经验、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要顺应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这自主学习,学习者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2学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学习。情境学习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而进行的学习斯皮罗等人倡导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建构主义中的一支)主张,为发展学习者的认知灵活性,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应把知识学习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通过多次进入重新安排的情境,使学习者形成背景性经验,从而掌握知识的复杂性及相关性,在情境中形成知识意义的多方面建构。

  1.3学习的社会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自己的结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基础、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通过协作交流,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丰富和全面,认知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水平。“协作学习”是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性反思论文

  摘要: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教育改革中,我国新课改突出强调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开展活动性的、合作的、探究式的学习,这为课程实施尤其是创新取向的课程实施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性。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教育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思

  作为一种当前非常流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源驳杂,流派纷呈。各个流派的观点虽有不同,但共通之处也很明显,有着较多的共识。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决非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表征,而是人们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所建构的一种对于世界的解释。

  1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侧重研究

  建构主义敏锐地注意到了教育过程的生成性特点。师生关系、教育成果是在师生不断沟通、认同中形成的。建构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他们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将教育过程视为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讨论、协商的过程,教育成果的测定也是由双方不断辩证对话而共同构建的研究结果决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再是引导学生向某一确定目标迈进,而是在对话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客观地”审视和领会互为主体的“主观”。正如加达默尔(H.Gadamer,1994)所指出的,“领会”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而是不同主体之间“视阈的融合”。双方的智慧水平共同决定着教育的.效果。教育成果主要表现为教师和学生思想的不断沟通和认同的不断达成。同时建构主义学习观将历史、地域、情境、个人经验等因素充分考虑进来,学生的个性张扬,教育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如此理想的展望,似乎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知识海洋中畅游了,教师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负”了,大家很轻松地将“苦读”转化为“乐学”,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西方教育改革中,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生自己确定主题、搜集资料、上机学习,教师讲解较少。很多学者对此表示忧虑:学生的中心地位是体现出来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无从体现,教育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在我国,新课改突出强调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开展活动性的、合作的、探究式的学习,这为课程实施尤其是创新取向的课程实施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性。然而在课改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片面理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义与作用,把自主变成自流,有的课堂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学习方式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课堂乱哄哄,有了活动但缺乏真正的体验;二是在摒弃了“满堂灌”的做法之后,换成了“满堂问”,问题缺乏启发性,缺乏思考深度,不少教师在运用“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时候,忽视课程内容的需要,忽视教学任务与学生学习的需要,不顾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习内容的特点,不加区别地一律把“探究”“讨论”“互动”派上用场,割裂了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之间的联系,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同时,也出现了课程实施中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弱化了教师指导作用的倾向,影响了课程实施的实际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林淑媛,)鉴于教育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同时需要对指导我们教育发展的理念进行必要的反思。

  其实,在传播和介绍建构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始终都有主张对建构主义应该审慎的声音。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情境性的人类知识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观,以及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和支持者的教师观,这些看似动人的观点,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中并不陌生。从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做中学”的教育主张和实验,以及布鲁纳所倡导的学科结构理论和发现学习,无一不是当今“建构”思想的原型。人们也都清楚地知道,以上述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改革也无一例外地基本以失败收场。但是人们始终也不愿放弃以培养适应社会变化和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教育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其自身的不断演进,从极端建构主义、个人建构主义,到现在的社会建构主义,不断地燃起人们熊熊的理想之火。所以,尽管仍有失败的风险,但人们却不愿面对其先天的缺憾,总是想将其按照自己的理想完善起来。

  2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学生中心及“主导――主体相结合”

  任何事物不可能单独存在,单独强调系统因素的任何一方面的独立价值在操作中都容易丧失系统整体的最大效果。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具有很多适应现代发展理念的良好基础上,必须注重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诸因素的配合和平衡。相对主义的哲学基础凸现了教育过程中思想的开放性、灵活性以及教育关系的平等性,但同时潜藏着教育过程缺乏导向性和教育内容缺乏客观性的重大危险。“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深入吸收建构主义学习观合理因素的同时,科学合理地确认了同一过程不同方面教师和学生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即在教的方面教师必须具有主导性,而在学的方面学生必须具有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只是强调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学生,教师的引导最终是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指导,即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这两者如何处于一个和谐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永远不可能用程式规定下来的问题。

  是否应该将建构主义作为指导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社会各种条件的配合,依靠哪一种单一的理论做局部的调整都很难获得整体的发展效果。所谓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配合,我们必须注重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了解中西部和东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把握社会各阶层不同的心理。建构主义在相当程度上调动了人们的想象力和自由发展的积极心态,为个体创新提供了心理支持。但同时我们的传统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有明确的导向,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是我们不可动摇的信念,基于个人经验的人生探索必然要回归到关心人类共同命运的正途上,伦理道德的建设绝不能为相对主义所迷惑,建构主义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科学探索的方法,而不是一种能够涵盖教育人生的智慧观照。我们需要更加深邃而完美的理念,为我们的美好人生勾画蓝图。

  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合理设定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知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起来,将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需要的不仅是完善的理论做指导,同时更需要一种教育的智慧。显然,这种智慧是以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实践积累为基础的。这种智慧的获得才真正可以使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淡定从容,游刃有余。因为,正确的判断源于我们清醒的认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8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充分理解这种理论的先进性,并注重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和大学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变其在教学中的角色,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作 者:李中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外语系,湖南邵阳,42?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年,卷(期):?“”(2)?分类号:H3?关键词: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教学 ??角色转变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9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的发展,网络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看,网络教学系统具有以下三种技术特性,为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广阔空间,使真正创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成为可能。

  2.1超媒体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媒体技术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将圈、文、声、像等不同媒体信息整合,将讲解、演示、测验等不同教学内容整合,将预各知识、当前知识与扩展知识整合,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超媒体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

  2.2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情境学习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间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图形、声音和图像再造逼真的情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如虚拟物理、化学实验室。

  2.3网络通讯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

  通过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将用户终端联网,实时高效地采集、处理、制作、存储、传输和显示多媒体信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仅可以共享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突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网络支持的“协作学习”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成效。

  3、网络教学应把墨的三个关键点

  网络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3.1采用“主导―主体双主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网络教学应采取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双主模式。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网络教学进程中,学习者有时处于传递一接受学习状态(教师帮学习者建立“新知”与“旧识”的联系),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在情境中自己确定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己进意义的建构。这其中包括搜集辨别信息、提出假设进行验证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环节。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进处于中心地位,但其主要任务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多种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组织“协作学习”,把学习者的学习引向深入,监控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3.2创设真实情境

(1)创设符合学习者认知发展水平的情境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认知特点也不同。为此应仔细分析学习者的知觉、记忆、思维以及动机、经验、情感等因素,找到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结合点,在创设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学习情境时,用最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完成意义的建构。此外,所设情境应能把学习者的智力引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2)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多样化情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创设逼真的情境,有助于调动学习者的所有感官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而只有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才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征知识的多样化情境,将为学习者的探索提供多条路径,以便随机进入任一情境去学习,促进知识的迁移。适宜的、真实的、多样化的情境,是进行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即进入教学的前提条件。

  3.3开展“协作学习”

  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学习者不可能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同时,由于情境中问题的艰巨性,学习者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从而使面对面的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的“协作学习’饿为必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协作”发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4 结束语

  当前,网络教学在各地蓬勃展开,成为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之后的进一步发展,为教育技术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如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网络教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10

  浅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法语教学论文

  摘要:现代教育改革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只是教育改革的手段之一,如果不配合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改革的成效往往不甚显著,甚至极端情况下还会倒退。因此,结合现代教育思想的现代教育技术才更有生命力,在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才更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文章首先简要地回顾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继而探讨和分析了其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下的法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建构主义;现代教育技术;法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对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认识的逐渐深人,目前,在高等学校的外语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改革正方兴未艾,现代教育技术也逐渐在法语教学中得到普及和应用。这也主要得益于目前高等学校的先进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应用的结果。

  传统的法语教学设备仅包括黑板、课本和录音机等,绝大多数教师仅依赖于口授和板书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部分法语教学内容来说,尚可以应付,但是现代社会对法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法语水平上提高了听说能力为重点的交际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提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法语技能。对于法语教学来说,除了传统的系统的语言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法语交际能力和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单调、抽象、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营造语言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师生互动,学生训练机会少,学习效率低下,很难达到综合法语能力的培养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对传统法语教学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而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为教育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同传统的法语教学手段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总的看来,现代教育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手段。硬件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基于此而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和其他先进的教学设备等;软件方面主要包括应用于上述硬件中的音频及视频资料、基于各种软件所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及学习工具、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交互平台及软件等。综合利用上述各种技术,可以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以及真实的视频等,全方位地向学生传送直观形象的、生动有趣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语言资料,能够利用“声、色、光、电”创造出融真实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法语语言教学环境;可以将更大的信息量带入课堂,加大教学信息容量,扩大教学的“空问”,延长教学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多角度、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可以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诸多教学效果。

  然而,目前在对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时只使用其中最基本的功能,而真正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的示范、讨论、提问等功能几乎不用;二是教学软件非常缺乏,多媒体课件只是起到了课本搬家的作用,并无充分利用其他影音像的教学效果;三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以计算机灌输代替了原来的粉笔加黑板的灌输;四是盲目且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教师成为简单的解说员,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忽略实际教学需要,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可见,对于法语教学来讲,如果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得当,便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可能影响甚至降低教学质量。事实上,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仅限于纯粹技术的使用,而忽略了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并应用,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参与意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进行探究的愿望,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可以说,上述现代化的技术只是为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如果不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结合,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言教学模式是目前被最为广泛接受的教学模式之一。探讨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法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众多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努力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等。该理论认为个体会主动去体验外部世界,不断吸纳知识并自我学习,学习是以旧有知识为基础的逐渐地吸纳,层层地建构,遇到新知识相冲突时,会反复测试旧知识,且比较新旧的差别,最终将自我调适原有的知识,将新旧知识融合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识结构得以发展。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可概括为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是指学习个体把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纳并整合到原有的认识结构内的过程,它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扩充,其结果是认知结构量上的扩展,即个体将外在的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而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致使认知结构自身发生重组与改造,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说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而引发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量变,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随着同化和顺应的循环就形成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也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一反应模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根据上述理念,基于建构主义所发展出来的教学理念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要成为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2)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建构学习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强调情景的重要性,知识离开了情景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对于学习者来说就不是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强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

  综上所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利用情景、协作和会话等环境要素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获得所需要学习的知识。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法语教学

  可以看出,在法语教学中,如果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理念引入进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也将极大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的角色。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教学设备等的限制,教师的角色很难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进行课程的设计,提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示范和咨询者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控制着教学的进程。在课件设计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与学并重的课件设计方法。这样,教师的角色就变为促进、启发、引导、组织和激励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的条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吸取知识。

  2.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传统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基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将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地展示给学生,并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为学习和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3.丰富的教学情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教学情景正是现代教育技术所最擅长提供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语言的真实的场景和交流活动,真正去体验知识应用的真实情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校园网、远程学习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教师可以创造和展示以教学内容为主的趋于显示的学习环境,将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出逼真而又轻松的环境,使学生置身于法语学习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传统教学手段所难以提高的听、说、译等语言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11

  本系统主要有三大模块组成:教学模块、答疑模块、测评与评价模块.

  4.1教学模块设计

  4.1.1自主学习功能模块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课程知识的组织完全按照章、节为单位循序渐近地展开,知识点问缺乏灵活地衔接.为充分体现学习者的自主性,适合各类学习者群体,系统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主学习功能模块的设计:

(1)知识点的提炼:首先将课程内容科学地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并建立知识点库,再将知识点与所对应的知识内容建成图文并茂的网页.

(2)知识点关联性:对初学者来说,很难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必须确定知识的重点以及知识点间的相关性,在相关知识点间建立链接或者索引,使其成为互为联系的有机整体,以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跳跃式学习.

(3)课程学习模块:在提炼出课程的知识点并确立知识点的关联性后,通过知识点单个录入或者按标准格式批量导入至知识点库,系统自动提取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形成课程学习模块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此学习模块对课程设计者要求较高,只有熟练掌握课程知识,并在该知识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学者才能准确地提炼出课程知识点,恰当地确立各知识点间的关联性.

  4.1.2自适应学习模块设计为满足各类学习者学习需求,系统可以根据初次学习情况与自测数据自动生成指导性学习计划,以便于有目的性地进一步展开学习.系统设计如下:

(1)学习者在学习课程之后,系统自动记录下学习轨迹,对于未展开学习的知识点加以标识.

(2)学习者进行在线测试后,系统除了对所测结果进行评分外,还对所有测试题逐一判断,出错题相对应的知识点作为未掌握知识点,对该知识点的前叙知识继续判断,直到前叙知识为空或者前叙知识点所对应测试题正确为止.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

(3)系统将提取学习过程中未展开学习的知识点与测试过程中出错题相对应的知识点,根据这些知识点自动形成供学习者进一步学习的指导性学习计划.此学习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不同的学习者将生成不同的指导性学习计划.

  4.1.3协作学习模块设计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环境,系统设计了两种协作讨论学习的方式:公共讨论区、小组讨论区.公共讨论区与一般学术论坛相似,系统提供老师与学习者共同讨论与学习的留言区.小组讨论区是按主题进行分块,系统提供学习者分组功能,发起讨论的主题区,供讨论的交流区.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出讨论的主题,对学习者进行分组.学习者根据分组情况并进入相关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小组内可设组长,由组长对区内讨论情况进行组织或管理.

  4.2答疑模块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困难,需要提出问题并得到解决.系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两种答疑方式:人工答疑与自动答疑.人工答疑是一种支持离线交流的互动平台,学习者可在此平台上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若在线,可以即时与学习者交流答疑,若不在线,可以在老师登录时根据提出的问题给出答案.

  自动答疑是一个自适应的知识库系统.系统设计了常见的疑难问题知识库,当学习者提问后,系统会根据所提的问题到疑难问题知识库中进行智能搜索(主要采用的技术有中文词语的切分、全文检索、语义网络匹配、关键词索引等),按照检索内容相关程度的高低,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呈现给学习者.

  4.3测试与评价模块

  4.3.1测试模块为了解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为自适应模块提供测试数据依据,系统提供了测试功能.首先建立试题库,然后可由人工组卷或者系统自动生成试卷.人工组卷可以在老师掌握了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后进行人工选择试题生成试卷,这种方式具有针对性,考试结果更能反应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自动生成试卷是由系统根据学习者选择的题型、题数等参数自动从试题库中提取试题生成试卷,此种方式针对性较弱.

  4.3.2评价模块在测试完成后,必须对测试结果进行客观、公正地评分,评价结果作为学习者学习情况改进提供参考,也为自适应生成指导性学习计划提供数据保障,同时为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5结语

  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网络教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系统的一些不足,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系统的自适应功能具有一定的智能性,体现了系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述教育论文

  摘要: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它提出的教学观,使人们从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使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它提出的学习观,提出了更符合人的学习规律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最大限度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哲学心理学学习观教学观

  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于当代欧美国家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深人研究而产生的,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川。而传统的教学理论则认为,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承担着知识传递的功能,人类的知识积累是通过教师对知识的复制和输出传递下来的。这决定了教师对知识是否正确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缺乏学习的主动精神,更压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建构主义的产生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它的产生既有哲学的渊源,又有心理学的基础,更有其现实的原因。

  1哲学基础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思想,一种新的学习哲学,有人认为最早的建构主义者是苏格拉底。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应该算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成功范例。到18世纪,哲学家维柯被奉为建构主义的先驱。德国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也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色彩。进人20世纪50年代以后,自然科学哲学家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提出了科学哲学理论、科学社会学理论,后现代提出了关于科学的观点,尤其是库恩强调知识是个人的理解,为建构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之后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思潮影响下,建构主义就从认知主义中繁衍而出,它是在综合二者的核心概念思想的基础上现代教育思想的必然发展趋向,是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学习理论中的一种体现。

  2.心理学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讲,最早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是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杜威提出了经验性学习理论,强调经验的生成和改造。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被认为是当代建构主义的先导。他对建构主义的出现发生影响基于他的关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即活动内化论,认为学习最基本原理就在于发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杰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为当代建构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3.现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因特网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建构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传统教学在科技的冲击下,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建构主义所关注的核心是如何缩小学校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学习和教学作出了新的解释,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一系列设想,对改革传统教学有重大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教学思想

  1.学习观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意义建构是双向的。一方面,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另一方面,从记忆系统中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视具体情况的变异进行重新建构,而不是原封不动地被提取。建构主义还倡导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社会性、学习的反思性,学习的创新性。

  2.教学观

  建构主义者从他们独有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教学过程有着独到的'见解。建构主义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合理性[31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在教学观念、教学目的、对教学环境的认识上都有所不同。在教学目标方面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观念上首先强调教学的理解性,其次是重视教学的情境建构,第三是重视活动与主体的交往,第四是在师生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必须树立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善于建构知识,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具有发挥主体性的潜力,应学会自我管理,培养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技能和习惯;而教师的职责与任务是提供给学生现实世界复杂的真实问题,在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在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其角色从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高级合作者。同时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学习过程中的“做一反思一学习一应用”等四个环节的内容,通过设计一定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3.教师与学生的定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建构主义对学生与教师的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改革,提出了新的观点。教师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和引导者。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价

  1.从认识论上来说,建构主义阐释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有力地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它反对机械反映论,对认识个体的主体性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科学地处理认识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认识论方面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对客观主义经验论的种种弊端给予了不遗余力的攻击。但与此同时,建构主义(特别是激进的部分)走向了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另一个极端:相对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不要去追求“真理”,另外,它过于强调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甚至完全否认本质、否认规律、否认一般,有一定的相对主义色彩。

  2.从教育理论与实践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它提出了新的知识观,影响了我们对知识观念的重新建构;它提出的教学观,使人们从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使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它提出的学习观,切中了传统学习的要害,提出了更符合人的学习规律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最大限度的激发;它提出的学生观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主张和观点的提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符合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因而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3.建构主义理论的优点在当今已为许多人所熟知,是无可争议,有目共睹的。但是它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有:

(1)建构主义理论过于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由此而导致往往忽视实际知识内容的教学和那些常识性的、系统性的知识的传授,这样学习者通过自身意义建构学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会带有一定的片断性、不连贯性,甚至出现知识断层现象。这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

(2)建构主义过于强调发现学习法。建构主义理论适用于指导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开发。但即使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发现学习法并不是绝对有效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去意义建构、去发现学习;而且,发现学习法对学习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适合于高级学习,很多学习者并不能通过这种学习有效地建构知识;还有就是它占用的时间较长,并不一定适合于实际教学。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过分强调它在具体教学中的地位。

(3)建构主义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对师生角色互换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教师来说,要协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课下要做的事情更多。这可能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过高。在现实中,教师并不一定具备建构主义所要求的所有能力,或者能力的大小有区别,是不是有如此多的时间去设计教学,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4)虽然建构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但它的教学设计没有具体的可操作因素,不易于实施操作,充满了不可把握和不可知的因素,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而不是对个人的学习结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13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认为,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性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等人对建构主义理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做了认真的探索。建构主义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关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

(一)关于学习的含义。什么是学习?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且还要求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学生如何就这四大要素来帮助自己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呢?

  1.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必然对新教内容进行情景设计,学生要对新创设的情景给予充分的理解,利用教师提供的多种手段或媒体,使自己置身于这种情景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习者自然地要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设想或者是疑问。这种疑问可以是关于语言情景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表达时遇到的各种障碍,或是自己有感而发的感受及设想。学生最好尽可能全面地用英语倾诉出来。

  如:我在讲授SB2B U13 Albert Einstein一课

  首先用简笔画在黑板左上角画出爱因斯坦的画像,投影仪显示课文理解的问题以及词组和部分提示词,如:

  born in…on

  a young boy ask…question

  14,learn maths

  from the age of 17,Switzerland

  1905 doctor's degree

  1905-1915 theory of relativity

  1918 world-wide famous

  1921 the Nobel Prize

  leave for USA

  for human rightsand progress

  fond of music

  a simple and great man

  此时,学生应开动脑筋,按教师的要求,脑中应飞速地闪现出自己了解的有关Einstein的知识,如果能用英语讲几则有关他的幽默故事更好,以活跃气氛,训练其他学生的听力;同时,应积极利用教师新设计情景(如:挂图、投影等)提出疑问,解答问题。

  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包括与教师的协作,与同学的协作等。

  每当教师启发时,学生应积极与教师协作,自发地通过教师作为中介来获取知识。如: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全神贯注地思考,认真地对待,积极地回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要讲授哪些知识,强调哪些。

  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者如果能充分把握这一点,那么对英语的听说以及对知识的温故而知新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我在课上经常按角色分组,好差生搭配,上台表演,选出最佳组,最佳表演者。我讲授Einstein一课时无法检查每位学生的背诵,要求同桌2位同学相互检查复述,并修改对方复述中的错误。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巩固了学生的知识。

  4.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这反映在英语学习上便是要充分理解所学的新的知识点、句子结构、正确语法等,而后将其并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如:我利用一节课整体理解课文。这一节课中学生要能复述课文,并且归纳本文的德育目标,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二节课整体处理学生不了解的重点词语、句型,利用测验的形式检查具体的字、词等是否能灵活运用;然后发一份阅读材料“Albert Einstein and His Driver”(172字5个问题,要求学生5分钟之内完成)。

  第三节课做一套同步训练题,包括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2篇,学生能自动检测是否掌握了该单元的重点。

  由上所述“学习”的含义可知,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因而,死记硬背不会达到最佳效果。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学生要成为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必须注意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材料;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思考。

  教师要成为学习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必须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利用每节课的前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与本课的新学知识的相关内容,起承上起下的作用。

  3.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与交流)。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模式,语言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情景。那么如何创设语言情景呢?可利用多种手段或媒体(投影图片,挂图,录像,声音模拟等)来创设语言情景。学生置身于这种情景之中,在教师的启发下便会情不自禁地想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设想或者是疑问。这种疑问可以是关于语言情景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表达遇到的各种障碍,或者是自己创设的由感而知的与主题有关的感受及设想,由此与主题相关的诸多内容也逐渐地丰富起来,学生也应尽可能全面地用语言倾诉出来。这时,程度好的学生应尽情表现(提问、回答、描述情景等),其他的学生注意听、学习、模仿。在教师适当引导下,程度好的学生应该进一步挖掘出问题。这部分学生表现完了以后,中等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大增,也应该积极地来发表意见。经过这两轮的演示,程度差的学生此时也基本上能掌握一些词语了,也可以进行基本语言的操作了。这时,教师或一个程度较好的学生提问,差生回答。这样,差生在较好的学生的主动带领下可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是个协作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全体学生都应该踊跃参加,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口语能力和信心。

  学生对要学的新语言和对自己不会表达的语言心中有数了以后,教师需在所创设的情景中清楚而自然地说出新的语言,接着迅速检查以确保学生都能理解。学生应认真思索,给出暗示,以便让教师知道是否继续深入。新的语言介绍完毕,学生应该快读对话或文章,由教师提问设计好的问题,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回答,以检查其阅读的速度及质量。下一步学生提问难点,教师来解答;而后教师进一步提问,此时对重点、难点作一些解释,必要时用汉语。(这部分用时大约10分钟)

  如何对已经没有了疑难的新文章进行操练?此时,教师便变成了“乐队的指挥”,先集体后分排,或集体--女生--男生等形式。总之,先人多后人少最后到每个人都会说(用时约10至15分钟)。练习阶段,学生尽可能用语言表达实际的意义,这需要做许多实际性的练习。教师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学生应开始试着独立运用语言。对于对话课,教师重新创设类似快速阅读,对文章中出现的已学过的词汇、语句、语法等要及时巩固练习。

  一堂课可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步骤:

  1.创设情景--学生

  2.置身于情景中--学生

  3.介绍语言点--教师

  4.操作--学生

  5.练习--学生

  以上五大步骤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指挥。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 慕君玉 《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是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它强调人类知识的主观性,认为人类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现实准确的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在此,它指出知识是随文明的进步而进步,随人类思维的发展而发展;指出知识只在特定的社会、一定的情境下才是科学的,才是真理。“真理是暂时的现象”,它需要人类将创造性思维指向人类的未知世界,通过发现、辨证、解决来发展。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犹如真理的发展与发展一样,它不仅强调学习的建构性也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与情境性。

  1. 建构性: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的积累而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建构过程。他是主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个机制达到与环境平衡,但这种平衡是暂时的,一旦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环境产生矛盾或认知冲突,就会出现不平衡,再通过认识冲突的解决,又达到新的平衡。这正如儿童指向继承人类已知的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

  2. 社会性:人类知识是主观的、社会的,是对世界认识的现有水平,而不是最终答案。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就是一种对现实世界叫可靠的假设是以一定的社会显示为依据的。学生的学习便是在这现实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3. 情境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性学习的观点便突出体现了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沟通问题。传统教学对学习基本持“去情境”的观点,以至于学习者常常难以用学校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理论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学习知识在情境中的复杂变化,锻炼知识的运用能力,突出学习的有效性即价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共15

  如何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英语教学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认为,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性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等人对建构主义理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做了认真的探索。建构主义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关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

(一)关于学习的含义。什么是学习?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且还要求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学生如何就这四大要素来帮助自己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呢?

  1.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必然对新教内容进行情景设计,学生要对新创设的情景给予充分的理解,利用教师提供的多种手段或媒体,使自己置身于这种情景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习者自然地要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设想或者是疑问。这种疑问可以是关于语言情景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表达时遇到的各种障碍,或是自己有感而发的感受及设想。学生最好尽可能全面地用英语倾诉出来。

  如:我在讲授SB2B U13 Albert Einstein一课

  首先用简笔画在黑板左上角画出爱因斯坦的画像,投影仪显示课文理解的问题以及词组和部分提示词,如:

  born in…on

  a young boy ask…question

  14,learn maths

  from the age of 17,Switzerland

  1905 doctor's degree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