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神经调节教案17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秀教案

2022-10-12 11:15:00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神经调节教案17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秀教案,欢迎参阅。

神经调节教案17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秀教案

神经调节教案1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学习本节课也为接下来学习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从知识基础上来说,学生已经学习过人体几大系统的生理结构特征,人体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的组成。在心理水平上,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但是缺乏耐性和协作精神,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以膝跳反射实验为例,说出什么是反射。

  2、通过膝跳反射实验,获取完成简单实验的能力。

  3、通过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难点:反射的概念。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如果手指被某个尖锐的物体扎了一下,或不小心被烫了一下,会有怎样的反应?学生能够说出:感觉疼并且会把手缩回来。接着我提出问题:缩手反应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学生回答后,我继续设疑:神经系统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调节呢?从而引出新课: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我采用生活实例的导入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快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新课展开

  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什么是反射,这种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实验的方式,请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初步认识反射的概念。

  我将在大屏幕上播放膝跳反射的实验视频,请学生注意观察叩击的部位以及叩击的时机。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明确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叩击的时机是在受试者放松且未注意时。接下来,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膝跳反射实验。学生两人为一组,轮换进行实验。并且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2)所有的同学反应都一样吗?

(3)这些反应与神经系统有关吗?

  通过亲身实验和观察思考,学生能够给出答案:叩击韧带时小腿受到刺激会突然抬起,所有的同学反应一样,并且这种反应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从而得出反射的三个条件为刺激、规律性反应、神经系统参与。接着我会请学生尝试说出反射的概念。师生共同归纳出反射的定义为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为了加深学生对反射概念的理解,我将展示司机看到红灯就停车,含羞草受到触摸会合拢叶片等案例,请学生判断是否是反射行为。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列举几个反射的例子。学生可能说出人遇冷后会打颤;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随后,我会组织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大脑是如何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能够得出膝跳反射没有思考的过程,不受大脑控制,有关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脊髓中有通向大脑的神经,将这一神经冲动传至大脑。接着我进行概括: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在完成调节时,会因为疲劳而使调节功能降低,并且呼吁学生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我采用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且通过实验操作和生活实例的展示,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参与度。

  3、小结作业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所学,不足之处我将给予补充。

  对于作业的布置,我将让学生结合本节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婴儿为什么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排尿?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提纲式的板书,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神经调节教案2

  电子白板公开课:神经调节(三)教案

今天桐庐来我校参观学习让我上一节展示课,最近我校也有每位教师开展电子白板课的要求,我就一并开设了。昨天晚上7点开始睡觉,12点起床备课,直到凌晨4点多,大功告成。小憩了一会儿就起床了,本周我担任值周工作。首先第二节课试讲了一下,由于被英语课打乱了时间,学生准备不够,再加上引入失败,最后的视频也放不出声音来。正是因为失败,下一个班就成功了。还是体现了我的一贯风格,幽默风趣,高效轻负。课后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想不到8班表现也如此好,让我很欣慰。下午为了庆祝成功,请全班吃奶茶,学生可高兴了!我也很高兴!希望我们配合越来越默契!成绩也越来越好!7班下次轮到你们表现时好好发挥哦。下面是我的教案: 神经调节(三)教案 施教 建兰中学 许日波 学习目标 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活动中的信息传导。2.了解反射弧。了解感受器、效应器。了解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3.理解脊髓的功能4.会用所学生物知识来解释动物的一些反射活动5.体验功能结构的相适应性 新课 活动一、请同学到讲台上来讲述复习( 1.中枢神经系统 2.脑) ? 教师轻轻用牙签戳碰同学的手(发生缩手反射) ? 请该同学讲授刚才的感受,奖励吃橘子 【知识点】 补充:感受器 1.刺激由感受器接受。? 2.刺激可来自外界,也可来自体内 ? 效应器 1.肌肉? 2.腺体 ? 1.应答性行为是指有机体由刺激所引发的反应。 2.反射:这种应答性的反应叫? 反射? 。 ?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 基本方式? 。 ? 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 接受? 、? 传导 ?、 处理? 。 ? 产生反射的过程。 ? 当手碰到高温物体时,首先通过? 感受器感觉高温,产生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 传入神经? 传导进入? 神经中枢? (在脊髓中),再通过? 传出神经? 传达到? 效应器 ?,产生反应,手立即缩回。 ? 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叫 ?反射弧 ?。 3.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 ?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反射弧? 才能实现。 ?4.脊髓的功能:处理信息和传导信息。 【练习】吃橘子发生的反射的过程 (可以穿插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 ?活动二、请同学用牙签戳碰老师的手(有意识控制) ? 教师的手并没有缩回来 【知识点】 1.完整的反射弧才会反射活动 2.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 ?缩手反射 ?、 ?膝跳反射 ?、 ?排尿反射? 、? 排便反射 ?。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受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 活动三、膝跳反射:用手轻轻扣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可以看到小腿产生的反射活动。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肌腱中的感受器→ ?传入神经 ?→ ?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产生效果 小腿反弹。 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 ?神经系统? 功能是否 ?正常? ?【练习】小儿尿床和车祸下身瘫痪尿床的比较 ? 活动四、观察视频脊蛙实验(小结) 【复习知识点】 视情况讲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的反射叫非条件反射(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 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叫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

神经调节教案3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 【设计思想】 本节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设计从课题下问题探讨开始,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来探索二者的关系,计划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视频等现代教育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并且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项目,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本节一方面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是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揭示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二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的比较。先用输氧的实例引入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的调节作用,完善体液调节的概念。再复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着重引导学生回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实例的分析,总结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其中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实例是个教学难点。“人的体温调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论的教学策略,侧重训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用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水盐调节”的教学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结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由他们自己来分析调节机制,最后拓展教材提供讨论题供学生探讨。 最后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后的“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对学生进行与禁毒有关的宣传教育。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教学准备】 1、幻灯片:体液调节图解,水盐平衡调节图解。 2、视频1:玩过山车的片断。 【学时安排】 1学时。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调试好多媒体设备,准备好视频、幻灯和多媒体课件。 【新课导入】 ? 师:同学们好! ? 在本章的前两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然后回答问题。 播放视频1:玩过山车的片断 多媒体显示问题: ?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生:(回答。很有可能学生无法回答,或者回答得不科学,教师点评) 师:要想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多媒体显示: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方法引导】 师:大家注意到了,板书上显示的是“体液调节”,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 生:激素调节。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生:因为我们之前学过,激素调节的第2个特点就是:通过体液运输。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 多媒体显示: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师:向学生提示体液调节的三要点激素、其他调节因子、体液传送 师:二氧化碳是调节呼吸的,呼吸的产生依靠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 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气时并不是纯氧而是要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另外,在闷热的教室里上课或开会时很容易打哈欠,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因为在开会或上课时活动减少,呼吸速率减慢,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刺激呼吸加快加深,所以打哈欠。 但是如果在上课时积极思考,参于到学习中来,新陈代谢会加快,呼吸加快,就不会打哈欠,所以同学们在上课时要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如果打哈欠老师就会知道你没有集中精力学习 师:体液调节除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外,还包括通过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激素、CO2和其他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来调节机体的机能,这些调节属于体液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请看两段文字 ? 多媒体显示:文字一和二反射弧、激素的分级调节图 师: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 3、激素的分泌有着怎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生3: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激素在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以后,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 师:由此,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请填表。 ? 多媒体显示: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虽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有诸多不同,但两者又是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下面让我们以人体的体温调节为例,来体会两者的协调? 多媒体显示: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师:这里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 【方法引导】 ?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32页体温平衡调节并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问题 播放幻灯片:体温恒定的原理 师: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师:看两张不同环境中人体皮肤切片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播放幻灯片:寒冷环境、炎热环境 幻灯片总结: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受器分布及种类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 生:甲状腺激素。 师:介绍肾上腺激素 播放幻灯片:学生讨论问题 播放幻灯片:体温恒定调节过程 师: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师: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生: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的。当环境温度持续长时间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就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增减衣物、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物理降温或取暖等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分析冻疮和中暑) 师: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生:极地工作人员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肌肉、肝脏细胞代谢非常旺盛,汗腺分泌很少,毛细血管收缩。而在高温车间工作的人则正好相反。因为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极地工作的人员要穿很多保暖衣物,喝温水,作室内加热等措施。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多喝盐开水补充汗液中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室内要通风,准备风扇、室内降温等措施。 【合作探究】 回答学生的问题: 师:这是体温调节,下面我们再来看水盐调节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多媒体演示水的来源和去路) 师:那么水的平衡是怎么样调节的呢?来看下面的过程(多媒体演示,教师分析) 师:通过这两种平衡的调节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是单纯的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而是神经和体液相结合,神经控制着内分泌腺对激素的分泌,这时也可以把体液调节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这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第一个关系(多媒体演示) 师:那么激素能否影响神经呢?(多媒体演示) 同学们学习过呆小症的产生原因,是因为甲状腺激素不足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发育,这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第二个关系。 ? 师: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这就是今天的内容,主要三个方面: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区别;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知识拓展】 最后让我们讨论相关的问题 多媒体显示问题: 总结下丘脑的功能 【板书设计】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做课目的】 为了探索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路子,实现课堂教学的群体效应,把教法和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会考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就必须探索有效的,更优的教育方法。为此,我们孙疃中学生物课题组本着“改进、提高、借鉴、创新”的精神,博采众家教法之长,借鉴传统教学的经验,更好地落实淮北市教委推行的讲练工程,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校领导的协作支持下,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开展了导学式教法的实验与研究。 所谓“导学式”教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的教由注入式变为启发引导式,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贯穿于一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它大致可分为四个教学环节:前置测评,导入新课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课后反思】 平心而论,每次上课之前,我的备课不可谓不精心、不充足,课件制作也是用心良苦、反复揣摩,但每次课后进行反思,总还是有值得再斟酌、再改进的地方。这次也不例外。下面就简要整理以下几点反思。 1在导学式教法中,教师的

神经调节教案4

  神经调节介绍

  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例如当血液中氧分压下降时,颈动脉等化学感受器发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信息传至呼吸中枢导致中枢兴奋,再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吸入更多的氧使血液中氧分压回升,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反射调节是机体重要的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功能不健全时,调节将发生混乱。

  神经调节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神经调节教案5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练习题

  1.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

  A、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且能运动? ?D、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2.下列反射活动中,人类所特有的是(? ?)

  A.手碰到火迅速缩回? ? B.听洪战辉的事迹报告,同学们感动得哭了

  C.吃食物分泌唾液? ? ? ?D.切洋葱时流眼泪

  3.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而一只小狗却照样前行。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 ?)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听觉中枢? ?D.躯体感觉中枢

  4.眨眼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脑,简单反射? ? B.脊髓,复杂反射

  C.反射弧,简单反射? ? D.反射弧,复杂反射

  5.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

  A.膝跳反射? ? B.谈梅止渴? ? C.望梅止渴? ? D.吃梅止渴

  6.生来就有的'反射是简单反射。以下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

  A.望梅止渴? ?B.谈虎色变? ?C.孔雀开屏? ?D.鹦鹉学舌

  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 ?B.反射弧? ?C.简单的反射? ?D.复杂的反射

  8.课堂上,王强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 ?D.大脑非条件反射

  9.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①望梅止渴②杯弓蛇影③鹦鹉学舌④老马识途⑤公鸡报晓⑥大雁南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10.根据“膝跳反射实验”的操作步骤。探究膝跳反射是简单的反射还是复杂的反射。

  膝跳反射实验的操作步骤:

①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②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③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内侧的边缘,迅速叩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的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

(1)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是:叩击韧带时,小腿出现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 B? ?6.C? ?7.A? ?8.B? ?9.A

  10.(1)膝跳反射是简单的反射还是复杂的反射

(2)膝跳反射是简单的反射

(3)突然向上跳起

(4)迅速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时,韧带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传导,经传入神经传到脊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该中枢产生的神经传导由传出神经传到膝跳反射的效应器,引起相关的肌肉收缩,使小腿突然跳起。

(5)膝跳反射是简单的反射

神经调节教案6

  名词: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2、非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3、、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4、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包括细胞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

  6、神经纤维: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7、兴奋:动物和人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着活动状态或弱活动态变为强活动态。

  8、突触:把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膜和突触后膜。

  9、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10、大脑皮层: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的灰质,叫大脑皮层。

  11、言语区: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

  12、运动性失语症(say):当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看,能听,不会说)

  13、感觉性失语症(hear):当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能看、能写、不会听)

  语句:

  1、兴奋的传导:

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形成局部电流回路:

  A.膜外电流:未兴奋区→兴奋区,b.膜内电流:兴奋区→未兴奋区。②.细胞间的传递(通过突触来传递):a、突触是由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和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三部分构成。

  B、兴奋传递过程:膜电位变化→突触释放递质→膜电位变化;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小泡破裂,释放出递质到突触间隙内,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的通透性,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了兴奋或抑制。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细胞体→轴突→树突。

  2、躯体运动中枢(存在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

  A、当刺激中央前回顶部时,可引起下肢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底部时,倒出现头部器官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其他部位时,可以出现相应器官运动。

  B、分布特点: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皮层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A、不同的: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B、联系: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神经调节教案7

  神经调节生物课教案

  第九章 神经调节

  第一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教学目的:

  1.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

  2.应用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的知识,以及反射和反射弧的知识。

  3.学会膝跳反射实验。

  教学重点:

  1. 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 反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神经元的功能和分布。

  2. 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

  教具准备:

  1. 神经系统的组成的挂图。

  2. 神经元模式图的挂图。

  3. 中枢神经系统灰质、白质的挂图。

  4.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挂图。

  5. 反射弧的模式图的挂图。

  教学分析:

  本章的引言部分十分重要,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认真的观察,再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然后由学生回答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导出本章课题,并且引出第一节的 1 系统整体的挂图和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剖面图来讲述。首先,要讲清楚灰 质和白质的概念,因为不论脊髓和脑的结构多么复杂,而它们都是由灰质和 白质构成的',其次,要讲清楚神经中枢和神经节的概念。最后可以列表进行综合性小结,以理顺名词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通过综合性小结应该使学生明确:从结构上看,神经中枢和神经节都是由一些同功能 神经元细胞体形成的;但是从分布的位Z看,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灰质里,神经节则位于周围神经系统的一定部位。 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教学,首先要组织学生做好膝跳反射实验。实验后应该让学生来回答实验指导中的讨论题。在此基础上,列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见到的 反射活动,最后总结出反射的概念。在反射的概念明 确以后要运用反射弧模式图和膝跳反射图解,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反射弧是指 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传导反途经的结构。它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 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同时指出,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 基础。

  通过本节教学,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几个问题:

①神经中枢与中枢神经系 统牟区别和关系

②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末梢部分,而传入神经末梢又可以叫感觉神经末梢

③效应器是传出(也叫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神经调节教案8

  大家熟知,乳制品是补钙首选,而谈到钙就联想到骨骼健康。人体中的钙绝大多数处于骨骼和牙齿中,但还有1%左右以游离状态存在,数量虽少却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这其中之一便是抑制脑神经兴奋异常,钙充足时人即使遇到较强的精神刺激也能泰然处之,如果缺钙可出现血压升高、精神紧张、烦躁易怒。

  除了钙的作用,乳品中富含的色氨酸在体内可转化为一种叫做“血清素”的物质,血清素能作用神经,使人感到安宁和放松,促进情绪的稳定,帮助控制人体的愤怒感和攻击性,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

  因此,如果人体内的血清素充足,就容易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色氨酸和血清素能促进“睡眠因子”褪黑激素的合成,从而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奶品有镇静安眠的作用,人们传说的喝牛奶有助于睡眠,其道理在此。

神经调节教案9

  课型:新授课????????????? 课时:2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应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紧扣人与环境的关系,概述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学情分析: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现象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验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教学目标:1、? 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 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3、?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4、? 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的单反射和复杂的反射5、? 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反射(reflex)人体(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第2课时??1、反射弧(reflex? arc)?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测定反应速度?????? 激情、质疑?? 产生强烈求知欲望?? 相互合作?? 实验探究(参照书p101略)?? 表述交流?? 归纳概念??? 进一步明确?????? 激情、质疑?? 自学探究?? 表述交流??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做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相互交流??进一步巩固?解答? 创设情景:开始学骑自行车为什么总是东倒西歪?? 导入新课? ? 组织学生实验:膝跳反射?? 强调:实验成功的关键①???? 叩击部位:膝盖下方韧带②???? 叩击时机:受试者放松且未注意指导、帮助? 举例:含羞草对外界的反应是反射吗?衣藻或草绿虫的应激性是反射吗?? 强化认识?? 创设情景:为什么有的反射可不受大脑的控制??? 帮助、指导??? 案例强化:针扎手,是先缩手,还是先感到疼??????? 组织学生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指导、帮助????????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达标检测:瞭望角布置作业??注:?????????????????????????????????? 脑???????????????????????????????? (疼)??针扎手---手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手肌肉、骨骼---做出反应??????????????????????????????????? 脊髓????????????????????????????? (缩手)?可见,疼的感觉,其反射弧所经过的路径较长。所以,我们应该是先缩手,再感到疼。不过,由于先后时间相差太少,往往会错误的认为同时进行。

神经调节教案10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这节课就是围绕“反射”来讲的,包含三个知识点: 1、反射的概念; 2 、反射弧的构成;3、反射的类型及其异同。这三方面知识学生非常熟悉,但并不必定理解,因为我们只熟识这些事物的外在表现,而它们在体内的活动过程,看不见,摸不着,抽象性太强而直观不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确定不会好。因为“反射”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如:活动、实验、举例、讲故事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让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反射”。回顾这堂课,总体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还是存在一些遗憾,需要思考和改进。

  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活动导入。以简单的拍手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即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以活动开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反射”这一名词。接着以“膝跳反射”的试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反射。对于反射的概念,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分解成三个问题(此活动是在人体的什么体系调节下完成的;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有规律的反应吗?)引导学生思考,在答复问题同时自然归纳出反射的定义。

  二、以学生为主。这堂课许多环节是由学生完成的,我只是在必要时给了一些提示和引导。如:“缩手反射”的实验就是由“小实验员”自己向大家说明实验规则,并选一名被试者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还对实验结果做了简单的分析。反射弧的结构也是他们在阅读完资料后自己总结,我帮他们做了点修改后得出的。

  三、联系生活。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现象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动身,通过试验和直观教学,辅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属于反射,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属于反射现象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反射”这个概念的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反射”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我们的生活随处都有“反射”。这有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反射”的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处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关于“反射弧的组成”,与课堂开头的活动互应,引导学生思考“手是先感觉到疼还是先缩回”这个问题,要解答它应先了解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自己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另外,学生通过剖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进一步巩固了反射弧的组成知识。

  还存在的一些遗憾:

  一、学生举例这个环节用的时间有点长。而且学生举的例子都比较单一,以简单反射的例子居多。说明他们对复杂反射的掌握还不是很好。

  二、我也用幻灯给出六个现象让他们判断属不属于反射,但不只是要他们做简单的判断而已。这六个例子每一个都含一个相关知识,在分析例子时如果把这相关的内容分析出来能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能使这六个例子的作用被充分利用。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充分利用这六个例子,只是让学生判断其中哪些是反射哪些不是。很可惜。

  这堂课中的遗憾希望在下一次课能补回来。

神经调节教案1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知识点展开:1.反射的定义;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3.反射的类型和异同。反射虽然是我们最平常的一种胜利表现,但要从一个体内的结果讲解这一过程,就比较抽象和难理解。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使能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甚至比较模糊。所以适当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既能培养学生的求职积极性,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课堂要紧扣人与环境的关系,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概述和讲解反射和反射弧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在讲解反射的概念环节,我以活动开头。通过让学生参与“膝跳反射”试验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验过程当中的感受,来思考和分析两个问题。在让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在课堂加以引导和疏理知识,那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就可以归纳出反射的三个条件,自然可以归纳出反射的定义。就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形象并生动的传授反射的概念,解决本堂课的第一个知识难点,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个知识点是反射弧。首先让学生理解反射弧是一个神经结构。我通过打比方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反射弧是一个传输信息的神经结构。在了解反射弧是神经结构基础上,通过日常生活得现象――碰到热的东西手会缩,引入反射弧的组成这个知识点,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处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缩手反射”的图片,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最后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并且最后让学生通过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进一步巩固了反射弧的组成知识。

  通过对膝跳反射中腿的运动是否受大脑的控制来引入反射的类型。在讲解反射类型这个知识点时,我通过三国演义中曹操说梅止渴的典故引入三个情景进行分析。分别对吃梅止渴,望梅止渴,说梅止渴这三个情景的反射弧进行分析。通过对反射弧组成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有些反射比较简单,有些反射比较复杂,从而引出反射的两个类型。最后根据前面分析情景,归纳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定义。最后通过大量生活中的例子来强化学生对简单反射和复杂发射的区分。

  最后提问学生反射对人体的意义是什么?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例子,感受反射的完成需要的时间很短,因些人体能够比较及时、迅速、准确地实现调节的'过程,从而避免我们个体在环境中受到伤害。最后总结: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并进行课堂巩固练习。

  我认为首先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时,老师的表情要随着学生的表情不断变化,要用心去读学生们的表情,眼睛里面及时给同学们可亲的鼓励,通过眼神的交流达到心灵交流的目的,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参与课堂,给人一种平等交流的感觉。

  其次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应该在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多思考问题。

  最后,要及时发现学生对概念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想象过宽。例: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叫做反射。有些学生往往写成应激性。反射是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所具有的,它属于应激性的范畴,而应激性是针对任何生物体对刺激能产生反应而言的。所以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纠正。

神经调节教案12

  名词

  1、趋性: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如某些昆虫和鱼类的趋光性,臭虫的趋热性,寄生昆虫的趋化性等,它们都与神经调节有关。

  2、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复杂得多,如蜜蜂采蜜,蚂蚁做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哺乳动物哺育后代等都是动物的本能行为。

  3、印随:刚孵化的动物有印随学习,如刚孵化的小天鹅总是紧跟它所看到的第一个大的行动目标行走,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其他行动目标走。

  4、模仿:幼年动物则主要是通过对年长者的行为进行模仿来学习的,如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

  语句

  1、垂体分泌的激素与动物行为:

  A、催乳素:照顾幼仔,促进某些合成食物的器官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完成,如促进哺乳动物乳腺的发育和泌乳,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的活动等;

  B、促X腺激素:垂体分泌的促X腺激素能够促进X腺的发育和X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动物的X行为。

  2、行为分为:

(1)先天性行为:趋性、非条件反射和本能。

(2)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和条件反射。

  3、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动物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4、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神经调节教案13

  生物《神经调节》的教学反思

  多媒体将 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 集于一体,如果合理使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地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提高课堂 的教学效果。

  在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说明中,《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一课时有三个考点:

  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A)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B)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B)

  根据考点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定为以上三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习目标 2: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作为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学习目标3作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又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兴趣,也不能更好掌握考点。我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取得了很好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1:了解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我用一张图片展示出神经元的特殊结构,学生很直观地掌握了知识点,并且体会到“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生物学观点。

  学习目标2: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了此突破难点,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将书本上静止、深奥的图像动起来,通过动态过程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过程、传导的形式以及传导特点。这样,以前老师总结学生死记的教学特点转变成了学生从形象的.动态过程中理解记忆的学习特点。

  学习目标3:概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学生在学完突触结构的基础上,在学此目标就显得很容易了。我选用一个flash动画,学生对动画内容很感兴趣,学习激情较高,轻松地解决了这一目标。

  总之,本节课借助多媒体非常好的解决了两个重点知识,多媒体 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使学生能更加形象地理解课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本节课不足之处:教材、板书、多媒体与学案协调应用需要加强,学生感觉手忙脚乱;此外,由于水平有限,选用的 flash 动画自己不会改动,如,“突触前膜”说出“前膜”不够严谨,在今后教学中还要不断提高这方面操作能力。

神经调节教案14

  神经调节的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是连接神经调节受刺激的器官,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器官;中枢在脑和脊髓中,传入和传出神经是将中枢与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例如当血液中氧分压下降时,颈动脉等化学感受器发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信息传至呼吸中枢导致中枢兴奋,再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吸入更多的氧使血液中氧分压回升,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反射调节是机体重要的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功能不健全时,调节将发生混乱。

  神经调节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为在生活过程中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而后者为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然而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两种反射的区别:

  根据反射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反射分类如下:

  1.按照反射形成过程分类,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按照生理功能分类,反射可分为防御反射(如咳嗽反射)、食物反射(与摄取和消化食物有关的反射)、探究反射(如由新异刺激引起,并且表现为警觉和面向该刺激物运动的反射)和与延续种族有关的性反射等。

  3.按照感受器作用特点分类,反射可以分为外感受性反射(即由外感受器引起的反射,如视觉反射)和内感受性反射(即由内感受器引起的反射,如肌肉牵张反射)。

  4.按照效应器作用的特点分类,反射可分为躯体反射(如屈肌反射)和内脏反射(如血管舒缩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它是从接受刺激到发生效应,兴奋在神经系统内运行的整个路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神经调节的传递途径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且把兴奋传导出去。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机体活动

  神经调节的兴奋传导

  感受器

  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器的分类

①根据其特化程度分为:

  一般感受器:分布于全身各部,如痛、温、触、压等感受器。

  特殊感受器:如视、听、平衡、嗅、味的感受器,仅分布于头部。

②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和刺激的来源分为:

  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接受心血管等处来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如渗透压、温度、离子和化合物浓度等的刺激。嗅粘膜的嗅觉感受器及舌的味蕾,其刺激虽来自外界,但这两种感受器与内脏活动有关,通常也将其列入内感受器。

  外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粘膜、视器和听器等处,刺激主要来自外界,如触、压、痛、温、光、声等。

  本体感受器:主要分布于肌、肌腱、关节和内耳的位置觉感受器,接受主要来自机体运动时所产生的刺激。

  更常用的是结合刺激物和它们所引起的感觉或效应的性质来分类,据此所能区分出的人体的主要感觉类型和相应的感受器。

  神经纤维传导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即膜电位)

  神经细胞 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即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即动作电位)。但是,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这样,在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领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地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的部位又不断地依次恢复原先的电位。兴奋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的。

  细胞间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突触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推出小泡就将递质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通过胞吐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外界刺激传入神经中枢后,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再由神经中枢对机体的各项活动进行调解。虽然各级神经中枢对机体的活动都有调解作用,但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起着主导的作用。

神经调节教案15

  神经调节的'特点

  神经调节的调节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神经调节是机体重要的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功能不健全时,调节将发生混乱。

神经调节教案16

  神经调节说课稿

  课题介绍: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上午好。我叫王元军,来自于镇江市丹阳第五中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生物必修本中新增添的一大内容,它主要涉及到动物机体的内在调节,知识相对来说非常抽象,也较难理解。每次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是感到比较头疼、难教,可它却是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大知识要点。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对于神经调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综述”这样9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中第四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活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在单科高考试题中,该部分内容所占的比值通常均占到13%~18%,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本节课中,有部分内容如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应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兴奋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也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兴奋的传导不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3、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第二课时为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语言和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①结合初中的知识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

②经过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B、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C、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何达到)

  1.利用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的人体的神经调节为基础,再借助于媒体的展示,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2.在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基础上,利用媒体的动画功能,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3.在教学中,通过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多分析、多探究,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及探究的精神。

  4.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利用研究性的课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兴奋的传导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它不仅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在理解的过程中还要用到物理学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层层设疑,步步追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学、思考、分析、讨论,然后找出正确答案。并在此充分运用多媒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借助于它们的直观、形象、动态等多种功能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整个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下,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五)学习方法

“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程序(附课堂教学结构流程设计表)

  1、创设情景(这部分需3分钟)

  A.处理:本节课通过动漫“求诊历险记”,引出“神经调节”一节。

(组织学生观看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B.优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引入课题,可以很快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一上课就进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并为课堂教学奠定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基调。

  2、新课教学(这部分需34分钟)

  本节课我准备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①复习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知识;

②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③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第一层次:反射、反射弧(这部分要8分钟)

  A.原因:由于考虑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关于神经调节的部分知识,所以在此主要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

  B.处理:在新课开始时首先设疑,接连抛出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它由几部分组成?”

“怎样来解释刚才漫画中医生摔倒的原因?”等一系列的问题。

(组织学生回忆、思考,并展开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考虑到第三个问题的抽象性,故将其制作成动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C.优点:在本层次中,通过开篇设疑,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去领会新知识的意义,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问题形影相随,为教学的良好延伸奠定了基础。

  在本层次最后再辅以相应练习,起到及时巩固,加深理解的作用。

(2)第二层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部分要13分钟)

  A.原因:在学习这一层次的知识之前,需要学生先了解神经纤维的概念。考虑到学生对神经纤维这个概念可能已经模糊,所以在本部分内容学习前,先安排复习神经元的结构,了解神经纤维的概念。

  B.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

“1、神经纤维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

“2、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3、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等一系列问题,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

  因为兴奋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比较陌生。在此,安排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先阅读课文中相关的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心理上产生较强的可接受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接着再组织学生对上述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辅以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加以说明,加深理解。

  C.优点:这样,通过老师的精心设疑,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问题情景和条件。经过点拨和追问,层层质疑,化解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CAI课件的动画功能,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知识具有更强的可接受性,增强了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为了帮助学生能正确理解刚才所学的知识,在此及时安排一个思考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检测,并突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双向进行。

  最后再引导学生做一阶段性小结,帮助学生再一次认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神经调节教案17

  人体神经调节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介绍了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等基础知识。在本节中有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和“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通过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只是需要二至三人一组,相互配合来完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充满情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本节课的内容都是以生活事例来引出相关知识的。而且这些事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们容易理解。本节课以课标为依据减少了一些名词术语。例举了“望梅止渴”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这些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的将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我希望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简单说出反射弧的构成。

(二)技能性目标:

  本节课推出了一个实验和一个探究活动,这更加丰富了课堂内容。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加强多种能力的培养。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来理解知识,更体现了素质教育。因此,确定能力目标如下:

  1、学习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2、通过小组学习,来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做实验和参与探究活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确定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描述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难点:识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教材教法:教师采用导学式教学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预设

  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的容量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节内容预定为2课时。现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和活动预设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紧扣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主题。

  以小实验进入新课。在讲解新课之前让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一个小实验:一名学生被蒙住眼睛,教师用一个牙签刺其手指,其他学生观察该学生做出的反应。只是该名学生感受到了,为了让其他学生也亲身经历、亲自去感受,我又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去完成一个小活动——打手:甲学生去打乙学生的手掌,乙学生迅速躲避。每位学生进行十次,看看谁被打到的次数是最少的。 学生做完小活动之后,给学生设立一个问题:这两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又继续设疑:该系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本课的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很自然的'引出新课。

  面对课题,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反射!什么是反射呀?先不急于知道,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该实验是医学上常用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情况的,这就是—— 膝跳反射”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膝跳反射”的实验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并请一位学生配合教师进行演示。由两名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去进行该实验。实验后请学生分别来谈谈感受,并继续又举出排尿反射和课上的缩手反射,请学生们以前后两人为一个讨论小组进行分析:这几个活动都称之为“反射”,那么反射是由人体的哪个系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活动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着自己来总结、归纳出反射的定义,最后由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反射的定义,这样使得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

(二)融会贯通,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事例,突破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中的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理念,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或合作学习总结归纳出相应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如果学到了一些知识,而不能将它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我想这应该是教育的一个遗憾。通过学习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整理归纳的能力。

  运用反射的概念来解释一些人的活动,从而说出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从而解决教学重点。

  设疑——“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了反射的定义,那么谁还能举出其它反射的例子呢?并说明为什么这些事例是属于反射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这样不但是学以致用,而且还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分析事例,找出本质上的区别,看哪些是人类生来就会的、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呢?哪些又是人类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起来形成的比较复杂的反射呢?从而识别出哪些是非条件反射,哪些是条件反射,从而解决教学难点。教师和学生一同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又能举出其它反射的例子。

(三)学科整合、寓教于乐,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体现学科整合的教育机制,使活跃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前面所举出的例子都是人类的一些反射的例子,那么动物是否也具有反射活动呢?请举例说明!”学生举例后,教师设问“人和动物都具有反射活动,哪些反射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呢?”进而引出“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这一知识点,对于该知识点除了教材中的“望梅止渴”的成语典故,教师又用多媒体展示出“画饼充饥”和“杯弓蛇影”成语典故的例子,让学生来进行翻译和分析。

(四)以问题的形式,为下一课留下伏笔,设置铺垫。

“听口令,做相反动作”的小游戏。“方才我们在做听口令的游戏的时候,,有的同学做的快一些,有的同学慢一些,有的做得正确,有的做得有些失误,你们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后,教师“有的同学说到反应速度的问题了,那么我们就来做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P38-39页。

  如果有的同学认为你的小组还有其它较好可行的方法也能“测定反应速度”的快慢,请你写出你的探究计划,在下一节课我们进行交流后并去实施。”

(五)表达交流,畅谈心得

“在本节课中我们做了许多活动,通过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