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同步设计教学设计共3篇 教学设计一

2022-06-12 16:27:27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同步设计教学设计共3篇 教学设计一,供大家赏析。

同步设计教学设计共3篇 教学设计一

同步设计教学设计共1

  打印版

  《近似数》同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新学期学校进了一批新书,记录了一些书的本书。语文书1206本

  数学书1992元本 。音乐的本书忘了,大概是600本左右。”

  ① “大概是600本是什么意思”(体验近似数)。

  ② “我为什么会记住大概是600元呢?”

  (体验近似数的价值——好记)。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课件。

  管理员记录下语文书的本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语文书有1206本,约是1200本。”语文书到底有1206本还是1200本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200本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生:认为语文书有1206本,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206本,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200本,以前的学习中看到约表示是估计的意思,不是精确数。

  师小结:我们把12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200这个和12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观察数据、比较 :

  比较一下1206和12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师:比较这两个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

  (1)小结:近似数都比较接近准确数。

  (2)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2)管理员不仅记录下语文书的本数,还记录了数的总数是1992人,约是(

  )本,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A.约是本,因为我觉得9992本接近本,

  B.我写的是“约9990本”因为9992本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世界上的三大河是:

  打印版

  中国的长江全长约是6300千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长约6600千米,非洲的尼罗河全长约6690千米。

  问题:中国的长江排名第( ),排名第一的是( )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猜的一样吗?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填空

  1、一片树林有九百二十五棵树,写作( ),它的近似数是( ). 2、9993是( )位数,这个数大约是(

  ). 3、珠穆朗玛峰高8888米,约为(

  )米。某林场有2403棵杨树,约是(4、392加249的和大约是(

  ).

  5、498元的相机,我只带了349元,大约还差 ( )元。

  (3)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图书馆里有三种图书的本数如下:

  种类

  故事书

  科幻书

  漫画书

  数量(本)

  297 147 305

  1、估计一下,哪两种书的总数最接近600本?

  2、三种书大约共多少本?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到什么新的本领?

  。

  )

同步设计教学设计共2

  《捅马蜂窝》同步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zh…人罪ni?x‰戏ch?n动

  2.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⑴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的架势;……

  ⑵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形容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大笑,笑得十分舒心。

  4.说说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表达作用:

  ⑴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

  竟:

  ⑵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甚至:

  5.从文中找出两句比喻句。

  ⑴

  ⑵

  6.“捅马蜂窝”一词现在常用来比喻。

  第二部分:

  (一)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a、涌出b、产生c、出现)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

  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a、迟疑b、紧张c、害怕),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7.在括号在选填恰当的词语。

  8.从下列句子中选出心理描写的句子。

  ⑴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⑵我站在一旁,心里却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⑶我开始有些,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⑷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

  9.想一想,下列语句是怎样生动地描绘了马蜂与马蜂窝的。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10.文中加线的“那多有趣”中,“那”是指。

  11.选文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

  “我”:

  妹妹:

  马蜂:

  12.在众多的马蜂中,作者只重点写了其中一只,为什么?

  (二)

  智者的四句箴言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

  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

  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样跟他们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

  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着:“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默默思索着,回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又变成了老年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13、智者说这位16岁的少年有这样的愿望是很难得的,他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从原文找出句子回答。

  14、联系上下文,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看看下面对这三处神态描写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处描写,从神态上就显露出智者对少年聪明与美好心灵的肯定和赞许。

  b.三处描写,从侧面上反映少年的回答表明他已明白真正重

  要的道理。

  c.三处描写,作者从智者的:微微点头——两眼发光——哈哈大笑,逐渐显示对少年的赞许。同时又避免了描写的雷同,很成功。

  d.三处描写,一方面显示智者对少年回答的赞许,另一方面也看出智者想逐渐加深问题难度,想难住少年的几分狡诈。

  15.“第四句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请你认真品味这第四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16.读罢此文,你也许有不少启示。改变人的一生也许就是一句或几句话。现请你把你认为有益的话写出一例,供别人借鉴。

  17.选出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a、智者的四句话很能给人启示,告诉我们,只有给人带来快乐才会给自己最大快乐这一生活哲理。

  b.智者的四句话单独读起来很有哲理性,但联系起来看有自相矛盾之处,如第二句话说把别人当成自己,第三句话却说把别人当成别人。

  c.智者的四句话是他毕生时间和经历的结晶,它们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

  d.智者的四句话貌似简单,实则充满了智慧,它们告诉了人们人生意义何在。

  《捅马蜂窝》答案

  1.略2.冯骥才3.⑴视死如归⑵开颜4.⑴没想到,敬佩。⑵表达悔恨之情,补救之心。5.如:好像倒垂的一只莲蓬;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6.惹下很大的麻烦。(意近即可)7.aa8.⑵⑶9.略10.捅马蜂窝11.“我”:捅马蜂窝的动作、紧张的心理、匆忙逃跑的动作等;妹妹:怕蜂进屋的心理、关门逃跑的动作等;马蜂:拼死复仇的气势。12.因为这只马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蜇了“我”,它的死又与“我”有关。(意近即可)13.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真正重要的道理。14.d(智者是无意难住少年的)15.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便不会受别人左右,走下去。(答意即可)16.例:心动不如行动。(其他符合要求的也可)17.b(提示:并不自相矛盾,它们内容是统一的。)

同步设计教学设计共3

  打印版

  《万年牢》同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万年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1、认识8 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Powerpoint 课件。

  教学时间:1 课时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课件出示冰糖葫芦图片)

  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词语(课件出示):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课件出示):

  (1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 )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4、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打印版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验

  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做事认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理解,体会情感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

  万年牢

  糖葫芦――万年牢

  做生意――万年牢

  做人――万年牢

  《万年牢》是本人执教的一节校级公开课。在准备这节课时,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师用书及相关参考资料,并研究了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万年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既是略读课文,就应在短时间内抓住课文的训练重点,在一节课内将学文明理、领会方法都训练到位,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抓住“万年牢”这条主线,通过文中三次出现的“万年牢”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继而发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做人道理,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我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围绕着“万年牢”这条主线,学生一步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大胆发言,最终由文本的解读上升到了情感的共鸣,达到了最初设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受到了语言文字和美好情感的熏陶。

  这节课得到了本校同行的一致好评。课后反思,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既体现了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也有教师牵引过多的痕迹。还有老师对我的板书提出意见,认为这个板书虽然简练,但念起来不通顺,这个意见我觉得有道理,以后在设计板书时不光要考虑精练、体现文章重点,更要注重板书的语言合理性和美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