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三峡》教案模板5篇 三峡教案简案

2022-11-15 21:50:00教学文档
  • 相关推荐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三峡》教案模板5篇 三峡教案简案,以供借鉴。

《三峡》教案模板5篇 三峡教案简案

《三峡》教案模板1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到预习,理解能力较强,本班为课改年级,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与教师密切配合,学生之间能相互合作。这是设计本课教学活动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重视朗读训练.

  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读-译-思-用-背

  四、教学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飞漱(shù) 属(zhǔ)引

  (三)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投影)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相互质疑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注意: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沿//溯/阻绝。

  3、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清/荣/峻/茂

  5、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奇景。 1、师: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 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三峡》.

  2、学生结合注释1了解《水经注》.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5、 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6、 学生相互质疑。

  7、 教师范读

  8、 学生齐读。

  9、 教师指示节奏。

  10、学生再读课文,抽读。

  11、教师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学生课前预习较充分,竞赛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应一直贯彻下去。部分学生在朗读节奏停顿上,能力较差。而课标要求程度,故应加强学生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想像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布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三)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四)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投影仪显示文句)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

  1、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 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五)根据图片,描绘美景

  (六)提示性背诵

  (七)布置作业:与《早发白帝城》诗文对读。

  (八)总结全文

  1、 学生可读可背课文。

  2、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3、 学生分组读课文,读出情感。

  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

  1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

  2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

  4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

  4、 师生共同品味写景的妙处。

  5、 据教师出示的三峡图片用语言加以描绘(要求用上文中词语)

  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写作后全班交流。

  6、 教师根据课文分析提示性让学生背诵。

  7、 教师布置作业

  8、 教师总结:郦道元用文字描绘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也会在三峡壮丽的历史画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笔,努力吧!

  教学反思:

  课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故研讨语言是本文的重点。我在设计时灵机一动,从网上下载三峡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三峡的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同时用上一两句文中语言,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我认为这是本文的一处亮点。

  当然,在板书时有学生提出异议:“高猿长啸”不是写水的,这是我的疏忽之处。

《三峡》教案模板2

  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三峡》教案模板3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测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优秀教案】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和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 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 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⑶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 略无阙处(毫无)

  ⑵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 夏水襄陵(漫上)

  ⑷ 不见曦月(阳光)

  ⑸ 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 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 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 飞漱其间(冲刷)

  ⑾ 良多趣味(很)

  ⑿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⒁ 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身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⑴ 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示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时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⑵ 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身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示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豪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⑴ 背诵翻译课文。

  ⑵ 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⑶ 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辅助教具:计算机(数量1) 液晶投影仪(数量1)

  投影屏幕(数量1) CAI课件 三峡风光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欣赏三峡风光片,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题解;作家作品简介。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五、疏通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六、分析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归纳小结;课堂巩固。

  八、指导背诵课文。

  第一页

  《三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解表:

  编号知 识 点学 习 水 平

  识记理解应用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住特征写景√√

  4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5正确、流畅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学习水平描述表:

  知识点学习水平描 述 语 句行为动词

  1识 记记住郦道元、《水经注》常识记 住

  2识 记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记 住

  3理 解了解文中先总写地貌,再分季节、抓特征描绘景物的方法领会归纳

  应 用能多角度、抓特征对景物进行描绘(课外练笔)领会表达

  4理 解了解字里行间作者流露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领会归纳

  5识 记根据文脉“总写概貌—夏景—春冬景—秋景”背诵全文记 住

  第二页

  三、媒体选用情况表: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 体 内容 要 点资料来源媒 体 在 教 学中 的 应 用使用方法

  1投影长江三峡风光自选导入新课播放

  2投影长江三峡相关图片自制理解标题显示

  3投影范读课文自制有感情朗读全文播放

  4投影文意理解自制从局部到整体理解文意、体会思想感情分析

  四、板书设计:

  第三页

  五、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三峡》教案模板5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2.掌握景物的特点和描写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培养语感;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

  1.走近作者及作品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职。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三峡》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散文。2

  2.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3.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郦(lì) 阙(quē) 溯(sù) (yǎn) 属(zhǔ)

  4.指名朗读。

  5.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6.教师点拨。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一词多义

  ①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A.沿溯阻绝(断) B.绝 多生怪柏(极) C.哀转久绝(消失)

  7.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分析写法

  提问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三峡的美?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分别做好记号。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明确:山和水。写山的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高峻美。

  提问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

  明确: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奔放美;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清幽美;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凄婉美。

  提问3:山,雄浑苍凉,充满阳刚之气;水,浩荡奔涌,蕴涵阴柔之美。我们面对平面的文字,眼前却涌现出生动的画面,这与作者写景手法的高妙分不开。让我们一同来探讨课文写景的方法,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明确:写“山”和“水”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夏天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绝”的写实概括,又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形象夸张;写春冬的“水”侧重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绿”“清”等。写水不离山,写山不离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紧扣文本特点,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梳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内容、情感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 因花了不少时间在整理字词上,导致课堂的教学任务过重,后面处理得较为仓促。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