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3篇

2022-11-02 03:35:43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3篇,供大家赏析。

《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3篇

《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1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感悟

  今年五月,我有幸来到古都西安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主办的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的进修培训,聆听了专家教授的主题报告,受益匪浅,特别是山东即墨二十八中李志钢校长的报告——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令我感触颇深。之后,我又买了和谐互助教育品牌解读——《活力课堂》,回来后,认真拜读,为即墨二十八中的这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所深深吸引。细细研究之下,得出几点感悟。

  一、“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可以培育学生互助友爱的民族精神

  其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策略源于即墨二十八中的学雷锋活动中蕴含着深刻的雷锋精神,这恰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一种互助友爱的民族精神,是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和谐是一种状态,互助是一种品质,“和谐互助”是一种至高的课堂学习境界,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课堂价值追求,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良好品德行为等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真正实现了智育和德育并举的理想“高效课堂”。师友在互帮互助中,很容易找到成就感、归属感。师友互助的学习范围往往会超出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同时师友互助有利于学生借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进而从中获取社交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别人,热心互助,真诚待人等良好品德。

  二、“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

  我们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在于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和谐互助”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讲解点拨,课堂上,教师的因势利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不再拘束于单纯的“听、学”,而是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共赢,真正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教师不讲。教师所讲,只是那些学生费尽心思而学不会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探索精神,整个课堂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完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

“和谐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的共同发展。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启动思维,使学生会自学了,会主动思考了,质疑创新能力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棒了,会主动亮出自己表达了,练就了自信,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互助还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花费时间少而收获明显,能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功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兴趣、意志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和谐互助”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到合作的乐趣,都能在和谐的空间之上挥动思维的翅膀,从而乐在其中,收获颇丰。

  三、“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可以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高效学习,课外实现为学生减负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将一个老师关注全班每个学生,演变成了全班一半的师傅关注另外一半的学友。由一位老师变成一半多的老师在关注学生,效果显然十分显著。并且师友在课外联系也很密切,由知识传授扩展到学法指导,由习惯规范扩展到兴趣培养。这种课堂的效果具备了实时效果、累积效果。尤其从学生的学习状态看:师友互助能真正动起来,能够通过互助解决问题,并能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可以说,“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实现了“时间+策略==高效”的目标,使课堂真正达到了高效,而课堂的高效就腾出了课外的时间,学生在课外就可以不会有沉重的作业负担,这就切实地为学生减负,就可以达到“把健康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的目的了。

  四、“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实现了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实行“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教师的教学观要有根本性的转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教师注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以及钻研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的培养。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激以学趣,授以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重过程而轻结论,在设计问题时要求学生写出解题思路,将隐性思维凸显为显性过程,这有利于学生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讲得越多,学生想得越少,这就需要精讲精练。“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对老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高效的备课,高效的点拨,高效的总结,高效的提升,高效的展开师友互助。尤其在多个互助环节,教师的应变能力、驾驭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概括总结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一教学策略更好地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老师们在全面实施“和谐互助”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革创新,使“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更加完善,更加富有生命力。课堂上,教师以学定导,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教师语言要准确,三言两语,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导”的方面,学生会的不导,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这样,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这些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总之,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推行是对教师自身认真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的一个提升,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必须具有幽默的语言、强大的亲和力和豁达的人生观。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拥戴。

  五、“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在我们学校课堂上借鉴推行 当然,各地各校各学生都有不同点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不可能尽善尽美地在各个课堂全部套用,我们在学习引用中,还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学习吸取其精髓,扬长避短,灵活运用,结合校本实际,探索出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办法,完善提高,真正意义上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和谐互助的教学策略十分切实可行,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即墨二十八中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九门学科均建立起“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所有科目的课堂又分三种课型。课堂上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所执行的任务,所经历的过程,所达到的目标都一一定位。师生运用十分简洁明了,师生互动、师友管理,评价机制都形成了完整的方案制定,易学易懂,借鉴运用于我们学校的各个科目的课堂上,可以简洁高效地引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教师容易领会,学一两天就可以娴熟应用,我想可以在我们学校之中加以大力引进、推广、运用。

《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2

  区域课改的本土化探索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课改记录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周书贤 特约记者 李克准

  阜阳市颍东区,因颍河从枕边流过而得名。本报暑期“课改中国行”公益宣讲和采访活动来到了这里。

  与当地的校长、老师座谈时,我们明显感到,课改在这里呈现了集体繁荣的态势,校长、老师们言谈中所传递出的对课改所保持的特有的激情与理性,更让人感动。他们在讲述了课改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道出了很多曾经和正在面临的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课堂改革为这里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教育发展新的生长点,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本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研模式。推动课改日渐深化的不仅仅有来自一线教育者的热情,还有颖东区教育局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不断调整优化的服务方式。“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转变服务职能和服务方式,基层学校有什么样的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局长郭必林说。

  与很多区域推进课改的策略一样,颍东区的课改也采取了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策略。该区教研室主任丁虎把课改的历程形象地比喻为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即学习模仿阶段;第二阶段为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即反思借鉴阶段;第三阶段为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即经验的本土化探索阶段。从发现问题开始寻找突破口

  在完成了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后,颍东区的教育开始面临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打工子女进城就学人数的增加,农村学校学生数锐减,小班化倾向明显,特别是布局调整之后保留的教学点,班级人数大多不足25人,个别教学点班级人数甚至在10人以下。“但是,这些学校的课堂并没有发挥出小班额在教学上的优势,并没有带来农村教学的高质量。”教研室主任丁虎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区学校特别是一些优质学校班额过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是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小班化在教学改革中的优势,留住农村的学生,另一方面则是如何破解大班额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施因材施教的难题。

“面对这些问题,通过政策的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关键还是要从课堂教学上寻求突破。”局长郭必林告诉记者。

  于是,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颍东走向区域性破题,始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成为颍东区既定的改革主题。他们首先以小班化教学研究为切入点推进课改。在丁虎看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小班化有利于实现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突出,使得备学生成为可能,便于充分了解学情,因材施教。为此,在农村学校,他们发挥天然的小班化优势,加强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在城区学校,则通过新型学习小组建设,把大班额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入学生讨论、展示、互动的机制,让每个小组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学习组织,成为一个学习的动车组。

“我们确立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衡量课堂教学改革是否启动的标志是,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动起来了。”丁虎补充说。

  在课改推进过程中,颍东区教育局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实施“菜单式”服务,变传统的“检查式”、“找问题式”的视导为“服务式”、“提升经验式”交流研讨活动。“过去是哪个

  学校差、存在问题多,就到哪个学校视导,现在是哪个学校做的好、课改力度大、成效明显就到哪个学校帮助提升经验,树立标杆。”丁虎说。

  郭必林告诉记者,“教育局始终是在放手,让基层学校充分发挥自主办学、自主改革的积极性,只要探索出了好的经验,我们就组织学校去观摩、学习”。

  三年来,该区先后在乌江李桥中学召开了农村中学课改经验交流会、在黄冈学校召开了小班额教学策略研讨会、在插花小学召开了“以案导学”教学模式推进会、在铁路学校召开了“自育自学”高效课堂研讨会、在枣庄小学召开了“问题导学”展示会、在正午中心校召开了“学研辩”三步教学模式推进会等,城郊中学还承担了阜阳市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改革现场会。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还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不断深化的课改共识

  李桥中学是颍东区最偏远乡镇乌江镇一所曾经面临撤并的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质量不高。为了保住学校,学校领导从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归来后,开始全面推行课改,所有班级、所有学科全部开放课堂。

  课改后的李桥中学,学生非常自信。有不少学校组织教师到该校学习,面对众多的听课教师,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向同伴进行质疑,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近三年,李桥中学的中考成绩在全区农村中学中名列前茅,真正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丁虎介绍说,2009年4月,教育局在该校召开了全区课改现场会。这次会议对全区震动很大,大家都被李桥中学的改革精神所感动。“所谓学校条件差、教师素质低、班级人数多,无法学习杜郎口,没办法进行课改的种种借口都不攻自破了”。

  阜阳市第十中学则在校本教研中走出了一条新路。该校注重对常态课教学研究。校长李树生说,学校的真正生命在课堂,而课堂的质量保障在常态课。只有用心关注常态课,学生才能真正发展,教师的工作才有价值,学校才有活力。与时下的公开课或者所谓的优质课相比所不同的是,常态课是更本色的课,是更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

  该校针对常态课中呈现出的问题一一进行反思。比如:如何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感悟?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这些问题都是课堂中存在的真实的问题。该校将这些问题梳理为校本教研的专题,立足学生实际,集全校教师的智慧探讨方法,寻求对策。该校还将一些问题转化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如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新旧教材体系差异的研究,教学中情境体验生活化、经验化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研究等。教师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不断探索新课改的路子。

  枣庄镇中心小学的课改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该校探索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在校长张超看来,知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学生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提升能力的。中心学校校长童金海说,只有问题开放了,课堂才能开放。为什么在课堂上有时候学生可能启而不发,问而不答,也许我们要从教师自身寻找答案:作为老师,我们是否预设的问题多,这些问题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

  在课改中迅速成长起来的阜阳市城郊中学历史老师黄文明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写道:我们是否反思过我们选择的是让学生去走我们预设中指定的路径,还是为孩子提供和搭建探究的“脚手架”?我们选择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吗?学生能接受吗?我们认为适合的,我们的学生一定觉得适合吗?我们是否真正了解我们教育的对象?

  阜阳市第十一中学教务主任曾晓东说,课改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从过去

  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过去的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从过去单纯的教学工作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从过去作为课程的从属者的身份,变成了课程的建设者,即课程的主体,乃至成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乌江镇李桥中学教务主任屈俊标说,现在我们都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不能背离教学的本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能力,是教改的最终目标。“训子千遍,不如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个习惯,就是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也正是民主教学的核心所在。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储值

  基础教育是储值阶段,而非兑现阶段。局长郭必林告诉记者,不少的学校的课改已经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可自由选择的校园生活,“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个体都能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储值”。

  阜阳市黄冈学校经营的“大小课堂”是一大特色。这里的“大小课堂”分别指教室内的课堂和教室外的“课堂”。该校一直重视这两个课堂的建设和开发,使学生在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精彩纷呈。

  在黄冈学校的小课堂里,现代化、功能化、情趣化、人性化的设计,开放的氛围营造,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温馨的家;这里没有了讲台,教师与学生融在了一起,拉近了距离;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教学内容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座位摆放,有利于师生的互动;生物角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培养爱心;图书角使每个班级都成为“书香班级”;教室墙壁上的“比一比”“我能行”“我最棒”等栏目和文图并茂的黑板报,则是学生展示才能、放飞个性、享受成功的乐土。在小课堂里,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引导者。

  校长周本军说,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和互动频率变大,交往、合作的机会增多,真正成了动态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快乐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而在该校的“大课堂”里,教室外的展示牌上飞扬着同学们的文字和思想;围墙上的牌匾放射着中华经典和传统美德的光芒;大厅和走廊上的名人名言、规范要求、餐厅里的警语和古诗、楼梯上的温馨提示无不启迪着师生;铺满地砖的树林里,散落的坐椅、挺立的健身器材,无不透露着对师生的关怀;午间和课后播放的歌曲和音乐伴随着小播音员甜美的童音洒满校园,其优美的旋律、蓬勃的朝气无时不感召着学生。

  学校还开设了包括综合能力课程和兴趣特长课程在内的特色校本课程,仅兴趣特长课程就有17门。每到课外活动,书法室里同学们挥毫泼墨,绘画室里同学们放飞想象,球场上同学们生龙活虎,跑道上同学们在比谁快谁强,形体室里舞姿翩翩,乐器室里琴声悠扬,乒乓台前银球翻飞,人造沙滩上学生们在“堆山”、“开河”、“架桥梁”??

  阜阳铁路学校秉承“幸福教育理念”,追求使学生幸福、教师幸福、家长幸福“三位一体“的幸福教育,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他们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创建素质教育的特色品牌学校。学校的特色假期作业、习惯养成教育、幸福课堂、幸福节日平台等项目逐步成为办学亮点,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学校通过营造幸福校园文化,构建幸福课堂平台,创设幸福校园节日,如快乐语文节、趣味数学节、英语艺术节、体育素质达标节等,培养幸福教师,打造幸福课堂,开展幸福活动,培育幸福学生。校长田耘说:“幸福教育一时一刻皆含幸福,一花一草皆为素材,一窗一廊皆为课本,一言一行皆感幸福,幸福教育使校园处处是课堂,时时是课堂,人人事事皆为教育资源。”

  一直致力于学校内涵建设的阜阳市城郊中学校长杨德新,对构建学生需要的特色文化有着自己认识。他说,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学校个性化的文化体系,而在学校的文

  化体系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文化与课程文化。学校文化的发展取决于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因此,学校工作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与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期待着颍东教育涌现出更多鲜活的经验,期待着他们在课改旅程中走得更远。

《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3

  即墨28中“和谐互助课堂”之我见

  一、深厚的校园文化,扎实奠基课堂改革

  任何变革都源于思想。一群蚂蚁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埋头赶路。这时,其中一只蚂蚁产生了“走另一条路”的想法——于是,它与身后的蚂蚁变成了另一队。但这只蚂蚁要想永远地带领大家前进,必须让后面的蚂蚁,认同它的气味信息,这种气味信息既是文化——蚂蚁的文化。

  课堂教学的改变,也有赖于那只“有思想的蚂蚁。之所以即墨28中教改能获成功,得益于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通过弘扬雷锋精神,使“师傅”乐于助人,懂得感恩使“学友”能以感激的心态,正确认识“师徒”含义。从一定意义上讲,“和谐互助教学”实际上是雷锋精神在课堂中的延伸。所以说是“‘雷锋精神’重新建构了学生的价值观,引爆了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2008年12月3日《中国教师报》),是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为课堂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所以学校文化、班级文化氛围的创设是一切课堂变革得以进行的基础。

  二、巧妙的教学模式,化整为零扎实高效

  传统课堂教师以一当十,导致难以照顾到每位同学,效率低下。“和谐互助课堂”则是学生以十为一,实际上是在大班下的小班化教学。

  课堂上,如果“学友”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就负责把“学友”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

  己的“学友”,如果“师傅”全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这样一来,使“学友”没有任何被忽视的问题,能切中学生的任何个性化问题,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三、教师的点拨评价,引导课堂和谐发展

  李武军老师的“师友培训”真实展示了培训的具体过程和要点,而紧随其后的“和谐互助”课堂则很好地实践了“五步十环节”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温故知新,探究新知):出示内容(上节课知识等)师友相互作答,“学友”自学中遇到的困惑由“师傅”讲解,自主完成。教师巡视,参与师徒间的交流,通过了解小组自学情况,掌握整体学生情况。

  2、互助释疑(师友互助,全班交流):学友先问,“师傅”告知课本上相应解释的位置,请“学友”自己再看一遍。若全会了,则“师傅”提出新问题,直到教师叫停。

  3、互助巩固(知识点拨、巩固提高)教师通过课前备课内容结合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通过多媒体分不同难度出示题目,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几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拓展题然后集体交流,教师订正答案后,基础题让“学友”讲给“师傅”听,“学友”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目经过教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学友”思考中等难度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检查“师傅”的情况。

  4、互助拓展(师友互查、拓展检测)学生自选不同难度的题,学生集体交流,师友互助,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

  5、总结提高(师友总结、互助评价)教师出示知识体系,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评选“黄金搭档”,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树立典型。

  由于绝大多数的新授问题是通过学生的互助学习得到解决,课堂上的李武军老师的精力和时间,在对重难点的点拨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上投入比较多,凸显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地位和课堂导向作用。

  在我看来,听课学习的形式有三种:彼师教彼生;我师教彼生;彼师教我生。三种情况那种的示范最有时效性呢?因为不论是我们的老师或他们的老师,只要是教他们受过训练的学生,都难免沦为有基础的表演性质,而由他们的老师来教我们没有任何准备的学生,则是真正手把手传授了方法。这种展示的可操作性和示范性无疑是巨大的。非常佩服李老师的信心和勇气,受益匪浅!

  在互助课堂上,老师的点拨一般只是画龙点睛,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难看出,教师在课前问题设计上则要更有启发性和代表性,需要考虑得更加周全!

“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一点点的点拨和启发,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作用!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