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工作范文 > > 工作总结 > 正文

石坳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3篇 生态乡镇建设工作总结

2022-11-05 21:24:32工作总结

  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制定一份工作总结吧。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石坳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3篇 生态乡镇建设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

石坳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3篇 生态乡镇建设工作总结

石坳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1

  xx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地处xx省xx南部,北与XX乡毗邻,南接XX乡,西邻XX镇,东与XX镇接壤。县道南北纵贯全镇,场镇距离xx城129公里,向南沿省道至XX县,往北接XX路至xx城,沿省道往东至XX市。交通较为方便,是周边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9村,57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5个,3580户(其中:村庄2866户;场镇714户),总人口9819人(其中:村庄人口7301人;场镇人口2518人)。

  把xx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载体也是促进小城镇环境建设,提升其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

  为促进xx的可持续发展,按照xx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xx于2010年开展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此次创建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对xx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分析了xx创建省级生态镇的优势和问题。参照规划要求,从xx环境保护的整体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生态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控制环境污染、增强环境意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措施,为xx创建省级生态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发展依据。

  二、创建工作情况

  1、创建历程

  为促进xx的可持续发展,按照xx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xx于2010年开展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本次申报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发【2010】75号)、《xx省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川环发【2010】95号),依据《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框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对xx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分析了xx创建省级生态镇的优势和问题。2011年xx对XX村、XX村、XX村进行了生态村的创建及上报工作,2012年广环发[2012]16号文件正式通过了XX村、XX村.XX村成功创建为市级生态村;2013年xx又对XX村、XX村、XX村进行了生态创建申报工作,于2014年广环发[2014]16号文件正式通过了XX村、XX村、XX村成功创建为市级生态村。到2014年xx生态村创建达6个行政村,总户数2160户。从生态村的建设当中,其中六村的生态环境明显较好,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又从xx环境保护的整体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生态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控制环境污染、增强环境意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措施,为xx顺利创建省级生态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保障。

  2、基本条件要求及达标情况

(一)、机制健全

  根据省级生态乡创建的要求,xx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政府各部门、各站所,场镇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领导任办公室副主任,大学生村官负责具体的资料报送工作。同时制定了《xx环境保护工作制度》,要求每位环保工作者切实贯彻执行,认真履职。按照创建省级生态镇的要求100%的完成健全机制的工作。

(二)、基础扎实

  xx人民政府对省级生态镇的创建工作十分重视,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宣传。群众也对创建工作十分支持,全力配合政府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到创建工作中。在生2012年xx顺利完成了XX村、XX村、XX村的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2013年顺利完成XX村、XX村、XX村的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使得xx完成6个行政村的生态创建工作,达到2160户,超过全镇总户数的60%,编制或修订了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达到了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标准。

(三)、落实政策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上级的排放要求,顺利完成减排任务,使得生物能源的利用进一步提高,辖区内没有任何乱捕杀现象,也没有乱砍乱伐现象,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明显的取得了进步,动植物的数量明显增多。近三年来未发生一起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耕地保有量1152公顷,退耕还林工程得到有效巩固,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顺利完成上级的创建标准。

(四)、环境整洁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我镇城镇化布局趋于合理,主要表现在,道路畅通无阻,物放有序,干净整洁。在各单位协助下,在剑南路沿线开展经常性工作,确保无乱倾倒、柴草堆码整齐,不暴露白色垃圾。合理安排和管理,政府上街3人,场镇主要干道沿路3人,共6人的岗位资源。场镇乱搭乱建,过时标语,牛皮癣,河沟垃圾由镇爱卫办组织4名岗位人员开展经常性工作,确保干净,整洁。学校、各单位都得到有效规范,门前实行“三包”制度,各项登记规范。居民聚居点坚持“科学规划节约用地,民生优生、风貌统一”的原则,通社道路加强配套杜绝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镇容村貌变化较大。

(五)、公众满意

  通过前期的创建工作,全镇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得到较大改善,由前期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的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在创建当中,利用多种宣传方式,使得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加上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城乡环境保护氛围浓厚。在以前经常有群众反映环境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现阶段环境状况得到改善,群众反映环境问题的情况减少很多,环境问题也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全镇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空前的加强,通过环境保护也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并且理解环境保护和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得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也逐步提高,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3、技术指标建设完成情况

(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 xx在以前,应用水源得不到有效保护,水质也存在问题;农村饮用水更没有保障,群众对水的卫生要求不高,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缺乏认识。xx通过集中式饮水项目的改造,使得集中供水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通过对水源的相关清理和整理,使得水源水质保持较高地水源水质,管理上加强镇村两级的共同管理,镇级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检验,村级负责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加强人员对水源的巡视,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治理,确保水源水质保持较高水平。根据xx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xxxx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农村饮用水符合《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标准。目前,场镇上居民采用集中式供水方式外,其余村的村民多采用分散式供水的方式。农村自来水站92处,供1351户4728人饮水,分散式供水人数2591人。根据检测结果,2011年5月份,xx乡集中式饮用水和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100%。

(二)、地表水、空气、声环境质量

  在生态镇创建以前,xx在生态管理上基本是停留认识阶段,群众的认识基本上属于空白,对地表水、空气、声环境质量根本不了解;同时对环境的保护也就无从谈起。通过生态创建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搞好人居环境建设。划分出xx域属Ⅱ类水环境功能区,xx环境监测站对xx的地表的地表水监测,设臵了西河监测点1个。根据水体特征选取PH值、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粪大肠菌群六项监测因子。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监测技术要求进行,作好样品的前期处理,监测中采取全过程质控措施。2011年5月份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抽样化验,结果是xx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评价,xx西河地表水水质6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水质状况较好。

  为了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推广清洁能源,限制燃煤、烧柴,加强农村沼气利用;建筑物扬尘治理,餐饮业废气治理,禁烧秸秆,养殖场恶臭治理;加强环境管理,空气质量不断推升,做到环境与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同时广元市环境监测站于2011年5月12日至5月14日对xx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连续3天的实地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因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日均浓度低于《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评价。xx空气环境质量较好。

  加强对交通噪音污染控制;社会生活噪声控制,严格控制商业噪声,禁止使用打功率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对建筑施工噪声的控制,禁止在居民住区夜间施工,在施工现场或交通道路的两侧,设臵足够高度的围墙或挡板使噪声强度减弱,逐步规范建筑装修市场,依法征收建筑施工噪声排污费,加强现场监督执法检查,促使施工单位做到文明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噪声排放,倡导文明施工,争创环保型文明施工单位。xx环境监测站于2011年5月12日对xx噪声环境质量进行了实地监测,设臵了6个监测点位,每天2次,昼间1次,每次连续2小时,取等效连续A声级值。监测结果表明,xx场镇地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和夜间都能达到噪声环境质量标准Ⅰ类功能区标准。镇区各功能区的昼、夜间噪声基本符合噪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应功能区标准,乡区噪声环境质量总体上达到或优于2类功能区标准。

(三)、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处理率

  xx在生态创建前,没有任何工程化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都是直接外排,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利用生态创建之机,引进项目,建成场镇1座200立方米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污水处理设施,有少部分居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简易过滤后直接排入水体。目前xx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xx排水体制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接纳水体。集镇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最终排入接纳水体。目前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9村中有5个村,采取分散处理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以分散处理为主,集中处理为辅。通过简易化粪池处理过后,在排入较为集中的集中处理点,进行集中的过滤处理,最终排入水体。还是存在部分群众的生活污水处理条件落后,或者成本过高,资金缺口也是影响生活污水不能处理的原因,且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的比例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行政村的比例和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

  在之前,城镇垃圾有集中处理,但也是比较粗放的,农村垃圾,就是随便扔,随意化处理。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和清洁城乡行动,并制定了日常保洁、清运制度,9个行政村有5个村建立了垃圾“户集、村收、镇处理”的运作模式。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和就近方便的原则,配臵垃圾桶、果皮箱,建立垃圾中转站。农村集中居民点配臵保洁员和保洁车,科学设臵垃圾填埋点。场镇设臵垃圾中转站,配臵垃圾清运工具。生活垃圾集中处臵的行政村比列为%。xx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已建成,服务XX场镇及周边地区,主要有场镇、XX、XX村、XX村、XX村等单位,日处理垃圾5吨,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主要问题表现在,管理水平落后,资金缺乏,导致垃圾处理设施不够健全,人的自觉性不高,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起不到有效保持作用。

(五)、重点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率

  xx属于传统农业乡镇,祖辈至今任然以农业作为主体,带发展小商品经济,没有现代工业企业,也就不存在现代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排污标准合格率为100%。

(六)、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

  xx在过去对餐饮业的管理就比较差,对餐饮业的排放也就无所谓的排放管理标准。餐饮业在XX较为落后,但也对存在餐饮业进行集中培训管理性要求,XX餐饮业排放标准,不符合国家标准。主要是规模较小,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在今后将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七)、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xx在以前对粪便的松鹤利用较差,主要表现在对粪便的处理方式简单,认识水平较差,综合利用能力差,利用水平不高。xx有规模养殖户82户,年出栏生猪500头左右,粪便采用化粪池和沼气等多种方式处理。养殖废水部分经化粪池处理后综合利用,用作农田、蔬菜种植基地的浇灌,实现种养结合的有机循环,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为90%以上。在建设中还没有更合理化综合利用方式,效益不够明显。

(八)、农作秸秆利用率

  过去对秸秆利用主要有以下方式:回填、焚烧、燃料、饲料。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环境污染、利用率不高,用途过于落后、产生的效益不高。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五种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为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通过对上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查发现其中:秸秆还田率为57%、秸秆饲料率为22%、秸秆能源为5%、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率为0、秸秆基质率为6%,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0%。在秸秆综合利用中,还是缺乏技术的有效利用手段,群众宣传科普较为落后。

(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在没有启动农村厕所改造以前,农村厕所简陋,蚊虫滋生,病菌到处传播,没有公共卫生间,方便极为困难。通过卫生厕所的建设和管理能够达到《国家卫生镇考核标准(试行)》规定,公厕有专人管理,保洁落实,地面及四壁整洁,大便池有隔断,便池内无积粪、无尿碱,基本无臭、无蝇蛆,粪便池有盖,粪便不满溢。场镇住户均享有卫生厕所714户,辖区农户无公害化厕所2160户,普及率达85%。

(十)、农用化肥使用强度和农药使用强度

  xx在过去,由于在山区,条件较差,农药和肥料使用强度都不高,对于农民来说,农业种植成本会过高,同时会增加负担。xx农业生产主要用化肥以氮肥为主,其次磷肥。单位面积化肥使用强度/公顷。每亩土地农药使用量为,全镇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据估算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在95%以上。利用科学技术,xx的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强度会进一步降低。

(十一)、使用清洁能源用户的比列

  xx在你能源利用上,一传统的柴草为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叫严重。在现代清洁能源开发不断进步,清洁能源种类的增多,费用不断下降的情况下,xx辖区清洁能源的普及率约为53%。其中:能源以电能394户占11%、沼气430户占12%,天然气714户占20%,灌装液化气358户占10%,以秸秆、煤约占全部能源的47%左右。有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xx在清洁能源的利用上还有较大空间。

(十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xx在过去人均绿地面积维持在较低水平,人们绿化意识落后,保护意识较差。经过紧急发展,全镇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公共绿地面积也成增加状态。公共绿地主要分布在场镇和居民集中安臵点上,公共绿地面积为公顷,目前场镇居住人口约为2518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平方米。

(十三)、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以前道路两旁一片光,通过上生态创建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全镇的道路绿化面积在逐步增加。xx全镇通村路全长214公里,根据现场调查,公路沿线两旁基本都栽种行到树,以柏树、桤木树、马尾松为主导的行道树。集镇道路绿化普及率为85%。

(十四)、森林覆盖率

  xx生态状况良好,境内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xx各类土地面积中,林业用地共1654公顷。2009-2011年xx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约6公顷、荒山造林约5公顷、营造生态公益林6公顷、生态经济林7公顷,管护退耕还林面积4公顷,2011年镇辖区内林业用地面积为168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到2013年xx的森林大道70%。

(十五)、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 xx按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积极建设“猪-沼-疏(果)”生态种植区,总计种植面积为亩,其中小春粮油面积6201亩,产量2015吨;大春粮食面积7966亩,产量3448吨;油料总产量面积6010亩,产量1346吨;烤烟面积580亩,产量51吨,蔬菜产量面积3000亩,产量492吨。水产品产量738吨。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占51%。

  三、取得成效

  1、农村生态给群众生活带来活力

  如今xx自然条件良好,境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森林面积达到亩。xx结合灾后恢复重建,结合新村建设,抓好项目配套,大力推广卫生厨房,卫生圈道建设,环境整治,镇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

  2、水源、水质、空气、声环境质量进步显著

  通过生态保护建设,全镇生态环境系统得到较好的保护。水源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进一步满足了生活用水,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空气质量也进一步控制,空气质量也进一步提升,声噪和生化环境实现进一步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大幅度上升。

  3、生态改善,创农村农业发展新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也逐步提高,农业综合利用率也成上升趋势。农田废物利用,通过科学规划,推广新技术,得到充分利用,在生态农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农业生态系统也得到保护。农业化肥和农业农药的残留合格率都实现质的提升,充分发挥表现了xx在农业发展的生态理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关键作用。

  4、生态环境管理更加科学化

  在宜居环境上,全镇上下一心,做足工作,做深想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通村道路的绿化工作,集中式供水,生活用水的科学处理,生活垃圾的科学处理和集中销毁。人员的配备和落事故案例程序,安排专人对环境内存在的垃圾定期处理,收集到一处,安排专业人员集中式的处理,达到环境承受排放的标准。

  5、生态保护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都没有放松过,建立了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工业污染排放完全达标,农作物利用也达到国家标准,农村卫生厕所也实现质和量的跨越,污水处理方式也逐步增多,处理量也增加,有效的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绿化公共设施也在增多,群众的生态觉悟也在增强,xx正在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实现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

  214年8月20日

石坳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2

  关于转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申请资金补助的请示

  省环保厅、省财政厅:

  柘荣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县份之

  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省环保

  局与财政厅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

  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建设正如火

  如荼地进行。于

  年元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年柘荣县政府决定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成立

  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编制《柘荣生态县建

  设规划》,年月日在我县组织召开技术审查会,通过专

  家评审论证。目前我县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

  展。城郊乡、东源乡于2010年月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环境优美

  乡镇,双城镇青凤村也于年月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生态村。4

  根据福建省财政厅、环保厅“关于组织申报生态乡镇、生态

  村资金补助有关事项的通知”(闽财建[2010]182号)的精神,特

  转报省环保厅、省财政厅,恳请给予资金补助。

  一、城郊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申请资金补助项目,城郊乡位于县境北部偏东属闽浙两省三县五乡二镇结

  合部,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行政村,有户人。

  2006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把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列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按照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建设指标开展创建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010年月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开

  4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乡立足本地实际,发展生态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共投入资金万元,尚200

  缺口万元。因乡财力有限,特转报省环保厅、财政厅,给20

  予资金补助为盼。

  二、东源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申请资金补助项目

  东源乡位于柘荣县东南部,全乡总面积

  人口.5平方公里,总人,下辖个行政村。该乡自年创建省级环境优美

  乡镇以来,全力实施清水、蓝天、家园、绿色和宁静“五大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源头管理、发展循环经济、控制排污总量和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年月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环境优2010

  4美乡镇。创建工作总投入万元,缺口资金万元,鉴于该

  乡财政困难,特转报省环保厅、省财政厅,给予资金补助为盼。

  三、双城镇青凤村创建省级生态村申请资金补助项目

  青凤村系省级优美乡镇──柘荣县双城镇下属行政村,该村占共有户、人。年以来,青凤村为主动融入双城镇

  2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及“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对照“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及实施方案和镇环境规划具体要求,开展创建生态村工作,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经过几年努力,工作成效明显,并于2009年被省环

  保厅授予“第三批省级生态村”称号。为保障创建资金投入,镇、村两级积极拓展资金渠道,采用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村民自筹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增加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投入。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20字为方针,统一实施“四改”工程,实现水、电、闭路、宽带等户户通,对环境实施综合整治,清除乱搭乱建,规范柴草、农具和杂物的堆放,设立固定的垃圾场,完善道路两侧绿化带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等工程。项目总投资万元,资金300

  缺口万元。鉴于该村财力有限,特转报省环保厅、财政厅,10

  给予资金补助为盼。

  妥否,请示复!

  附:

  1、城郊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申请资金补助的报告;

  2、东源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申请资金补助的报告;

  3、双城镇青凤村创建省级生态村申请资金补的报告。

  柘荣县环保局

  00柘荣县财政局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石坳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力打造省级生态镇

----卧龙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卧龙镇位于襄阳市西郊,汉江南岸,因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此“躬耕苦读,纵论天下”而得名。该镇东临市区,南接南漳,西邻谷城,北滨汉水。版图面积2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山林面积万亩,滩涂面积万亩,镇辖45个行政村,两个街道居委会,2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其中城镇人口达3万。2010年人均纯收入6404元,工农业增加值实现亿元。先后获得湖北省制种第一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湖北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重点镇、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全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全市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卫生管理示范乡镇等多项殊荣。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同时,我镇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把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切实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成立专班,强化领导

  镇委、镇政府为加强创建力量,确保生态乡镇建设取得实效,成立了以镇委书记、镇长沈有全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负责人为组员的卧龙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镇党委副书记曾照启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建、环卫、公安、工商、卫生、宣传等部门全面参与,为切实做好全镇的生态创建工作,实现生态创建工作目标,提供了组织保证。按创建要求,专班对工作进行了分工落实。每月一次召开工作例会,明确每个阶段工作计划和实现目标。生态建设责任单位和人员各执其职,各谋其责,形成了有人办事有人抓,密切配合、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创建以来,根据《卧龙镇生态镇建设规划》和《卧龙镇(2006—2020)城镇总体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的要求,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二、主要活动及成效

  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镇认真按照省环保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精神,制定了 “二三四”发展规划,即以两大整治工作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以三大民生工程加大环保设施建设,以四项重点举措促进生态乡镇建设,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地表水声环境质量达到规划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7%,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业化肥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一)、通过两大整治工作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

  1、村镇环境整治。镇委、镇政府从我镇镇情、村情出发,扎实开展全镇新农村建设,通过政府投入、部门帮扶,广大群众参与等方式,以四个示范村为典范,新农村建设在全镇全面推开,全镇现已累计修建沼气池1600余口,修建垃圾池180余处,组建了5个村级中心环卫队,通过沼气建设带动了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工作,改掉了农村过去粪土乱堆,柴草乱放,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等陋习,通过一建三改,实现了生产无害化,生活用能清洁化,同时大力实施新能源工程,太阳能、沼气

  炉灶普及率达70%。集镇围绕整治“十乱”实现了美化、亮化、净化,通过村镇环境整治,村庄变得整洁起来,家庭变得亮丽起来,生态家园的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2、村镇道路整治。投入500万涉及9个村20公里的隆尤路和投入90万元的新集至七里山公路硬化全面完成,标志着全镇乡道硬化已基本完成,44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全镇累计硬化乡村道路460余公里。大力发展“千乡万村”工程,让各类超市进驻农村村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全镇道路建设网的形成在改善了群众出行难问题的同时,更进一步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进度。

(二)、通过三大民生工程加大环保设施建设

  1、垃圾中转站工程。镇委、镇政府为切实解决镇区垃圾处理难等问题,争取市投资400多万元,在卧龙镇街西村修建一座占地亩的高标准绿化环保式垃圾中转站,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卧龙镇辖区单位住户长期垃圾处理无场所的实际困难,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启动,预计年内将投入使用。

  2、污水处理厂工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集镇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镇政府经过多次论证,决定实施日处理污水2000吨能力的综合污水厂建设工程,目前,该项目所需的专用电力线路已架设,截污闸已建成,引污管道正在铺设,配套用房自来水等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全镇镇区范围内的各类污水将得到全面处理。

  3、安全饮水工程。2008年5月先期投入200余万元引入市区自来水,首先解决了我镇平靖片区4个山区高地村的安全饮水问题,2009—2010年再次投入1100万元对集镇和43个村进行安全饮水管网改造,共铺设管网40余公里,现已全面供水,彻底改变了卧龙集镇4万余群众的吃水难、吃水不卫生等问题。

(三)四项重点举措促进生态乡镇建设

  1、生态农业。一是围绕绿色,突出环保,强化山药、油菜制种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基地。油菜制种面积稳定在万亩,水稻制种面积8000亩,山药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产量达万吨,以“茅庐”牌注册的绿色环保型精装山药,远销上海、南京、黑龙江等10多个地区,成为沿江12个村农民快速增收的好产业,药农人均增收达3000多元。二是发展可持续性循环利用示范区,我镇扶持发展了2个养殖小区和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年饲养母猪1000余头,出栏商品牲猪万头,利用养殖业发展产业的污水粪便,通过沼气池产生沼液、沼渣培肥农田,建立了万亩有机农业示范区。三是大力实施绿化工程。近几年来全镇共完成成片造林万亩,湾子林、四旁植树达183万株,封山育林万亩,中幼林抚育亩,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00%,丘陵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8%,以绿化实现生态环境大改善。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有机农业项目。引进北京之万农庄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在我镇回龙湖库区,建设有机农业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有机食品加工园区,开展有机农业体验和观光旅游各1万亩。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业收入和促进环境保护,有力地辐射带动全镇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把卧龙镇打造成全襄阳市、乃至全国的有机农业示范镇。

  2、生态工业。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1655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以上工业企业5家,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亿元,就业人员达到6132人。为促进环保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镇出台《卧龙镇招商引资管理条例》,严禁污染型企业进驻集镇,并先后关停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7家,转产10家,现已形成以木材加工、汽配、铸造、建材、光学元件、粮食加工为主的工企业格局,要求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及“三同时”制度,积极参加全市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竞赛

  等活动,促进生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生态旅游。08年以来,镇委、政府以争创全省旅游名镇和借助省政府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圈为契机,依托自身人文景观众多,文化底蕴厚重等特色优势,围绕“建山水园林重镇,兴旅游支柱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以“智慧之源、九天圣境、山水卧龙”为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总投资达10亿元的凤凰温山水温泉度假区项目,目前已投资亿元,整个温泉度假区,基本实现对外营业。镇党委积极探索休闲旅游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总投入10亿元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为一体的九天玄女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已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作社会化养老工作委员会、内蒙古恒越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华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九天天颐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0年10月26日正式破土动工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集养生、休闲、旅游、采摘、餐饮为一体的农庄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已投入100万元的汉江万亩生态林休闲农家乐园项目,已建成50余套四合小院型基础设施。横岭天坑生态游乐园项目,计划投资400万元,利用横岭村林场资源和天坑水库,大力发展水上游乐、林下养殖和水产养殖项目建设正入火入荼进行之中。2010年全镇以特色餐饮为主的农家乐项目发展迅速,现已达到5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1000余人,其中通过改造提档的已达10余家,有3家正在申报三星级农家乐。有效地配套和促进全镇旅游三产的发展。

  生态旅游业的强势发展,推进了全镇生态型、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定位。卧龙镇经济社会发展将以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人文经济开发,有利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有利于可持续经济、社会长足发展格局形成作为最终目标。

  4、生态文化。全镇有线电视与市区全面并网,通过宣传党的方针

  政策,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陋习,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此外,进一步完善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新建村镇文体服务中心、各类文化科技书屋48处,农民健身活动场所30余处,成立了镇村腰鼓队、舞龙舞狮协会等民间社团,举办健康文明的村际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每年各类文艺、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达10余次,涉及科普类电影下乡播放300余次,集镇文化茶社、舞龙舞狮、民间花轿等艺术表演极大的丰富了广大群众精神生活。

  我镇的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抓生态创建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完善有效,生态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今年南凤路拓宽、立面整治全面开展之际,镇财政在生态镇创建中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许多项目建设急需加大资金投入,我们将进一步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工作,真抓实干促进生态镇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卧龙镇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