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3篇(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22-10-12 17:27:09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3篇(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供大家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3篇(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1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内容提要】: 笔者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切身体验来看作文仍是学生犯难的知识点。教师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素质。这对认知能力尚弱的小学生来讲是一件不易之事。因此,本文以新课程理论为理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凸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体现学科教学的人文性,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的几点意见。即精讲课文范例,指导仿写;组织实践活动,积累鲜活材料;留心生活中的发现,搜集写作素材;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储备;改变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经过实践证明,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课标

  写作 实践

【正文】

  转眼间,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个年头。他就像一个探索新知,渴求新鲜雨露甘霖的少年,对世界充满好奇。尽管在求知的路上磕磕碰碰,有时还因为阻碍踌躇不前,有时迷茫不知前路,可他却顽强的坚持了下来。回想这十年作为实验教师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我也曾彷徨无措、艰难探索;也曾郁闷纠结,徘徊不前;但更多的是辛勤探索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而欣慰快乐。在2006年第八届和2008年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中,我辅导的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两次荣获优秀指导奖。尤其是第十届参加的六人全部获奖。其中殷璐璐同学撰写的作文《爱的童话》获得全国二等奖,其余五名同学分获山西省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拿到奖状,孩子们拥在我身旁,兴奋极了,我也感到骄傲。学生的进步说明课改的成功,获益于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理论支撑,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实际情况而进行的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根据《课程标准》,语文实践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实践,这里的“写”包括写字,写话,更重要的是写作。《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说到:“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使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综合性强,决定了作文训练的难度大。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写作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建议,这就给我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那么,在这些理论、建议的基础上,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新课改中进行写作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精讲课文范例,指导仿写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就要提取值得学习的地方,可以用精讲的范文指导,模仿范文写,或把范文改写,或写心得体会等。但

  我们现在很多的课堂,语文教学采取的却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解得透彻,老师不停地讲,岂不知越讲解得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应淡化内容分析,在日常的阅读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精心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具有思维量较大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听,说,读的实践,然后把留下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在课堂多练笔呢? 我认为,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于三方面:

  1.抓住容易迁移的地方仿写。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了让学生掌握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相关段落,明确了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仿写,不要求字数很多,只要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点就行。学习了《秋天的雨》一课,我让学生仿写了《落叶》、《美丽的菊花》、《小动物过冬》等小文来学习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描写大自然的特点的。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游记的过程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以及回忆学过的写景文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让学生学以致用,游览了南寨公园后,仿写了《秋游南寨公园》。

  2.在学生易动情的地方练习。

  如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我出示了这么一段话,让学生思考:“我始终坚信父亲会来救我,在漫长的等待中我会回忆起哪些片断?”让学生想象我和父亲之间的欢乐时光,增强对文章内涵的感悟。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又进行了一次练笔。

  3.在易发散学生思维处练习。

  如教学《小摄影师》这一课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意思续编故事,“你来写写小男孩会再来给高尔基照相吗?”这样就收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又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既可以用“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写一段话,又可以用“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段话。

  凭借以上途径,学生的语言运用机会增多,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自然提高了语文写作水平。当然,作为教师并不是要把这些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在当前“强调整体的综合的情景,强调学生个性化写作”的今天,更不能死搬硬套。而应该明确这样一些基本的规律,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二、组织实践活动,积累鲜活材料

  其实,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亲身经历过的所写的文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其中对亲身感受的内容写得十分具体,而从其他角度写出的文章则显得略有些淡薄,其原因就在于亲身经历过的有真情实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古人云:“童子之情,乐嬉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欢乐的活动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将无意学习和有意学习结合起来,学生

  乐在其中,津津有味地谈感受,练语言,尽其所能,完成理想目标,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教师可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开展以下活动:

  1.参观,游览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安全地开展活动。春雨绵绵,带孩子们撑着小伞去雨中散步,去看一看雨中的田野,小河,大街。春耕开始了,带领学生去参观田地繁忙的景象。游览时,把游览顺序、景物的观察特点记下来,及时捕捉美丽景色,丰富写作素材。

  2.语文知识竞赛;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前人留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材料,如谚语,格言,古诗文等。作为语文老师,就可抓住这些,适时的开展活动,如成语接龙,趣说歇后语,巧记谚语等。

  3.科学小实验;科学小实验既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如学习《动手试试看》一文后,我建议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把实验的过程记录下来,效果也很不错,动手和动口能力都有锻炼和提高。

  4.游戏,比赛活动;游戏,比赛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校经常搞活动,如放风筝比赛、跳绳踢毽子比赛、诗歌朗诵、歌咏大赛等活动,在活动前就让学生把如何做准备工作,参赛时如何奋勇争先,比赛胜利时如何击掌欢庆,而失败了又会吸取什么教训,学生动在其中,乐在其中。还发愁没话写吗?

  5.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是个大课堂,处处都有语文。例如找广告,标语的错别字,调查家乡的名人事迹,夸夸家乡的美景和特产等。

  当然,作为教师最重要是重视实践活动与写作指导的有机结合。我们班级经常开展班队活动,在活动之前周密的安排,活动之时具体指导,与他们的思维共振合拍。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学生才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新”。

  三、留心生活中的发现,搜集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那内容从何而来?其实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如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等。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忽略了。

  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并要把它随时记录在生活随记本上,强调生活中有什么就写什么,发生什么就记什么,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突出一个“随”字。生活随记可以记录家庭生活;家庭生活对小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记录学校生活;学校美景、人物素描、人际交往都可以写,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素材库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财富。记录社会生活;社会是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这家庭中的一员。大街,公园,菜场,车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一些事,值得学生去思索,去记录。记录自我生活;既包括学生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内容,也包括学生自我的广阔世界。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

  己独特的感受。记录自己丰富的内心及精神世界,无疑是对自我的最好诠释和剖析。在随记中,学生畅所欲言,展示最真实的自我。生活随记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然而,它仅是一种发现,体会,思索,偶得,还不能称之为习作。但是,它既为学生提供了写作实践的机会,又使习作成为有源之水,有米之炊。“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这些点滴积累不愁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四,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储备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感情,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备。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怎么让他们进行写作实践呢 ?关键是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利用早晨的读书时间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或介绍几本好书或谈读书体会,每天三人,由学生选出最好的进行奖励。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同时又提供了写作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价改革,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作文教学也少不了作文评价,目的不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文学习和教师的作文教学,从而更有效的提高作文的兴趣和能力。让评语精彩起来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尤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我们在真情评语和文采评语上多花时间多花力气去评价学生的作文,就会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在学生的作文本中适当地写下简洁、灵活、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评语,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开拓学生的思维,让精彩的作文评语在我们所有的同仁的作文批阅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吧!

  另外,还要把学生平时的“妙语”和小练笔及时记录装进“成长档案袋”中,与期终的作文考评结合起来,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纵上所述,课堂中要尽量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激活我们的作文课堂,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如能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将如我们的生活般丰富多彩,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

  2.《教育理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3.《小学青年教师》2003年9月 2004年2月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2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 因为素质教育理念的创新,所以促生了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都随着学习新课程标准而发生深刻的变化。所有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来说,如何让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进而开创一个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互动 创新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发展,各所学校的教育水平也都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但是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课堂上知识点讲解的过少、不够细致,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减少、教学工作不够明确、所谓的课堂延伸和拓展显得过于生硬等。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解决。

  一、坚持以学生和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以往情况下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作为中心,如今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观点,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在传统模式下,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单一的传递、讲授和灌输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死记硬背,对学习越来越厌恶。以往的教学中,习惯直接给出结论讲述结果,然后让学生去自己理解、记忆、练习和运用。如今应该参照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教学环境,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让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并培养科学精神。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分层的关注,根据不同教材和不同学生,借助启发性的讲授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题、动手实践、调查研究、交流辩论和自主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在众多教学方式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仍然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新课程改革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只有优化了课堂结构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的效率受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励方法和检查办法互相组合形成的最优方案而决定。只有把语文教学认真的进行下去,而不是仅在乎形式,才能加深语文教学改革。所谓的语文课程改革,其本质就是踏踏实实教学,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只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做到了最好,这样最终的语文教学才可以做到最好。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例如课堂的引入和切换、机制和情感以及阅读和训练。只要把以上六种情况认真研究,并且逐渐在课堂上实施,就会让语文课堂更加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努力寻找师生和教学的最佳平衡点,以最大限度促进教学课堂结构优化。

  三、重建教学管理评价机制

  在教学中,学习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评价指标。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只是对于结果的评价,更是一种激励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激励方式。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急需和必须构建全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模式的落后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是最大的短板,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评价改革时候,不可以忽略如下问题:牢记对以往工作进行经验总结,不可以忘记过去的工作带来的教训;要注意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寻找最合适的工作突破口,逐步加快评价改革工作。

  四、知识、能力、认知和情感要互相统一

  传统教学方式中过于注重对于目标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传统教学认为知识是根本,而智力、能力和情感等其他方式都是附庸,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严重的忽略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和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课堂教学完全没有素质教育的功能。而对于改革课堂教学,则需要首先加强对于发展的认知。让教学目标有原来的注重知识教学转变为现在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以此保证达到素质教育需求。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结论教学,忽略过程,这种方式是一种走捷径的教学,让原本有趣的结论的形成过程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条纹背诵,传统教育将知识和智力完全的分离开来。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极探索新的知识,并且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众多困难和挫折,才能深深体会到,这是在学习、生存、生长和发展中所不可避免的过程。

  五、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这就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要时刻注意让自己的真诚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现代教育教学中,很注重情感教学。并且,也有实践证明,将情感教育适当的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总结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的推进。所以,作为一个改革潮流中的语文教师,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当前的教育,要保证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生活形成了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也是对于生活的反应。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原本的灌输式的语文教学缺点已经越来越多,“应试教育”让学习的初衷完全的扭曲,单纯的知识的训练,单纯的技巧技能的强化,全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这种传统而又错误的教学方法,会严重影响新时期的教育。所以,要加强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并且深入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所存在的利与弊,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快速转变教学观念,将新课程改革更好的应用到未来的语文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温恒福.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 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3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论

  黄美丽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着重在兴趣上引导学生,补充其课外阅读量,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关键词:自主 阅读 兴趣 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谈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时就提到了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在课程总目标中也再次提到应使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①阅读所积累的语言材料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储备,吕叔湘先生也说过: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作就不难了。②可见,阅读在高中语文教与学的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在新课改之前,许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总习惯于一讲到底,很少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机会。考生升学压力大,教师责任也很重大,此种情况之下,学生亦不敢花上些许时间阅读名篇名著,久而久之,除了课本里选出的文章,他们没有更多的与文字打交道的机会,理解文字的能力自然不会强。学生失去了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成了一种奢望。

  实际上,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抓好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其它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会有帮助,因此,新课改在河南推行两年来,我们都在为如何多角度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而不懈探索着。我认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须从兴趣激发入手,通过课堂引导和课外阅读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这样的一步步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具体该如何操作,笔者总结为以下三点: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分量,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但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和启迪。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倡导广泛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以正确的阅读方法。

  每个教师心中都要装着总目标,要深入研究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在每一篇课文教学中要

  确立整体观下的重点突破目标,选择最佳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奋点,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空间中养成整体把握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阅读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疱丁解牛》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臣之所好者,道也”所体现的庄子思想,印发了一些关于“庄子生平经历”的材料。上课时由一组漫画导入,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互相探讨阅读中,学生生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感悟。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③

  课后我进行了总结,统一阅读的材料虽不算多,但是学生在读完之后,会凭借自己的阅读兴趣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再去寻找、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材料来读。本课的语法、修辞知识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自己就可以体会,教师就可以不在课堂上特别指出甚至是强行灌输这些文法知识,这就直接减轻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和厌烦感。

  另外,我也总结到在阅读教学中,“读”也是激发学生兴奋点的一种方法,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充分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采取了默读,诵读,精读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学生十分愿意将自己的才华在朗诵课文时展现给同学们。曾国藩曾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叶圣陶先生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工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文章的情感和意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感等等,不诵读几乎就体会不到它的妙处。通过不断的阅读和自我体悟,学生理解了庄子“道”的思想:人生在世不仅要做好事而不做坏事,而且好事要自然而然地去做,千万不能有意地去做,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做。做坏事和为了获名而做好事,就像是刀刃触及牛体的硬骨一样,会伤及己身。我想,学生既对读感兴趣,又能够在诵读当中收获学习的硕果, 双管齐下,何乐

  而不为呢?补充课外经典读物

  阅读是积累和培养学生文化底蕴的最好途径,优秀的作品是对生活感受深刻、丰富、细腻的作品,易于触发学生的心灵,读一部好书,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我们在指导阅读时,既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阶段,选择易于为学生接受、使之易受感染的好作品,又配合适合他们的有效形式,指导其作相应的阅读积累,达到学习的目的。

  目前高中阶段语文的必修和选修课本里所选篇目大都是文化经典,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十分有益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将阅读的视野仅仅局限于课内,应该开拓阅读的课堂,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提倡少做题,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许会对阅读作品缺少方向性、辨别性的选择,教师应该先向学生阐述了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在课外阅读初始阶段里给出范围进行指导以供学生参考。

  提出课外阅读要求之初,我先从引起学生兴趣入手,向学生介绍了他们那个年龄阶段比较喜欢读的一些书,比如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学生被书中有趣的描写和作者充满神秘乐观的生活所深深吸引,很多同学短时间内就能看完这本书,并希望我能给他们介绍更多的好看有益的书。此时,教师就应该跟进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批注文段,摘抄句段,引导他们进行阅读积累。教师可以在每周末给学生提供一些书目,像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托尔斯泰的《复活》,中国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古典四大名著??这些名著从不同的层面吸引着学生的兴趣,在一本接一本的阅读中,他们享受着文化带与他们的饕餮大餐,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充实,而我们的阅读教学的目的亦能在此过程中得以实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凸显出来,教师也就不用再发挥传统教学中“讲”的功夫,而是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选择一些好书去看,他们的阅读感悟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并将这种兴趣由课内转向课外,转向他们的语文生活中去,学生会受益匪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内容,并不是“语文阅读课教学”的重点,重点是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并使之得以巩固。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还应特别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使之可以自如地阅读、理解更多更好地作品,能够适应未来的学习。

(1)主动阅读。一切外因都要靠内因起作用,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去,那么他就一定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

(2)勤于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没有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动脑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3)勤于摘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任何积累都可以从一点一滴的知识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准备了一个摘抄本,督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目前我的学生中已经有人积累了4本厚厚的摘抄,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在生活中做任何事也会是很有条理的。

(4)勤查工具书。善读者一定能善用工具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关于字词等方面的疑难,不一定马上告诉学生,可以要求其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及时做好记载。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优秀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学生的自主“阅读”,体现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注释:

①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②吕叔湘出席二十所高校写作教材协作会议教师座谈时的讲话.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③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