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课堂实录精选范文3篇 教案课堂实录

2022-06-14 08:49:49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课堂实录精选范文3篇 教案课堂实录,供大家阅读。

课堂实录精选范文3篇 教案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精选范文1

  《诫子书》课堂实录

  (课前师生问好)

  师:今日我们一齐学习一篇文言文诸葛亮的《诫子书》。(屏显:题目、作者)哪位同学能看着题目,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1:诸葛亮告诫儿子好好学习。师:从题目中就能看出好好学习吗

  生1:应当是警戒儿子要心静,不能烦躁。师:哪位同学能直接解释一下题目

  生2:我认为本文的题目就是警戒自我的孩子作为例子。师:诫子就是警戒、告诫自我的孩子,书是什么意思众生:信。

  师:对,我们学过《答谢中书书》,“家书抵万金”。师: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古代名人是喜欢写信来教育自我的子女,这是古代家长教育的方式,我们明白的《傅雷家书》,大家课下能够读一读。今日让我们一齐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一齐去了解一位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父亲会对他八岁的儿子说些什么呢下头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屏显:《诫子书》全文)生3:(朗读全文)

  师:哪位同学能更正一下

  生4:他第一个字就读错了,把夫(fú)君子之行读成了夫(fū)君子之行,遂(suì)成枯落读成了遂(zhú)成枯落。把淫慢则不能励精读成了精励。师:遂(suì)成枯落,遂是什么意思众生:最终。

  师面向生3:期望你必须要记住。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生5:(朗读全文)师:订正一下。

  生6:夫(fú)不是夫(fū),遂(suì)不是遂(suí)。

  师:第一个字这两个音都有,做句首发语词时我们要读二声夫(fú),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生7::(朗读全文)

  师:读得很好,请同学们小组内比赛,比一比,看谁读得好,互相更正一下。生读

  师:读完就停下,我们齐读一遍。众生齐读

  师:文言文的翻译是一项很扎实的基本功,请同学们小组或同桌合作翻译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圈画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讨论。(学生组内合作翻译,师巡视指导。)

  师:这篇文章虽然简短,可是不好翻译。同学们在翻译讨论时,你觉得有哪些不好翻译的地方

  生8:非淡泊无以明志

  师:有哪个同学帮忙解决一下

  生9:我认为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在对待功名利禄时要有一颗淡泊的心。师: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在翻译时最好坚持原先的句式,怎样翻译最好,哪个同学帮下忙

  生10:恬静寡欲才能证明自我的崇高的志向。师:这是双重否定句吗生:不是。

  生11:如果不是恬静寡欲,就不能证明自我的崇高志向。师:请同学们记录下来。

  师:还有疑问吗如果没有,请一位同学翻译一下全文。

  生12: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我尽善尽美,以俭朴节俭财物来培养自我高尚的品德。如果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我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梦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我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仅有悲伤地困守在自我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师:请坐,翻译的十分好,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众生:没有

  师:都明白了,那教师问一问大家,请看学案重点词语解释,抢答比赛。生13:夫是语气助词,君子是有道德修养的人,静以修身的以是凭借。师:请坐,有问题吗生:没有。师:继续

  生14:明志是证明志向,淫慢是放纵怠慢,险躁是冒险急躁。生15:接世是对社会有益。

  师:很好,那里是意动用法,类似于我们之前学过的“渔人甚异之”中的“异”。继续。

  生15:穷庐是简陋的房子,那里指狭小天地,将复何及是怎样还来得及呢。师:文言文朗读是重点,要读出一些味道来,必须把自我沉进去,把握好语气和感情,大家看学案三:你认为本文寄托了作者对儿子怎样的情感请分别设想站在父亲和儿子的角度体会本文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生16:我认为作者对儿子有一种望子成龙的情感,如果让我站在父亲角度来读的话,我就会用一种比较沉重,谆谆教诲的语气读。

  师:谆谆教诲,意味深长,沉重,期盼的语气,请你给大家读一下。生16:(读文)

  师:读的有没有意味深长众生:有。

  师: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生鼓掌)

  师:你认为哪些句子语气最沉重或是作者会重点强调哪些句子。生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师:为什么

  生17:因为他主要想告诉儿子要学会集中自我的精神,并且要稳重。师:这是从意思上说,那从句式上它是什么

  生:双重否定句式

  师:双重否定,加强语气。(师范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读的意味深长。还有没有双重否定句生齐读: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师:对双重否定,加强语气。你认为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重点强调。生18: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师:你的理由

  生18:之前叙述那么多,最终结尾了要教育自我的儿子。

  师:最终结尾了要教育自我的儿子,要珍惜时间,并且用了什么标点生:感叹号。

  师:请同学们读出感叹。生齐读

  师:将复何及:!怎样来的及呢,孩子啊,抓紧时间,珍惜时间吧!还有没有生19: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师:你的理由

  生19:是从身心上教育儿子。

  师:不能贪图享乐,不能懒惰懈怠,反面教育,(强调)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师:我们师生合作一下,请同学们在教师的提示下朗读。师: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个早熟的人才,从小聪明伶俐,诸葛亮清醒地认识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患,他在给哥哥的一封信中写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为什么他会清醒地认识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患生:他太容易骄傲了。

  师:太容易骄傲了,所以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应当是语重心长,谆谆教诲,请大家读出来。(全班齐读)

  师:蜀国后期,国势衰颓,后继无人。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是多么盼望儿子能快些长大,成为国之栋梁,请同学们齐读,读出一位慈父的殷殷期盼。(全班齐读)

  师:有了殷殷期盼的味道。那么长大后的诸葛瞻是否能如父所愿呢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诸葛瞻多才多艺,擅长书画,十七岁时即被后主刘禅招为驸马,是备受蜀国人民爱戴的英雄。他三十七岁时便和儿子一齐战死沙场,可谓国之栋梁,诸葛亮对他的早期教育起到了重大影响,能够说《诫子书》一路伴他成长,他时时诵读,心领神会。请大家以诸葛瞻的语气心领神会地再读一遍。(全班齐读)

  师:这是诸葛亮五十四岁时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正是这一年的八月,发动第五次北伐的诸葛亮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

  雄泪满襟”,身为儿子,更应当牢记父亲最终的教诲,身心感念父亲的一片苦心,请大家读出慈父的良苦用心。读!(全班齐读)

  师:这封家书虽然仅有八十六个字,但问世之后却天下闻名,广为传颂,人们被诸葛亮的智慧所深深地折服,听说着这字字珠玑,句句哲理。请大家用一种赞赏的感叹的语气再读。(全班齐读)

  师:这封家书写得太好了,这封家书既是对儿子的谆谆告诫,也是诸葛亮自我学习修养的实践总结。能够说诸葛亮自我也颇为自得,根据你们对诸葛亮的了解,结合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和人格品行,你觉得诸葛亮本人最喜欢的可能是其中的哪两句为什么或者用我从文中_______句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诸葛亮。两种方式都行,先自我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开始

  生20:我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读出诸葛亮是一个有抱负有梦想有人生目标的人。

  师:怎样读出来的说说你的理解。

  生20:从致远二字中读出诸葛亮有伟大的志向。师:哪位同学给补充一下。

  生21:我也很欣赏这一句,我从这句读出了诸葛亮在应对困难的时候,他十分的沉着冷静,用平和的态度去应对一切的困难。师:你有没有事实能证明诸葛亮是这样做的

  生21:在草船借箭中,别人都很慌张,而他却坐在其中饮酒作乐,不怕所射来的剑鞘,最终与他预想的一样。

  师:从容镇静,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但我觉的更像是险躁则不能治性,你觉得呢

  生22:诸葛亮在魏国大军来的时候,还能唱空城计,也能体现。

  师: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的重要章节,同学们应当都有印象,但大家应当明白空城计是杜撰的,不是真实的,经过这个杜撰的故事我们能看出诸葛亮的从容镇静,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还有吗

  生23:我认为他喜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经过这一句他想告诉儿子珍惜时间,尤其最终一句“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师:那从中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生23:诸葛亮是一个十分珍惜时间的人。

  师:十分珍惜时间,不能荒废时间,来学习读书,所以诸葛亮才能博览群书,大家传说中的政治军事无所不通,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还有吗

  生2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一句写出了诸葛亮是一个十分热爱学习的人,并且鼓励儿子像自我一样活到老,学到老,并且要博览群书。师:那么他成才的原因,课本中总结的是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成才必须有志向,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自我有远大的志向,隐居时就被人成为卧龙先生。还有吗

  生2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其实是诸葛亮自身的写照。从淫慢则不能励精,能够看出诸葛亮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师:对,诸葛亮严格要求自我,从来不懈怠,很勤奋。生:他还做了十分多伟大的事情,为国家效力很多。

  师:他受任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奔走驱驰,为了国事,为了蜀地。南征北战,殚精竭虑,他曾五次北伐,为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积劳成疾,病死于战场。可见他一生都实践了淫慢则不能励精。大家要记住勤奋勤勉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还有吗

  生2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诸葛亮告诫儿子在做人方面的道理,并且从这一句我们看出诸葛亮已经到达了必须的思想高度,他能够用宁静来修身,用节俭来培养自我的品德,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很宁静,很节俭的人。师:很宁静,很节俭的人,是你猜出来的吗有证据吗生26:他在遗嘱中告诉后人他的丧事要一切从简。

  师:说得很好。大家能够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表达很简洁,道理很深刻。听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里的人生梦想,其中修身是前提。那么诸葛亮的修身经验是静以修身,他在帮忙刘备之前,一向隐居隆中读书苦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俭以养德,大家刚才说的太好了,他一生十分勤俭,在平定南中叛乱中深入不毛,十分节俭,他以往向后主刘禅主动申报自我的家产,说自我“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他在病危时立下遗嘱说““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用此刻的话说就是,在山上挖一个能够放进棺材的墓穴,下葬时穿上平时穿的衣服,不要放什么随葬品。他一生实践了他的俭以养德,期望大家能记清楚。还有吗生沉默

  师:其实诸葛亮最欣赏的是挂在书房里的一副对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一生无意于功名利禄,不受外界的任何诱惑,我期望大家也能做到这一点,成长路上坚守自我内心的平静。我们一齐读一下这句话。生读

  师:那里说的宁静是内心的平静,不受外界的干扰。我们的班级誓词是生:宁静致远师:这封家书是诸葛亮自我学习修养的基本点,如果你从中学习的一两句送给你在座的同学,你会送给谁

  生:我把“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送给张扬,因为他贪玩,耽误了学习。师:那请同学们齐读一遍送给张扬。

  生齐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张扬:我记住了,我以后必须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生:我把“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一句送给赵泽阳,因为他在学习方面太懈怠,太懒散。

  师:我们请赵泽阳同学真诚的背诵一遍。赵泽阳: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师:请赵泽阳同学以后必须要勤勉,不要懒散。

  生:我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句送给季成云、王瑞、施维

  佳。他们在学习中应当给自我树立一个目标。师:你们记住了吗请三位同学一齐背诵一下。生背诵

  生:我把“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送给自我,以提高自我的修养。生:我也要把“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送给自我,因为我有时一考不好,就精神颓废(众生笑),没有信心好好学习,这一句能激励我胜不骄,败不馁。

  师:请同学们一背一下。众生背

  师:同学们,本文词源意丰,字字珠玑。我们经常说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我难。下头请大家换种心灵,选几句自勉自励的话写在学案上。生写师:真正的智慧能够穿越时空,让这些经典语句永驻我们心中,伴我们行走一生,让我们在深沉的诵读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众生齐背。(下课铃声响)

  佳。他们在学习中应当给自我树立一个目标。师:你们记住了吗请三位同学一齐背诵一下。生背诵

  生:我把“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送给自我,以提高自我的修养。生:我也要把“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送给自我,因为我有时一考不好,就精神颓废(众生笑),没有信心好好学习,这一句能激励我胜不骄,败不馁。

  师:请同学们一背一下。众生背

  师:同学们,本文词源意丰,字字珠玑。我们经常说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我难。下头请大家换种心灵,选几句自勉自励的话写在学案上。生写师:真正的智慧能够穿越时空,让这些经典语句永驻我们心中,伴我们行走一生,让我们在深沉的诵读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众生齐背。(下课铃声响)

  

课堂实录精选范文2

  《关雎》课堂实录

  (课前播放佟铁鑫演唱的《关雎》,营造诗意氛围。)

  一、导入:

  师:同学们,昨日我请班主任张教师帮忙布置了两项任务,一个是完成“预习记录单”,另一个是给大家推荐阅读《你的姓氏里,藏着最美的情诗》。今日,我们初次见面,教师首先用情诗向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王”,春芳十里,都不及你一人的情深意重。你姓什么呢?能用一首情诗或情话介绍一下自我的姓氏吗?

  生:我姓沈,“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的“沈”,沈园虽然已经不似当年,但我对你的真心永远不变。

  师:沈同学很真诚,再发言时声音应当更洪亮些。

  生:我姓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金”,与你相逢的那一刻,我感觉异常幸福。

  师:金同学的“金”字诗异常有含金量!

  生:我姓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杨”,我期望每个春天都陪你看依依杨柳。

  师:杨同学的情诗出自《诗经》,情话很动听,令人心生向往。(众笑)

  生:我姓牟,教师我没找到含“牟”字的情诗,就自创了一句,“波上寒烟青,牟家少年已长成”的“牟”,我已逐渐长大,已经能为你遮风挡雨!(声音洪亮,满含自豪,全班自发鼓掌)

  师:牟同学自创的情诗更是饱含着真情、深情、盛情!孩子们,我们的姓氏里都藏着最美的情诗,而这些美丽情诗的源头大家明白吗?它就是《诗经》!早在几千年前生活在东方大地上的那些先民们虽然没有留下姓氏,但他们却在用最古老、最原始、最凝炼的腔调歌唱着感情。今日,就让我们一齐溯洄《诗经》之畔,聆听《关雎》的感情箴言。

  二、读诗

  师:古人说读诗要“高声朗读”也需“密咏恬吟”,接下来请大家先高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注意语速和语调、读出节奏那就更好了。

  (生高声朗读诗歌)

  师:谁第一个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朗读成果?

  生:读诗歌。

  师:谁来点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情景?

  生:他读的字音准确,语速太快了。

  师:那你能试着用略微慢一点儿的语速再为大家朗读一遍吗?

  生:读诗歌。

  师:你读的字正腔圆,语速适中,更为难得的是还有了重音的变化。相信随着对诗歌的理解学习你必须会读得更好,大家也会读得更有情味。

  三、知意:

  师:根据同学们提交的“课前预习记录单”,教师发现咱们八年级三班的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我的“专利问题”,很了不起!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金苏燕同学:君子为什么喜欢淑女?周芝林同学:淑女身上有什么特点?君子又有什么特点值得淑女喜欢?王梦圆、许凯同学:君子追求淑女,最终成功了没有?君子和淑女最终在一齐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全班有31名同学提出。

  (屏显:动画展示学生们的“课前预习记录单”)

  实际上同学们的问题都集中在诗中的一个字上,你们觉得是哪一个字?

  生:嗯……(沉默)

  师:看来你暂时还没有发现,不要紧,你先坐下再找一找。

  生:我认为是一个“求”字,整首诗都是围绕这个字展开的。

  师:你同意这位小牟同学的说法吗?

  生:同意,我也认为是“求”字。

  师:好,教师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做了一个整合。

  屏显:因何而求,如何追求?

  君子——淑女,

  下头我们就一齐来探求这个问题。(教师板书大大的“求?”)

  请大家“密咏恬吟”这首诗,圈点勾画,从中找答案。

  (学生认真品读、吟咏诗歌,圈点勾画)

  师:请这位女同学与大家分享她探求的成果。

  生:我觉得因为淑女是“窈窕”的,所以君子喜欢淑女,要追求淑女。至于如何求的,诗中也有答案,“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窈窕”是什么意思?

  生:注释上有,是指文静完美的样貌。

  师:借助注释理解诗歌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你觉得文静完美指她的内在美还是外在美?

  生:我认为是外在美,因为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很喜欢肯定是长得很漂亮,暂时还看不到内在美。

  师:嗯,有道理。

  生:教师,我不一样意这种说法。我觉得淑女也是具有内在美的,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能够看出来淑女一向在捞取、采摘、挑选荇菜,异常勤劳,君子不是一见钟情,而是经过长时间观察才喜欢上淑女的。

  师:你很善于发现,是有一颗慧心的孩子!那我们一齐来深究探源一下“窈窕”的词义吧。

  屏显: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窈窕:(宫廷、山水)深邃幽美。形容女子心灵仪表兼美的样貌。

  窈窕:美貌曰“窕”,美心曰“窈”;美状曰“窕”,善心曰“窈”。

  经过这个词的释义,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君子想要追求的淑女原先是内外兼美的女子啊。

  师:是的。“窈窕淑女”这个我们词此刻还用吗?

  生齐答:用。

  师:对,还在用,这是出自本诗的一个成语,我们此刻用的成语大部分来自古代经典,在这首诗中还有其它成语吗?

  生纷纷说: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师:从《关雎》中还衍生出了一些成语,如:琴瑟和鸣,梦寐以求,参差不齐等等,请大家做一下标注。我们继续来探“求”。

  生:君子追求淑女用了很多心思,他“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友”是表示友好,“乐”是使她欢乐。

  师:那你试一试把这种向她表示友好、使他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吧。读的时候,语调应当上扬一些还是下抑一些?

  生:上扬一些好。

  师:是的,“琴瑟友之”,他对着心爱的姑娘弹琴鼓瑟,要读出欢欣愉悦的心境来。“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欢乐,语调就更应当上扬轻快。

  生读:“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读得抑扬顿挫,全班自发鼓掌)

  师:这位同学用自我的声音读出了自我的理解,咏出了诗歌的情味。

  生:教师,我有个发现不知对不对?

  师:欢迎有新的发现,无论对错都是有价值的,你说吧。

  生:我感觉这个“芼”的意思是“挑选”,好像是一语双关,字面上的意思是淑女在挑选荇菜,但也有在挑选自我意中人的意思。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确实很有价值,教师也完全认同你的说法,古人说“诗无达诂”,读诗读出自我独到的见解异常重要。探“求”继续。

  生:我认为君子追求淑女十分艰难,最终没有成功。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能够看出来,“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师:“寤寐思服”如何理解?

  生:指白天黑夜思念,“思”是思念,“服”也是思念。

  师:“思服”这种词在我们语文概念里能够叫做同义复用,两个思念叠加在一齐,能不能理解为思念也在成倍增长?

  生:对呀教师,您这一说我就更明白了,“思”“服”连用,太想太想了,思念泛滥成灾了。

  师:好一个“‘思’‘服’”连用、“思念泛滥成灾”!理解诗歌是要借助于想象的,请大家想象一下,此刻你就是诗中的君子,你在“思服”什么?

  生:文静完美的姑娘啊,你能不能停下捞取荇菜的手,看我一眼?你不要一味地挑选荇菜,也挑选一下我如何?

  师:真是一个痴情的君子。

  生:我再想想除了弹琴鼓瑟我还有什么才艺能引起她的注意?

  师:想多练就一些才艺与本领。

  生:我在想我的心上人,随手写下一封情书,情书的资料是“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你与我必须要在一齐”。(笑声)

  师:这位多情的君子不得了,他的情书一不细心又成了《诗经》的另一首经典,“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文化积淀很深厚!大侠金庸的《天龙八部》里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木婉清,据说就是出自这首诗。

  生:我辗转反侧,想啊想,我做了一个梦,娶到了美丽的好姑娘。(笑声)

  师:日子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中也有体现:“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梦中出现的场景,也是君子的完美愿望,敲钟击鼓在古代一般指娶亲。他们究竟在一齐了没有?诗歌实际上也给了我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也许追求成功,从此“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也许郎有情女无意,从此“在水一方,道阻且长”。但无论怎样,最完美的情感都值得去追求去期待。请这位同学试着把这几句诗中的丰富情感读出来,语速应当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生:应当慢一点,君子追求不到,很煎熬。

  生读:“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师:你感觉她读得怎样样?

  生:还能够,但我觉得“悠哉悠哉”语速还能够更慢一点儿,语调还能够更低一些。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师:你理解精准,读得到位,能够“以声传情”,有未来播音员的潜质!请同学们都试着读一读,注意语速和语调,读出情味来。

  (学生带着理解和情感读诗)

  师:从同学们的诵读与发言中能够发现,“因何而求”?因淑女“文静完美,从容优雅,勤劳质朴”而求。“如何追求”?君子“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大家从中发现君子有什么特点呢?

  生:看到窈窕淑女然后追求,先心动后行动,很勇敢,并且他一向在追求,坚持到底。

  师:俗话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君子很真诚很专一,不朝三暮四,君子的品德好。

  师:在对待感情上,专一是最必备最重要的品质。

  生:君子喜欢淑女,却不贸然前去打扰,只是琴瑟友之,感觉很彬彬有礼,也很多才多艺。

  师:哦,原先君子对待感情真挚专一,才德兼备,勇敢执着。即使求不到也不气馁,求不到也不疯狂,有礼有节,“发乎情止乎礼”!所以孔子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欢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屏显: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评《关雎》

  此时此刻,大家明白“君子求淑女,因何而求,如何追求”的了吗?

  生:明白!

  (师完善板书:在“求”左边一撇、右边一捺上分别书写君子、淑女特点,在“?”旁写上一大大的“!”号。)

  师:君子和淑女的情感如此真挚、热烈、圣洁、完美,像春日初阳般让人感觉到明朗而又温暖,似碧水清波般让人感觉到澄澈而又悠远。下头,教师想用自我的声音传达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为大家咏诵诗歌。

  师配乐咏诵诗歌。(掌声)

  师:感激孩子们对我的鼓励,相信你此时对这首诗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请大家配乐齐读,读出自我的感悟和理解。

  (生高声咏读诗歌)

  四、明言:

  师: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的语言很有特色,影响深远。在提交的“课前预习记录单”中,咱班有27名同学关注到了这首诗的语言及写法特色,提出了很多专利问题。郑子涵同学:写君子追求淑女,开头为什么写雎鸠鸟?张熠同学:诗中为什么多次出现“参差荇菜”?写荇菜之后和淑女君子有什么关联?那我们就思考一下:这首诗去掉“关关雎鸠”和“参差荇菜”这几句,能够吗?小组先来交流一下。

  (屏显动画展示学习预习单)

  屏显: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小组热烈交流)

  生:去掉“关关雎鸠”和“参差荇菜”这几句,我感觉缺少了画面感,也缺少了美感。没有了环境的支撑,好像就不能表现出君子的追求的持之以恒。

  生:去掉“参差荇菜”这几句,淑女的形象就大打折扣,看不出她是那么的勤劳朴实了。

  生:去掉的话节奏感和韵味就降低了,太直白,不够含蓄,而我们中国的诗歌是历来讲究含蓄之美的。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有见地,让教师都佩服不已。是的,中国诗歌的语言特色是含蓄隽永富有美感的。

  屏显:中国诗歌自《诗经》始,就具有了含蓄、隽永、生动、富有美感、富有韵味、富有感染力等特点。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写景,我感觉并没有实际意义,是为了引起下文做铺垫的。

  师:你说得十分好!这句话运用的写法叫做比兴,比是比喻,兴是兴起、引起下文的意思,也就是说写“关关雎鸠”是把“君子淑女”比作“雎鸠”,是为了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屏显:《关雎》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是中国传统审美思维的表现。由景到情,外部事物触发内部情感又含蓄蕴藉表达。加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艺术感染力,使得诗歌具有含蓄隽永之美。

  (学生齐读以上资料)

  师: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君子直接表达对淑女的倾慕之情。这种写法叫做赋。《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方法,是《诗经》对后世语言文学最大的影响。

  屏显:“赋、比、兴”的表现方法,是《诗经》对后世语言文学最大的影响。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是直抒胸臆的语言艺术。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打比方,是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表达的真实资料。是烘托氛围的语言艺术。

  师:你能回忆一下学过的文章中有哪些运用了这种写法?

  生: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写山写水为的是引出陋室,把自我比作“仙”和“龙”为的引出“德馨”。

  生:还有贺敬之《回延安》:“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作比兴,比喻诗人和延安及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师:小金和小赵同学充分诠释了孔子“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也做到了知识上的融会贯通,为你俩点赞!比兴写法,不仅仅课文中有,此刻的流行歌曲的歌词中也有,因为歌词的源头也是《诗经》。谁能举几个例子?

  生:《虫儿飞》中有。哼唱“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掌声)

  师:你的歌声异常动听,教师和同学们都被你感动了,好歌就是这样,能够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写“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飞”是为了引出什么?

  生:思念。

  生:《鸿雁》里也有,借鸿雁比游子,写鸿雁往南飞是为了引出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师:是的,你举的例子也很准确,由景及情,含蓄生动。如果今后在写作中我们也适当运用一下比兴写法,相信你的文章定会更加文采斐然。

  师:大家发现这首诗在语言运用方面还有什么特点吗?

  生:都是四字为一句。

  师:对,这叫四言格式。四言格式使得诗歌节奏明快,音韵异常和谐。大家在七年级学的《观沧海》就沿用了这种格式。

  屏显:四言格式。二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如:曹操《观沧海》。

  生:教师,我还有个发现,诗中重复性的句子十分多。“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师: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这种艺术形式叫做重章叠句,这也是《诗经》的一大特色。回环往复,一咏三叹,具有音乐美。

  屏显: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一咏三叹,有利于歌唱记忆,有利于情感抒发的回旋跌宕,有利于突出咏叹的主题,具有音乐美。后世诗歌中的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皆源于《诗经》。

  所以,有人说《诗经》的语言不只优雅在传统里,在《诗经》的语言艺术中更藏着中国人从古至今、适用千年的语言技巧。大家了解了这几种语言艺术手法,请看屏幕,能试着用背诵的形式把空填上吗?

  屏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之。

  (学生试背诗歌)

  师:2018年3月两会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点赞了一个节目,这个节目的名字叫《经典咏流传》,大家看过吗?

  生:有的答看过,有的答没看过。

  屏显:陈宝生部长说:“《经典咏流传》,这个名字就很好,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齐,‘流传’就是传承下去,要流行起来。这个‘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让它在歌唱中、在朗诵中传承下来。”

  此刻,我们就化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形式,咏诵诗歌。因为有的同学可能没看过,教师给大家做了一个范例。

  屏显:要求:用一句话做引子向大家推荐《关雎》。

  比如:溯洄《诗经》之畔,在关关雎鸠的鸣唱声里,我们一齐分享君子追求淑女的感情箴言。大家好,我是经典咏诵人,我把《关雎》咏诵给你听。

  师:请大家首先组织一下语言,自我先咏诵一遍。

  (学生投入地练习咏诵诗歌)

  师:谁来做第一个经典咏诵人?

  生:溯洄《诗经》之畔,荇菜飘摇,雎鸠欢歌,君子弹琴,淑女采摘,让我们一齐来聆听君子追求心上人的吟唱。大家好,我是经典咏诵人张大鹏,我把《关雎》咏诵给你听。

  生咏诵。(专注投入,掌声)

  师:咏诵人语速语调适中,节奏把握准确,情感饱满。谁再尝试一下?

  生:青青碧水边,时光已走远,然而有些诗歌却不会随时间老去,它常读常新,总会在某个瞬间悄悄拨动我们的心弦,这就是《关雎》,这就是经典。大家好,我是经典咏诵人秦明月,我把《关雎》咏诵给你听。

  生咏诵。(声情并茂,掌声)

  师:此刻,对于经典咏诵人秦明月的咏诵已无需我多加评点,大家的掌声已说明一切。

  五、总结

  师:沿着诗三百的诗行,去追寻,我们发现《关雎》里的感情很纯净;《关雎》里的相思很美丽;《关雎》的赋比兴影响很深远;《关雎》的四言格式富有节奏感;《关雎》的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一咏三叹;《关雎》很直白,也很含蓄;《关雎》很热烈,也很节制;《关雎》里的君子虽求而不得但依然心存幻想、不弃不怨!雎鸠唱和处,参差荇菜间,《关雎》浅吟低唱成为《诗经》里的经典,让我们把诗性之美植入心田,常常咏诵,细细品味,让经典永流传!

  此刻,让我们一齐来做经典咏诵人!

  (学生齐咏诵诗歌)

  下课!

  

课堂实录精选范文3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上课之前,先出个数学题考考大家。3+x=?

  生:10。

  师:请问x等于几?

  生:7。

  师:请问x在那里叫什么?

  生:未知数。

  师:未知数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明白的数。

  师:请问大家,为什么不直接说x“不明白的数”,而要说“未知数”?数学教师在上课时,为什么不说“同学们,我们来求这个不明白的数”,而说“我们来求未知数”?为什么?

  生:因为这样说太啰嗦了。

  师:是的,说“未知数”,异常简洁。你明白未知数,从哪里来吗?(生疑惑)从古代来的,它来源于文言文(板书:文言文)。我们平时读的小古文就是文言文中十分短小的一类。文言文,它第一个特点就是简洁,刚才我们经过“未知数”就已经感受到了(板书:简洁)。几个字,就能涵盖很多很多意思,不用罗里吧嗦解释半天。文言文,至今还出此刻我们的生活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成语。比如:八仙过海,还用说八个神仙在那里漂洋过海吗?不需要。所以我们学习语文,要从我们的老祖宗那里汲取智慧和营养。今日我们就学习一篇很短小的文言文,课题是《杨氏之子》。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刚才有同学告诉我,你们的经典读本上有《杨氏之子》,说你们已经会读了。那我此刻来听一听,全班一齐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

  师:我给大家打99分,还有1分扣在哪儿?

  生:扣在标点符号上,没有停顿。

  师:是的,是这个问题,大家读的语气、语调、停顿啦,每句都差不多。其实,文言文有文言文的味道,下头大家把书翻开,听陈教师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没有标点,我也停顿了,请用斜线画出来。(教师范读课文)

  生边听边画停顿。

  师:停顿标好了吧?来,和我标的对一对!

  (PPT出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其实读得很连贯之后,有些停顿也能够省略。来,看着屏幕,我们再来读一读。(全班齐读课文)

  师:不错。我们还能够快一点,这样有些停顿听起来更自然一些。听我再读一遍。(这一遍,教师读得稍快了一些。)像我这样再练习一遍。自我读自我的。(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朗读课文。(指名读)

  师:哎呀,读得这么好,都挑不出毛病。就像她这样,我们全班再读一遍。(全班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文中有几个人物?

  生:两个。

  师:一个是——

  生:杨氏子。(板书:杨氏子)

  师:还有一个是——

  生:孔君平。(板书:孔君平)

  师:文言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简洁到什么程度呢?有时用一个字来代替一个人,有时甚至把这个人都给省略了。(板书:简省)。此刻请大家动动脑筋,把文中应当出现的这两个人通通还原,放到括号里试一试。

  (PPT出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父,()父不在,()乃呼()出。()为()设果,果有杨梅。()指以示()曰:“此是君家果。”()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自我动脑筋,填空。

  师:好,谁来试试?

  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杨氏子)父,(杨氏子)父不在,(孔君平)乃呼(杨氏子)出。(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果有杨梅。(孔君平)指以示(杨氏子)曰:“此是君家果。”(杨氏子)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不错,100分!都还原对了。可是这样读起来感觉怎样样?

  生:很啰嗦,还是原文更好。

  师:那我们还是读原文吧。这次速度能够适当快一点,预备读。(全班齐读课文)

  师:能背了吗?看着大屏幕,我们来背一背。(学生看着提示背课文)

  (PPT出示:

  梁国(),甚()。孔君平(),父(),乃()。为(),果()。孔()曰:“此是()。”儿():“未闻()。”)

  师:背得还不错,我们再来一遍。

  (PPT出示更简洁版本:梁国孔君平为孔儿)

  师:好的,第三遍,没有任何提示了。请再背一遍。(生背诵课文)

  师:十分棒!我们学文言文,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它读熟背熟。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这个杨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很聪慧。

  师:何以见得?

  生:我从杨氏子的回答里看出他很聪明。

  师:他怎样回答的?为什么觉得他聪明?

  生:孔君平明白他的姓氏,说杨梅是“君家果”。杨氏子立马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哦,我听明白了,孔君平拿杨氏子的姓来开玩笑,杨氏子立刻就用孔君平的姓回敬他,这叫聪明。好,请你把“聪慧”写到“杨氏子”的后面。

  (学生上台板书:聪慧)

  师:还有谁来说说对杨氏子的印象?

  生:我觉得他说话很委婉。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并没有回他: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婉转对答,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你是抓住“未闻”这两字来体会的,看出他说得比较委婉。这种委婉就显得这个人比较——

  生:机灵。

  生:有礼貌。

  师:为什么会感觉有礼貌,我们来演一演,也开个玩笑吧。你们是孔君平,请你们跟我开玩笑。

  生:此是君家果。

  师: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什么感觉?

  生:感觉说话直来直去的。

  师:是呀,你说杨梅是我家的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你跟杨梅跟我是一家,那你跟孔雀就是一家。小孩子这样说话,让人感到——

  生:感觉没礼貌,没素养。

  师:好,请这位同学把“有礼貌”也写在“杨氏子”的后面。

  (学生上台板书:有礼貌)

  师:同学们对杨氏子还有其他印象吗?

  生:我觉得他做的是对的,他这样说,证明他有点生气。他不让别人侮辱他和父亲的姓,不让别人侮辱自我的祖宗。

  师:你恐怕是言重了。孔君平没有侮辱的意思,只是跟他开个玩笑吧。杨氏子就以玩笑对玩笑,无伤大雅。大家还有没有别的发现?他的聪慧还体此刻哪里?他的有礼貌还体此刻哪里?文言文呐,内涵太丰富了,要好好去揣摩。

  生:我从“为设果”,也看出他很有礼貌。客人来了,他为客人准备了果盘,很客气。

  生:我觉得杨氏子很淡定。他才9岁,应对这样突然的情景,他没有慌乱,一点也不紧张。

  师:能从容应对,看出他很淡定。好,请你把“淡定”也写上去。

  (学生上台板书:淡定)

  生:我觉得他很懂事。父亲不在家,他自我就能够在家招待客人,端上水果。

  师:是呀,毕竟他才9岁。好,请你把“懂事”也写上去。

  (学生上台板书:懂事)

  师:说来也真奇怪,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表现杨氏子的,可是偏偏他连个名字都没有,没人明白他是谁。在历史的长河里,他就像一颗流星。倒是另一个人,留下了姓名,谁?

  生:孔君平。

  师:请问孔君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他知识很丰富。他善于在别人的姓上做文章。

  生:我觉得他很幽默风趣。当杨氏子奉上水果,他说“此是君家果”。

  师:确实挺幽默。请你把“幽默”写在“孔君平”的后面。

  (学生上台板书:幽默)

  师:我的感觉是什么呢?这孔君平是不是闲得慌啊?

  生:对呀,他没事就喜欢考考人家。

  师:去拜访朋友,朋友不在,就逗人家儿子玩,是吧。其实,那里面也说明了一点——

  生:他顽皮,好(hào)玩。

  生:不对,不是好玩,是有一颗童心,这叫童心未泯。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请你把“童心未泯”写上去。

  (学生上台板书:童心未泯)

  师:《世说新语》里边,写很多好玩的人,有兴趣的找来看一看。下头为难一下大家,我总感觉这个故事没有写完,请你仿照文章的风格在后面再加上一句话,把文章写完整。

  (PPT出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曰:“()!”)

  生认真思考,自由写。

  师:好,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位同学写的。

  生:孔笑曰:此子很聪慧。

  师:这个很,能不能换一下字?

  生:此子甚聪慧。

  师:谁写的不一样?

  生:孔赞曰:此子必成大器。

  师:这位同学姓什么?

  生:姓陈。

  师:陈氏之子,将来也必成大器。(全班掌声)

  生:孔吃完曰:此果不错。

  师:标准的吃货啊!(众大笑)此果不错,莫非是一语双关?果子不错,姓杨的小孩也不错!其实,孔君平还可能会说:“真乃神童也!”或是“久闻贤侄大名,今日得见,果真名不虚传!”

  师:大家看,刚才我们是用文言的句式来写话。如果我们把它变成白话文,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把文章印出来了,发给大家看看。

  (下发纸质资料,PPT也同时出示:

  杨氏之子

  ①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他家有个儿子才九岁,十分聪明。

  ②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心想:,于是,孔君平说:“。”

  ③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说:“。”孔君平见水果中有杨梅,

  ,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④孩子心想:,于是立刻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⑤孔君平听了,

  。)

  师:好,我给大家分一下任务,第1组重点写第2自然段,第2组重点写第3自然段,第3组重点写第4自然段,第4组重点写第5自然段。如果自我的任务写完了,还有时间,能够写写其它段。开始吧。(学生认真写起来,教师巡视,并挑出几位写完的同学站上讲台。)

  师:同学们请停笔。我们请台上这4位同学合作一下,把他们写的读一读,教师读第一自然段。(师生合作读)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他家有个儿子才9岁,十分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心想:听说杨家小子异常聪明,我今日倒要看看,是不是真的。于是孔君平对仆人们说:“我好友杨先生不在家,那我见见他儿子吧。”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说:“叔叔,请尝一下杨梅。”孔君平见水果中有杨梅,心想,这种水果叫杨梅,和这孩子的姓一样,不如就此机会逗逗他。于是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心想:想考我是吧,看我怎样应对!他灵机一动,立刻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孔君平听了哈哈大笑。这时孩子的父亲回来了,孔君平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真聪明,将来必须是个人才。”

  师:你看,这样加了一些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的描述,文章就变得更生动了,这是现代文的优势。同学们,像这样的小古文,在《世说新语》这本书里,比比皆是,我给大家再读一篇,请大家感受感受。

  (PPT出示:

  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jí)。)

  师:没听明白是吧?再听听现代文版的故事。

  (PPT出示: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我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孔融进了李府一齐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以往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之后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必须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十分不安。)

  师:听完后,你对文中这个小孩——孔融,又有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他很机智,口齿伶俐。

  师:和杨氏子比起来,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你觉得这个孩子,和杨氏之子一样有礼貌吗?陈韪说“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于是孔融针锋相对:您小时候必须很聪明吧(所以此刻长大了变蠢了)。这个话,让陈韪脸上——

  生:挂不住,很难堪。

  师:孔融果真如此,长大以后,恃才傲物,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最终被曹操杀了。

  生:小时候他不是让梨了吗?

  师:很大方,那是他好的一面。可是他性格里面的弱点,经过这一件小事,就能够反映出来了。他说话只顾嘴巴快活,不研究人家的感受,不光让陈韪听了心里不舒服,在座的宾客听到也不会喜欢他。有人会想: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没教养。

  师:这个故事,也选自于《世说新语》,有兴趣的同学,必须找来这本书读一读。可是,读文言文必须得有耐心,有时还要借助注释或是工具书来读。顺便提一下,文中有一个注释是错误的,请大家改过来。孔君平诣其父,注释中说“诣”是拜见,是错误的,改成“拜访”。“拜见”是什么?下级拜见上级,或是晚辈拜见长辈。孔君平和杨氏子的父亲,他们是朋友,应当用拜访。我也查了《辞源》,“诣”没有拜见的意思,而是拜访。好的,这节课我们就上到那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