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共7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计划

2022-06-08 09:12:53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共7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计划,以供参考。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共7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计划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共1

  文 章课件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2009—2010年第二学期)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于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儿童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验教学目标 继续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待科学的积极态度,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三、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本学期实验教学侧重“作用与平衡”中的“平衡”,通过研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及地球与宇宙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向学生初步渗透自然界的物体无不在相互作用之中,物体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产生一次新的平衡现象。因此,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做到;

  1、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轮轴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

  2、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迷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

  3、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实验教学安排情况 实验日期实验题目实验类型20

  10、3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分组实验20

  10、3研究斜面的作用分组实验20

  10、5探究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演示实验20

  10、6光滑的鹅卵石分组实验文 章课件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共2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2009—2010年第二学期)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于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儿童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验教学目标

  继续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待科学的积极态度。

  三、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本学期实验教学侧重“作用与平衡”中的“平衡”,通过研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及地球与宇宙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向学生初步渗透自然界的物体无不在相互作用之中,物体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产生一次新的平衡现象。因此,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做到;

  1、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轮轴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

  2、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迷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

  3、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实验教学安排情况

  

  实验日期

  实验题目

  实验类型

  20

  10、

  3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分组实验

  20

  10、

  3研究斜面的作用

  分组实验

  20

  10、

  5探究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演示实验

  20

  10、6

  光滑的鹅卵石

  分组实验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共3

  青 山 区 建 设 一 路 小 学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 、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 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课时安排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

  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

  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

  (一)

  2、种子发芽实验

  (二)

  第三周: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四周: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第五周:

  8、维护生态平衡

   单元练习和测试

  第七周:第二单元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第八周: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第九周: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第十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单元练习和测试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第十二周: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十三周: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第十四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单元练习和测试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第十六周: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第十七周: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第十八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单元练习和测试

   第十

  九、二十周:复习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共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 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略) 篇2: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 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 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教学进度表(略)

  篇4: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 标第 一网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

  篇5: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 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略)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共5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李春梅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

  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

  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

  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

  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

  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

  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

  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

  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马湾小学五年级班共38人,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 学生

  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

  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

  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

  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

  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

  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

  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

  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

  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

  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

  验的意义。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

  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

  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

  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

  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

  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

  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

  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周日期 内容

  19月1日 ——9月3日 始业教育种子发芽实验

  (一)29月4日——9月10日 种子发芽实验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蚯蚓的选择

  39月11日 ——9月17日食物链和食物网做一个生态瓶

  改变生态瓶

  49月18日 ——9月24日维护生态平衡第一单元复习59月25日 ——10月1日 光和影阳光下的影子

  610月9日——10月15日 国庆节假期

  710月16日 ——10月22日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反射光与热

  810月23日——10月29日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910月30日 ——11月5日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第二单元复习

  10 11月6日——11月12日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

  的地形变化 坚硬的 岩石会改变模

  样吗

  1111月13日 ——11月19日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

  蚀什么样的土地容 易被侵

  蚀

  1211月20日 ——11月26日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

  1311月27日 ——12月3日第三单元复习

  1412月4日——12月10日 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512月11日 ——12月17日 测量力的大小运动与摩擦力滑动与滚动

  1612月18日 ——12月24日 运动与设计设计制作小赛车1712月25日 ——12月31日 第四单元复习

  181月1日 ——1月7日 复习

  191月8日——1月14日复习

  201月15日 ——1月21日复习

  21期末检测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共6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一、请你写出制作地球模型的方案

  使用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小木块、钉子

  使用工具:小刀、笔

  制作步骤:

  1、把红色的橡皮泥制成小球,当做地核。

  2、把黄色橡皮泥做成饼状,把红色小球包起来,做成地幔。

  3、把绿色橡皮泥做成饼状,包在小球外面,做成地壳。

  4、用铅笔在小球上画上弧线,用小刀切去小球的八分之一。 这就是地球结构模型

  二、探究火山的成因

  实验材料:番茄酱、土豆泥、三角架、酒精灯、托盘

  实验过程:

  1、用土豆泥把番茄酱包起来,放在托盘里。

  2、把托盘放在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会后,番茄酱喷了出来

  实验结论: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深处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岩浆运动喷出地表形成的。

  三、写出模拟地震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地震的成因

  实验器材:毛巾、木棒

  实验过程:

  1、把毛巾叠成长条,平铺在桌子上,用手从毛巾两头向中间推,毛巾出现褶皱。

  2、用手拿着木棒两端,用力,木棒会折断。

  实验结论:地震是岩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断裂引起震动形成的。

  四、写出你制作卵石的过程。

  材料:锤子、磨刀石、水

  过程:用锤子把石块的棱角砸去,在磨刀石上反复摩擦,用水冲刷,就制成了卵石。

  五、实验目的: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两支蜡烛、一盒火柴、大鼓、鼓槌。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一支放在鼓前面,一支放在较远处作为对比。

  2、敲鼓,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鼓前面的蜡烛火焰抖动很厉害,较远处的很轻微。

  实验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

  六、实验目的:液体能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水槽、透明的塑料袋、闹钟,水

  实验过程:

  1、把闹钟定好铃,用塑料袋包起来,系紧口。

  2、把塑料袋放在水槽里。

  实验现象:时间到,可以听到铃声

  实验结论:液体能传播声音

  七、实验目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器材:玻璃钟罩、抽气机、闹钟

  实验过程:

  1、把闹钟定好铃,放在钟罩里。

  2、用抽气机把空气抽出来。

  实验现象:时间到,听不到铃声。

  实验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共7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8个分组实验有第2课《混种子发芽的实验

  (二)》第三单元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4课《土壤中有什么》第四单元4课《测量力的大小》5课《运动与摩擦力》7课《运动与设计》8课《设计制作小赛车》。12个演示实验分别:第一单元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课《蚯蚓的选择》6课《做一个生态瓶》7课《改变生态瓶》第二单元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5课《光与热》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课《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第三单元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四单元1课《我们的小缆车》2课《用橡皮筋作动力》6课《滑动与滚动》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38人,学生喜欢学习科学,而且喜欢做实验。从实验情况看,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也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实验。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使学生获得简单的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包括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四、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课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

  4、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五、实验安排 周次 时间 实验内容

  9.月1--3

  种子发芽与什么有关的实验

  9月6--10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蚯蚓的选择实验

  3 9月13—17 生态瓶观察记录 4

  9月20—24

  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观察记录气温统计

  9月27—10月铅笔影子的变化

  1日

  8

  10月18--22

  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实

  验

  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演示 演示 演示演示

  9

  

  1516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的关系实验

  10月25--29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实

  验

  11月1--5 地球表面的地形 11月8--12 寻找土壤的成分 11月15--19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

  验

  11月9—12月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3

  运动关系的记录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2月6--10

  测量物体重量大小实

  验

  12月13--17

  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实验记录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

  车轮滚动摩擦力和滑

  演示

  分组 分组 演示

  演示

  分组 分组分组演示

  动摩擦力的比较

  17

  12月20—24

  自行车上的设计 “飞驰号”小赛车设计方案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