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工作范文 > > 实习报告 > 正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

2022-11-26 06:19:00实习报告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以供参考。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

  感恩的心,谢谢你,陪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了,我也会珍惜。

  活着就学会感恩,因为我懂得感恩,我才能做一个好人;因为感恩,我们可以经常看到生活中很多感人的事件。因此,我们团队在社区举办了这_____期间最大的实践活动,向孤独的老人表示慰问。早起和队友逛街。因为今天迎接老人的主要活动是包饺子。然后我要给老人送饺子和一些慰问。这项活动也得到了一些孩子母亲的帮助。有了孩子们母亲娴熟的刀切和饺子制作技巧,我们已经完成了饺子,很多很多饺子。最后,一些队员和孩子们去老人家向老人致敬。

  练习快结束了。回顾社区过去的一个月,我仍然很兴奋,因为在那里我经历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上课,第一次带孩子,第一次记录。正是这些大胆而有益的尝试,让我逐渐意识到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锻炼的重要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2

  近日,江南大学“寻访老兵,圆梦中华”团队来到了**干休所,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和采访活动。针对最近网络上一些质疑,甚至抹黑、诋毁英雄人物的言论,团队采访了干休所休养的抗战老兵罗开贵老人,从他的真实经历中还原曾经的烽火岁月。

  初见罗开贵,他正由警务员搀扶着走来,上身穿着干净简朴的白衬衣,下身穿着休闲西裤,虽年纪已高却精神矍铄,招呼志愿者的声音十分响亮。寒暄过后,罗开贵老人开始跟大学生们聊起自己的经历。“罗爷爷,在战争时期,像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会发生在您身边吗?”听了志愿者的问题,罗开贵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种事情很常见。冲锋时、炸碉堡时,(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扑上去,前仆后继。打仗哪有怕死的?”

  战争十分残酷,在罗开贵看来,能够克服恐惧、保持勇气的秘诀只有信念,“抗日的时候,就憋着一股劲儿,(要)打败侵略者,保家卫国。都说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我们中国士兵打起仗来也是很勇猛的!在那种环境下,看到自己身边的战友陆续倒下,(我)每天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没有心思去想是生是死,就想着抗日。”罗开贵边说边做着手势,目光坚定,脸色严肃。

  老人一生经历了很多战役,包括渡江战役、淮海战役、上海战役、抗美援朝等,打仗负伤是不可避免的。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子弹一瞬间从前到后穿透肩部,他回忆当时的自己根本来不及感觉到疼痛,只是被穿透的地方一阵麻木,但后来痛的时候“感觉真的是离死神不远了”。

  听了罗开贵的讲述,大学生们仿佛感受到激烈的战场,听到了冲锋的号角和拼杀的呐喊,看到了那一个个舍生忘死的身影,从而真切地了解到英雄们的事迹是真实的,是不容置疑的,更是需要尊敬的!同学们决心向革命先辈们学习,“(以后要)培养牺牲与奉献精神,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寻访老兵,圆梦中华”团队是“全国大学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寻访活动”派出到各地寻访抗战老兵调研的数百个团队之一,在记忆的寻找中,大学生志愿者们了解历史,体悟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和传承抗战精神。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

  今年七月十九号,我参加了由xxxx经济贸易学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营队名称是“扬青春风采、促进位赶超”。我们营队这次下去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宣传xx湖生态经济建设;同时做好关于土地流转、劳动力流转和“三农”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座谈等形式,了解乡镇基层党建现状及存在的困难;依靠多种渠道,获取“环xx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相关信息与数据;深入农村、走进农户、贴近农民,做到了解农民疾苦,真实的反映农村的现状,呼吁社会给予“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足够的关注。

  在为期一个星期的下乡过程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是关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我觉得自己了解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事情,个人的心境也有了一些变化,或者说是有了一些提高。

  这几天,我们每天都会下到不同的村子,去做一些调查问卷,和村民们进行交流沟通。我从小就很喜欢和别人沟通,我一直觉得和不同的人沟通,透过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是世界。在村里的时候,我最多的就是和老人闲话家常,可以说每个队员应该最多的就是和老人沟通,这并不是我们有多喜欢和老人聊天,而是偌大的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年轻人,年轻力壮的大都出去打工了。

  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个情况在下乡之前,我们也是有做数据调查的工作的,多少是有些了解的,但是冰冷的数字总是不及真实的画面更令人震撼。七八十岁的老汉,带着五六岁的孩童一起生活,这个画面没有给我温馨的家的感觉,倒是莫名的衍生出一种苦涩。

  在我眼里,人的一生有两个时间段是最温馨最幸福的。一个是童年,而另一个则是晚年。在天真烂漫的童年里,可以无所事事,可以无所顾忌的去做一些你想做的……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小孩子做什么坏事,只是觉得在孩童时代,总是可以放开的去玩耍,去嬉闹,因为在这个时候,你的父母会一直在你身后保护你。他们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而在一个人的晚年,是在经历过了年轻时的风风雨雨,风光也好,落魄也好,晚年算是人生最后的避风港,儿女就是屋檐,理应为自己的父母遮风挡雨,让他们安心,安享晚年。

  遗憾的是,在乡下的这一个星期以来,我一直以来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动摇了,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童年,如何能够天真烂漫呢;没有儿女在身旁的晚年,如何能够安心享受呢?

  现今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永远都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孩子的启蒙老师一般都是他们的父母,可是长期在外打工,甚少归家的父母,又如何启蒙教育自己的小孩呢?孩子的`童年一直混迹在和他们隔了一代的老人中间,或多或少地被一些比较老的观念围绕着,我想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子不教,父之过。父母难道不应该负起这个责任吗?

  而对于村里那庞大的空巢老人的阵容,我更是辛酸。家有一老是个宝,但目前农村的状况,就是家有一老是根草,不仅没有在年老时享到儿女的福,还要替儿女照顾一堆小孩。当然,不可否认很多老人都是喜欢照顾小孩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很愿意在自身精力很有限的情况下把照顾孩子再一次的当成一份事业啊?也没有哪个孩子只想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一般来说都是更渴望父母的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