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袁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9篇 袁高传阅读答案

2022-10-16 14:45:00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袁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9篇 袁高传阅读答案,以供借鉴。

《袁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9篇 袁高传阅读答案

《袁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1

  淑,字阳源,少有风气,年数岁,伯父湛谓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博涉多通,不为章句学。文采遒艳,从横有才辩。彭城王义康命为司徒祭酒。义康不好文学,虽外相礼接,意好甚疏。从母兄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为改意,由是大相乖失。元嘉二十六年,累迁尚书吏部郎。其秋大举北侵,从容曰:“今当席卷赵、魏,检玉岱宗,愿上《封禅书》一篇。”文帝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出为始兴王浚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淑始到府,浚引见谓曰:“不意舅遂垂屈佐?”淑答曰:“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也。”还为御史中丞。淑喜夸,每为时人所嘲。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人追取,谓为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浚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况密迩旬次,何其裒益之亟也!窃恐二三诸侯,有以观大国之政。”迁太子左卫率。劭将为逆,其夜淑在直,呼淑及萧斌等,流涕告以“明旦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斌惧曰:“谨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劭因起,赐淑等裤褶,又就主衣取锦,裁三尺为一段,又中裂之,分斌与淑及左右,使以缚裤褶。淑出还省,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劭命左右杀之于奉化门外槐树下。劭即位,追赠太常。孝武即位,赠侍中、太尉,谥曰忠宪公。

《袁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2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B.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C.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D.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章句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指分析古书章节句读,古人用章句讲经,大都支离烦琐。

  B.司徒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与现在国立大学的校长相当。

  C.封禅是指封泰山、禅梁父的祭祀天地活动,而《封禅书》指记述皇上祭祀等礼制。

  D.“褶”是一种骑服,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故多上穿褶,下着裤,合称为“裤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袁淑少时风度翩翩,涉猎广博,通晓文学,词采遒劲华丽,议论纵横,富有辩才,深受他伯父袁湛和姑父王弘的喜爱与赏识。

  B.袁淑深思熟虑,为宋文帝攻赵、魏献策,规劝文帝在泰山封禅,但文帝认为封禅是盛德的事情,自己没有足以担当大任的.能力。

  C.袁淑喜欢说大话,常被人捉弄。刘浚曾赠钱三万给袁淑,过后又追回,袁淑对这种戏弄很不满,还以此上纲上线,一时被人嘲笑。

  D.袁淑坚守朝纲底线,正气凛然。在他担任太子左卫率的时候,刘劭要弑君篡位,他先是严正劝告,再是断然拒绝,最后至死不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母兄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为改意,由是大相乖失。(5分)

(2)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5分)

  参考答案

  4.A (解此题,要注意四个选项中,“绕床至四更乃寝”“已与萧斌同载”“劭停车奉化门”“徐起至车后”四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拆开,拆开之后语意表达会有错。还可以对所给语段进行语法分析,弄清陈述的对象,所给语段中,首句主语承前省“淑”,接着依次为“劭”“淑”“劭”“劭”,最后一句省略主语“淑”,根据这些内容,便可以准确判断各句间的层次,从而准确断句。)

  5.B (解说内容解说的是“国子祭酒”而非“司徒祭酒”。)

  6.C (“被人嘲笑”的原因分析有误,原文只是说“淑喜夸,每为时人所嘲”,并未涉及其他原因。)

  7.(1)姨表兄刘湛想让他归附自己,但袁淑不为他而改变旨趣,因而彼此大不相合。(“附”“乖失”各1分,大意3分。) (2)处在无疑的地方,怎么还用担心不成功?但是成功以后,会被天地所不容,大祸也就会立即来到。(“克”“为……所”各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袁淑字阳源,少年时期就很有风度,几岁时,他的伯父袁湛对别人说:“这不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到了十几岁,被姑父王弘欣赏,他涉猎广博,通晓许多东西,不钻研章句的学问。文采美艳有力,议论纵横,富有辩才。彭城王刘义康任命他为司徒祭酒。刘义康不喜欢文学,虽然外表上以礼相待,而内心里却比较疏远。姨表兄刘湛想让他归附自己,但袁淑不为他而改变旨趣,因而彼此大不相合。元嘉二十六年(449),逐步升迁为尚书吏部郎。这年秋季大举北侵,他从容地说:“这次一定会席卷赵、魏,捡玉于泰山,愿意献上《封禅书》一篇。”文帝说:“这是盛德之事,我哪里可以担当?”后来出京做始兴王刘浚的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袁淑刚到府中,刘浚召见他的时候说:“没想到你屈尊来担任佐官!”袁淑回答说:“朝廷派遣我来,本是为你府门的声望增光的。”回京后担任御史中丞。袁淑喜欢说大话,常常被当时的人嘲笑。始兴王刘浚曾经将三万钱赠给袁淑,过了一夜又派人追取,说是送钱人的谬误,想用这种办法戏弄袁淑。袁淑给刘浚的信中说:“我从以前的史志中听说,‘七年当中,一次送给,一次又把它夺回去,即便是义士,也会有人非议’,况且是在短暂的一旬当中,增减得多么急速啊!我担心各位诸侯会由此来观察大国的政事。”调任太子左卫率。刘劭将要叛乱,那天夜里袁淑在值勤,刘劭叫来袁淑和萧斌等人,流着眼泪告诉他们“明天早晨要有重大行动,希望共同努力”。袁淑、萧斌都说:“自古以来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希望您再好好想想。”刘劭很恼怒,萧斌恐惧地说:“愿意听候命令。”袁淑呵叱他说:“你当是殿下真的有这种事吗?殿下幼年的时候曾经患过疯病,很可能是病发了。”刘劭更加恼怒了,于是问道:“事情能成功不?”袁淑说:“处在无疑的地方,怎么还用担心不成功?但是成功以后,会被天地所不容,大祸也就会立即来到。”刘劭身边的人拉着袁淑的衣服说:“这是什么事情,竟可以说不做。”刘劭于是起来,赐给袁淑等人裤褶,又从主衣那里取来锦缎,每三尺裁为一段,又从中间撕开,分给萧斌和袁淑及身边的人,让他们用来捆裤褶。袁淑出来回到省台,绕着床转到了四更才睡下。刘劭将要出去,已经和萧斌坐在同一辆车上,叫袁淑叫得很急,袁淑睡着,终不起来。刘劭在奉化门停车,催他赶快跟上。他慢慢起来走到车后面,刘劭让他登车,他推辞不上。刘劭命令左右的人把他杀死在奉化门外槐树的下面。刘劭即位,追赠他为太常。孝武帝即位,追赠他为侍中、太尉,谥号为忠宪公。

《袁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3

《一壶先生传》阅读答案

①一壶先生者,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许人。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尝往来登莱之间,爱劳山山水,辄居数载去。久之,复来,其踪迹皆不可得而知也。好饮酒,每行以酒壶自随,故人称之曰“一壶先生”。

②知之者,饮以酒,留宿其家,间一读书,唏嘘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与即墨黄生、莱阳李生者善。两生知其非常人,皆敬事之。或就先生宿,或延先生至其家。然先生对此两生,每瞠目无语,辄曰:“行酒来,余与生痛饮。”两生度其胸中,有不平之思,而外自放于酒。尝从容叩之,不答。

③一日,李生乘马山行,望见桃花数十株盛开,临深溪,一人独坐树下。心度之曰:“其一壶先生乎?”比至,果先生也。方提壶饮酒,下马与先生同饮,醉而别去。先生踪迹既无定,或久留之乃去,去不知所之,已而又来。康熙二十一年,去即墨久矣,忽又来,居一僧舍。其素所与往来者视之见其容貌憔悴神气惝恍。问其所自来,不答。每夜中,放声哭,哭竟夜,阅数日,竟自缢死。

④赞曰:“一壶先生,其殆补锅匠、雪庵和尚②之流亚欤!吾闻其虽行道,而酒酣大呼,俯仰天地,其气犹壮也。忽悲愤死,一瞑而万世不视,其故何哉?”李生曰:“先生卒时,年垂七十。”

【注释】①一壶先生:明末人,明亡后避世。 ②补锅匠、雪庵和尚:两人皆明末清初隐士。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佯狂自放( ) ②饮以酒( )

③尝从容叩之( ) ④其殆补锅匠( )

  18.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姓名 其一壶先生乎

  B.每行以酒壶自随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或久留之,乃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醉而别去 吾闻其虽行道,而酒酣大呼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间一读书,唏嘘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3分)

(2)每夜中,放声哭,哭竟夜,阅数日,竟自缢死。(2分)

  20.给第③段画浪线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注。(2分)

  其 素 所 与往 来 者 视 之 见 其 容 貌 憔 悴 神 气 惝 恍。

  21.概括“一壶先生”的主要形象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7.①自我放逸(自我放纵);②给……酒喝;③问;④大概。(4分)

  18.B(2分)

  19.(5分)(1)有时候一读书,(就)唏嘘流泪而停下,常常不能读完。(3分。得分点:“间”“涕”“竟”)(2)每到晚上,他(一壶先生)放声痛哭,整夜哭泣,过了几天,最终自缢而死。(2分。得分点:省略、“阅”。)

  20.其素所与往来者视之/见其容貌憔悴/神气惝恍。(2分)

  21.好饮酒 ;爱好山水;忠于明朝(爱国)。(3分)

《袁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4

《宋史·袁燮传》阅读答案

  袁燮字和叔,庆元府鄞县人。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入太学,登进士第,调江阴尉。

  浙西大饥,常平使罗点属任振恤。燮命每保画一图,田畴、山水、道路悉载之,而以居民分布其间,凡名数、治业悉书之。合保为都,合都为乡,合乡为县,征发、争讼、追胥,披图可立决,以此为荒政首。除沿海制属。连丁家艰,宁宗即位,以太学正召。时朱熹诸儒相次去国,丞相赵汝愚罢,燮亦以论去,自是兴矣。

  嘉定初,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因对,言:“陛下即位之初,委任贤相,正士鳞集,而窃威权者从旁睨之。彭龟年逆知其必乱天下,显言其奸,龟年以罪去,而权臣遂根据,几危社稷。陛下追思龟年,盖尝临朝太息曰:‘斯人犹在,必大用之。’固已深知龟年之忠矣。今正人端士不乏,愿陛下常存此心,急闻剀切,崇奖朴直,一龟年虽没,众龟年继进,天下何忧不治。”“臣昨劝陛下勤于好问,而圣训有曰:‘问则明。’臣退与朝士言之,莫不称善。而侧听十旬,陛下之端拱渊默犹昔也,臣窃惑焉。夫既知如是而明,则当知反是而闇。明则辉光旁烛,无所不通;闇则是非得失,懵然不辨矣。”

  迁国子司业、秘书少监,进祭酒、秘书监。延见诸生,必迪以反躬切己,忠信笃实,是为道本。闻者悚然有得,士气益振。兼崇政殿说书,除礼部侍郎兼侍读。时史弥远主和,燮争益力,台论劾燮,罢之,以宝文阁待制提举鸿庆宫。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奉祠以卒。 (节选自《宋史·袁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

  B.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

  C.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

  D.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宋代太学为最高学府,而且学制比较完善。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按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C.迁,是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迁调”“迁转”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官,“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职。

  D.社稷,这里借代“国家”。古代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袁燮才能出众,不辱使命。浙西闹饥荒,他受常平使罗点的差遣,前往抚恤百姓。抚恤方法得当,做事高效,救荒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

  B.袁燮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他曾连续遭遇父母丧事,回家守孝;在任太学职位时,又因朱熹、赵汝愚等人相继遭贬,受牵连,被迫离职。

  C.袁燮深明政道,循循善谏。他借皇帝后悔贬谪正直敢言的彭龟年的`旧事,劝谏国君要听取切实的言论,嘉奖朴实正直的行为,以广纳贤才。

  D.袁燮爱国敢言,孤掌难鸣。他在任礼部侍郎兼侍读的时候,史弥远主张和敌兵讲和,袁燮坚决反对,但后来因御史台上奏弹劾,被罢免了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即位之初,委任贤相,正士鳞集,而窃威权者从旁睨之。(5分)

(2)时史弥远主和,燮争益力,台论劾燮,罢之。(5分)

  参考答案

  10.C(断句为: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乳媪”为主语,是第一个判断点;“然少长”转折的意味突兀)

  11.B(科举的几个级别顺序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12.B(强加因果)

  13.(1)陛下刚继承皇位时,委任贤能的宰相,正直之士云集,窃取权威的人却在旁斜眼相视。(即位、窃、鳞集、睨各1分,句意1分)

(2)当时史弥远主张议和,袁燮争论更加激烈,御史台上奏弹劾袁燮,罢免了他。(争、力、劾、罢,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袁燮,字和叔,庆元府鄞县人。天生正直纯粹敦厚沉静,乳母放一盘水在他面前,整天就把玩凝视,夜间睡觉也像(白天)醒着时一样(安静)。稍稍年长些,读东都《党锢传》,感慨地用名节要求自己。进入太学,进士及第,调任江阴尉。

  浙西发生大饥荒,常平使罗点让他负责救济。袁燮命令每保画一张图,田地、山水、道路都记在上面,又把居民分布在其中,户籍、产业也都写上。合并保成为都,合并都成为乡,合并乡为成为县,赋税兵役、争斗诉讼、侦捕盗贼,按照它可以马上解决,因此救荒工作做得最好。任沿海制属。接连为父母服丧,宁宗继皇帝位,用太学职位征召。当时朱熹等儒者相继离开京城,丞相赵汝愚罢官,袁燮也因为言论离职,从此兴起了。

  嘉定初年,召任都官郎官,迁任司封。在奏对时,说:“陛下刚继承皇位时,委任贤能的宰相,正直之士云集,窃取权威的人却在旁斜眼相视。彭龟年预料他必定使天下太乱,明白指出他的奸诈,彭龟年却因此获罪遭贬,权臣于是扎根并勾结,几乎危害社稷。陛下追想彭龟年,好像曾在上朝时叹息说:‘这个人还在的话,一定重用他’。本来已经深知彭龟年的忠心了。而今正直的人士并不缺乏,希望陛下常存这种心思,尽快听取切实的言论,嘉奖朴实正直的行为,一个彭龟年虽去了,许多彭龟年会接着进用,天下何愁治理不好。”“我前日劝陛下勤于询问,而且圣训说过‘问则明’,我退下后与朝廷官员们说了这话,没有不称好的。但侧耳倾听(指十分关注)十旬,陛下还像原来一样默然无语,我私下里感到疑惑。既然知道像这样会明白,就应当知道不这样就不明白。明白就会光辉广照,无所不通;不明白就会稀里糊涂辨不清楚是非得失了。”

  迁任子司业、秘书少监,升任祭酒、秘书监。接见生员时,必定教导他们要反省律己,忠诚守信,敦厚踏实,这是道的根本。听的人敬畏而有收获,士气更加振奋。兼任崇政殿说书,授任礼部侍郎兼侍读。当时史弥远主张议和,袁燮争论更加激烈,御史台上奏弹劾袁燮,罢免了他,以宝文阁待制提举鸿庆宫。后又起用为温州知州,进官直学士,领奉祠职去世。

《袁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5

《金圣叹先生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金圣叹先生传

  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①,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②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危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①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②鼎革:指明清易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生辄起而排之 排:批驳

  B、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甫:刚刚

  C、惟危坐贯华堂中 危:高

  D、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意:料想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子则为君助灯火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①效先生所评书 ②或因寄所托

  C、①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D、①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金圣叹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傲视一切,好饮酒,好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

  B、王斫山拿一千两银子给金圣叹让他借贷生息,可一个月后,那些钱就被他挥霍一空了,王斫山竟没当回事,足见王斫山为人侠义,也可看出金圣叹为人洒脱,不拘小节。

  C、金圣叹对《离骚》、《南华》、《史记》等书所作的评论都有独到的眼光,他的著述共达十万多字,都得以在社会上流传,后因醉谈《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而被砍头。

  D、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最出名的人有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他们至今受到人们的称赞,说明金圣叹的影响极大。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3分)

②予其为点之流欤!(3分)

③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4分)

  参考答案:

  4、C;5、B;6、C

  7、(1)这些东西在您家,恰好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我已经替您打发掉它们了。(“适”“遣”各一分,语句通顺一分。)(3分)

(2)我大概是曾点一类(这类)的人吧!(“其”“为”各一分,语句通顺一分。)(3分)

(3)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罹”“非”“伤”各一分,语句通顺一分。)(4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先生辄起而排之 排:分开

  B、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意:料到

  C、领异标新,迥出意表 迥:远

  D、顾不伟耶 顾:难道

  11、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圣叹先生“倜傥高奇”的一组是

①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②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③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④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

⑤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⑥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2、下列叙述赏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

  B、金圣叹一个月花光了好朋友王斫山给他去放贷营生的千两银子,王斫山也只是一笑了之。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物。

  D、本文作者既批判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3分)

(2)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3分)

(3)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4分)

  参考答案

  10、A(批驳)

  11、C(④是获罪的原因,⑤是别人的感受。)

  12、D(没有批判)

  13、(1)“虽”1分,“顾”1分,句意1分,共3分。

(2)“适”1分,“为”1分,句意1分,共3分。

(3)“则”1分,“其”1分,“以(原因)”1分,句意1分,共4分。

  附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喜欢饮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声音洪亮,环顾四周时神采卓异,所有经史子集、笺疏训诂,和那些佛家、道家两教的经典及阐释经典的杂书,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中心贯通始终,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千金给先生,说:“先生拿这些钱去放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先生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就对斫山说:“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添您守财奴的恶名罢了,我已经替您花掉了。”王斫山笑了笑没有计较。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起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思,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在颜渊来说是惊叹圣人孔子,在孔子来说是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他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至今流传世上的著作,只有评点《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的几种刊刻版本。

  传说先生在解读杜甫的诗时,他自己说有人在他的梦中传话说:“各种诗都可以评论,只是不能评论《古诗十九首》。”先生于是把这个梦作为戒律。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面对行刑时感叹道:“砍头是最痛苦的事,没想到我在无意中竟受到了这种痛苦。”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的人,像长洲毛宗岗、徐增,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是最出名的,到现在求学的人还称赞他们。

  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别开生面。唉!多么优秀的人啊!虽然遭遇惨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然而评价他的人说文章奥妙的秘诀,就是天地奥妙的秘诀,如果阐明得太透彻,不可避免会触犯鬼神的忌讳,这样看来先生的灾祸,大概也有一些致祸的原因啊!但是先生画龙点睛的评论,教人写作诗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后来求学的人,完全领悟写文章布局构思的方法,这是先生的功劳啊,这功劳又怎么会小呢!他的灾祸虽然冤屈一时,但是他的功劳确实为以后千年万代开拓了局面,难道不卓异吗!我路过吴门,去寻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悼念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袁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①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②自喜,于曹偶③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先生为待诏,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不报。又一年,再上疏乞归,又不报。上相杨公以召入,先生见独后。杨公亟谓曰:“生不知而父之与我友耶?而后见我?”先生毅然曰:“先君子弃不肖三十馀年,而以一字及者,不肖弗敢忘也,故不知相公之与先君子友也。”竟立弗肯谢。杨公怅然久之,曰:“愧见生,幸宽我!”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致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大体上。②跅弛:放荡。③曹偶:同辈。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 诡:妄言

  B.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 贽:礼物

  C.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 薄:迫近,靠近

  D.上疏乞归,不报 报:上报朝廷

  1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惜其掩于艺 灌夫受辱于居室

  B.庄公读而奇之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C.至则殁三日矣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恸哭且绝,久之乃苏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作者以上天对星辰、雨露等态度为类比,认为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学业精进。

  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是杨 公 谋 欲 迁先 生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 史 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之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4分)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3分)

  参考答案:

  16、【答案A】B初见尊长赠送礼物,动词,赠送。 C轻视,鄙薄。D答应。

  17、【答案C】A于:表被动/介词。B 而:承接/并列。C则:表转折 D之:音节助词/的

  18、【答案D】文徵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

  19、至是/ 杨 公 谋 欲 迁 先 生 /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史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 之

  20、【答案】(1)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 “无所”、“重”、“独”“废”一点1分)

(2)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 “异轨”、“齐尚”、“欢然亡间” 一点1分)

《袁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7

  南史·袁淑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淑,字阳源,少有风气,年数岁,伯父湛谓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博涉多通,不为章句学。文采遒艳,从横有才辩。彭城王义康命为司徒祭酒。义康不好文学,虽外相礼接,意好甚疏。从母兄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为改意,由是大相乖失。元嘉二十六年,累迁尚书吏部郎。其秋大举北侵,从容曰:“今当席卷赵、魏,检玉岱宗,愿上《封禅书》一篇。”文帝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出为始兴王浚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淑始到府,浚引见谓曰:“不意舅遂垂屈佐?”淑答曰:“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也。”还为御史中丞。淑喜夸,每为时人所嘲。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人追取,谓为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浚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况密迩旬次,何其裒益之亟也!窃恐二三诸侯,有以观大国之政。”迁太子左卫率。劭将为逆,其夜淑在直,呼淑及萧斌等,流涕告以“明旦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斌惧曰:“谨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劭因起,赐淑等裤褶,又就主衣取锦,裁三尺为一段,又中裂之,分斌与淑及左右,使以缚裤褶。淑出还省,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劭命左右杀之于奉化门外槐树下。劭即位,追赠太常。孝武即位,赠侍中、太尉,谥曰忠宪公。(节选自《南史·袁淑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B.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C.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D.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章句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指分析古书章节句读,古人用章句讲经,大都支离烦琐。

  B.司徒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与现在国立大学的校长相当。

  C.封禅是指封泰山、禅梁父的祭祀天地活动,而《封禅书》指记述皇上祭祀等礼制。

  D.“褶”是一种骑服,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故多上穿褶,下着裤,合称为“裤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袁淑少时风度翩翩,涉猎广博,通晓文学,词采遒劲华丽,议论纵横,富有辩才,深受他伯父袁湛和姑父王弘的喜爱与赏识。

  B.袁淑深思熟虑,为宋文帝攻赵、魏献策,规劝文帝在泰山封禅,但文帝认为封禅是盛德的事情,自己没有足以担当大任的能力。

  C.袁淑喜欢说大话,常被人捉弄。刘浚曾赠钱三万给袁淑,过后又追回,袁淑对这种戏弄很不满,还以此上纲上线,一时被人嘲笑。

  D.袁淑坚守朝纲底线,正气凛然。在他担任太子左卫率的时候,刘劭要弑君篡位,他先是严正劝告,再是断然拒绝,最后至死不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母兄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为改意,由是大相乖失。(5分)

(2)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5分)

  参考答案

  4.A (解此题,要注意四个选项中,“绕床至四更乃寝”“已与萧斌同载”“劭停车奉化门”“徐起至车后”四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拆开,拆开之后语意表达会有错。还可以对所给语段进行语法分析,弄清陈述的对象,所给语段中,首句主语承前省“淑”,接着依次为“劭”“淑”“劭”“劭”,最后一句省略主语“淑”,根据这些内容,便可以准确判断各句间的层次,从而准确断句。)

  5.B (解说内容解说的是“国子祭酒”而非“司徒祭酒”。)

  6.C (“被人嘲笑”的原因分析有误,原文只是说“淑喜夸,每为时人所嘲”,并未涉及其他原因。)

  7.(1)姨表兄刘湛想让他归附自己,但袁淑不为他而改变旨趣,因而彼此大不相合。(“附”“乖失”各1分,大意3分。) (2)处在无疑的地方,怎么还用担心不成功?但是成功以后,会被天地所不容,大祸也就会立即来到。(“克”“为……所”各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袁淑字阳源,少年时期就很有风度,几岁时,他的.伯父袁湛对别人说:“这不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到了十几岁,被姑父王弘欣赏,他涉猎广博,通晓许多东西,不钻研章句的学问。文采美艳有力,议论纵横,富有辩才。彭城王刘义康任命他为司徒祭酒。刘义康不喜欢文学,虽然外表上以礼相待,而内心里却比较疏远。姨表兄刘湛想让他归附自己,但袁淑不为他而改变旨趣,因而彼此大不相合。元嘉二十六年(449),逐步升迁为尚书吏部郎。这年秋季大举北侵,他从容地说:“这次一定会席卷赵、魏,捡玉于泰山,愿意献上《封禅书》一篇。”文帝说:“这是盛德之事,我哪里可以担当?”后来出京做始兴王刘浚的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袁淑刚到府中,刘浚召见他的时候说:“没想到你屈尊来担任佐官!”袁淑回答说:“朝廷派遣我来,本是为你府门的声望增光的。”回京后担任御史中丞。袁淑喜欢说大话,常常被当时的人嘲笑。始兴王刘浚曾经将三万钱赠给袁淑,过了一夜又派人追取,说是送钱人的谬误,想用这种办法戏弄袁淑。袁淑给刘浚的信中说:“我从以前的史志中听说,‘七年当中,一次送给,一次又把它夺回去,即便是义士,也会有人非议’,况且是在短暂的一旬当中,增减得多么急速啊!我担心各位诸侯会由此来观察大国的政事。”调任太子左卫率。刘劭将要叛乱,那天夜里袁淑在值勤,刘劭叫来袁淑和萧斌等人,流着眼泪告诉他们“明天早晨要有重大行动,希望共同努力”。袁淑、萧斌都说:“自古以来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希望您再好好想想。”刘劭很恼怒,萧斌恐惧地说:“愿意听候命令。”袁淑呵叱他说:“你当是殿下真的有这种事吗?殿下幼年的时候曾经患过疯病,很可能是病发了。”刘劭更加恼怒了,于是问道:“事情能成功不?”袁淑说:“处在无疑的地方,怎么还用担心不成功?但是成功以后,会被天地所不容,大祸也就会立即来到。”刘劭身边的人拉着袁淑的衣服说:“这是什么事情,竟可以说不做。”刘劭于是起来,赐给袁淑等人裤褶,又从主衣那里取来锦缎,每三尺裁为一段,又从中间撕开,分给萧斌和袁淑及身边的人,让他们用来捆裤褶。袁淑出来回到省台,绕着床转到了四更才睡下。刘劭将要出去,已经和萧斌坐在同一辆车上,叫袁淑叫得很急,袁淑睡着,终不起来。刘劭在奉化门停车,催他赶快跟上。他慢慢起来走到车后面,刘劭让他登车,他推辞不上。刘劭命令左右的人把他杀死在奉化门外槐树的下面。刘劭即位,追赠他为太常。孝武帝即位,追赠他为侍中、太尉,谥号为忠宪公。

《袁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8

《文先生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①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②自喜,于曹偶③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先生为待诏,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不报。又一年,再上疏乞归,又不报。上相杨公以召入,先生见独后。杨公亟谓曰:“生不知而父之与我友耶?而后见我?”先生毅然曰:“先君子弃不肖三十馀年,而以一字及者,不肖弗敢忘也,故不知相公之与先君子友也。”竟立弗肯谢。杨公怅然久之,曰:“愧见生,幸宽我!”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致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大体上。②跅弛:放荡。③曹偶:同辈。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 ? ? ? ? ?诡:妄言

  B.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 ? ? ? ?贽:礼物

  C.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 ? ? ? ?薄:迫近,靠近

  D.上疏乞归,不报 ? ? ? ? ? ? ? ? ? ? ?报:上报朝廷

  1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惜其掩于艺 ? ? ? ? 灌夫受辱于居室

  B.庄公读而奇之 ? ? ? ?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C.至则殁三日矣 ? ? ?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恸哭且绝,久之乃苏 ?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作者以上天对星辰、雨露等态度为类比,认为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学业精进。

  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是杨 公 谋 欲 迁先 生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 史 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之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4分)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3分)

  参考答案:

  16、【答案A】B初见尊长赠送礼物,动词,赠送。 C轻视,鄙薄。D答应。

  17、【答案C】A于:表被动/介词。B 而:承接/并列。C则:表转折 D之:音节助词/的

  18、【答案D】文徵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

  19、至是/ 杨 公 谋 欲 迁 先 生 /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史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 之

  20、【答案】(1)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 “无所”、“重”、“独”“废”一点1分)

(2)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 “异轨”、“齐尚”、“欢然亡间” 一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现在的文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文先生”都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而学士大夫自己妄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和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舍弃百花,上天大概是一样看重(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

  文先生,最初叫璧,字徵明。不久以字行,改字徵仲。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奇特,说:“我儿也许年岁大了才有成就,没有什么关碍。”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回家后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十六岁,把温州公生病的消息告诉他,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死了三天。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州公办丧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死者。”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认为温州公一生恪守廉洁,而文先生是能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何文渊,并记事铭德。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写文章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这些人都放荡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先生作为待诏(官职,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但是经常忧愁不乐,上奏朝廷请求辞官,不被允许。又一年,再次上奏朝廷请求辞官,又不被允许。上相杨公应诏入朝,先生独独最后拜见他。杨公说:“你不知道你父亲和我交情很好吗?竟然最后来见我?”先生正色地说道:“先父离开我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曾以一字提及,我不敢忘记,所以不知道您与先父交情深。”一直立在那里不肯致歉。杨公惆怅了好长时间,说:“见到你很惭愧,幸而能宽恕我。”至此,杨公想要提拔先生,但是先生更加迫切地想辞官回家。直到上书三次,才得以告老还家。御史请求留下先生作为翰林,满朝都认为是对的。

《袁先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9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①。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爽,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②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③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④,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④悢悢(liàng):悲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堵萧然——堵:墙壁

  B.素不习治生——治:经营

  C.延至余家——延:延迟

  D.夙构者莫之为胜——夙:素常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

①饮酒歌呼穷日夜

②窘极,则以书易米

③夙构者莫之为胜

④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⑤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②④⑥

  B. ①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敬梓生性聪明,读书能过目成诵,长大后得到安徽巡抚赵国麟的赏识,但他却无意进取功名。

  B.吴敬梓善交文士,但对当时流行的八股文深恶痛绝,因而那些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他。

  C.吴敬梓家境不错,继承了不少家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几年之内耗尽家产,生活开始穷困起来。

  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4.翻译。

①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A

  3.B

  4.①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

②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