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12篇(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范文)

2022-10-16 07:22:00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12篇(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范文),供大家品鉴。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12篇(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范文)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1

  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及其现状研究论文

  水利工程在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

  运用生态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建设既满足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需求,又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利用的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应运而生。回顾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基本理念、内涵和研究内容,探讨生态水利工程的热点问题和主要研究任务,以进一步完善蓬勃发展的生态水利工程。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天然分布状况,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开始主动地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除害兴利而修建水利工程,以便控制水流,防治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调节,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1、传统水利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

  近30年来,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水利工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1)自然河流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河流上建设的大坝切断了河流廊道的横向联系,造成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大坝将河流拦腰斩断,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阻断了鱼类的洄游路线,淹没了河流原始地貌,引水式电站还造成坝后脱水段,河流的生境被严重地破坏;堤防和防洪工程的建设将河流与其密切相关的漫滩、泡沼、湿地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切断,导致它们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自然河流纵向和纵向连续性的改变和破坏,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迫使大量受影响地区的居民迁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引发社会为题,也增加了迁入地区的生态保护的压力,出现新的环境问题。

(2)跨流域调水,给生态系统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跨流域调水打破了河流水系的自然格局,可能出现超量调水、超量用水的情况,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和水生态环境带来改变;同时长距离输水的人工河流沿途土壤盐渍化、沼泽化问题,也可能出现,以及受水区引发水生态问题,在以往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一些失败的教训。

  2、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内涵和研究内容

  水利工程引发的生态问题,迫使人们对传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进行反思,促进了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结合,从而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

  2.1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

  2.1.1 尊重自然的理念

  自然河流形成的河流地貌和形态是河流长期发展与演化的结果,也是河流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平衡状态。河流地貌与河流形态的外在稳定,保证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秉承尊重自然的理念,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尽量保持河流地貌和形态的自然状态,2O世纪80年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进行的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以及“亲近自然河流”的提法、“多自然河川计划”,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拆除以前在河床上人工铺设的硬质材料,在保证防洪的前提下,修建生态河堤,恢复河岸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重塑河流生态环境,使受损的河流生态得以修复。

  2.1.2 人类与生态共享水资源的理念

  水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也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保障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生态要素。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和动植物的依存关系不言而喻,要维持人类的生存,就要维护好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立与生物共享水资源、与生态共享水资源的理念,在满足人类用水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维护生态健康用水量。

  2.1.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987年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人类在总结自身发展历程之后,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就足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可提供的服务前提下,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内涵包括保护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强化水资源管理。即水资源的开发不能超过水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就是指水资源总量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水质和水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情况下的水资源开发;有限的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实现最佳分配,使水资源本身、生产结构布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互动和协调,最终达到一种大体上的平衡;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2.1.4 依靠自然恢复能力的理念

  生态工程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界自我设计与自我完善的概念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反馈机制,也就是使生态系统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并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以此保’汪生态系统功能发生最低程度的变化。生态水利工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态工程,和传统的水利设计相比,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助性设计,设计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的动机,要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辅以适当的人工干预,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

  2.2 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及其研究内容

  生态水利是把人和水体置于整个生态系统中,研究人和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生态水利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水循环与生态系统:利用水文学和生态学的原理研究流域生态系统;分析水文情势变化与生态系统演变之问的内在规律;确定水环境条件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模拟水资源与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2)生态水利规划与设计:研究流域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的最大承载力,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符合生态安全的水利建设规划与设计方案。生态水利规划涉及水资源、环境、生态和水利等多个学科,在规划过程中,强调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实现水资源的持久利用。

(3)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在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经营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上,提出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累积生态学效应的评估和预测方法、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的技术和工程方案。生态水利强调以预防和保护为目标,采用工程和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流域生态系统。

(4)生态水利系统管理:研究生态水利系统的监测、评价方法,建立流域生态安全的决策支持系统和预警系统。提出满足生态安全的优化调控与管理措施。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2

  3.1 休闲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

  首先应利用高校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人才,积极在他们中间开展开展休闲体育的学术研究,培养一批专业性的休闲体育人才。同时设立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专业课程,充分发挥休闲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价值功能。三是把休闲体育和体育课程内容的'相互整合,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3.2 休闲体育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休闲体育是全民健身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全民健身的一种途径。在全民健身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各项政策对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国家大力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保证人们休闲体育的科学性。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把休闲体育作为全民健身发展的重要推广手段,让休闲体育与全民健身充分结合,互相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休闲体育将以其特有的形式和社会价值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为构建新的全民健身平台创造新机会,为实现全民健康生活提供新的视点。

  3.3 休闲体育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

  社会经济发展制度正趋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休闲体育的发展也应该随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不断完善发展。休闲体育的发展无疑会拉动相关体育产业,比如体育旅游、体育服务、体育培训等,这些发展提高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前提下,把休闲体育放进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3.4 休闲体育与区域地理环境相结合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方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并且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休闲体育的特点本身就有样式多,形式多的特点,这其中把休闲体育的发展同各个地方民俗体育娱乐活动的有机结合,将传统的民间体育更加休闲化,可接受化,在人民的休闲生活中发扬光大,并形成具有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民族休闲体育,这也是对中国民间体育文化发展的也是一种推广和保护。

  4 结语

  体育休闲已经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运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休闲体育所带给人们的是一个文明、健康、快乐、幸福的全新生活方式,对于人们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逐步深化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之上,把休闲体育同我国的国情和民族文化相结合,提倡人们对休闲体育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下,并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进而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玉忠.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未来走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14.

[2]吴贻刚.中外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3):39-43.

[3]卢锋.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1-4.

[4]彭程,肖骏.我国休闲体育现状及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6):164.

[5]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16-17.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3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发展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园林绿化;现状;可持续发展;庐城镇

  论文摘要:阐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及表现特点,从资金投入、绿化思路、建管力度、园林景观、绿化空间、绿化指标以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庐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庐城镇系安徽省庐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3km2,其中城区面积8.7km2,总人口14.36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期以来,庐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规划造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挖潜补绿”的园林绿化方针,不断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园林式、花园式的单位、小区、学校层出不穷,使全县园林绿化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庐城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庐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庐江县于荣获安徽省省级“园林县城”的称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庐城镇的园林绿化工作谈一点认识。

  1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概况及表现特点

  1.1园林绿化现状

  自以来,庐江县逐渐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城区绿化面积达356hm2,树木品种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05个,行道树木总量达1.6万余株,地被植物面积从零增加到12.15hm2,庐城的绿化覆盖率增长到29.9%,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8.37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0.5m2增加到7.36m2,初步形成了“绿树环绕、绿草成茵、城在绿中”的绿化格局。

  1.2园林绿化特点

(1)规划标准高。庐江县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规定绿地占建设用地面积要达到9%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

(2)地方特色鲜明。园林绿化充分体现了庐城镇河网纵横、面湖(黄陂湖)背山(冶父山)的特点,即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山体河道、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重点地段为节点。

(3)园林景观全面。园林景观建设有人文特色的自然景观风貌区,如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汤池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周瑜墓园等;有城市生活特点风景风貌区,如环碧公园、绣溪公园等;有沿城市干道两侧绿化的景观轴;有沿县河、东大河、黄陂湖沿岸、移湖水库四周的滨河景观带;有各种街心小游园、小广场、园林小品,以及城市入口景观等不同等级的绿色生态景观节点。

  2庐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2.1加大投入力度,转变绿化思路

  自20以来,通过义务植树活动,庐江县共完成种植乔木树种5695株、花灌木64286株、地被植物1010m2、建小游园1590m2,投入绿化资金53.3万元。但绿化树种较少,树木规格偏小,绿化项目少,绿化部位小,而绿化的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审批,合理界定植物数量,丰富植物物种,坚持适地适树,多品种搭配。城市绿化要转变曾经一度“以草坪为主、乔灌花为辅”的模式,走“乔木为主、灌木花草为辅”的路子。既可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为人们提供大量可进入的休闲空间,又可节省大批的管护费用。

  2.2强化建管力度,丰富园林景观

  庐江县虽然投资1300万元对庐城的绣溪公园和环碧公园进行了新建和改造,但由于管养力度不到位,导致人为破坏严重,需要及时补充绿化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要加强城区周边绿化、城市入口景观美化等;改造军二西路和文昌路的绿化带,因为原来的绿化树种多数已濒临死亡,而且病虫害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美观,而且还为病虫害扩散蔓延提供了种源。2.3开拓绿化空间,提高绿化水平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量,必须挖掘绿化空间。而城市空间却被机关、企事业单位占取相当大的面积。下一步要搞好单位专用绿地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有条件时,还要向立体绿化方向发展。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小区”活动为抓手,提高庐城绿化率和绿化水平。

  2.4突出绿化指标,实现自然协调

  园林绿化至少要突出绿量、自然化、多样性、乔灌为主等特点。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数量的主要指标。因此,大绿量则是形成城市绿化特色的第1要素。要编制和完善新区绿化专项规划,对建设项目绿化指标明确规定,对城市公园、街区公园、街头游园定位定量。城市绿化的自然化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管养经费,也符合当前城市绿化的发展趋势。

  2.5合理选择行道树,形成较稳定的`城市森林群落

  行道树主要栽培在人行道绿带、分车线绿岛、市民广场游径、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等,因其栽植立地条件差,受烟尘及有害气体污染重,受行人碰撞损坏大,受建筑物庇荫、水泥路面辐射强,应选择“耐瘠抗逆、防污耐损、虫少病轻、强健长寿、易于整形、疏于管理”的树种。从景观效果角度讲,应该择“春华秋色、冬姿夏荫、干挺枝秀、花艳果

  美、冠整形优、景观持久”的树种。还要考虑栽植地点和环境,城区道路应多以树冠广袤、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郊区及一般等级公路,则选择速生长、抗污染、耐瘠薄、易管理等树种;通道及墓道等纪念场所行道树种的选择多以常绿针叶类为主。

  3建议

(1)创建园林绿化城市,必须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和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正确选择和应用树种资源、培育健康的园林树木。

(2)行道树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的建设标准和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以方便路人行走和车辆行驶为第一准则,结合景观效果要求,确定适宜的树种、品种。

(3)在植物配置上,既要有乡土树种,也要有引进树种和归化树种。积极开展地带性植物资源调查,以抗风、浓荫、耐旱为城市骨干树种的选择标准,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以乔木为主,选择出一批优良乡土树种和已归化的外来树种,适地适树,扩大种群规模,应用于主要道路、公园等绿地。

  参考文献

[1]赵荣园.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探讨[J].黑河科技,2003(4):53-54.

[2]王东义,刘迪.植物配植与城市绿化[J].黑河科技,2003(2):12.

[3]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李波,李志栋,刘军.齐齐哈尔市乡土树种与行道树选择[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1):42-44.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4

  畜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近年来,邹城市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畜牧业保持了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底,全市生猪存栏48万头,牛存栏6.4万头,奶牛存栏0.7万头,羊存栏43万只,家禽存养1450万只,全市肉类总产量7.5万t,禽蛋总产量5.8万t;奶类总产量1.3万t。连续7年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畜牧业已成为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发展现状

  立足市情,把稳定猪鸡、努力发展草食动物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主线,把引导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工作的总抓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了以四个传统养殖镇街为主的生猪养殖,以三个辖区靠近龙头加工企业的镇街为主的肉鸡、肉鸭养殖,以三个边沿镇街为主的蛋鸡养殖,以三个山区镇街为主的特种养殖和肉羊养殖。全市各类饲养专业村293个,各类饲养专业户677户,规模饲养场581家,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82%以上,成功创建邹城县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9家(国家级2家、省级2家、济宁市级16家、邹城县级19家)。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成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8家,年生产混(配)合饲料8.3万t;畜产品加工企业5家,济宁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17家(省级2家、济宁市级15家)。

(3)积极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各类畜牧合作组织95个,带动养殖户数达763户。(4)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年以及济宁市部署的一系列畜产品专项整治活动,紧扣重要环节,狠抓“三个规范”,即规范饲料兽药监管、规范畜产品生产经营、规范检疫监管,强化执法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同时做好小反刍兽疫、布病等的防控工作,保证了全市没有出现重大动物疫情。

  2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畜牧生产与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虽然全市畜牧业发展迅速,但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较低,大多以中小养殖场户为主(以生猪养殖为例,存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为56户,存栏量占比为11.5%,存栏2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全市仅为391户,存栏量占比47.2%),且养殖从业人员总体水平普遍偏低,饲养管理粗放,治污意识淡薄,无心利用先进的'养殖模式,养殖污染严重,加之全市地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核心水源敏感区,伴随养殖数量的增加,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肉鸭养殖,由于发展迅猛,设施简陋,管理水平较低,减少污染、达标排放的压力增大。由于存在传统养殖与规划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同时受环评、土地指标的制约,畜禽养殖场(区)的创建、规模扩大、加工项目的落地存在一定的困难。

  2.2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不健全,产业链短,两头弱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种畜禽、畜产品深加工明显滞后全市现有4家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仅有一家现在正常销售种禽,其余3家由于品牌战略意思淡薄,品种单一、品质差,养殖场户认知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全市仅有的5个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精细化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优质产品形不成品牌效应,优势产业很难做大做强。如全市生猪屠宰企业仅一家,肉牛加工企业一家,还不能正常生产,禽蛋、肉羊、牛奶加工企业仍为空白,品牌产品匮乏。

  2.3饲料生产情况饲料生产企业虽多,但起步晚、产量不大,本地养殖场户长期使用外来品牌饲料,有强烈的依赖性,不会轻易改变饲料品牌,且规模养殖户大多采取自配料模式,导致本地品牌饲料市场占有率低。(全市饲料生产企业5家,年生产饲料8.3万t,本地销量仅为6.2万t,其中鸭料6万t、猪料t,本地猪饲料市场占有率为0.78%,鸭饲料市场占有率为47.4%)。

  2.4畜牧养殖行业门槛低、投资高、收益低、风险大,养殖场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只是单纯的买卖、收购等关系,或者是单打独斗,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养殖场户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2.5畜牧队伍薄弱畜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年龄结构偏大,特别是基层兽医站,10多年没有招录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大多数站仅有1人开展工作,且不是专职人员,不能满足当前畜牧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需要;畜牧兽医执法队伍薄弱、执法手段落后,没有完全达到执法应有的条件,不能完全满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报酬低,工作积极性差。

  3几点建议

  3.1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壮大畜牧产业抓好全市畜牧业招商规划,借助博览会等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跟踪国内外涉牧大公司、大集团,促其投资落地,延伸畜牧产业链条,提升畜牧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全市畜牧业区域化、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进程,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逐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畜牧业新格局,推动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快速转变。

  3.2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以宣传贯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及创建省级生态畜牧业示范县为契机,配合环保部门搞好畜禽面源污染治理,引导镇街严格执行市政府颁布的禁养区、控养区、可养区的规划布局,结合实际,科学确定畜牧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提高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为重点,按照“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处理—饲料原料”的思路,鼓励倡导应用发酵床养殖、粪污自然发酵处理、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农牧结合等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着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和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畜牧业。

  3.3努力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按照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畜产品安全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配备相应的执法工具和设备,加强与药监、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提升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力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我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3.4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牧场等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较大规模养殖场户带头发展畜牧养殖,合理调整养殖结构,组织、引导分散养殖户,与市场建立联系,加强品种改良、统防统治率、自繁自养等措施来提高规模养殖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的能力。

  3.5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聘用机制,规范选聘程序,对现有人员进行考核清理,对不能胜任的人员不予聘用,争取吸收部分大、中专学生加入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热心为农服务的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5

  休闲的发展最早起源于Ancient Greek(古希腊),而休闲学最早产生于美国。外国学者对休闲的认识全面而有深度,他们研究出了一大批关于休闲及休闲体育的研究成果。在中国,休闲体育的起步发展相对较晚,又由于受人们思想意识的束缚,休闲体育发展在一开始并不迅速。但在《全民健身计划》颁布和北京奥运会之后,休闲体育的发展才变得迅速,并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休闲体育以它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和自由参与度高的特点得到大众的接受,并且休闲体育对促进个人发展功能、社会象征功能等已贯穿于现在人们生活的始终,它将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

  2 休闲体育发展中存在出的问题

  2.1 人們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不够且对休闲时间利用不合理

  国人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首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从思想上提高对休闲体育的认识。其次,这种差距体现在异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现状。但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可以借鉴美国休闲体育的发展模式,把娱乐性散步作为平时工作后的休闲方式。但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分配不是特别合理,不喜欢出家门,选择在家看电视节目成了人们的主要休闲方式。虽然会有一部分人会进行户外活动,但是选择的活动内容很简单且质量不高。

  2.2 休闲体育的开展呈现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休闲是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社会需求。从休闲体育发展参与的人群看,大部分参与其中的人是中老年人群和青少年学生比较多。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看,城市休闲体育比农村发展好。从地理区域看,沿海城市休闲体育比内陆发展好。休闲体育的开展中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了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2.3 休闲体育专门性研究体系不完善

  在目前中国对于休闲体育的研究多属于西方先进理论的引进和借鉴,而没有把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我国的现实发展状态结合起来,也没有形成特别专业的休闲体育服务组织和管理体系及运作模式。一是我国对休闲体育的概念没有一致性的解释,不用学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阐述。二是缺乏中华特色,没有汲取我国的传统文化及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因素。三是没有立足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对我国休闲体育产品和服务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研究多集中在现有公共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作。因此,我国的休闲体育体系还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完善。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6

  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虽然我国一直进行着工业化改革,但是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各界政府都将农业问题摆在首要位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也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终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庆市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为大庆市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建议。

【关键词】:大庆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对策

  我国连续几届政府在执政之初都将农业作为今后开展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且连续几年的政府一号文件都与农业或农村相关,可见我国政府一直将农业的发展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事。同时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业的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农业现代化需要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和工业基础的支持,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农业现代化就是建设由现代科技支持的、标准的、包含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农业人才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

  一、大庆市农业现代化的现状

(一)农业的结构布局逐渐科学。大庆市在实施“农转牧”的政策中,使得大庆市的畜牧业得到了充分发展,将畜牧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奶牛、大鹅和生猪上。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大庆市根据本地农业现状的自然条件,使得大庆的农业机构逐步趋于合理,形成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促进和稳步增长的格局。另外,大庆市面对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本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并围绕着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改革种植结构,形成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种植业格局,由原先强调粮食产量的增加转向强调粮食质量的提高,逐步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产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下,大庆市将发展工业的思维应用到农业的发展当中。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使得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的规模。全市具有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的数量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形成了几条以乳品、蛋类、肉食为主的产业链,并且保证了各个农业主导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和产业链的逐渐增长的同时,农业产业化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三)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农业综合治理逐渐加强。大庆市的农机合作组织有将近二百个,耕地几乎实现完全机械化;在播种方面,机械化率也超过80%;在收割方面,虽然机械化率不是很高,但是每年也在快速增长,在引进大型的玉米收割机后,农业收割率将进一步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将进一步增加。另外,大庆市为应对旱灾等自然灾害,大力建设水利设施,加大在植树造林和草原保护方面的投入。这些措施使得湿地面积逐渐恢复,森林覆盖率逐渐提高,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

  二、大庆市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劳动人员的科技水平较低。大庆市农业的劳动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农业科技知识有限。这个问题不仅是大庆市农业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全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都面临着这一难题。农村整体的人口素质较差,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中农业科技人员和高中以上学历劳动力所占的比例较低,尤其是在农村基层急缺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科技的推广方面,存在着推广手段落后,推广的农业科技知识陈旧,推广的知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农业劳动人员的科技素质低下以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的缓慢严重阻碍着大庆市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二)农业现代化经营的意识薄弱。虽然大庆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格局,但是由于产业化和现代化经营意识的薄弱,使得在农业现代化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不注重农产品的质量,造成质量不高;很多地区还是停留在农产品的生产,不注重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使得农产品的附加值过低;农业区域结构存在跟风现象,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发挥不出自己的独特优势。这就导致在农业现代化中没有形成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

(三)农业产业链中的问题。在大庆市的农业产业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产业链中起带头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较小,缺乏大规模企业,使得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较差,影响力较低。另外,在同一个领域,龙头企业的数量较少,企业缺乏竞争,也缺少互补企业。还有产业链中对于农民的约束力较小,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有序发展。同时,产业链也存在着较短的问题,影响着农产品的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形不成竞争优势。

  三、对大庆市开展农业现代化提出的建议

(一)将农业科技知识积极引入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科技的应用是关键。大庆市要做好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然后,要重视农业基础实施的假设。引进现代农业工具,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最后,需要重视农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改革。大庆市要将农业产业化的思维贯彻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坚持区域化发展、实现专业化的生产,最终达到产业化经营的目标。要进行农业结构的优化,充分发挥各个区域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形成鲜明的特点。另外,要注重专业化、标准化、效率化的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要注重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农产品加工链,逐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三)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完善。大庆市要对农业产业链进行优化完善,发挥产业链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数量;其次,要制定一定的标准,使得产业链在有序的框架下进行发展;最后,要注意产业链的科技水平,努力产业链的科技含量。

  四、总结

  本文综合分析了大庆市农业现代化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大庆市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要积极地总结在建设过程中经验和教训,并且对于其中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这样才能尽早的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张永亮,刘峰.促进农业现代化科技政策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6):64-68.

[2]尹义坤,孙晓光,吴隼等.大庆地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8):8-9.

[3]张慧琴,艾民.大庆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创新——基于产业集群化路径[J].大庆社会科学,,(5):94-96.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7

  新疆城镇化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果,同时新疆城镇化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新疆城镇可持续的发展,新疆走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不能照搬国内外以后的城镇化模式。新疆必须按照自己的自然条件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走一条可持续的,符合新疆自身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论文关键词:城镇化,自然条件,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30以来新疆城镇化发展迅速,1978年新疆城镇化率为26.07%,城市数量8个。截止12月31日,新疆常住人口2158.6万,城镇化率达到39.85%。但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5个百分点。新疆目前共有88个市县,860个乡镇。按城镇非农业人口规模划分,特大城市1座(乌鲁木齐市),中等城市7个(石河子市、昌吉市、伊宁市、克拉玛依市喀什市、哈密市、库尔勒市),其余均为小城镇(主要包括县城和建制镇)。新疆城镇主要是沿盆地边缘和公路、铁路为轴线散落分布且南北间发展不平衡,行政城镇中心北疆占61%,南疆占39%。目前新疆城镇分布格局大体呈现为“一圈带三带”,即乌鲁木齐都市圈,新疆北部、南部铁路沿线和沿边城镇发展带。乌鲁木齐都市圈包括石河子、昌吉州、五家渠市、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面积9.52%。乌鲁木齐与昌吉(乌昌地区)作为核心区,人口密集度最大,城镇化水平最好高,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发展前景广阔。乌昌一体化战略实施,乌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一、目前新疆城镇化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

  1、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

  由于新疆各地区自然禀赋差异与地理分布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各地区城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天山北坡经济带东起乌鲁木齐,西到乌苏市,面积20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总土地面积的12%,人口约占全疆人口的23.2%,经济总量约占新疆60%。20新疆北坡经济带实现GDP约为2265.01亿元。占全疆生产总值的53%。人均GDP4520.6元,城镇人口约占全疆城镇人口56.1%,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化率为96.37%。喀什、和田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新疆南部,称之为南疆三地州,南疆三地州位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面积48.22万平方公里,占全新疆总面积的29.1%,人口635.88万人,占新疆人口29.46%。南疆三地州属于干旱、极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80毫米,年均蒸发量在2300毫米以上,三地州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受沙漠化危害影响最大的地区,年均沙尘天气约92天,水资源严重匮乏,生态环境及其恶劣大部分地区是沙漠与隔壁,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密度大。南疆三地州所辖24个县市,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9个,占新疆扶贫重点县的70.4%。年末,三地州人均GDP为6373.5万元,低收入贫困人口万人,占全区贫困人口总数的81%。南疆三地州耕地面积约占新疆全区的20%,承载了全区近一半的农业人口,农业人口501.48万,占总人口78.86%,极大的制约了当地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工业规模小,地方财政紧张,大部分依靠国家、自治区的财政转移。南疆三地州平均城镇化率仅为21.14%。

  2、城镇结构体系不合理

  新疆大城市缺乏,中等城市经济实力比较弱,小城镇经济、布局发展不平衡,城市只能以近域疏散为主,等级扩散不畅,无法为特大城市分流减压。新疆缺失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中等城市,中心城镇发展滞后。大城市的扩散和辐射缺乏中间环节,由于地域广阔,人口分散,区域中心城市聚集辐射作用有限,难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乌鲁木齐作为新疆唯一特大城市,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3、城镇化速度区域增长不均衡

  新疆城镇增长呈现空间不平衡。北疆地区城镇数目增长较快,尤其是昌吉市与伊宁市。1990-间昌吉州增长25个建制镇,平均每个市县增长3.2个,居全疆首位。塔城地区年平均增长1.5个,居全疆第二位。十年间南疆五地州平均每年仅增长了2.8个建制镇,尤其是和田、克州,没有设立一个建制镇,喀什地区12个市县仅设立了4个建制镇。

  4、经济基础薄弱,城镇产业结构单一

  新疆现有的城镇更多地表现为消费型城镇,而不是生产型城镇。新疆的城镇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国内发达省区市相比有较大差距。2009年新疆实现生产总值4005.41亿元,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名25,人均GDP19119元/人,全国排名22位。资源开发型城镇多,新疆依托丰富能源以及矿产资源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与能源加工产业,建起了许多以资源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开发型城镇,如克拉玛依、石河子独山子、库尔勒、库车、泽普、阜康、鄯善、可可托海、三道岭、罗布泊、奎屯、北屯、阿拉尔卡拉通克五家渠、图木舒克等,这些城镇的兴起都与能源、矿产开发密切相关。这些资源型城镇城市普遍产业结构单一、城镇功能互补性不强。而且人口机械性增长比例较高,难以形成有机的城镇体系。新疆区内城市、城镇之间没有在产业上形成合理的分工,因而承担处理分工职能的商业、金融、信息、运输、技术、贸易等行业也没有能取得相应的发展,生产分布没有充分极化,乘数效应并不明显,无法较好地获取发展红利。长此以往将形成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障碍。

  全国

  新疆

  人均GDP

  25575元/人

  19119/人

  三次产业构成

  10.3:46.3:43.4

  17.8:45.1:37.1

  二、新疆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1、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提升城镇经济实力

  城镇化是人口聚集的过程,同时也是产业集中与经济实力的体现。只有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用经济的良好发展支撑新疆城镇化进程。完善城镇功能,通过自治区、各地州地方政府进行适当有效的宏观调控,用规划、财税、行政等手段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服务功能。促进新疆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合理规划城镇发展整体战略

  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立足于新疆山地、绿洲、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分区域管制与治理。避免资源浪费,破坏生态环境的城镇化进城。做好产业规划和城镇功能规划、统筹城镇建设与农牧区建设。既注重城镇规划的长远目标的战略性,同时强调近期工作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3、促进新疆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促进新疆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大力强化与健全中小城镇的各项综合功能,尤其是大力改善其交通、通信、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其辐射面、增强其吸引力,引导它们的合理增长,使之真正发挥出地区“经济生长点”的作用,推动区域的.平衡发展。新疆北部城镇依靠集聚效应,走城乡协调发展的扩张型城镇化道路;南部城镇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走点轴开发的集中型城镇化道路。

  4、各地州因地制宜,实施适应各地州特点的有差异的城镇化模式。

  由于新疆各地州自然禀赋,区位分布以及资源环境的差异巨大,各地区在发展城镇化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同一种模式,保证同一种速率。应实施有区别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及政策措施。在扩大中小城市数量的同时,适当重视大城市的数量扩大和功能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形成合理的大、中、小格局。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城镇化则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依靠政策倾斜与政府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水平快速增长,以良好的城镇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实现良性循环,在这些地区要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以城镇化引导农业人口向分农业人口的转移。按照超前城镇化城镇化速度要高于工业发展水平,走超前城镇化模式。

  5、保护生态环境,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

  要立足新疆实际情况,汲取国内外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做到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之际防止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引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健康发展。

  三、结论

  新疆的城镇化到不可能是单一的复制国内外优秀经验,而将走出一条有别于通过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其他资源能源等来承担产业转移,先污染后治理,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符合新疆自身特点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新疆城镇化道路不能靠单一的方法,其发展道路应该是多元化的,应当按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等选择合适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雷军,鲁奇. 新疆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研究[M].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6)

  2 张小雷.新疆人口地域系统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课题.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3 李广舜.对新疆城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5)

  4 廖富州.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中的问题及健康发展思路.学习论坛,(8)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8

  浅析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论文

[论文摘要]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指教学管理中借助现代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使教学管理的手段与方式发生革新。文章对国内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研究现状以及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问题进行了梳理,以期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开发一套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灵活、维护升级方便、符合自身实际管理情况的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益。

[论文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教学管理 信息化

  现代社会中,成人教育作为由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迅速增长,与各地合作办学的教学站点的增多,教学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与多媒体等科学技术手段设计与实施贴近时代要求与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效益,是当前教学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何谓教学管理信息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指教学管理中借助现代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使教学管理的手段与方式发生革新。

  1.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与传统的教学管理相比,教学管理信息化有以下3个特点:

(1)教学信息从信息孤岛走向信息联通

  传统教学管理中,各种信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和保管,信息之间互相间隔,使教学管理中出现了一座座信息孤岛。教学管理信息化使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选课信息、成绩信息等成为学校内相关人员随时随地共享的公用信息,并且信息之间保持一致性与唯一性,大大地提高信息的通用性与准确性。

(2)教学信息实现数字化与海量存储

  传统教学管理系统由于方法与手段落后,以纸质方式为主,保存不方便,利用率不高。而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系统采用数字技术,可以对历年大量的教学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以获得系统存储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而且,通过对这些海量存储的数据进行跨年度的统计分析和深层的数据挖掘,可以使教学管理层的决策与教学质量分析更加科学。

(3)教学管理信息的多渠道、多方向流动

  传统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信息多是通过自上而上的方式进行传递,效率不高,且容易出错。而网络化的教学管理系统使得教学管理信息的流动实现多渠道、多方向,实现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实时互动,最大程度地改善信息的不对称。

  2.教学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1)数据共享原则

  教学管理系统应实现不同系统功能之间的数据共享,为其它管理系统预留接口。

(2)标准化与一致性原则

  参考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标准,在系统内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即仅在一处进行定义,在需要的地方进行引用。

(3)开放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学管理系统也能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方便实现二次开发和应用。

  二、国内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

  国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长期以来,其各类院校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和流程。有关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研究范围涉及了教学管理的基本业务各个环节,从系统模式上主要通过客户/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方式进行,即数据集中存储,分布操作。它将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了统筹考虑,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为目的,强调各子系统这间的数据共享,面向流程,强调信息的集成与共享,统筹考虑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由于多年来在使用过程中的不断改进,国外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己处于比较完善的稳定运行阶段。

  由于国外高校的管理体制与我国有较大差异,相关机构管理职能不同,教学管理办法不同,所以还不能简单地引用,只能在借鉴的基础上构建开发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系统。再加上我们国家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处于改革时期,在一定时间内还要不断变化和发展,为了系统实时反映这种变化,必须构建开发出自己的教务系统,并不断维护和完善。

  在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管理方面,国内基本上有两种管理模式:

  第一种是面向单个职能部门的事务处理方式,仅仅停留在使用微机代替日常教务工作中一些单调的、机械的事务处理性工作。借助于微软公司FoxPro的微机版本的数据库系统技术,建立起一些简单的、功能单一的数据存储查询系统。在这些学校中,计算机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能力很弱。这种情况决定他们的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存储分散、操作分散,系统数据经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而且容易发生数据丢失、系统感染病毒等问题。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大部分还处于这种模式下。

  第二种是面向多个职能部门的.教务管理系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和数据库服务器,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批面向多个职能部门的教务管理系统。这种类型的教务管理系统的特点是:数据存储分散、操作相对集中。

  根据信息化的目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大体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计算机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为目的,依托计算机技术将教学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这一阶段的技术实现较为简单,实现时间短,系统存在信息集成度低,信息共享程度差,系统功能相互独立、计算机硬件性能较为低下等问题。 第二阶段以信息共享、信息集成为目的。由于学分制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组织模式,教学组织单元从行政班正在转为教学班,学生是以个体的形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系统的用户群从原来的教学管理人员扩大到学生和教师,系统更加强调的是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同时,随着学校各个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加快,迫切要求实现教学信息的共享,各高校开始致力于研制能覆盖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综合性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解决重点在于面向学生和教师、包容学年学分制和学分制模式及信息共享3个方面。

  从技术的发展趋势上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技术条件;校园网建设的逐步完善为实现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提供了硬件设施;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强大的数据库支持软件、网络化操作系统的推广、汉字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都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必将在现有基础上迅速普及和提高。主要体现在从单机管理向网络化管理发展、从辅助管理向辅助决策发展。

  三、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研究

  我国学者朱平华认为,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教学信息的特殊性和时代的要求;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成人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广西师范大学成教学院黄永炎认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忽视总体规划,导致数据无法共享,系统集成困难;重硬轻软,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实施;信息系统缺乏管理制度配套、机构及人员的配备支持。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成人教育的管理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但各高校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因此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无广泛的适用性。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要么冗余信息多,要么所需的功能不具备,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不太适合各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现有的管理模式。

  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和全日制学生管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考虑到时间、开发成本等等问题,不少学校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直接采用了以前和全日制学生管理相同的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两种教育方式的差异,全日制的管理系统只能部分适合成人高等教育,不少功能弃置不用,而另外一些功能不存在,不得不继续使用原有的管理方式。

  我国各高校正在使用的、有代表性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如大连医科大学和吉林大学分别根据自身成人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使用ASP技术结合ODBC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网上管理信息系统。它们运行在Internet/Intranet上,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上的共享资源。主要提供电子邮件服务、信息发布和信息检索等功能。具有跨越不同平台,界面风格统一,维护升级简单等优点,但是功能过于简单,无法满足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需求,系统的安全性、运行性能也不高。

  综上所述,专门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特别是学分制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是比较少的。现在已经开发出来的管理软件在系统安全性、灵活性、通用性、功能完备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有必要在研究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其它组织尤其是企业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经验,加强对成人教育信息系统的作用、特性及其规划、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开发一套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灵活、维护升级方便、符合自身实际管理情况的信息系统,仍然是许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宣华,王映雪,陈怀楚.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2).

[2]王慧青.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中数据关联的设计[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

[3]朱平华.试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J].职教时空,2009,(3).

[4]黄永炎.试论信息化与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

[5]钟旭红.嘉应学院成人教育教材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2004.

[6]苏红芹,赵东风等.C/S、B/S混合模式构建云南新华印刷信息网[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0).

[7]何舒,朱罡,赵刚.基于WEB的成人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情报科学,2003,(5).

[8]方立.基于B/S模式结构的成人教育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2).

[9]丁鹏,刘莉.C/S、B/S模式中分布式计算与MTS解决方案[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12).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9

  3.1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信息化教学具有学习自主化、教学个性化、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点,不断推动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主要表现为:1)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不再是以往知识的权威身份,而是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伙伴、引导者、促进者,从而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2)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信息化教学设计,提高自身信息素养。3)促进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充分运用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和方式,使枯燥、静态、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鲜活、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4)促进学习方式改革。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网易公开课等已成为当前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的流行语,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学习为主,从而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5)促进实训教学的改革。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的广泛应用,解决了实训设备不足、落后等的缺陷,降低了实训的成本,提高了实训的效率。6)促进教学评价改革。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构建立体多元多次评价体系,从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3.2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推进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强调要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到企业工作岗位中需要的操作技能,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专业领域如:电工电子、加工制造、机械、数控、化工等,由于实训设备昂贵、实训成本高、生产规模大、生产不可重复、操作过程危险等一系列原因,工学结合很难实施,因此,无法使学生学到与企业工作现场一致的知识,无法反复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而运用信息化教学则有效解决了以上不足,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实深入。教师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虚拟仿真教学,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实现工学结合,解决工学矛盾。如:化工专业做一些操作过程伴有危险的化学实验时,用虚拟车间仿真软件则无需担忧;电子专业单片机课程当中设计单片机最小硬件系统时,用单片机仿真软件Proteus则有效解决设备昂贵、实训成本高的问题;数控专业用虚拟数控加工软件解决生产不可重复的问题等等。虚拟仿真技术可将学生无法进入的生产场景展现在课堂,也可将教师无法表达、展示的企业生产活动展现在课堂。学生只需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轻松再现与企业工作过程一致的操作场景。在虚拟仿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行为,完成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学生也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操作训练,不需要考虑材料的消耗和设备的损坏等问题。

  3.3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

  传统教学中校企合作的通常做法是邀请企业行业专家进课堂为学生授课,或者是将学生带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地教学。邀请企业行业专家进课堂常常因为专家工作繁忙而得不到保障;将学生带到企业生产现场往往因为企业出于安全生产等因素的考虑无法对学生开放教学。另外,专家走进课堂上课,有时学生不能真实感受企业工作过程,往往教学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而信息化教学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使得学校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得以有机统一,使得校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得以拓宽,使得校企合作的内容得以丰富和深化。信息技术可以将企业生产场景在线实时传递到课堂,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如置身真实企业场景中进行学习。一方面,企业专家可以在工作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企业专家也可以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引进课堂,实现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同时企业专家参与学习效果的评价,这点尤为重要,因为企业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验到企业的氛围与环境,体验到课堂学习与职业工作岗位需求的差距;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将问题在线及时反馈给企业,通过学生与行业专家的实时互动交流,直接获得问题答案和实际工作经验。

  3.4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推进素质教育,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重点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促进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最终目的是促进职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学生从课堂讲授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传统教学活动只局限于教室,现在有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支撑,学生可以在学校、家里、宿舍等各个地方随时、随地、随需地进行学习;2)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教学中,一般是老师给什么,学生学什么,但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学生对学习有选择性,不局限自己的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择学习,使学习个性化,形成素质教育。3)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信息化环境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供了可能和便捷,从而学生对学习有了更大的热情。

  4结束语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阶段,而信息化教学是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有力手段。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全体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并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职校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从而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最终实现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鬲淑芳.信息化教学研究[M].科学出版社,.

[2]王欣,杨泽伟.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职教论坛,(5).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10

  摘要: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该文阐述了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和特征,从教学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生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信息化教学对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1引言

  21世纪,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应用,颠覆了传统教学,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改进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给职教课堂带来了无穷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延伸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展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校企交流的疆域,突破了学校围墙,使得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信息化教育是当今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是信息化教学。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和大学教育,它是就业教育,本文阐述了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和特征,从教学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生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信息化教学对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助推作用。

  2信息化教学的阐述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组织等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变革。其特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新颖性、丰富性、时代性,教学更适合伴随着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的学习所需。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点是教学,任何信息技术都服务于教学本身;重点是信息化,强调学生运用信息手段主动获取知识,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11

  建材机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的论文

  纵观建材科技期刊中建材机械研究的现状,着重对近十余年来《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机械学科的论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回顾了我国建材机械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状况。根据国民经济及建材工业发展的规划,展望了我国建材机械科技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其发展特点。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进步以及城镇化建立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建材机械设备的开展,各类建材机械设备的性能、效率和牢靠性均在不时进步,但在实践调试运转中发作毛病的状况依然较多,做好运转前调试的各项工作,亲密留意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增强建材机械设备的装置调试是进步机械设备牢靠性的关键所在。

  一、建材机械设备装置过程中的调试要点剖析

  1、风机轴承振动。风机自身惹起振动风机振动,普通来说其振动源来自自身。风机的振动会惹起轴承和叶片损坏、螺栓松动、机壳微风道损坏等毛病,严重危及风机的平安运转。如转动部件资料的不平均性;制造加工误差产生的转子质量不均衡;装置、检修质量不良;负荷变化时风机运转调整不良;转子磨损或损坏,前、后导叶磨损、变形:进出口挡板开度调理不到位;轴承及轴承座毛病等等。都可使风机在很小的干扰力作用下产生振动。对此,在风机运转过程中。必需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处置措施减小或消弭震动,如风机叶轮和后导叶停止了防磨处置,轴承运用进口优质产品,轴承箱与芯筒端板的衔接高强螺栓采取了防松措施,对芯筒的支撑固定停止了改良,增加拉筋;严厉检修工艺质量,增加风机运转振动监测安装等等。风道系统振动招致风机的振动烟道、风道的振动通常会惹起风机的受迫振动。这是消费中容易呈现而又容易无视的状况。风机出口扩散筒随负荷的增大。进、出风量增大。振动也会随之改动,而普通扩散筒的下部只要4个支点,另一边的接头石棉帆布是软接头。这样就使整个扩散筒的60%重量是悬吊受力。针对这种情况,在扩散筒出口端下面增加一个活支点,可升可降可挪动。当机组负荷变化时,只需微调该支点,即可消弭振动。

  2、轴承温渡过高。风机轴承温度升高的主要缘由有三种:光滑不良、冷却不够、轴承异常。离心式风机轴承置于风机外,若是由于轴承疲倦磨损呈现脱皮、麻坑、间隙增大惹起的温度升高。普通能够经过听轴承声音和丈量振动等办法来判别,如是光滑不良、冷却不够的缘由则可经过目测、手模等直观办法判别。而轴流风机的轴承集中于轴承箱内,置于进气室的下方,当发作轴承温度高时,由于风机在运转,很难判别是轴承有问题还是光滑、冷却的问题。实践调试运转中应先从2个方面处理问题。(1)加油能否恰当应当依照消费厂家阐明书规则请求给轴承箱加油。轴承加油后有时也会呈现温度高的状况,主要是加油过多。这时现象为温度持续不时上升,抵达某点后(普通在比正常运转温度高l0―l5℃)就会维持不变,然后会逐步降落。(2)冷却风机小冷却风量缺乏。引风机处的烟温在120―140℃,轴承箱假如没有有效的冷却。轴承温度会升高。

  3、进入喘振工况。依据风机运转的不同状况判别。(1)听测风机出气管道的气流噪音。在接近喘振工况时,出气管道中气流发出的噪音时高时低,产生周期性变化。当进入喘振工况时,噪音立刻剧增,以至有爆音呈现;(2)观测风机出口压力和进口流质变化。正常工作时其出口压力和进口流质变化不大,当进入喘振区时,二者的变化都很大;(3)观测机体的振动状况。进入喘振区时,机体和轴承都会发作激烈的振动。避免喘振主要办法是采用出风管放气。在出风管上设旁通管,一旦风量降低至Qmin值,旁通管上的'阀门自动翻开放气,此时进口的流量增加,工作点可由喘振区移至稳定工作区,从而消弭了进气流量小、冲角过大惹起失速和发作喘振的可能性。在采用进口导叶片调理风量时,随着工况变化,导叶旋转改动通道面积顺应新工况的请求,从而防止气流失速,可有效避免风机喘振。

  4、动叶调理。呈现动叶卡涩这种现象,通常会以为是风机调理油系统毛病和轮毂内部调理机构损坏等。但实践中通常是另外一种缘由,在风机动叶片和轮毂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以完成动叶角度的调理,但不完整熄灭形成碳垢或灰尘梗塞空隙构成动叶调理艰难。动叶卡涩的现象在燃油锅炉和采用水膜除尘的锅炉比拟普遍,处理的措施主要为:(1)调试运转中尽量使燃油或煤熄灭充沛,减少炭黑,恰当进步排烟温度和进风温度,防止烟气中的硫在空预器中的结露。(2)在叶轮进口设置蒸汽吹扫管道,当风机停机时对叶轮停止打扫,坚持叶轮清洁,蒸汽压力≤0.2Mpa,温度≤200℃。(3)适时调整动叶开度,避免叶片长时间在一个开度形成结垢,风机停运后动叶应连续地在0~55°活动。(4)经常检查动叶传动机构,恰当加光滑油。

  二、建材机械设备研制与装置调试需留意的事项

  建材机械设备研制与装置调试过程中需求留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1、研制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上下,直接影响到能否获得设计的预期效果,以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运用,研制阶段是设计计划完成的根底阶段。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当单位应当留意严厉依照图纸设计请求合理布置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增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怀制造过程的状况,与制造者共同商榷合理的加工工艺办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倡议,及时对零件构造、加工精度等做恰当的调整。切不可以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请求停止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本人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晓得,关于制造才能、加工手腕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倡议,以至判别,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议性的。

  2、装置调试运用阶段。机械设备的装置调试运用阶段,是设计研制项目能否到达预期目的,效果如何的阶段,是设计研制过程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设计人员一定要亲临施工现场,对装置调试的全过程停止技术指导和监控,及时处置现场呈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这一阶段也是设计人员积聚经历、获取第一手材料的最佳阶段。机械设备设计的合理与否,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哪些方面还有改良的必要和可能,都能够经过该阶段的工作取得答案和信息。对设计人员设计程度、处置现场问题才能的进步起着极重要的作用。装置、调试完毕后,紧跟着要停止试产审定,经过设备实践运用效果的评价或产质量量的检验,肯定机械设备能否到达运用请求。审定经过后,必需尽快整理出与运用、操作、维护相关的机械设备的各种阐明、图纸等技术材料,对操作工及维修工停止培训。同时,要留意专有技术的学问产权维护。员工培训完成、一切必需的技术材料整理齐全并托付机械设备运用部门后,机械设备便可投入运用。

  三、完毕语

  在国内需求强劲拉动和根底设备建立持续升温的推进下,我国已跃居全球最大工程机械市场。随着大量根底设备建立工程、高速交通等工程的相继开工,直接拉开工程机械及建材机械的市场需求。因而对建材机械设备装置调试停止研讨剖析具有重要的理想意义。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12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论文

【摘要】承德市是集传统历史文化、佛家文化、满藏等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在内的历史文化城市。通过从政府重视程度、产业化发展以及品牌建设的角度分析了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而分别从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和科学技术的层面入手讨论了承德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承德市;文化产业;科技建设

  前言

  承德市作为我国第一批设立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名扬海内外的避暑山庄,还拥有五千年历史的红山文化,承德市是一座具有充分丰富和底蕴的历史文化城市。同时,承德市还拥有丹霞地貌以及木兰围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承德市是集传统历史文化、佛家文化、满藏等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在内的历史文化城市,历史人文文化就是承德市的一个产业、一张名片、一个品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带动一个城市快速崛起的重要支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近年来也一直以避暑山庄为核心,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带动城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对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整合现阶段的承德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提高承德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

  一、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领导高度重视、持续推进产业发展

  由于近年来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许多城市都将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摆在了首位,而忽视了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性。与之相反的是承德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长期以来一直对承德市的文化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资金和人力上都给予了一定的倾斜。承德市的领导也通过将文化发展列入承德市发展规划之中,进行全面综合的战略部署,以理顺文化建设发展的思路、提高文化建设的效率。在文化发展列入全市的发展规划之后,承德的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格局。以避暑山庄文化研究为核心,包括周边满、蒙、藏等少数民族寺庙景区的历史人文文化景观研究为辅。同时,也形成了媒体、网络等多种文化形式宣传带动的格局。

(二)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运作僵化

  虽然承德市领导对文化建设发展高度重视,但需要认识到承德市的文化建设发展形成产业化的格局起步较晚。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承德市也仅仅是注重对文化的建设,直到21世纪初期,承德市才在国家的发展规划基础上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进行开发和建设。这造成了承德市的文化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还造成了文化产业自身的结构化不明显。众所周知,文化产业包含了各种历史人文景观的开发、各类媒体的建设发展、各种网络化服务建设以及相关的文化产品设备等。但目前承德市在文化产业的布局和建设中也仅仅开展了历史人文景观的参观游览。对于各类媒体中的文化宣传以及网络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布局等工作则有待进一步开展。不仅如此,承德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运行过于僵化的现象。受制于体制等原因的影响,承德市在文化产业建设中往往由文化主管部门进行牵头管理和建设。但真正落实到实际的发展工作中则要由各个文化公司和文化企业去完成。由于文化主管部门负担着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任务。这就使得文化主管部门往往会出现过多的干预文化公司和文化企业的现象,进而导致了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运作过程中存在僵化的问题。同时,承德作为历史文化城市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作为三线内陆城市,在经济上对于各类人才而言,与沿海城市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这就使得承德市难以吸引大量的`文化产业建设人才扎根承德,为承德的文化产业发展做贡献。

(三)品牌较为突出、带动作用明显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承德市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但也要认识到承德市的文化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上,在国内、国际只要谈到承德就会与避暑山庄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就是文化产业发展中品牌建设的成果。可以说承德的文化产业建设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格局、品牌建设较为突出。承德市在进行文化产业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将其视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更将其看做促进承德市整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承传文明,德行天下”这一承德精神就是在文化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凝练出来的。而这一精神也是引领承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承德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文化产业形式更加丰富完善

  近年来,包括动漫、网络以及主题公园等形式的文化产业相继步入人们的视野。与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新兴文化产业形式是对其更为详尽的补充。通过与新兴文化产业结构相融合,承德市在文化产业的形式上将会更加完善,进而做到一次开发、综合利用的目标,将佛家文化、藏传文化以及皇家文化等多种文化进行融合。同时,形式更加丰富的文化产业也有助于承德市打造出一条文化产业链,将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节点加入文化元素,进而增强了承德市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例如,未来承德市可以通过开办避暑山庄摄影文化展览等形式的活动,将文化建设融合进摄影、人文等文化产业链,进而使得产业形式更加丰富。

(二)科学技术将助力文化产业建设

  未来的发展中,承德市文化产业不仅在形式上将更加完善,还将借助科技的力量进行产业化发展。未来,借助3D虚拟技术和网络服务,承德市可以将避暑山庄完全呈现在电脑屏幕上,进而引领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人文景观。同时,这种方式也减轻了景区人员过多的压力。3D虚拟技术的使用不但不会减少避暑山庄的参观浏览量,还会因更多的人对承德避暑山庄的了解而增加慕名前来的游客。不仅如此,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也是未来承德市文化产业的一个大趋势。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文化主管部门和相关文化企业可以了解到游客对承德市历史人文景观的关注点,进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和改进。未来的时代必然是数据的时代。这也决定着承德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朝着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一方向发展。

  三、总结

  承德市是集传统历史文化、佛家文化、满藏等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在内的历史文化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近年来也一直以避暑山庄为核心,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带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研究,整合现阶段的承德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提高承德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领导高度重视、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品牌较为突出、带动作用明显,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有很好的改进。承德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使文化产业形式更加丰富完善,发展包括动漫、网络以及主题公园等形式的文化产业;以科学技术助力文化产业建设,未来的发展中,承德市文化产业不仅在形式上将更加完善,还将借助科技的力量进行产业化发展。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