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文化生活3篇(关于文化生活)

2022-10-14 10:25:56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文化生活3篇(关于文化生活),供大家参考。

文化生活3篇(关于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1

  高二《文化生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制定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通过文化生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相关文化想象和文化活动,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文化观,和文化意识,提高辨别先进文化与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提高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自觉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之中,为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学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高二(4)、(5)、(6)3个班,从学生各方面情况上看,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纪律性差异较大,六班作为文科重点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自觉性、纪律性也不错,因此针对六班的学生,总体上应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全面提高成绩。4班、5班整体情况在年级中也是较好的,但个别学生纪律性差、学习不积极,因此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找到解决办法,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文化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1、使学生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初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2、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 修养的水平。

  3、使学生了解文化传统和创新的意义,形成对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能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5、使学生明确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能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6、使学生确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7、使学生懂得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与确立(一)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2、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重点分析文化对人的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从文化习俗的表现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分析。

  3、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1)理论上讲授法(2)实例分析法(3)合作探究法(4)讨论交流法(5)时政 热点举例、理论联系实际。(二)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共三课

  1、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重点难点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重点难点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第五课《文化创新》教学重点难点是:(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3)如何理解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2、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1)情境创设法(2)讲授法(3)合作探究法(4)讨论法

  3、习题配置:共配备六套课时习题、三套全课习题和一套单元习题(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重点难点是:(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如何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是:(1)为什么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1)讲授法(2)合作探究法(3)讨论法(4)理论联系实际发(5)时政热点分析法。

  3、习题配置:共配备四套课时习题、两套全套综合题、一套单元综合(四)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教学重点难点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教学重点难点是:(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2)为什么 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教学重点难点是:怎样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

  2、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1)合作探究法(2)实例分析法(3)时政热点分析法(4)理论联系实际法

  3、习题配备:共配备课时习题六套、全课综合题三套、单元题两套

  五、实施措施

  1、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成绩;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得;

  2、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教学研究,针对高考实际,有计划进行内容整合,提高学生成绩;

  4、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文化生活教学进度计划表

  高二上学期《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2、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学风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前五个班的政治科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敏捷,学习习惯较好的优秀学生,只要我方法得当,要求合理,他们还是很容易沟通的,所以过去一年我们合作是很愉快,今年我将发扬好的,调整不足的,争取做得更好。

  三、教材分析:

  高一年级文化生活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二课内容,让学生懂得: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对于社会的进步有什么作用?文化怎样影响人的成长?第二单元共有三课篇二:文化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较差,而且学生水平不一,刚进入高中一年,接触《政治生活》会感到陌生,不好理解。学生身上暴露的惰性也十分的明显。学习主动性差,要加强引导。因此教学中将面向全体,搞好衔接;立足课本,注重规范;强化积累,拓展视野;注重基础,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与确立

《文化生活》模块以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公民参与文化活动与进行精神文化生活所需的文化素质,设置了“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四个主题单元,教材按照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内在逻辑来展开,教材不过分拘泥于学科的知识逻辑,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原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关注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教材达到了本身的内在逻辑与现实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措施

  1、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了解考试评价方法,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将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作为提高专业素质的必修课,并与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重点是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法改革研究。

  2、认真备课,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备课效率,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备课组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共同研究,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3、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课本,注重夯实基础。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环节,向课堂要效率,认真做好“四备”、“五点”、“两法”(“四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五点”即每堂课都要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即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

  4、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政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帮助自己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做好培优工作,加强个别辅导。积极开展辅差工作,努力提高差生转优率。

  6、加强与其他老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公开课,示范课,论文、课件等。借鉴其他兄弟学校老师的宝贵经验

  四、课时安排与分配

  第一周:2月16日-2月22日 第一课、配备习题一套 第二周:2月23日—3月1日 第一课、配备习题一套 第三周:3月2日— 3月8日 第二课、配备习题二套 第四周:3月9日—3月15日 第二课、配备习题二套 第五周:3月16日-3月22日 第三课、配备习题三套

  第六周:3月23日—3月29日第四课、配备习题四套 第七周:3月30日-4月5日 第四课、配备习题四套 第八周:4月6日-4月12日 第五课、配备习题五套 第九周:4月13日-4月19日 第五课、配备习题五套 第十周:4月20日-4月26日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4月27日-5月3日 第六课、配备习题六套 第十二周:5月4日-5月10日 第六课、配备习题六套 第十三周:5月11日-5月17日第七课、配备习题七套 第十四周:5月18日-5月24日第八课、配备习题八套 第十五周:5月25日-5月31日第八课、配备习题八套 第十六周:6月1日-6月7日第九课、配备习题九套 第十七周:6月8日-6月14日第十课 配备习题十套

  第十八周:6月15日-6月21日 期末总复习、期末模拟一 第十九周:6月22日-6月28日 期末总复习、期末模拟二 第二十周6月29日-7月5日:期末总复习、期末模拟三

  五、教学思路

  1、新课教学: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必须经过自己和本年组本学科教师研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共案,确定统一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巩固强化习题,然后交流教学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巩固强化训练:精选习题,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搞好习题讲评。组内同志通过习题讲评相互交流,总结教学方法和经验,指导学生提高答题能力和水平。

  3、搞好总复习工作:在期中、期末前指导学生进行每一课、每单元的总复习。篇三: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岚县高级中学 郭玲

  一、教学目标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文化创新的意义,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修养水平。

  4、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首先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其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建设。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人民精神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社会上还存在着落后、腐朽文化。因此,设置本模块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2、基本思路

  第一单元的现象入手讲清文化概念,讲文化与社会与个人的

  3、基本结构

(1)文化与生活

①文化与社会

  a、体味文化;b、文化与经济、政治。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

  a、感受文化影响;b文化塑造人生

③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2)文化发展

①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a、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a、传统文化的继承;b、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创新

  a、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b、文化创新的途径。

④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①我们的中华文化

  a、永恒的民族精神;b、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走进文化生活

  a、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b、在文化生活中选择。②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b、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④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新课标,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把握目标定位,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供正确方向。运用文化生活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融入生活题材之中

  2、根据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3、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个人教学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的,灵活的处理,保证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4、讲课注重实效,注意精讲多练,注意问题探究,多运用课堂表扬机制,使学生知能和觉悟提高。

  5、学会临机应变,坚持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6、及时进行作业批发,适当面批,并作点评,使作业成为巩固知识,提高解题技巧的重要手段。

  7、认真组织考试,精心辅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成绩提高。

  8、积累教学经验,认真总结教育教学规律,认真做好教学后记工作,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改进教学。

  9、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以教研促教学。

  四、课时安排

  每框题1课时,每单元综合探究1课时,每单元复习练习2课时,期中、期末考试复习8课时,共计40课时。2013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教学计划

  郭玲

  岚县高级中学篇四:文化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冯永荣

  一、基本情况

  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较差,而且学生水平不一,刚进入高中一年,接触《文化生活》会感到陌生,不好理解。学生身上暴露的惰性也十分的明显。学习主动性差,要加强引导。因此教学中将面向全体,搞好衔接;立足课本,注重规范;强化积累,拓展视野;注重基础,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与确立

《文化生活》模块以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公民参与文化活动与进行精神文化生活所需的文化素质,设置了“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四个主题单元,教材按照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内在逻辑来展开,教材不过分拘泥于学科的知识逻辑,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原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关注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教材达到了本身的内在逻辑与现实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措施

  1、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了解考试评价方法,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将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作为提高专业素质的必修课,并与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重点是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法改革研究。

  2、认真备课,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备课效率,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备课组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共同研究,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3、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课本,注重夯实基础。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环节,向课堂要效率,认真做好“四备”、“五点”、“两法”(“四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五点”即每堂课都要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即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

  4、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政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帮助自己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做好培优工作,加强个别辅导。积极开展辅差工作,努力提高差生转优率。

  6、加强与其他老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公开课,示范课,论文、课件等。借鉴其他兄弟学校老师的宝贵经验

  四、课时安排与分配

  第一周:2月16日-2月22日 第一课、配备习题一套 第二周:2月23日—3月1日 第一课、配备习题一套 第三周:3月2日— 3月8日 第二课、配备习题二套 第四周:3月9日—3月15日 第二课、配备习题二套 第五周:3月16日-3月22日 第三课、配备习题三套

  第六周:3月23日—3月29日第四课、配备习题四套 第七周:3月30日-4月5日 第四课、配备习题四套 第八周:4月6日-4月12日 第五课、配备习题五套 第九周:4月13日-4月19日 第五课、配备习题五套 第十周:4月20日-4月26日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4月27日-5月3日 第六课、配备习题六套 第十二周:5月4日-5月10日 第六课、配备习题六套 第十三周:5月11日-5月17日第七课、配备习题七套 第十四周:5月18日-5月24日第八课、配备习题八套 第十五周:5月25日-5月31日第八课、配备习题八套 第十六周:6月1日-6月7日第九课、配备习题九套 第十七周:6月8日-6月14日第十课 配备习题十套

  第十八周:6月15日-6月21日 期末总复习、期末模拟一 第十九周:6月22日-6月28日 期末总复习、期末模拟二 第二十周6月29日-7月5日:期末总复习、期末模拟三

  五、教学思路

  1、新课教学: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必须经过自己和本年组本学科教师研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共案,确定统一的教学重

  难点,教学方法,巩固强化习题,然后交流教学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巩固强化训练:精选习题,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搞好习题讲评。组内同志通过习题讲评相互交流,总结教学方法和经验,指导学生提高答题能力和水平。

  3、搞好总复习工作:在期中、期末前指导学生进行每一课、每单元的总复习。篇五:2014-2015学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教学计划

  汕头2014-2015学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通过文化生活的教学,结合学生具体实际,使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相关文化想象和文化活动,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文化观和文化意识,逐步提高辨别先进文化与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提高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让其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流之中,为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事业而奋斗。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该书内容比较简单易懂,而且也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难度应该不是十分高。但是本学期期末将进行区统考,考查内容为四本必修教材,这意味着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十分繁重。

《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依旧担任高二3、4班的政治老师,两个班的成绩存在很大的差距,3班的学生上课积极主动,课堂气氛热烈,而4班学生上课气氛沉闷,总是埋头做笔记,然而学习效果不如人意。面对两个基础不同的班级,在教学中也尝试采取有区别的教学方法,设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3班的同学,应该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不断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理解能力,继续保持良好的优势。而4班的学生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其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努力夯实基础。

  但是总体上而言,学生仍存在双基较差,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记不牢固,课后不够用功,考试不会运用等等问题,即便上课多番强调的知识点,学生仍然掌握不全面。

  此外,小部分学生在政治这一门课的学习上失去了动力和兴趣,课堂上出现走神和说话等等现象。因此,就是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具体对策

(一)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对于教师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尝试使用其他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欣赏法、练习法等激发学生对政治科目的学习兴趣,力求以多种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对政治枯燥理论的恐惧心理;同时,老师应该尽力引用贴近学生的事例,以幽默的语言让政治课堂活跃起来。最后,尽可能的在课堂上组织更多的兴趣活动,让枯燥乏味的政治课能够在每一个学生眼里成为一节生动的活动课,让学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和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成绩。

  对于学生方面,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寻求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而非停留在初中层次的学习方法,上课不要一味死记笔记,课后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整理知识框架图,结合练习册进行知识巩固,学会总结学习方法等。

(二)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力求每周都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本科组老师进行教学交流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享资源,提高备课的质量和速度。

(三)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同科组内的老师相互之间进行听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逐步上升,为学生创造越来越好的优质课堂,在权限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不同的班级要区别对待,每个班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那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气氛沉闷的班级,应该多采用谈话式的教学,缓解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课堂气氛活跃的班级,应该发扬其优势,采取讨论式的方法,让其自主探究、自由讨论,从而得出教学结论。总而言之,要做到因材施教,迎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一方面是情感方面的自发性,另一方面是能力方面的培养。首先,让其发自内心地学习,实现“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教师应该努力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十分重要,我们的学生在科目学习上存在着依赖性,没有了老师,没有了课堂,可能就无法自习,这说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所以,教师逐步放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生活2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2011-01-03 17:33:58|分类: 教学 |标签:主义道德文化社会思想|字号大中小 订阅

  知识点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色彩斑斓、面临多种选择的原因: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

(2)“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主要表现:

(3)对策: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特点

  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表现:以传统习俗表现出来。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我国当前仍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冲击;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现象。

  2、克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影响

(1)原因:置身于文化市场的海洋之中,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2)应对的措施:

①公民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②国家应该: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还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文化市场。

  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近代中国对先进文化的求索

(1)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3)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近代中国真正的先进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必要性与重要性:

①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

(3)如何建设: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重要性: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重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①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②基本要求: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①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基本要求: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重要途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宝贵资源: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

  2、必要性:

①从思想道德自身的属性上讲,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角度,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

  3、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4、要求:

(1)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2)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六、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社会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及解决途径

  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

(2)联系: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正气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空谈,重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七、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要求: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2、落实: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4)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在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文化生活3

  1、低碳文化正逐渐变成影响我们发展的一种战略。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竞争之下,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通过各种活动,宣传低碳的重要性,感悟自己带来多大量的碳排放,让人们可低碳生活。企业主动承接低碳战略,低碳环保的特性促使低碳品牌实现品质和品味的统一,品牌展现出的绿色文化浓郁飘香,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让我们抓住低碳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感受身边低碳文化”所蕴涵的《文化生活》的道理。(12分)

  1(1)(12分)①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蕴涵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作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通过各种宣传活动蕴涵着文化的影响要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③企业发展低碳战略,使低碳品牌实现品质和品味的统一,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蕴涵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④低碳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国家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蕴涵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电脑、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学习、生产、生活与娱乐的方式,使地球变成了一个人们共同生活的村落。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23亿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关心国是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一些网站大量盗版上传影视剧,传播色情低俗内容,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胡锦涛主席强调,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来说,它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有益信息,拓宽了他们知识面,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黄色信息的传播等。不少家长怕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反对孩子上网。可是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存在,不让孩子们公开接触,孩子出于好奇,往往会偷偷接触。加强网络建设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10分)

  2.(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1分)近些年来,一些网站大量盗版上传影视剧,传播色情低俗内容,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1分)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1分)电脑、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学习、生产、生活与娱乐的式样、方式与效率。(1分)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1分)网站大量盗版上传影视剧,传播色情低俗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1分)

④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1分)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1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分)

  所以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材料: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1)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应如何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人民群众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⑤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⑥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只要答对4点,即给8分)

  4.材料一:当前我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娱乐性强,观众参与度高,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荧屏生活。但是其中有些综艺娱乐节目出现了低俗化倾向:某些嘉宾通过假造身份、故意炫富、雷人言论、失检行为、恶意嘲|讽等方式自我炒作;部分媒体片面追求收视率,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思想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材料二: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强调,不能片面追求收听收视率,不能靠低俗、庸俗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应该坚决叫停低俗文化,不让其流布于社会。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

(1)你认为,当前某些综艺娱乐节目出现低俗化的原因有哪些?(2)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青少年学生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

  4.(1)①某些嘉宾思想道德修养低下,(2分)受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荣辱观倒错,通过低俗方式炒作自己。(1分)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2分)导致部分媒体片面追求收视率,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1分)

(2)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低俗文化的能力。(2分)

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③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2分)

  5.(10分)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谓“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密切相关。就现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国学也穿上“现代时装”,并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平国学,推动国学发展,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分)(2)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8分)

  5.(1)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2分)(2)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

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个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③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化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波助谰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每小点2分,共8分)7、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0课标全国卷,39)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

  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

  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

  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l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根据材料分析,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8.【答案】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了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