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试析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论文9篇

2022-10-14 07:06:00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试析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论文9篇,欢迎参阅。

试析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论文9篇

试析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论文1

  香港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的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在考察香港高校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香港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的特色,并从中引出可资借鉴的理念、经验及做法。

  论文关键词:香港高等院校 研究生就业指导

  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就业状况取决于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经济形势、对应行业的发展状况等)、所属学校的声誉(社会对学生所属学校的总体评价、学校历年的毕业生在行业中的表现等)、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在校的表现等)以及学校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和帮助等几个方面其中,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非高等院校所能影响,高等院校在社会上声誉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而学校对学生提供的教育和对就业所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则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通过整改取得比较好的成效。

  一、培养才式与就业工怡密幼互助

  除却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影响,研究生的就业前景主要取决于其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因此,从就业的角度,一个好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应该能对各种社会需求信息迅速作出反馈,如对专业和课程设置进行相关调整等。

  1.秉持“宽进严出”的培养理念

  香港各大学研究生的招生体现出极大的灵活性,没有统一的人学考试,只要持有认可的低一级文凭和相应的语言基础即可申请,校方根据一定程序予以审批。如2005年香港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理学士课程的'招生,仅要求申请者须具有土木工程方面的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这样从一开始学生在择业的目标和方向上就是明确的。与此相比,内地从大学到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一考定终身”的招生制度等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现实中有的报考硕士和博士的学生其本意并非为了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需要区别对待。

  2.重视在职研究生的培养

  香港高等院校的学位教育中全日制(Full-time)和兼职制(Part-time)并重,特别是在硕士和博士教育中,出于经济方面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考虑,学位的申请者(尤其是本地生源)更加倾向于修读兼职制的课程。由于香港各高校对全日制和兼职制在教学要求上并没有区别,兼职制也没有受到任何来自校方在学术要求上的放松,因此在社会上,兼职制毕业生和全日制毕业生受到同样的待遇。修度兼职制课程的申请者因具有较为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在职的工作.所以在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工作是完全社会化的。反观内地高校,由于培养体制的不同,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辞去原来的工作来完成学业,毕业之后需要再次寻找工作,给社会就业带来了额外负担。

  3.课程设置灵活

  香港各个大学对于研究生课程的设置非常看重。各大学每一年都会对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进行检讨,其中包括科目的设置、培养计划的设定以及招生人数的控制。必须提到的是:课程的设置基本以市场为基础,尤其是应用型的学科和课程,校方通常还会邀请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和长期雇主提供意见。正如香港某高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所言:香港的大学如同是制造产品,只有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才能热销。有关资料显示,几年前,为了配合香港政府要将香港建成亚洲物流中心的经济发展策略,香港理工大学把原有的航运课程调整为物流管理,该课程一经开设后即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硕士课程,至今该专业的毕业生仍然受到各有关大公司的青睐。

  二、研究生就业指导的特色

  1.外联内引

  香港各大高校都没有将自己孤立于社会发展中,从方方面面保持着与社会的联系,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校友网络的建立和发展。香港各大高校都有着完善的校友体系,一方面众多出色的校友为母校赢得行业内的荣誉和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在各个企业或是非盈利机构,包括政府机关和其他社会团体,校友为毕业生提供有关毕业指导,或者工作岗位。当然,这种联系不是只在学生毕业的时候才有,而是日常的工作,包括前面已经提到的课程设置的意见反馈、课程讲座、公司参观、课外实习等。另外香港各大高校非常注意学生就业辅导的对内宣传和推广工作。对内宣传主要通过在校园内开展主题展览、散发就业手册、求职技巧参考单、海报、培训用录音带和录像带等方式,扩大就业辅导在学生中的知名度,提高学生对就业辅导服务的使用率。 2.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

  香港各大高校就业辅导模式的重点由早先的注重就业安置和资讯提供,转变为现在的注重加强培训和辅助发展。就业辅助范围由择业辅导拓展为事业、心理和学术三者相结合的辅导。就业辅导中心一改过去行政和服务职能,转变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就业辅导的对象由原来的应届毕业生转变为所有在校生,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同时,香港各大高校就业辅导的内容丰富而具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以心理测验和职业咨询为方式的自我认识辅导,如香港科技大学的“认识自我系列课程”;(2)以提高应聘技巧、增强职业竞争力为目的的求职工作坊和培训课程,如香港城市大学的“择业先锋深造训练”等;(3)以了解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为目的的小组训练和讲座,如香港城市大学的“事业安全伞、明日之星培训”;(4)以增强职业适应性为目的的各种工作体验计划等。此外,各高校还为雇主在校园举办招聘讲座、笔试、面试和展览等活动提供方便条件。7所高校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联校资料就业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优势,发布毕业生和雇主双方信息,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总的来说,香港各个高校在就业辅导工作方面,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上花样迭出,而且在注重数量和形式的过程中,强调质量和实际效,工作做得十分细致。

  三、启采

  1.以市场为导向

  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日常管理工作,我们感到香港高校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上完全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当然,以市场为导向并不等同于只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而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的。香港各高校的就业辅导内容丰富、深人、实用,形式新颖,贴近学生,适应社会要求,必然受到学生和雇主的欢迎。各种辅导活动大胆引人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理念,具有时代进步性和创新性。

  2.“授人以渔”的指导目标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为学生在毕业时提供一个个工作岗位的信息,而且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学社会所需之识,练社会所需之技,是学生一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培训期,包括职业发展方向的确立、自我认识、职业道德的培训等。因此就业培训工作不但具有服务功能,更具有教育功能。就业辅导的定位、内容、方法,各种资源的投人将会对学生,尤其是对硕士生和博士生等高学历人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发展观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

  3.“走出去、请进来”

  在香港各高校从事学生就业辅导工作的老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企业人事主管或人事经理转行而来,这些老师了解企业和雇主的要求,从事学生就业往往较好、效率较高。联系我国高校学生就业辅导工作,我们是否也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所谓走出去也就是选派一部分从事学生就业辅导工作的老师以挂职锻炼的形式去企业人事部门参与企业的招聘工作,熟悉和了解从企业的角度如何对应聘的学生进行评估和要求,以便在返校后再对学生进行就业辅导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谓请进来也就是聘请企业的人事经理担任学校的名誉教师或就业指导顾问,由他们参与学生就业辅导工作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就业辅导工作

  从香港各个高校的经验和我们平时工作的体会来看,就业辅导工作开展的越早,其效果就越好。在研究生人校初期就应该对其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的教育,并对其进行跟踪服务。可以在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将就业辅导工作长期开展起来。这一点,在研究生教育中更加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例如适当增强选修课程的范围和灵活性,以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兴趣和方向的培养;增加社会参与的实践活动,比如有关公司的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活动、校友的座谈会、行业发展的报告会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面的社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这样,我们的研究生就业辅导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得更有成效。

试析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论文2

  美国是世界上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最早的国家,它的就业指导一般称之为职业指导,其理论基础是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帕森斯的特性一因素匹配理论。“这种理论提出了职业选择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f特性)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命题,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过程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的过程。世纪60年代初期,它被正式列入教学计划,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经过30多年经验的积祟,许多高校在职业咨询、就业服务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确定专业方向和择业目标,

  在我国,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指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当时的清华学校就开展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活动,并且成立了相关的机构,随后其它学校也纷纷效仿,为社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整体收效甚微。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劳动力就业采取统包统分的办法,就业指导一度被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工作发展迅速,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之类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开没“就业指导”讲座和课程。1995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全国高校开没就业指导课。

试析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论文3

  浅论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评析论文

  摘要:

  文章阐述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追溯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历史发展,概述了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总结了其工作特点。同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于我国研究和开展高校大学生指导工作具有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研究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直接体现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外国专家学者经过多年

  潜心研究和探索,总结、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日臻完善。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无成功的经验和规律可循,因此研究外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汲取精华,洋为中用,对我们开展好工作,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本质涵义和历史探源。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考虑社会需要选择最佳职业的过程。美国是世界上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最早的国家,它的就业指导一般称之为职业指导,其理论基础是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帕森斯的特性一因素匹配理论。这种理论提出了职业选择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性)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命题,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过程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被正式列入教学计划,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随着职业指导实践活动的深入,人们又认识到用“生计指导”更能准确地表达学生职业指导的内涵,职业指导开始向生计指导转化。日本、前苏联等教育发达国家受美国影响较大,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分别定义为出路教育和职业定向教育,并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而我国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由计划经济的以毕业生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统招统分为主要形式的高校毕业分配,逐步发展为当前以政策咨询、技巧传授、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就业指导。

  二、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管窥。

  美国实行的是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学校对大学生就业不承担责任。但由于毕业生就业情况关系到高校的声誉和地位。特别是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效益,所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使其蓬勃发展。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我评价、专业定向和择业目标指导。

  学生入学起。就业中心就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对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作出评价,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和职业定向;进入毕业前期,通过咨询方式与学生面谈,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兴趣、能力、价值观的专业与职业领域,指导学生确定择业目标。对学生进行求职择业训练,包括如何写个人简历、求职信,如何获取信息,怎样展示个人特长,求职面试要领等等。其方式有个案咨询辅导,也有培训班、指导课形式的集体辅导,还通过模拟应聘面试、音像教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以指导。

  2、就业信息服务。

  通过信息网络及时把各种社会需求信息收集起来。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信息网络查到自己所需要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需求信息,也可以把求职信息通过网络传送给雇主。此外,就业指导机构还备有各类有关耕业指导的图书、报刊、杂志、企业介绍材料,供学生随时查阅。

  3、拓展实践途径。

  由于许多雇主非常看重学生的社会经历、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学校努力为学生提供到需求单位实习、工作的机会。各校都有一批长期保持密切联系的企业和机构,通过组织学生去实习、工作,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供需双方提供互相选择的机会。

  4、服务雇主。

  当毕业生与雇主达成就业意向之后,雇主往往要派专人来校与毕业生面对面洽谈,学校就业机构在这方面的接待服务也是经常性的、大量的。

  5、举办校园的招聘面试活动。

  各大学在教学口历上都安排有固定的学生就业招聘日程,在校园内定期举办招聘面试活动,届时学校的就业机构要接待来自各界的招聘代表,组织类似我国高校的“供需洽谈会”活动。

  三、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

  美国高校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呈现出如下特点。

  1、工作模式全方位、立体化。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指导内容和方法不断地更新。工作重点已由过去的注重就业安置和资讯提供,转变为注重加强培训和辅助发展。辅导范围由择业指导拓展为将事业、心理、学术三者合为一体的辅导和全人发展。就业指导由过去的行政服务性工作转变成具有教育职能的教学性工作。就业辅导的基础由原来依赖常识、直觉和经验,上升到注重理论、研究、调查相结合的专业化服务。指导对象由只侧重应届毕业生转为面向所有年级,甚至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各类学生。指导的质量从单一内容和方法,向以学生为本的多元化服务迈进。指导观念也从一生只能做一次决定,延展到一生成长不断再决定。就业指导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专业教育以外的“通才教育”,提高了学生策划、组织、领导、管理、沟通、创新能力和水平。

  2、工作内容丰富而细致。

  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以心理测验和职业咨询为方式的自我认识指导;以提高应聘技巧、增强职业竞争力为目的的求职工作坊和培训课程;以了解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为目的的小组训练和讲座;以增强职业适应性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上花样迭出,而且注重质量和实际效果,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比如,美国高校启动的“展才活动记录计划”,把学生在大学参加的活动记录下来。凡参与该计划的学生在毕业时,将免费得到一张活动记录,同时可以两次免费寄到申请职位的雇主手中,以增加受聘的机会。

  3、工作方式注重全程服务。

  将就业指导纳为高等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对有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会提供不同的辅导内容。某些大学实行的“优质职业培训计划”,选拔成绩及素质比较高的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对其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服务和求职技能训练。在学生求职时,鼓励他们竞聘一些著名的公司。

  4、工作人员实行全员参与。

  在美国高校中,辅助学生就业工作的人员范围广泛,比如专业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学生会组织、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研究专家及就业指导理论学者等。各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校友事业网络”,利用网络联络各届校友。这些校友经常被邀请回母校举办讲座,为在校生和毕业生提供职业方面的意见。

  5.工作手段上普遍使用职业测试工具

  职业测试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已广泛为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所采用。常用的职业测试工具包括自我定向探索(self—directed search,简称SDS)、斯特朗一坎贝尔兴趣量表(Strong—Campbell Interest Interest Inventory,简称SCⅡ)、霍兰德职业爱好量表(Holland Vocational Perference Inventory,简称HVPI)、塞普尔工作观量表(WorkValuesInventory,简称wv1j等。测试结束后,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以个人和小组两种方式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并且开展测试后的跟进工作。内容包括:提供各行业资料、求职技巧训练、解决心理障碍或压力和指引学生做出选择等。

  6、工作推广上加强宣传与交流。

  美国高校十分注重对就业指导工作本身的推广,通过舆论扩大工作影响。推广工作可分为校内宣传和校外交流两个方面。对内宣传主要通过在校园内开展主题展览、编发就业手册、散发求职技巧参考传单等方式,扩大就业指导在学生中的知誉度,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使用率。对外交流工作一方面面向用人单位宣传学校的办学质量,扩大学校影响,提供就业招聘服务,强化需求关系,寻求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另一方面加强校际交流,提高工作水平,实现就业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四、美国高校学生指导的局限性。

  1、缺乏主流的价值观导向。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一般不对学生持有的价值观加以评价,只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更深入地认识自己,进而协助他们调适矛盾和处理情绪,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因此,容易导致学生过于关注自我的发展而忽略社会需求。

  2、适用性不够广泛。

  美国的就业指导理论及方法具有浓重的西方色彩。东西方的地域、历史、文化、思想的差异,决定了这些就业指导理论、具体操作方法引入他国必须经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3、聿生指导与社会教育缺乏有机地结合。

  美国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走读的,住宿分散,教学采用学分制,这直接影响他们参与校内活动,特别是接受指导服务,造成了学生集体生活的缺乏和集体观念的淡漠,教育的效果很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冲淡,难以得到保证和巩固。

  4、过分依赖测试手段。

  随着测试手段的广泛运用,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过分依赖测试工具的倾向,缺乏生动、具体、灵活的工作。由于青年时期是人的思想、心理、价值观极易变化的时期,测试结果仅是学生某一时期各方面的瞬间体现。因此,测试结果的科学性、长效性不高,影响了工作效果。

  五、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对我们的启示。

  1、以“发展性指导为目标。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生涯指导的组成部分,世界上很多开展就业指导历史悠久的高校都逐渐由单纯的就业指导(就业安置)或者职业指导转变成人生指导。人生指导本身具有发展性,强调终身学习。所以,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应逐步实现融学术、心理、事业和人生规划为一体的通识教育。也就是说,就业指导工作不仅要发挥服务功能,而且更要发挥教育功能;不仅体现短期价值,而且要对学生成才整个过程起到长效作用。就业指导工作将对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应将其作为重要教学环节,以发展性指导为工作目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2、充实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

  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内容丰富实用,形式新颖多样。除了讲座、招聘等形式外,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非常普遍,免费向学生提供的培训课程有规模、成系列。不仅坚持使用了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基本原理,还大胆引用了工商管理和市场学的相关理论,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在这些方面都为我们充实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3、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和市场资源。

  在校内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对学生的选修和辅修专业进行建议和辅导,合理规划和推荐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将暑期的社会实践工作与职业探索有机联系起来等,都将是拓展我们就业指导内容与方法的生长点。在市场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与社会人力开发机构合作开展工作;联系知名企业等人才需求单位,使其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进行投资,学校以为其提供未来员工的定向培训作为补偿。这些方法都将为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增添活力。

  4、建立全程和全员的就业指导体系。

  高校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对其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的教育,为学生制定职业探索档案,对学生进行跟踪服务。也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就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录用单位对大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学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意见和使用情况等问题加以调查和研究,建立起动态的反馈和循环系统。所谓全员的概念,就是要调动校内外所有涉及和关心大学生就业工作和职业发展人士的热情参与。目前可做的工作包括:与校友建立联系网络,以沙龙或小组的形式分行业进行经验与信息分享;与用人单位建立学生假期实习基地,提供职业体验;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和部门主管定期进行演讲、咨询、模拟面试等。

  5、慎重使用测试工具。

  当前,人力测评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工作方法,而我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有的根本没有测试工具,有的使用混乱,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规范和指导,我们要努力研究和开发出科学、准确的测试工具,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支持,以保证学生的利益。同时,应该提醒指导者和使用者,不能过分依赖测试工具,测试工具只起到一种辅助作用,不能仅凭借一面之词对学生妄加辅导。

试析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论文4

  论文关键词:中国大陆 美国 大学生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同时考虑社会需要而选择最佳职业的过程,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大陆与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考虑社会需要选择最佳职业的过程。对中国大陆和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大陆高校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

试析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论文5

  关于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刍议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也是高等教育的办学导向。因此,应分析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高校;就业率;就业指导

  随着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但是,毕业生就业形势却一年比一年严峻,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就业指导工作成了关注焦点中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各院校及有关部门也积累了诸多经验。但是,总的来看,尚在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如何创新就业指导工作并取得突破,值得我们探讨与摸索。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和职能落在其下设的就业指导机构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成了为毕业生服务的专属机构然而,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却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机构残缺不全。国内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就业经费无保障。办公条件差,缺少就业指导专用场地等问题。

(2人员队伍参差不齐就业指导是近几年比较新鲜的业务领域.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对口人才.这方面的在岗人员都是清一色的“杂牌军”怎样才能将这支队伍整编成“正规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3)指导与服务功能互相矛盾就业指导顾名思义应是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和引导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忙于报到证、户籍迁移证明、推荐表发放验证盖章、就业率统计上报等琐碎业务.加上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法和服务体系.指导学生简直就是空中楼阁。

(4)就业指导的内容、形式和过程单一乏味。就业指导限于一本书(就业指导书)、两堂课(就业指导课)、三页推荐表(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推荐表)。由于就业指导工作的不力.许多学生逐渐对这个机构失去信心。

(5)数字政绩隐患多就业指导部门在总结工作成绩时.往往通过就业率彰显政绩。在辉煌的数字背后.实际上有多少学生是假就业真失业却不得而知这些“注水”政绩很容易在学生中造成反感.甚至有些学生毕业后就业了也不告诉学校.给就业率统计工作带来阻力。

  对策与措施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主动出击

  从重招生、轻就业向招生与就业并重转变高校扩招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在盲目追求招生入学人数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毕业生“终端输出”的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考验高校能否持久办学的试金石。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招生与就业并重就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主流。

  从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管”得多.“理”得少.传统行政色彩浓重。新形势下.就业指导部门应在“招生入学一教学管理一毕业就业”的动态链条中主动介入.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实现从单一管理向全方位服务转变.化被动为主动。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就业指导是就业指导部门的责任,与普通教工无关。其实不然。“就业兴”才能“招生兴”.“招生兴”才能“学校兴”在“招生入学一教学管理一毕业就业”的循环中.每位教职员工都与就业工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就业指导工作人人有责.只要人人行动起来.为毕业生的前途和命运着想.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再难的事也会迎刃而解。从被动宣传向主动宣传转变就业指导工作不能“等、要、靠”,要切实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创业教育和诚信教育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行行能建功、处处可立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增强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把握正确的就业趋向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重点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要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艰苦奋斗、自主创业、扎根基层的成才之路和成功经验,激发毕业生到基层干事业的热情.为促进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建章立制,壮大力量,维护权威

  建立健全就业工作机制要以“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为目标.构建并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全程化是指就业工作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员化是指每一位师生都要关心、关注就业工作:专业化是指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要达到专业化水平:信息化是指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并发挥作用:市场化是指按照市场的要求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按照“领导主抓、中心统筹、系(部)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实行“校、系(部)二级管理,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逐步建立“学校、中心、系(部)、班级”四级毕业生就业组织架构。

  整合资源.壮大力量一要完善一个机构即建立健全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实现就业指导职能专业化、就业指导专家化、就业信息手段现代化、毕业生就业市场本土化、就业门路多元化。学校要在人、财、物方面尽量给予支持和倾斜。使之真正发挥应用的作用。二要扩大一条战线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从学生到学生干部.从班主任到辅导员.从系党总支(支部)到主管院(校)领导都与就业指导工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要理顺尽可能多的.关系.使就业指导这个工作系统在学生工作中沟通顺畅.运作自如。三要整合一支力量。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观念、经验、知识、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成员之间需要不断磨合,逐渐形成业务精通、精干高效、战斗有力的队伍此外.还要在质和量方面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和实力。 ? 构建科学的就业率统计机制.维护就业数据的统计权威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政策.建立健全就业率统计与奖惩机制.切实维护向社会公开的就业率的权威性。为防止出现就业率“注水”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加紧修正就业率统计中存在的漏洞.以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应在建立健全机制上下工夫.重点是建立健全督查机制、测评机制、奖惩机制。实施就业率公开的“阳光工程”。

(三)创新思路,统筹兼顾

  优势互补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由教学系统和全程指导与服务系统组成,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学系统是就业指导系统工程中举足轻重的左轮教与学是高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从专业设置到专业课程选择,从教学实践到技能训练.从职业能力培养到职业素质形成等等.各个环节都与培养学生密切相关。为此.有人甚至提出了“为就业而教”的121号。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有些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三脚猫”功夫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业内人士指出.在同样的就业形势下,抛开院校与专业的差别.真正存在就业难问题的大学生群体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学习成绩差、综合能力低、没有特长、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眼高手低等等。在学生学习任务强度并不大的情况下.应倡导在高校教学中开展“加负”运动.就是要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年大学生活中“撑饱”知识.要使学生在较高的压力下强化训练基本功和内功.成为基础宽、能力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要强调从严治学、从精求学。

  全程指导与服务系统是就业指导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右轮传统的就业指导认为.到了毕业前夕给学生充充电.讲授一点严峻的就业形势.点拨一下神乎其神的求职技巧,似乎就差不多了。这样的就业指导学生往往“吃不饱”。大学校园曾流传这样的顺IZl溜:“一年级,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缺乏启蒙,懵懂度日);二年级,知道自己不知道(略有感慨,随波逐流),三年级、四年级,不知道自己知道(学无所成。丧失信心)。”这就是缺乏全程就业指导的真实写照.令人无比惋惜。因此.与时俱进地提出全程就业指导的思路已成为必然要求全程就业指导应该从大学生入学开始持续到毕业一年级应开展职业分析教育.引导学生确定奋斗目标.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积极的职业观。二年级和三年级(专科是二年级)应引导学生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德、智、体全方面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四年级(专科是三年级)应引导学生培养求职技巧和职场技能。为走向社会的最后冲刺做好准备。在引导的过程中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就业形势、职业规划、素质拓展、择业心理、求职技巧、职场技巧、就业政策及法规等知识这些知识的讲授可采用生动活泼的模拟、咨询、竞赛、投影电教等形式完成。寓教于乐,教学互动。通过这些形式,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四)形成循环,人性关怀

  注重延续就业指导工作并非把学生送出校门走向社会就大功告成了学校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与反馈机制.要将评估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到招生、培养等环节.努力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互动。

  成功的就业指导应该形成“(学校)指导就业――(用人单位)反馈就业――(毕业生)帮助(在校生)就业”的良性循环在良性循环中实现从毕业生“走出去”到用人单位“找回来”:实现从用人单位把毕业生“带出去”到介绍其他用人单位“找回来”。就业指导部门要在这样的良性网络循环中不断改进工作.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市场。

  延长就业指导的服务时限.实行人性化服务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服务时间范围拓宽到毕业生毕业后一到两年此举不仅可解决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的实际困难.而且容易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口碑.可谓一举多得。

  加强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有利于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应将就业调研工作纳入学校科研体系中.鼓励和支持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认真开展就业工作调研,如校企合作调研、就业市场调研、毕业生实习就业状况调研、毕业生思想状况调研、毕业生追踪调查等。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密配合、团结协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创造“全过程进行就业指导.全方位开展就业工作,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局面.要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扎扎实实地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步人良性发展的轨道。

试析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论文6

  论文摘要:随着信教育技术观念,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朝着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高等学校就业工作者要树立现代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在就业指导中大力应用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从而促进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困境

  首先,高校扩招后给高校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尤其使就业指导工作矛盾特别突出。学生数量剧增、综合素质普遍下降;就业指导人员、经费、场地等软硬件严重不足,同时,一些学校还有就业工作的“马太”效应就业工作做的越好,领导就越重视;反之,就业工作做的越不好,领导就越不重视。教育部部长周济于1月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的招生计划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475万人,研究生招生37万人”。同时,预计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338万人,比增长27.71。可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复杂的、长期的和艰巨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及其在高校的发展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它是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进入到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以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推进了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提高了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朝着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信息化阶段。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和特点

  1.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改革,推动了就业指导工作方法的革新,建构了新型就业工作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书本,数字化音像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交互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声像并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就业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IN丁ERNE丁巨大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及他们所共同具备的人机交互能力,为创建以“学”为中心的新型就业指导模式提供了最好的技术上的支持为就业指导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成为认知的主体。

  2.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就业指导形式和手段,构造各种环境,提高就业指导效率和质量。传统的就业指导形式依据黑板和讲台,进行课堂教学,而现在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和网络平台,就业指导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纬度展开。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可以增大就业指导信息量,提高效率,减少课时,而不象传统的手段费时又费力。 3.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点。当前是信息化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点。通过Interne七可以连接到世界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广泛地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提高就业指导信息量。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就业信息网,可以将就业政策、择业技能、心理教育、招聘信息等放在校园网上,进行网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网络环境的学习可以实现对信息的个别化,交互性、综合性的组织、反馈与管理,从而使个别化就业指导成为现实。而且在网络技术下培养人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通过网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信息获取、选择、加工能力更为突出,有较强的网络生存能力。所以,现代教育技术朝着信息化方向全面发展,培养信息时代需要的人才。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实施措施

  1.转变观念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实施的前提。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工作中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就业指导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一流的信息技术设备并不一定能产生一流的工作效率和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是真正能起到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的作用,首要的、最迫切的还是思想和观念的变革,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树立新的教育技术观念。

  2.加强培训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实施的关键。

  首先,应对指导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的培训,比如对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教室设备的使用,学会正确操作这些设备,并能进行简单故障排除,这样让他们对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有一个感性的、基本的认识,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现代化教学环境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的优点,这样为进一步的培训工作打下基础。

  其次,对指导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使他们学会制作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不仅要会正确的操作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应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学会制作质量精良的网络及多媒体就业指导课件。最后要加强资源开发,推动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集中群体智慧,开发优秀的网络课件,研制具有学校或行业特色的教学软件和电教教材。

  3.领导支持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实施的保障。

  领导重视、支持是全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保证,领导的支持包括经费支持,决策支持,为指导教师配备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的设施设备,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必由之路,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另外,指导教师要积极地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全面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

  高校扩招不是制约就业的关键,制度改革更不是限制就业的枷锁。问题在于就业指导从方法上没有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和规律,方式上没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当前高等教育中已经飞越发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越来越大,如何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必然选择。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已不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了,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在浩瀚的信息中寻找知识和整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更好地择业、就业和创业的目的。

试析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论文7

  2.1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

  美国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均没有给大学生提供专门服务和实施必要管理的机构一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也称毕业生就业规划安置中心、就业发展中心、职业规划介绍中心、大学生安置办公室),它是学校的—个常设机构,直接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领导。就业指导中心的重要地位使得美国高校对该机构的经费投入较多,“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按学生的学费的5%拨给(约占60%)和社会捐赠(约占J%)”’。在这些经费中,除去工作人员工资,直接用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年经费约为50%左右,充足的经费保证了指导中心的正常运作和采用先进的办公手段。

  我国改革开放后,毕业生就业引入竞争机制,全国各高校相继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各高校都设有以一名校领导为主任、学校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中心与毕业生分配办公室一起、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全国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就业经费无保障、办公条件差、缺少就业专用场地等问题。

  2.2就业指导的宏观环境

  在政府宏观调控方面,我国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按市场规律来调控的。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由高校和政府推荐,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双ruJ选择、自主择业的制度。对在双选中落实了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国家负责安排派遣,对在双选中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派回生源所在区县,由区县政府安排就业。可见,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既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又具有计划经济的特征。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除了自身需要直接吸收一部分人外,对高校毕业生不承担直接安置的义务。“政府只是通过制定一些相关的法规来保障公民的就业权利和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实施一些宏观经济政策来鼓励或限制资本的投人与生产的发展,从而起到影响整个社会就业量的作用”。

  2.3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服务对象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一整套体系,并且是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的,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就业指导中心在学生一入校就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第二年要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性、兴趣和专长,参加相关活动,最终选择好专业;第三年要帮助学生收集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指导学生进行如何写求职信、参加面试等专题训练,帮助学生收集需求信息,举办各种规模的就业市场活动。就业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全校学生,也有已经毕业的校友。这种丰富而全面的就业指导是令人赞叹的”。

  我国学校现行的就业工作指导,主要负责毕业生落实工作单位,包括为毕业生开没就业指导课或专题讲座、收集需求信息、联系用人单位、组织校园招聘、推荐学生就业、进行就业管理。内容和任务主要涉及思想教育、政策指导、信息指导、技巧指导四个方面。总体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薄弱,机制比较僵化。“我国高校传统的就业指导服务主要侧重于高年级。据对北京几所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对象集中在毕业年级,将低年级学生列为指导对象的相对较少。因为人们在认i只上存在这样—个误区,认为只有毕业生才有必要接受就业指导,其他在校学生没有必要进行这项工作”。

  2.4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队伍

  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有几个特点:其一,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呈现出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特点。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一般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负责学生心理测试、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工作的就业顾问,一般也具有心理学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其他人员也需获得过学士学位。其二,所有的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培训资格证书、并经过考试达标才能上岗其三,就业指导人员有明确的岗位分工,没有中心主任、就业顾问、就业主管、对外联络员、秘书等。其四,就业指导队伍配备足量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一般根据学生规模有l0多人到40多人,就业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1:200左右,这一比例使得每个毕业生都能得到一对一的就业指导。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一般还从事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负责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l:700以上。“我国复杂的户籍制度及人事管理制度使得就业管理的事务工作较多,如协议书盖章、就业报到证的办理、毕业生档案的寄发、学生户口的迁移等。就业指导人员每天疲于应付用人单位和学生,根本无暇深入研究和全面指导,也很难主动联络和开拓市场,更难开展个性化服务。”我国大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学历不高,专业不精,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的机会少,凶而对就业指导发挥的作用不大。

  2.5就业指导模式

(1)美国“发展式”就业指导模式:美国“发展式”就业指导模式认为,大学生职业指导并不是选择职业的一时行为,而是—个发展的培养人的过程,把职业指导定位为由原来的就业安置的短暂行为扩展到整个人生的职业活动,强调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①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设汁。②开展大学生职业心理测试。③分析和预测职业发展前景。④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2,中国“程序式”就业指导模式:此模式具有以下儿个方面的特点:①在就业指导的理念上,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视为谋取职业的指导。②在就业指导的内容上重视政策、程序化指导。③在就业指导的方法上重视个别咨洵和团体咨洵。在从汁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由昔日的“统包统分”,转向构建“在国家政策方针指导下,大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

(3)两种就业指导模式的比较:就业指导模式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导理念、就业指导内容、就业指导方式、就业指导队伍构成和就业指导机构等方面。现将这两种模式列表比较如下:

  3对我国大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1)要树立全新的就业指导理念,进行发展式的就业指导。我们必须树立新的理念,树立发展式的就业指导理念。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帮助大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就业,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和就业以后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形成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创业,让学生认识到创业比就业更光荣,鼓励那些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日报社会。

(2)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没有一定的人员编制,经费投人、必要的设备和场地是难以开展有效的指导服务工作的,必须加以重视。因此,我们要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应该在我国大陆高校中建立常设机构,根据自身的规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提供专用经费,还要有数量充足的计算机,传真机以及专门的多媒体招聘室等现代化设备和场地。

(3)要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良好的就业指导工作离不开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必须能够主动了解市场,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掌握就业市场对用人要求的细微变化,对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职业发展前景能作出科学的前瞻性的预测和研究。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系统的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咨询方法和技巧.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就业指导工作。

(4)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内容和对象,开展对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应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快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针对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学生入学之初,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的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确立远大的目标;进入高年级阶段,对学生进行求耿技巧、职业道德、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指导;对毕业年级学生,指导其完成就业推荐表和求职信,提供就业信息服务,进行模拟应聘面试等。

试析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论文8

  试析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点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健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心理 职业规划设计 个性化咨询 就业新渠道

  论文摘要:通过对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以及对长期从事一线学生思政工作经验的提炼,并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渠道。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就业模式逐渐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国家统一分配,到学生个人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选择。

  实行这种模式的十几年来,随着人才市场的日益规范,招聘、应聘制度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对自主择业的理解和认识也逐渐走向成熟和深人。但是,的高校扩招使大学毕业生的数目急剧增加,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供求天平”发生了倾斜。“就业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此外,由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未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有着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加之择业时的焦躁心理和盲目性,导致大学生在刚参加工作的两三年里,频繁跳槽,这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科学合理地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方向,图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让他们尽可能少走一些弯路,高等学校对此肩负着巨大的责任。要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关键就是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和职业规划设计的指导。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些经验

(一)欧美高校

  就业指导最早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是以“市场就业制度”或“自由就业制度”为基础的。其就业指导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学校极为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对大学生就业虽然不承担责任,但因为学生的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人数,而招生人数又会影响学校的学费、公司捐款等经费收人。因此,各高校均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通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来增强学校的知名度。

  2.就业指导体系完备。一方面,就业指导主体多样化,大学、企业和社会都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政府只进行宏观就业政策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就业指导机构比较完备,大学的就职部、企业的人事部及一些社会性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3.就业指导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国外就业指导的内容涉及职业的性质、发展前途、经济收入、就业的难易程度、学生职业兴趣的测定与调查、择业准则和技巧等。就业指导的形式主要有讲座、报告、咨询服务、模拟实验、心理测试等,并且用计算机技术来收集整理并提供信息。

(二)香陈高权

  在香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由社会和学校共同承担。政府采用有力的手段来保证毕业生的就业,如设有教育就业辅导组、统筹招聘组等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资料和就业辅导,免费协助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

  下面以香港城市大学为例作一简介:闭该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称之为事业辅导。学校在创建之初,就设有学生事务处,全面统筹学生个人辅导,包括情绪、学习及就业等问题。学生事务处重新定位,改为学生发展处,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为学生提供全面就业辅导和服务。该项工作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一般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而不是在毕业前举办一两个讲座就简单了事。20世纪90年代以前,他们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性的服务,而近年来则要求辅导人员多与学生接触,通过培训,帮助学生把学业能力转化为职业能力。学生发展处还特别成立了事业释站,每天都有辅导员值班,学生不需要预约就可以咨询,并且每周在不同时间开设不同的事业培训班,以适应不同时间上课的同学。只要同学提出了某一方面的要求,学生发展处就尽量开设相关项目以满足其需要。

  有效的就业辅导,必须能够掌握就业市场对用人要求的细微变化。学生发展处经常邀请企业到学校举办事业讲座及招聘活动,让企业和学生相互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此外,该校近年来还积极推行了“学长计划”,请不同行业已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来校和同学进行交流,既给同学一个机会,学习人生和工作的经验,也密切了学生发展处和外界的关系。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后,学生发展处积极主动将信息反馈给各院系,共同探讨现有课程设置是否能适应市场需要。

  三、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我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一般由校学生工作部(处)负责。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本文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首先,要建设一支具有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据了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要求具有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市场学、信息学等知识背景以及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亲和能力、专业能力、社会经验等实际能力。此外,还须具有相关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同学提供科学、可靠的就业指导服务。

  就业指导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的。我们可以在大学四年中逐步递进地开设一些职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如一年级可以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前景分析”、“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年级可以开设“就业观念”、“就业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求职和就业有一个基本的心理准备;三年级可以开设“求职技巧”、“就业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提早进人求职和就业的状态;四年级可以即时地开展一些有关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指导,使学生对就业路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好择业和就业这一重要任务。这些课程可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大学四年思政教育的体系。

(二)加强理论指导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大学阶段,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系统地讲述就业指导理论知识,还要针对不同年级就业指导的特点和内容,帮助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同等重要,学历与能力同样重要。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开展活动。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则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或自身优势不断拓展,既可以是公益类的社区宣传、社会调查,也可以是由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提供的短期的实习。在活动中让大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锻炼并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今后踏上社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三)争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一个系统越开放,就越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交流。大学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如高校与用人单位经常进行联系与沟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等等,都是学校和社会结合的有效方式。此外,学校可以与一些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设立实习基地,如果学生与实习单位达成协议便可以直接录用,这样既免去了学生找工作的劳顿,又使用人单位录用到了合适人选,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咨询服务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个性化已经成为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应该根据毕业生个人实际情况做到个性化服务。其实,早在春秋时代,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职业测试等,来指导大学生根据个人性格、兴趣、特长和所学专业,合理地选择职业方向。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就业考试的模拟实验,或者请用人单位进行模拟招聘,使学生能够对招聘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辅导员这一资源,因为辅导员直接处理学生的日常工作和日常事务,与学生有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对学生较为了解。当然,首先需要对这些教师进行就业指导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然后再依托他们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五)不断开辟就业生新渠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方式和渠道也更趋多元化,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使得就业有了更便捷的方式。全社会思想观念的开放,也使很多人对就业模式有了新的思考,不再局限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这些既给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指导毕业生网上求职

  网上求职是一种特殊的择业形式,避免了毕业生现场大量集中和近距离接触,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也给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平等的表现机会。因此,网上求职和招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青睐。学校要指导毕业生选择适合的网络招聘会,并使毕业生了解网上招聘会及投递简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当然,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邀请一些用人单位在固定的时间内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招聘,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以有更多的沟通和了解。百大网就是一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专门机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通过网上交流信息,不仅提高了招聘效果,而且节省了招聘费用。

  2.指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对于学生的自主创业这一新生事物,社会、学校和家长不无担心和疑虑。但是,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是自身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所提倡的。它需要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不怕困难、坦然面对逆境的良好心理素质,圈这一切也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至少应在以下几个领域加强研究和引导:自主创业的背景及政策研究;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能性研究;自主创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研究;自主创业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等。

  3.指导毕业生跨城市就业

  每个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差异很大,每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也有很大的差异。个人的求职和发展空间,更多的依赖于城市所提供的就业机会点。如营销人才、管理人才、软硬件人才、会展人才等在上海市内的机会较多,而制造类人才则涌向上海的经济开发区和江浙一带企业密集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城市发展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城市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使之在一个新的城市中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4.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和部门就业

  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上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此外,还要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一方面可以缓解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地区贫富差距,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对内应不断完善和健全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并为广大同学提供切合个人特点和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对外应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形成高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为同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相关的服务,深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到融人社会,服务社会搭建平台。此外还应跟随时代发展特点,不断探索就业新途径,帮助毕业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有所用,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试析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论文9

  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就业 大学生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促进就业成才为最终目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就业工作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

  1首先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1.1大学生彭凶卫观的内涵

  对大学生就业观这一概念的阐述,包含三个内容:第一,大学生的就业观研究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包括全日制的本专科学生。第二,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等过程中形成的。第三,大学生彭凶仑观的内涵主要包括就业心理动机、就业理想、就业认知、就业价值取向、就业实现途径等方面。

  1.2大学生就业观的联正

  1.2.1时代性

  大学生彭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时代的变化紧密相连。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大学生开始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意识,80年代的大学生就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90年代以后,大学生认为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21世纪的大学生则受市场经济竞争浪潮的影响,在双向选择之间寻找就业机会,同时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队伍愈加庞大。

  1.2.2差异性

  纵向看,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教育体制转变,大学生就业观也有较大落差,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从横向分析,大学生就业观因就业单,位分布的地域不同、工作领域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所学专业不同、男女性别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1.2.3矛盾性

  社会的发展强化了跨世纪青年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等,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就业时往往表现出诸多的矛盾心理。既想主动竞争谋取理想职业自主择业,又担心竞争失败;既想去自己当老板一自主创业,又害怕遭受挫折;既想通过社会人际关系促就业关系就业,又害怕不正之风;既渴望早日工作又担心难以适应;即想满足生活需要、又想寻求利于个人发展空间。

  1.3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和现状,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因素为外部因素,来自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为内部因素。

  1.3.1外部因素

  1.3.11社会因素

  第一,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和社会舆论影响着他们的就业观。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第二,社会通过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以及权威知名人士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第三,社会习俗和才象统职业观念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政治、道德型文化,因而社会习俗和传统耳业观有着强调“学而优则仕”,这也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1.3.12高校因素。高校扩招和就业制度改革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高校扩招造成毕业生高存量,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面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更有部分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欠佳,容易出现问题。

  1.3.13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父母通过言行、经验教习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二是父母参与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帮助子女获得理想职业。三是平时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的大学生,缺乏主见,在职业选择上乐于接受父母的选择和安排。 1.3.2内部因素

  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内部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自我认知程度较低,特是与就业有关的专业倾向、个人兴趣等认识不足。另外,对环境认识不足以及心理素质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尤其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是在家庭过多宠爱、照顾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面对挫折和新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不强,从而影响就业工作。

  2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2.1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大学生进行早期的就业观教育

  就业观教育是我们高校要从早期就要着手教育的重点,也是全社会和家庭都应重视的问题。在新生一人学,我们就要开始进行就业工作动员,从早期向学生渗透正确的就业观,尤其从新生开始进行实践,增加社会阅历和实践能力,从而早期体会就业工作,做好就业准备。

  2.2教育学生在就业工作中要争取主动。一是主动走出校门,参与市场竞争,争取用人单位的信任和支持。二是教育学生具备强烈的主动自荐意识,敢于和善于积极地推销自我、展现自我,沉着自信,树立自主自强、自我创新的就业观,这对毕业生顶利完成就业工作剥必要。三是主动完善自我,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学习面试的着装艺术和语言表达等艺术,以便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四是教育学生毕业后自己主动创业,主动开辟就业市场,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

  2.3通过开展就业相关主题活动,提高就业储备意识

  要通过举行就业工作总结研讨会和就业招聘会,将就业工作的宝贵经验及时反馈给在校的学生,如面试技巧的掌握,简历的制作,与用人单位的交流等。学院在和分别举行了就业招聘会,在校全体学生者惨与了这次招聘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早期与就业市场接触,第一时间储备就业相关资历,为就业做好铺垫020我院还举行了个人简历大赛,指导简历的重要性和关键点;另外,在级学生中广泛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体学生都制定计划,规划大学四年如何度过,取得什么样成绩,将来拿什么找工作,找什么工作等。这些活动有利地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工作。

  2.4拓宽宣传渠道,增加就业影响度,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牢牢把握各种有利的宣传口径,作为广告效应,要通过各种国际和国内大赛的参赛资格,把握获奖的宣传效应,增加学校和学院的良好社会声誉,从而拓宽就业的信息渠道,为学生争取就业招聘信息,进一步增力目就业祛码。把握各种专业展览、论坛以及国际影展等大型活动的宣传途径,将专业优势凸显出来,赢得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举办各种专题讲座,让学生大开眼界,满足对专业的渴望,同时为就业奠定基础。

  2.5走出去,了解市场;引回来,借鉴经验

  就业工作实现走出去一主动争取就业机会,把握就业市场的脉搏,推荐学生,促进就业;引进来--邀请前来招聘、开办就业讲座,借鉴市场用人需求,合理培养人才。学院的实习基地走访,更加结合金融危机后就业市场的不稳定等因素,了解单位的人事情况,分析艺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用人需求等现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工作。

  2.6教学改革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要加决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和劳动力市场接轨,教学中多增加实习实践的课程,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7积极开展健康心理教育辅导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个别谈心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敢于正视现实,有勇气面刘.失败,始终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观特征非常明显,影响因素也多种多样,作为高校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践行利学发展观,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