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12篇

2022-10-11 13:03:00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12篇,供大家参考。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12篇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1

  财政与金融论文

  财政与金融论文一

  1 地方财政与地方金融业开展有关性剖析

  1.1 地方财政与金融业具有高度的有关性

  地方财政和地方金融是完成地方经济开展的首要资金来历,二者在支撑地方经济开展上构成彼此补充的作用。财政与金融的有关性目标跟着经济的开展为提高,金融与财政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依据北京市-的数据计算,地方财政与金融的相联系数可达0.9845,在剖析地方财政出入与金融存贷的有关联系标明,财政开销与金融存贷相联系数分别为0.9427和0.9468,地方财政与金融的相联系数较低。

  1.2 财政安稳是化解金融危险的首要条件

  金融财物的最大威胁时不良信贷业务过多,安全性能对比低。假如金融职业发作危险,有必要及时处置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切断金融业务对同行构成的冲击,这单靠金融机构的实力是不够的,需求政府财政资金的写入才能构造危险问题。金融是经济的中心,联系到社会的安稳和公民的出产日子,因而,假如你金融业发作危机,政府以财政手法介入。在对金融财物不良的处置中,都需求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撑,才能处理金融危险问题。因而,通常把金融机构不良的财物作为政府的债款处理。

  1.3 地方财政干涉地方金融力度呈正有关

  自从施行分税制以来,尽管税收收入添加和经济开展了,可是地方财政收入比重锐减,由此,地方财政压力非常大,有些地方出现捉襟见肘的景象。为了处理地方财政出入的压力,政府财力来历伸向金融机构,2005-20,中国政府金融信贷与GDP之比由2.95上升到5.25,地方政府财力的下降与金融才能的上升,构成了“弱财政、强金融”的局势。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因为财力的弱化,必定下降对社会的操控才能,由使用金融体系的特殊性,套取金融借款,来补偿地方财力缺少。

  2 地方财政与地方金融联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财政在金融开展中存在着越位和缺位的问题

  地方财政过多的干涉地方金融,构成财政越位。有些地方政府寻求开展的计划,不按照商场经济体系的请求,随意把小型金融机构集中起来构成一致的法人实体。如地方商业银行由地方政府和公司联合出资组成,政府变成金融机构的股东,管理人员有政府官员兼任,这致使商业银行随意受到政府的支配,影响了商业银行遵从商场金融职业的开展规律。同样,财政缺位的景象也存在着,地方政府在信誉社的变革上首要是减免信誉社处置不良财产中的各项税费,可是这种优惠政策是短期的政府做法,财政支撑有限,无法树立长效的信贷危险搬运机制。在推进地方金融开展中,中小公司的信誉担保机制建造因为缺少资金,制约着地方金融业健康开展。

  2.2 地方金融业在地方经济开展中的缺位问题

  地方经济开展落后,金融信息不对称、信贷危险对比高级因素,全国性的银行分支机构只吸收存款,不愿意发放借款,支撑地方相应的金融效劳。从而使城乡资金流向城市,流向沿海区域,已经变成一种景象,致使了贫穷区域社会经济的开展严峻缺少资金。地方经济开展没有金融支撑,而贫穷区域的经济制约着地方金融业的开展,地方经济开展中金融支撑缺少致使了地方经济的开展与地方金融业开展彼此制约的景象。

  2.3 地方财政缺位引致的地方金融越位问题

  国家关于财政的请求是地方财政作为公共财政退出商场竞争职业,供给公共物品和公共效劳。可是,一些地方政府衷于搞出资项目,请求地方金融供给财政担保的信贷支撑,而一些项目失利致使很多不良借款。地方财政是教学投入的首要资金,可是有些高校经过地方金融机构大举借债,构成了巨额的不良借款。有关数据计算,地方政府债款高达1万亿元公民币以上,县乡政府负债变成普遍景象。地方财政缺位致使的地方金融越位问题严峻影响了地方金融可持续开展,也反过来影响地方经济开展和财力提高。

  3 完善地方财政与地方金融联系的主张

  3.1 树立具有束缚力的地方政府举债机制

  在分税制下,答应地方政府经过标准的法定程序、在高透明度和有用监督的条件下适度计划举债,处理短期内市政建造等开销缺口,同时下降或消除地方政府无规则举债而致使的很多隐性债款危险。在地方政府举债问题上,树立地方政府举债机制,它妥善处理政府各类债款和担保职责,操控举债计划,避免财政危险的堆集和加剧。地方政府举债机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保证地方政府具有安稳的税基,逐渐完成中心、省、县三级财权和税基的对应,深化以“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为标志的财政层级扁平化变革,完善分税分级财政体系。二是树立一致标准的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制度结构,完善核算法、搬运付出法规,以法令方式清晰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硬化核算束缚,清晰地方政府是债券发行和偿还债款的法定主体,对地方政府融资来历、资金管理、投进规模和债款偿还等作出清晰的法令规定。三是加强中心对地方政府债款监管,地方政府举债须同级人大经过并报中心政府同意,加强对债款出入核算的审计监督,逐渐树立全国一致的地方政府债款管理信息系统,树立地方财政危险预警和操控机制。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2

  在我们引进的经济学概念里,“机会成本”深入人心的程度是非常之高的,它不仅活跃于经济学理论学术界,而且深得现实经济生活里各方面的器重,甚至于扩展到了政治体制、法律观念和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至于在金融投资、股票、证券行业里,“机会成本”常常与风险概念一并使用,成为投资决策与风险判断的最重要的方面。不谈“机会成本”而言投资者,多半会被认为是“不合格”的投资者。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它是指在生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产一种货物占用资源而不能用于生产另一种货物的价值。换言之,就是当一种资源只能用于生产一种产品时,未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价值大小,就是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如一批钢铁用于生产机床时,它们就不能被用于生产汽车,生产汽车产生的价值便是生产机床的机会成本;同样,当钢铁用于生产汽车时,生产机床产生的价值就是生产汽车的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生产者只能在不同的产品生产决策上做出选择,择一而须弃另一,择得合适,便是机会成本低下,经济效益好;相反,择得机会成本高者,经济效益就不好。由于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选择定的生产产品的成本,它更大程度上是观念性的。

  无疑,这是一个很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经济学概念,当它从生产领域引入到投资领域后,投资资金便作为资源来看待了。在投资的选择上,择一而不能投另一,便有投资的“机会成本”考虑。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无一不是在投资项目的多方面对比与选择后才完成的,那种被列于选择,而最后又没有投资的项目,自然成为了机会成本的计算主体,在这一主体上投资可能得到的全部的价值收益加上投资价值量,就是被选择定的投资的机会成本。

  当机会成本概念引入投资领域时,相应地,人们对于风险的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投资活动里,人们通常只从投资活动本身计算成本,如投资咨询成本、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成本、投资的生产资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它构成了投资的实际成本。一个投资项目或对象,只有耗费于其上的各种支出才是成本计算范围内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投资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投资后产生的收益,投资成本水平高低则取决于收益的多少,它与投资活动范围以外的项目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在这种成本概念下的投资风险,也就是投资后可能没有任何收益,而且可能损失投资资本的结果。有了机会成本概念之后,投资者便将风险的范围扩大了,如果投资的项目或对象虽然得到了收益,但没有达到预计的水平,没有达到投资于另一个项目或对象可能产生的收益水平,也就是说,投资实现的收益水平并没有高于机会成本,这便是投资的不成功,投资没有得到“机会”性收益,投资决策错误,与此相关的投资决策与活动就是风险巨大型的。

  正是这样的投资机会概念和投资风险概念,使得投资者对于投资的考虑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投资者不再简单地将投资的直接收益作为评判投资成本与否的标准,而是将收益与风险和“机会成本”联系分析,对投资的成功要求大大提高了。相应地,人们推出了新的风险分析办法,并且推出了大量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与方法,试图在任何一次投资活动中,都取得最大的收益,或是将风险降低到最小水平。金融衍生产品就是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应当说,当前的金融衍生产品给予我们这个世界的,主要还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它似乎在表明,凡是与金融活动相关的产品,无一不可以来“衍生”一下,利率可以,股票指数可以,外汇可以,债务当然也可以。因此,我们目前还根本细分不了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大体与金融活动相关的期货、期权、调期、回购等都在金融衍生产品范围之内。因此,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定义为已有金融产品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新的投资对象。显然,作为投资对象,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就是清楚的:一是避免风险功能;二是投机套利功能,投资就有投机的可能,金融衍生产品不是一般的投资对象,投机功能就是强大的。就金融衍生产品的避免风险功能而言,在投资者风险概念扩大了的情况下,金融衍生产品的这一功能似显得更加招人喜欢,也更显得地位突出。

  以股票期货指数为例来讨论。对于单个投资而言,股票投资可能是世界上风险最大的投资之一,这就产生了投资避险的要求。股票指数期货正是应这样的要求而“衍生”出来的产品。对于一个有多种股票的投资者而言,股票指数期货就是最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了,它以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一定时间后,股票的价格真的下降了,投资者手中的股票贬值了,他的投资受到了损失;但是,股票期货也下跌了,他通过买入股票期货来对冲,赢得了期货市场上的正向收益,结果,该投资者没有损失,或许还能赚点,最普遍的情况,便是损失得很少。

  同样,如果一个投资者卖出股票后,做了空头,股票价格上升,而且显示出了继续上升的热头,这对于投资者是一个损失,他需要别的方式对这种损失进行补偿,于是,他需要买入股票期货来避免这种风险,如果股票市场价格上升,他出售股票的损失也就越大;而在股票期货市场上,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上升,卖出合约可以得到相当价值的收益,这样一收一付,正负相抵后,至少也是风险减少,股票指数期货的避免风险功能表现得格外充分。

  在这样的股票市场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中,我们可以留心到如此的事实:如果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多头,而同时并不利用期货市场上的避险保值功能,那么,投资者可能会有两种结果出现:一是股票的价格上升,股票的投资者将抛出股票,取得可观的投资收益;二是股票的价格下降,股票的投资者由于资金周转等问题,他不得不抛出,由此蒙受较大的投资损失,与既做股票市场多头,同时又做股票期货市场上的卖空来说,投资者可能赚得痛快,也可能赔得惨重,收益的波动曲线是大幅度的;而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者,就在不赔不赚和小赔小赚之间波动,曲线是平缓型的。

  同样,当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空头时,在不利用股票期货市场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由于价格下降而庆幸抛得及时,减少了损失或是获得了收益;相反,如果股票价格上升,投资者则可能后悔抛股票过早,形成了重大的损失。和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情况不同,如此的投资活动的收益波动曲线是高波峰和低波谷的。如果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则拉平了收益的波动曲线。

  可见,用不用股票期货来做反向操作,实际上是投资者对投资做不做保险的选择,如果做了,投资者就不再有投资损失的巨大风险,但同时,它也使投资者得到较大收益的可能性消失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风险是避免了,但赚取大钱的机会也丢掉了。我们承认,这的确是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保值避免风险的功能。但是,如果认识只是停留于此,我们的思想就显得过于狭窄了。

  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避免做股票投资的风险,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夸大机会成本的观念在作崇,投资者将股票投资的非实际成本过于计较了。在多头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下降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不想马上抛出股票,由此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在做空头的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上升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没有办法不做空头,他也就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多头者想持有股票,空头者不想马上投资,都是以相反的操作作为机会成本来考虑的:多头怕抛了股票会有更大的损失,而空头则害怕马上买入会极不合算。这样的结果,机会成本成了投资的最主要考虑,同时又被放置于放大的地位上,投资者便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最后,干脆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夸大的机会成本马上变成现实的风险度量,投资者用股票期货消灭了风险,也消灭了增加收益的机会。

  但是,机会成本毕竟不是实际成本,在进行股票投资时,考虑机会成本是必要的。若是过于计较,结果就失去投资本身的意义了。在进行任何投资时,投资量、实际成本支出、投资收益

  和投资损失量是四个真实的需要计算的指标,一个股票投资者做多头时,他应当对股票市场的情况有充分的研究和了解,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下降,最简单可靠的反应是将股票及时地抛出;一个股票投资者做空头时,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上升,他就应当在股票市场上及时地买进,以待谋利。如果投资者的估计错了,投资者将需要支付的是实际的'投资损失量或是实际成本。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价值,实际上是一种将手中现有价值延续到一段时间后不变的做法,它与股票投资者对市场的分析与判断不再有任何关系,市场是升是降,投资者手中的价值基本不变。这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投资么?就此而论,股票期货产品的保值功能是消极的工具,它使投资者没有了投资价值的变化风险,也没有了投资价值增加的积极力量。

  问题还远不止于此。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千千万万,如果每个投资者都是如此进行操作,不论做空头还是做多头,投资的风险都由股票的期货市场操作“保险”住了,那么,股票市场的价值变化也就将基本稳定了。从总的情况分析,现代的股票市场,不论是发达国家的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都具有“零和交易”或是准“零和交易”的性质,即是股票市场有人赚钱,一定是他人赔钱所致。在投资者都用股票期货来进行保值后,股票市场便一定是超常地稳定了,没有人能够利用股票市场的波动来进行投资了,这样一来,股票市场的存在便有了问题,没有投机的股票市场,还有什么投机者呢?就是一般的投资者,谁又不想低价买入而高价卖出呢?股票市场的存在又还有什么必要呢?

  从理论上讲,股票的期货产品如果只是让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作为保值来使用,这一产品的保值功能很可能就会将股票市场送进历史的博物馆。但是,现实运行的情况表明,股票市场并不因为股票期货市场的出现而有生存问题,相反,这使得股票市场更加活跃,而且波动更大。这就充分地告诉世人,股票期货产品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保值,而是投机,股票期货产品虽然产生于股票产品,但它远比股票本身更具投机性,这是我们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虽然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目前还没有一致性的定论,对于它是褒是贬各有说法,毁誉参半,争论颇大。从我们的分析可见,金融衍生产品重要的不在于它有避免风险的功能,而在于它更大的投机性。事实上,投资者对股票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看重的,就是它们的投机功能,就是它们“以小博大”的投机方式,真正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进行避免风险保值者并不多。这样的格局,应当成为研究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重要的依据。当然,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管理的政策制定与决策部门来说,如此的结论更有特别的意义。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3

  我国国债发行成本优化问题研究论文

  一、我国国债发行成本优化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在通货不断紧缩、财政赤字与国债发行量加速扩大的我国,作为经济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的国债,其筹资成本的优化越来越显得重要与迫切。当前,我国国债在流通市场管理与发行的利率期限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致使国债的筹资成本实在太高。我国国债发行成本优化的研究,将有助于大大降低国债的筹资成本,明显减轻我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减缓财政赤字的扩大速度,加强政府未来的偿债能力与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

  具体地看,我国的财政赤字,近几年膨胀的加速程度惊人:为530亿元,为960亿元(按IMF的统计口径,则为1711亿元),而更迅速地膨胀为1803亿元,大大超过1503亿元的预算(19共增发3891亿元国债,不含用于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2700亿元国债,19又增发了600亿元国债,还将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共计划发行4380亿元国债,而且 20财政增收将面临较大困难),年的中央财政预算赤字则进一步膨胀为2299亿元。当前我国名义上的债券余额是8000亿元,占GDP的 10%。该比例与国外相比,似乎还不高,但如果考虑到未纳入财政预算却已经形成的政府债务,以及政府或有债务,我国政府总债务负担率已经与大部分国家相近。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全部债务存量已超过1.2万亿元(而且未纳入预算的政府债务约还有6000亿元)。

  我国 1990~19国债发行规模年增长26.65%,比同期全国财政总支出的年均增长幅度11.43%高出15.22个百分点,比全国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幅度11.43%高出15.25个百分点,占全国财政支出的份额也由1990年12.17%上升到了27.72%,翻了一番多。进入90年代后,财政的债务本息支付任务沉重,年度还本付息额占年度国债发行额的比率由1990年的50.71%,增长到年的78.81%,增加了28.1个百分点,即 1997年后近4/5的债务收入是用于抵偿旧债本息。因此,我国国债正在步入借新债还旧债的高度债务时期,政府未来的偿债能力大大降低。国债如以目前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就很可能会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

  我国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已相当高,用于偿债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 年已达61%,而年则更达71.12%。财政的这一结构性赤字,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容易引起政府债台高筑,陷入债务泥潭,引起通货膨胀和排挤效应,对经济产生大的负面影响,并加重今后的债务负担。

  此外,我国的债务管理很不集中。目前我国实际发行的企业或金融债务,与国债并无本质区别,而且由于财政部门没有参与这些债券的发行,这更增加了财政风险。

  国债发行利率过高,发行的利率期限结构极不合理,致使国债筹资成本实在太高,这是财政赤字如此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笔者在已出版专著中的估算方法,估计近几年的这一失策,每年的损失高达100亿元以上,占据财政赤字的很大比例。从实际看,近年来我国财政的还本付息支出,每年以500—600亿元的幅度递增,1996至1998年依次为1223、1820与2315亿元,而且利息支出占还本付息支出的比重已高达1/4—1/3.国债的利息支出,不仅占 GDP的比重在逐年提高,而且占(在迅速膨胀的)财政赤字的比重竟然也在逐年提高。

  国债市场是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基础,在金融发达的国家,它已成为政府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机结合、协调运作的场所,是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有机融合点,而且是证券市场的主要支柱。我国国债市场发展的严重滞后,大大影响了金融系统的健康发育。

  一般地说,由于债券有随时可兑现的灵活性,所以发达国家债券的利率一般都低于银行存款利率。但在我国,不但情况与此相反,而且反差大得惊人,国债发行利率常常高于银行存款利率2个百分点,大大抬高了我国债券的发行(筹资)成本。当前,我国国债发行余额共有8000亿元,若能降低2个百分点的`年复利率发行,那末这几年每年就能为国家财政省下约为8000亿元×2%=160亿元的利率支付。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在1997年,国家财政部花了很大的力量,才使 1997年国家计划的财政赤字压缩了40亿元,从的610亿元实际财政赤字,压缩至1997年的570亿元计划财政赤字。可见,着力搞好国家的债券市场是多么重要。

  二、我国国债发行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分析

  1.在90年代,我国开始降息的 1996—1997年间,我国发行的国债竟然大部分是7—期的中长期国债。例如,196月14日发行了250亿元的10年期国债,年复利率还竟然高达11.83%(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包括一些高级研究人员与决策人员,不清楚每年付一次息的附息债券票面利率就是年复利率),如果当时一年期一年期地发行,到现在再发行中长期国债,现在的发行利率,最高也只有2%~3%的年复利率。该国债于年6月份的二级市场中,在1997年与1998 年两次取息11.83元后,其最高价还曾达到167元。因此,单单这一国债的发行决策失误,就起码要损失100亿元以上。再加上紧接着于1996年11月 1日发行、年复利率为8.56%的7年期附息国债201.1亿元,与1997年9月5日发行、年复利率为9.78%的10年期附息国债130亿元,1996—1997年间,国债发行的利率期限结构问题决策失误造成的总损失就至少在200亿元以上。而且,在我国市场利率处于低谷的当前,反而要发行短期债券与浮动利率的债券了。这一切都与正确的决策恰恰相反。

  2.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管理失策,在于投入实在太少,导致国债流通市场的利率大大高于银行利率,以致于新国债不得不以高利率发行,进一步加重了国债筹资成本。实际上只要增加宣传力度、增设网点、方便投资者、降低佣金率等,就可大大降低国债筹资成本。

  3.我国股票一级市场特有的无风险高收益率,也是导致国债流通市场的利率大大高于银行利率的关键因素。粗略估计,我国股票一级市场的无风险期望 IRR:1997年为50%左右,1998年为20%左右,1999年为30%左右。这么高的无风险平均年收益率,大大扭曲了我国的市场利率,致使几千亿元资金常年滞留于股票一级市场,无风险地坐享着高收益率。这就难怪其他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包括国债市场)的资金匮乏。这是国债流通市场利率过高(价格过低)的关键原因之一,也是国债回购市场利率过高的关键原因之一。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4

  摘要:本文结合平顶山市国债发展情况,对国债与银行代理保险、开放式基金和其他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国债发售中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国债发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债发展情况;国债发行;个人投资;金融产品;完善市场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市场飞速发展,特别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更为国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债市场经过二十年不断地探索与革新,维护了“金边债券”的信誉,对国家筹集财政资金、促进宏观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个人投资渠道的增多,投资趋向的多元化,国债面临着多种投资工具的冲击。本文结合平顶山市实际情况,对国债与银行代理保险、开放式基金和其他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国债发售中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国债发行的政策建议。

  一、个人金融产品概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个人客户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不但在数量上增长较快,而且在品种和质量上呈多样化和多层次发展趋势。调查显示: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以下简称“四大银行”)面向个人的金融产品多达几十种之多(见表1)。

  二、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发售情况比较分析

(一)销售情况分析

  对平顶山市四大银行20个人金融产品销售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国债发行金额占个人金融产品销售额的31%,银行代理保险占19%,开放式基金占26%,其他个人金融产品占24%。国债发行金额所占比重相对较高,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受到其他金融产品快速发展的影响,其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减少(见图1)。

(二)投资者结构分析

  国债投资者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的特点:一是城镇购买者多,农村购买者少;二是个人购买多,单位持有少;三是中老年人购买多,年轻人购买少。城市工薪阶层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看好国债收益的稳定性和偿还可靠性,选择国债作为稳妥的投资方式。但青年人因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一般选择股票、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金融产品,投资国债只是最后的选择。分红保险的投资主体比较广泛,既有农村居民又有城镇居民,既有年轻人又有中老年人,而且在农村市场很有发展前景。基金购买者主要集中于城镇,并以中青年为主,特别是资金较充裕的金融从业人员、公司白领阶层、私营业主及部分高薪群体。

(三)品种结构分析

  在品种结构上,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期限大多以3—5年期的中期国债为主,占国债发行总量的90%以上,一年以下的短期国债和五年以上的长期国债还是空白。中期国债过于集中,既难以满足广大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结构上的需求,又容易造成国债还本付息过于集中,增加财政偿债压力,同时也不利于中央银行选择不同期限的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合理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了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与此相反,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创新促销方式,使市场销量保持高速增长。调查显示:平顶山四大银行代销分红保险品种十几种之多,其保险期限有三年、五年、八年、十年和十五年等,每个品种的保险责任各不相同,既能保险,又能分红;代理发行各类开放式基金几十种之多,四大银行代理的品种各不相同,极大地丰富了基金市场,近年来业务呈几何增长态势。

(四)销售方式分析

  与分红保险和开放式基金相比,国债销售方式处于劣势地位,主要表现在:

  1.发行风险差异:

  一是国债采取承购包销的方式,若发行不畅,销售剩余的部分须由承销机构被动持有,间接上造成政府向银行直接融资;二是随着人们风险投资意识的增强,如果利率上调或有上调的预期,投资者会提前兑付持有的国债品种,使本应由投资者承担的市场风险转嫁给承销机构,直接影响承销机构资金营运和未来收益。而银行代理分红保险和开放式基金资金结算是借助银行柜台与公司直接进行,不存在资金占压和被动持有的现象。

  2.激励机制的差异:

  代理分红保险和开放式基金,可实现代理机构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双赢。代理机构和保险、基金公司为业务的拓展都建立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层层考核,不断推出与促销业绩挂钩的各种考核办法与奖惩措施,激发了各级代理行的营销积极性。但平顶山市承销分支机构未将国债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也没有规定硬性的销售任务,完全是自愿行为,更无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另外,国债发行兑付手续费列入中间业务收入,未用于奖励一线人员。激励机制的缺乏,削弱了国债的促销动力。

  3.宣传效果的差异:

  国债在财政部下发宣传资料滞后和手续费纳入“中间业务收入”科目核算的情况下,都不愿意拿出专门的经费来进行宣传.尤其在发行宣传活动期内,还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支付登记费、向城市管理部门交纳场地占用费和城市管理维护费等,不仅手续繁多,费用亦不堪重负.因此,国债发行宣传工作缺位和促销方式的滞后,使老百姓对国债发行具体情况了解甚少。而分红保险、开放式基金发行前和发行中,均由各公司统一印制形式多样的宣传品下发到各代销网点,如广告画、宣传架、小手册、横幅、海报等,并由代办人员张贴悬挂或上街宣传;加上代销网点的积极配合,使整个宣传发动工作丰富多彩且扎实有效。

(五)城乡差异分析

  广大的农村地区面向个人的金融产品相对较少,分红保险的投资主体比较广泛,既有农村居民又有城镇居民区,在农村市场很有发展前景;基金购买者主要集中于城镇。国债风险较小,比较符合稳健性投资者的需求,从理论上讲在农村地区比较有市场,但由于受银行网点较少、宣传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导致国债在农村地区销售量较少。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5

  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无疑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到2030年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5%,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据研究,近年来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这意味着有超过30万亿的内需驱动力。强大的市场资金需求仅靠国家的财政支持,显然捉襟见肘,因此,为银行参与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1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

  为提高城市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就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如水、电、道路、供气和排污等,银行的资金可积极介入支持供电、供排水、交通等自身现金流能够覆盖信贷资金的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建设。住房建设和城镇化密集相连,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迅猛增长,对各类城市适用住房的需求激增,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即是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对普通住宅的刚性需求,为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国家提出了明年将新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规划,且保障性租房的金融财税政策将会出现重大调整,如对保障性住房进行减免税和减免息,经测算,如果对保障性住房实行税息全免,将对项目带来10%以上的`利润来源,保障房的项目利润率将达15%,将提升投资者对此的吸引力,现在包括万科在内的知名房地产公司也开始加入保障房市场,银行资金可适时适度介入交通及生活条件较为便利的销售前景较为明确的保障性住房的项目。展望2012,机构预测,继棚户区改造后,公租房建设将大举发力。业内人士认为,在基本建成500万套的目标下,将有更多民众受惠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心城区棚户区的改造、旧工厂的改造及旧城的改造项目等都将是未来金融产品介入的重点目标。

  2.2城际轨道交通和公路的建设

  国家城镇化战略规划将加强发展城市群,引导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将构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枢纽,沿线主要城市为重要节点,辐射广大区域的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这些都必将加快建设城市群间、省会城市间的立体快速客运网络,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城际客运系统,因此城市群内城际客运铁路和公路等的建设都将是金融产品介入点。

  2.3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人口的聚集将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一方面体现在城镇化推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推动呈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进城之后消费城市化带来的巨大的市场空间。居民的消费结构进入快速变动和提升时期,消费将由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代表的小康型、享受型转变,这一方面将促进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德需求,另一方面将提升家具、高档纺织服装等高端消费品的需求。新城市居民消费城市化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更是体现在结构上,一般体现在用于必需品开支下降,用于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增加。据研究数据:食品和居住支出分别增加1.7倍和0.7倍,衣着支出增加4.5倍,杂项商品和服务增加4.5倍,教育文化娱乐增加3.3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加3倍,交通通讯增加2.9倍。除此之外,医疗旅游增加2.1倍。其中家庭设备用品消费的增加,主要体现在耐用消费品方面。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将增加461.8万户家庭,空调、移动电话、冰箱的消费量将分别提高417.8万台,350.5万部和293万台。由此,不但要求产业结构必须适应于消费结构的调整,而且也要求金融服务及金融产品的升级必须与消费结构转变相适应。

  2.4产业的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城市人口的激增,必然带来就业问题产生。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区域各有其比较优势。国家将健全全国统一市场,完善区域互动机制,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就业很大程度上是靠东部的产业转移带动,因此,中西部地区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在生态和农业地区,以高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发展有利于保持生态功能的特色产业和服务业。而对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消费能力较强,资本基础较为雄厚,人口素质较高,决定了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有可能获得优先发展。银行要密切关注各区域不同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在产业迁移、调整、升级或是新兴的产业和技术等方面实加强研究规划,确定金融产品切入的具体方向和时点。

  2.5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都将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实现飞跃式的发展。以物流为例,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导致消费品从生产端传到消费端均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统计显示目前全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内需大消费的拉动。因此,必将重点在物流环节上进行突破,打造新的零售模式,因此物流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契机。另外以教育-职业教育为例,第二次农业普查显示,20岁以下外出劳动力占总数的16.1%,大约有9000万人左右,这些农民工及其下一代劳动力需要通过改善和加强教育,特别是实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才有能力参与城镇的基础建设、工业生产、商品运输和交易及社区服务等城镇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才有能力在城镇安家立业。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进战略中就特别提出要着力支持科技和教育。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化的有效带动下,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影视、演艺娱乐、动漫等文化产业将实现突破性的发展,由此带来的银企合作机遇也不容忽视。因此,应进一步细化和梳理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行业,对拟进入的相关行业的进行深入的研究,确定明确的金融产品切入点。

  2.6多元化筹集资金方式

  城镇化需要大量的长期投资,而仅靠政府投资远远不能满足支持城镇化建设所需的投资,因此,国家社科院提出要加大股权资本的供应,发展资本市场是一个基本的路径,但不能局限于发展资本交易市场,还可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引进外资;发展PE、VC等集合投资;向将债权型资金转变为股权性资金的金融创新方面发展。这些也为银行在非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切入点。3从区域城镇化规划导向寻求市场具体需求“十二五”期间,国家主打“二横三纵”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大则容纳5000万~1亿人口,少则容纳1000~2500万人口。在今年6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在2010年9月下旬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指出,今后在城市化空间布局上可以按特大城市群、大城市群、其他城市化地区(大都市区、城市圈、城市带)、边境口岸城市、点状分布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五类考虑,实行有区别的城市化方针。

  未来一段时间,各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将加快,本行应积极把握发展机遇,紧贴国家对区域城镇化发展的规划战略,不断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在客户的选择上应坚持体现区域特色或产业特色的“抓大放小”,在产品营销上要突出重点、同时要切实加强对业务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的管控。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6

  1城镇化发展概况

  1.1城镇化定义

  城镇化一词的出现迄今为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对于城镇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对城镇化的定义,人口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对其有不同的界定。现对城镇化一般可概括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而引起的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居住方式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区域不断减少,城市区域不断增加,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居住环境不断发展完善,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观念不断更新,并渗透到农村地区,引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向城市居民靠近的一种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城市、县镇、农村在内的不同“地域单元”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人口、产业、地域、文化等集聚与扩散的可持续发展过程。

  1.2城镇化发展规律

  城镇化发展进程具有阶段性发展规律。第一为初级阶段,城镇化水平低于30%,第二阶段为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为30~70%之间,特别是40%以后基本上是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在这一阶段,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第二产业加速发展,城市地域扩大和城市(包括小城镇)数量增加,以及城市人口上升,可提高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城镇的高速发展。第三阶段为稳定阶段,城镇化水平在70%以上,城市发展主要是依靠其自身的发展,速度回落并趋于稳定。

  1.3我国城镇化发展状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1月19日发布的20社会蓝皮书《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称,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距离70%的城镇化第二阶段的完成阶段尚有24%的空间,这标志着中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发展经济学家指出,城镇化水平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这集中体现在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的高度正相关关系,即一个国家或区域城镇化水平越高,人均GDP水平就越高;人均GDP水平就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改革开发30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的46.6%,年均上升0.9个百分点;30年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高增长率,城镇化率也随着经济发展已年均0.9个百分点稳步上升。产业结构也不断调整(如表1)。

  1.4国家战略及相关政策驱动

(1)国家城镇化政策的不断发展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10月,党的十六界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而且还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之首。5月,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不仅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且要走城镇化道路”;20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中央一号文件结合国家局势,首次把城镇化升格为保持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20政府的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将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建设。年12月7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方向: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2)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长期战略发展中,明确积极稳妥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7

  金融产品广告论文

  金融产品广告论文【1】

  摘要:“有形”的商品,诸如食品、电器、汽车等等,它们的广告多是通过对产品“形之特点”的精炼描述,或在此基础上再延伸、传达一些“无形”的价值和精神,以打动消费者。

  而金融产品,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一份契约、一种服务,它相对更加抽象、复杂且更难以在第一时间打动你,――而消费者又总是那么的直观,他们需要一种简单、直接的情感打动。

  那么,在金融产品广告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关键词:金融产品广告;文化艺术运用;消费者体验

  一、商品广告的不同体验

  在炎炎夏日,当我们口渴的时候,可能会很想来一瓶冰凉的可口可乐,因为我们总能想起电视里的画面――从冰柜里拿出浑身挂满小水珠的可乐,以及开启瓶盖清脆悦耳的声音。

  当有人问到你,最想拥有一辆什么样的私家车?你可能会脱口而出它的名字,奔驰、宝马或者是奥迪。

  因为你不止一次的从它们的广告中感受到澎湃的动力,动人的外形,精致的配置。

  同样,你对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机,索尼公司的液晶电视,万宝路牌的香烟,――在看过它们的广告后,可能都会有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因为这些实体产品,小到一个图钉,大到一栋别墅,在针对它们的宣传中,商家总会努力体现它的使用特点,尽管其中有很多是借助了较为微妙的创意想法进行表达,也似乎总是能够带给你诸如外形、声音、气味等等的切身感受。

  而因为它们的直观和可被快速联想的特点,让这些产品的广告似乎也很容易找到应该的表达点,――围绕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感受。

  但如果让你说出一个金融产品的广告,――相信你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可能就不会像上面那么容易了。

  你是否还记得其中关于产品本身的描述?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是否理解了这个他们试图描述的东西?很多消费者在观看过一些金融产品的商业广告后表示:他们得到的是碎片式的信息,能够进入记忆的只有一两个名称和特别的词汇而已。

  这并不能算得上有一个好的效果――我们通常认为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程度应该是:到达、认知、心理变化、行动。

  一个优秀的广告(内容)不仅能让消费者记住,更能引起共鸣,产生认同,甚至还能激发购买欲望,产生品牌情感。

  当然,我们相信,很多行业的产品广告即使只需做到“到达”,也足够产生令广告主满意的效果,设想:当你饥肠辘辘的时候,也许只要有一幅印有撒满馅料的披萨饼的海报,就足够有力量让你走进悬挂它的这家餐厅,――而不需要在海报上使用更多华丽的辞藻来形容为何你需要一个披萨饼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也大可不必宣扬餐厅如何历史悠久、文化多样或者它的老板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云云。

  二、关于金融产品广告的思考

  让我们再来做个设想:一家银行希望向大众市场推出一款理财产品,一款中低风险的债券型理财产品,――也许有些人知道银行的理财产品其实是一纸合同,如果他们希望把那繁冗而长达十几页A4纸的产品特征说明和契约要求展现在广告上,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通常会选择把这个理财产品的优势、特点,类似于超高的收益率、简单的购买手续等,提取出来,作为广告的主要内容。

――但是这些冰冷的数据和办理规则,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方式借以表达,而仅仅是罗列的话,即使很简练,似乎也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更不可能让并不具备很强专业金融知识和敏感度的多数人产生深刻感受和理解。

  哪怕这个产品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目标(一般是一个百分比的数据)用来宣传,――这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并非足够直观,――他需要自己努力的去设想整个逻辑:这个百分数底能为我的日常生活具体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当然会比想象使用一台iphone手机的感觉要难很多)?我为什么要选择它,它的品质是什么?――我甚至都记不住这个产品的名字,因为它一点也不好记。

  说到底,人还是一种“感官的动物”。

  一方面,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来自于他们希望解决日常生活里最具体的一些事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常见而直观的。

  另一方面,引起消费者产生消费兴趣、做出消费选择的,往往又是一些简单、基本的感性因素。

“有形”的商品,诸如前面提到的食品、电器、汽车等等,它们的广告多是通过对“形之特点”的精炼描述,间或在此基础上再延伸、传达一些“无形”的价值和精神,以打动消费者。

――而对于金融产品,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一份契约、一种服务,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它相对而言更加抽象、复杂且更难以在第一时间打动你。

――即使像汇丰银行(HSBC)这样成功的金融品牌,我们也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从他们的产品广告中得到的信息,因为金融服务很难直观展现,或者说产品本身的特性令消费者难以形象化的想象和感受。

  而消费者又总是需要一种简单、直接的情感打动。

  因此,金融产品广告的策划者可能更需要注重作品中的文化情感和艺术运用。

  不论是投资理财还是养老保险,从信用卡到消费贷款,在广告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提取金融产品“无形”中的核心元素,找到恰当的“有形概念”在广告中去比拟说明。

  以及运用感性的元素来柔化它与消费者的'接触点,并尝试建立两者之间的情感纽带。

――第一波士顿银行有句广告语:我们能和最难相处的人打交道。

  一句话让人感受到它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和决心。

  所以,有时候一个生动的比喻、一段熟悉的旋律,可能会是解决“冰冷的数据”、“抽象的概念”、“复杂的过程”的好方法,能让金融产品更贴近生活,更易读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告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投入,就金融产品的复杂性而言,企业总会觉得广告版面太小或者是播出时间太短,而消费者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他们不喜欢长篇累牍的东西,在商业广告充斥生活的大环境下,人们不会给你太多时间和机会。

  而文化艺术元素的浓缩性和延伸力,则有效的弥补了这一点。

  一个好的文化概念,很可能产生一个打开性的效果。

  即使广告转瞬而过,它也会继续产生影响,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画面,很可能会在日后被消费者进行意识加强和反复的镶嵌式的联想,这对于金融产品来说,更显重要。

  所以,我们可能要做的就是:找到金融产品自身的核心价值,精炼的运用文化艺术载体,在消费者那里建立直观的理解,感性的体验。

――当然,这很难。

  但我们也许可以从成功的金融产品广告案例中,有所发现。

  三、案例:从万事达卡的广告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万事达卡是全球领先的信用卡国际组织,在推广印有MasterCard字样的信用卡时,曾经推出一个系列的电视广告,其中有一篇:伴随着愉快的音乐,父子二人来到一个棒球场准备观看一场棒球比赛,当男孩把球票递给检票员的时候,屏幕上出现文字并响起画外音:“球票两张:28美元”。

  接下来,父子二人拿着购买好的小吃走进看台,画外音和字幕继续:“两个热狗、两盒爆米花、两杯汽水:18美元。”父子二人朝座位走去,儿子手里摆弄着一个新的棒球――“明星签名的棒球:45美元。”最后,两个人在座位上坐好,比赛开始,父亲为儿子讲解比赛、分享自己的看法,父子二人轻松愉快的交流着,画外音和字幕则展现:“与11岁儿子真正的交流:无价。”

  整个广告拍摄得温馨而富有感染力,简洁的画面让你感觉它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而贯穿在不到30秒的广告影片中的核心信息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所有这些日常购买的东西――门票、食物、球星签名的棒球等,都与父子情深这一令人难忘的传统情感有一定的关系。

  最后,广告语把这些信息都组合在一起:“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其他钱能买到的东西交给万事达来办吧。”(Therearesomethingsmoneycan’tbuy,foreverythingelsethere’sMasterCard)。

  在万事达卡中国地区的广告中,广告语被翻译成更为精炼的一句话:“万事皆可达,唯有情无价。”

  对万事达卡而言,这个广告的创意为其产品与消费者的沟通提供了良好的接触点。

  正如“棒球篇”广告中意图传达的那样:万事达卡产品的意义在于帮助你发现生活中“真正重要东西”,而这正是基于它能够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消费举动提供便捷、可靠的支付之上的。

  万事达卡从推出这则广告开始,其“无价”系列广告就一直延续着相似的创意思路:每支广告片都以一张标明价格的购物单或消费收据开始,然后跟着是某样抽象的、不能够用钱买到的东西。

  这个核心定位是针对美国公众对越来越物质化的社会逐渐开始反思而提出的,广告因此特别强调那些用钱买不到的东西。

  正是这些无形的东西让生活变得真正美好,――比如家庭关系:如陪伴爱人散步、为孩子读故事书等,这些才是人生中弥足珍贵、千金难买的东西。

  所以,“无价”系列广告里面从未出现奢侈的消费或者使用者可以获得高额透支等一些金融产品本身的细则特征,虽然信用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使用功能,但万事达卡并不是让消费者用来购买不必要的东西,而是希望消费者在信用卡的选择和使用上领会到更大的意义:那就是有信誉的信贷者不单是追求物质的生活,他们更想追求人性化的生活。

“无价”系列广告基于万事达卡的核心功能定位,继而延伸出一种文化概念,它与大众逐渐成熟的消费意识和价值观是契合的,而它借以展现文化概念的一些小故事都源自于日常生活,并在声光影的艺术处理中营造了朴实和亲切的感受,――因此不仅很容易读懂,也能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一句“万事皆可达,唯有情无价。”确实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让一个原本不那么“生动”的金融产品,与消费者有了情感的联系。

  在系列广告播出后,万事达卡的发卡量也大幅超越市场增长,成为很多申请信用卡消费者的首选。

  金融广告战略的研究【2】

  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将不断深化、发展,股指期货、股指期权等新的金融产品将陆续推出,对境内居民投资港股和外股的限制也会逐渐放松,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刚刚过去的是我国金融业蓬勃发展的一年:股市延续了上一年的牛市行情,大步上扬,沪指从2700点一路上探到了6000多点的高位;借股市的东风,各大基金、券商纷纷推出了新的理财产品;加之QDII的开闸、国际金价上扬、人民币大幅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个金融市场好不热闹!

  投资渠道的大量涌现打破了老百姓们长期以来的以储蓄为主的投资习惯,如今买基金、炒外汇、炒黄金已经成为了时尚。

  由于目前投资渠道的迅速多样化,各个金融机构,如银行、基金、券商争夺投资者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激烈起来。

  传统的竞争方式,如改进服务质量、增加投资类型等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激烈的广告战也开始在金融行业中打了起来。

  广告作为一种营销的手段,能够起到向顾客介绍产品、吸引顾客需求、培养顾客的忠诚度等作用;而同时广告又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投入,所以对企业而言,选择怎样的广告、多少的广告,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制订合理、有效的广告战略是这些问题的核心。

  这一点对于销售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也毫不例外。

  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金融广告战略需要由以下几步构成,即确定广告战略的目标、选择广告要传递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广告媒介、制定合理的广告实施方案、对广告的结果进行检验和反馈。

  本文力图按上述步骤对金融广告的战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希望可以为有关金融机构制订广告战略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广告战略应该服务于金融机构的整体战略和事业部战略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整体的战略、事业部的战略以及职能层的战略。

  企业整体的战略主要考虑有关企业发展的宏观性问题,如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企业应该选择怎样的事业组合、每种事业组合应该占有怎样的比例等。

  具体到金融机构,企业整体战略考虑的是要提供怎样的金融服务、怎样分配这些金融服务的权重等问题。

  而事业部的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的分解,主要考虑在每一项事业领域中应该怎样竞争。

  具体到金融机构,一个事业部指的可能是某金融业务部门或者是在某地的分机构(如商业银行的分行),其关注的战略问题是如何推广本部门或分机构的金融业务。

  而职能层的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和事业部战略的进一步细化,它考虑的主要是要用怎样的手段支持企业整体的战略和事业部的战略。

  具体到金融部门,其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怎样将各种金融服务推销出去、怎样做好各类金融产品的售后服务、怎样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等。

  显然,广告战略应该属于职能层的战略,它的制订和实施应该服从企业整体战略和事业部战略的需要。

  金融机构在制订自身的广告战略时,必须首先意识到这点,否则即使广告本身很成功,但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它将是失败的。

  一般而言,对于老牌的金融机构,其企业战略是拓展经营范围,那么它做广告的目的就应该是为了维护其声誉、巩固其品牌,并在此基础之上推广其新产品。

  而对于新兴的金融机构,由于其没有旧有的品牌基础,所以其广告就应该以推广自身的特色产品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之上,慢慢打造自身的品牌。

  举例来讲,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传统的业务以吸收储蓄和提供贷款为主。

  而今年来,随着央行多次调整存贷款利率以及其他投资渠道的出现,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其利润空间大为缩减。

  为了应对传统存贷业务利润减少的影响,调整业务结构、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市场成为了这些商业银行的战略重点。

  而作为职能层次的广告战略自然要服从这一要求。

  由于现阶段商业银行的新业务较多,重点较为分散,所以以产品为中心的广告模式是不适合的。

  而由于商业银行的历史大多较为悠久,社会影响力较大,因此维持现有的品牌优势,通过品牌来带动新的金融产品的销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招商银行的广告战略。

  招商银行是一家老牌的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业界口碑。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8

《金融企业会计》教案 第三章 存款与债券发行业务

《金融企业会计》教案 第三章 存款与债券发行业务 第一节 单位存款业务 一、单位存款账户的开立与管理 银行结算账户是指为存款人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种类? 按存款人分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按用途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 1.基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需要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是存款人的主办账户。 2.一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营业机构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3. 临时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临时需要并在规定期限内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4.专用存款账户是存款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其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二)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 申请人填制开户申请书并提供规定的证明文件? 开户银行审核 开立存款账户。 登记开销户登记簿,编列账号,设立分户账,并向存款人发售有关结算凭证。 (三)单位结算账户的`管理 1.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存款人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2.开户实行双向选择。 3.开户实行核准制度。 4.存款人开立和使用银行结算账户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二、单位活期存款 本章只叙述存取现金的处理方式。 (一)存入现金 缴款单位:填写一式二联现金缴款单,连同现金交银行出纳部门。 出纳部门:审查凭证、点收现金、登记现金收入日记簿并复核签章,缴款单的回单联退交存款人,第二联送会计部门。 会计部门:凭登记单位存款分户账。其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 贷:单位活期存款? ××单位户 (二)支取现金 取款单位:签发现金支票送交会计部门。 会计部门:审查、记账。其会计分录为: 借:单位活期存款 ××单位户 贷:现金 出纳部门:出纳员登记现金付出日记簿,配款复核后,支付现金。 (三)内外账务核对 内外账务核对包括随时对账和定期对账. 1.随时对账。活期存款账户记满账页后和月度终了时,打印对账单交开户单位对账。 2.定期对账。每季度末和11月末,银行要向开户单位填发 “余额对账单”。 三、单位定期存款 单位定期存款是单位存入款项时约定期限,到期支取本息的一种存款业务。定期存款金额起点为1万元,多存不限。存期分为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5年六个档次。 (一)存入定期存款 存款单位签发活期存款账户转账支票,银行审查无误后,填制 “单位定期存单”,分别代转账贷方传票、存单、定期存款卡片账。会计分录为: 借:单位活期存款? ××单位户 贷:单位定期存款 ××单位户 存单交存款人。 (二)支取定期存款 单位定期存款可以提前全部或部分支取,但提前支取只限一次,本息只能转入其活期存款账户,不能直接支付现金。 银行根据单位提交的存单核对、计息、处理账务。其会计分录为: 借:单位定期存款 ××单位户 借:应付利息(或利息支出)? ? 贷:单位活期存款 ××单位户 四、单位通知存款 定义:单位通知存款是存款人存款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提前通知银行,事先约定支取日期和支取金额,并按支取日相应档次通知存款利率计付利息的存款业务。存款人必须一次存入本金,可一次或分次支取。 起存的金额为50万元,每次支取的最低金额为10万元。按存款人提前通知的期限分为1天通知存款和7天通知存款两个品种。使用“单位通知存款”科目核算。 通知存款采取利随本清的方式计算利息。提前通知并于通知期满支取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相应档次的利率计息未提前通知而支取的、已办理通知手续而又提前支取的、支取金额低于最低支取金额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利率计息。支取金额高于约定金额的,其超过部分按活期利率计息。 五、单位协定存款 定义:单位协定存款是指由可以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法人及其他组织与商业银行签订单位协定存款合同,在基本存款账户之上开立协定存款账户,由双方协商结算户的最低留存金额,按合同规定额度,超过额度的结算存款或结算存款不足部分由开户银行主动转存的存款业务。 协定存款必须由结算存款户与开户行签定《协定存款合同》,合同期限为一年,结算户留存额度最低为人民币10万元,收支一律经过结算户。每日营业终了,由开户行主动将当日结算户存款余额中超过留存额度部分转入协定存款账户内,不足部分主动从协定存款户转入结算户中,转户金额以万元为单位。 在原结算存款科目下开设协定存款账户办理,对协定存款账户按协定存款利率计息。 六、存款利息计算 (一)利息计算一般规定 1.? 计息的一般公式。 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2.? 单位活期存款计息法 采取定期结息做法,按日计息,按季结息,计息期间遇利率调整分段计息,每季度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 3.? 单位定期存款计息法 计息期为整年(月)的,计息公式为: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 计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计息公式为: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零头天数×日利率。 还可选择将计息期全部化为实际天数计算利息。 4.计息利率。活期存款计息期内利率调整的分段计息;定期存款按存入日利率计息;提前支取、过期支取按活期利率计息。 (二)活期存款利息计算 活期存款采取定期结息做法,用余额表或计息式账页计算计息积数来计算利息。 1.余额表计息法 利息=本期未计息累计积数×日利率 2.账页计息法 利息=本期未计息累计积数×日利率 (三)定期存款利息计算 定期存款采用逐笔计息法计算利息,一般为按季计算。 结息日根据计算的利息额,汇总编制转账借方、贷方传票转账。其会计分录为: 借:利息支出? 定期存款利息支出户 贷:应付利息 应付定期存款利息户 单位支取定期存款时,冲减应付利息。其会计分录为: 借;单位定期存款 ××单位定期存款户 借:应付利息 应付定期存款利息户 ? 贷:单位活期存款 ××单位活期存款户 ? 第二节? 储蓄存款业务 一、储蓄存款种类 储蓄主要包括四大类: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定活两便储蓄、个人通知存款。除此之外,各地还可根据当地情况,经批准后办理其他种类的储蓄存款。 (一)活期储蓄 不固定存款期限,随时可以存取。 (二)定期储蓄 在存款时约定存款期限,一次或在存期内分次存入本金,到期整笔或分期平均支取本金和利息。适用于居民个人生活节余款和有计划积累或有计划使用款项的存储。 根据款项存取特点可将定期储蓄分为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四种。 (三)定活两便储蓄 开户时不确定存期,储户可以随时提取,利率随实际存期长短而变动,按相应存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按一定比例折扣的优惠。 (四)个人通知存款 存款人在存入款项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储蓄机构,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 二、储蓄所的劳动组织与业务处理的基本程序 只介绍电子计算机操作的劳动组织和业务处理的基本程序。 劳动组织有两种: 一种是二人临柜、钱账分管、相互复核。 另一种是实行柜员制。 三、活期储蓄存款 活期储蓄存款有存折和存单两种,以存折为例介绍其核算手续。 (一)存入活期储蓄存款(包括开户和续存) 1.开户 储户填写“活期储蓄存款凭条”(或由经办员打印交储户签字),连同现金、身份证一并交经办员。经办员审查凭条、清点现金、登记“活期储蓄开销户登记簿”、开立“活期储蓄存款分户账”和“活期储蓄存折”、登记账折。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 ? 贷:活期储蓄存款? ××人户 复核各项内容并复点现金无误后,存折交储户。 2.续存 除不再另开立账户及存折外,其余处理方法基本与前述开户手续相同。 (二) 支取活期储蓄存款 1.储户提交取款凭条(或由经办员打印取款凭条交储户签字)及存折。 2.经办人员核对账、折及密码、登记账折。其会计分录为: 借:活期储蓄存款 ××人户 ? 贷:现金 3.复核账、折内容无误,配款,复点,现金及存折交储户。 (三)清户(储户将存款全部取清并销户) 即储户根据存折上的最后余额填写取款凭条,经办员除按一般支取手续办理外,还应计算出利息,同时按规定代扣储蓄利息所得税,办理结清账户及支付本息手续。 以取款凭条代本金的付出传票(存折上加盖“结清”戳记作附件),另编利息支出科目的现金付出传票和应交利息税的现金收入传票。其会计分录为: 借:活期储蓄存款 ××人户 借:利息支出? 活期储蓄利息支出户 贷:现金 代扣利息所得税的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 ? 贷:其他应付款 应交利息税户 (四)活期储蓄存款的利息计算 采用定期结息、日积数计息法。即按季结息,以每季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按当日挂牌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并把利息并入存款本金起息。不到结息日清户的,应按清户日挂牌活期储蓄利率计算利息,算至清户前一天止。当储户活期存款账户发生款项存取后,计算计息积数,结息日营业终了,加计本结息期内的累计积数,乘以当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日利率。 编制转账借贷方传票,将利息转入储户存款账户,并代扣利息税,会计分录为: 借:利息支出? 活期储蓄利息支出户 ? 贷:活期储蓄存款? ××人户 ? 贷:其他应付款? 应交利息税户 四、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 50元起存,多存不限;存期分六个档次,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5年;存取方式为,本金一次存入,由储蓄机构发给存单,到期凭存单支取本息。储户亦可在存款时与银行约定,由银行在存款到期时自动转存。 ? (一)存入整存整取储蓄存款 储户填写“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开户书”连同现金、身份证一起交经办员。 经办员点收现金、审核开户书、登记“开销户登记簿”,开具“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凭密码支取的预留密码。以开户书代现金收入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9

  国债发行研究论文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市场飞速发展,特别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更为国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债市场经过二十年不断地探索与革新,维护了“金边债券”的信誉,对国家筹集财政资金、促进宏观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个人投资渠道的增多,投资趋向的多元化,国债面临着多种投资工具的冲击。本文结合平顶山市实际情况,对国债与银行代理保险、开放式基金和其他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国债发售中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国债发行的政策建议。

  一、个人金融产品概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个人客户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不但在数量上增长较快,而且在品种和质量上呈多样化和多层次发展趋势。调查显示: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以下简称“四大银行”)面向个人的金融产品多达几十种之多(见表1)。

  二、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发售情况比较分析

(一)销售情况分析

  对平顶山市四大银行个人金融产品销售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国债发行金额占个人金融产品销售额的31%,银行代理保险占19%,开放式基金占26%,其他个人金融产品占24%。国债发行金额所占比重相对较高,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受到其他金融产品快速发展的影响,其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减少(见图1)。

(二)投资者结构分析

  国债投资者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的特点:一是城镇购买者多,农村购买者少;二是个人购买多,单位持有少;三是中老年人购买多,年轻人购买少。城市工薪阶层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看好国债收益的稳定性和偿还可靠性,选择国债作为稳妥的投资方式。但青年人因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一般选择股票、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金融产品,投资国债只是最后的选择。分红保险的投资主体比较广泛,既有农村居民又有城镇居民,既有年轻人又有中老年人,而且在农村市场很有发展前景。基金购买者主要集中于城镇,并以中青年为主,特别是资金较充裕的金融从业人员、公司白领阶层、私营业主及部分高薪群体。

(三)品种结构分析

  在品种结构上,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期限大多以3—5年期的中期国债为主,占国债发行总量的90%以上,一年以下的短期国债和五年以上的长期国债还是空白。中期国债过于集中,既难以满足广大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结构上的需求,又容易造成国债还本付息过于集中,增加财政偿债压力,同时也不利于中央银行选择不同期限的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合理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了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与此相反,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创新促销方式,使市场销量保持高速增长。调查显示:平顶山四大银行代销分红保险品种十几种之多,其保险期限有三年、五年、八年、十年和十五年等,每个品种的保险责任各不相同,既能保险,又能分红;代理发行各类开放式基金几十种之多,四大银行代理的品种各不相同,极大地丰富了基金市场,近年来业务呈几何增长态势。

(四)销售方式分析

  与分红保险和开放式基金相比,国债销售方式处于劣势地位,主要表现在:

  1.发行风险差异:

  一是国债采取承购包销的方式,若发行不畅,销售剩余的`部分须由承销机构被动持有,间接上造成政府向银行直接融资;二是随着人们风险投资意识的增强,如果利率上调或有上调的预期,投资者会提前兑付持有的国债品种,使本应由投资者承担的市场风险转嫁给承销机构,直接影响承销机构资金营运和未来收益。而银行代理分红保险和开放式基金资金结算是借助银行柜台与公司直接进行,不存在资金占压和被动持有的现象。

  2.激励机制的差异:

  代理分红保险和开放式基金,可实现代理机构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双赢。代理机构和保险、基金公司为业务的拓展都建立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层层考核,不断推出与促销业绩挂钩的各种考核办法与奖惩措施,激发了各级代理行的营销积极性。但平顶山市承销分支机构未将国债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也没有规定硬性的销售任务,完全是自愿行为,更无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另外,国债发行兑付手续费列入中间业务收入,未用于奖励一线人员。激励机制的缺乏,削弱了国债的促销动力。

  3.宣传效果的差异:

  国债在财政部下发宣传资料滞后和手续费纳入“中间业务收入”科目核算的情况下,都不愿意拿出专门的经费来进行宣传.尤其在发行宣传活动期内,还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支付登记费、向城市管理部门交纳场地占用费和城市管理维护费等,不仅手续繁多,费用亦不堪重负.因此,国债发行宣传工作缺位和促销方式的滞后,使老百姓对国债发行具体情况了解甚少。而分红保险、开放式基金发行前和发行中,均由各公司统一印制形式多样的宣传品下发到各代销网点,如广告画、宣传架、小手册、横幅、海报等,并由代办人员张贴悬挂或上街宣传;加上代销网点的积极配合,使整个宣传发动工作丰富多彩且扎实有效。

(五)城乡差异分析

  广大的农村地区面向个人的金融产品相对较少,分红保险的投资主体比较广泛,既有农村居民又有城镇居民区,在农村市场很有发展前景;基金购买者主要集中于城镇。国债风险较小,比较符合稳健性投资者的需求,从理论上讲在农村地区比较有市场,但由于受银行网点较少、宣传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导致国债在农村地区销售量较少。

  三、完善国债发行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拓展农村国债发行市场,畅通农民投资渠道

  大力开拓农村国债市场,改变以往国债发行过于偏重城镇居民个人购买的不合理现象,积极吸收农村剩余资金,丰富国债发行的资金来源。一方面发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种国债。面向县、乡居民发行一定数量的新农村建设特种国债,按照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原则,拉动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城乡比例发行国债。每年或定期对农村发行一定比例的国债,并根据农民居住地分散、信息不对称的特点适当延长国债发行时间。

(二)优化国债发行结构,实现国债结构合理化

  国债发行一定规模必须建立在国债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首先,调整国债期限结构。针对目前国债大多集中在3-5年期限的中期品种的现状,应遵循“发展短、长期,控制中期”的原则,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1年以内的短期国债,增强人民银行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并适时推出长期国债,增加国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实现长、中、短期国债的合理配置,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空间。其次,优化国债品种结构,实现品种多样化,满足投资者对不同品种国债的不同需求。品种不足,既满足不了投资者投资需求,也制约了国债规模发行空间的扩展。针对我国长期以来的不可流通的国债占主导地位的现状,应尽快推陈出新,适时推出如财政债券、社会保障债券、建设债券、可转换债券、储蓄债券,实现国债品种不断创新,扩大投资者投资选择余地,以适应不同收入、不同投资偏好的购买者需求,以充分挖掘国债的经济功能。最后,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针对目前我国国债个人持有比例较高的现状,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快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国债持有者应包括商业银行、机构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和外国投资者等。在国债市场发达的国家,国债持有者通常以专业机构、政府为主。因此,我们应取消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某些限制,培育国债机构投资者,考虑允许国外投资者持有一定比例的国债。通过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改变国债持有者原有的持有格局,为国债发行保持必要规模创造一个发行空间。

(三)加大国债宣传力度,提高国债认知度

  一是各地财政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债监管部门,应将当地各商业银行每期国债发行计划、发行时间及分配网点等信息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使广大居民能知道国债的发行条件、发行利率、发行数、发行要求以及购买时间、购买地点和购买方式。

  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债咨询和举报制度,将咨询和举报电话在媒体上公布,认真受理群众举报,答复群众咨询。

  三是商业银行发行网点要严格按照国债发行文件要求,在发售柜台张贴“正在发行国债”或“国债发行完毕”的告示,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内国债发行情况。

  四是加大国债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建立国债“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国债、认识国债、购买国债。

(四)改革国债发行方式,拓展国债发行渠道

  目前国债采用承购包销方式发行,承销机构包括各种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但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却不在其中,使国债发行失去了半壁江山,使国债的筹资功能受到限制。如果赋予农村信用社国债承销资格,可充分利用其网点多的特点和优势,将国债发行的触角延伸到农村腹地,清除发行“盲区”,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信用社营业收入、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以及国家广泛募集资金的多重目的。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国家应改革和调整现有的国债市场参与资格,将农村信用社纳入国债承销体系,以充分利用其遍布各乡镇的营业网点优势,挖掘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满足广大农民的投资需要。二是将现行的承购包销模式改为代销模式,商业银行履行代理职责,销售了多少,上划多少,未售出部分足额由财政部注销,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改善营销管理。借鉴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营销手段,适当提高国债发行、兑付的手续费,对足额完成任务的柜台工作人员给予奖励,促动其更好地宣传和销售国债。

(五)改进国债利率管理,实行浮动利率制度。

  改变多年来国债固定利率制度,使中长期国债利率与国家通货膨胀指数挂钩,采用浮动利率,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提高投资人的实际收入。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10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管理论文

(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建立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商业银行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根据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和当前面临的障碍,实现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优化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晰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应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称原则。治理结构优化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商业银行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合理配置问题,只有坚持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称,才能有效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二是公平性原则。主要是平等对待所有股东,如果他们的权利受到损害,应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同时,银行治理结构的框架应确认公司利益相关者(债权人、雇员、客户等)的合法权益。三是透明度原则。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银行进行市场监督的典型特征,是投资人具有行使表决权能力的关键。信息披露也是影响银行行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良好的公司治理要求在信息披露中采用高质量会计标准和可靠的信息审计,以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风险控制体系的不可替代性原则,即不以治理结构优化替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要防止将治理结构优化作用夸大的倾向,那种认为“一股就灵”、银行上市就会自动走上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是极其错误的。事实上,无论是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还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银行倒闭潮都是在商业银行具有良好治理结构背景下发生的。

  2、实施商业银行硬预算约束,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的目标。渐进式改革、增量型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特征,目前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只有硬化商业银行预算,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减少外部的非市场手段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进而重造商业银行的信用基础。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应在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经营管理层的责任和义务,配套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另一方面,加速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民营化进程,让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尽快退出商业银行,减少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与中央银行的博弈机会,通过解决商业银行产权问题来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恢复商业银行的企业信用基础。总之,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或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只有借助经济民营化进程,实施“国退民进”的改革,才能从出资人的源头解决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优化问题。

  2、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商业银行治理准则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加强银行组织的公司治理》,从银行价值取向、战略目标、责权划分、管理者相互关系、内控体系、特殊风险监控、激励机制和信息透明等八个方面阐述了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应具备的要素。根据这些原则,结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实践,当前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应着重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完善规范组织架构,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改变经营管理层权力过份集中的现状。二是建立董事会下属的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商业银行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基本途径有两种:一是引进外部非执行(独立)董事以增强董事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并建立独立董事评价制度。二是设立专门委员会。从目前的实际看,独立董事受到供给源、社会声誉机制缺乏的制约,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而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将大于独立董事的作用,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的建立将使董事会对公司高级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具体化,真正发挥董事会在商业银行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三是优化对银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防止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错位。由于银行高级经营管理层事实上拥有对商业银行资源的投票权、支配权和决策权,他们是否会积极运用本身的经营管理才能(“企业家精神”)为银行创造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银行或者银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状况。因此,必须以适当的形式(如相对较高水平的与业绩挂钩的奖金、认股权等等)给予这些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以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同时,加大对经营结果的监控、考察和评估,促使这些拥有事实上投票权的人员对投票后果承担一定的责任(如风险金等方式),从而抑制“廉价投票权”的广泛存在对银行经营效率的侵蚀。

  3、以优化董事会的运行机制为突破口完善治理机制,力求治理结构优化效用最大化。首先要规范股东大会的运行机制,防止“一股独大”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通过进一步明确股东大会的议事规则、运作程序等措施,充分发挥股东大会作为商业银行最高权力机构在治理结构中的作用。重点要建立和规范董事会的运行机制,这是提高治理机制的关键环节。一是要规范董事会成员的构成和选聘程序,确保专家治理和适当的规模;二是要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美国花旗集团董事会的17名董事中有13人来自外部,美国十大投资银行的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占68.4%)。董事会某些方面的决策,特别是涉及到对经营班子的考核评价、奖惩、薪酬政策等方面均主要由独立董事做出决定。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制定的“董事会批准与监控指引”,规定了贷款和或有负债审查程序、一定数额以上的投资、资产负债管理、融资管理、增资计划和财务预算等需董事会批准,衍生金融工具、利率风险和货币风险敞口的管理、审计方案、内部控制等事项需事后向董事会报告;三是要明确董事会的职责,设立执行董事,并建立独立的评价机制。可以由监事会聘请管理咨询公司对董事长和董事会成员进行绩效评估,并由监事会向股东大会报告并向董事会反馈结果;四是提供董事所需要的信息,以利于决策;五是董事会应就对银行经营管理层的监督和激励形成定期评估的机制,并至少要满足几个通用的标准:第一,至少要每年评估一次;第二,评估需要分析银行的年度以及长远表现,并且与竞争者进行横向比较;第三,必须通过行长个人目标和银行目标来判断其业绩的优劣;第四,行长必须对自己的业绩表现作出自我评价;第五,行长必须与外部董事直接沟通并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反应。

  4、改革银行业的外部环境,提高外部治理效率。外部治理是优化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必不可少的方面,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竞争性的产品市场,即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通过资本市场产生的替代效应,促使商业银行自觉改善内部治理;二是建立并实施商业银行的退出机制,加大行业开放程度,鼓励行业兼并,通过增加商业银行生存压力来促进治理结构优化,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三是大力推进商业银行的上市进程,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治理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商业银行上市有利于加速商业银行发展,借助外部力量改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和机制。目前世界排名前50名的大银行除我国的三大国有银行外(建行已于10月上市)均为上市银行,表明商业银行上市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四是加强外部监管。以与国际接轨的监管要求对国内商业银行实行评级、并大力推行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引导公众和存款人关注商业银行的信用状况,强化债权人约束,进而促进商业银行自觉优化治理结构。五是大力培育银行家市场,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层的人员流动创造条件。

  5、配套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从而在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之上建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专业机构,治理结构的优化与完善只是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基础,要真正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还需要商业银行配套进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改革。这里首先是董事会必须建立清晰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具有指导性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使全行的经营行为能够得到统一。其次,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推行矩阵式管理,逐渐形成垂直化、集约化的经营系统,提高对市场的反映能力和对风险的识别能力。第三,建立垂直化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独立评估信贷风险,并建立直属董事会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对全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监测、计量与控制,防止风险管理失控。第四,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在实行董事会直接管理稽核部门的同时,引入外部审计部门实施对内部审计的再审计,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6、充分的信息披露是市场约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我国要根据国际上有关银行信息披露的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5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己初步建立了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我国商业银行《暂行办法》的规定,对财务会计报告、各类风险和风险管理情况、公司治理信息及年度重大事项进行公开披露。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各商业银行要参照国际银行业惯例,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信息的公开披露水平。同时,要进一步改革会计制度,提高会计制度的透明度、可信度以及与国际通行准则的统一程度。监管当局还必须用经济、法律的手段,对信息的虚假披露和不按期披露进行严格处罚,以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公司治理问题归根结底是要在出资者、经营者、劳动者、相关利益者之间寻求利益的平衡,这是一道永无止境的课题。世界上也许不存在一种统一的、完美的、或一成不变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事实上,由于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各国公司的所有制模式和公司治理模式有很大差异,但是公司治理还是存在一些普遍的规则。随着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在借鉴国际规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公司治理,既是一个必然选择,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

  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变幻莫测,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认识发展战略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决策者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那些有关商业银行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助于将银行经营活动的视野放在全方位的未来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竞争中,对系统、对银行进行战略策划,从而寻求出适合自己成长的最佳道路,使银行获得更大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并保持传统的竞争优势,需要采取与竞争对手截然不同的战略。首先要结合银行自身实际选择一个独一无二的战略定位;其次,为了选择战略定位,必须列出尽可能多的可选择项;再次,在列出所有的选择后,必须做出明确选择,即追求什么,放弃什么。

  为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认真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是什么?是向全能银行发展,是以对公业务为主,还是以零售业务为主?在确定总体目标后,还应进行市场客户细分,明确提出追求什么,放弃什么。

  2、市场战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要研究制定自身市场竞争战略,是立足于巩固现有市场,还是发现一个新的市场,是用现有的产品来打开新的市场,还是开发新产品来打开新的市场,还是组合使用各种市场战略,来不断巩固、发展银行的市场。

  3、区域战略。要确定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对重点区域要在机构设置、技术投入、产品研发、费用分配、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倾斜,进一步形成在该区域的市场竞争优势;对于非重点区域,要实施果断的推出战略,减少资源的无效、低效占用。

  4、客户战略。要对公司客户、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按照贡献度进行细分,确定本行重点依托的客户群体,建立起能长期合作、提供稳定收益来源、保障银行长远发展的客户基础。

  5、产品战略。产品战略要以特色突出、品质优异、收益显著为目标,培育银行自身的核心品牌产品。对核心产品,要大力提高研发质量、适当加大资源投入,精心组织营销策划,有效开展产品包装,宣传营销和市场推介,落实具体人员,提升核心产品的售后管理,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凸显品牌价值。

  6、科技战略。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金融产品创新中的支撑作用是提升金融服务的技术保障。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信息网络技术与金融的联系日益加深,依托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产品创新,创新科技含量高的金融产品,已成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旋律。

  7、文化战略。要想赢得竞争,就要建立适于现代商业银行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文化。突出的是要树立整体营销的意识和氛围,要主动为客户服务,主动去营销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客户的需求为银行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他想要的服务。要通过建立营销的竞争文化来对银行员工的行为进行导向、约束和激励,从而促进整个银行更加健康、高效地运行和发展。

  8、活化经营策略――面向市场,融入市场,抢占制高点,开拓生存和发展空间,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当前,商业银行的经营困难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许多历史问题的累积、有些改革的不到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活化经营、抢占制高点,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从根本上与外资银行抗衡的战略选择。我们要本着“发扬传统优势、扩大独特优势、培植后发优势、聚合整体优势”的指导思想,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了解、融入、服务、开拓、占有市场,审时度势地提升经营层次,突出经营重点。在组织资金上要把主攻点放在抢占黄金地段的滩头阵地、抢占市场份额上;在配置资金上要把落脚点真正放在壮强扶优上;在追求目标上要把根本点放在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经营上。摒弃大包大揽、规模扩张、粗放经营等习惯行为,注重人均创利和存贷款平均成本等效益性指标。当前,要研究、调整、拓展金融产品的消费群,真正实现有效投入。信贷配置要面向外需,抓好内需,巩固传统产业,着眼新兴产业。

(三)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控制风险是确保业务稳健发展的前提。加入WTO后,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银行经营将暴露在更多的国际、国内的不确定因素之中,承受更多的风险。所以,如何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估、预警、监测、消化、防范机制,规避经营风险就显得更加重要。还要看到,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很不宽松,潜在风险很多,防范和减震的难度增大,更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十分地提高警惕,把防范化解风险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抓紧抓好。同时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吸取亚洲金融风波的教训,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高效、稳健、安全运作。为此,我国商业银行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构建完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之一,建立符合银行战略定位的科学、完整、高效、可控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建设良好银行治理的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要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实现对风险管理进行整体战略决策管理;通过独立而权威的风险管理部门实现对银行内各机构风险的有机统一管理;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对银行内各种类型风险的全面有效管理;通过创新先进的风险识别、衡量、监测、控制和转移,实现对风险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合理明确的职能划分,实现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有效协调和联动管理,最终实现以促进业务发展为根本的增值型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2、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和完整的内控信息反馈机制。我国商业银行要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风险组织流程、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数据库、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建立科学的内部评级法,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加工、反馈机制,建立完整的信息交流渠道,使各项决策和业务经营活动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支持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及时调整业务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加强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及时协调解决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消除信息传导失真,有效防范和控制业务风险。

  3、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对现行的业务制度和流程进行彻底的检查、全面整合和完善,使得制度具备自我修正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各类规章制度之间缺乏足够的相互制约性问题,真正做到“一个业务品种、一套业务流程、一套规章制度”的要求,实行内控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流程与职责有明确认识,将防范风险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

  4、加强稽核审计,完善专业监督检查制度。首先,应建立独立、垂直、具有监督权威的内部稽核部门;其次,应建立合理有序的内部稽核检查制度。第三,要设置科学的量化监控指标体系,科学反映监控对象的主要内容,作为警戒线对监控对象的状况做出快捷的判断,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第四,要借鉴国外审计经验,将外部审计作为内审的有益补充,促进内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银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一方面,要加强对银行业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则是留住人才。因此,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增强凝聚力、归宿感;要建立起符合市场竞争规则的人才开发和激励机制,建立起较为稳定和可持续的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和配置的制度体系;同时还要建立起一整套有效测度和绩效评估的技术指标和科学管理体系。留住人才并不是要制造人才流动的障碍,留人而留不住心是没有实际效应的。只有在人才的流动和竞争过程之中,积极地创造适宜金融核心人才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我们才能发现和真正留住人才。

  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多层面的,在管理者的激励中,报酬激励和控制权激励是两个重要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将控制权激励内化于市场型的公司治理体系时,重视报酬激励机制,使代理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追求委托人的利益。各级管理者应按照公开、公正的选拔标准、制度、程序及其规则,竞争择优聘任,实施科学的控制权激励。

  在员工激励中,建立市场化用人制度,优化劳动组合,加快实施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定岗定员、减员增效的全员竞争上岗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在优化劳动组合的同时,建立绩效挂钩、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分配制度。以岗定薪,加大工效挂钩力度。完善内部授权,依据经营效益、管理水平、客户结构、风险履历等多种因素综合授权,并根据情况不同进行调整,建立权限和程序合法有效的经营机制,使人力资本与银行经营资本优化配置。

  考虑在董事会中设立薪酬委员会,制定书面的、制度化的对高级管理层成员绩效评价的标准和程序,以完善对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激励机制。对员工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薪酬标准由以职位和工龄为基础过渡到以岗位技能和业绩为基础,依据科学的岗位评价标准,将员工的薪酬拉开档次,以真正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劳动强度和技术含量,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收入中与员工绩效挂钩的部分,以加强薪酬的激励作用。逐步考虑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属于长期激励收入行为,是通过资本投入取得红利;股票期权计划是建立在该银行股票上升的基础上的,运行程序是:银行授予员工股票期权→员工更好地为本银行工作→银行取得更大的业绩、利润→股票价格上升→股票持有人获得无成本收益→员工持续地、更好地为银行工作、服务。该计划做到了“零风险、高收益”,克服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垫资负担和套牢风险。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计划,来激发员工在银行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藉此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五)全面提升综合服务、业务创新,创建核心竞争力

“当变则变,不可自缚”。面对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入世带来的各种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就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惟有创新,才能跟上市场变化,才能推进银行的有效公司治理、增强银行的实力。金融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要求在一定机制下银行各部门协同工作,进行整体联动性的研制、开发、运用和推广。

  首先,与客户关系密切的公司业务部门、零售业务部门、营业部门应及时收集、汇总和反馈客户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信息,针对这些信息,信息科技部门应及时为客户量身定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对有普遍性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加大宣传、推广运用的力度,以赢得更多的新客户。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组织结构上、人员结构上、业务结构上对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及时调整优化,使业务流程安全可靠、快速细致、齐全周到。

  第三,实现业务流程科学化,这样能减掉传统业务流程70%以上不必要的工作,从而节省成本;使经理人员得以集中精力和时间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方针以及人才培育开发等重大事项;减少管理层,实现管理的扁平化,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使银行组织系统更具柔性,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

  第四,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产品和服务品种的创新应以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及安全性为准则,实现负债业务方面的存款证券化、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和个人退休账户等的创新,资产业务方面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保理贷款、个人信贷等的创新;中间业务方面的多功能高品位的银行卡、现金管理、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贷款证券化、贷款出售、衍生金融业务等方面的创新。

(六)加强信息科技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要走科技发展之路,注意加强硬件投入,搞好软件开发,积极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已实现了服务电子化、存取自动化、传输网络化,有的甚至提出了今后发展目标达到“无支票、无钞票、无纸张”的三无企业。而我国商业银行的科技装备和科技应用与人家确实还有一段距离,要使商业银行有真正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使这部精密的社会机器,更加灵活有效地运转,同时和国际金融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尽快在科技进步上求得突破。因此,在近几年内,商业银行应当有明确的科技进步目标和主攻方向,科技应用要有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为此,我国商业银行要大力推进金融电子化。金融电子化是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金融业务自动化、金融管理信息化和金融决策科学化,最终建立集金融业务处理、金融信息管理和金融决策为一体的金融信息系统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适应金融创新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需要建立健全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继续推进电子商务及网上支付结算、网上银行、网络证券交易、网络保险等新型金融业务;建立现代化的综合金融监管电子系统和金融计算机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11

  三、完善国债发行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拓展农村国债发行市场,畅通农民投资渠道

  大力开拓农村国债市场,改变以往国债发行过于偏重城镇居民个人购买的不合理现象,积极吸收农村剩余资金,丰富国债发行的资金来源。一方面发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种国债。面向县、乡居民发行一定数量的新农村建设特种国债,按照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原则,拉动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城乡比例发行国债。每年或定期对农村发行一定比例的国债,并根据农民居住地分散、信息不对称的特点适当延长国债发行时间。

(二)优化国债发行结构,实现国债结构合理化

  国债发行一定规模必须建立在国债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首先,调整国债期限结构。针对目前国债大多集中在3-5年期限的中期品种的现状,应遵循“发展短、长期,控制中期”的原则,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1年以内的短期国债,增强人民银行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并适时推出长期国债,增加国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实现长、中、短期国债的合理配置,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空间。其次,优化国债品种结构,实现品种多样化,满足投资者对不同品种国债的不同需求。品种不足,既满足不了投资者投资需求,也制约了国债规模发行空间的扩展。针对我国长期以来的不可流通的国债占主导地位的现状,应尽快推陈出新,适时推出如财政债券、社会保障债券、建设债券、可转换债券、储蓄债券,实现国债品种不断创新,扩大投资者投资选择余地,以适应不同收入、不同投资偏好的购买者需求,以充分挖掘国债的经济功能。最后,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针对目前我国国债个人持有比例较高的现状,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快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国债持有者应包括商业银行、机构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和外国投资者等。在国债市场发达的国家,国债持有者通常以专业机构、政府为主。因此,我们应取消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某些限制,培育国债机构投资者,考虑允许国外投资者持有一定比例的国债。通过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改变国债持有者原有的持有格局,为国债发行保持必要规模创造一个发行空间。

(三)加大国债宣传力度,提高国债认知度

  一是各地财政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债监管部门,应将当地各商业银行每期国债发行计划、发行时间及分配网点等信息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使广大居民能知道国债的发行条件、发行利率、发行数、发行要求以及购买时间、购买地点和购买方式。

  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债咨询和举报制度,将咨询和举报电话在媒体上公布,认真受理群众举报,答复群众咨询。

  三是商业银行发行网点要严格按照国债发行文件要求,在发售柜台张贴“正在发行国债”或“国债发行完毕”的告示,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内国债发行情况。

  四是加大国债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建立国债“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国债、认识国债、购买国债。

(四)改革国债发行方式,拓展国债发行渠道

  目前国债采用承购包销方式发行,承销机构包括各种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但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却不在其中,使国债发行失去了半壁江山,使国债的筹资功能受到限制。如果赋予农村信用社国债承销资格,可充分利用其网点多的特点和优势,将国债发行的触角延伸到农村腹地,清除发行“盲区”,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信用社营业收入、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以及国家广泛募集资金的多重目的。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国家应改革和调整现有的国债市场参与资格,将农村信用社纳入国债承销体系,以充分利用其遍布各乡镇的营业网点优势,挖掘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满足广大农民的投资需要。二是将现行的承购包销模式改为代销模式,商业银行履行代理职责,销售了多少,上划多少,未售出部分足额由财政部注销,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改善营销管理。借鉴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营销手段,适当提高国债发行、兑付的手续费,对足额完成任务的柜台工作人员给予奖励,促动其更好地宣传和销售国债。

(五)改进国债利率管理,实行浮动利率制度。

  改变多年来国债固定利率制度,使中长期国债利率与国家通货膨胀指数挂钩,采用浮动利率,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提高投资人的实际收入。

  参考文献:

[1]刘辉,马通,国债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闫立梅,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场现代化,(1)

[3]左晓慧,李蔚,我国国债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9)

[4]李燕,国债价格和收益率的实证分析——兼谈我国国债市场发展[J],财税研究,,(1)

[5]赵彬,国债市场利率风险初探[J],中国货币市场,2003,(11)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共12

  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发售情况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平顶山市国债发展情况,对国债与银行代理保险、开放式基金和其他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国债发售中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国债发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债发展情况;国债发行;个人投资;金融产品;完善市场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市场飞速发展,特别是19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更为国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债市场经过二十年不断地探索与革新,维护了“金边债券”的信誉,对国家筹集财政资金、促进宏观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个人投资渠道的增多,投资趋向的多元化,国债面临着多种投资工具的冲击。本文结合平顶山市实际情况,对国债与银行代理保险、开放式基金和其他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国债发售中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国债发行的政策建议。

  一、个人金融产品概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个人客户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不但在数量上增长较快,而且在品种和质量上呈多样化和多层次发展趋势。调查显示: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以下简称“四大银行”)面向个人的金融产品多达几十种之多(见表1)。

  二、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发售情况比较分析

(一)销售情况分析

  对平顶山市四大银行个人金融产品销售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国债发行金额占个人金融产品销售额的31%,银行代理保险占19%,开放式基金占26%,其他个人金融产品占24%。国债发行金额所占比重相对较高,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受到其他金融产品快速发展的影响,其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减少(见图1)。

(二)投资者结构分析

  国债投资者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的特点:一是城镇购买者多,农村购买者少;二是个人购买多,单位持有少;三是中老年人购买多,年轻人购买少。城市工薪阶层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看好国债收益的稳定性和偿还可靠性,选择国债作为稳妥的投资方式。但青年人因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一般选择股票、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金融产品,投资国债只是最后的选择。分红保险的投资主体比较广泛,既有农村居民又有城镇居民,既有年轻人又有中老年人,而且在农村市场很有发展前景。基金购买者主要集中于城镇,并以中青年为主,特别是资金较充裕的金融从业人员、公司白领阶层、私营业主及部分高薪群体。

(三)品种结构分析

  在品种结构上,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期限大多以3—5年期的中期国债为主,占国债发行总量的90%以上,一年以下的短期国债和五年以上的长期国债还是空白。中期国债过于集中,既难以满足广大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结构上的需求,又容易造成国债还本付息过于集中,增加财政偿债压力,同时也不利于中央银行选择不同期限的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合理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了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与此相反,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创新促销方式,使市场销量保持高速增长。调查显示:平顶山四大银行代销分红保险品种十几种之多,其保险期限有三年、五年、八年、十年和十五年等,每个品种的保险责任各不相同,既能保险,又能分红;代理发行各类开放式基金几十种之多,四大银行代理的品种各不相同,极大地丰富了基金市场,近年来业务呈几何增长态势。

(四)销售方式分析

  与分红保险和开放式基金相比,国债销售方式处于劣势地位,主要表现在:

  1.发行风险差异:

  一是国债采取承购包销的方式,若发行不畅,销售剩余的部分须由承销机构被动持有,间接上造成政府向银行直接融资;二是随着人们风险投资意识的增强,如果利率上调或有上调的预期,投资者会提前兑付持有的国债品种,使本应由投资者承担的市场风险转嫁给承销机构,直接影响承销机构资金营运和未来收益。而银行代理分红保险和开放式基金资金结算是借助银行柜台与公司直接进行,不存在资金占压和被动持有的现象。

  2.激励机制的差异:

  代理分红保险和开放式基金,可实现代理机构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双赢。代理机构和保险、基金公司为业务的拓展都建立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层层考核,不断推出与促销业绩挂钩的各种考核办法与奖惩措施,激发了各级代理行的营销积极性。但平顶山市承销分支机构未将国债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也没有规定硬性的销售任务,完全是自愿行为,更无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另外,国债发行兑付手续费列入中间业务收入,未用于奖励一线人员。激励机制的缺乏,削弱了国债的促销动力。

  3.宣传效果的差异:

  国债在财政部下发宣传资料滞后和手续费纳入“中间业务收入”科目核算的情况下,都不愿意拿出专门的经费来进行宣传.尤其在发行宣传活动期内,还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支付登记费、向城市管理部门交纳场地占用费和城市管理维护费等,不仅手续繁多,费用亦不堪重负.因此,国债发行宣传工作缺位和促销方式的滞后,使老百姓对国债发行具体情况了解甚少。而分红保险、开放式基金发行前和发行中,均由各公司统一印制形式多样的宣传品下发到各代销网点,如广告画、宣传架、小手册、横幅、海报等,并由代办人员张贴悬挂或上街宣传;加上代销网点的积极配合,使整个宣传发动工作丰富多彩且扎实有效。

(五)城乡差异分析

  广大的农村地区面向个人的金融产品相对较少,分红保险的投资主体比较广泛,既有农村居民又有城镇居民区,在农村市场很有发展前景;基金购买者主要集中于城镇。国债风险较小,比较符合稳健性投资者的需求,从理论上讲在农村地区比较有市场,但由于受银行网点较少、宣传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导致国债在农村地区销售量较少。

  三、完善国债发行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拓展农村国债发行市场,畅通农民投资渠道

  大力开拓农村国债市场,改变以往国债发行过于偏重城镇居民个人购买的不合理现象,积极吸收农村剩余资金,丰富国债发行的资金来源。一方面发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种国债。面向县、乡居民发行一定数量的新农村建设特种国债,按照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原则,拉动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城乡比例发行国债。每年或定期对农村发行一定比例的国债,并根据农民居住地分散、信息不对称的特点适当延长国债发行时间。

(二)优化国债发行结构,实现国债结构合理化

  国债发行一定规模必须建立在国债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首先,调整国债期限结构。针对目前国债大多集中在3-5年期限的中期品种的现状,应遵循“发展短、长期,控制中期”的原则,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1年以内的短期国债,增强人民银行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并适时推出长期国债,增加国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实现长、中、短期国债的合理配置,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空间。其次,优化国债品种结构,实现品种多样化,满足投资者对不同品种国债的不同需求。品种不足,既满足不了投资者投资需求,也制约了国债规模发行空间的扩展。针对我国长期以来的不可流通的国债占主导地位的.现状,应尽快推陈出新,适时推出如财政债券、社会保障债券、建设债券、可转换债券、储蓄债券,实现国债品种不断创新,扩大投资者投资选择余地,以适应不同收入、不同投资偏好的购买者需求,以充分挖掘国债的经济功能。最后,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针对目前我国国债个人持有比例较高的现状,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快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国债持有者应包括商业银行、机构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和外国投资者等。在国债市场发达的国家,国债持有者通常以专业机构、政府为主。因此,我们应取消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某些限制,培育国债机构投资者,考虑允许国外投资者持有一定比例的国债。通过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改变国债持有者原有的持有格局,为国债发行保持必要规模创造一个发行空间。

(三)加大国债宣传力度,提高国债认知度

  一是各地财政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债监管部门,应将当地各商业银行每期国债发行计划、发行时间及分配网点等信息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使广大居民能知道国债的发行条件、发行利率、发行数、发行要求以及购买时间、购买地点和购买方式。

  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债咨询和举报制度,将咨询和举报电话在媒体上公布,认真受理群众举报,答复群众咨询。

  三是商业银行发行网点要严格按照国债发行文件要求,在发售柜台张贴“正在发行国债”或“国债发行完毕”的告示,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内国债发行情况。

  四是加大国债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建立国债“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国债、认识国债、购买国债。

(四)改革国债发行方式,拓展国债发行渠道

  目前国债采用承购包销方式发行,承销机构包括各种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但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却不在其中,使国债发行失去了半壁江山,使国债的筹资功能受到限制。如果赋予农村信用社国债承销资格,可充分利用其网点多的特点和优势,将国债发行的触角延伸到农村腹地,清除发行“盲区”,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信用社营业收入、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以及国家广泛募集资金的多重目的。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国家应改革和调整现有的国债市场参与资格,将农村信用社纳入国债承销体系,以充分利用其遍布各乡镇的营业网点优势,挖掘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满足广大农民的投资需要。二是将现行的承购包销模式改为代销模式,商业银行履行代理职责,销售了多少,上划多少,未售出部分足额由财政部注销,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改善营销管理。借鉴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营销手段,适当提高国债发行、兑付的手续费,对足额完成任务的柜台工作人员给予奖励,促动其更好地宣传和销售国债。

(五)改进国债利率管理,实行浮动利率制度。

  改变多年来国债固定利率制度,使中长期国债利率与国家通货膨胀指数挂钩,采用浮动利率,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提高投资人的实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