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旧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6篇(新唐书节选阅读答案)

2022-10-10 17:07:00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旧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6篇(新唐书节选阅读答案),供大家赏析。

旧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6篇(新唐书节选阅读答案)

旧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获罪

  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令:美好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请求休假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西伯,伯也,拘于h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5分)

  答: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5分)

  答

  参考答案::

  4.C 5.A 6.D

  7.文言文翻译:

(1)万泉县关押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没有准许。

(2)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参考译文】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瑾的孙子。他的先祖是从北海迁移到关中的。他的伯父唐令则,开皇末年担任左庶子的职务,因为谄媚地侍奉太子勇而获罪被杀。唐临和他的兄长唐皎都有好的名声。……他出仕担任万泉县的县丞。万泉县关押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没有准许。唐临说:“明公如果有什么疑问,我请求自己来承担罪责。”县令于是请唐临暂代县令一职,唐临召来轻罪囚犯,命令他们全部回家去耕地。与他们约定好(时间),(到时)要求他们回到监狱,轻罪囚犯们都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全部聚集回到了监狱,唐临因为这件事而出了名。

  唐临又升迁为侍御史,奉命出使岭外,勘查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关押三千多人的冤案的申诉。后来多次升迁,出任黄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唐临性情俭朴清心寡欲,没有修筑宅第,服装用具都很简单朴素,对待事物要求很宽松。他曾经想要去吊丧,让家僮回家取白色的衣衫,家僮拿错了,心中害怕,不敢呈献给唐临。唐临察觉了这种情况,就派人把家僮召来对他说:“今天感觉呼吸不畅,不适合哀伤哭泣,刚刚让你去取白色的衣衫,(就不要去了)暂且停止这件事吧。”又曾经让人煎药,那人没按程序煎(出了错),唐临暗中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因,说:“天气阴暗不适宜服药,应该马上把它丢弃。”终究没有宣扬他的过错,唐临待人宽厚到了这种程度。

  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那一年,又升迁为大理卿。高宗曾经问唐临在押囚犯的数目,唐临的回答很合皇帝的心意。皇帝高兴地说:“我从前做东宫太子的时候,你已经在侍奉我,我承继皇位,你又担任近臣,因为从前对你的委重,所以让你担任这个职务。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高宗又曾经亲自审查死刑囚犯罪状,以前的大理卿裁断的死囚都号叫喊冤,唯独唐临裁断的死囚没有喊冤。皇帝很奇怪,向他询问原因,死囚说:“我确实犯了罪,唐大理卿的裁断既然不是冤枉我,所以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皇帝叹息了很久说:“主掌诉讼事务的人不应当像这样吗!”

  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迁为刑部尚书,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历任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因事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岁。

旧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

  八年(长孙皇后)从幸九成官,染痰危发冢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备尽,尊体不瘳③,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为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事,佛道者示存异之教耳,非唯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威,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从俭薄,唯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已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选自《旧唐书?后妃列传》)

[注]①八年:唐太宗贞观八年。②罚chuò):气息微弱。③瘳(chóu):病愈。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幸九成官 幸:宠爱 B.吾素非为恶 恶:坏事

  C.时玄龄以谴归第 第:府第 D.与太宗辞诀 辞:告别

  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修福可延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以告左仆射房玄龄 先以书遗操

  C.且葬者藏也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D.则是不忘妾也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皇后思想通达,认为生死听之命运,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所以人的生命不能靠修福之举来延长。

  B.长孙皇后认为房玄龄追随太宗时间最长,如无特别的原因,不可弃用。太宗接受其意见,不将房玄龄遣归。

  C.长孙皇后临终提请太宗千万不要把长孙族人置于权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长孙家族永久平安。

  D.长孙皇后主张身后丧事从俭,认为葬就是藏,就是想让人看不见,俭薄送终才是自己的心愿。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3分)

⑵非唯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3分)

⑶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3分)

  参考答案:

  5.A(幸:皇帝驾临)

  6.D.(则:连词,表承接,就/表转折,却。A若:连词,如果。B。以:介词,把。C。且:连词,况且)

  7.B(文中没有提及太宗接受其意见,不将房玄龄遣归的内容)

  8.翻译:(1)请奏请皇上释放囚犯,并使人出家为僧道,希望能得到上天降福保佑。

(2)不仅败坏朝政,而且又是皇上不喜欢做的,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典呢?

(3)千万不要让他们担任要职,只要以外戚身份按时入朝请安,就很荣幸了。

旧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3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20 分)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也。仕隋徽仕郎。高祖入长安,世让以川归国,拜通议大夫。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复为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举将至城下,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曰:“贼兵多少,极于此矣。宜善自固,以图安全。”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太宗时屯兵高庶,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千匹。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

  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崇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与唐俭俱为贼所获。狱中闻独孤怀恩有逆谋,逃还以告高祖。时高祖方济河,将幸怀恩之营,闻难惊曰:“刘世让之至,岂非天命哉!”因劳之曰:“卿往陷薛举,遣弟潜效款诚,今复冒危告难,是皆忧国忘身也。”寻封弘农郡公,赐庄一区,钱百万。

  累转并州总管,统兵屯于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之,甚急。鸿胪卿郑元寿先使在蕃,可汗令元q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将之任,高祖问以备边之策,世让答曰:“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高祖曰:“非公无所任者。”乃使驰驿往经略之。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遂诛世让,籍没其家。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始原其妻子。

――选自《旧唐书刘世让传》

【翻译】

  刘世让,字元钦,是雍州澧泉人。在隋朝任征仕郎。高祖到了长安,刘世让以漳川这片土地归顺,于是(高祖)授予他通议大夫的官职。当时唐弼的余党侵犯扶风,刘世让自己请求去平定他,高祖答应了。不久,得到几千人。他又做了安定道行军总管,率领军队来抵抗薛举,被打败,刘世让和他的弟弟刘宝都被薛举的军队俘获。薛举把他带到城下,让他欺骗城中的人说:“大军从五路已进逼长安,应该打开城门早日投降。”刘世让假装答应,却趁机告诉城中人说:“敌兵的数目最多不过如此而已。应该好好地坚守,以求得保全。”薛举敬重他坚守节操'最终并没有杀害他。唐太宗当时在高城驻扎军队,刘世让偷偷地让他的弟弟刘宝逃回来,报告敌军内部的情况。唐高祖嘉奖了他,赐给他家一千匹帛。等到平定了敌人,刘世让得以回来,(高祖)授予他彭州刺史的职务。

  不久他又任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李孝基共同在夏县攻打吕崇茂,各路军马吃了败仗,刘世让与唐俭都被敌人俘获。他在狱中听说独孤怀恩有叛逆的阴谋,逃跑回来报告了唐高祖。当时唐高祖正渡过黄河,将要到独孤怀恩的军营去,听到这个变故后说:“刘世让到来,难道不是天命吗?”于是慰劳他说:“你以前失陷在薛举军中,派遣你弟弟偷偷跑回表示诚心,现在又冒着生命危险把险情告诉我,这些都是为国家忧虑而忘了自身安慰啊。不久封刘世让为弘农郡公,赏赐庄园一座,钱一百万。刘世让屡次升迁,做了并州总管,率领军队驻扎在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并力攻打他,情形十分危急。鸿胪卿郑元璃先前出使,留在突厥,可汗命郑元璃来劝说他,刘世让厉声地说:“大丈夫怎么能为夷狄作说客呢!’’持续了一个多月,敌人才退却。没多久,皇上召见,任命他做广州总管。他将要赴任时,唐高祖问他防守边疆的策略,刘世让回答说:“突厥南下侵犯,只不过把马邑作为他的中路罢了。按照我的设想,请在崞城派置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多储备金帛,凡是来投降的都厚厚地赏赐他,经常出奇兵抄掠敌方城下,割踩他们的庄稼,破坏他们的产业。不用一年,他们就没了粮食,马邑就不值得操心了。”唐高祖说:“除了你没人可以来当此重任了。”于是让刘世让飞驰去经办这件事。突厥怕他的威名,于是使用反问计,说刘世让与可汗共同谋划,将要作乱。唐高祖没有审察这件事,就杀了刘世让.抄没了他的家产。贞观初年,突厥投降的人说刘世让当初并无叛逆的阴谋,皇上才赦免了刘世让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军五道已趣长安 趣:趋向,奔赴

  B.累转并州总管 转:调任

  刘世让传选段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高三阅读 点击数:

  C.非公无所任者 任:信任

  D.籍没其家 籍:登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率兵以拒薛举 ②挟飞仙以遨游

  B.①因告城中日 ②不如因善遇之

  C.①高祖不之察 ②句读之不知

  D.①是皆忧国忘身也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让有勇有谋,他假装答应薛举,却趁机告诉城中人,敌兵最多不过如此,好好防守,以保证安全。

  B.世让听说怀恩有叛逆的阴谋,冒死从狱中逃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高祖。高祖很是感激,封他为弘农郡公,并赏赐了田地和钱财。

  C.世让在抗击突厥方面很有谋略,即将去广州赴任时,被高祖委以重任,前往边界抗击突厥。

  D.本文侧重表现世让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一面,作者对其劳苦功高却被无端杀害的遭遇深表同情。

  4.请用“I”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可汗令元q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3分)

(2)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3分)

(3)数出奇兵略其城下(2分)

  答案:

  1.(3分)C【承担,担任】

  2.(3分)B【介词,趁机(A表目的/表承接;C代这件事/宾语前置的标志;D表判断语气/表陈述语气)】

  3.(3分)D【作者只是客观地记叙史实,未加评论,没有“深表同情,,这一内容】

  4.(3分)【可汗令元璃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经月余”后未加“|”不算遗漏;其他地方错、漏、多一处扣1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5.(8分)【(1)薛举敬重他坚守节操,最终没有杀害他(3分,采分点:重、执节、不之害)。

(2)突厥南下侵犯,只不过把马邑作为他的中路罢了(3分,采分点:南寇、徒、以……为)。

(3)经常出奇兵抄掠敌方(他们)城下。(2分,采分点:数、略)】

旧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4

《旧唐书》阅读答案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使还,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令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为侍读。每次阁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会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则天令怀素按鞫。按:查办

  B.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典:主管

  C.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受:同“授”,接纳。

  D.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讽: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马怀素“处事平恕”的一组是( )(3分)

①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

②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

③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④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

⑤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

⑥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怀素家境贫寒,他白天砍柴割草,在晚上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章写作。

  B.马怀素用汉朝不给向被处死的'彭越奏事的栾布判罪,说明判处给被流放的朋友送行的崔贞慎等人是不恰当的,从而使武则天改变了初衷。

  C.张易之诬陷崔贞慎和独孤祎之,武则天让马怀素按照诬辞审问,但马怀素坚持正义,最终使崔贞慎和独孤祎之获免。

  D.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求怀素假以官府的名义行(他们的私事),但怀素没有阿谀顺迎他们。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分)

⑵ 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4分)

  参考答案

  1:C 受同“授”错误。

  2:C 平恕:处事公平允当,待人宽厚容让。①苦学博学,③⑥是关于武则天的。

  3:D 请托公行”的意思是“请托的事情公开地进行”。

  4:(1)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诚”“见……于”各1分) (2分)

(2)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句意通顺1分,“当”“柄”“衷”各1分)(4分)

  参考译文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寓居在江都,年轻时拜李善为师。家里贫困,没有灯烛,白天采些柴草,夜晚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经史,善于写文章。考取了进士,又参加了皇帝亲自支持的殿试,考中文学优赡科,被授予郿县县尉,经过四次提升,任左台监察御使。

(武则天)长安年中期,御使大夫魏元忠被张易之陷害,发配流放到岭南,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孤独祎之到郊外为他饯行。张易之大怒,唆使人诬告崔贞慎等与魏远忠是同谋犯,武则天令马怀素审讯,派太监催促,传话示意马怀素要想办法定成同谋罪,马怀素支持正义不接受这样的命令。武则天大怒,召见马怀素亲自诘责质问,马怀素奏报说:“魏元忠犯罪被发配流放,崔贞慎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实在是可以责备的,如果认为他们是谋反,我怎么能欺骗上天的神明?当年彭越因为谋反被杀,栾布在他的尸身下奏事,汉朝不给栾布定罪,更何况魏元忠的罪与彭越不同,陛下怎么能追加送行人的罪呢?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如果交付给我去审讯,我怎么敢不守陛下的法律呢?”武则天的情绪缓解了,崔贞慎等因此获得宽免。当时夏官侍郎李迥秀仗恃张易之的权势,授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于是李迥秀被罢免了管理政事,马怀素处事公平,待人宽容,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赞,提升任考功员外郎。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托的事情公开地进行,马怀素对谁都不阿附依顺,他掌管举荐,公平允当,被提升为中书舍人。

  开元初年,任户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累积功绩被封为常山县公,三次提升任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马怀素虽然一直做官,却十分好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受玄宗尊敬。让他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做侍读。每次到阁门,就让他乘坐肩舆进入。……怀素病死的时候,年纪六十,皇上特地为他举哀,罢朝一日,并赠润州刺史的封号,谥号叫“文”。

旧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5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L①,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②明经③累举,补下主簿。时姚E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及吏部侍郎郑滞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 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

【注】①铜Ltóng dī:春秋晋邑名。 ②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③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近又徙家 (2)明经累举

(3)逆用三年员阙 (4)遂越次请往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时姚E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B.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13.翻译句子。(6分)

(1)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14.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李尚隐的什么品格?(3分)

  答案(1)搬迁 (2)屡次、多次 (3)同“缺”,缺员 (4)于是,就(4分)

  12.答案 C(3分)

  13.(6分)答案 (1)李尚隐叹息说:“怎么能让好人蒙冤受惩罚却不还给他们清白呢!”

(2)那些像老鹰那样直上青云追求高官厚禄者,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停止他们追求利禄之心。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14.答案 李尚隐不顾个人安危,直言进谏为良臣洗雪冤屈。表现了李尚隐为国聚材、不畏权贵、直言进谏、爱憎分明、关爱百姓的性格特征。(3分)

旧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6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7分)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 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①,(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旧唐书?列传?白居易传》)

  注释:①谠言:正直的话。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①章武皇帝纳谏思理。 ②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3)文章说: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有何用意?(3分)

  参考答案:

  10.(1) (1)接受 (2)认为 (各1分)

(2)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要求:语句通顺,关键词理解正确,每题出现错别字扣1分。每句1分,共2分)

(3)反衬出白居易聪明过人,才华横溢。(3分)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