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加法和减法》习题3定稿3篇 加法和减法题目

2022-10-10 10:24:51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加法和减法》习题3定稿3篇 加法和减法题目,供大家赏析。

《加法和减法》习题3定稿3篇 加法和减法题目

《加法和减法》习题3定稿1

  教学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

  1.读懂情境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

(2)谁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啊?(中国)

  2.交流情境图。

(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中信息,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减法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将其中三个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梳理出来,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点。同时在信息的对比中,发现中国金牌数第一,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36-23= 36-16= 19-16=

  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

(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

(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之前学习列竖式计算加法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好充分引导。尤其对圆片在数位上的含义做出指点,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笔算减法算理这一难点。在分组合作的同时,设计分组比赛的环节,活跃课堂,让计算不再枯燥。】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加法和减法》习题3定稿2

  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到化作一股清烟而去时止,每个人,无论在生理上、在心理上、在生活习惯上、在思想方式上,都在时时刻刻地发生着变化。从10岁的童年,到20岁的青年,到30岁而立的壮年,到40而不惑、50知天命的中年,所发生的那种变化,是加法式的。从60岁的初老期,到70岁的中老期,到80岁的晚老期,到90岁至百岁成为人瑞的终老期,所发生的那种变化,是减法式的。一加一减,便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史。

  细细想起来,当我们两手空荡荡地来到人世,会哭、会喊、会努力抓住什么,会张开嘴、会吃东西,无一不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而强、从小而大。从启蒙读书到学有所成,从入世不深到把握全局,从白手起家到大展宏图、到开创一番事业,从1个人到2个人的出双入对,从2个人到3个人的幸福家庭,都属于加法范畴。这以后,行云流水,意气风发,跌打滚爬,挥洒人生也好,有过快乐、有过痛苦、有过笑声、有过眼泪也好,总是不停地加,一直加到无论精神,无论物质,都攀登到力所能及的高度。虽然,加法未必没有负面的因素,可不管怎么说,那是属于成长中的烦恼。

  而过了生命的高峰期,也就是经霜色浓的香山红叶开始飘零,不知不觉间老之将至焉!从此,便不停地开始减法了,吃的不那么香甜了,玩的不那么爽心了,体力不那么健壮了,情感不那么张扬了。紧接着,爱好在淡薄,欲望在消失,情趣在减少,心境在枯竭。随后,腿脚不听使唤,活动半径缩小,头脑渐渐失灵,往事如烟淡去,哪怕是最温柔的减法,也是令人不胜伤感的。曾经拥有的美好、圆满、温馨、甜蜜;曾经推拭不开的无奈、惆怅、羁情、悲思,统统渐行渐远,一一离你而去。临了,你总归还是被减到两手空空以后,离开这个世界。

  话说回来,这种点点滴滴地减掉、舍不得、又不甘心的“落花流水春去也”局面,只要你还活着,就无法排遣掉这些难堪,必然就要产生许多别扭。想得开的老人,只是努力不去想而已,但不等于别扭就不存在了。而想不开的老人,这种垂老的别扭,这种渐渐不为人所理解的别扭,这种越想越烦越是得不到解脱的别扭,可不是夏季最后的玫瑰,能带来浪漫、带来情调。如果不能化解、不能适应,会成为一杯难咽下的苦酒,腐蚀着躯体,毒害着灵魂,使你活得很不开心。因此,有质量的老,有品位的老,让每一天活得有滋有味的老,还真是一门学问。

  所以,年届华龄,桑榆晚晴,第一要懂得人生的加减法,谁也无法回避,谁也不能例外。第二要懂得老是一种必然,新陈代谢,为万物生长的自然法则。

  所以,一个人,总不老;或者,总不想老;或者,总不承认自己老;或者,总是在那里装嫩、装少壮、装朝气蓬勃,那是一种反常现象。老,就得承认老,就得服气老。成为历史的那些,就不再属于今天。作为过来人,负暄南墙,看着后辈打拼,创造更新更美的世界,不也是一种怡然自乐的境界吗?

《加法和减法》习题3定稿3

  蒙氏数学教具教案:加法板

  一、.教具 加法板

  在30㎝×42㎝的板上画横18格纵12格的方格,上端写1-18阿拉伯数字(1-10是红字,11-18是蓝字)。10的旁边画一条纵的红色分隔线。题目卡、定规、订正板。

  红色和蓝色板子各9支装在木箱中。每支木板各有规定的尺寸,故称为置之不理规。

  蓝色定规??当成加数使用。有1-9共9支,数字写在木板右端。红色定规??当成加数使用。有1-9共9支,上面标明数字与刻度。

  二、活动对象:大班(一对三)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清楚地了解数的组合及其结果,帮助幼儿对数的记忆。

  2、以计算板做练习促使计算更准确,并为进入心算做准备

  四、活动过程、活动名称5的基本加法练习(5的构成)

  1、在加法板上方的左侧按顺序排列1-9的蓝色定规。

  2、右侧同样排列红色定规。

  3、将蓝色定规1放在加法板上1的上面,也取红色定规4排在板上。老师说:“1加4是5。”

  4、这时指着答案5和红线,(加法板上段所印的数字代表加算的答案。)

  5、其次取2的蓝色定规和3的红色定规放在板子上,“2加3是??5”跟着指答案5和红线。

  6、同样进行4加1等于5

  7、让小朋友注意到每个组合的结果都是5。

  8、依小朋友的要求,让他继续反复这项组合成5的基本加法练习。延伸:

  一、构成6-10的加法练习

  蒙氏数学工作教案:减法板 减法板(5的丢丢)

  一、.教具

  减法板和加法板大小相同, 在30㎝×42㎝的板上画横18格纵12格的方格,上端写1-18阿拉伯数字(1-9是蓝字,10-18是红字)。9的旁边画一条纵的蓝色分隔线。定规

(1)红色和蓝色板子各9支装在木箱中。每支木板各有规定的尺寸,故称为置之不理规。

  蓝色定规??有1-9共9支,数字写在木板右端。红色定规??有1-9共9支,上面标明数字与刻度。

(2)自然色的木制定规17支,盛放木盒中.宽2厘米,长34-2厘米,以每2厘米递减.题目卡、订正板

  二、活动名称:5的丢丢

  三、活动对象:大班(一对三)

  四、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5的分解及其结果,以及对数的记忆。

  2、以计算板做练习促使计算更准确,并为进入心算做准备

  五、活动过程

  1、引导小朋友,说明教具之后,将减法板、红、蓝定规及自然色定规(下个提示使用)都从教具架拿到桌上(桌面宽度须足够排列所有定规),如数棒的方式排列。

  2、老师坐在小朋友两侧,老师先拿出题目卡5-1=?老师先示范,拿出自然色定规13盖住定规6到18的数字格的一头,把红色定规1放在右侧。

  3、指着左侧的空格,读出5-1=?’之后,开始数空格。“5-1=???等于4。

  4、最后将教具归回原位。

  用订正板或老师订正。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