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高考语言运用修辞导学案★3篇 高考常用修辞手法复习

2022-10-08 15:53:50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高考语言运用修辞导学案★3篇 高考常用修辞手法复习,以供借鉴。

高考语言运用修辞导学案★3篇 高考常用修辞手法复习

高考语言运用修辞导学案★1

  课内比教学——编写导学案小结

  金銮山初级中学 综合组

  这次我们综合组编写的导学案有以下特点:

  一、课堂导入形式多样。

  1、课件导学:一堂课的开场白很重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用个性化的语言导入,相机引入课件。

  2、提问导入:学生在上课的注意力往往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造成注意力分散,其注意力维持时间也不持久。教师运用精彩的导入,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的某个对象转移到课堂上来。

  3、联系实际导入:作为一名中学生,他们肯定也有不少的生活经历,所以作为一名教者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在课文的导入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善于抓住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审题解题导入:有些课文的标题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课文的内容,这些课文我们不妨先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先通过自己看课文,看看课文里有没有他们提出来的问题的答案。

  6、以情导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时,注重以情感感人,用情意盎然的导语导入新课,能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学习动机。

  二是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不是重点的不讲,过于难的不讲。到底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主学会,哪些知识需要老师指导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导学案设计,把新授内容分为两部分——根据自学提纲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困难问题精讲点拨。首先,老师通过精彩导入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问题情境的提出要有针对性,要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然后结合老师设计的自学提纲,认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能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小组内进行集中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认识得到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上来,老师在就这些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在老师点拨过程中要充分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存在的疑难点,对同一问题认识有争议时,可以让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大家评判比较,从中选出最优的答案。这样通过比较分析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后及时的进行基础训练,以检测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对于检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再进行及时更正,以努力确保每节课都能做到“堂堂清”。

  存在的问题

  各科各人编写的导学案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下载的痕迹明显不作认真修改的,没有分课时备导学案的,等等。今后我们要更加完善导学案的编写。

高考语言运用修辞导学案★2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2、理解常见修辞的表达效果,能在具体的语境中领会其作用。

  教学重点:辨析常见的修辞方法,领会其作用;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教学难点:结合具体语境,巧妙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时数:4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者:文采也,即修辞。

  修辞: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二、考试要求:

《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九种。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还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三、结合高考真题,了解命题规律:

  1、[2014·江苏卷] 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排除D项,“蝉曳”是主谓结构,与“墙头”明显不对仗;其次排除B项,题干例句中“雨细”是主谓结构,与“无语”明显不对仗;C项“带雨来”没有A项“聚落花”与“垂纤草”对仗工整。

  2、[2014·山东卷]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写对联需要注意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插艾叶、吃粽子等)两个节日的特点,上下联要语意对应,对仗工整,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

  3、(2013宁夏)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6分)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参考答案】 23.(6分)内容贴切,给2分;语言通顺,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

  4、(2012年浙江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答案: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也不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如同云霞般金黄、耀眼。

  5、(2013广东卷)右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

【参考答案】可从小孩的角度也可从妇女(或妈妈)的角度,只要围绕“情深”书写,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鲜明生动即可得满分。

  您温暖的眼神像一缕春风,轻轻鼓励着我;您谆谆的教诲像一场细雨,默默滋润着我;您高大的身影像一把大伞,时时保护着我。谢谢您,妈妈。(不设统一答案)

  我深情地望着妈妈,她的眼光就象磁石一般,路在依然走,情在母子间,携手生活的路。我的耳边回响起妈妈的话语:孩子,苦水能让你坚强、苦水能让你成长、苦水更能让你飞黄腾达。我会一直看着你,行走、拼搏。有话对我说,有泪向我流,有苦跟我诉吧。无论什么时候都别忘了!在你的心中有一个爱你的妈妈——在看着你成长!

  6、【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7、(2012年浙江《母亲的中药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 答案: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一)投影显示各地的高考卷。小结考查方式、内容及趋势: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

  2、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

  3、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5、通过作文进行考查。

(二)命题趋势: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一般不单独命题考查,而大多结合着仿写、扩写、变换句式,诗文阅读鉴赏,写作等命题形式进行考查。要求考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效果;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

  四、结合实例详细讲解高考考查的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概念、结构、特点、种类、辨析、作用及运用等),注重实际的有效、高效运用。

  比喻

(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②思想感情的潮水。③祖**亲。④我的朋友——书籍。(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人的爱他,也有的人恨他。(五)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六)比喻要贴切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没有相似点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喻体不当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前后不一致,前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作老虎,前后不一致。

(七)准确理解比喻句

  例句: 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相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

  例句: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不太好的阴影。

  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似点是“暗淡”。

(八)学以致用 共5题 详见课件

  1、“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2、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

  比拟

(一)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1格化。

  例如: ①山歌向着高山唱,高山低头把路让。

②可是,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落到枕头边上,我 还听见零零星星几滴雨声。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 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 人者使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

  例如:①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身子长在水里。

②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 侄儿宏儿。

(二)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写,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惯用于写物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

  比喻则不同。把甲物说成像乙物,或是乙物,或者干脆用乙物来代替甲物。例①:住口,你这吠人的狗住口。——比喻

  你再咬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拟人 例②: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拟人

  我们要谨防弹衣炮弹——比喻 比拟的作用

  由于比拟是用拟体的属性去表现本体,使本体临时获得拟体的属性,因此爱憎的感情得 以鲜明地表示,气氛得以有力地渲染,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使语言真切、生动、形象、新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比拟要注意问题 1、必须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2、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必须有相近的地方

(四)学以致用

  1、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C)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此例考查辨析修辞方法正误的能力。比拟又称拟人。例①也考查辨析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方法的能力。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因此答案是C。

  2、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

  析:此诗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借代

(一)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

②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③樯橹灰飞烟灭——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讯——借作者代著作。

⑦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借结果代事物本身。(代担心)

(二)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三)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四)古诗中用到借代的例子很多,如:

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② “终岁不闻丝竹声” 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 “门前冷落鞍马稀” 中的“鞍马”代“客人”(白居易《琵琶行》)。④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中以“杜康”代“酒”(曹操〈短歌行〉)。另外,古诗中还有许多例子,如:

① “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② “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③ “阳关”“折柳”寄托离别。④ “鹧鸪”“杜鹃”寓有悲愤。⑤ “石壕村”代穷苦百姓。⑥ “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

  五、学以致用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2、改写下面这句话,要求运用借代的修辞方式,字数不超过8个字。

  拿起武器来保卫祖国。参考:执干戈以卫社稷。

  夸张

(一)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二)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b、缩小夸张。c、超前夸张。(举例见课件)

(三)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稻田禾苗密又密,卫星掉下来也要把它弹到半空中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四)学以致用

  1、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B)

  A.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B.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犹如幼小时候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C.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

  D.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B项的“子曰诗云”是借代旧教育的读物。

  2、赏析诗歌中的夸张手法

  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4、学以致用

  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2006年全国卷2)

  答案例举: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反复

(一)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反复分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1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②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2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我喜欢。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

②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二)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

  1、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从句式看是排比,从语句重复看是反复,这是两种辞格的综合运用。

  2、反复与排比的区别: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

  3、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贫乏,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

(三)学以致用

  1、鉴赏诗词中的反复修辞手法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分析最后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反复修辞,突出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2、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运用相同的修辞,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例句:看着你离开,我的心一片凌乱,凌乱。答案示例:看着你归来,我的心一阵高兴,高兴。

  对偶

(一)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二)对偶的作用

  对偶是汉语所独具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对偶,可获得良好的表达效果。①由于对偶 的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两两相对,从而获得对称美。②由于平仄谐调,节奏鲜明,悦耳动听,从而获得音律美。

(三)学以致用

  1、上联和下联配对(注意顺序)

  2、[2014·山东卷]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写对联需要注意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插艾叶、吃粽子等)两个节日的特点,上下联要语意对应,对仗工整,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

  设问与反问

(一)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二)反问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1、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2、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例: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四)学以致用:2011年四川卷 19.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5分)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考点:仿用句式,正确运用修辞

  答案1: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答案2: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解析:意象1分,句式1分,修辞2分,语言生动1分。

  五、课后巩固:选做考点训练部分的题目

高考语言运用修辞导学案★3

  语言表达得体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师版

  主备人:王雪茜王晓美时间:2011年11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的谦辞敬语(课前预习)、语境、语体。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根据场合、对象、目的、文体不同来使用语言。3、情感目标:培养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掌握语言得体的方法

  2、难点:如何得体的运用语言

  三、考查形式:主观表达题型。分值:6分。

  四、学习过程 :

  1、课前导入:

  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因扮演焦裕禄而荣获“百花奖”的最佳男主角奖。在颁奖仪式上说:“所有的苦和累都让焦裕禄受了,所有的荣誉都让一个傻小子得了。”这句话,既赞颂了先烈,也对自己的成就表示谦虚,非常精妙,非常机智。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点目标、析考纲

  3、板书例句:

  1、祖国妈,我爱你!

  2、母亲,我回来了。

  3、调查农村户口:伯母,您配偶贵庚?

  4、人家孩子百天一人说:我可什么都没说,孩子死了别找我。

  5、这是我的大作,请你拜读。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1)语言表达得体: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2)语境: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

①说话的场合。

②人物身份、年龄、职业、文化、心理。

(3)语体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

  书面语比较正式:祖**亲,我爱你!

  口头语比较随便:妈,我回来了!

(4)谦敬误用:

  师:所谓谦敬,一句话“放低自己,抬高别人”。

  5、延伸拓展:

  常见的一些谦辞敬语,,,6、小试牛刀:

  甲乙丙三位同学一起旅游,照相。丙长得漂亮,就是脖子短了点。一次,甲给丙照相的时候 1

  想采用俯角拍摄,乙小声提醒说:“她脖子短,俯拍就更显得缩脖子,不如平拍好”丙听到乙的嘀咕很敏感,找了个机会悄悄问甲:“她刚才说我什么”……如果你是甲,你会怎样回答

  呢?

  要求:既要符合乙的意思,又不挫伤丙的自尊心,不超过20字 她说换个角度拍更能展现你的美。

  7、习题训练:

(1)、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

  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

“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啰?”于是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又走掉好

  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

  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

  于是又都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

  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问:为什么他的客人都走了?

  主人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听者的心理

(2)、①、普及义务教育:“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儿不读书,就像养

  头驴!

②、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③、严禁触摸电线,5万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问:这些标语生硬如何修改?

  1、庄稼被淹误一季 孩子失学误一代生儿养女,读书明理

  儿女都读书,聪明不糊涂

  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贫困户。

  2、森林防火千秋业,生态安全万代兴。把青山留下,把火种带走

  3、生命诚可贵,电线不可摸

  8、高考链接:(2007全国卷Ⅱ)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

  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大

  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

  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A将改为;b将改为;

  C将改为;d将改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谦词和敬辞的掌握情况。“家父”是自称谦词,应换成敬辞“您

  父亲”或“令尊”;“犬子”是谦词,应换成普通用语“儿子”;既然对方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就不能说是“小有名气”了,要表达出敬意,应换成“很有影响”;

“有幸”是谦词,也应换成敬辞“应邀”。【参考答案】(1)将家父改成您父亲或令

  尊(2)将犬子改成儿子

(3)将小有名气改成很有影响(4)将有幸改成应邀

  8、课堂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9、布置作业:完成《走向高考》35页3、5、7

  语言表达得体导学案第二课时教师版

  主备人:王雪茜王晓美时间:2011年11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的谦辞敬语(课前预习)、语境、语体。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根据场合、对象、目的、文体不同来使用语言。3、情感目标:培养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掌握语言得体的方法

  2、难点:如何得体的运用语言

  三、考查形式:主观表达题型。分值:6分。

  四、学习过程 :

  1、课前导入: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在一次重要的节目主持活动中,走向观众时,不慎踩空最后一级台阶,当众摔了一跤。虽然不是很重,但场面极为尴尬,观众们也顿时目瞪口呆。这时杨澜站起后,轻捋秀发,微微一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众们顿时掌声四起。(谢谢大家!是你们的热情,让我为之倾倒。)

  2、点目标、析考纲

  3、经典例题展示:小组交流,明确答案

(1)有这样一件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国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 如果你是李太太你怎样回答?

  试想,听了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了如此失体不当的话,李太太该怎样说才好呢?如果说成:“太太也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如此你“酸”地来,我“辣”地去,这家宴还能办成?友好关系还能持续?或者来句“谦虚”的:“太太过奖了,我哪能比得上你们日本女人!”这就有失尊严了。所以李太太一愣后,说的是“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这句话说得含蓄得体,深富涵养,符合交际场合,使日本太太听了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歉然地一笑,但又不感到尴尬。

(2)根据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表达。在商店的广告里:

  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

  在给下级的通知里:

  为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

(参考答案:① 欢迎届时惠顾;②敬请届时光临指导;③务必准时出席;④到时候一定得回来。)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口诀: “家大舍小令外人,敬你谦我尊他人”

  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等;

  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敬辞)

(2)用“小”“拙”“寒”“草”“愚”“鄙”等字表谦

“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

(3)用“贵”“尊”等字表敬

“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5小试牛刀: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改为;(2)将改为;

(3)将改为;(4)将改为。解题思路:向老师祝寿是一个喜庆、轻松的生活场合,发言应该准确得体、亲切自然,有口语特点。“光临”是一个敬辞,用于称客人来到,用在这里不准确,可改为“回到”;“健在”多指老年人还健康地活着,不能用于祝寿的交往场合,可改为“精神矍铄”;“高足”也是一个敬词,用于称呼对方或他人的学生,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学生”;“欣慰”是书面语,不宜用于这个轻松愉快的场合,应改为具有口语特点的“高兴”。

  6高考链接:

(1)【2011·湖南卷】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语言表达得体,并结合手机短信,属于旧题新考,与07年同。根据语体,排除A、C,此处不宜用“通知”或“奉告”;比较B、D,“事务繁忙”只是不想来的一种托辞,“航班取消”是想来而无法来的实情,所以选D。

(2)【2011·安徽卷】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宛风:①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③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李老师:好的,再见。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①李老师,您好!我是宛风。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

③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

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老师再见。

  7、课堂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8、布置作业:完成《走向高考》36页9——14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