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部编版教材共5篇(部编版教目)

2022-10-07 08:08:00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部编版教材共5篇(部编版教目),供大家参阅。

部编版教材共5篇(部编版教目)

部编版教材共1

  1什么是部编本教材?

  所谓“部编本”就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

  拿现有的语文教材来说,目前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

“部编本”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部编本教材以语文学科为例,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适当兼顾时代性。

  据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介绍,之所以要编“部编本”,是因为现有的一纲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想起到示范作用。

  2部编本教材有哪些变化?

(1)打破传统的学拼音再学汉字

  以语文科目为例,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

  与以往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先学拼音再学汉字不同的是,此次统编语文教材打破传统,让孩子们在学习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后,再进行13个课时的汉语拼音系统学习。

“绘本书籍、电视、广告牌、父母的帮助,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们可能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很多字了。在一定的语文基础上,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从而使拼音与识字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编排教材是符合规律的。”

“汉语拼音是基础,学会拼音才会拼读,孩子们才可以离开大人的帮助自主地去读书。所以在学习拼音之前学的生字量不会太大,最多也就一个单元。”

(2)传统篇目增多

  语文教材不仅书本大了一圈,由原来的16开本变为A4大小,传统文化的篇目也大大增加。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古诗文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3)倡导亲子阅读

  新教材对家长提出最大的“要求”莫过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把亲子阅读编入教材,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教育中来。

  这种编排不仅有利于能很好地推动全民阅读,还非常利于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4)侧重阅读

  综合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未来,对于语文的学习,老师们或会注重课程方面的整合和改变,将会引导孩子们进行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更符合对孩子全面能力的培养目标。

(5)要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

  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 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像研读阅读课文那样来研读推荐名著。

部编版教材共2

  增加语感练习

  在朗读中学好普通话拼音教学上更加注重习惯,每一节课后增加音节词的拼读和儿歌练习,对于语感的训练非常重视。“这其实就引导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晨读、课外活动等时间,带着孩子一起朗读,汉语拼音学习是为了帮助孩子说好普通话,知识性弱化,主要体现工具性,帮助孩子增加语言感觉,课后练习中也是要寻找长句子和短句子朗读的节奏。”

  写字要求降低

  识字要求增加部编本教材特别关注识字,引导孩子多元化记忆汉字。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中一类生字减少了很多,每一课基本只有四、五个需要书写。“一类生字是需要会书写的字,虽然减少了,但需要我们带着孩子练得更加精细。”与一类生字减少相对应的是,二类生字大大增加。“苏教版的二类生字一课基本是7-9个,现在的部编本基本是每课11、12个,对写字的要求降低,对识字的要求提高,需要我们更加多元化的带着孩子们掌握汉字的记忆方法。”

  拼音进入儿歌学习

  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同时,新教材的拼音进入儿歌学习,每个单元练习有读读背背,有成语,增加“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除了老师带孩子们一起读,还在倡导家长和孩子们的亲子阅读。”新教材倡导先识字,拼音是辅助孩子认识汉字的工具,新的课程标准出来以后,汉语拼音知识性逐步淡化,总的来说,新教材对汉语拼音的要求降低。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解决学生读书少的问题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增加传统文化渗透

  一年级开始学古诗文原来教材的文本比较长,可以挖掘的内容自然就多,而新教材一年级的课文变化比较大。“比如识字,一共就是六个字:天、地、人、你、我、他,如何增加这简单六个字学习的趣味性,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对我们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新教材增加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如何提高挖掘文本的能力,对孩子们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古诗古文学习应有一个整体规划。

  识字方面的变化。

  以往传统的语文教材,识字皆为“先学拼音、再学汉字”,而如今,新版小学语文教材打破这一固定套路,在一年级上册中安排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先引入“天”、“地”、“人”、等诸如此类常见、常用字的学习,再进行汉语拼音的系统学习。而在识字量上,新版教材相对于传统有所减少。

  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本次语文教材在传统文化内容上大大增加,不仅仅体现在传统文化文章和文体的丰富,更体现在教材编排(包括版面、设计、排版等方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阶段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在所有选篇中占30%之多,对比原有人教版55篇增幅80%。在题材上也比旧版更加多样。至于初中古诗文也是124篇,在所有选篇中占比51.7%,亦有所提高。

  对阅读培养的增强。

  新版语文教材侧重阅读,强调综合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亲子阅读”编入教材,把家长纳入教学教育体系中来,既有助于家长引导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又有助于推动全民阅读的进步,还能助益于家长对孩子教育责任感的增强。

  对名著导读的落实。

部编版教材共3

  这是全国“三科教材”(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新教材有哪些变化?究竟“新”在哪里?近日,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接受了新华网独家专访,详细解读了新教材的特色,并提出使用的建议。

  温儒敏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介绍,这次语文教材编写秉承“守正创新”的理念,有许多新意,最重要的是让语文课回到读书,这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多读书 会读书 读整本书

  曾有调查显示,中国学生阅读量峰值在初中一、二年级。小学阅读主要靠老师引导和指定,初三后终日面对应考,读书十分功利性,兴趣大幅衰减。很多人中学毕业了却没读过几本书,更没养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

  孩子们为何不读书?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于应试教育,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忙于做题,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课外书。

“部编本”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名著导读”等多个版块,把课外阅读也纳入教学体制。如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倡导孩子跟父母、老师一起读充满童趣的故事、童谣、寓言、科普等,鼓励创造使用朗读、讲读、对话表演等多种方式。

  温儒敏说,学生读书兴趣培养不能光靠学校,家庭也很重要。从幼儿园阶段以听故事为主,过渡到小学阶段的纸质阅读,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少看电视,少看微信,少打麻将,多和孩子一起读书,对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记者梳理发现,与旧“人教版”相比,一年级上册语文书的课文数量减少了9课,下册减少了10课。看起来课文单元数减少了,其实内容丰富了,尤其是大量增加了延伸阅读、口头表达等方面训练;三年级后,课文被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精读课由老师讲解,举例子、给方法;略读课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体会。另外,配套出版的《语文素养读本》,提供了适应不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特点的一大批好的作品。

  几方面同时着力,体现出“部编本”扩展阅读面的主要特点,且搭建起“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阅读教学机制。

  温儒敏说,对老师而言,要防止把略读和课外读变成“精读”。因为附加任务多了,压力大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就少了,“要给孩子一些自由阅读的时光。”

  事实上,近年来中高考导向在发生变化,直接对语文教学提出新要求。高考语文卷面从六七千字增加到八千至一万字。阅读材料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广大领域,学生如果没有一定量的阅读训练,是很难读懂、完成回答的。

  作为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多年来一直为提升中国人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鼓与呼。

  他认为,培养阅读能力,根本上要让孩子从小“海量阅读”,读些“闲书”,读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语文课不只要精读精讲,不要“抠”得太死,更要交给学生各种实用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书读多了,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升上去。

  拼音难度降低 读写分流多认少写

  今年新入学的小学生拿到语文课本后,打开书,是这样的:

“部编本”第一课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楷书大字,而不是字母aoe。这个顺序的改变有着特别意味,即把汉字汉语摆到第一位,拼音只是辅助学汉语的工具。另外,对于刚走进学校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一上来就学拼音比较难。把拼音学习推后一个月左右,能减少孩子的畏难情绪,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

“一年级语文教学非常重要。很难编,也很难教。要一开始就想办法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逐步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是语文课的根本。”温儒敏说。

“部编本”降低了拼音教学难度,一年级要求能拼读音节,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节;熟记拼音字母表,但不强求背诵默写;将拼音教学与认字教学结合起来,学拼音结合认字,彼此融通。

“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是低年级教材的编写原则。小学低年级阶段认识常用字从过去的1800字降低到1600左右,其中800字左右会写。一年级上册认字量从400多减少到300字。这是依据对北京师范大学的小学生阅读字频调查课题研究而改进的。先认这些字,就能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

“部编本”还安排了“多元认字”,即不完全依赖拼音,还要学会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去认字。温儒敏认为,一般而言,只要按教材设定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就大致可以独立阅读了。

  课文更换近三分之二 古文比重增加

  这次“部编本”一至六年级换了几乎三分之二的课文,堪称一次“大换血”。

  温儒敏介绍,在课文选篇时倚重于4个标准:经典型、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兼顾时代性。

  过去十年中,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把人文性放在首要位置,同时重视引起学生兴趣,多选“时文”。这次“部编本”中,尚未沉淀的“时文”少了,一些经典又回来了。

  比如,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大大增加。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小学6个年级12册课本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初中6册古诗文选入124篇,分量也加重了。古文体裁更加多样,从古风民歌,到诗词绝句,从两汉论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此外,革命传统教育篇目也占较大比重。

  此次进一步加大文言文分量,有人曾担心,小学阶段背诵为主的学习方式是否会增加学生负担,能否学到古文真正精华?

  温儒敏认为,古诗词教学,重让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刚开始说不清美在哪里,但却会慢慢积淀。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像外科手术,把那种“美”给弄丢了。小学生记忆力好,多读多背诵,读得滚瓜烂熟,就是最好的方法。

  温儒敏还主张读古诗多让学生吟诵。他说吟诵和朗诵不全相同,这是语文课容易混淆的。吟诵是自主诵读,适合古典诗词和韵律强的文章,不拘一格,用自己喜欢、能更好表达情怀的方式去“唱读”。朗诵则众声合诵,有利于制造氛围,但往往带表演性质,容易形成某些程式化“腔调”。学古典文学要多吟诵,放手去读,不必泥古,能边读边沉浸其中就好。

  防止反复操练 不等于不要训练

  过去十多年中,各地课改为防止应试教学,防止反复操练,提出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部编本”编写组认为,这一出发点虽好,但也导致了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学知识体系被弱化,老师不好把握教学知识点,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教学梯度被打乱。有的课上得很“花哨”,可就是没有把得住的“干货”。

  针对这种偏向,编写组提出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基本要求,把课程的知识点能力点明晰,重建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教材不宜体系化,但总要有体系。要求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目标、教学要点力图更清晰,让一线老师备课时了解有哪些 “干货”。同时对老师提出了明确要求:落实知识点、能力点,做到心中有素,知道每一年级大致达到什么要求,如何去实现。

  语文“部编本”编写从3月启动,历时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写组由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实际参与过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领域专家有上百人。教材经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审读,以及多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去年就有部分省市开始使用这套新教材。今年将在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统一使用。

  温儒敏教授说,编写组收到来自一线的实践反馈是“很受欢迎”。有人评价这套语文教材编写“回到常识、实事求是”。

部编版教材共4

  20xx年7月13日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厅和黄河传媒联合组织的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却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聆听了北京市教科院张静老师和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丁丁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对新编的七年级教材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真可谓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新课改的到来对历史学科教学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

  在开幕式上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岳维鹏主任做了重要讲话,他提出:历史学科的地位会有所上升,要重视历史的教学。这让我很激动。就目前来说,历史在中考中只占30分,而且还是选考的,考试内容也比较少,所以被很多学校看作副课。学校的不重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这就使得我们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困难,而新课改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2.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法。

  北京市教科院张静老师向我们全面又详细地介绍了七年级新教材的编写背景、基本框架以及教材内容的变化,并配以教学案例对新教材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并提出宝贵的教学建议,为老师们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做了切实的指导,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3.活学活教新教材、提升学科新价值。

  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丁丁老师带来四节优秀的课例为我们做教学经验交流。短短的三个小时丁丁老师亲和、幽默、扎实的教学功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作为她的学生应该很幸福。因为她完全融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探索历史,学习历史、感悟历史让历史课堂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师授”型,而是“活”起来了。这正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我们要让学生在历史学科中有所思、有所想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从而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需突出。因此新教材下的教学,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发挥舞台,也要求我们要做专家型的教师,而非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我已在路上,如果把这此新教材培训说成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的话,那么今后的教学中的每节课都是我们在这个征途的一个脚印,我会在新课改中留下自己每一个给力、清晰的脚印。

部编版教材共5

  暑假我参加蓟州区教育局组织的部编新教材内容解读及教学建议的培训。这次讲座让我对一年级部编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让我懂得了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如何有效去教学。下面就谈谈我的培训心得体会。

  此次培训专家教师主要从识字、写字部分,阅读部分和口语交际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讲解,让我耳目一新从内容上看:新编教材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借助古代蒙学的读物对学生进行教育。从梯度上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选文上看:更具趣味性,更浓更能吸引小学生。从弹性上看:注重开放性和弹性。

  1、识字、写字部分。倡导学生多认、少写。

(1)归类识字,感悟规律。例如:《姓氏歌》利用汉字规律识字;《猜字谜》利用猜字的形式来识字;《小青蛙》利(《巡视利剑》观后感及心得)用儿歌加强学生的识字能力。《动物儿歌》中虫字旁的归类、《操场上》带提手旁的活动有哪些字,带足字旁的字有哪些等。

(2)在游戏中识字,提高识字兴趣。如语文园地X中的十字加油站认识人身体各个器官,让学生通过游戏去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在语境中理解,在对比中区分。例如《三字经》中的“近”和“进”的识记。

  在写字教学方面,更加重视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重视写字方法指导,提升写字能力重视书写后的反馈与评价等。

  阅读部分。更加注重生活语文理念的树立,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向学生渗透语文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例如教材中的一些童话故事。另外,本次培训中专家还提出了几点建议:要加强学生的朗读培训,如《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中标点符号的作用,读长句子时怎样停顿,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分角色读等。在语言积累与运用方面,有时需要学生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句子的训练应有说有写,培养雪神的语感,注意培养语言运用的表达。在“和大人一起读”这个环节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到自主阅读,有些故事可要求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还要设计一些阅读拓展活动

  2、口语交际方面。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教材通过《请你帮帮忙》、《打电话》、《一起做游戏》、《听故事、讲故事》等主题展开交流,要求学生学说普通话,认真听,学会交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次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新编教材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教学生识字写字、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我想我又有了新的方向。我会认真把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把以后的教育教学开展的更好。

  昨天下午,我们一年级数学在幸福路进行了本学期的教研。此次教研不同于以往的由老师从头说到尾的形式,整个会议是由教研室王松枝老师主持,几位年轻教师说课组成。

  一年级,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内容,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等等,尽管教了十几年学,可是今年却感觉每天都要学习大量的内容,工作量比往年都重,就这样,总感觉在课堂上,很多想法没有实现,很多活动没有进行。这次教研培训,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王老师针对教材,讲了每单元需要注意事项和重难点题,特别是在说到重难点题的时候,下面与会的很多老师能够大胆发言,提出不同的见解,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用到的巧妙的方法。

  在串到20、21页解决问题时,王老师讲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问到与会的老师,哪些老师是真正带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哪些老师是对教材讲教材,只是把知识点交给了孩子。她的发问带给我很多的思考,虽然今年是第一次教一年级,可是反思自己近几年的教学,我在教解决问题时,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教书匠”吗?

  在讲33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淮河东路的一位老师空讲了一节课,让我很是震撼,她的语言组织能力,课堂应变能力,设计问题的新颖等等,让我看到了一位年轻教师不懈追求教育的真理。

  对于51页这样的活动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课例,却在一位年轻教师(应该是陇海中路)的说课下,所有老师听的津津有味,并且渗透了有序性、找规律等数学规律。让我看到自己课堂中存在的租多不足。对比她们的教学,对教学中严谨的态度,我真的是自感惭愧我总认为自己的学生差,课堂上不能按照老师的预设走,不能进行小组合作,学校的班班通不能用放手后就收不回来等问题,所以更多的是自己说,是自己作为一个“教书匠”在教,而通过她的说课,我看到了老师再引导中起的作用,在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停的动手摆,动脑想,哪里还有那么多小动作呢!

  以前在听公开课的时候,很少有老师愿意尝试算理课的教学,这次培训一位老师针对65页例2,给了我们一节示范课,从复习凑十法开始,简单的几道题引入,然后过渡到不进位的加法如:23+5,再出示简笔画小兔子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28+5=,反复对比这两道题的区别,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音表达出来,是一节很好的算理课。让我看到了我们区在数学力量上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一种严谨求教的态度。

  本来昨天下午下着大雪,王老师培训前说四点之前结束新课,但是听课的老师没有一个提前离会的,大家都在认真听课并且坐着笔记。最后,王老师再次强调,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是只交给孩子知识做一个“教书匠”还是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呢!

  作为一个从教十几年的中年教师来说,我在某种程度上不可否认的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而在会上,王老师以及说课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能只是把例题教给孩子,习题带领孩子们去做,应该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做到让学生学完这课后有种意犹未尽的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俯下身,看学生看课标看教材。

  此次培训,犹如我近期低迷中的一个风向标,给了我前进的方向,我将带着思考,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力争在教学上有一个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