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16篇(中国医生生存现状)

2022-10-05 16:10:00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16篇(中国医生生存现状),供大家品鉴。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16篇(中国医生生存现状)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1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仍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 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家庭生活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别最突出的是意外伤害。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1.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1.4和2.7个百分点,教师反映的差距更大。

  2.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较差,学习兴趣较弱

  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他们学习态度和状态上的差异,既与学校教育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情况有关。一方面,客观上存在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有效监督,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3.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学习辅导

  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 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非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帮助和监督者是父母,而留守儿童则是老师。接受访谈的留守小学生认为,父亲外出后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遇到难题没人问了。代替父母照顾孩子的祖辈监护人较多,他们学历偏低,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

(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1.留守儿童家庭支持弱化

  父母和同学朋友是农村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52.92%)、父亲(43.02%)和同学朋友(34%),留守儿童则是是母亲(41.54%)、同学朋友(34.92%)和父亲(30.38%),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虽然留守儿童获得祖辈的支持(17.02%)高于非留守儿童(10.9%),但远不及同学朋友。

  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朋辈性倾向明显,易受不良团伙影响

  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同辈成为留守儿童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有30.5%的留守儿童认为在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有 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

  3.教师的情感支持不明显

  有47.8%的四年级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主要求助于老师,显著高于第二位的同学朋友(36.6%)。在青少年时期,父母与教师是儿童的两个“重要他人”,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留守儿童,当父母远离时,教师就成了情感依恋对象。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在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你和谁最亲近等情况中,老师在留守儿童身边的人群中排位都靠后。

  4.两成留守儿童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有17.5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22.6%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本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论。留守儿童消极情绪较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5.7、5.7、1.5和1.1个百分点。这些消极体验降低了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有23.2%的留守儿童对现在的生活感到不满意,比非留守儿童高6.4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在给留守儿童提供各种支持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使其更容易感受到外部支持的存在,而且要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有效地利用这些支持,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四)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在留守群体中,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显然低于男童,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

  在留守群体中,有外显性攻击行为和内隐性攻击性情绪的女童比例都高于男童,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留守女童负面情绪多、孤独感强。其原因:一是性别的差异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爱抚;二是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满足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传统的社会角色期待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负担。在留守群体中,36.4%的女童在家经常干活,比男童高9个百分点。有63.2%的留守女童要洗衣,35.2%要照顾弟妹,比留守男童高25.9和14.7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为家庭转移更多劳动负担的同时,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与父母外出带给她们的心理影响叠加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发展。

  调查也发现,留守女童人际交往状况较好,来自同学朋友的支持高于留守男童,这部分缓解了她们的心理压力。

(五)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在闲暇生活中,有13. 8%的留守男童每天看电视超过2个小时,比非留守男童高3.2个百分点;在上网的儿童中,在网上玩游戏(64.9%)、讲脏话(41.8%)、浏览色情暴力内容(8.3%)的留守男童比非留守男童高4、3.5和1.7个百分点。

  在学校生活中,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此外,有47.2%的留守男童没参加过学校的任何课外小组,分别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4.7和5个百分点;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某县综治委的同志说留守男童是当地犯罪青少年的重要群体,称他们为“110的后备大军”。其原因:

  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是留守男童不良行为相对突出的直接原因。男生成熟较女生晚,更需要来自父母的监控,否则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理解、掌握和内化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导致价值观和行为偏差。数据显示,在留守群体中,男童赞同钱能解决所有问题(11%)和家里有钱或有人当官的命真好(27.5%)的比例比女童高1.9和6.6个百分点;赞同诚实守信的人容易受欺骗(55.1%)、一夜成名的人令人羡慕(47.1%)和做好事经常得不到好报(39.0%)的比例比女童高4—6个百分点。

  二是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男童影响较大,本次调查中有91.9%的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或双亲外出。父亲外出缩小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不利于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外出的家庭中缺少权威形象,使男孩的管教和监督变得更为困难。对于男童而言,父亲还提供了男子的基本模式,供其参照和认同,父亲远离不利于留守男童的性别认同。

(六)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1.父母外出对四年级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影响最大

  在四年级到初三6个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过去一年,有3.6%的四年级儿童遭遇触电,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1.5%,在6个年级中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26.9%的四年级儿童玩网络游戏,仅比初二低0.5个百分点,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20.7%,在6个年级中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9.9%的四年级儿童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内容,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5.6%,低于五年级。此外,有1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在生病后选择自己忍着。

  外出父母及代理监护人,因为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长大了,已经适应校园生活而又尚未面对升学压力,容易对其放松监管。这不仅使得他们更易遭受意外伤害,也忽视了他们一些不良品德和行为的滋生和发展。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划分,十岁左右的儿童正是道德水平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2.四年级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后的负面体验较多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四年级留守儿童年龄还小,对父母依恋感强。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的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留守儿童最需要学习辅导。

  3.父母外出对四年级留守儿童的交往行为有较大影响

  四年级儿童人际交往状况总体较差,这与他们年龄尚小、社交技能不足有关,四年级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更差。认为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52.1%)、认为同学喜欢自己(68.7%)、愿意和别人说话聊天(8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的比例,分别比四年级非留守儿童低6.4、3.6和1.8个百分点,可见,父母外出对其社交技能和行为影响较大。

  调查也发现,四年级留守儿童会更积极地寻求老师支持和参与社会活动,以缓解父母外出后的焦虑感。从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看,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但四年级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老师和父亲。在问到“谁监督或帮助你学习?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时,四年级留守儿童都把老师排在第一位,而四年级非留守儿童则把老师排在第三位。在留守群体中,有17.2%的四年级儿童参与很多的学校、社区公益活动,比例最高,也高于四年级非留守儿童(14.8%)。

(七)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1.初二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较差

  有37.2%的初二留守儿童每天看电视1小时以上,较初二非留守儿童高2.6个百分点;有38.3%的初二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后更自由了,较四年级留守儿童高13.1个百分点。

  2.初二留守儿童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较高

  初二留守儿童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完成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的比例高于初二非留守儿童2.3—14.4个百分点。

  3.初二留守儿童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初二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较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儿童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儿童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重视。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他们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变化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这被称为初二现象。对于初二留守儿童来说,青春期的影响与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叠加,放大了种种问题。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2

  中国女老板生存状态:关于职业女性的调查报告

  当人们听说一个成功商界人士的传奇故事,很可能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且重要的是,如果讲述中没有表述任何显示性别的细节,人们通常会不知不觉地认为,这是一个有关男性的故事。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一个传奇式男老板的故事,不管这种传奇中有多少真实的成分,但却很难接受一个女老板可以用同样正当、诚实、道德、传奇的方式实现成功,对于这种表面成功的背后,往往产生不好的推论。其实,这种表象的下面却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人们是否已经具备了接受一个女性领导者的成熟而自然的心理 调查一:不受欢迎的女老板 在我们周围,往往会听到这种抱怨:女老板缺乏魄力。她们比较迟疑,做事不决断,“她们的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因此她们容易输”;女老板事多。“她们对于别人的意见太敏感,爱找岔儿”;女老板太小气;女老板更注意效率和细节。她们是制度的奴隶,穷于关注细碎事务,“把人看得太紧”;女老板更能挑毛病。“女人要比男人挑剔”;跟着女老板没什么面子。“你见过哪个优秀的男人给女人拎包的”? 其实,听到这样类似的抱怨绝对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对于女性站在商界巅峰的不适感由来已久。 《哈佛商业评论》曾经就1000名男性和900名女性高级工商主管进行过访问,其中2/3的男性主管和1/5的女性主管表示他们对于在一个女老板手下工作感到不舒服;同时只有9%的男性主管和15%的女性主管表示会乐于在一个女老板手下工作。 罗莎贝思.肯特在她的《公司中的男男女女》一书中写道,“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商界存在着支持男性领导会更好的态度。许多研究表明,无论男女都并不倾向于接受女老板的领导”。 现有理论认为,由于男性在其自然的和幼年教育中就更具竞争与领导倾向,因此男性是更合宜的领导者,而对于一些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女性领导者,有些人则会认为她已经“男性化”了,或者“没有女人味了”。 但对于实际的男性与女性主管的经营管理表现加以观察、访问或者比较,并不能证明两性主管的真实表现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对于大中型机构内的男女领导者的研究显示,男女两性在接受职业训练上并不会有刻意的差异,而且在他们实际使用的基本管理策略与风格上存在的差异也非常有限。只不过女性主管对于晋升的要求明显不如男性主管强烈和普遍。 但是为什么出现了这种相当普遍的对于女老板的不利印象呢?一位接受调查的经理毫不掩饰地说,“为什么是女总裁,难道公司里男的都完了吗?”这种女性领导的家庭模式实际上类似“妻管严”现象,当事人的幸福程度可能并不比非“妻管严”家庭低(正如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同事对于女老板的评价并不比对男老板低一样),但是它仍然是一种被嘲弄的对象,未婚者很少公开宣称以选择这种模式为自己的骄傲,当事者则或多或少否认自己接受的是“妻管严”模式。 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偏见。多数人认为,接受女性领导,在传统的男性主义文化中代表着一种“耻辱”。因此,虽然要选择一个具有领导能力和潜质的合适男性与选择一个合适的女性领导者的难度一点都不会小,但是在人们惯性的观念中,男性形象比女性更接近现成的理想老板形象:强劲、果断、待人的度量、看问题的高度和处理问题的策略水准。可能在一开始,女性领导者就会蒙受某种不利的舆论与偏见。 劳.莱威基及其他作者在去年再版的《谈判》一书中,列举大量的事例证明,女性谈判者在各类谈判中系统地存在着被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情况。对女老板的不利印象不过是女性的这种被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在领导管理领域的表现。 调查二:跳不过晋升的门槛 年方三十,拥有自己独立咨询管理公司,涉及广告、网络、教育、咨询等多个行业的李小姐眼下正在忙着一件事:通过建立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将企业生存的根本由个人的信誉向着企业实力转变;将个人的资源和斗志向着团队整体的战斗力转变。 身价百万而又年轻有为的李小姐无疑是诸多年轻女性的榜样和羡慕的对象。而李小姐之所以选择自立山头最初却是出于逼上梁山。李小姐曾经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过,五年后,当她发现自己的辛勤工作给企业带来了大量收益,而最终却停留在部门经理这个位置再也动不了时,李小姐决定走人。“我自己给自己晋升还不行吗??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李小姐以退为进反倒成就了一个成功的女性领导,但是对于大多数女性白领而言,做到中层领导职位,想进一步晋升,就如同面对一个透明的玻璃顶,未来看上去近在眼前,却怎么也跳不过去。 如果让大家勾勒出一个“成功的老板”形象,相信99.99%的人可能会画出一位男性老板。因为人们的头脑中,男性老板的典型远远比女性多得多。同时,女性领导者的分布状况进而成为她们寻求发展和变化的障碍,比如在行业中,女性主管被认为更适合担任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科技研究、商业贸易等领域的工作;在组织内部,女性被认为更适合作为副手和中层管理者;在分工方面,女性被认为更适合从事行政后勤、操作性和执行性的事务。从某个角度来说,习惯上认为女性适合担任的领导角色会进一步形成对于女性领导的较为不利的刻板印象。 上海一家策划公司曾经在针对都市职业女性的一个调查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结果,在公司经理层中,男性为57.9%,女性为42.1%,基本平衡,但是在总经理的职位上,男性比例约为83.4%,而女性则锐减为16.6%。是什么阻碍了职业女性的进一步晋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佟新通过对60多位女性工作者的深入访谈,整理了45万字的宝贵资料。佟新发现,女性高层领导者的罕见是一种性别意识形态在潜在地起作用。 传统性别意识形态赋予男性赚钱养家、女性照顾家庭以最高的价值,由此社会形成了一系列有关性别行为标准的刻板印象,例如,成功的女人家庭生活肯定不幸福,女人的幸福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础之上,母爱是天性,没有母爱的女人是坏女人,等等。在性别意识形态的作用下,社会会形成一系列有关什么是好男人和什么是好女人的标准和性别气质形象,如男性是进取的、智慧的、高效的,而女性是温柔的、被动的、效率不高的;男人的成功在于事业,女性的成功在于家庭等等。这些男性应当做什么和女性应当做什么的理念能够支配人们的思维,几乎达成了一种社会共识。到最后女性自己会冒出这些念头:这不是女人应该干的,我已经满足了。 现在的职业女性中,有相当一部分受到上一代女性职业生活的积极影响,但当她们面临的职业发展机会比以往更多时,很多优秀的女性内心却更矛盾了。 1949年后的30年,一系列有关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革命性话语使那个时代的女性往往以工作为乐、以事业为荣。1965年以前出生的女性(这只是一个大体的估计,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当她们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时,她们不会认为自己没有当成好女人,她们会相对满足于自己取得的职业成就。而此后出生的女性们,特别是职业有了一定成绩的女性们常常会面对角色冲突,甚至总是处于自责或选择之中。在现代社会中充斥着“寻找好母亲?、“寻找好女人?、“寻找好妻子?的声音,这一系列的“好?可以与革命性话语下塑造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形象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现在女人理想的生活方式更接近于人们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生活场景的想象。 现实中多元化的女性形象―――白领丽人的潇洒、下岗女工的疲惫、女领导的强悍、打工妹们的艰辛以及全职太太的舒适,又使她们面对职业发展时矛盾重重。 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男性主流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不同期待在女性内心交织,这种社会期待带给女性的.困惑无形中成为女性晋升领导职位时一个跳不过去的玻璃顶。 调查三:铁腕还是温柔 国内知名手机厂家的技术主管杨女士经常遇到这样的趣事,每次出去吃饭,不管是做东还是被请,不管是陪朋友还是陪客户,不管是与男士还是与女士,服务员总是不由自主地把她当成主人,菜单要向她询问,茶水要经她点头,账单也总是送到她的面前。 对此杨女士有点哭笑不得,而朋友们也总是笑她“领导相”十足,举手投足间,那种惯于决策的风格便露了出来。杨女士的确是那种雷厉风行,果敢魄力的铁腕主管。她的下属是这样描述她的,说起话来铿锵有声,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交待工作有板有眼,决策问题当机立断,对待下属奖惩分明,实在是让人又敬又畏。 另外一位广告公司的客户总监郭小姐则是截然不同的风格。郭小姐个头不高,面相显小,尽管工作资历已经五年,看上去仍然像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过下属从来不敢小瞧她,郭小姐就那么轻轻松松地把复杂的工作任务分配得有条有理,遇到难题身先士卒,批评下属也是轻声细语,但却句句都在点子上,由不得人不服气。 人们在谈到女性领导者的时候,经常会引起非议的是管理风格。比如说杨女士很可能被看作是铁腕主义者、女强人,郭小姐则会被认为和风细雨式的小女人,而当公众说到无论是“女强人”还是“小女人”,显然并非完全的褒义。 德伯拉.泰能在《发言权:谁的话会被听进去以及为什么》一书中揭示了男女权威在发表自己观点时的风格差异(但容易会被他人认定为是人格与行为能力的差异),部分地能够说明人们何以对女老板容易形成一些偏见:女性会在她们的讲话中更可能显示不确定性,更容易提出问题,女性更经常说“对不起”,而男性则更可能减少在其表达中的疑问,增加自己意见的确定性。这种倾向使得男性更能比女性表现出自信和掌控。 当描述成就时,女性更多说“我们怎样”,而男性更多会说“我怎样”。这只是一个表达方式的差异,但男性的个人特质会更突出,这一点对于外界人士形成对于个人人格的不同感受尤其具有影响力。 女性更可能表达其负面反馈(但并不表明她们只是或较多看到负面),并比男性更乐于接受赞美。这使得与女性共事更易使人产生压迫感和缺少激励性。 应该承认,男女无论在他们的自然生理特点以及他们的社会角色特征方面的确存在差异。但是除了少数性别文化具有单一性别倾向,如军队、实行军事化管理的组织、远洋运输与重型运输等组织,作为常规社会组织,比如公司,其成员性别分布具有更平衡的分布,因此作为团队成功的协调者和领导者,越来越需要老板和主管们在自身的领导风格上塑造两性均能接受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中性化”。 但是女老板的管理风格却更容易受到攻击,同一种社会行为却有不同的社会反应。女老板的“中性化”虽然可能给实际的同事环境中的成员带来好处,但却可能引发社会层面的反弹,因为它刺激到公众心目中惯性化的传统观念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而如果女性与男性同样采取一种温和的领导方式,男老板的“中性化”或者说“软性化”更多被人们解读为一种褒义表现,而女老板的温和 则往往被认为是没有魄力。 由于现代组织的多样化、组织成员文化的多元化、管理风格的多样化实际上也成为必需。 我们可以关注一下女老板所在的主要领域。调查显示,行政工作和人事工作是大家所认为的最适合女性的工作,尤其是行政工作,其中选率为71.4%,而人事工作以57.8%居次席。女性天生的细心和温柔使她们可以成为成功的行政主管、人事主管。 女性管理风格上的特点,在某些方面其实比男老板的优点更突出:探究准备充分,对团队感受敏感,强调授权清晰,讲求沟通和对话,较少与团队成员强势争夺利益。由于女性领导者的成功可能要耐受较男性更多的挑战与心理压力,她们更能理解被领导者的心理,更易形成团队的团结。这就是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一个女老板领导所带来的整体效益可能并不会比男老板低。 调查四:居安思危 每到周末,清华、北大、人大的校园里不乏名牌轿车出没,究其原因,一些企业高层领导利用周末前来听课。有趣的是,在学习和充电的问题上,似乎总是女性比男性态度更积极。女主管、女经理人甚至女老板对于自身发展,自我提升的迫切要求也不例外。女性领导者似乎更能体会居安思危的意义。 方女士是一家IT公司总裁助理,她的工作重心在于决策和管理,在职场,多数时候要百分百地漠视自己的性别,而纯以生意人的身份与外界打交道。由于负责公司在全国的销售业务,她算是一个标准的“空中飞人”。但是在飞来飞去工作之余,她还决定报考M BA,尽管由于工作紧张,方女士的辅导课程十有八九是错过了,但这并不能动摇方女士考一把的决心。“做到这个位置并不容易,每天都能感觉后生可畏。不给自己多加点砝码实在不安心。” 32岁的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刘女士深感要学的东西太多,全脱产30年也学不完。什么科学教育与培训、绩效考核管理的策划和实施、休闲办公环境的创设等等,但时间那么有限,都是下班后的“散碎银两”,于是权衡再三,选择了自己最薄弱的环节,而且是“细水长流”、无法一蹴而就的学业,但也是最终必定十分有用的学科―――英语口语。刘女士深知入世后,英语人才将大有用武之地,像自己这样光有管理才能的人已经颇为落伍。新一代既拥有高等学历,同时又有良好外语能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自己想比他们只是多了几年经验而已,很快就会被赶上来。 有调查表明,目前中国的女企业家约占中国企业家总数的20%,而且这比例在不断增长。目前我国的EM BA学员中,女性在许多学校也占据了10%的比例。从国外的惠普、柯达、雅芳、玫琳凯到国内的海尔、联想,越来越多的女性领导者走向前台。 当人们试图研究女性领导者成功的原因时,这些领导者却更倾向于讨论未来的发展。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从5月开始推出第一期女性管理者课程,在招生简章上,赫然写明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优秀的企业、政府及其他部门的中高层女性管理人员,首期只招收35名优秀职业女性,学习费用3万元。 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条件进行资格审核,组织面试。尽管有着苛刻的条件、不菲的费用,方女士仍然决定报名参加,“费用是小事情,关键是我可以找到一个与自己同类人智慧碰撞的平台。每天面临的压力那么大,实在想知道自己的同类人都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小英女士指出:女性领导的成功比男性更加来之不易,女性管理者面临的压力和问题也比男性更多,在他们看来,要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持续成功,需要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和增长更加丰富的知识,压力不仅仅来自管理,还有社会、家庭。正是压力的存在,使得女性领导者有着更紧迫的学习需求。 现代社会赋予大批受过良好教育有才干的职业女性更多的机会,我们时常看到在外企崭露头角的女性成功故事经过传媒渲染,风光无限,却忽略了这些女性领导者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社会性别角色的转变深刻地影响了女性职业发展,而女性自身的职业经验、受到鼓励的程度以及相关的性别交往都可能使女性做出多元化的选择,但在迈向与男性职业发展相同的道路上,女性的代价要大得多。同样在迎接未来挑战的时候,女性领导以更敏感的心智提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

[1]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3

  八个教师的生存状态

“生存是一件思的`事情”,海德格尔如是说. 的确,作为有意识的自然存在物,人由于具有生命意识才从物种世界提升出来成为万物之灵,所以,“认识你自己”,才成为希腊智慧的永恒箴言.人有怎样的生命意识,直接决定他在现实的生存经验中怎样确认自己的存在.

作 者:刘琴 ?作者单位:?刊 名:教师之友?英文刊名:TEACHERS' FRIEND?年,卷(期):?“”(2)?分类号:?关键词:?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4

  教师的生存状况指在新课改的历史背景下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精神环境的综合。

  有的学者把教师的生存状态定义为: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与职业有关的现实状况,主要包括教师的工作基本状况、教师工作压力、教师工作倦怠、教师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

  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涵义和内容非常广泛。

  从学科上讲,它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

  外延包括教师的经济收入、内心活动、年龄工资、文化学历、社会保障,以及衣、食、住、行等广阔的范畴。

  本文中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是指幼儿教师为履行教师职责,谋求事业发展和自身发展,其所处的生存环境及自身素质、工作负荷、工作回报、社会地位、对自身价值追求等全部的情形和状况。

  也即幼儿教师在工作待遇、工作压力、社会地位、继续教育等全部的情形和状况。

  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教育期为人的终身发展作了重要基础铺垫。

《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幼儿教育师资的建设。

  有良好的师资作保障才有可能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对幼儿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民众的优育意识逐渐提升。

  特别是在我国范围内,由于大部分年轻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子女的教育质量要求更是“从娃娃抓起”,对幼儿教育质量及教育师资的要求更是逐渐攀升。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形势发展下,幼儿教育理念经过了重大变革。

  的基础教育改革中颁布了幼儿教育的新指向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上产生了革新性的变化。

  日趋发展的社会形势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阶段,负有教育和保育兼施的任务,这就要求了幼儿教师不仅是在教育经验上而且在生理状态上都有一定的要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教师队伍偏年轻化的现象。

  所以青年教师成为了幼儿教育的主力,也成为了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后续主导动力群体。

  因此要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必然要从幼教群体中的青年教师群体素质开始抓起。

  但是在呼唤提高教师素质提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幼儿教师自身的生存状态。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要提高生命质量就应该从教师的生存现状开始关注,能够生存才能够谱写生命。

  关注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通过对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分析,了解其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提出改革意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一、理论意义

  能够为学前教育及幼儿园管理领域提供相应案例和数据,能够丰富学前教育理论,为学前教育学科基础建设和学前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思考点,为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制定幼儿教师管理政策,幼儿园进行师资培训,为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践意义

  青年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师的主力群体,更需要在生存发展上得到普遍的关注。

  对青年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研究、对幼儿师资队伍的稳定与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展示青年幼儿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引起社会对青年幼儿教师群体的关注,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为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契机。

(二)为青年幼儿教师的自我表达、自我成长提供平台,为提高其生存质量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三)为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幼儿教师管理政策的制定、幼儿园的师资培训提供指导依据。

  笔者从教五年中,送走了五届幼儿教师。

  在后期交流中发现这些已经成为幼儿园“元老”或主力军的青年教师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大部分后来甚至放弃了大学几年所学的专业,在从事幼儿教育一两年后便更换了职业。

  而在了解他们的情况后便不禁扼腕叹息,很多都是迫于生活或发展的压力不得不放弃。

  在我们不断为社会培养输送师资的同时,我们年轻的幼儿教师却在不断流失。

  这让我开始关注幼儿园青年教师的生存现状,关注他们,为我们的幼儿教育事业把根留住。

[参考文献]

[1]闫伟鹏,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王延伟,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3]徐倩等,幼儿教师生存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以湖北省襄樊市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5

  生存状态

生存状态

  江苏省盐城中学 马天健

  元旦和父母出去参加聚会,坐在我左边的是一位美国姑娘,与我一般大小,却似乎比我成熟了许多,用“小姐”或是“女孩”都不够恰当。

  我们聊了很多,从父母、学校、教育到电影、美食、歌手等等。身为加州人,阳光海滩般的性格是掩饰不住的,开朗、可爱还有活泼。但是当她听到我对未来的规划是那么详细时,还是着实吃了一惊。

“But today is not only for tomorrow.”她轻轻说道。

“但是今天不只是为明天而服务……”我喃喃地重复着,思绪飘回到童年。

  我们的生活,太像计划经济了,僵硬而乏味。父母按照成人社会的标准为我们画好路线图,去追求财富和地位。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人生的第一个二十年纯粹是在为后六十年服务。

  比如练琴。琴凳上的十年啊,这是投入;良好的音乐素养,这是产出。算来算去,投入和产出相比还划得来。但我时常含着泪水对妈妈说:“即使是划得来,但是你知道吗,我永远永远失去了一个灿烂的童年。

  小时候,钢琴摆在窗口,小朋友们总是在楼下向我挥手说:“下来踢球吧,下来踢吧……”妈妈也总是抢先一步推开窗子替我答道:“不了,他还要练琴呢!”(作文大全 )每每这个时候,巴赫的赋格曲复杂的音符之间,就会充盈着我的汗水与泪水。而童年应该是怎样的呢?应该是有天黑也不回家的捉迷藏,应该是有昆虫袋中又忙又密的萤火虫……

  卢梭说:“成长本身就是有意义的。”确实,成长于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中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种生命的幸福。生活好比一列火车,不只是“小升初”“中考”“高考”这样的站牌才有意义。其实,车窗外沿途的风景也很有意思。而且,我越发真切地感觉到:对于我们的.童年来说,“有意思”有时候比“有意义”更有生气。

  在火车上,现实的我们是这样的:虽然已经知道下面好几站是怎样的,可是仍在不断地提速提速再提速,全然漠视窗外金粉一般细密的冬日阳光。这便是我们的生存状态。

  可是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当我们试图向车窗外眺望时,总被强行地把头拧过来,朝前方看呢?

  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潸然泪下了,可是浓汁香把我的思绪又勾回到餐桌上。是牛排,八分熟。

“我每天都吃牛排,可是每次我都很享受。”她放下刀叉认真地说,“相比于牛排本身,我更享受妈妈给我做的过程,那是……爱啊!”

  这是一个十八年前被领养到美国的中国孤儿给我上的生动的一课。

  文章“由头”找得妙,妙就妙在能以老外的视角来看国人的生存状态。因为,就写作难度而言,“对比”要比“干讲”更能彰显国人生存状态的特质。

  此乃生花妙笔也。

  这是一个“包袱”。为什么“比我成熟了许多”的她对我的未来规划还会“吃了一惊”呢?它激发起读者心头强烈的阅读冲动。

“不只是”三个字用得准,既非“不是”,又非“只是”。从内容上,它昭示出生活的真意;从结构上,它又巧引出下文。

  这是典型的成人社会的权衡标准。

  这是一个独到见解,“灿烂”是性情层面的,“划得来”是功利层面的,对儿童来说,“灿烂”比“划得来”更有人生真义。

  妙语。

  抓拍生活中富含“情”“趣”的镜头,化虚为实,让人思雨飘飞。

“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可谓“第三只眼”也!

  这是能享受生活真滋味的人的眼睛才能看到的色彩。

  能“妙喻”,是为机智:“喻”后还能“扣”而“生发”,是为功力。

  借一缕菜香,将思绪拉回现实,自然流畅,妙转无痕。

  对过程的真切感受,比对结果的功利追求,更有人生的真性情、真滋味。说的是生活的“事”,更是人生的“理”。

  总评

  本文的过人之处在于眼光的犀利。作者从儿童的视角,对成人世界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彻底的颠覆,石破天惊地提出了“对于我们的童年来说,‘有意思’有时候比‘有意义’更有生气”的独到见解、而这一见解的提出,丝毫不见“强为”之势,而是由感而发,由兴而生,信马由缰,收放自如,不乏大家的洒脱气派。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6

  一、 调查背景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情况,往往可以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经济状况。而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可以体现出本地区居民的消费意识及理念、消费方向及目的、以及热点消费方向。对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及消费结构进行调查,有助于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及方向,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高速、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调查就是在消费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找到相应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合理消费”的最终目的。

  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地点

  本次调查为期10天,从8月11日开始到8月20日截止,调查的范围主要是河北省邢台市市区及近郊,问卷发放两个区域主要在中兴西大街地区。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对象是城乡居民,跨越各个年龄层并涵盖各种学历和职业。接受调查的居民共46位,分别从事13种职业。

  调查内容

  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总共涉及20个问题,涵盖居民消费以及收入两大方面。问卷的内容包括对收入,消费方式的选择,理财观念及理财方式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现今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观念的趋势,找到居民之间收入和消费观念的差异 调查方式

  在调查期间,我通过在市区发放问卷和走访部分居民家中实地调查。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总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为92%。并从中抽取了24份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整理,比对以及分析计算,得到了一些数据,对本次调查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根据抽取的问卷。调查详细情况及分析如下:

  具体情况:

  年收入低于10000元的低收入家庭6个;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8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收入家庭6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收入家庭2个;年收入高于100000元 的高收入家庭2个。

  年生活费用低于10000元的低消费家庭7个;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消费家庭11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消费家庭5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消费家庭2个;年生活费用高于100000元 的高消费家庭1个。

  财政情况调查显示8户收支平衡,12户稍有结余,1户有很大富于,还有3户入不敷出。

  低收入家庭开支占收入的86.67%;恩格尔系数为76.67%。居民第二消费点(即占开支额比例第二的消费点)主要是教育费用,其金额占总开支的41.67%。被调查者主要从事农民行业。

  年收入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开支占收入的57.5%;恩格尔系数等于52.5%居民第二消费点主要是交通等与工作关系密切的项目,此项开支占总开支的37.75%。

  中高等收入的家庭开支占收入的56.67%;恩格尔系数等于43.33%。居民的第二消费点各项所占比例相近,此项开支占总开支的34.17%。被调查人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收入高且稳定的行业,如IT业、工程师等

  高等收入的家庭开支占收入的46.67%;恩格尔系数等于37.33%。居民的第二消费点各项所占比例相近,此项开支占总开支的29.17%。

  被调查人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收入高且稳定的行业,如IT业、工程师企业高管等

  分析:

  衣着和娱乐、文化消费比例继续保持稳定。较之过去,人们更加重服装的个性化、舒适性和品牌,老年人注重服装的实用性和稳重风格。人们追求娱乐消费的文化含量和文化消费的娱乐性。旅游消费仍是人们假日消费的重要选择,且形式日趋多样化。

  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例增长迅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医疗保健在支出中占了不小比例。随着城镇居民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和通讯消费日趋频繁,消费支出自然增加。尽管今后一段时间,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仍是城乡居民主要代步工具,但家用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住房消费支出比例会随住房价格下跌而上升。目前城乡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例虽呈下降趋,但并不意味着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而是价格过高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住房价格会在市场调节作用下下跌,导致居民的购房支出上涨。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会伴随住房消费支出的上升而上升。此外,家电的更新换代也会提高家庭设备用品的消费支出比例,居民劳务消费观念的改变也会提高劳务支出的比例。 经验,体会,问题,建议及总结:

  总的来说,邢台市居民的消费支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持续上升,未来几年内生存资料消费仍占主要比重(50%以上),但会持续下降,享受和发展资料(包括劳务)消费比例会继续上升。食品消费支出额会继续上升,恩格尔系数会继续下降,食品供应结构日趋多样化和便利化,居民对营养丰富或保健食品消费倾向上升。

  通过这次居民消费调查,我感觉到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较前几年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已经不光只侧重于食品支出,各领域都有发展,这说明居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 富多采.但毕竟我们现在还处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初级阶段,在消费结构上还存在 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7

  国土所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有极少数地区至今没有设置国土所,还存在“一人所”、“两人所”的情况,人员不足导致一些国土所形同虚设。

  每年车辆运营、维护、供暖等基本费用大约在2万~2.5万元之间,对基本没有收费来源的国土所来说,这笔开支压力很大,以至于近期一些配车的国土所由于无力支付维护费用,干脆将车放入车库封存。

  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接受双重管理,除开展本部门业务外,还要配合乡镇政府开展扶贫、抗旱防洪等工作,势必影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质量。

  以前是一个“婆婆”管,现在是多个“婆婆”管。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协调关系占了国土所相当大的精力。

  最近,在西部某地国土所工作的小朱比较郁闷,因为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正在实行工资改革。

“工资改革是好事,但国土所与其他事业单位不同,有自身的特点,上级部门应有所考虑。比如说,考核标准如何确定?”小朱的本职工作虽然属于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但他的职称却是中级房地产经济师,难怪他会有这样的顾虑。“要是能参照公务员管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小朱的话,可能代表了很多国土员的心声。

  眼下,随着标准化、规范化国土所建设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和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成,全国大部分国土所办公条件得以改善,人员收入和办公经费得以保证,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国土资源管理的前沿阵地。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有部分国土所不但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而且人员配置不科学,责权利不对等,办公经费缺乏,人员编制得不到解决,甚至有的国土所连地位都不是特别明确,导致国土员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

  与此同时,不少国土所面临“人少、事多、资金紧”3个老大难问题,在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工作中,承受着巨大压力。尽管如此,如同韦寿增一样,绝大多数国土员,一肩扛着工作压力,一肩扛着生活压力,如同孺子牛一般任劳任怨。

  我们该把更多的关怀与支持投向国土所。

  国土所设置

  个别地方至今没有国土所,“一人所”、“两人所”现象在东北和西部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县(市、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乡(镇)或区域设置国土资源管理所,为县(市、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设置了国土所。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极少数地区至今没有设置国土所。

  例如,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青海省某自治州,国土资源体制改革后,只设立了州、县两级国土资源局,国土所仍然是空白。该自治州总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共辖36个乡镇,424个行政村,总人口42.79万人。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心逐渐向基层下移,但由于没有设置国土所,存在不少问题。“全州五县国土资源系统共有人员100人,人均管理450平方公里的范围,管辖区域大,管理任务重,工作力量明显不足。条件好的县,只是在乡镇设立了兼职的国土资源管理员,经费不落实,工作难度大。”

  该州国土资源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建议:“在全州五县农业乡镇设立中心国土所,培养一支作风硬、业务精、执法公正、服务热心、勤政为民的高素质队伍,是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

  而我国东北和西部一些地方,尽管设置了国土所,但“一人所”、“两人所”现象依然存在,“人员不足导致国土所形同虚设。”

  此外,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情况:在西部某县,从成立国土所以来,国土所有办公场所,功能基本配套,工作职责明确。但在月,该县成立了建设管理所,把原来国土所人员由县编委重新下文安排到各乡镇(街道办)建设管理所,原国土所的编制和牌子还在,“国土所实际上已经没有工作人员了”。

  阵地建设

  国土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别

  提到国土所阵地建设,记者对两件事情最有感触。

  一件事情是有媒体曝光,江苏某地一国土所建起了豪华办公楼,“一个只有8人办公的乡镇国土所,却拥有占地51亩的园林式办公场地。”

  另一件事情是20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XX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李建国,他谈起国土所建设时第一句话是——“国土所太苦了”。在当地,“尽管20就已经实现了垂直管理,但有两个国土所是在几十年前建成的,国土员还在危房里办公。”

  强烈的对比释放出一个信号——标准化、规范化国土所建设,有着很大的地域性差别。

  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国土所的硬件条件普遍较好,一般都有独立产权的办公房,办公设备比较齐全。

  而在中西部一些地区,由于财力不足等原因,国土所的硬件条件相对落后。例如,记者去年曾到过山西某县的`一个国土所,这个所租用别单位的房屋办公,“由于经费紧张,有时候国土所连水电费都交不起。”

  在与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的交流中,记者发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国土所建设好与坏的决定因素,“领导重视与否”往往起着关键作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财力有限,但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地方政府想方设法为国土所安排独立的办公房,必要的办公设备也一应俱全。

  例如,在甘肃省XX县通化国土所和XX区四十里铺国土所,记者看到的是一个个拥有独立办公场所、现代化办公设施齐全、各项制度完备的标准化国土所。这样的国土所,即使与发达地区的国土所相比,也毫不逊色。

  又如,在XX区XX县,“207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拨付XX县96.7万元,全部用于国土所基础设施建设。XX县也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拿出 59.21万元实施煤房、车库、双瓮式厕所等附属工程建设。”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8

  生存状态初中作文

  无可否认,任何时代都充斥着喜怒哀乐,伴随这人生的起伏而变化万千。一个人是有低估有高峰,人群正是这些生存状态的大集合。

  谈论生存状态,我很想询问电脑屏幕前的你目前是怎么样的生存状态,是愉快?是无奈或是痛苦呢?其实啊,目前人类科技发展时代进步,人也已经逐渐进入了“压力时代”了。这个所谓的“压力时代”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顾名思义大家也知道“压力时代”的人们会感受到一股空前压力。人若陷入压力,整个身体就会形成一股无形的麻痹力,做事情往往会深感沉重。

  我们进入“压力时代”还有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人与人沟通,借助了机器而非面对面交流。记得从前街道小区人总是很多的,人们会经常外出活动,玩游戏。而如今,人越来越束缚在屋内,逐渐减少了外出次数,以前在街道乡村玩捉迷藏的景象更是变得少之又少了。

  曾经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富有的城堡主终日埋头工作,一名侍卫劝说堡主停下来休息休息。可是堡主不同意,侍卫不理解。有一天,堡主建议侍卫住进城堡,然后每天供应侍卫美味佳肴,只是侍卫必须待在城堡里,不能外出。而这样的.生活,侍卫前期过得舒服,过了一个月已经就彻底厌烦了。侍卫觉得一个人关在城堡里,尽管有吃有喝,过得舒服,然而这样的生活太单调无趣,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最后,在侍卫的苦苦哀求下,城堡主放了侍卫出来,侍卫就开始了新的人生探索,追求到了人生的精彩。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领会到无论你目前是怎么样的生存状态,平淡无聊也好,痛苦无奈也罢,这都是人生滋味,怀着一份享受人生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吧,朋友。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9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幼儿教育师资的建设。

  在呼唤提高教师素质提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幼儿教师自身的生存状态。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本文从理论研究角度阐述了关注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必要性和意义,呼吁关注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10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

  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

  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

  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仍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现报告如下:

  一、 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家庭生活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别最突出的是意外伤害。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

  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1.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1.4和2.7个百分点,教师反映的差距更大。

  2.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较差,学习兴趣较弱

  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

  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他们学习态度和状态上的差异,既与学校教育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情况有关。

  一方面,客观上存在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

  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有效监督,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3.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学习辅导

  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 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非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帮助和监督者是父母,而留守儿童则是老师。

  接受访谈的留守小学生认为,父亲外出后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遇到难题没人问了。

  代替父母照顾孩子的祖辈监护人较多,他们学历偏低,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

(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1.留守儿童家庭支持弱化

  父母和同学朋友是农村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

  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52.92%)、父亲(43.02%)和同学朋友(34%),留守儿童则是是母亲(41.54%)、同学朋友(34.92%)和父亲(30.38%),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

  虽然留守儿童获得祖辈的支持(17.02%)高于非留守儿童(10.9%),但远不及同学朋友。

  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朋辈性倾向明显,易受不良团伙影响

  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同辈成为留守儿童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的主要来源之一,

  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有30.5%的留守儿童认为在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有 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

  3.教师的情感支持不明显

  有47.8%的四年级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主要求助于老师,显著高于第二位的同学朋友(36.6%)。

  在青少年时期,父母与教师是儿童的两个“重要他人”,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留守儿童,当父母远离时,教师就成了情感依恋对象。

  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

  在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你和谁最亲近等情况中,老师在留守儿童身边的人群中排位都靠后。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11

  有这样一种观点:现代人处于一种“另类生存”状态,人们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腿脚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仔细想想,这种观点其实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深入浅出地指出了当代人的一种病态的生存状态。那么,我们现代人应有怎样的生存状态呢?我的回答是:回归本真,自然生存。

  回归本真,自然生存,这似乎太过抽象,不可触及,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践行之呢?

  首先,需要我们克服依赖,辨清“主次”。无可否认,现代人对电脑、手机、汽车、药丸之类的产品存在极大的依赖心理,常不由自主,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而现代人也聪明地为自己找到了深陷的借口:这些科技产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些科技产品是不可或缺的。的确,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追本溯源,这些科技产品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用智慧创造出了这些,可到最后竟无法辨清“主次”,以致把自己的生存都交给了它们,这,似乎说不通吧。因此,我认为,克服依赖、辨清“主次”是我们保持良好、健康的生存状态的基础。

  其次,需要我们肯定自身,恢复自信。思考、联系、腿脚、健康,这些都是人类所珍所爱之物,人类应为拥有这些而自信自豪。但,现代人更多的是自负,而非自信。现代人夸夸其谈于自己所处的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却无知的成为了科技产品的奴隶,甚至把自己最珍最爱之物都一齐交付之,这不是自信的缺乏又是什么呢?因此,人类应重建自信之心,肯定自身,这些才是回归本真,自然生存的生存状态。

  再次,需要我们构建和谐,低碳生存。当今,我们正在倡导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我想它也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存状态。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的东西不是比从电脑中所得到的东西更为深刻吗?写一封书信表达内心情感不是比手机更能传达心意吗?骑自行车上街不是比汽车更低碳,更益于身心吗?多锻炼身体,“绿色生活”,不是比药丸更有效吗?

  诚然,现代社会纷繁复杂。但,我们每个人都应守住一种健康的生存状态。

  回归本真,自然生存!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12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仍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 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家庭生活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别最突出的是意外伤害。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1.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1.4和2.7个百分点,教师反映的差距更大。

  2.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较差,学习兴趣较弱

  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他们学习态度和状态上的差异,既与学校教育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情况有关。一方面,客观上存在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有效监督,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3.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学习辅导

  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 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非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帮助和监督者是父母,而留守儿童则是老师。接受访谈的留守小学生认为,父亲外出后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遇到难题没人问了。代替父母照顾孩子的祖辈监护人较多,他们学历偏低,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

(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1.留守儿童家庭支持弱化

  父母和同学朋友是农村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52.92%)、父亲(43.02%)和同学朋友(34%),留守儿童则是是母亲(41.54%)、同学朋友(34.92%)和父亲(30.38%),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虽然留守儿童获得祖辈的支持(17.02%)高于非留守儿童(10.9%),但远不及同学朋友。

  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朋辈性倾向明显,易受不良团伙影响

  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同辈成为留守儿童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有30.5%的留守儿童认为在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有 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

  3.教师的情感支持不明显

  有47.8%的四年级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主要求助于老师,显著高于第二位的同学朋友(36.6%)。在青少年时期,父母与教师是儿童的两个“重要他人”,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留守儿童,当父母远离时,教师就成了情感依恋对象。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在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你和谁最亲近等情况中,老师在留守儿童身边的人群中排位都靠后。

  4.两成留守儿童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有17.5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22.6%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本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论。留守儿童消极情绪较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5.7、5.7、1.5和1.1个百分点。这些消极体验降低了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有23.2%的留守儿童对现在的生活感到不满意,比非留守儿童高6.4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在给留守儿童提供各种支持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使其更容易感受到外部支持的存在,而且要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有效地利用这些支持,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四)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在留守群体中,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显然低于男童,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

  在留守群体中,有外显性攻击行为和内隐性攻击性情绪的女童比例都高于男童,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留守女童负面情绪多、孤独感强。其原因:一是性别的差异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爱抚;二是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满足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传统的社会角色期待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负担。在留守群体中,36.4%的女童在家经常干活,比男童高9个百分点。有63.2%的留守女童要洗衣,35.2%要照顾弟妹,比留守男童高25.9和14.7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为家庭转移更多劳动负担的同时,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与父母外出带给她们的心理影响叠加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发展。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13

  当代城市青年研究关于城市青年的界定具体描述为:生于1978年-1981年,现在年龄在23岁-26岁之间的青年;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已参加工作人群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并且以后长期在城市生活。 之所以对城市青年进行这样的界定,并把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由于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而且他们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是一个孕育社会未来的群体。

  参与此次调查的1040人中,年龄分布均匀,男性为53.8%,女性为46.3%,其中独生子女占57.8%。从就业情况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临时工作,有5.1%是学生,还有8.5%的人没有工作。 从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元以上,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24.1%。 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 调查显示,当代城市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约有83.4%的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85.2%的人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但在涉及个人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城市青年就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42.9%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38.4%的人同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点,63.2%的人认同“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观点。

  当下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会呼吁和鼓励的。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多数青年人责任感还是比较强。在被询问对“如果周围有人做违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视不管”这一观点的看法时,只有7.69%的年轻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的占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占31.06%,而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的比例达41.35%。 年轻人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 XX大学教授张颐武 对青年人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同时又有独特的一面,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说明年轻人明白抽象的道理;另一方面,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具体事件时,眼前的生活经验常与他们原有的理论脱节,他们选择的结果会背离原来学到的道理。这是价值观和日常具体事物两个层次的问题,体现出年轻人的人格两面化。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青年用原来学到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比如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经常成为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基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一直抽象地教育学生,忽视了把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当这些离开学校的年轻人遇到新问题时,就会把原有的道理忘在一边,他们还无法很好地掌握抽象与具象间的平衡。 对这种脱节不必过分紧张,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弥补人格的裂痕。具体的方式很多,比如现在正在开展的礼仪教育,我们就可以从恰当掌握身体接触的距离着手,通过掌握规则,把这些东西内化成为自身的精神。 青年人压力主要来自工作 青年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在这一时期往往面临许多来自内外部的压力,能否适应压力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总的来看,当代城市青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经济方面的压力。其中,选择工作压力的人为437人,比例为42%;选择没有压力的人为269人,比例为25.9%;选择经济压力的有161人,比例为15.5%。 压力能够激发斗志,也可能威胁人的健康,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对压力。

  调查中可看出当代城市青年对压力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同时,他们面对压力多数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去调节自己,缓解压力。 面对压力,八成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调节自己,缓解压力,而不是选择向社会发泄的方式解决不满;但在遇到困难挫折时,11.4%的青年选择退缩逃避,17.3%的青年束手无策。 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 减少工作压力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 工作成为年轻人主要压力与问卷调查的人群有关。因为参与调查的人,大部分是刚上班或工作年限很短。对这群人而言,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作会一直是他们的主要压力。 从目前看,几种就业压力在现在聚合了:一部分是新增就业人口,也就是说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现在已经开始就业,另一部分是城市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第三部分是农村流动人口也需要在城市中找到位置。因此可以说,今天的年轻人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而且这种压力长时期内都不会有大的缓解。 既然压力是存在的,如何缓解压力应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年轻人自身可做到的是要不断完善自己和充实自己,适应社会的选择,甚至具备一定能力后可赢得更多的机会。但缓解压力更主要的需要全社会整体运作。我一直强调应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街道、学校、社区、社会团体、政府都应加入支持系统中,通过系统我们可以监控各地的就业情况,实行有效疏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对缓解年轻人工作压力是最有效果的方法。毕竟青年人自我充实只是个人行为,全社会行动起来,才能给予年轻人最有力的支持。 “有兴趣”成为择业最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有兴趣”成为青年择业时的最重要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当今青年择业的主要标准,依据被选率从高到低排序的前5项分别是:有兴趣(62.4%)、收入高(59.7%)、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41.6%)、有挑战性(40.9%)、福利好(28.2%),而稳定(17.7%)、靠实力晋升快(17.5%)则排名靠后。这说明,青年们择业的最高目标已不再停留在谋生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寻求发展的阶段。这说明当下年轻人更加注重开发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成为促使青年择业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稳定的重要性则大大降低。

  在未来角色设定方面,最受当代城市青年关注的角色有高级管理者/经理人(17.6%)、行业/技术专家(16.3%)、教师(12.2%)、自由职业者/自主创业者(11.9%),从这一点来看,城市青年对于未来的设定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 择业理想化和现实化存在矛盾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沈杰 调查结果体现出,当下青年择业的最高目标已不再停留在谋生手段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了寻求发展的更高阶段。注重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支配青年择业的重要因素。归根到底,这是中国从温饱型社会进入到小康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在温饱社会,人们更多考虑的是生存而不是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青年对于职业的“社会地位高”、“稳定”、“有权力”这三个因素的考虑排序不高,说明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很少有那种传统的对单位依赖的心理和官本位观念。这表明,随着人们独立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增强,“铁饭碗”意识逐渐减弱,青年更注重的是职业所能提供的个人发展前景,而不是守护着一份牢固的工作本身。 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兴趣成为青年择业时的最重要因素,但最受当代城市青年关注的角色却是高级管理者和经理人。这说明什么呢?前者测量的是青年人的价值认同感,后者测量的是青年人的实际选择。测量结果说明虽然青年人非常理想化,但还是要面对现实。 将兴趣和金钱结合起来的工作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很多人现在还无法实现。无法实现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达到一定程度。如果我们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如果可以将兴趣和金钱结合,可能这种择业理想化和现实化的矛盾就会减少很多。 消费观念 具有明显的享乐取向 当代城市青年具有独立的消费能力,每月平均的总支出为1274元。其中有30%的人每月支出在1000-1499元这一范畴,每个月消费在1500-元之间的占16.8%,每月消费在2000 -2499元之间的占11.6%。 由于多数人刚开始工作和社交,所以,在消费上以吃喝玩乐为主导,而在自我发展方面的开支几乎微不足到。在消费支出中,餐饮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1.3%;用在化妆品和服装上的消费排名第二,所占比例为12.1%;用在娱乐、交际和影视方面的之处为10.9%。而学习和书籍报刊杂志的消费则比较低,所占比例分别为4.3%和3.4%。 城市青年的消费观念具有时尚和理性的特点,一方面他们追求流行,喜欢名牌,重视产品质量,喜欢独具风格的产品。如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的比例达52.9%,喜欢追求流行和时髦的占35.7%。同时,重视品牌和产品质量也是这批青年共同的消费特征,61.6%4的人愿意多花钱购买高质量的物品。 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开销有所控制和把握,不会随意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愿冲动性的消费。40.2%的被调查者每月都有储蓄,47.2%的人能达到收支平衡,只有5%的人经常借债。 加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教育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石绍华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消费主义文化借助商品、广告、媒体正向全世界渗透,中国已出现了消费主义文化。今天年轻人的支出主要用于吃喝玩乐,他们受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这一点很重要,而具体的消费比例相对不那么重要。 很多人对消费主义进行了思考和批评,如“构成了价值的`等级秩序的制度保证”,“掩盖了收入的不平等”,“带来环境恶化”等,这些是有关社会、环境、道德伦理的;另一方面,消费主义对个人的影响也是消极的。 我们曾对未成年人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发现,消费主义倾向越高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越不愉快: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的消极情绪较高,对他人较不信任,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也有问题。 不论从大局看还是从个人看,在年轻人中加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 对生男生女不再关心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91.5%的人表示以后会要孩子,而且33.9%的人认为家庭中有两个孩子比较合适。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对生男还是生女不再关心,调查显示,年轻人对女儿的喜爱超过儿子,13.6%的选择喜欢女儿,11.9%的人选择喜欢男孩,74.5%的人认为男女无所谓。他们认为生育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增添家庭的生活情趣、拥有爱情的结晶、使自己成熟。赞同“养儿防老”观点的只有不到20%。 青年中有60%的人愿意自己抚养孩子。他们对子女的养育问题十分关注,认为教育孩子不再是女人的事(62.4%)。与父辈相比,他们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86%的人认为“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子女“过度关注”的倾向,约40%的人认同“父母应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调查结果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 《父母必读》杂志的主编杜廼芳 造成城市青年对生男生女不再关心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重男轻女”的观念是和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在生产力低下、劳动方式落后的年代,人们主要通过高强度的劳动获取生活资料。因此,男孩就是家希望。现在,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一代父母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可能更注重后代本身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选择、生活方式,更关注他们是否快乐,将来能否实现个人价值等等。子女早已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而且,就当代城市青年目前的切身感受来说,男孩女孩已经不是他们家庭幸福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后代能否全面健康的成长,个性能否得到发展,是否能够得到更多人性化的关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调查反映出的结果和目前的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14

  中国职业女性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听职场女性领导者们的故事与忠告…女性需要顶的半边天不只是家里的,还有家外的。不过也感谢这些外出工作的机会,让女人们意识到自己除了具有家庭属性,还有无穷无尽可以释放的社会价值。现在,距离“妇女上班运动”过去几十年了,“白骨精”、“女强人”、“大龄剩女”等各种类型的职业女性层出不穷。而在职场性别越来越模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女员工乐于与男员工比拼“谁工作起来更玩命”,但少有人会关注女性员工“累不累”。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始终是双重的:职业女性一方面需要在工作上积极投入;另一方面,她们是女儿、是妻子,还是母亲,在家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维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承受事业和家庭带来的双重压力,是当今职业女性始终需要面对的问题。全国妇联、阳光媒体集团、IBM、优兴咨询等多家单位第4次携手发起了以“职业女性幸福感”为主题的“中国职业女性生存状态调查”,重点关注影响职业女性幸福感的各个方面。从当前中国女性的职场现状、职场关系、职场压力和职场发展等一系列热点内容进行讨论,希望能推动全社会对于职业女性的关注和关爱,帮助职业女性理性面对职业发展的问题和困境,提升职业女性的职业幸福感。为此,该项目在问卷调杳外,还特地选取了4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女性领导者来谈谈她们目前的生活与职场状态。她们中有声名远播的主持人、媒体人,也有低调行事的高管,有养育3个孩子的妈妈,也有决定不要小孩的“丁克一族”。本以为她们的生活会被家庭与事业的难以平衡搞得一团糟,就像大多数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但其实,她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舒适的境地--在企业中做到一定职位,有选择的余地,对很多事情看得更为透彻。这就是40岁左右的职业女性,在职业道路上奋斗了将近之后,终于可以歇歇脚、看看风景,为后起之秀讲述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至于你是否决定听她们的,则可以自行斟酌。每个人的人生选择都不尽相同,各人有各人的精彩。但至少,当问到这4个女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还会走同样的路”时,大家都毅然选择了“还要这样活”。就让我们来听听她们的故事与忠告。杨澜--女孩子不要轻视同龄男性作为很多女性的榜样,杨澜有着让人羡慕的人生轨迹。大学毕业即主持《正大综艺》,随后赴美留学。30岁开始创业,阳光卫视虽然在3年后卖掉,但现在阳光媒体集团的业务却开展得如火如荼:电视节目制作、大型活动策划以及天女网络社区三者互为支撑。生活虽然忙碌,甚至在车上还要接受媒体采访和处理工作,但杨澜却说“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些都是我的选择,所以会很享受。工作不是单向的能量支出,更是能量获取的过程。”而主持、节目策划是杨澜永远不会厌倦的工作。“做自己,更容易成功。”这是杨澜信奉的理念。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创业过程中,杨澜总是鼓励自己说出内心的想法。“尤其对于女性而言,从小被教育得要招人喜欢。这也是女性在事业上做出一定成绩所面临的心理障碍。”杨澜在步入社会后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勇敢地表达自己,这是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背道而驰的一点。”所以,无论是对自己的一双儿女,还是对公司的员工,杨澜都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因为观点的表达,其实就是个人思考的结果,“我们从小就被训练如何正确地回答问题,但却没有人训练我们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就是坚持独立思考的一个过程。”杨澜没有奢望别人总能被自己说服,但表达和倾听是必要的。杨澜回忆采访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时,希拉里同样说过,“在美国也有这种倾向,希望女性能够赞同别人的观点。当你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时,别人就会说你是女强人”。但在职场,正确的决定是非常重要的,不必要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也不必害怕别人叫你“女强人”。因为如果永远随大溜儿,就永远不可能显出你的才干。除此以外,杨澜还希望给现在的年轻女性一个忠告--那就是不要低估同龄男性。“中国职业女性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个说法,在今年的调查中,将近70%的被调查女性认同这种说法;而在的调查中,仅有50%左右的女性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性变得更为现实和理性。但从杨澜的角度看,在社会性格方面,女孩比男孩早熟。尤其是20多岁女孩子特别容易得到各个年龄段男性的宠爱,有些时候会错误的估计自己的价值。而刚走出校园的男生刚从最底层干起,所以女孩会认为同龄男性不够有实力和魄力。“但真正内心强大、有潜力的男孩子,如果可以把时间放长远些,到30岁左右,他们事业爆发的力道会大于很多女性。如果能够有机会共同成长的话,情感的关系会更加深厚。对于年轻人来说,毕竟并肩走过的历程更可贵。”杨澜说得语重心长。已年过四十的杨澜开始注重养生,养成更为平和的心态,“年龄变大的好处是,你可以有选择的余地。而我正享受着这种幸福。”柳尽染--孩子接受教育比上学重要柳尽染现任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市场与战略总监,同时也是3个孩子的妈妈。这个名字里有着无限古典情结的女人,接受的却是全盘西式教育,也更习惯别人叫她Jean。外公曾是清末庚子赔款第一批赴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母亲的叔叔曾是哈佛商学院的第一位中国学生,母亲则以英美文学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美国深造。而她自己的母校则是Wellesley女子大学,宋氏三姐妹就曾经在此就读。20岁赴美求学,使得柳尽染养成了独立要强的性格。自认为颇具“Geek”(极客)特质,不爱看言情小说,更喜欢与现实完全无关的.科幻小说,以及故事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侦探小说。没和中国人谈过恋爱,丈夫是美国人,育有3个女儿。作为职业女性的Jean并没有经历过太多关于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挣扎与纠结,这个国际家庭给予了每个成员理解与支持。“人们都说搬家和换工作是最容易引起夫妻争执的事件。但事实是,我们搬过3次家,每次搬家都是因为工作变动的需要,但从没有因为这个吵过架。”Jean更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每周四飞回上海与家人团聚,周一一早再回北京上班,有限的时间里更要多些快乐。当问到Jean是否因为工作忙碌而错过了孩子们的成长点滴时,Jean显得颇为自豪,“孩子们的演出、比赛我全都参加了。”Jean的育儿经大多是从书上学的,美国婆婆不会教她怎么做,也不会干涉她怎么做,“全部都是鼓励”。但Jean也承认,孩子小的时候确实陪伴她们较少,“一两岁的时候,她不会记得是谁给她换尿布湿;况且这种事情,月嫂会做得更专业。”作为母亲,Jean认为提供富足的物质条件不如在不同的年龄段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3~4岁的时候要开始影响她,为她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而青春期的孩子们又不尽相同,要尊重她们的想法。”孩子们对于Jean从来都是无话不说,这让Jean感到十分欣慰。而这种相互信任源自于Jean的敢于放手。大女儿6岁就在玩伴家过夜,现在17岁的她甚至在父母无法出席家长会的时候,自己要求去和老师谈谈。“国际学校的家长会是7位老师同时在场,每个家长同每位老师一对一单独谈20分钟。”Jean最终让大女儿自己去了家长会,“这样她对自己的定位和情况会更加清楚。”Jean的丈夫对于孩子们的成长秉持着一个理念--“接受教育比上学更重要”。这种教育可能是来自生活,来自朋友,但不一定来自课堂。Jean有时候甚至会因为全家的旅行计划而让孩子请假;同时,也下定决心要让孩子们在大学毕业之后就独立生活。目前,工作已经占去了Jean全部时间的70%,剩下的时间还要分给孩子、丈夫,而最后想到的才是自己。“牺牲最大的还是与自己独处的时间,总以为可以补回来,但其实失去的就永远失去了。”Jean对此虽然感慨万千,但却并不后悔,“如果让我重新选择,肯定还是如此来过。”霍锦洁--丁克家庭的幸福霍锦洁是IDC亚太区总部研究副总裁,领导亚太区中央研究部以及大中华区的全面市场研究工作。在亚太区,她为13个国家的客户需求研究提供支持,并开发了互联网商业市场的研究模型。同时,她掌控整个大中华区的研究流程管理,麾下团队由30多名分析师组成。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往往会被工作占用过多时间,但在香港出生的霍锦洁自幼受母亲影响,仍保有对家庭的强烈责任感。“工作再忙,我也不会丢掉家庭的一些东西,仍然会为大家煮饭,依旧会做家务。”霍锦洁对于自己的角色转换十分清楚,“走进家门,做太太的就要把老公照顾好,做女儿的就要孝敬父母,这跟你做什么工作没有关系。”但男性和女性在选择工作时,女性还是会更多地考虑家庭。“2010中国职业女性生存状态报告”显示,尤其在近两年来,职业女性的生活中心开始更多地转向家庭,有将近35%的女性生活重心在家庭。而和这一比例只有20%左右。“我认为工作的选择首先应该以兴趣为主导。在这点上,男生可能会更坚持,女孩考虑的会比较多。”霍锦洁十分庆幸自己一毕业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霍锦洁拥有香港理工大学数学、统计与计算学专业的高级证书,并获得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管理科学(运筹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咨询行业工作。另外一件让霍锦洁感到无比幸运的事情是自己能够找到现在的丈夫。“老公是我的大学同学,当时我决定去英国念研究生,他就跟过去陪读。当我决定不要小孩,他也不给我压力。5年前我决定来北京,他毅然跟来。”没有丈夫的支持,霍锦洁无法想象自己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子。通常,人们不会问一个女人为什么要小孩,却会百般追问一个女人为什么不要小孩。霍锦洁对于这样的质疑与压力已习以为常:“我从小就没有一个要小孩的概念。当时决定不要的时候,就觉得如果有一天想要了,社会上有这么多没人照顾的小孩,领养一个也可以。但没想过要自己的小孩。”即便如此,也并不影响霍锦洁对小朋友的爱。在畅想退休之后的生活时,霍锦洁直言自己的计划其实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15

  换一种生存状态作文

  连日来躺在床上,我那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由于长时间操作电脑,视神经充血,我不得不双眼缠上绷带,精心养病。这段时间,我经常思考,我们是不是该换一种生存状态了。

  当姐姐在床头为我读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读到“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时,我不禁心头一颤。为了高考,通宵熬夜是常有的事。坐在电脑前,看课件,学案,在网上搜索一大堆的资料——这一切仿佛就是我的生活。尽管在我的书桌上我也摆有一盘海棠,可是我竟多年来没有发现它的美。也许和我一样,在信息时代的我们,过分依赖于电脑,以致电脑成为了未眠大脑的代替品,结果呢?未眠的大脑也开始数字化、格式化了,日益忽略了生活的美。我想,当我解开绷带,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好好看一下自然,不再对着那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沉思。

  当姥姥牵着我的手去晨练时,尽管我看不到,但我感觉到这个世界应有的美。走过一片草地时,我感觉到了生命的活力。我不禁疑惑,为什么平日没能感觉到泽柔软的舒适?终于,我明白了,不单是平日乘坐公交远离地面的缘故。城市的道路是水泥或柏油的,自然感觉不到啦。还有那可怜的一点绿地,旁边不也立着“严禁踩踏”吗?我终于明白梭罗为什么要搬到瓦尔登湖畔了,因为啦远离人类的所谓的文明啊!人改造了自然,很伟大。自然创造了美,更伟大。此时,我不免向往起那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天地。也许,是时候把我们的脚从汽车上请下来了,文明的最高境界不是脱离自然,文明应该是把文明的'社会完美地镶入自然。到时候,无论完美走到哪里都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

  吃过晚饭后,朋友来看望我。给我讲当天的课程,最后,他不无遗憾的说:“你真是太可怜了,我真不感想象在这样的黑暗中你是怎样度过的?被现代文明放逐是多大的痛苦啊!”

  我笑着说:“我还真是感谢这场病,它让我感受到了另一种生存方式。我真希望能将这种方式变为现实。”

  朋友走后,姐对我说:“你刚才说的是什么啊?我怎么一点也听不懂?”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共16

  调查时间:XX年1月

  调查内容:关于工业园区青年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权威部门调查

  从权威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进城务工青年的打工收入己经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所有这些都成为构成青年农民进城务工的直接动因。历史与现实己表明青年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青年农民向城市流动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向高层次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进城务工青年的积极作用己被多数人认同。但与此同时进城务工青年也为社会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进城务工青年进城之后怎么办如何对待进城务工青年如何充分发挥进城务工青年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些问题现在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实践告诉我们进城务工青年的基本素质是好的这支队伍的主流是稳定的进城务工是他们继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和发展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创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进城务工青年己成为一支具有活力与适应力的社会力量。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可否认进城务工青年又是社会阶层中的一个弱势群体。无论是在政策制定、制度保障还是在权利维护、理论研究等方面这里经常成为政策覆盖和理论研究的“盲区”。

  仅从进城务工青年与用人单位关系的角度看在落实劳动标准、签订劳动合同、保护劳动权益等方面他们就面临着如社会歧视、就业歧视和利益被侵等诸多社会困境。笔者认为应从思想、政策和制度上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农民收入问题不能仅靠发展农业的单一措施来解决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已经就农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等多方面做出了部署而占农民工绝对引言多数的进城务工青年所面临的问题也应该被纳入这一战略部署的总体框架。关注进城务工青年现象加强对进城务工青年生存困境及权益保护的研究对于探索进城务工青年的流动规律加深对进城务工青年的了解引导进城务工青年的合理流动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进城务工青年的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中进城务工青年范围为年龄在—岁之间、户籍在城阳区以外、工作地点在城阳区、被雇佣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青年。据统计城阳区目前进城务工青年总数约为万其中以上是—岁的青年。调查发现进城务工青年以赚钱和学技术为务工的主要目的。绝大部分进城务工青年比较关注城阳区大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对参与城阳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有一定的信息储备的。城阳区进城务工青年群体在思想上表现出了积极发展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有的人认为自己能够得到尊重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进城务工青年还是具有正确健康的自我认知意识和能力的特别从个案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增加自信心进城务工青年还可以获得个人认知的修正。选题的意义保障进城务工青年权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制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逐步走共同富裕之路。只有不断完善有利于调动进城务工青年积极性和维护其权益的政策、制度才能逐渐改变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涵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必然要求解决好涉及进城务工青年权益的诸多问题。

  只有妥善解决好他们在劳动工资、就业环境、维权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切实保障进城务工青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益为进城务工青年创造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开展进城务工青年生存状况调查和权益保护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进城务工青年是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力量也是城阳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随着城阳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进城务工青年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对进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丌展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城阳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不得不予以重视。开展进城务工青年生存状况调查和权益保护研究有利于切实保护进城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降低外来人口的违法犯罪率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此我们有必引言要对新时期广大进城务工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和不同需求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