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共3篇 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

2022-06-21 04:01:02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扶贫开发调研报告共3篇 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以供参考。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共3篇 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共1

  三汇镇大田村扶贫开发典型调研报告

  今年,大田村被确定为合川区三个整村脱贫村之一,这是大田村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村贫困状况,总结经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扶贫项目,在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典型调研基础上,现就三汇镇大田村扶贫开发实施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大田村位于三汇镇北部,华蓥山脚下,是原大田村、石涧两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980户,3050人,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80亩,林地面积1900亩,全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

二、《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1以来,在扶贫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合川区扶贫办的热切关心下,在镇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三汇镇大田村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促使该村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得以明显改善。

1、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全村建卡贫困人口下降到2008年底的425人,加上卡外贫困人口,全村贫困人口还有650人,占全村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30%下降到2008年底的2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860增长到2760元。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施扶贫开发以来,大田村累计新修村级公路余公里,村级公路实现通达率100%;新修人行便道14公里,60%自然村通人行便道;改造基本农田100亩,解决了1800人的饮水困难,到2009年底所有村民的饮水困难将得以解决;改善了25户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完全实现全村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3、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村民种子、肥料得以全面保障,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养殖业发展迅猛,年出栏鸭子只、生猪1000头、鱼20吨。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全村劳动力转移1276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村95%以上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有村卫生室1个,缺医少药的状况基本得以解决,村民基本卫生需求得以全面保障;建有村小一所,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村民观念大有改观。

5、开放式扶贫成效显著。在广泛的宣传动员下,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2007年筹资新建公共服务中心,配备了完善的办公设备;筹集社会资金50万元新修村级公路公里,新修水泥便道9公里。

三、目前贫困状况

1、大田村贫困现状。由于地势偏远,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目前,大田村集体负债8万余元,无任何集体收入,年人均纯收入2760元,村内公益事业缺乏,无村民活动健身场所。全村现有建卡贫困户126户,贫困人口425多人,低保76人,五保户26人,部分贫困户的就学、住房、就医问题还得不到有效保障,属三汇镇经济最为贫困的一个行政村。

2、发展差距明显。与三汇镇其他村比较,大田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年人均纯收入仅为三汇镇的46%。村内村民间收入差距也较为明显,有的家庭年均纯收入可达数万元,而有的仅为几百元。

3、当前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到沿海打工的农民工相继返乡,到目前为止,大田村返乡农民工500人,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有300来人实现了再就业,有200来人待业或准备在家务农,而创业又面临资金、技术短缺等诸多问题。这对当地劳务输出收入造成很大的损失,进一步加剧贫困状况。

四、建议和意见

1、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许多贫困地区来讲,贫困状况长期存在,要想改变现状,绝非一朝一夕,必须加大各方面扶持力度,如资金、人才等。

2、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扶贫机制,丰富扶贫形式,以有限的扶贫资金,带动和激发更大的扶贫力量,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3、完善扶贫开发配套政策和机制。在投入扶贫资金的同时,应当提供配套的人才、技术、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提供项目支持,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扶贫作用。

4、积极稳妥地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要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组织和引导劳动力健康有序流动,以劳务输出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达到扶贫目的。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共2

  搞好扶贫开发,实现共同富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是地方政府开展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为进一步理清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思路,我市组织开展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提出了下一步加快推进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的建议和对策。

一、东阳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万人,山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全市万户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2350元提高到目前的5146元;有%的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四年工作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扶贫拓宽了贫困农户增收门路。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倾斜、技术服务等,大力扶持山区村和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产业。香榧、茶叶、小京生花生、高山蔬菜、毛竹、中药材逐渐成为山区发展的绿色产业和山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仅去年,山区建成香榧基地2062亩,香榧复合生态经营1000亩,同时启动森太农林果发展有限公司香榧示范区、梦的农庄香榧精品园和利民枣业专业合作社青枣精品园建设工程,完成基地建设1180亩。

(二)搬迁扶贫优化了原山区群众的生存发展环境。自2005实施下山脱贫工程以来,全市共批复下山移民自然村20个共1347人,其中已验收10个村、431人;下达下山脱贫移民工程补助资金计划万元,按完成进度已下拨补助资金万元。

(三)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了贫困农户现金收入。至目前,全市建立了农民培训基地6个。四年来举办来料加工业务技能培训、农业产业化培训等培训400多期,培训人员6万人次,经过培训后转移就业万人左右,其中培训低收入农户劳动力3200余名。

(四)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年来,全市共下拨山区农村联网道路资金594万元,浇注了33公里的水泥路面,下拨山区农村饮用水工程资金万元,解决了名山区群众的饮用水困难问题;下拨2亿元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资金,改善了山区群众的居住环境。

(五)“271”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帮扶开发的新格局。积极推行机关部门和企业结对帮扶的“271”工作机制,即机关部门和企业领导每年联系走访帮扶村不少于二次,每年下结对村蹲点不少于7天,每年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1万元。全市共落实机关部门和企业帮扶结对村101个。四年来,每年有近百个部门单位的6000多名干部与万户有劳动力且有发展意愿的低收入农户结对;有24家企业、24名农村指导员与24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进行了结对帮扶。在结对帮扶工作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一村一策一单位”的基础上,2011年起,我们进一步把帮扶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上,当年完成结对帮扶项目300个,结对帮扶资金1260万元。

二、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年来,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平原与山区群众的收入差距、富裕群众和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差距仍然十分明显,扶贫开发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扶持山区发展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投入重点不够突出。按本级市财政扶持“三农”资金6亿元计,现扶持山区发展的专项资金只占市财政扶持“三农”资金的%。加上我市属省首批小康县(市),部分山区乡镇也享受不到省级财政的扶持政策。且仅有的资金投入重点不够突出,对山区发展生产,增强造血功能,缺乏投入导向。

(二)下山脱贫工作制约因素较多。一是虽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下山移民的一系列文件,但由于全市没有统一规划的安置小区或点,目前下山移民工作主要依靠自然移民,周期较长。二是城镇土地成本上升,原定的移民补助标准难以支付现在移民的最低支出。三是移民点的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尚未跟进。四是尚未出台移出地的宅基地整理、山林土地流转鼓励政策,影响山区连片开发的进程。

(三)结对帮扶工作不尽到位。由于对参与帮扶的单位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加上舆论氛围不够浓厚,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扶贫单位和企业的积极性。

(四)社会保障体系依然薄弱。目前,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不高、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农村人口所能享受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还比较有限。

三、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措施

  总结近几年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帮扶机制;二是必须协同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八大”行动,并抓好各项落实工作;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四是必须坚持“输血”与“造血”功能相结合,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把生产发展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赋予我们新的任务和要求,一是扶贫标准从2500元提高到4600元,意味着我市尚有万户万人的农户需要帮困;二是到2017年,在现有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5146元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为此,要按照中央和省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着力在“缩小二个差距、提高二个能力”,即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和农民内部的收入差距,提高山区的内生发展能力和低收入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努力推动山区加快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加大财政投入,在政府主导扶贫开发上实现突破。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并向山区、低收入农户倾斜,以少量的财政资金鼓励、调动大量社会资金。

(二)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在财政支持移民自愿搬迁上实现突破。深入实施“下山移民工程”,从今年起,除继续实施联户搬迁和投亲靠友等自发式移民外,市里将研究出台下山移民政策,以山区农户的宅基地、山林、土地置换城镇平面式住房和被征地农民保险等办法,大力推进政府主导的下山移民。

(三)发展特色产业,在产业扶贫增效上实现突破。以山区村为平台,进一步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培育和提升扶贫特色产业,做到户为基础、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切实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培育和扶持来料加工经纪人、专业村、重点

  企业,充分发挥毗邻义乌“市场大市”的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来料加工业务对接平台,引导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外贸企业面向山区发展来料加工业务,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上实现突破。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关系民生的以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农民饮用水工程为重点的水利项目建设,以乡村联网道路为重点的农村交通项目建设,以农村电网改造为重点的农村电力项目建设。

(五)整合力量,在联络和调动社会扶贫资源上实现突破。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积极营造良好的扶贫开发工作氛围。继续扎实推进“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推行干部联系卡、实行“保姆式”联系服务。进一步健全已建立的各项帮扶制度,加大舆论宣传,营造帮扶氛围。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共3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天堂村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2012年4月草稿)

一、基本情况

  天堂村位于桂岭镇以北,是湘、粤、桂三省区毗邻的少数民族边陲村,全村共有15个自然村,225户总人口885人,其中农业人口有878人,瑶族群众880人。2011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70元,收入来源主要有劳务输出,经济林种植和养殖等,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2人。全村总面积3833公顷,森林覆盖率80%。其中旱地面积450公顷,水田面积公顷,林地面积公顷。2011年,粮食总产量70吨,人均粮食占有量79公斤。

二、贫困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现状

  目前全村贫困142户563人(含低保户142户),初步解决温饱但不巩固容易返贫的有50户共247人。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天堂村位于桂岭镇以北,是湘、粤、桂三省区毗邻的少数民族高山地区,瑶族村落零星分布,村民交流机会少,传统思想和少数名族文化影响着天堂村人的改革发展。

二是自然条件恶劣以及基础设施落后。村所在地距镇15公里,通往本村的村级路目前还未硬化,15个自然村不通村级水泥路,全村通车率为40%,还有12公里的自然村路还未开通,路况险恶群众出行比较困难。通电率达到90%,大部分不通固定电话。大部分有移动信号覆盖。15个自然村的饮水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建设安全饮水项目0个,都是村民自行从山里用水管引流使用,由于受到季节性的影响水源断断续续,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用水。

三是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及组织建设落后,劳动力素质低。由于本村离镇较远,信息渠道比较窄,村部没有文化平台供村民学习,造成村民文化素质较低,种养技能不强,思想观念落后。村有1所小学,在校学生42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99%以上,全村受教育程度,其中大学 6人,中专7人,高中7人,中小学35 人。目前本村在建有村级卫生室,只有在本村山里有一名普通医生,医疗设备落后,群众看病很困难。目前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29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万元,主要是上级拨划的办公经费。

  三:天堂村扶贫开发未来两年初步构思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一是要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并以身作则,做群众的楷模。二是积极发展一批思想素质好、觉悟高、热心农村事业的党员。要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党员,培养和选拔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干部。三是要认真开展党课学习,定期接受理论教育,让党员同志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工作的积极性,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作用。

  二,摆正村民脱贫的思想意识,从思想上脱掉贫瘠的帽子。利用村民代表大会以及其他村民聚会,深入到群众当中正确引导,慢慢扭转村民中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摒弃传统、守旧的生活生产观念。建立村民活动室,通过自筹及上级部门的捐赠获得农业相关的书籍,加强与其他村种植能手交流,请专家或

  是能手为村民传授经验技能。“孩子是村里的未来“,重视对村里孩子的教育培养,多渠道筹取经费设置奖学金,加大对村里优秀学子的奖励,通过正面宣传,典型塑造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三,做好扶贫工作规范及规划,积极申报村民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扶贫项目,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扶持,尽快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环境,努力创建村部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将外出打工的有志村民重新吸引回村里,为天堂村的发展出谋划策。

  四,立足自身,分析优势,找准方向,实施科学兴村战略。目前天堂村的农产品种类单一和分散(水稻,红薯,木薯,玉米,杉树),目前开发的特色农副产品产业暂无(金子山茶叶,野生香菇,野生灵芝,野生药材)。在没有科学的指导的情况下,村民前几年尝试的农业品种都以失败告终,这严重打击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没有适合的农作物种植导致部分田间地里出现荒芜的情况。对此,一方面需积极联系咨询农业相关专家,争取引进适合天堂村种植的农副品种一到两个;另一方面立足自身,有意识地深度发现挖掘开发自身资源。

  五,以“先走出来,再引进去“发展思路为中心,推亮点、重宣传,寻找合适天堂村发展的独特道路。熟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就天堂村的地理位置和道路现状来看,恶劣的道路环境不仅影响到村民的生活生产,更是天堂村摆脱贫困的最大因素。在目前道路环境一时不能改善的情况下,采取”先走出来,再引进去“的发展思路更适合天堂村目前发展的现况。”先走出来“即将天堂村的资源整合包装,在桂岭镇每年举办天堂村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同时走出来的还有未成露面而又神秘的瑶乡文化,通过特色农产品展销和瑶乡文化宣传活动结合推动下,扩大天堂村的宣传,提高区域范围内的知名度。”再引进去“即是在前一部分工作良好效果以及道路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打特色牌和文化牌,吸引投资商来天堂村考察注资,进而带动村里其他产业的发展。

  桂岭镇天堂村村民委员会

  二零一二年四月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