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共3篇 洱海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2022-06-11 14:34:05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共3篇 洱海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欢迎参阅。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共3篇 洱海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共1

  2014-2015学年上学期

  大理洱海湿地环境分析报告

  姓名

  :

  学号

  :

  专业

  :

  班级:

  指导教师:

  大理洱海湿地环境分析报告

  摘 要:从洱海湿地与周边环境入手,重点分析了洱海湿地污染现状与保护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洱海湿地 污染 保护治理 对策

  洱海湿地概况:洱海湿地位于云南滇中高原与横断山脉中段东部交界处的大理市境内,海拔(海防高程,下同)时,南北长,东西宽4~9km,湿地面积hm2,湖容量,岛屿面积,最大水深,平均水深,透明度4~8m,天然出湖河流为西洱河,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

  一、湿地资源概况 1、水资源:

  洱海湿地水资源较为丰富,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和少量融雪水是湿地水资源主要来源,入湖大小河流共117条。主要入湖河流为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平均入湖水量为亿m3,平均出湖水量为亿m3。1996年前,水体理化性质良好,水质总体达到国家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标准,适合旅游、渔业、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全年水温适宜,一般在10℃~20℃之间,给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

  2、植物资源:

  湿地内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6科44属61种,其中沉水植物19种,挺水植物11种,浮叶植物7种,飘浮及悬浮植物6种,其它植物18种。湿地植被按生活型可划分为挺水、浮水、沉水3个植被亚型19个群系。其中湿生挺水植被带有5个群系,以酸模叶蓼群落分布最广;浮水植被带有5个群系,以荇菜群落、野菱群落分布最广;沉水植被带有9个群系,以黑藻群落、苦草群落分布最广,其中海菜花属国家级保护。黑藻、苦草、微齿眼子菜、金鱼藻、等植物是湿地的优势种。

  3、动物资源

  洱海湿地共记录到鱼类4科8属16种(不含引入种),以鲤科鱼类13种,构成鱼类主体,占湿地鱼类总数的%;土著特有种9种,占湿地鱼类总数的%,形成富于特色的鱼类区系;其中大理裂腹鱼、洱海鲤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理鲤、春鲤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浮游动物共有28科55属99种;底栖动物5科10属23种。 湿地鸟类共有59种,隶属8目12科31属,以雁形目鸭科赤嘴潜鸭、赤膀鸭、赤颈鸭、绿翅鸭、斑嘴鸭及鹤形目秧鸡科骨顶鸡为优势种。且有多种水禽达到国际重要意义标准,生物量约每年~万只。湿地鸟类中有留鸟12种,占%;候鸟47种,占%,以候鸟占绝对优势。其中冬候鸟有41种,占湿地鸟类总数的%。所以,洱海湿地是我国蒙新区和东北区水禽的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中途停歇地。

  4、其它

  洱海是著名风景区,洱海古称叶榆水,洱海胜景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八景、四阁。三岛(金梭岛、玉几岛和赤文岛)、四洲(大鹳洲、鸳鸯洲、青莎鼻洲、马濂洲)、五湖(星湖、神湖、太湖、潴湖、莲花湖)、九曲(莲花曲、大鹳曲、蟠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高岩曲、波堆曲、鹤翥曲)、八景(山海大观、金梭烟云、海镜天开、岚霭普陀、海波渔舟、海阁风涛、海水映月、洱海映月)、四阁(珠海阁、天镜阁、浩然阁、水月阁)。此外,还有南诏风情岛、观音阁、小普陀、海舌等景区景点。洱海还是白族人民的摇篮,孕育了大理地区近四千年的历史文化。

  二、湿地周边人文环境概况

  洱海湿地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矿产资源,自古以来湿地周边居民就对洱海湿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洱海湿地介于陆地与水体之间,具有蓄洪抗旱、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渔业生产、防止土壤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环境污染、湿地生态旅游及促淤造陆等功能。洱海湿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居住在湿地周围的人群更是对湿地有着直接的依赖关系。

  由于湿地环境自身的演化、发展规律与人类的主观需求之间存在相当的差距,因而湿地环境与人类利用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这一矛盾在历史时期由于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较小而不突出,到了现代,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日趋严重,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又进一步影响到湿地周边甚至更广大区域的人类生存。2005年,洱海湿地周边有11个乡镇、10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占总人数的%;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占大理州国内生产总值的%;耕地面积hm2。洱海湿地是整个流域乃至大理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堪称大理人民的“母亲湖”,具有轴心、纽带作用和突出的标志性地位。

  三、湿地污染概况

  洱海自古以来就以“玉洱”名闻天下,20世纪70年代以前,湖水澄碧如玉,清澈透明,风光秀丽,充满着勃勃生机。70年代以后,由于对洱海资源的过度索取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滩涂和湿地大面积丧失,近岸湖滨区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开始恶化。 1、企业排污不达标

  洱海环湖四周工矿企业较多,造纸厂、化工厂等排污大户往往不能达标排放。另外,随着游海船只的不断增加,船舶排污、倾废等也直接影响海水质量。据大理州环科所1999年提供的资料,洱海环湖四周每年向湖内直接或间接排入的工业废水高达300×104t,其中CODcr3631t?a-1,BOD684t?a-1,SS587t?a-1,P312t?a-1;各种船只排放垃圾约2000t?a-1,废油约100t?a-1;滩地鱼塘向洱海排放的养鱼废水中含N2180~8150mg?L-1,CODcr5010~9010mg?L-1,蓝澡、绿澡含量极高,对洱海造成营养盐污染及生物污染。

  2、面源污染严重

  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农田水土流失和山地侵蚀是洱海的主要面源污染。有学者把这种耕地上的矿物质营养成分流失称其为“隐性水土流失”。据有关资料,洱海环湖四周生活污水的排放高达570×104t?a-1,其中N3357t?a-1,Pt?a-1, P014×104t?a-1,农药300t?a-1;历年网箱养鱼沉底腐化物约100×104m3。洱海流域森林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流失量高达211×104t?a-1,其中固态N1115×104t?a-1,固态P0169,溶解态N589t?a-1,溶解态P35t?a-1。

  3、盲目引进外来物种,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鱼类属于湖泊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顶极消费者,引进外来鱼种,势必影响原来鱼类的群落结构,使土著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并对其生物群落特别对饵料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洱海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青、草、鲢、鳙四大家鱼,1991年引进太湖新银鱼。太湖新银鱼引入洱海,由于它们失去了原来环境的天敌控制,在新环境中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土著鱼类逐渐灭绝,鱼类多样性出现严重危机。

  四、湿地保护现状

  污染严重后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洱海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通过广泛宣传动员,采取“双取消”、“三退三还”、全面实施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洱海生态修复、环湖治污与截污、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和城镇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流域水土保持、洱海环境管理工程,近10年来,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约6亿元,洱海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洱海水质逐步得到改善

  据大理州环境监测站监测资料,2004年,洱海全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其中仅12月份达到Ⅱ类;2005年,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其中3月、5月、12月有3个月达到Ⅱ类;2006年,洱海水质保持在Ⅲ类,其中2月、4月到Ⅱ类。洱海水质逐步得到改善。

  2、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通过实施取缔机动捕捞、取消网箱养鱼的“双取消”、不断地投放大规模的鱼苗鱼种,洱海水产品种类不断地增加,水产品产量从2000年的5069t上升到2006年的7300t,多年不见的大理裂腹鱼已再次出现,多种水禽又在湿地周边出现,水生生物呈恢复趋势;恢复了湖滨带,实施退鱼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屋还湿地的“三退三还”工作,保护了滩地截污、过滤、控制沉积和侵蚀的自然功能,湿地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3、面源污染控制扎实展开

  湿地周边各乡镇农业上各种作物推广控氮减磷增施有机肥、昂力素和土壤磷素活化剂面达.3hm2,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入湖河道和村落垃圾处理工程,建成农村沼气池1万口,建成日处理垃圾250t的大理市大风坝垃圾集中处理厂,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初见成效。

  4、基本完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已完成了大理至下关总长为30km的截污干管,大理古城污水收集管网、洱河南路4686m截污管网、凤仪至波罗江管网、大理污水处理厂等沿湖村落污水处理系统11个和以截污管网为主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5、环境管理得到加强

  强化滩地管理,全面取缔了湖内挖沙,禁止洱海面山采砂取石;取缔挖沙船、机动运输船135艘;对103艘小旅游船实行减量重组;实施了富有成效的禁止制造、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和禁止白色污染的行动,湿地环境管理得到加强。

  6、规范洱海水资源的调度,调整湿地主体功能

  严格实施高水位运行,最低运行水位比原来提高了,增加了洱海环境库容量,有效改善了洱海生态的水量需要。适时调整了洱海的主体功能,洱海不再以发电、灌溉为主,其主体功能调整为以生态、环保为主。

  五、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对策

  洱海湿地是一份价值极高的自然遗产,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又具有环境的脆弱性,不当的人类活动加剧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湿地的保护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大理州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湿地周边干部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以促进洱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全方位宣传

  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宣传普及湿地知识,特别是宣传洱海湿地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呼吁全社会积极参与洱海湿地保护和治理

  2、加大生态保护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真正做到“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依法治人。

  3、科学系统规划,整体推进治理

  洱海治理必须坚持全面系统、科学规划尽可能做到周边工程落实,湖内治理方法科学合理,达到整体推进,标本兼治的目的。

  4、重拳出击面源污染

  在治理面源污染上必须有所突破,主要抓实四个方面。一是管好滩地,阻止垃圾直接污染洱海;二是管好农村垃圾,结合新农村建设,突出治理脏、乱、差,垃圾做到清扫干净,集中到池,彻底清运;三是改厕,管好粪便,解决好人畜类的污染问题;四是改变生产方式,倡导生态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化。

  5、彻底根治河道,控制水源污染

  河道污染是洱海最直接的污染,也是洱海水质保障的直接因素。根治净化水质的重点,就是要对入湖河流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逐步达到净化、防洪、环保要求。

  6、合理开发利用

  科学合理调配水源,严格执行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半年休渔制度。

  参考文献:

  1、中共大理市委宣传部:《爱我中华,爱我大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自然保护区 》[M].中国林业出版社.、大理文化丛书:《走近大理》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薛琳:《大理风物志》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共2

  2014-2015学年上学期

  大理洱海湿地环境分析报告

  姓名:

  学号

  :

  :

  班级:

  指导教师:

  专业

  大理洱海湿地环境分析报告

  摘 要:从洱海湿地与周边环境入手,重点分析了洱海湿地污染现状与保护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洱海湿地 污染 保护治理 对策

  洱海湿地概况:洱海湿地位于云南滇中高原与横断山脉中段东部交界处的大理市境内,海拔(海防高程,下同)时,南北长,东西宽4~9km,湿地面积hm2,湖容量,岛屿面积,最大水深,平均水深,透明度4~8m,天然出湖河流为西洱河,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

  一、湿地资源概况 1、水资源:

  洱海湿地水资源较为丰富,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和少量融雪水是湿地水资源主要来源,入湖大小河流共117条。主要入湖河流为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平均入湖水量为亿m3,平均出湖水量为亿m3。1996年前,水体理化性质良好,水质总体达到国家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标准,适合旅游、渔业、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全年水温适宜,一般在10℃~20℃之间,给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

  2、植物资源:

  湿地内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6科44属61种,其中沉水植物19种,挺水植物11种,浮叶植物7种,飘浮及悬浮植物6种,其它植物18种。湿地植被按生活型可划分为挺水、浮水、沉水3个植被亚型19个群系。其中湿生挺水植被带有5个群系,以酸模叶蓼群落分布最广;浮水植被带有5个群系,以荇菜群落、野菱群落分布最广;沉水植被带有9个群系,以黑藻群落、苦草群落分布最广,其中海菜花属国家级保护。黑藻、苦草、微齿眼子菜、金鱼藻、等植物是湿地的优势种。

  3、动物资源

  洱海湿地共记录到鱼类4科8属16种(不含引入种),以鲤科鱼类13种,构成鱼类主体,占湿地鱼类总数的%;土著特有种9种,占湿地鱼类总数的%,形成富于特色的鱼类区系;其中大理裂腹鱼、洱海鲤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理鲤、春鲤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浮游动物共有28科55属99种;底栖动物5科10属23种。

  湿地鸟类共有59种,隶属8目12科31属,以雁形目鸭科赤嘴潜鸭、赤膀鸭、赤颈鸭、绿翅鸭、斑嘴鸭及鹤形目秧鸡科骨顶鸡为优势种。且有多种水禽达到国际重要意义标准,生物量约每年~万只。湿地鸟类中有留鸟12种,占%;候鸟47种,占%,以候鸟占绝对优势。其中冬候鸟有41种,占湿地鸟类总数的%。所以,洱海湿地是我国蒙新区和东北区水禽的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中途停歇地。

  4、其它

  洱海是著名风景区,洱海古称叶榆水,洱海胜景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八景、四阁。三岛(金梭岛、玉几岛和赤文岛)、四洲(大鹳洲、鸳鸯洲、青莎鼻洲、马濂洲)、五湖(星湖、神湖、太湖、潴湖、莲花湖)、九曲(莲花曲、大鹳曲、蟠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高岩曲、波堆曲、鹤翥曲)、八景(山海大观、金梭烟云、海镜天开、岚霭普陀、海波渔舟、海阁风涛、海水映月、洱海映月)、四阁(珠海阁、天镜阁、浩然阁、水月阁)。此外,还有南诏风情岛、观音阁、小普陀、海舌等景区景点。洱海还是白族人民的摇篮,孕育了大理地区近四千年的历史文化。

  二、湿地周边人文环境概况

  洱海湿地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矿产资源,自古以来湿地周边居民就对洱海湿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洱海湿地介于陆地与水体之间,具有蓄洪抗旱、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渔业生产、防止土壤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环境污染、湿地生态旅游及促淤造陆等功能。洱海湿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居住在湿地周围的人群更是对湿地有着直接的依赖关系。

  由于湿地环境自身的演化、发展规律与人类的主观需求之间存在相当的差距,因而湿地环境与人类利用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这一矛盾在历史时期由于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较小而不突出,到了现代,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日趋严重,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又进一步影响到湿地周边甚至更广大区域的人类生存。2005年,洱海湿地周边有11个乡镇、10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占总人数的%;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占大理州国内生产总值的%;耕地面积hm2。洱海湿地是整个流域乃至大理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堪称大理人民的“母亲湖”,具有轴心、纽带作用和突出的标志性地位。

  三、湿地污染概况

  洱海自古以来就以“玉洱”名闻天下,20世纪70年代以前,湖水澄碧如玉,清澈透明,风光秀丽,充满着勃勃生机。70年代以后,由于对洱海资源的过度索取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滩涂和湿地大面积丧失,近岸湖滨区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开始恶化。

  1、企业排污不达标

  洱海环湖四周工矿企业较多,造纸厂、化工厂等排污大户往往不能达标排放。另外,随着游海船只的不断增加,船舶排污、倾废等也直接影响海水质量。据大理州环科所1999年提供的资料,洱海环湖四周每年向湖内直接或间接排入的工业废水高达300×104t,其中CODcr3631t?a-1,BOD684t?a-1,SS587t?a-1,P312t?a-1;各种船只排放垃圾约2000t?a-1,废油约100t?a-1;滩地鱼塘向洱海排放的养鱼废水中含N2180~8150mg?L-1,CODcr5010~9010mg?L-1,蓝澡、绿澡含量极高,对洱海造成营养盐污染及生物污染。

  2、面源污染严重

  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农田水土流失和山地侵蚀是洱海的主要面源污染。有学者把这种耕地上的矿物质营养成分流失称其为“隐性水土流失”。据有关资料,洱海环湖四周生活污水的排放高达570×104t?a-1,其中N3357t?a-1,Pt?a-1, P014×104t?a-1,农药300t?a-1;历年网箱养鱼沉底腐化物约100×104m3。洱海流域森林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流失量高达211×104t?a-1,其中固态N1115×104t?a-1,固态P0169,溶解态N589t?a-1,溶解态P35t?a-1。

  3、盲目引进外来物种,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鱼类属于湖泊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顶极消费者,引进外来鱼种,势必影响原来鱼类的群落结构,使土著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并对其生物群落特别对饵料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洱海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青、草、鲢、鳙四大家鱼,1991年引进太湖新银鱼。太湖新银鱼引入洱海,由于它们失去了原来环境的天敌控制,在新环境中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土著鱼类逐渐灭绝,鱼类多样性出现严重危机。

  四、湿地保护现状

  污染严重后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洱海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通过广泛宣传动员,采取“双取消”、“三退三还”、全面实施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洱海生态修复、环湖治污与截污、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和城镇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流域水土保持、洱海环境管理工程,近10年来,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约6亿元,洱海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洱海水质逐步得到改善

  据大理州环境监测站监测资料,2004年,洱海全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其中仅12月份达到Ⅱ类;2005年,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其中3月、5月、12月有3个月达到Ⅱ类;2006年,洱海水质保持在Ⅲ类,其中2月、4月到Ⅱ类。洱海水质逐步得到改善。

  2、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通过实施取缔机动捕捞、取消网箱养鱼的“双取消”、不断地投放大规模的鱼苗鱼种,洱海水产品种类不断地增加,水产品产量从2000年的5069t上升到2006年的7300t,多年不见的大理裂腹鱼已再次出现,多种水禽又在湿地周边出现,水生生物呈恢复趋势;恢复了湖滨带,实施退鱼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屋还湿地的“三退三还”工作,保护了滩地截污、过滤、控制沉积和侵蚀的自然功能,湿地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3、面源污染控制扎实展开

  湿地周边各乡镇农业上各种作物推广控氮减磷增施有机肥、昂力素和土壤磷素活化剂面达.3hm2,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入湖河道和村落垃圾处理工程,建成农村沼气池1万口,建成日处理垃圾250t的大理市大风坝垃圾集中处理厂,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初见成效。

  4、基本完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已完成了大理至下关总长为30km的截污干管,大理古城污水收集管网、洱河南路4686m截污管网、凤仪至波罗江管网、大理污水处理厂等沿湖村落污水处理系统11个和以截污管网为主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5、环境管理得到加强 强化滩地管理,全面取缔了湖内挖沙,禁止洱海面山采砂取石;取缔挖沙船、机动运输船135艘;对103艘小旅游船实行减量重组;实施了富有成效的禁止制造、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和禁止白色污染的行动,湿地环境管理得到加强。

  6、规范洱海水资源的调度,调整湿地主体功能

  严格实施高水位运行,最低运行水位比原来提高了,增加了洱海环境库容量,有效改善了洱海生态的水量需要。适时调整了洱海的主体功能,洱海不再以发电、灌溉为主,其主体功能调整为以生态、环保为主。

  五、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对策

  洱海湿地是一份价值极高的自然遗产,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又具有环境的脆弱性,不当的人类活动加剧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湿地的保护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大理州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湿地周边干部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以促进洱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全方位宣传

  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宣传普及湿地知识,特别是宣传洱海湿地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呼吁全社会积极参与洱海湿地保护和治理

  2、加大生态保护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真正做到“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依法治人。

  3、科学系统规划,整体推进治理

  洱海治理必须坚持全面系统、科学规划尽可能做到周边工程落实,湖内治理方法科学合理,达到整体推进,标本兼治的目的。

  4、重拳出击面源污染

  在治理面源污染上必须有所突破,主要抓实四个方面。一是管好滩地,阻止垃圾直接污染洱海;二是管好农村垃圾,结合新农村建设,突出治理脏、乱、差,垃圾做到清扫干净,集中到池,彻底清运;三是改厕,管好粪便,解决好人畜类的污染问题;四是改变生产方式,倡导生态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化。

  5、彻底根治河道,控制水源污染

  河道污染是洱海最直接的污染,也是洱海水质保障的直接因素。根治净化水质的重点,就是要对入湖河流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逐步达到净化、防洪、环保要求。

  6、合理开发利用

  科学合理调配水源,严格执行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半年休渔制度。

  参考文献:

  1、中共大理市委宣传部:《爱我中华,爱我大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自然保护区 》[M].中国林业出版社.、大理文化丛书:《走近大理》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共3

  大理州农业局关于《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听证结果的公告

  (第3号)

  按照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的要求,《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听证会的听证报告已经形成,并经州人民政府法制局审查。现将听证报告中有关听证情况和听证意见采纳情况公告如下:

  一、听证会的基本情况

  听证会于2010年12月17下午14:30—17:00在大理州农业局2楼大会议室举行,州农业局副局长、州畜牧兽医局局长左新主持,决策发言人大理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倪喜云到会。其他参会人员到会情况为:17名听证代表,实到13名(见附件),听证监察人1名。

  听证会按照下列议程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介绍了参会人员情况,工作人员宣读听证会纪律;

  (二)听证主持人就举行听证会的有关事项作了说明;

  (三)听证决策人就听证稿的主要内容作了说明;

  (四)各位听证代表对听证稿发表意见和提问,听证决策人回答了提问;

  (五)听证决策人就听证代表的发言内容和有关情况进行了询问,听证代表作了回答;

  (六)听证主持人对听证会作了简要总结。

  二、听证代表对听证事项的意见

  各位听证代表对听证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现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情况汇总如下:

  1、有的代表认为《规划》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有的代表认为《规划》的编制依据要增加2008年州人民政府第一号公告。

  3、有的代表认为《规划》要与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划相衔接。

  4、有的代表认为《规划》的综合效益分析不够充分,需充实完善。

  5、有的代表认为要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补偿机制。

  6、有的代表认为洱海流域奶牛当量、农药化肥使用量削减比例、主要土壤类型面积等指标要再核实。

  7、有的代表认为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确实急需解决好各级工作机构和工作经费问题。

  三、处理建议

  听证代表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州农业局认为应当充分予以采纳,进一步完善《规划》。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附件:

  参加听证会的听证陈述人(听证代表)名单

  沈 兵 大理州环保局副局长 王继林 大理州统计局副局长 方杰兴杨旭辉杨逢春冯 辉初光琪陈国琛李会民杨怀钦李丽槐许煜泰金平忠大理州政府政研室调研员 大理州洱保办副主任

  大理州委政研室农业农村科主任科员 大理州法制局副科长 洱源县农业局副局长 大理州政协委员

  大理州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 大理州农环站高级农艺师 大理州土肥站高级农艺师 大理州动物卫生监督所兽医师 洱源县农环站农艺师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