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教育的随笔12篇(关于教育的教育随笔)

2022-11-15 01:41:00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教育的随笔12篇(关于教育的教育随笔),供大家品鉴。

教育的随笔12篇(关于教育的教育随笔)

教育的随笔1

  俊俊在班里是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入园后他总是不愿与老师交流,不愿意与小朋友在一起,宁愿一个人缩在墙角,拒绝参加一些游戏活动,总以审视的眼光来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时还采取抵触情绪,不愿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而且自尊心很强!他每次小便总是害羞不愿与老师讲。我们对他采取了很多的办法,但是效果不是很大,他还是很孤僻。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老师又是孩子的领路人和心目中的权威。渐渐地蔓延、扩散,从而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势,引发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病态心理如果不能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危害终身。

  帮助孩子们消除自卑感,父母和教师要注意不要轻率地随意贬低他们的能力或品质,以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给予褒扬和鼓励。孩子自己也要有“我能行”的一种信念,恰到好处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播种自信。

教育的随笔2

  如果把教育孩子的境界看成是一座金字塔的话,处在塔顶的父母是在不断修行完善自己,终极目标是把孩子教育成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自己的替代品或者炫耀品。

  塔底的父母只是单纯地付出了时间和金钱,而这个层次的家庭教育最容易出现问题,父母会认为自己很辛苦,劳心劳力、付出所有,孩子并没有按自己期待的方向走,或者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抱怨、牢骚,恶语相向甚至暴力衍生,结果也是徒劳,要么叛逆到底,挥霍了青春;要么破罐子破摔,一败涂地。

  而处在中间的则是思考教育目标,关注问题及原因。普通人能达到这个境界,已属不易。这个层次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通常能认真学习,有着还算不错的成绩,在周遭人群里也有着还算不错的口碑。将来长大了,也应该能独立自主、自食其力。

  但若想跻身精英阶层,有所成就,势必还要来一场父母孩子同时纳进的、翻天地覆地革新,由内而外,从父母到孩子的精进与修行。而不是站在自己的世界,踮起脚尖儿,拉长脖子地奉献与给予。

  周国平在《宝贝,宝贝》一书中,说道“生命所需要的,无非空气、阳光、健康、营养、繁衍,千古如斯,古老而平凡。骄傲的人啊,抛开你的虚荣心和野心吧,你就会知道,这些最简单的享受才是最醇美的。”回到事物本身,就是回到生命本身,不要遗忘我们纯洁的心灵。

  再忙的父母,也应该安排时间和孩子玩,而且不可敷衍,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而保姆和老人带孩子往往趋于保守,但求平安无事,鲜能顾及有趣,给孩子心智发育造成的损失虽然看不见,其实难以估量。我们可以对任何人吝啬时间,唯独对孩子不要吝啬。我们总是会从孩子的一个行为去推理出很多成人思维的逻辑后果,如果我这次答应了他,以后他会不会得寸进尺?以后他会不会养成饭前吃糖的习惯?其实孩子很简单,不忧过去不惧将来,活在当下,所以我们与孩子相处时处理当下问题即可,不要用未来恐吓孩子,孩子的未来是自然生长的

  结果,不要试图用我们的意志去控制。

教育的随笔3

  可能是本学期又多添加了几个新生的缘故,所以管理起来比较吃力,为了使孩子的常规教育得到更快的发展,在户外活动时我想到了这么一个办法:一天户外活动时间,小朋友们在外面玩大型玩具特别尽兴,直到我们要排队回活动室了,孩子们对于老师的招呼似乎仍然无动于衷。为了避免排队占用大量的时间,又能让孩子主动的放弃玩具,在后来的一次户外活动前,我跟他们商量说:“我们订个规矩好不好?如果你有什么做的不对或者不应该做的,我就给你数三个数时间的改正机会,等到三个数数完,你们就要做好,怎么样?”孩子们都同意了。于是,“1、2、3”就成了我约束孩子们不恰当行为的法宝。比如:上课随便说话,只要数1、2、3,他们就接着不说了;吃饭时不洗手,一数“1、2、3”马上洗手;上课时间到了还没有坐好“1”字刚出口,他们就马上跑回来坐好……

  不过,这数数的过程,要看情形而定,有时,刚数了“1”,他马上就改正了,那么“2”和“3”自然就不用数了;有时,就要装着忙于别的事,放慢数数的速度;有时,要观察孩子对某一件事的兴趣,如果他的兴趣特别浓,就最好不要去逼他,那样只会自讨没趣;有时,要允许他对你的反映慢一拍。

  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家长去认真研读的书。我们应该珍惜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每一天,关注孩子的关注,惊奇孩子的惊奇,感受孩子的感受,从内心去理解孩子。

教育的随笔4

  我班幼儿是幼儿园大班里年龄偏小的一个班,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对事物很感兴趣,喜欢探究问题,有追根究底的精神,每天他们都会问很多问题。

  一天,有一个孩子出去放衣服,忘记了关门,一只蜜蜂飞进了教室,有的孩子注意到了,大奎说:“老师,有只蜜蜂飞进来了。”闹闹说:“蜜蜂会蜇人的,我好怕。”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孩子甚至还大叫起来,蜜蜂似乎听到了孩子的议论,突然飞低了围着孩子们转,教室里立刻闹腾起来,有的孩子显得非常害怕,有的孩子好奇地问:“蜜蜂真的会蜇人吗?”我发现孩子们兴趣很高,我就说:“蜜蜂最喜欢听话的孩子,只要你们安静下来,它是不会伤害你们的。你们想知道有关蜜蜂的秘密吗?”听了我的话,孩子们更有兴趣了,立刻平静下来。这时,我发现蜜蜂正停在窗户上,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观察,也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蜜蜂会伤害他们,我顺手将蜜蜂关进了双层窗户间的缝隙里。狗狗问:“周老师,为什么你不打死它?”我告诉孩子们,蜜蜂是很团结的,如果我打死了这只蜜蜂,它的小伙伴就会很伤心很难过。而且蜜蜂是个很勤劳的小家伙,我们喝的蜂蜜就是蜜蜂辛勤地采来的,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不能伤害它。接下来,我和孩子们分享了有关蜜蜂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蜜蜂的分工等等,孩子们昕得很认真,还说以后看到蜜蜂在身边只要不动,蜜蜂就不会伤害自己。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将那只“被困的蜜蜂”放回了大自然,孩子们很开心。

  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地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孩子进行契机教育。所谓契机教育就是在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来临之际,及时抓住这种稍纵即逝的机会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教育。这一次的事情,让我感触颇深:这并不是我预先设计好的活动,但我及时抓住了孩子的兴趣,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活动,做到了老师追随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教育的随笔5

  文莹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她学习知识都很好,上课也很认真的听,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是文莹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挑食,平时里,她不喜欢吃肉,把肉挑到一边,过几天看见不喜欢吃的菜又挑到一边,一口也不动。不论老师怎么劝,就是不吃。在与家长多方交流中也发现,她在家里也是这样的,挑食很厉害,家里也没有办法,家里人都很宠着她,就特别喜欢吃零食,整天大把大把的零食。爸爸妈妈还好一些,就是爷爷奶奶特别惯着她,她要什么爷爷奶奶就给她买,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所以文莹看起来特别瘦弱,弱不禁风的样子。

  一次中饭,吃的萝卜菜,我看见她把萝卜挑到一边,我走了过去,我问她:“文莹,你为什么不吃这个呀?”“它长的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好吃。”“你没吃就说难吃呀!”“肯定不好吃,我才不要吃呢?”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今天讲的小白兔的故事,然后对她说:“文莹,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小白兔最喜欢吃萝卜了,你看小白兔多漂亮呀,它就是因为吃了萝卜才变漂亮的!”文莹看了看我,眼睛眨了眨说“是真的吗?”我点点头。她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然后又吐了出来,“不好吃!”我忙说,你刚放到嘴巴里可能是有点怪,可是小白兔在嘴里嚼嚼就可香了。然后她又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咽了下去,后来看见她把所有的萝卜都吃光了。

  从这以后,我每一种菜都编一个故事,后来每天吃饭的时候,她还会和别的小朋友说“这个吃了会长高,会漂亮的!”然后大口的吃了起来。

教育的随笔6

  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作为教师,应让爱与微笑永远充满自己的心田,用爱与微笑教书育人,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在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开心帽”和“生气包”》中,首先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两位新朋友。他们分别是“开心小姐”和“烦恼先生”。孩子们与两位新朋友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要求是:鼓声停止时拿到了“开心小姐”的小花的小朋友,要说出一件让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拿到“烦恼先生”的手帕的小朋友,要说出一件让自己最不快乐的事情。

  孩子们快乐的游戏着,并且与大家分享了最让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朋友们,你们猜,我们班的小宝贝最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分别是什么?~~猜出来了吗?大部分孩子的心声是:“最开心的事”是家人带自己出去玩(宝贝们的快乐真的是很简单很纯朴,你们觉得呢);“最不开心的事”是父母吵架或老师不高兴了……

  朋友们是否觉得有点震惊呢?当听到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心声时,我也有些惊呆了。原来孩子们最不开心的事情不是父母不给自己买玩具,也不是做错事情被老师批评。而是父母和老师在不经意间带给孩子的情绪影响。作为老师的我,顿时体会到:其实孩子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你的表情、关心着你的情绪。原来自己的一时“不高兴”会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每当走进幼儿园时,都应该要收拾起自己的坏心情,把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琐事都抛开。用甜美的微笑去迎接每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天使。用微笑去感染每一个纯真、善良的孩子。

教育的随笔7

  老师相信你,你肯定行

  为了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我们小班开展了拍皮球比赛。但拍皮球对这一阶段的孩子来说困难较大,所以,当孩子有了进步,完成了一个小目标,我就及时地鼓励他们说:“你们真棒,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但是我们班的张嘉锐就不灵便、协调能力差,练起来很吃力,每次我都认真的教,而他也非常努力的练。可每次他都以失败告终,我们俩都累得筋疲力尽,不只他失去了信心,就连我也失去了教会他的自信,但我从不把自己的心烦挂在脸上,总是充满自信地对他说:“没关系,下次你肯定行。”

  终于有一天,嘉锐能转起来了,他高兴得又蹦又跳地说:“老师,我能转起来了!我能转起来了!”我激动得抱起了嘉锐,看着他那高兴劲儿,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拍球活动不但锻炼了幼儿的身体,而且使每个孩子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产生了快乐与满足的良好情绪体验,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

教育的随笔8

  舞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表演能力。舞蹈就其特点来说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

  由于他们年龄小又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很适合接受舞蹈教育。在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大部分都很喜欢舞蹈,每当上舞蹈课时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可以在舞蹈课上穿上鲜艳的形体服,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同时感受着美的线条,变化的造型,欢快的律动。

  他们可以在舞蹈课上学到各种舞蹈步伐,做各种舞蹈动作,表演各种民族舞蹈。他们还可以在舞蹈课上欣赏到古今中外的优秀舞蹈作品。

  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无疑对学生在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等方面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舞蹈艺术的王国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逐渐了解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如:为什么起源于西欧宫廷的芭蕾舞,现在已成了“世界的艺术”,一部《天鹅湖》在世界各地舞台上久演不衰;为什么非洲的黑人舞蹈那样钢劲有力,而东南亚的舞蹈却婀娜多姿;为什么傣族舞蹈总爱模拟大象和孔雀,而内蒙古的舞蹈家总把自己比做大雁和骏马,原来这是舞蹈艺术存在的共同美感和审美差异。

教育的随笔9

  非常荣幸,这次双休日能去上虞培训。培训中为我们带来示范课的有吴**老师、祝**老师、袁**老师和宋**老师,她们的课十分精彩。为期两天的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吴**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说到吴**老师,对她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只知道她是应老师的徒弟同时也是位非常出色的名师。

  通过观摩吴老师的课和她的讲座,更让我觉得她是一位睿智、幽默、善于观察的好老师。

  吴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为《解读孩子、解读教材》。吴老师举了很多例子让我们知道做为一个老师,上课、做事必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一.不要局限孩子的想象

  有这么一位老师,她要上一节名为《找朋友真开心》的公开课,她先出示了一只鸭子,让小朋友猜一猜它的好朋友会是谁?小朋友猜了天上的小鸟、燕子,地上的小狗、小猫,还猜了水里的乌龟、小鱼,但最后都被这位老师一一否定了。最后这位老师出示的答案把小朋友都蒙住了,小鸭的好朋友还是小鸭。我们不禁感慨,这位老师的思维太局限,为什么小鸭的好朋友一定也是小鸭?当小朋友说出其它答案时,老师为何对他们的猜测给予了否定,难道只有同类才能成为好朋友?

  二.不是所有的教材拿到都能马上使用,先要仔细阅读故事,修改其中不太正确的词句

  三.不要太惯班级中能力强的孩子

  吴老师举到这样一个例子,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日常带班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有这么一个班级,班级里有一位十分出色的小姑娘,聪明能干那自然是不用说的,每次上公开课年轻的班主任老师都必定带着她,久而久之养成了她高傲、目中无人的坏习惯,以至于看人都喜欢白眼,可是年轻的老师没有听他人的劝告,继续“惯”着她,到中班的一次公开活动中,这个女孩子直接在课堂上公然向老师“挑衅”说:“老师,你画的叶子怎么有眼睛和鼻子,我们看到的根本就没有啊!哈哈!”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起哄起来,说:“是啊、是啊!”现场的秩序一度失控,弄得年轻的老师也不知所措。那个小女孩却在旁边得意地大笑。

  在班级中那些聪明的孩子必定会得到我们老师更多的关注与疼爱,但是过渡地疼爱并不是好事,适当地我们要将注意力转移到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身上,经过我们的帮助,他们在能力发展方面有更大的提升,是我们最高兴看到的。

  四.善于接纳孩子的猜测

  在一次公开课中,老师将一张餐巾纸放在一个纸杯里便让孩子们猜测这个绝配里会是什么东西,孩子们有的猜水有,有的猜米,有的猜鸡蛋,看到平时聪明的孩子今天的表现有点“失常”,老师的脸色一下子就拉下来了,最后老师请了一位班级中最聪明的孩子,那孩子慢慢地站了起来,说:“手怕?”孩子的语气明显上扬,老师直接否定了她的猜测。活动结束后,这位老师到班级里进行了物质奖励,她把礼物不是分给那些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动脑的孩子,而是奖励给了那些坐着一动也不动的孩子,并埋怨道:“这群孩子怎么这么笨,这么好猜的居然一个人都没有猜出来。”试问,一张餐巾纸放在一个纸杯里,你想让孩子猜出什么?

  通过这个案例,让我知道,鼓励孩子大胆说是语言活动的关键,多提醒就能接近正确答案。例如那个女孩猜的手怕,老师可以鼓励说:“你猜得很棒,答案快接近了。”而不是孩子回答的答案不是自己心中设想的那个答案就一味地否定孩子的猜测。

  吴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内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观摩她的课和讲座让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那么轻松就能得来的,成功=90%的努力+10%的机遇,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关注到细节,多从孩子的角度来分析教材、分解问题、分析孩子,那么才有可能更好地胜任这个位置。

教育的随笔10

  入园的第一天,李梦彤来了。当妈妈抱着她跨入我们班时,撕心裂肺的哭声使我们不约而同的围了上去。“彤彤,让老师抱抱!彤彤真乖。”可无论怎样说都无济于事,只见她双手紧紧勾住妈妈的脖子,哭的大汉淋漓,全身颤抖,嘴里还不停的说着:“我要回家,我要妈妈,我不上幼儿园……”直哭的她妈妈的泪水夺眶而出。她妈妈哽咽着道歉:“老师,我们明天再来!”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这样以来,日常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而且也影响着其他小朋友的教育。面对这特殊的孩子,在家访中找到了症结:孩子入园前一直就由妈妈或姥姥一个人带,很少接触到其他小朋友,孩子见了生人就害怕。所以孩子对带她的人依恋程度非常高。一旦要脱离她的周围,反应会特别激烈。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耐心对待幼儿的哭泣,这样才能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老师积极引导幼儿,关心幼儿成为幼儿的依恋对象,并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忘却孤独和焦虑,投入新的环境中去,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渐渐地可消除她的不安全感。比如:和幼儿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一会儿做妈妈:“喂,是X吗?妈妈正在上班,下班后我会去接你。”一会儿扮老师:“喂,是X小朋友妈妈吗?我是幼儿园的李老师,X小朋友是个好孩子,正在听老师讲故事呢,你安心上班吧。”X小朋友听后就真的不哭了。

  每天面对这么一大群可爱、纯洁的孩子们,在孩子们中间,幼儿的心是最纯洁的,我们像女王一样拥有着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你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不应当吝啬赞美、吝啬肯定、吝啬鼓励,同时,讲究了教育的时机、方法、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彻底摆脱阴影,让孩子开心的过好了园中的每一天。

教育的随笔11

  今天区角活动,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只见平时不太喜欢画画的雨桐居然选择了画画,好奇心驱使我走到了他身边,只见他正用红色的蜡笔画着一个个封闭的圆,边画边说道:“这是小鱼吹出来的泡泡。”看见我马上请求道:“老师,你能帮我画一条小鱼吗?”我赶紧说道:“好啊。”我就在他画的一个个泡泡旁边画了一条小鱼儿。他看着画好的小鱼:“老师,我还要许多泡泡和水里的小草呢。”我鼓励道:“雨桐,你今天真棒!”他高兴地点点头又开始画了起来。我真为雨桐今天的表现高兴。转身去别的区域观察。等我再次回来看雨桐时,傻眼了,只见那张画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纵横交错的黑线条涂满了整张纸,刚才的画面全给弄坏了,我有点生气地问道:“你怎么画成这样啊?”他轻轻地说道:“大风来了,下起了大雨,鱼儿都沉到海底看不见了。”我听了赶紧说:“原来是这样啊,老师错怪你了。”

  雨桐的画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好,可以说是很乱,但作为小班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在画面中也表现出了情感,发挥了想象力。因此,无论画成什么样子,都不失为一幅好画,老师不应去责备,而应去观察了解。幸亏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才使得还幼小的心灵没被伤害。

教育的随笔12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中的太阳,也是我们幼儿教师的一切。孩子的需要是教师关心的焦点,孩子的进步是教师快乐的源泉。你快乐,所以我开心。

  心雨是我班上一个文静又很秀气的小女孩。平时,她不太愿意主动地与人交往,话也不多。学习活动中从来都不愿意举手发言,请到她时,也不愿意开口说话。有时情绪很不稳定,不乐意时抿着小嘴,一声也不吭。似乎是一个很难接近的孩子。可是,她却又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她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胆的品质,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首先,我在与她家长的交流中得知,心雨从小有奶奶带大,奶奶为了孩子的安全,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孩子整天在奶奶的呵护下成长。加上父母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在家照顾幼儿,使她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面对什么困难都要让别人去帮忙。

  方法一:下午,到了讲故事的时间, “心雨,你来给大家讲个好听的故事,行吗?”她扭扭捏捏地站起来,低着头,牙齿紧咬着嘴唇。小朋友鼓励她,并放低要求,只要说几句就行了,她还是不愿意。无奈,只有等到明天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最后,她终于答应明天来讲故事。第二天,我先和她随意地谈了一会儿,让她知道:一个人说话要算数,说过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讲诚信。再来由她讲故事时,我微笑地向她点点头“你能行的。”终于,她的态度有所好转了,虽然声音很轻,可是却是不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