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2篇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2022-11-13 06:37:00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2篇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供大家赏析。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2篇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p68页《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在编排上,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如观察、剪一剪、画一画等,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3、教学目的: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能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整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了五个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感悟对称、理解对称、并且在欣赏的活动中体验对称美。

  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对称。让学生欣赏蜻蜓、蝴蝶、脸谱等常见的对称图形。并动画演示对称,初步对称。

  第二个活动,设计的是动手折一折,在折一折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对称、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知道对称图形的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第三个活动,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第四个活动, 设计的是让学生“找一找”、“画一 画”,在各种图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在找的同时,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到处都有对称的事物。同时画出对称轴。

  第五个活动,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对称轴,进一步理解对称及对称图形的特点,接着,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和圆,让学生找对称轴,由于可找很多条对称轴,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物体有不同的对称轴,感觉到对称的奥妙。

  三、说学法指导。

  本课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创设操作、实验、探究的机会,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自主活动中求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四、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一)引趣激情,导入新课。(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三)综合练习,加深认识。(四)拓展知识,发展思维。

  五、有待探讨之处

  第一个困惑:关于对称轴是用虚线还是实线?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争论比较大,本册教材上是用虚线,而到了高段,两种线都可以。于是我请教了几个在小数教学方面比较有影响的论坛上的朋友,想听听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家意见并不统一,但都认为对称轴不是真实的线,是人们为了方便找出对称点以便作出图形虚拟的,而初中八年级的教科书上也是以虚线的形式出现的。当然,论坛上的交流不能作为教学的依据,但也是一种思路的启示。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虚线,因此在教学时还是以教材为准,认为是虚线。

  第二个困惑的是,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不是对称图形?

  这个争论也比较大,我在这节课上正好没碰到,但在练习和检测中还是碰到了。如果只看外形,它是一个标准的圆,那么它就是对称图形,但若看里面的图案,则又不对称了。很困惑,请各位同事指点!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部分讲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它是前面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的观察和联想,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活动,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利用所学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是因为:

  (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的性质,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建筑设计的轴对称,服装设计中的轴对称,民间美术中处处体现着对称的美学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原因有两点:

  (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够完全掌握它的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关于教材处理:①把课后练习1(课本P91练习1)安排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之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突出显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②对于例4,做了适当的改造:添加了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再动笔画一画。③练习题组的设计以课本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作了适当补充。④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接受情况补充了实践操作、动手设计。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首先,为学生展示县城外河凉亭的大幅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很漂亮、美观吗?你能设计制作出如此漂亮的亭子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

  紧接着展示六幅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观,并进一步设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现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习轴对称图形。

  2、动手操作

  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运用教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任意剪成一个形状,把它打开,观察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有几条直线,就有几条对称轴(投影显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前面已经分析过,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图形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

  一、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

  二、通过复习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不同点;

  三是利用投影的直观演示,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具体做法是: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

  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容易发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

  那么如何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何联系呢?这是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难点。此时,便利用投影演示,画好对称轴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就能很快发现它们的联系:①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这时再对两组图形进行动态演示:把图①中的两个图形移动到对称轴的两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把图②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移动到使其成为两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移动后的图形,学生们会发现:图①原本是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移动后成为了一个整体,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图②原本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移动后成为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使学生理解了它们内在联系;②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投影显示区别与联系)。

  前面也已经分析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因此,我把课本上的例4做了适当改造:

  例4:下面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出下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用学具折一折,并完成下面的研究报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任意梯形等腰梯形圆

  研究报告:

  略

  这样,通过学生先动手折图形,再动笔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从而顺利完全例题,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也使学生知道了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它能沿几条直线对折,就会有几条对称轴。

  3、联系实际,加强训练

  为了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予以消化吸收,首先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让学生辨认26个英文大写正体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幻灯展示26个大写正体字母),并让学生书写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其次设计了有梯度的训练题,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4、发挥想象,创造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实验,学生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轴对称图形非常美丽,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学过的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然后在全班展示,共同欣赏(幻灯展示我设计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情感。

  5、效果评价

  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②本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四、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

  (1)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4)学生设计出的轴对称图形。

  2、时间的大体安排

  创设情境,感受轴对称图形大约5分钟,动手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大约19分钟,联系实际,加强训练约8分钟,发挥想象,创造图形大约10分钟,效果评价及布置作业约3分钟。

  3、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

  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实践验证,让学生自己设计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3

  一、说教材。(7个方面)

  1、说课内容

  新课标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学情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这种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习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A.通过折、剪、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B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C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⑵、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5.教学重点:

  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⑵、能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6、教学难点:

  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7、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⑴、多媒体课件

  ⑵、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⑴、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纸片

  ⑵、剪刀等

  二、说教法:

  ⑴.设疑诱导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多媒体教学法——把知识化难为易

  ⑶.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学习变得简单明了

  三、说学法:

  ⑴、观察发现法——在情景中提出问题

  ⑵、动手操作法——在操作中解决问题

  ⑶、分组讨论法——在探索中理解问题

  ⑷、表演法——在实践中内化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5分钟)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4分钟)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6分钟)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10分钟)

  (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10分钟)

  (六)课堂小结,再赏美丽(5分钟)

  五、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出示课件) (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轴对称图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4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注意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基本的感知,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6分钟)

  让学生同步进行模仿操作。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把它剪下,再把纸打开,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对称轴。(教师板书概念)指导学生阅读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大胆让学生做一做,试一试,培养学生应用性技能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获取新的知识。】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10分钟)

  1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之后,汇报结果。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2、分组讨论:平行四边行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学会应用新知。】

  (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10分钟)

  1、游戏。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3、看图回答。(出示课件)

  4、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图形比较美?为什么?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以及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六)课堂小结。(5分钟)

  设问: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

  下面我们在一起来看一看课前的轴对称图形,好不好?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出时间回顾梳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作业设计师

  1、动手:用你获得的知识设计一个优美的图案

  2、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为学生布置了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和生活化】

  七、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

  边的图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

  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这个板书的设计简洁明了,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它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将事物的本质揭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明确重点,把握要领。】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4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二、学习重点:

  1、角、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2、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三、学习难点: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一)预习准备

  (1)预习书123~126页

  思考:角平分线有什么特征?线段垂直平分线有什么特征?

  (2)预习作业: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角B、等边三角形C、线段D、平行四边形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

  ①直角三角形,②线段,③等边三角形,④正方形,⑤等腰三角形,⑥圆,⑦直角。

  A、4个B、3个C、5个D、6个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轴对称图形是两个图形组成的。B、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C、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D、直角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4、如图,CD⊥OA,CE⊥OB,D、E为垂足。

  (1)若∠1=∠2,则有___________;

  (2)若CD=CE,则有___________。

  (二)学习过程:

  1、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_______。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是_______,另一条对称轴是线段所在的直线。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_______。

  回顾小结:

  (1)角是图形。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相等。

  (3)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4)垂直并且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四小节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教学目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5)结合教材和连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5.教学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五、说课过程:

  第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1、(出示两幅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一幅图比较美?哪一幅图不美?为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幅图不美。(教师手举不美的图画)因为这幅图的左右两边大小不一样? 有没有办法使两边的图形画成一模一样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

  出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通过让学生观察色彩鲜艳的蝴蝶图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第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电脑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点。(P121的枫叶、蜻蜓、天平三幅图)

  (电脑操作)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等。

  (通过观察,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进行演示操作、指导学生学习。)

  第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1、(电脑演示)并让学生同步进行模仿操作。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把它剪下,再把纸打开,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对称轴。

  (教师板书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电脑形象的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电脑出示练习)当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第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找出对称轴,(投影出示P122页的方格图)让学生把学具中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折一折之后,汇报结果。

  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就是本圆的直径。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找对称轴,运用电脑演示练习1的1一6题。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第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一、)综合练习。

  1、游戏。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3、判断:

  生活中不仅有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我们所学的数字、字母和汉字中也有一些可以看成轴对称图形。

  (1)下面的数字或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2)像这样写法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口 工 用 中 由 日 直 水 清 甲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可以看出中国的汉字是非常美的。谁能举例说出哪些汉字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吗?)

  (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从而宏扬中国文化,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4、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图形较美?为什么?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5、观察并说出下图的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A与A'、B与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这题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归纳小结。

  设问 :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

  怎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新课后的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

  现在能把两侧大小不同的蝴蝶图画成一模一样吗?(教师拿着新课引入时的不对称的蝴蝶图)

  (前后呼应,解答课前疑难,目的是检查学生活用知识的情况。)

  全课小结:这节课,我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6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为了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对教材适当调整,以贴米奇的耳朵游戏引入新知充分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一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教学的本身转化到了更加专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及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米奇头像,轴对称图形图片和常见几何图形。

  学具准备:剪刀,尺子,已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纸片一份。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7

各位老师:

  今天来xx小学听课,收获很多,下面我就个人的一些感想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首先我想先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

  因为xx小学地处我县西北,而我们新店又位于如东大西南,同时冒主任又让我主评第一节课,因此我早早起床,7点不到就准备在学校出发,恰遇市交巡警支队政委、市教育局有关领导来我校专项检查学生接送车的整治问题,陪同检查、接受指导,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再急忙往河口赶时,已是8点多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二句话:意外的收获,别样的精彩。

  本以为因为迟到第一节课是肯定听不到了,因此主评第一节课自然也就不谈了。哪知来到学校直奔上课教室一看,正遇鲍老师(第一课上课老师)在激情演绎河口的课改课堂,所以说是意外的惊喜。(我想这也是冒老师有心等了一会儿)而课堂中教师挥洒自如,指导启发到位,特别是学生的表现相当出色,又让我们看到了河小实施课改以后课堂的别样精彩。

  第三句话:模式构建,在收获和困惑中前行。

  说实话,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始终把目光投向学生,我迫切想知道模式构建后学生的学习状态到底如何,而听课过程中,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学生给我们带来的惊讶,课堂中学生表现非常积极,举手发言积极踊跃,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表达意见条理清楚,判断问题思维敏捷……,这些都是学校大力推进“前置性学习”后的收获。但在听课过程中一些老师说,他们在构建模式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现象或者问题让他们困惑,比如一些老师为了上出体现“前置性学习”特点的课,特别是为了要让其他老师看到推行“前置性学习”后班级学生的精彩表现,课前用于指导学生预习的时间远远不止一节课的时间,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同一节内容,实际所用时间其实是以往传统课堂的几倍,那效率从何谈起?再者老师不厌其烦的参与学生预习,那不还是一种讲授吗?与其这样,莫如还是让我们回到正常的课堂,该讲的就讲,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索的就让其自主探索,能够同伴互助的就让其相互帮助,这样不也是践行“先学后教”吗?还有学生每一节内容都要课前预习,课堂中让学生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也就基本不可能了。带着这些困惑,我们在思考中前行。

  下面我想就鲍老师的这节课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1、鲍老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非常到位。

  教学中,鲍老师做到了由实物图形观察到图形抽象理解,由观察到猜测再到验证,由生活现象入手到数学抽象学习再到生活应用,整个过程思路清晰,处理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关于“完全重合”的理解,点拨提升得相当老练,指出了完全重合既是形状的重合,也是对折后图案的重合。

  2、注重动手,真正践行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鲍老师始终围绕一个主线:操作发现特征,实践验证特征,实际应用特征。期间又穿插了“动手折一折”、“动手画一画”、“动手剪一剪”等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层层递进,以动促思,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关于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还有很多,总的感受就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定会深深留在脑中,想象力也一定会得到提高,同时还真切感受到了对称带来的“美”。

如果要我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完善的话,我觉得有这样几点可以思考:

  1、关于习题的处理。

  教材为我们安排了大量的练习题。但作为教师,不能机械理解,更不能简单处理,采取呈现一组、练习一组、评讲一组的形式,这样未免过于简单和枯燥。因此我们对习题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就显得相当必要。比如这节课我们可以把“对字母、数字、国旗、标志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的题目有机整合,串成一个情境:如我们去参观一个展览厅(内含子母厅、国旗厅等),这样学生练习的兴趣会更浓,效果也会好一些。再如关于字母的判断,教材是呈现了一些字母,让学生对其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其实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重新组合,比如“WOAIRUDONG”,先让学生对每一字母进行判断,再拼一拼(我爱如东),相机渗透爱家乡的教育,这样可以进一步丰盈习题的功能。

  2、关于“做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处理。

  鲍老师采取的是先课件呈现如何剪对称树叶的过程,后学生动手操作、最后再让学生展示的教学流程,这个过程基本属于一个模仿过程。而教材关于怎样做轴对称图形提供的方法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在考虑这块教学的时候,应做到“先扶后放”,比如教师可以先演示“剪树”的过程(宜动手演示),并启发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注意思考:老师怎样做出轴对称图形的?为什么这样做呢?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关于是么是轴对称图形也就真正理解了。继而再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思考还可以怎样做出轴对称图形,这样就逐步从模仿走向了创作,我想学生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也就会越来越深了。

  课堂因细节而精彩,但同样也因一些小的不足而充满魅力,如果我们都能用欣赏的眼光定格这些细节,用宽博的胸怀去接纳这些不足,我们的课堂将因此而更精彩。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认识轴对称的特征;同时与图形的三种运动(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中“翻折”在几何知识中的作用,又为学生后继学习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等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这一节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2、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之美时,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区别与简单运用。 难点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合作、大胆表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下面我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一):轴对称图形

  1、激趣导入、感受生活(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有关画面) 图片欣赏(课件):考考你的观察力,这一醒目的标题,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一设计遵循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的原则,学生仔细观察后,能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然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是如何对称?怎样才能使对称的部分重合呢?让学生观察、猜想、探究、讨论,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发现:把一个图形的某一部分沿着一条直线翻折180度后能与这个图形另一部分完全重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活动探究形成概念:实验探究: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请同学模仿老师的方法试一试。在欣赏、感知轴对称的基础上,学生肯定急于了解这些图形到底美在哪里。因此我设置了剪纸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创造美,在操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而后再对比上一活动中部分图案,互相交流发现它们的共同的特征“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互相重合”。从而合作归纳得出概念,教师板书概念。

  3、联系实际举出几个轴对称图形实例,并说出对称轴(附课件)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生活中的许多轴对称图形,他们不但体现了一种对称美,还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你们知道吗?①表盘的对称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②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够在空中保持平衡;③人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全面;④双耳的对称能使听到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4、综合练习,发散思维: 这组习题的设计有图形、数学……挖掘了生活右多种图案,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与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寻找知识的答案,体会学习的乐趣。

  探究活动(二):轴对称

  1、动手操作,引入新知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针尖在纸上扎出如图所示的图案,观察所得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再观察教材119页图14.1-3,看看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每一个图案是由几个图形构成的?因为学生已经了解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对称,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先运用动手实践,进行剪纸,借助人的各种感官认识,突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重合”这一特点。按照“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两图形重合”这条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对称点的概念。教师板书概念。

  2、巩固练习,应用提高(课件)对所学的知识加以理解和巩固

  3、列举实例,展示才华 举出生活中成轴对称的例子,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活动(三):归纳总结 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说你的发现。 对比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列出表格,加深印象) 轴对称 轴对称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是两个 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 一个图形形本身具有的特性 对折后 两个图形完全重合 翻折后 与图形的另一半完全重合 区别: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对称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具有的对称性质。

  联系:①都是用对折、翻折180°图形重合来定义的;

  ②两者可相互转化,如果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是一体的,那么这“一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反过来,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互相对称的两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是轴对称的。这里渗透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四):识别图形、感受对称美

  (1)、欣赏图片,体会轴对称所营造的对称美。

  (2)、在计算器显示的数字0至9中,有哪些是轴对称的?许多汉字都是轴对称图形,如:田、日、曰、中、申、王等等。各公司、企业的商标中有许多轴对称实例和轴对称图形,如联想,联合证券,湘财证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各品牌汽车的车标中有许多都是轴对称图形,如奥迪,韩国现代,本田,富康,欧宝,宝马;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线段也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强调: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不是线段、射线,而是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比如学生容易认为角平分线是角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它的对称轴,可以很好达到纠正错误的功效。其次掌握角、等腰三角形各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等边三角形有三条,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而圆形是最特殊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所以它的对称性应用最广泛。这样可以使学生运用图形的对称性解决今后一些相关问题。

  活动(五):动手操作、积极实践、创造图形

  (1)、在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另一半,成为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由简到难,层层第进。

  (2)、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这个部分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给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我们所学的多边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应用。)

  (2)、谈谈你对本节课学习的体会与困惑。

  (七):作业设计

  发挥你们的想象,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班设计一个班徽,要求设计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并有一定寓意。这是一道富有开放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作业题,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使学生的活动由课内走向生活。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谅解 ! 谢谢!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西师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轴对称图形》。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对称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一定的感性基础。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美。根据课标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彩色纸,几何图片,剪刀,尺子等是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先设计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折纸游戏,我用彩色纸折了学生比较喜欢的简单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我折的方法。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轴对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对称图形,从而引出课题

  【板书】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游戏中渗透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蝴蝶、蜻蜓,奖杯、枫叶等图片。首先让学生找出里面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些图形有什么规律?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感知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并能感悟和理解“对折”、“完全重合”、“折痕”等关键词,有的学生归纳得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的两侧叠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则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都要沿着直线对折,[板书]两侧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而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画)就是对称轴(写)。通过对称和非对称的直观比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我的适时引导。把美术图形和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轴对称图形和它们的对称轴,而我,则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重点指导容易判断错误的平行四边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折,你发现了什么,圆的对称轴,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多试几次,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即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我安排的直观判断题把一些学生明天大量运用的字母,数字。汉子写在卡片上,只让学生观察,判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学生判断后我又引导学生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效。

  接着,我又让学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创造性地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先让学生独立创造一个从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侧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摆出了各种呈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而后,我又大胆建议让两位同学或三位同学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并鼓励其他同学做个小裁判,大胆的提出质疑。这样做,即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大胆质疑的品质。

  最后,我开展了一个小小设计家的活动,我先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各种建筑,天安门城楼、清真寺的门楼,汕头海湾大桥的门楼等等,通过信息网络,美术鉴赏和数学教学的3科整合,教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然后,又利用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新校门的设计,做到学以致用!

  练习的设计,从加深认识到体验创造再到拓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

  【小结】

  整节课,我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游戏引入,动手操作,交流感受和课外延伸等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我摒弃了传统概念教学的板书,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将概念表述清楚。把轴对称图片作为教学资源展示出来,充分利用。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和学会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即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56——61页,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一、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使学生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三、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制作。

  教学难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彩纸、图形纸、钉子板、字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情景导入

  (一):欣赏录像。(课件出示春天到北京旅游的景象)

  二、观察、操作——探究特征

  (一)、观察,初步感知

  1、认识对称

  观察照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师课件点击放大剪纸图。)

  生:它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课件点击返回)那其它物体有没有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呢?

  2、揭示对称

  像这样物体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它是对称的。那这些物体它们都是对称的。

  3、扩展认识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呢?(课件出示)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之间自由说,全班交流)

  (二)、操作,体会特征

  1、从物体到图形的认识

  把这些对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电脑出示按天安门、飞机、奖杯、蝴蝶等实物画下来的图形)

  继续观察,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任选一个图形,在小组内合作,尝试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

  们是对称的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交流反馈。演示折纸过程:对折后两边是对称的

  板贴:对折

  师:那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把图形对折后发现了什么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

  生:它们对折后两边是对称(一模一样)的。

  师:那其他图形也是这样的吗?师加以补充:像这样,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一样(对称),称为完全重合。板贴:完全重合

  师: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请电脑老师来演示一下。(电脑演示:2个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请大家把其余的两个图形再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小组交流述说)

  师: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点名回答)

  生:它们对折后两边是能完全重合的。

  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帖: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贴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学生讲轴对称图形),那谁来说说这三张图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点名回答)它们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师:如果把刚才对折后的图形打开来看看,还发现什么呀?

  生:一条折痕。

  师: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电脑演示对称轴)(板贴:对称轴)

  师:你能找出另外两张图形中的对称轴吗?相互说一说。(同桌交流)

  师:(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二、识别,加深体验——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今天,一些图形娃娃也非常高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但它们有个要求(电脑出示P57“试一试”)要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大家能满足图形娃娃的要求吗?组长拿出信封中的图形,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选的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小组合作操作)

  师:(点名回答)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点名回答,学生投影展示)

  师:那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点名回答并投影展示)

  …………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同学们知道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请2—3名学生说)

  三、训练,巩固特征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棒啊!下面吴老师呢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一)师:(课件出示第58页第1题)这是我们生活中常会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一眼就看出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直接提问,课件演示1—2个是轴对称图形,对有疑问的再演示)

  (二)师:同学们知道吗,我们学的英文字母,有很多也是轴对称图形呢!就让我们在抢答游戏中把它们找出来吧,看谁的反映最快。(教师举字母卡片,学生抢答)

  (三)师:(小结)为什么N、S不是轴对称图形呀?

  生:(上来动手折一折)因为它们对折后不会完全重合。

  师:所以轴对称图形一定要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一起说)

  四、做一做——内化新知

  (一)教学例2做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个呢?请组长拿出信封中的材料,小组合作,各显神通吧,看哪个小组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最美了。(小组合作设计,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呢?

  (请2种不同的方法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讲讲他们的做法)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呀,我们做出来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学生讲完全重合)(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并把一些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二)师:昨天吴老师也剪了几个轴对称图形,(电脑出示P59第4题)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你能连一连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9页,在书上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再点名回答,电脑相机演示连线)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把你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小组同学。

  (学生小组交流,再点名回答)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折后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还学会了做轴对称图形。)

  六、巩固练习

  (一)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啊!那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每个国家都有国旗,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旗吗?(电脑出示P59第5题)你能在下面一些国家的国旗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我们用手势来表示,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就用**表示,如果不是轴对称图形你就摇摇手,明白吗?

  (全班学生一起用手势表达,老师在电脑上演示)

  (二)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呢?(电脑出示P58想想做做3)画出下面每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翻开书到P58,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电脑演示,做对的举手)

  七、看一看——拓展延伸

  师: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对称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对称的建筑,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电脑配乐欣赏著名的建筑图片)

  师: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到雅虎、百度网站去查阅一些有关轴对称图形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

  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习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1

  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认识角是轴对称图形;

  (2)探索并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3)能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角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通过说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由“特殊”到“ 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

  (1)通过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了一定认识,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轴对称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诊断分析

  1.在学习有关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时候,学生常常将角平分线理解成角的对称轴,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了特别强调;

  2.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学生常常会运用全等将角平分线的性质再证明一次,而没有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简化证明过程,因此,在本节课通过例题及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设计说明

  1.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

  2.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比较优秀),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中学会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3.本节课在教法上选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①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②表述活动: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互动说理证明;③应用活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④拓展活动: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

  4.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号语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说理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一)、(二)、(三)打下基础.

  5.评价方式

  根据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2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下午好: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们都玩过纸飞机吧!今天让我们再来玩一次(飞出一架好的)!现在,谁想上来和我一起做飞行表演?来,起飞了!(谢谢)诶,为什么我的飞机飞得又平又稳,而他的却飞不起来呢?仔细观察两架飞机。这,其中的奥秘,又在哪里呢?(出示另一张PPT),这就是我《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导入。(同时出示标题彩色打印)

  二、说教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今后学习正方体、圆柱等空间立体图形特征打下基础。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数学思考:学生在参与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建立了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情感态度:通过开展学生亲身经历,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这些课程目标,我是这样组织教学过程的。

  1.感知特征,步步深入

  由于纸飞机是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玩具,这样的导入一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学生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细心的学生已经观察到,左面飞机的一边缺了一个角,右面飞机的左右两边却完全一样。顺着学生的思路,我顺势推出,像这种两边形状完全相同的现象,称之为“对称”。

  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到对称物体的特征。

  接着,我由体到面,又依次出示了以下图形,(课件和实物同时展示,彩色打印剪纸)。并让他们拿出课前发下去的图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很快,学生排出了这样的两类图形,并说这一行是对称的,而这一个则不是。在表扬学生仔细观察、大胆发言的同时,我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对称图形”(课件在这些图形的上面出示“图形”两字)。

  但是,学生仅仅知道,对称图形“左右两边一样”是不够的。于是,我带着很大的疑问(课件出示问号)问学生:你们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那你有什么方法去证明吗?此时,我大胆放手,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都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跃跃欲试。小组汇报时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是用尺子量的,发现两边是一样的;也有的学生说:我是用对折的方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了。对折、完全重合(出示关键字),真是个伟大的发现。我再引导学生打开对折后的图形(拿出对折过后的图形),去寻找更大的收获。学生却有点失望地发现,图形里除了一条折痕,什么也没有了。我却因势利导,指出这个折痕就是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出示标题,拿走那个不是的图形)。这一活动设置的目的,落实了新课标的“四基四能”,这样不仅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也促进了知识的真正内化,有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引导思考之后,全班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课件和板书同时出现,记得抽走那个不是对称的图形)

  2.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概念的引导过程,能来一点点鼓励的掌声吗?谢谢,真诚的掌声停止了,而课未停止。当掌声停止时,我示意学生观察我们灵巧的双手,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双掌表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我趁机引导他们找一找生活中,我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说,她见过剪纸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说我们双眼是对称的,还有的同学像受到启发一样,说我们的鼻子,耳朵,嘴还有小脸蛋都是对称的。我笑着对学生们说:是的,为什么生活中我们个个看起来这么帅、这么美,那就是因为我们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对称。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其实,对称的物体还远不止这些,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我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几组不同类型的练习。

  第一类练习:包括数字、字母、汉字,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二类练习:借助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这两类典型的例子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对于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以及“这一行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一问题学生意见不一。我并不急着评价,而是让学生充分地折一折,辩一辩,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4、欣赏图片,延伸拓展

  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对轴对称图形已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时,我带领学生一同走进了轴对称图形世界,走进对称美的海洋。这是埃菲尔铁塔、印度泰姬陵、法国巴黎凯旋门、中国天安门、上海世博轴。我问学生,这些图形美吗?还没等我说完,就有的学生高呼,我们方方正正的中国文字“美”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5、说教法、学法

  纵观整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折一折、辩一辩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新课件)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转向指板书)。

  6、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也力求做到工整对称,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五、结束语

  尊敬的各位评委,对称美,数学美,生活美。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