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3篇(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2022-10-27 15:55:26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3篇(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以供参考。

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3篇(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1

  用爱心浇灌希望之花

-------------浅谈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都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都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会学会了自信。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充满爱的关怀,会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

  看看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失败的例子不计其数:父母是苛求之人,很少鼓励孩子,造成孩子自卑、懦弱;父母喜欢打骂,使得孩子喜欢暴力或怒气十足;父母管得过多,时常责怪,包办、代替,使得孩子胆小、害羞、懒惰,不懂是非;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或父母对自己要求过低,使得孩子不上进;父母太过溺爱孩子,使得孩子自以为是;父母不和,家庭不包容,缺乏温暖,使得孩子不快乐整天板着脸,过于敏感、多疑;父母不爱学习或者认为学习不是有多重要,使得孩子不喜欢学习等等。

  家庭教育的失败给了我启示:要做优秀父母,要给予孩子好的家庭教育,就得当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陪伴孩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给他们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尊重他们的意愿,理解他们的内心,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有意识地从身边的小事影响着孩子。我们整天喜欢喝酒,抽烟、打麻将,孩子就会以为这样做是对的,从小跟着学,养成了一些恶习。我们喜欢下棋,游泳,骑自行车,打升级,K歌,这些普通人都会的本领,教给孩子一些生存的技能。我们诚信做人,善良做事,孝顺上辈,尊重他人,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教给孩子为人处世的知识,我想,即便孩子长大没有学问,他至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应该有奖有罚,不过惩罚教育不等于简单的棒棍,当他耍赖时,我们大人绝不能妥协,这样会惯坏了孩子。小孩子之间的问题,我们做父母的不要过多掺和,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为孩子创造和谐家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家庭是小孩的第一所学校,往往不少家长忽略了小孩的存在,经常在小孩跟前吵嘴,粗言乱语,甚至打架,变成家庭便饭,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孩得到的是什么教育,显然这类小孩将来读书时大多数是不好管教。如果我们一家人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孩子又会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是不言而喻的。

  学会尊重孩子意愿。对孩子的尊重最主要的一个表现:他们的事情一定要独立。总结一句就是“非请莫帮,请了必帮”。像是那种从小追着“吃啊吃啊你还没吃呢”“穿啊穿啊今天冷啦”的情况,就很不好。孩子有自己的灵魂,有自由权,要给他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起来,这样他们才能活得真实,活的幸福。比如:有些家长竭力反对孩子爱玩电脑这件事,我觉得别害怕孩子爱玩电脑,这是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式;有些家长老是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没有关心孩子是否喜欢这所学校,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有些家长不接受孩子们收集各种废弃物,我觉得废弃物是孩子的宝贝,应该替他们保管;有些家长把孩子的朋友赶出了门,我觉得他们是孩子的客人,应该欢迎他们才对。

  学会理解孩子内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做家长的,要时刻关注孩子,要和孩子坐下来谈,心平气和的谈,了解他们的内心,别让孩子代替你实现你没有机会实现的梦想。说到理解,我觉得理解都容易,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其实是要理解完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是自家女孩儿喜欢上一男孩儿,你知道了。不理解就是“你怎么早恋啊,早恋了就危险了,就完了”,理解就是“很正常啊,你这个年龄喜欢上一个异性嘛,并且有那种羞涩的感觉,我觉得是很正常的”,这样就容易有情感上的共鸣。

  学做孩子的好伙伴。家长不要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失去了陪伴孩子的机会。家长试试和孩子一起看看课外读物,耐心陪孩子玩游戏,即便你认为他的游戏内容很无聊;和孩子逛逛书店,下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同时下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和孩子看电视,可以适时地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等等。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大人总是怕这怕那,不让孩子做事,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是孩子,他要接受社会,要和现实打交道,要和同伴们一起长大,我们做家长的做好监护职责,把好关就行。比如:从小学开始,我们可以分点家务给孩子做:可以为他培养一种终生受用的兴趣,不论是高雅还是通俗,不论是大众还是小众,音乐,美术,文学,写作,集邮,手工,这些都很好;可以让他坚持一样体育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都好;可以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

  为了孩子的未来,让我们每位家长携起手来,用爱心浇灌希望之花,共建和谐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2

  大爱熔铸平凡人生 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人文系团总支副书记马文霞老师先进事迹材

  料

  她总是带着灿烂的微笑,象一阵轻盈的春风,使学生心中时刻温暖,使同事们感受她的温情;她总是那样充满活力,孜孜不倦地给予学生们耐心的启迪、激情的鼓励,帮学生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难关;团总支工作、班主任工作,她都做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她的身影总是忙碌的,她就是人文系学生们的贴心人——人文系团总支副书记马文霞老师。

  马文霞,女,回族,现任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团总支副书记,从2004年开始从事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马文霞老师常用这样一句座右铭激励自己:有一种爱叫无私,有一种爱叫奉献,这种爱来自于你,来自于我,她用爱心写歌,以真情育人,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教师。政治素质过硬稳定工作扎实

  马文霞同志在大学期间就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工作生活中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政治立场,清醒认识到维护稳定是我院尤其是人文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团分校这两大阵地,加强人文系团干部和广大团员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自觉抵御宗教向学校的渗透。

  由于人文系很多民族学生来自于偏远的农牧区,部分学生受到过宗教氛围的影响,每当新生入校时,马文霞同志利用自己熟谙维吾尔语的优势,积极做好学生深层次思想的调查了解工作,向民族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确保学生不信教,不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通过深入的摸底了解,她对全系思想不稳定的学生心中都有一笔帐,妥善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纠纷。特别是在2009年“7·5事件”前后,从7月5日开始一直到7月10日,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她一直和学生吃、住在一起,不分昼夜地工作。尤其是在7月7日到7月10日,为保证学生安全,马文霞同志负责全系1630名学生火车票、汽车票的购票、票款收发工作,同时要把每个学生送上公交车。她三天两夜吃住在办公室,中间只在办公室沙发上休息了三个小时,她几次累得呕吐,但她一直坚持工作,确保人文系1630名学生安全返乡。送别时,同学们对马文霞老师的工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2010年5月的一个傍晚,正在校园散步的马文霞老师发现在语言系楼前有学生在争吵,她急忙赶过去了解情况,发现是一些不同系的学生因为生活琐事争吵并要开始斗殴。马老师果断处置,将带头的学生带到保卫处,围观的学生劝离现场,经过深入了解和教育,避免了一起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马老师的表现得到院党委的高度肯定,并号召全院教师向马文霞老师学习。

  马文霞同志用她的智慧、她的爱,协助系领导管理系里的团总支工作,人文系团总支多次在我院被评为优秀团总支。

  工作态度严谨 方法开拓创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上有许多的光环,作为一名教师,在领受这些光环的同时,更应该去恪尽职守,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去为这些光环增辉添彩。马文霞同志不但深知这一点,而且无论是做普通教师,还是担任系里科级干部,她都努力做到身正为范,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师德的高尚。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师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马文霞同志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教学技能水平,她在人文系和全院先后讲授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汉语等专业课程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式与政策、党的基础知识等思政课程和讲座,在教学工作中,她能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实际能力,由浅入深地设计教学环节,积极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受到学生的好评。参加工作八年多以来,马文霞同志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先后带过五个民族班400多名学生,在班主任工作中,她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和学生家长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等各种情况,她带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06-5班有一名叫多里坤的学生,刚入校在汉教部时就因经常旷课、包夜上网、借钱高消费而被处以留校查看。到人文系后仍没有改正,马文霞同志三年多来,每星期与其在阿克苏的家长联系,多次深夜还到网吧去找他。有一次深夜,班长打电话给马老师反映说多里坤又夜不归宿,而马老师的女儿当晚又发高烧,情况也很紧急,爱人又在外地,但马老师权衡利弊,最后还是决定将女儿交给邻居照看,带着该班的三名男生到市区的网吧去找多里坤,当终于找到他时,马老师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说:“我的孩子还在发烧,我都没法照顾,你以后能不能把自己管好?”然后就把他带回学校。还有一次多里坤因为欠钱不敢回到学校,一个人跑到了巴楚县,马文霞老师把孩子仍在家里,连夜乘出租车赶到两百多公里以外的巴楚县,在当地公安部门的配合下,找到多里坤,将他带到家长面前。在马文霞老师的悉心关爱下,多里坤同学彻底悔悟,从此他的手机号码中上多了个名字:“恩人”,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个字,但却是马文霞老师三年来对多里坤同学不舍不弃的最好回报。多里坤同学虽然已毕业了,其家长仍多次打电话到系里表示对马文霞老师的感激之情,感谢她帮助家长找回了自己不懂事的孩子。

  马文霞同志所带班级的学生多次在我院被评为优秀三好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她自己也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要想使工作开展的更好,离不开积极的开拓精神,近年来,在马文霞同志的指导下,人文系在学生中先后成立了影视摄影协会、昆天书法协会、影视鉴赏协会,加上之前的两个社团,人文系现有五个学生社团,这些学生社团经常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已经在我院产生一定的品牌效应,并在喀什市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建立于2001年的百合剧团在近几年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荣获自治区大学生精品社团称号,成为我院唯一一个自治区级优秀学生社团。昆天书法协会的贾青霞、王钰东、岁晓迪等同学的书法、篆刻作品屡屡在自治区、国家级比赛中获奖。

  注重师德建设维护民族团结

  马文霞同志常说:我的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当责任。我靠履行义务领份薪水,责任却让我明确使命,催我奋进,亮丽我的人生。她还说:我的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我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我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是啊,在讲求公德、崇尚师德的今天,我们需要她的这份纯真。

  正因如此,马文霞同志不但自觉端正师德、师风,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准绳,在工作中,成为人文系领导的好帮手,党总支安排的各种别人不愿做的事她做,要求别人做到的事,她首先自己带头做好,从不揽功诿过,假公济私,与他人争名利。她克服夫妻两地分居、一人带孩子的种种困难,坚持入住宿舍值班,并没有要求系里给予特殊照顾;有时半夜孩子生病时,一人晚上打出租车去医院挂急诊,一个人又当妈又当爹。一旦系里有工作时,她就只有让孩子单独在家,有时也觉得孩子长这么大,也很亏欠她,但为了工作,只能舍小家而顾大家,这些困难她从不在系里抱怨,只要是能承担的都一个人默默承担,熟悉她的人都非常钦佩她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马文霞同志觉得师德的范畴里除了自我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去爱学生,她曾用关怀,让学生泪流满面;她曾用爱心,去扬起学生心海的风帆,八年多来,不论民汉学生,只要是遇到困难,她知道后肯定会伸出援手,帮助困难学生已成为她日常生活、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文系06-5班班长祖力甫哈尔同学,品学兼优,2009年下半年突然患严重眼病,双眼处于失明的危险,家庭生活又十分困难,他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马文霞老师从一知道此事,就一边鼓励他,一边四处筹措医疗费,自己带头,发动全班、全系学生为他捐款,在全院宣传,最终保住了他的双眼。2004年9月始,马文霞老师注意到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03级学生布买艳木同学是个孤儿,家庭十分困难。从该生进入人文系上学开始她就全额资助这名学生的学费、日常生活费和其他费用,连续资助四年直至该生毕业,该生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为表示感谢,把她第一个月的工资寄给了马文霞老师,马文霞老师当天又到邮局寄还给了她,并告诉她说:心意领了,但以后不允许再做这样的事。别人问布买热艳木,她和马老师是什么关系,布买热艳木深情地回答说:她是我的母亲,我是她的女儿。发生在马文霞老师和学生之间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

  工作以来,马文霞同志每个月的工资是一千多远,但她用自己的工资资助民汉学生学费、生活费约四万元,当受到表彰时,她还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表示只要是能力所及,她表示会将这份爱继续下去。

  因为马文霞同志的突出表现,近两年来她先后荣获院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级“优秀团干部”,成为我院思政工作战线上的一名标兵。马文霞同志虽没有惊人的创举,没有动人的事迹,但她有一颗大爱之心,她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用心去热情地鼓舞学生,微笑地欣赏学生,惊喜地发现学生,严肃地提醒学生,温和地关心学生,像父母,似朋友,学生有进步,鼓励;学生有优点,表扬,学生有困难,帮助;学生有心事,开导,在领导眼中,她工作积极进取,任劳任怨;在同事眼中,她热情、开朗,朝气蓬勃,是工作的好伙伴;在学生心目中,她可爱、可亲、可敬,是值得依赖的“知心姐姐”;在家人眼中,她能干持家,相夫教子,撑起了家中的“半边天”。马文霞同志以年复一年的付出,以日积月累的收获,以学生花样年华的成长承诺着对教育事业和忠诚与执着,用她的真情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喀什师范学院璀璨绽放。

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3

  用爱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记伊犁师范学院易延坚教授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易延坚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都倾注在他所热爱的事业上;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各族学子的爱心,全部溶铸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用自身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好儿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他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伊犁州优秀共产党员”、“伊犁州道德模范”、“伊犁州师德标兵”、“伊犁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伊宁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伊犁师范学院“优秀指导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共产党员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易延坚老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几十年来他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用爱心浇灌着莘莘学子的心田,用无私的帮助温暖着贫困的大学生群体。几十年来,易延坚老师用大爱无疆的情怀,为各民族学生支撑着一片希望的蓝天——帮助他们考上大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甚至还为他们的就业铺平道路,让他们各自在人生的旅途上健康地前行。

“是易延坚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在我的心中,他就是我的汉族父亲。”每当外界对维吾尔族小伙儿木沙江与一个汉族老教师同在一个屋里生活的事实产生怀疑时,木沙江就会用这句简单、质朴的话来解答别人的疑惑。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儿,一个汉族老教师,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故事?这还要从2002年说起。

  2002年,易延坚老师教授2001届维吾尔语言文学班《汉文作品导读》课。木沙江是这个班的班长。刚入大学,母亲就不幸离开了人世,父亲又患了癌症,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有80多岁的奶奶,他和还在上中学的弟弟、妹妹陷入了生活的困境。想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木沙江顶住压力,依然坚持学习。木沙江回忆起那段难熬的日子,眼圈不由得红了,“每天最后一个进餐厅,买最后卖不掉的饭,因为价格便宜分量足;同学们吃剩下的馕常常就是我的一顿午餐或晚餐。农忙时节,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必须放下学习回家种田,因为那40亩地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木沙江的学习成绩依然排在班里的前几名,年年拿国家一等奖学金。易延坚得知这些情况后,2003年把木沙江接进了自己家。来到易老师家后,有一件事让木沙江十分感动:“他知道维尔族人的生活习惯,每月给我250元钱生活费,让我每天三顿饭在外面吃,过了一段时间我无意间看了他每次买菜的本子,他们两人一个月的吃饭钱不到160元钱。于是我坚决要求与他一起在家里吃饭,不再下馆子了。为了尊重我的生活习惯,易老师把做饭和吃饭的用具全部换成了新的。从那以后,我们一起吃饭。”

  锅碗瓢盆全部换成新的,曾经是自己儿子的卧室如今更名改姓,每天按时按点做饭,偷偷把木沙江开线穿破的衣袜缝补好,时不时往木沙江的口袋里塞着必用的零花钱。每晚灯下,易延坚总在木沙江身边辅导汉语。木沙江的鞋子破了,他就为他买新的;木沙江要回家去,他就为木沙江准备好路费,给他的奶奶买好补品、给他的爸爸买好药、给他的弟弟妹妹买好学习用品。暑假到了,易老师要木沙江赶快回家帮助家里干农活,他则为木沙江洗他的衣服、床单、被套等。“肉孜节”到了,易老师又备上礼品、带上钱和脱贫的好办法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海努克乡看望木沙江的家人。每年3月23日木沙江生日这天,易老师就会给他送相册、日记本、钢笔等,还为木沙江做他爱吃的菜。

  易延坚老师在关心木沙江生活的同时,更关心他的政治进步和学业进步。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经常对木沙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帮助木沙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指导木沙江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他手把手指导木沙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一字一句帮助木沙江提高汉语水平。木沙江在以优异成绩获得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的同时,汉语水平也达到了8级,也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如今,木沙江已成为伊宁市第三中学的一名优秀的双语教师,特别值得骄傲的是,2010年伊犁州双语班高考状元就出自木沙江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几年来,木沙江先后被授予“优秀班主任”、伊宁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面对这些成绩和荣誉时,木沙江总是深情地说:“是易延坚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他是我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是我永远的汉族父亲。”“易老师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没有以前好了,汉族哥哥(易老师唯一的孩子在内地工作)也不在他身边,作为他的维族儿子,我一定要照顾好我们的父亲。”木沙江说道。他常在工作之余回家看看,看看他的汉族父亲,与父亲分享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乐趣和成绩,当听到木沙江取得的成绩,看到木沙江成熟的表现易老师会心地笑了;当遇见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时,木沙江也都会给汉族父亲讲讲,听听父亲的建议和意见,就这样木沙江在一天天中不断成熟。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木沙江在社会和学校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批热比娅等“三股势力”的罪恶本质,赞誉易延坚老师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歌颂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010年6月,在易延坚老师的关心和资助下木沙江已经完婚。在婚礼上,易老师受到了木沙江一家所在的村庄的维吾尔群众的最高礼遇。作为木沙江一家最亲的人易老师被推荐为婚礼主持人。这又成为践行民族团结的又一段佳话。

  像这样,曾经接受过易延坚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上资助的,在回族、哈萨克族、汉族和维吾尔族学生中都发生过。20多年前,病魔夺走了妻子年轻的生命,留下了一个11岁的孩子和一堆债务。直到今天他穿的袜子是补了又补,眼镜也是粘了又粘,上课时提的包也布满了一针一线缝补的痕迹。多年来被他救助过的各民族学生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仅在他的家里,和他同吃同住的各民族学生先后有40多名,资助费用高达10余万元。易延坚老师所做的这些事不胫而走。《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伊犁电视台、《伊犁日报》、《伊犁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易老师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当记者问起易老师为何要这样做时,他回答道:“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庭,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尽了我该尽的义务。”易老师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05年,伊宁市70多岁的巴拉提老人专门找到易延坚老师,拿出2000元来资助易延坚老师帮助的木沙江和吉力力;2006、2007年又先后捐资5000元资助了2名哈萨克族、2名维吾尔族和1名汉族学生。如今巴拉提老人每年都拿出相当数额的资金来资助贫困大学生。

  易延坚教授的事迹更是深深带动和感染了伊犁师范学院的很多干部、教师和学生,以易延坚为代表的“珍视民族团结,用爱心关爱学生、温暖社会”的良好风气在伊犁师范学院已经蔚然成风。2005年底,伊犁师范学院全体党员自发建立起“党员助学基金”,每位教职工党员将每月工资的1%捐出作为学院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外语系学生自发开展了“每月捐助一元钱”活动,先后资助了10名高中生完成学业,有的还考入了大学。大学生中普遍开展了“民汉学生手拉手,团结奋进共进步”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各族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各民族优秀大学生400多人参加了“爱心义务家教”青年志愿者活动,免费为贫困家庭子女进行学习辅导,成为伊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艰苦朴素的易延坚是伊犁师范学院各族大学生心中的标杆,是学院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是学院各族师生员工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