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史记_陈涉世家》复习学案3篇(史记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2022-10-25 12:07:55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史记_陈涉世家》复习学案3篇(史记陈涉世家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

《史记_陈涉世家》复习学案3篇(史记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史记_陈涉世家》复习学案1

  枣林中学

  21《陈涉世家》导学案

  学案编写:九语组 课型:新授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背诵精彩语段。

  3、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4、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3、4

  第一部分

  一、导入新课

  大家学过中国古代历史,能说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于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

【知识链接】

  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2、《史记》简介:《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本纪记述了历代帝王的事迹;世家主要记述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则是人臣之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秦末农民起义的情况简介: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到秦二世时,赋税更加严重了,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领导了大泽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二、【自主学习】

  1、多遍的朗读课文,尝试译述全文,注意把握长句的意义停顿。

  2、明确下列汉字的读音:

  阳夏()辍耕()鸿鹄()闾左()

  適戍()当行()

  度已()

  数......谏()罾()间令()

  篝火()

  忿恚()

  果笞()

  宁有()攻蕲()

.......铚、酂()柘、谯()

  千骑()社稷()怅()

  嗟()鹄()酂()

......柘()

  度()烹()

  徇()陈胜王()被坚执锐()..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死国可乎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固以怪之矣 大楚兴,陈胜王 .....皆指目陈胜 闾左

  谪戍 屯大泽乡 皆次当行 会

  度已失期 ...........

  用心

  爱心

  专心

  枣林中学

  法皆斩 举大计 等死,死国 天下苦秦久矣 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 楚人怜之 ...........指意 念鬼 威众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罾,固以怪之矣 间令 之次...............所旁丛祠中

  狐鸣 旦日 往往语 指目

  素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

  笞 尉剑..............挺 佐之 并杀 徒属 第借令毋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受命 从民欲 袒右

  为...............坛而盟 蕲下 将兵徇蕲以东 比至陈 与皆来会计事 将军身被坚执锐

  社稷 .............. 刑其长吏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将军身被坚执锐

  借第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第二部分 第一课时:

  各组采用查字典等工具书的方法完成学习内容,之后先在组内进行讨论和知识的分享,最后在班内进行展示。

  一、齐读课文

  二、扫清文中通假字:

【苟富贵,无相忘】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固以怪之矣】

【为天下唱】 【将军身被坚执锐】

【卜者知其指意】

  三、古今异义词

【等死】

  古义:

  今义: 【今亡亦死】

  古义:

  今义: 【卒中往往语】

  古义:

  今义: 【楚人怜之】

  古义:

  今义: 【夜篝火】

  古义:

  今义: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

  今义: 【藉第令毋斩】

  古义:

  今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

  今义: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

  今义: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

  今义: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比至陈】

  古义:

  今义: 【会天大雨】

  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

【大楚兴,陈胜王】

【尉果笞广】 【天下苦秦久矣】

【皆指目陈胜】

  用心

  爱心

  专心

  枣林中学

【夜篝火】

【置人所罾鱼腹中】 【将军身被坚执锐】

【死国可乎】 【乃丹书】

【法皆斩】 【固以怪之矣】

【忿恚尉】 五、一词多义

  之:辍耕之垄上()

  次:

  吴广皆次当行()

  怅恨久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

  二世杀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会:会天大雨()

  将: 上使外将兵(与皆来会计事()

  项燕为楚将(为:为屯长()

  为天下唱()

  书: 乃丹书帛曰()

  士卒多为用者()

  得鱼腹中书()

  为坛而盟()数:广故数言欲亡()

  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卒数万人()

  陈胜乃立为王()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小组中讨论并整理,最后在班内进行展示。

  一、围绕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二、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三、(1)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年轻时的远大抱负

(2)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3)起义的根本原因:

(4)哪句话表现了陈涉的博大胸襟?(5)起义的舆论准备: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枣林中学

  作用:

(6)他的计谋成功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7)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8)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句子

(9)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必然的句子:(10)你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陈涉的“鸿鹄之志”? 起义前: 起义后:

(11)起义的具体步骤:

(12)陈涉是一什么身份的人,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

(13)陈涉甘于目前所处的社会地位吗?从文中什么地方可看出来?

(14)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哪几种?

(15)文章结尾“诸郡县??以应陈涉”的事实映证了上文陈胜关于“______________”分析和“________________”的预见,也进一步说明这场战争的必然。

  四、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赞颂了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探究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

  一、全班齐读课文,抽查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讨论学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枣林中学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2、通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3、找出第三部分中使用的动词,体会语言简洁、用词极富表现力的特点。

  4、理清全文思路,课文是如何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的,思考:文章哪些内容是详写?为什么?哪些内容是略写?为什么

  三、陈胜出身低微,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司马迁为什么将他列为世家呢?

  四、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五、学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示?

  第三部分

【拓展提升】

  作为史官,司马迁在写陈涉此人传记时,并未把爱憎直接流露在文字间,但他对陈涉自有自己的看法。怎样的看法,你看出来了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史记_陈涉世家》复习学案2

  史记陈涉世家读后感

(一)《陈涉世家》记叙了距今两千两百多年前的秦二世时期陈胜、吴广率领农民在大泽乡起义的故事。义旗一举,天下民众纷纷响应,“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如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暴秦的法律残酷、徭役繁重、赋税无度等。所以,一个国家的治理应以民为本,才能使之繁荣富强,反之,只会衰败灭亡。

  秦朝灭亡,汉朝建立。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赋税,重视以德化民,百姓们才安居乐业,社会自然也安定了许多。国邦安定,百姓和乐,如果汉朝初期不以民为本,这些成果从何而来?

  唐朝是古代中国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于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呈现出“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如果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像李世民一样,以民为本,哪里还会有陈胜、吴广这样的起义,可惜以民为本的帝王太少了。

  隋朝末年,隋炀帝征集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建造龙舟,逼得农民纷纷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说得正是隋炀帝这一类的暴君。

  世事两茫茫,盛衰岂无凭?以民为本,大兴治国之道,国家必然繁荣昌盛。不得民心,一心只为“私”字奔忙,衰败早已注定,因而就必然会有千千万万个陈胜、吴广起义。

  史记陈涉世家读后感

(二)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从小立志。

《史记_陈涉世家》复习学案3

《陈涉世家》学案

  一、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将注释中字音标注原文,并阅读课文一遍,注音字音。

  2、再读课文,概括每一段内容。

①段:

②段:

③段:

  三、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并理解文章内容。

(一)理解课文第一段。

  1.阅读文章第一段,掌握重点字词,并口头翻译第一段重点句。

(1)辍耕之陇上()()

(2)怅恨久之()()

(3)苟富贵()

(4)若为佣耕()()

(5)何富贵也()

(6).陈涉太息曰()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根据第一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段从哪些方面介绍陈涉的?

(2)

  为什么先写这段?

(二)理解课文第二段。

  1.阅读文章第二段,掌握重点字词,并口头翻译第二段重点句。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2)屯大泽乡()

(3)皆次当行()()(4)会天大雨()

(5)度已失期()()(6)法皆斩()

(7)陈胜吴广乃谋曰()

(8)今亡亦死()()()

(9)举大计亦死()()

(10)等死,死国可乎()()

(11)扶苏以数谏故()()

(12)上使外将兵()()()(13)楚人怜之()

(14)或以为死()

(1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16)为天下唱()()

(17)宜多应者()

(18)吴广以为然()

(19)吴广喜,念鬼()

(20)此教我先威众耳()

(21)乃丹书帛曰()()

(22)置人所罾鱼腹中()

(23)固以怪之矣()()

(2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5)夜篝火()

(26)旦日()(27)往往语()

(28)皆指目陈胜()

  2.根据第二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起义的策略口号是什么?

(4)

  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三)理解课文第三段。

  1.阅读文章第三段,掌握重点字词,并口头翻译第三段重点句。

(1)吴广素爱人()

(2)忿恚尉()

(3)尉果笞广()(4)陈胜佐之()(5)召令徒属()()

(6)藉第令毋斩()()()

(7)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9)从民欲也()

(10)袒右()

(11)为坛而盟()()(12)祭以尉首()()

(13)乃入据城()(14)三老、豪杰皆来会计事()()

(15)将军身被坚执锐()()()

(16)社稷()

(17)皆刑其长吏()

  2.根据第三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这场起义分为哪几个步骤?

(2)

  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蕲、柘、谯、陈等,如果用成语来形容起义攻城掠地的情形,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

  四、归纳课文。

  1.体会本文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1)苟富贵,无相忘。

  此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同于常人。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此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

(3)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

  且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结合课文概括陈涉人物形象。

  3.结合课文分析文章选材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

  4.司马迁为何将陈涉归入世家?

  5.归纳本课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