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16篇 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2022-10-16 09:36:00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16篇 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以供参考。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16篇 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1

  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环节探索论文

  1前言

  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化学、环境、生物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不仅担负着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责任,还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全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2加强实验课的预习制度

  为保障课堂教学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监督和坚持,掌握学生的预习笔记完成情况,做到对预习环节的足够重视。摒弃以往老旧的应付预习现象,引导学生把预习工作做的充分而又价值。有利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特殊性,理论知识学习进度较快,所以实验课的预习难度还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担负起引领的重要责任。首先,提供参考文档来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预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化学的理论科目的进度,针对具体的实验进展,制定出适合学生本次课程的实验预习参考文档,提出当堂科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主动的'探索,并将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呈现在实验报告上。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查阅掌握相关实验环节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次,采用综合评定的手段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检查。以往的预习教学环节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应有重视,就是因为教师对这一环节并不作为实验成绩的考察范围,因此,建立完善的预习报告评定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这一预习环节的重视,预习报告可以占据整个实验课成绩的15%左右的比例,这一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用心去完成实验报告。对提高和督促学生的预习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借以达到实验课预习的真正目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3对实验课程教学中新方法的探索

  以往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分析化学实验课传统教学手法,采用的多是教师一人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前面教书实验原理、所用的仪器、实验的根本目的,以及实验所需要进行的基本步骤,学生只追随教师的脚步,一项一项逐一的完成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生完全依赖教师,起不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学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氛围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机,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实验课教学的现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师生互动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对于实验的原理和具体的思路,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根据学生对实验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的具体的情况,适当的在旁边辅助指导,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构建实验设计,培养独自完成实验的能力。其次,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验环节的应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逐步演示模式,将实验的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参加互动交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更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完成实验,达到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充分掌握的目的,采用录像或者PPT演示的模式,巩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牢记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对实验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分析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第三,注重网络平台的应用。教师应充分运用校园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建设属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专用教学区域。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实验预习和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种相关素材和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分析化学校园网模块的建设中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或者文档的模式将自己的实验构思,实验步骤与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校园网站还可以组织各类实验相关的竞赛和开放性实验科目来鼓舞学生去积极参加,并将取得的优异成绩记录到最终实验课教学总分里,有利于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4结语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努力的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和参与意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有了规范的实验预习评定模式,给学生的预习增加了动力,使被动学习变得主动。其次,运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氛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利于学生参与精神的培养,在自主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细节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认识,有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第三,分析化学校园网模块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增添对分析化学实验的热爱程度,通过竞赛和开放性实验科目让学生从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发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弓晓霞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2

  摘要:化学是高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实验教学工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中,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就必须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把新课改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但是,由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越来越复杂,知识的抽象性增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而学生的发展不能满足需求,从而使学生们在化学学习上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如何做好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成为新课改下每一位教师所思考的问题。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也是不能忽视的。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教学不受重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从新课改实施之后,笔者认识到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进,争取使实验教学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作用,使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做好新课改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工作。

  一、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提高升学率、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为了把教师所掌握的化学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灌输,而忽视了实验教学。即使教师组织实验,也是围绕高考展开的,仅仅对考试内容进行简单的演示,然后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学生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不能明确实验的目的,在实验课堂上不能做到规范操作,也不能结合实验情况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使实验课成为了放松课。

  2、对实验教学的投入不足。

  要想成功进行实验,首先需要具有完备的实验设施和足够的实验材料。但是,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提高升学率放在了第一位,在实验方面的投入较少。由于资金的相对短缺,部分学校存在着实验室短缺,药品不够,仪器不足的现象,一些陈旧、老化的实验材料也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二、提高高中实验教学效果的对策

  1、激发学生实验操作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学不好一门知识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不高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为了做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教师也要从学生实验学习的`兴趣培养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任何一种实验操作前都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的目的,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实验操作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和动手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2、加大资金投入,为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做好准备。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方面,在新课改下,对运用实验做好课堂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各高中学校一定要重视起来。为了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要准备好实验器材、药品等必需品,保证化学实验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也要利用好现有资源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发挥出实验室的作用,从而引起学校的重视,促使学校能够加大资金投入。

  3、教师做好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进行教师演示实验时,为了更好地使实验效果展示在学生们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前做足准备,先多进行几次模拟实验,把握好实验步骤、药剂的用量等,从而保证事半功倍。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而且还有注意到学生的反应,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只有教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把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组织好学生实验。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任何课堂教学中,都要做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同样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实验的乐趣,才能够使实验教学的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学生实验一般采取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在对学生合理分组之后,就要发挥出各小组的作用。通过让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验的设计、操作、记录等,通过各成员的密切合作,使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都得到了体现,让学生在亲自参与过程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5、发挥好多媒体演示实验的优势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教学中的先进技术,在各科教学中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作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同样要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在化学实验中,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药品,但是,氯气等气体却具有毒性,对人体危害大,不便于进行实际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操作过程形成清晰的认识,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的演示操作,通过多媒体播放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发挥出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优越性,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教学的乐趣和意义,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利用率,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者:钟晓英 单位:福建省浦城县第二中学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3

  静电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论文关键词:静电静电实验静电产生

  论文摘要:静电实验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叙述了静电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分析影响实验成功的各种因素,讨论了在实践中抓住主要矛盾是确保实验教学成功的关键。

  静电实验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属于较难在课堂上驾御的物理演示实验,原因是影响静电实验成败因素颇多。因此,就要求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静电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又要在实践中研究静电实验的规律,分析影响实验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方能在一个具体实验环境条件下,把握试验关键,确保静电实验成功。

  一、静电研究的历史

  古代人们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电现象,不了解他们内在的联系,认为它们是各不相干的。有些现象实在无法解释,只能求助于神的力量。16世纪英国御医吉尔伯特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静电现象的人,吉尔伯特的工作停留在定性的阶段,进展不快。1752年,美国社会活动家富兰克林用风筝将雷电引下来,把“天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从而弄明白“天电”和“地电”原来是一回事。18世纪后期,贝内特发明验电器,这种仪器一直沿用到现在。它可以近似地测量一个物体上所带的电量。另外,库仑发明了扭秤,用它来测量静电力,推导出了库仑定律。科学家使用了验电器和扭秤以后,静电现象的研究工作就从定性走到了定量的道路。经过长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人们对静电现象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对电的本质问题,一直到研究物质结构后,才算比较清楚。

  二、静电中的电荷本质

  电荷本身不是物质,但电荷与物质不可分离,自然界不存在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的电荷,电荷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之一,它有正电荷与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导体上所带的电荷是可以自由移动的自由电荷,以传导方式实现电荷的转移;而绝缘体带电情况与导体带电情况大不相同,绝缘体所带的电荷是以束缚电荷的形式出现,不能以传导方式转移,而是以放电形式实现转移。所以,带电的绝缘体与导体接触后,导体上所得到的电荷是通过放电形式转移而来的,即金属中的电子在强电场作用下,从金属表面逸出,导体表面电荷集中部分最易发生这种现象。我们通过接触可以实现绝缘体与带电体上电荷的转移,但其本质上不是传导而是放电,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论上正确分析静电产生的原因。通常物体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正点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由于正、负电荷相等,一般物体呈中性而不带电。但当物体经过摩擦、加热、感应、照射等变化,往往使物体获得或失去一些电荷(电子),呈现带静电状态。由此可见,静电产生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实验中静电的产生

  1.摩擦带电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起电方法。两种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由于两种物质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不同,两者之间就存在着一个电位差,叫接触电位差。因电位差存在,常常有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从而使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两物体相互摩擦,摩擦的作用使两物体接触的点增多,接触更紧密,从而增加电子转移的机会,加之摩擦温度升高,加速了电子转移。但是,从物理本质上来讲,摩擦带电是一种接触带电,相互接触紧密时的接触电位差是主要矛盾,相互摩擦的两种材料之间挤压的越紧,越容易实现电子在两种材料的转移而使之带电,而只有快速.反复而不紧压的摩擦是不易生电的,有经验的教师是用紧压的摩擦来成功使物体带电的。 ? 实验中有时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却得到两玻璃棒带电性质相反的反常现象。研究后认为,用丝绸摩擦第一根玻璃棒,因玻璃棒失掉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在空气特别干燥时,丝绸上的电子不易漏失。当与第二根玻璃棒一起摩擦时,由于摩擦次数较少或较轻,不仅没有使玻璃棒失掉电子,反而把丝绸上的.多余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使第二根玻璃棒带负电,发生两棒相吸现象,为防止反常现象发生,第二次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起电前,应用手充分与丝绸接触,使丝绸原先所带负电荷放净后,再于玻璃棒摩擦。

  2.感应带电也是静电实验中较常用的方法。静电感应是静电场中的导体内,自由电荷受到场力作用移动,电荷重新分布,最后达到静电平衡,从而使导体不同部位出现正、负电荷的现象。感应带电是在静电感应的条件下,使导体的一端接地后,去掉静电场,则导体另一端的电荷重新分布在导体表面,用这种方法使导体带电的优点是:导体容易带电且带电量也易控制,需注意导体是处于与地绝缘状态。

  3.实验中注意静电的特征

  静电具有高电压特征。例如,人在地毯行走或从椅子上起立时,人体静电电压可高达一万多伏,静电的电量小、电容小。为什么电压高呢?原来两导体之间的电容、电压与其上电量之间保持U=Q/C的关系,而C=εS/d.如果介电常数ε,极板面积S保持不变,则电容与极板间距离成反比。举例说明:如两物体紧密接触时,其间距离为25×10-8厘米,其接触电位差很小,当两物体迅速离开至0.1厘米时,由于距离增大为原来的40万倍,电容则减小为原来的40万分之。如果分离前后物体上电量保持不变,电压将升为原来的40万倍。即使接触电位差只有0.01伏,分离至0.1厘米时电压可达4千伏。因此,数万伏静电压就不足为奇了。由此分析,不难看出,静电的高压特征主要来自电容,而不是来自电量。故其电量小,但电压高。

  静电在高电压的特征下,对绝缘体材料性能的要求相应也很高。有些教师在流电实验范围形成的绝缘体概念,在静电范围许多材料却是亚导体,电荷易漏失,导致实验失败。因此静电实验要求使用高电阻率的绝缘材料。一般电阻率为107欧姆米以下的物体,在静电范围都属静电导体,而电阻率为107獈1014欧姆米的物体只能算亚导体。静电绝缘体,一般指电阻率为1014欧姆米以上的物体。因此,静电实验中,要选好用的静电绝缘体。如:有机玻璃,各种塑料,硬泡沫塑料,石蜡等等,而不能用亚导体:棉线,纸张,木材,橡胶,胶木,玻璃等做绝缘体,认识这一点是查找静电实验失败原因的关键。

  在静电实验中,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一是空气湿度,二是仪器的绝缘性能,绝缘材料表面受潮,不清洁导致其绝缘性能下降致使实效差或根本做不出来。解决的方法是,在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在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最好用钨灯烘烤。经过研究发现,空气湿度对静电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而仪器的绝缘性能处于主要地位。为解决这个主要矛盾,需要改善仪器绝缘性能,一是用清洁剂将仪器洗净,清除杂质,增加绝缘性。二是改善仪器中关键的绝缘元件的绝缘性。仪器的清洁是静电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总之,每个教师要确保课堂教学成功,就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静电实验教学的成功,要求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静电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又要在实践中研究静电实验的规律,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才能确保静电实验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啡暇.材料物理性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马文蔚.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

[3]张瑞琨.教学全书物理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4

  摘要: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化学实验,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对课堂知识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围绕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对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课;学生;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自身教学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对高中学生化学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作为高中化学课程教育工作者,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高中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探索与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关注高中学生化学水平提升同时,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展开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实践的过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围绕学习的主干内容,通过实验教学开展,帮助学生掌握化学领域领域重要知识以及核心知识。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达到牵一发而致全身的教学效果,极大的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对教学主干内容的难度选择与破解,是实验教学设计的技巧性与策略性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要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在具体实验设计中,综合考虑到高中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等特点,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实验教学设计,将验证性的化学实验创新为探究性实验。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实验为例,这一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火星四射现象,使许多学生对于于化学反应实验表象记忆深刻。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绝大部分化学教师都曾指导学生做过这一实验,但是未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讲解。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实例,对这一化学现象组织实验探究。通过引导学生对铁、铝、镁等金属,以及其它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进行理解,设计出极富创造力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这一实验探究问题。这种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实验设计,能快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对其探究能力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动手热情,增强探究动力

  当前,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许多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较差,无法较好的完成化学实验任务,通过分析与总结发现,影响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效率的因素包括如下两点:第一、对化学课堂教学中所学内容理解不够,理论基础不牢固,动手能力不强,受到自身能力因素制约无法准确开展化学实验;第二、部分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时,习惯于大包大揽,教师一个人完成从材料准备到实验进行以及实验收尾的环节,没有引导高中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致使许多学生依赖于观赏性实验,自己操作能力不强,信心不足。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要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就要攻克这些问题,寻找学生无法有效完成化学实验的根据,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实践动手探究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验材料以及实验设计过程进行探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存异求新。在实验开始前,安排学生自己找到实验所用到的材料,有确实验的原理以及操作手法。在实验过程中,一部分同学创新的运用滤纸取代试管,连续性滴出试剂,呈现出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在学生进行探究与创新过程中,整个实验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极大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进行乙醇乙酯实验室制法时,在学生完成教材基础实验装置后,可以勇敢提出自己的设想,设计出其它实验装置。通过对实验教学过程的创新与优化,学生动手热情增加,探究动力增强,对化学素养的提升以及探究能力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强化观察,提升观察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化学物质的形状、形态、颜色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解,并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这些性质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分析,是否产生气体、颜色的变化,发生光电现象等。此外,对化学实验中所运用到的各类化学实验仪器特点进行了解,观察其具体使用方法。观察力本身就是一种探究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着手,实现对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如在开展“铝热反应”、“镁带的燃烧”等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具体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对“扎眼”的化学实验现象学习如何正确、科学观察。通过化学反应的产生,带动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培养其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感觉到高中化学实验中有许多新奇有趣的现象,激发其探究兴趣,并将这种探究兴趣上升到探究能力的高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鼓励高中学生对各类化学实验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与推理,大胆探究,增强其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最终成长成为社会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海英、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的研究[J]、才智,,06:136-137、

[2]李长江,张英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性实验试题研究[J]、教学研究,2012,05:109-111+116、

[3]张建夫,张辉,范艳佳、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05:88-91、

  作者:周小燕 单位: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5

  生物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但如今它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虽然生物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学生的眼中这是个“小科”,大部分学校都认为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副科”,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给予该学科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定位很迷茫,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今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即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为中国未来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身教育,学生对各门学科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升学及以后的学习情况。而高中生物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在高中众多学科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如何在课堂上教好生物学,让学生们学好生物学是多么的重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素质教育,而不是千篇 一律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现今仍然统治着绝大多数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只是围着书本、老师转,并没有多少机会进行独立的思考,这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在潜移默化的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造成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高,生物成绩优秀率低,生物课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另外,这也与当今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做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就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问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经指出:“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是充分的考虑教学原则、方法和现代教学的特征,实现教学系统的内外统一。”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一标准,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在他们之间的平等地位,这是教学模式转换的基础。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这种教学和生物教学是相悖的。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86%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枯燥,容易形成厌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在认知年龄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应该避免让他们被动的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实践,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造全新的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对生物学这一学科的正确认识。

  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新教学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困难。许多学校的生物学教学观念一直没有变化,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基础性的教学开展不起来,在新的课程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难以快速推广新教学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许多教师和学生沟通只有一种形式,这样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也不能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思想。

  其次,固化思维的教学形式。虽然许多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停留在教学表面上,课堂中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课堂的安排上也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第三,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没有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训练,也没有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显得非常的重要,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当今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教学缺陷,使课堂生动有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老师可先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某山区,一个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无奈之下,她便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老师可问:她为何要自杀,生女孩是女人的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引入新课,营造了一个吸引人的课堂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呢?

  一、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仍然有一些学校忽略生物学科的地位,从领导到教师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这种情况使学生对生物的厌学心理更加明显。因此,需要正视生物在学校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的同时,学校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自己的理念,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也发生转变,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课后也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问题和想法写在一张小纸条与老师交流,或开展有关生物学习的班级主题活动使之有利于师生互动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素质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了解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尊重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尊重,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阶段,所以教育工作不能是单纯的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然而教师良好的品格会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另外,大多高中生是因为喜欢哪个老师,才进而喜欢上哪门课,学生常常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喜爱。最后,教师的本职工作便是传授知识,自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又如何传授他人知识,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强大,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又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所以,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的年代,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接受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

  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可以说是个得力的助手,它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科学和技术的使用可以

  清晰的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课本知识。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在解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时,传统的教学使用多张的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有时因为光线的原因致使一些学生不能看的很清楚,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差,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个动态过程以Flash的形式展示出来,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细胞分裂过程的直观化,教师只需要加以简单的讲解,学生就可以完全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

  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学校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生物是一个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课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刻板的规定把教科书的理论被动的灌输给学生,只能是禁锢学生活跃的思想。现在的考试试题越来越开放,这些知识不全是从教科书中获得答案,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尝试找到新的结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安排一些小实验,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实验后指导学生的汇总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自己找出答案,再做详细的记录,独立思考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有大幅度提升。

  七、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中的生物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可以被追溯到,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的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自身的现状来讲授课本中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高一的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知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上不能急于求成。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6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1重视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操作不规范,往往会影响实验进程,最终影响实验结果。传统的实验授课模式是通过指导教师课前讲解、课堂演示后就开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往往忽视了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学生中因实验操作基础的差异性,常常导致同班的学生实验进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能够迅速完成实验,而其他学生则可能因此产生急躁情绪,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以笔者任课的班级为例,学生中大部分人实验操作不规范,比如配制溶液时移液管的使用,称量时称量瓶的取放,学生常以习惯性动作代替正确规范的基本操作,往往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笔者尝试将互联网作为课堂授课的有益补充纳入到授课过程中来。为了使学生能掌握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笔者从互联网上下载了分析化学实验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视频并进行了筛选,笔者在每次课堂演示完后将本次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操作相应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加深了学生对实验中基本操作的印象,确保了实验过程中操作的正确性,从而能加快实验进程,更好地完成实验。

  2优化实验内容

  在很多医学类、药学类院校以及综合性院校都开设了《分析化学实验》这门课程,但是我们应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和本校的学生情况合理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笔者所在学校为医学高等院校,在药学、药剂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多专业均开设了《分析化学实验》这门课程,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不同的实验内容,例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应以食品为主要对象开展分析实验,而药学、药剂专业学生应以药品为主要对象,且实验内容应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化学实验基本上包括两部分:滴定分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滴定分析实验涉及的实验操作简单重复,学生往往做过两个此类实验后感觉枯燥乏味,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在设计实验内容时适当减少单纯化合物的滴定分析,而增加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分析内容,如“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奶粉中钙含量的测定”等,学生就会发现原来实验室里做的实验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分析化学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实验简单,结果可预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笔者认为还应适当增设一些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性实验即是老师给定实验题目,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然后由老师审阅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笔者通过授课发现,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是“机械式”地实验,按照授课教师的讲解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很多学生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怪异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不进行主动分析与总结。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将实验原理、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讲授清楚后就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当实验中遇到问题时,应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实在有困难再稍加指点。

  3合理安排实验课程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设置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要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分析化学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实验、解释实验现象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果一开学就开设了实验课,学生在没有学习相关理论的前提下就开始动手做实验,只能是盲目的进行操作;或者实验课程的安排与当前理论课进度不匹配,导致学生实验过程中无法与相关理论知识相联系,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实验课程的安排应与理论课程进度相匹配,例如在讲授滴定分析法理论时则开设滴定分析实验,而讲授仪器分析理论时则开设仪器分析实验,如此学生在实验时则能更深一步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实验课程设置的意义。

  4结语

  重视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技能;优化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大大提高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需不断摸索,大胆改进,试图取得更优的教学效果,为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分析化学人才。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7

  摘要: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实验属于十分重要的部分,通过化学实验学习,不但能够使我们更好理解及运用化学知识,并且能够使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根据笔者观察,并且结合当前化学实验学习情况而言,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仍需对实验进一步进行改进,从而使化学实验质量得到更一步提高,更好学习化学实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改进

  就近几年化学实验发展实际情况而言,在考试中要求我们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题目越来越多。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化学实验进行积极探究,使实验得改进十分必要,不但能够使我们的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并且能够使化学实验更加优秀。笔者就结合自己经验及当前化学实验学习实际情况,对化学实验设计改进进行探讨。

  一、进一步优化实验装置及步骤

  就当前高中化学课本中所收入的化学实验而言,虽然都是经过反复验证及精心筛选的一些经典实验,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仍会有不同问题出现,这主要就是因为当前的化学实验仍缺乏一定科学性及先进性,仍需进一步对其进行改进。对于当前高中实验而言,存在的一些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实验装置及步骤,目前很多实验装置及步骤由于缺乏合理性及科学性,有些实验现象很难观察到,这对我们学习化学知识十分不利。所以,在化学实验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对实验装置及步骤进行优化,从而能够对实现现象进行更好观察,这对我们更好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十分有利,有助于我们更好掌握化学知识。比如,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中,若选择常规实验方法,很难对由于生成氢氧化亚铁而出现的白色絮状沉淀进行观察,其原因主要就是亚铁盐能够与在碱性溶液中所溶解氧气产生反应,从而有氢氧化铁产生,因而最终只能观察到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所以,为能够观察到氢氧化亚铁沉淀,应当通过适当实验装置隔绝空气。在实际过程中,可利用煮沸蒸馏水配置溶液,在溶液上层以苯将空气隔绝,使反应在两个试管还原性条件下进行,从而可避免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可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1]。

  二、设计微型化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很多化学实验通常都只需要观察化学现象,对于这种实验而言,可不必使用过多化学药品及原料,只要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现象即可。然而,在当前很多实验操作中,所使用化学药品都远远超过实际需求量,这样虽然能够对实现现象进行较好观察,然而却导致严重浪费,无形中增加实验成本。同时,还可能会增加实验室环境污染。所以,在这些定性实验中,可设计微型实验。所谓微型实验就是在实验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药品及原料达到实验目的,完成实验。选择微型实验不但能够使化学药品及原料得到很大程度节约,并且能够有利于更好掌握化学实验操作,使我们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比如,在卤族元素还原性实验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选择分别不同卤族单质与其它卤素化学物进行反应,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其还原性,这种实验方法虽然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然而实验过程中所用到化学原料比较多,并且操作比较麻烦,需要较多时间。而通过改进成为微型化实验之后,可使这一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具体而言,选择一张滤纸,以1滴溴化钠滴在滤纸上,在滤纸湿润之后,可滴1滴氯水,此时可观察到黄色斑点,于黄色斑点处滴1滴碘化钠,此时斑点颜色转变成为浅褐色,然后于浅褐色斑点处滴上1滴淀粉溶液,此时斑点颜色转变成为蓝色。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对实验现象较好观察,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药品,大大降低实验成本,从而使微型化实验能够得以真正实现[2]。

  三、创建绿色化学实验

  对于绿色化学实验而言,其所指的就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通过合理应用实验药品及实验装置,使化学反应中所产生污染能够得以减轻,甚至消除,同时还能够通过将不同相关实验联系起来,使上一反应生成物,能够成为下一反应反应物,从而可实现化学药品的循环利用,减少化学物品排放,在节约化学药品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比如,在电解质导电能力实验过程中,教材中将盐酸及氯化钠作为原料,这两种物质在电解时会有有毒物质产生,因此可选择硫酸与硫酸钠将其代替,从而可有效避免污染发生。另外,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为能够实现化学物品的循环利用,可将两个相关化学实验联系起来,从而使反应排出物能够得以减少。比如,可将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进行联系,具体而言就是讲两个实验装置进行连接,在生成二氧化碳之后不进行收集,而是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这样一来,便能够对二氧化碳进行循环利用,并且能够同时观察两组实验现象。再比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可将尾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从而可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所造成污染[3]。

  四、结语

  在当前高中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为能够使实验更加优质,使实验更加具备科学性及合理性,应当对化学实验进行进一步改进。我们在实际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当敢于突破传统实验模式及方法,积极优化实验装置,开展微型化实验,积极实现绿色化学实验,这样一来,才能够使化学实验更加先进,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学习化学知识,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杨玉萍,樊雪玲:浅谈对一些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和体会[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2]白雪晶:浅谈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

[3]靳开敏: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学周刊,(6)、

  作者:张松林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高级中学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8

  论文摘要: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放实验教学更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潜能,也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机制,增强本科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应用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开放实验教学的体会和实践经验,对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法来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在各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实验中需要研究的教学问题。

  高校教学实验室是进行科研和生产基地的重要地基,也是培育和发展创新人才的平台。因此,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已日益成为高校教学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1]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只是对学生有限的辅助教学形式,创新和研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随着经济和信息社会对专业技能的发展,创新人才的需求增加。高校不仅承担传统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任务,而且是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明创造和科学的态度意识的重要场所。开放式实验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创新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发展空间。

  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是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必须转变思想,更新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本文结合开放实验教学的体会和实践经验,对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开放式实验室管理

  1.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三要素

  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实验主体三个要素。[3]

(1)实验时间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包括时间点开放和实验学时开放,不再统一要求,可以自由选配。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入,实验室的实验必须立足于开放时间的前提。

(2)实验内容的开放。主要是指我们的实验内容,已不再是千篇 一律,不同的学生可与不同的学科实验,实验对象相同的具体测试程序也有所不同。

(3)实验主体开放。其含义之一是实验教学的主题是自愿的,参与不再是标准要求;另一层含义是指主体试点范围扩大。

  2.开放式实验性质

  高校开放实验室从功能可分为开放式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开放型。高校实验室工作应该是开放的实验教学,促进开放运行,并促进作为首要任务人员的培训。作为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因此从实验教学的角度来看,开放实验室的完全意义上应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时间的开放,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开放。

  3.开放式实验的意义

  传统的观念认为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作为一种辅助实验课程,并且是验证式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来选择或设计自己的试验项目,实验从验证性实验到综合性和设计性过渡。[4,5]这种转变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

(1)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在实际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开放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在这一事件中,在合作的“双重”模式的学生和教师使用,在“教”与“学”,以找到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实现一个开放性实验,首要条件是建立一个开放实验室。这是我们对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开放性实验不是简单地打开了实验室将实验时间延长,而是根据项目的实验测试独立发展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的内容应具有探索和创新。

(2)促进和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提高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综合实验室,实验的设计将涉及大量的新知识,随时会有问题,这是对实验的指导教师及实验室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和提高自己。开放实验室,学生做实验在时间和内容方面不再受限制,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测试频率和测试周期节律的调控提高利用实验室资源。

  二、开放式实验室队伍建设

  1.实验队伍建设

  该实验室的水平,不仅要看看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看是否有一个思想先进,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队伍的优良作风。[3,4]

(1)加强队伍的素质教育,重视对实验教学人员的业务培训。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以雄厚的技术,奉献,敬业,创业精神,求实的精神,建立了实验队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关键。[2]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发展的相互渗透,越来越高的知识层次的需求,对实验室人员的整体情况,以便能够统筹规划和有序运行的实验室。因此,为了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学校应建立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管理水平,更新知识的专业素质,提高质量,使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方法不断提升。

(2)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结构的合理化。高校实验室应给予最优先的教师队伍。一个结构合理,优秀的运营测试团队,实验教学和科学实验的有序,提高了实验教学保障的基本水平。高校教学型的测试团队,应该注意的年龄结构和合理的职称,使技术职称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团队年轻,并给高级工作人员充分发挥青年实验者主导作用,逐步完成了新的取代旧的实验室技术人员,以提高实验队伍业务水平。[4]充分吸引理论和研究培训和教学经验的高品位,高学历,高品质,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实验队伍作为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以促进学术标准,提高教学水平。

  2.引入新的激励和竞争机制

  为了调动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以激励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自觉地为实现实验室工作的各项目做出贡献智慧,高效,有序运作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些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都必须围绕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师,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积极参与,有利于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为全民终身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借鉴现代新知识,新管理,帮助促进了实验室人员的智慧发挥。

  3.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实习基地

  专业教学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习基地开展课外开放实验,创新实践教学的实验研究本科学位的学生提供了课堂的主会场,帮助学生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产实践,而且要帮助学生研究自己的实践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思路。

  三、开放式实验的指导问题

  1.建立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开放式实验室对指导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求他们有超前的科学实验意识和世界一流的敏锐眼光。实验指导教师实行相互交流互访制度,国外著名大学教师来国内学校对实验室指导和建设,从实验使用、管理和实验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使实验室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思想。另外给国内实验指导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去国外大学实验室进行访问学者,才能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实验室教师吸收新鲜思想,保持世界一流实验指导意识,进而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实验室开放教学中,实验性质由验证性向设计性、综合性过渡,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中,无论是实验项目的数量,还是实验项目的难度都远远超过以往,为了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效果和质量,各实验室需选拔出责任心强、知识面宽、实验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开放工作。

  2.尽快培养或引进一批承担实验室开放的师资队伍

  承担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教师在准备、辅导开放式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比以往更多的知识难点,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将会更高。首先实验室主任要由高学历、有较强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来担任,只有高水平的实验室主任才能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做出良好的规划,并对实验室行使有效的管理;对实验指导老师从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加强培训,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熟练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演示的手段;其次要引进一批了解新技术、新知识国外大学的师资队伍,探索实验新方法,提高实验室开放的质量和效率,对新进教师全部引入实验室工作,熟悉相关课程的实验程序。最后探索对高校实验教师实行合理走读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实验教师资源以及资源均衡发展,促进实验教师资源薄弱学校实验发展和提高,另外走读还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师积极性,防止实验教师资源浪费。

  四、开放式实验室资源共享

  为了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未来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开放和共享教学资源。高校实验室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硬件和软件,三个重要方面的管理。实验室人力资源发展是原动力,设备和硬件资源是实验室发展的基础,实验室软件管理是有序高效运行的保障。这项工作不仅有利于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研究水平,而且提高仪器的利用率,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扩大开放,开放给学生和教师,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重复,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因此,做好人力资源,设备和实验室资源,是实验室建设的基础工作中的合理分配。[4]

  五、结束语

  在这个重要的教学实验室、科研平台建设中,人力资源、设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实验室管理的三个和谐管理是重要方面。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开放式实验室是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促进实验教学的开放形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籍长志.基于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趋势的几点改革建议[J].现代企业文化,,(11):183-184.

[2]杜亚琳,马鸿艳.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4):47-48.

[3]徐小明,张湘伟,丁政,等.开放型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与系统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6(8):80-82,112.

[4]杨洲,李静.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3):32-34.

[5]王其军,吕栋梁,辜音奎,等.实验室开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6):88-89.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9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1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也是物理研究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演示实验普遍使用在中学和大学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辅助课堂教学:(1)建立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2)提供可观察到的素材以促进学生逻辑思考;(3)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其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验现象分析;(4)通过实验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技能。因此,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不可替代,甚至可以说一节物理课如果没有实验是不完整的[1―6]。现实中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却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课前实验仪器的调试和准备工作非常繁杂,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部分物理实验都可以采用动画或多媒体视频形式播放出来,所以部分老师更愿意用后面的替代方式。(2)重视分组实验,轻视演示实验,各高校一般都对分组实验投入较多,台套数齐全,而演示实验由于设备昂贵,种类繁多,反而不及分组实验受到重视,甚至有观点认为既然有了齐全的分组实验可供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实验或可免除;(3)由于大学物理课程一般放在一年级或二年级开设,这个阶段正好是大学阶段课业集中的时候,导致许多学生对于课前的预习敷衍了事,教学效果不良;(4)演示实验报告由于不需要处理数据,因此质量普遍不高,部分照抄实验指导书或者从网上直接下载,能认真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的学生比较少。

  2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作用,促进理论教学

  大学物理课程中部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如果仅仅进行理论分析或者多媒体演示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演示实验可以将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以客观现实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1)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在每学期期末的时候就将第二个学期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项目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整理发到每个任课教师的手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2)认真研究每个演示实验项目,由于每年都有新的项目增加和新的老师加入,教研室的一项重要教研活动就是系统地向任课教师介绍演示实验内容、讲解实验流程和分析实验现象,介绍工作由教研室的老师轮流承担以促进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3)部分实验由实验员配合任课教师随堂演示。部分演示实验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则可以由实验教师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如高压线带电操作实验,高压输电线的电压可以达到5kV―50kV,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演示前由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和主要的实验仪器,实验的'操作则由实验教师完成,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实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3构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不断更新演示实验项目

  在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演示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教学相结合,实现了演示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加快了演示实验项目的改进与创新。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本科生,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显然立刻要他们进行研究创新型实验或者设计性实验是不合适的,但是在这个层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气氛、锻炼探究能力则是有益的。因此对演示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则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教研室研讨提出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演示实验室则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独立操作、研究实验现象并撰写实验报告。另外演示实验室也为不同学科的师生提供了科研的场地,使科研和教研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与改革实践表明实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和增设开放性演示实验等建设思路和运行模式是正确的、可行的。

  4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教育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还组织学生对一些演示实验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对实验项目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探究,通过撰写小论文或设计小课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团队协作的能力。如超导磁悬浮的动态演示实验,将一个简易列车模型放置在盛放临界高温超导体之上,当永磁体靠近超导体表面时即可在超导体内部形成极大地磁通密度梯度,形成很大的感应电流而对永磁体产生强烈的排斥效应,斥力与距离成反比,在一定的高度可以克服超导体的重量而使其悬浮于永磁体之上。当超导体离开永磁体时,在其内形成负的磁通密度梯度而产生反向的感应电流,对永磁体产生吸引的作用,同样在某个距离可以使超导体倒挂在永磁体的下方,并可在旋转磁场加速装置作用下,沿轨道以悬浮或倒挂悬浮状态无磨擦地连续运转。学生观察与操作结束后对超导体有了初步的认识,要求他们查找目前磁悬浮系统的分类、原理及其特性,再进一步分析我国自制的磁悬浮列车的现状、特点及在世界所处的水平等。在电冰箱制冷的演示实验中,氟利昂容易在低温下气化和高压下液化,而它再次在低温下气化时将大量吸热,由于它的沸点极低,常压下为―29。8℃,故可以利用它来制冷。学生在实验时注意观察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压力,触摸感受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的温度,从而可以了解空调和冰箱的工作原理,从现实的角度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学习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调查为什么国际上会禁止氟利昂作为制冷剂,调查制冷剂的分子结构和特性,讨论有哪些新型的制冷方式和制冷剂。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常用电器进行研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再通过小论文和小课题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相互探讨开拓学生的视野、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最终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在以后和生活和科研中解决问题提供借鉴。

  5建设演示实验网络教学课程

  加强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和演示实验网络平台的建设对演示实验课程建设至关重要,我们通过搜集、自己拍摄和设计制作,形成了一整套的演示实验教学资源、生活中的物理常识以及各种演示动画等,通过编辑做成的视频文件大小为1~5MB左右,播放时间为30s~2min左右,方便学生从网站上直接观看,对所有的视频教程都配有文档型的解说文件,以及相应的学习提问。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方便地交流、讨论。

  6改进实验教学,充分使用演示实验资源

  课堂演示和开放式实验室也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好演示实验,为了充分实验室资源,适用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在2013级到级的所有开设了大学物理课程的本科生之中进行了新的教学尝试。,根据教研室的研讨结果,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作为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考核的一个内容,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做一次2学时的演示实验,考核的内容为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满分为5分计入到大学物理课程的平时成绩。这种教学方式在本届的2522名学生中实行,我们通过教师的操作讲解以及穿插提问,提示学生注意实验现象和操作方法,留1学时的时间给学生自己操作,课后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对2498名参与学生的报告批阅情况来看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这种教学方式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将演示实验室的时间段分配给各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班级数量和每班人数安排相应的时间段,学期末再集中安排若干学时的开放实验室,给感兴趣的学生再次提供操作和学习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7结束语

  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随堂演示都给本校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增加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演示实验的开展也不断遇到挑战:实验仪器的大型化;校区的增加使得授课教室与演示实验室不在同一栋教学楼;教师的教学进度基本相同等都带来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发挥智慧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让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10

  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改革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教学,增加基本操作实验,压缩性质验证实验,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基本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是进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必须保证合理的课时比例,即可安排集中训练,也可穿插在有机合成实验中进行,如洗涤、蒸馏、萃取、重结晶、常用仪器操作方法、常见有机反应装置安装和使用等等,教师要强化各种基本操作的要点和使用范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必要时可进行考核,实现人人达标。性质验证实验要适当减少,对必要的验证性实验,要尽量与专业性质联系起来,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不断改进,以提高实验的应用性和趣味性,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如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做“糖类物质的性质实验”,可把这个实验改成不同糖类物质未知样品的鉴别实验,教师提供未知糖类样品,学生通过实验加以区分鉴别,既验证和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又从实验结果中获得了成就感,学生对实验越感兴趣,收获就越大。在经过基本操作实验和基本有机合成实验的训练后,可开设综合性实验,就是把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化学性质鉴定、组成确定、有关物理常数的测定等内容结合在一起的实验。这种实验内容多、操作繁琐、所需时间长,要求学生要全面掌握实验过程,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各个操作的衔接,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如“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通过苯胺和冰醋酸的加热回流反应制备乙酰苯胺,减压过滤后得到粗品,再经重结晶制得纯品,烘干,测定纯品的熔点,计算产品的纯度。通过完成这一综合性实验,学生练习了合成、减压过滤、重结晶、测熔点等基本操作,掌握了苯胺乙酰化反应的原理和乙酰苯胺的制备方法。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都得到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3]。在扎实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基本操作训练后,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教材或者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选取实验题目,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去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确定实验方案。实验中仪器、设备的选用及组装,药品选用及配制,实验步骤的组织实施,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计算,实验报告的完成等一系列的内容,都由学生独立来完成。教师则要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进行监督、把关和指导,以保证实验顺利完成,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训练和培养过程。如合成苯甲酸的实验中,就可设计两条合成路线,或选用甲苯为原料,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或选用苯为原料,采用格氏试剂法,选择哪条合成路线更合理,更简便易行,以及如何进行实验操作,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完成,实验中得到的经验与教训反过来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这种实验费事、费力,但是实验效果较好,强化了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确立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4]。改革实验讲授方式,要求学生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查阅资料,撰写预习报告,对实验目的、原理、过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上实验课时,教师或采用问题教学法,就相关实验内容向学生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或采用讨论法,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的原理、实验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学生严格操作规范,注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记录好数据,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立足于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实验教学中,配合教师的讲解和操作演示,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多媒体实验演示,可以在学生面前呈现出全面、具体的实验过程,实验演示效果清晰真实,学生可以很好的了解实验步骤、实验所用仪器、操作注意事项等,对实验有了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思考和探索。对于一些在目前条件下不能开设的实验项目,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了解这些实验的现象和过程,变抽象为形象,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开放式教学,定期施行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的制度,鼓励学生或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根据专业特点或兴趣爱好自选课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与教师一起讨论研究后,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撰写相关实验报告,对于其中有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3改革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改革实验教学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要考核学生掌握了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是否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的评定,从而引导学生由过去只重视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向重视培养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因而,针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特点,为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与能力,要对学生的实验成绩实行综合评定,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主要包括实验预习占20%、实验操作及方案设计占30%、实验报告占10%、期末考试由操作考核和笔试考核组成,各占20%,共同组成实验成绩[4―5]。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案确实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

  4结语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为实验教学拓展了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成为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需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11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优化要遵循科学性、直观性、效益性、绿色性原则等,在此基础上从常规实验、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与优化思考:改进与优化化学实验装置与实验药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开展探究式实验、综合性实验、趣味性实验等。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优化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实验教学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改进与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使化学实验有效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吸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1、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优化原则

  化学实验作为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要达到改进与优化的目的,必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1科学性原则:

  高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化学实验的改进与优化必须要遵科学性原则,包括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的配备要科学,实验操作程序要科学。高中化学实验只有遵循科学性原则,才能确保实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使实验得出的数据与结论具有真实性。

  1.2直观性原则:

  高中化学类型丰富,但是无论哪一种化学实验都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只有遵循直观性原则,化学实验才能够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而不是模糊不清。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能够比较清楚、直观地获得了解到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获得直观的实验结果,全面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与实验感悟能力。

  1.3效益性原则: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优化必须要重视效应性原则,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节约实验成本,力求运用最低的实验成本,获得最优的实验效果,追求化学实验最佳效益。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高中化学实验成本,节约教育教学资源,也能够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1.4绿色性原则:

  随着绿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优化要将绿色理念作为一个重要思想,遵循绿色性实验原则。绿色性原则不仅要充分考虑化学实验的环保意识,将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教师要加强实验过程中引导,使学生规范操作,确保实验安全性,真正构建绿色化学实验。

  2、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优化路径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下面从常规实验、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提出一些思考。

  2.1改进与优化常规实验:

  常规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类型,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实验能力。高中化学常规实验改进与优化着力点重要包括两个方面:实验装置与实验药品。改进与优化实验装置。高中化学教材中,部分实验装置不够简便,效果也有待加强,化学教师要善于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适当的改进与优化,简化实验操作程序,增强实验效果。例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比较”’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改进与优化,将教材原本分开实验的操作,通过实验试管组合,强化实验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开发简易的实验装置与实验装置替代品,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实验成本,简化化学实验,体现绿色实验理念等,提升化学实验效率。改进与优化化学药品。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时效性比较差,往往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为了提升实验实效性,教师可以改进与优化实验药品,以提升实验时效性,节约实验时间。例如石蜡油分解实验,不仅实验时间长,而且实验效果不明显,教师可以改进实验药品,采用硫酸铝作为催化剂。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药品的添加顺序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

  2.2改进与优化实验教学手段: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手段改进与优化应该着重于以下两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微型化学实验。适当运用媒体。高中化学试验中,部分实验通过实验效果不显著,如果化学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能够将微观实验宏观化,强化化学实验效果,便于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认识;此外,化学试验中运用多媒体还能够化抽象为形象,通过多媒体形式演示实验,将平面感觉演变为三维直观感受,促进学生对高中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与消化吸收等。例如高中化学中酯化反应,学生往往只了解乙酸和乙醇通过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对反应过程中不熟悉,而多媒体则可以生动地呈现这一过程。开展微型实验。微型实验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不仅实验现象显著,而且便于操作、安全性能高、实验普及性强。因此高中化学实验要积极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实现实验仪器微型化与实验规模微型化,提升实验教学效率;同时,微型实验要与多媒体、常规实验等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微型化学实验的实验效果,凸显微型化学实验优势。

  2.3改进与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始终保持吸引力,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与优化实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探究式实验、综合性实验、趣味性实验等。丰富化学实验类型。目前高中化学实验主要以验证实验为主,探究性实验、综合性化学实验较少,高中化学教师要丰富高中化学实验类型,开展一定比列的探究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通过综合性实验,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并且能够进行创造性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创造能力。趣味实验是激发学生实验学习兴趣的重要路径,高中化学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积极探索趣味性实验路径,激发学生自主实验的潜能,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滴水生火”的趣味实验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总之,高中化学教师要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改进与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效率,将化学实验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洪文伟;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05):56-57

[2]王秋芳;优化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08):95-96、

  作者:贾金花 单位:农安县实验中学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12

  中职卫校生物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内容摘要: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中等卫生实用型技术人才中显得十分重要,这就为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却存在着很多误区。“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创建适用于中等卫生技术人才综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时刻以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更好地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

  关键词:卫校 生物 实验

  生物是卫生学校的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中等卫生实用型技术人才中显得十分重要,这就为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却存在着很多误区。“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所存在问题

  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传统的中等教育大多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现象。实验教学的计划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而制定的。从内容到进度基本上都是依附于理论课,没有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陈旧,多是验证课堂理论实验,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实验设备落后,实验用品不够。从而使学生缺乏独立实验操作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2、缺乏专职的生物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肩负着学生实验的准备、实验仪器的维护保养、实验场所的管理、疑难技术的操作与指导。其重要作用往往是理论教师所无法达到的。然而,目前学校缺乏专职的生物实验技术人员。生物实验人员是兼职的。业务不够精通,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操技术和能力。

  3、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传统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当前学生实验报告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固定书写框架太多,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过少,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普遍,只按教材内容填写而不按实际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的`也大有人在。这些都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和没做过实验的学生成绩相差不多,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二、卫校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教育者应以“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和实操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是实验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实验研究被纳入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居于同等重要地位的教学环节,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实操型人才。重视实验教学,还应加大实验室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使人人都有实验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生物实验室应配备一名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训,给实验人员提供出外进修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机会,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业务水平。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从制度上解决实验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待遇问题。

  3、改良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抱着走”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告诉学生实验原理,实验所用仪器及药品实验方法和步骤,甚至将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全都告诉了学生,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个人认为,生物实验教学中更多地应采用启发诱导教授学生的实验方法。例如,在蛋白质电泳实验中,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要求学生注意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仔细观察电泳缓冲液的配制、加样、电泳及染色等重要步骤,观看视频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该实验的一些重点问题和难点加以强调和解释,之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这样学生对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就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即可进入实验操作阶段,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加强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加强动脑、动手,掌握方法,提高实操能力。

  4、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这是生物实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组成,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前预习(1O%)、课堂表现(2O%)和实验报告(2O%)组成。在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与方法,做到实验时心中有数,以课堂随机提问方式进行;课堂表现只是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学习态度和协作能力;实验报告中重点考查学生的从实验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心得和想法。实验操作考试主要选取基本操作与能力验证两方面的小实验进行操作考试,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

  总之,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创建适用于中等卫生技术人才综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时刻以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更好地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13

  采矿工程的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高校实验室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一直以来偏重于科研目的的定位令采矿工程实验室的教学意义弱化,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分析了采矿工程实验室从科研型向教学型转化的措施,认为实验教学应当从培养采矿工程人才出发,紧密结合采矿工程专业发展趋势,满足科研发展需求。

  关键词: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科研型;教学型;转化

  1前言

  高校实验室近年来蓬勃发展,各有特色,但从基本功能出发仍然可以分为教学型实验室和科研型实验室两大类[1]。两类实验室均担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重任。但由于定位不同,科研型实验室和教学型实验室的功能存在显著差异。科研型实验室以充足科研基金保障、专业人才负责、科学制度管理等条件为依托,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孵化场所。而教学型实验室以教学为出发点,承担高校实验教学任务,致力于帮助学生深入实验实践、增强创新创造、夯实科研能力,是培养优秀研究生人才的重要平台。然而,教学型实验室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定位模糊、课程不完善、设备老旧、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实验室的发展。采矿工程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主要侧重于地下岩土体的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矿方法设计等,对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更为明显,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服务。本文基于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科研型实验室向教学型实验室转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当采取的措施。

  2“科研型”向“教学型”实验室转化面临的问题

  2.1面向本科生开放程度不高,支持创新不足

  培养学生创造力除了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之外,还要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科研型实验室具有优越的硬件条件和资金支持,理论上一旦向本科生开放,将能够提供良好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但由于传统的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相互独立存在,科研实验室在本科生教学中的角色一直处于缺位状态,实验教学的重任主要由传统教学型实验室承担。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是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体系,不仅实验教学内容陈旧过时,科研实践能力训练也浅尝辄止,学生们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2.2本科生教育与科研型实验室设备条件脱节

  纵观全国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院校,除了一些经费较多的中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的实验设施相对较齐全,大多数采矿工程专业院校都没有设备较为齐全的采矿工程实验室,这与采矿工程建设和日益增长的采矿工程实验的需求不符,将会极大地影响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2]。目前的本科生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老旧的实验课程,掣肘当今的本科生实验训练。科研型实验室与本科生教育的结合离不开本科生课程的准确引导,否则即便将科研型实验室中的先进设备开放给本科生,也会面临设备利用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等系列问题。

  2.3科研型实验室教学队伍培养

  科研型实验室拥有众多的知名教授、副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等,承担着科研课题等科研任务。他们身在科研创新一线,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方向,对先进设备仪器的使用也较为熟练。虽然科研型实验室人员也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与经验,但面临数量庞大的本科生,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也会成为科研人员的难题。传统的教学型实验室仍在本科生教育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师资队伍也相当可观,但是他们往往受传统高校教育方式的限制,对原有的实验课程较为熟悉,而难以接受新的实验条件。如何调动科研型实验室中人员的教学积极性以及提高传统教学型实验室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教学队伍培养的重中之重。

  2.4科研型实验室利用率较低

  采矿工程专业涉及面较广,且采矿工程现场环境较复杂,很多矿山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高校和科研单位来提供技术支撑,而这些科研项目都需要将现场情况与实验进行结合。一方面,受高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基础性的实验无法进行,严重制约科研项目的开展;另一方面,采矿工程实验室设备较少,本科生教学任务较重,不能很好地平衡科研与教学的管理问题,影响科研实验的有效利用率。

  3拟采取措施

  科研型实验室向教学型实验室转化,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3.1整合设备资源,履行教学职能

  实验室开放现已成为实验教学改革和现代实验室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科研型实验室拥有的大量先进实验设备一旦向本科生开放,有助于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科研型实验室往往相对封闭,与传统教学型实验室相比也更加难以协调,高校应当与科研型实验室所在的学院进行沟通协商,按照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总体需求,合理调整实验室布局,实现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合理布局。将现有的实验室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除了保障正常的科研需求外,将部分设备资源整合到实验教学资源中,加强协作、发挥优势,促进实验室资源在本科生教育中得到合理应用,有力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3.2依托先进设备,丰富教学内容

  实验教程及相关教材是本科生实验训练的关键。由于高校扩招造成本科生数量庞大,传统教学型实验室仪器资源紧张,限制了实验课程内容的发展。科研型实验室建设力度大,其实验装置、仪器设备大都为国内外先进的产品。将先进设备利用好,有利于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此外,大多数科研实验室不仅承担一些重大纵向科研项目,而且积极与地方和国外进行横向合作。这些科研项目为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提供了平台。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创新项目,并依托科研型实验室的优良条件,合理有序地使用试验设备,并帮助学生完成创新成果,这不仅使得实验课程更具活力,也会极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3.3培养教学队伍,优化用人机制

  实验教学人员是实验室正常履行教学职能的重要基础,教学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以人为核心,要想形成充满活力的实验教学氛围,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重视科研人员的教育能力,使他们既能为教学服务,又能完成科学研究。科研型实验室具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大型仪器设备、重大科研创新项目等优势资源,将科研人员纳入到教学队伍中,鼓励他们完成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实验室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学校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每年选派2名实验技术人员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学习国外高校实验室先进的实验技术与管理经验,形成了高水平实验队伍。目前,矿业工程实验室拥有专职实验教师5人,其中博士3人,具有高级职称3人。

  参考文献

[1]王永超.科研型实验室可以兼顾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3):7-9.

[2]谷明霞,等.高校科研型实验室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36):24-25.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14

  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内容逐步增多,学习的知识逐步抽象,逻辑性增强,单是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就有七章二十三节,设有实验42个,其中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20个,这就意味着高中化学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性和探究性学习,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实验和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许多高中化学教师都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教,学生怎么努力,最后学生的化学成绩依然不理想,有的觉得学习化学太难,逐步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开始放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分析整理,我总结出造成化学实验教学低效性的原因有:

  1、许多教师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做实验时照搬课本上的固定模式,没有运用新颖和独特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部分教师把实验放在嘴上,靠一支粉笔就把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然后靠一张嘴把实验的整个过程讲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听实验和背实验,压根儿没有亲自操作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实验教学当做重点学习的对象,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就不会得到锻炼。

  3、有的教师对实验要求过于放松,没有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学习思维。教师通常对实验试剂的用量、滴加顺序、反应温度等条件过于放松,没有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这样的实验不但不容易成功,反而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环境和危害学生的健康。

  4、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失败率高。有的教师认为实验很简单,只需在课堂上按照书上的步骤做一遍就行,没有在备课时多做几次实验,到课堂上做时失败率往往很高,教师情急之下一时找不出失败的原因,就随便找借口解释,敷衍学生。

  5、教师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化学操作实验。随着计算机时代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手段,有的化学教师甚至用它代替实验教学,一张接一张地播放影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屏幕上的图画学习实验,这导致实验的真实性大大降低。

  6、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时,没有相应的指导、评价和总结,注重过程忽略方法,让实验变得随意和盲目,学生在小组内缺乏指导,过于随意,实验得不到好的结果。

  二、提高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将化学实验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高中生无疑是繁忙与艰辛的,枯燥无聊的学习只会让学生更加排拒,因此,教师要采用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如在学习高锰酸钾和明矾等物质时,教师为吸引学生的眼球可以表演这样一个实验:教师手里拿着三块颜色和大小都相同的棉布条,让学生全部看过之乱用火点着。结果,第一块布燃烧得特别旺盛,不一会儿就烧光,第二块布也慢慢地烧光;第三块布烧不着。学生都感到奇怪:三块相同的棉布条,为什么有的燃烧得快,有的燃烧得慢,有的干脆烧不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让他们讨论后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了解释。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实验本身是一种探究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验教学中需要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如制备Al(OH)3有各种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都基于不同的原理,学生可以逐一对这些方案进行探究,这些方案可以用化学反应公式表示:

①Al3++3OH-=Al(OH)3↓;

②Al3++3NH3H2O=Al(OH)3↓+3NH+4;

③AlO-2+H++H2O=Al(OH)3↓;

④2AlO-2+3H2O+CO2=2Al(OH)3↓+CO2-3;

⑤Al3++3AlO-2+6H2O=4Al(OH)3↓,

  学生通过方案的设计、对比和分析,既巩固和拓展了知识,又清晰建立了Al(OH)3两性的概念。

  3、教师鼓励学生多加思考,不能只听实验、背实验。

  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应占据主体地位,不能只是听实验、背实验,要根据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实验,如教材采用在沸水中滴加FeCl3的方法,利用加热促进FeCl3水解制取Fe(OH)3胶体: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教师先做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促进FeCl3水解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加热,学生再通过实验证明,将少量Na2SO3固体或溶液加入FeCl3溶液中同样也可以得到Fe(OH)3胶体,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不再局限于听实验和背实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4、有组织的进行分组实验,保证实验的严格缜密。

  教师在分组进行试验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严守实验规定,按照实验室规则进行试验,不能有违背实验室规定的行为,在分组进行实验时,教师要提出明确且严格的实验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化学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必要时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教师有针对性地创新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实验当做化学课堂的最高法庭,将每一堂化学课都讲解得生动形象,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学好化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静、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王丹、中学化学课堂导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朱章洋 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15

  摘要: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是根据化学理论课制定的有关实践能力的表达,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验课程是化学知识向多极化扩散的核心课程,在实验课程上教师要积极采用灵活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积极融入实验操作中,帮助学生认识理论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练就通过实验看本质的重要能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是帮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探究性实验,唤起学生对探究式化学实验的热情和信心。

  关键词:探究实验;化学实验教学;新思路

  高中新课标对化学实验课程有更高的要求,倡导学生积极加入其中,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相应理论知识的习惯,让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内化。成功的化学教学实验是顺利开展化学这门重要课程必须的条件,良好的实验氛围可以强化学生的探究性意识,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探究性化学实验的顺利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打开学习思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地将学生的思路与教学思路完美契合。下面我结合个人经验谈谈提高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学生化学知识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创设探究实验情境,积极提出实验问题

  实验情境的创设对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相应的实验背景,延伸出学生对日常生活可见实验现象进一步认识,从生活现象着手切入实验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最终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性。例如:教学“氧化铝两性探究性实验”时,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引入常见的“铝长毛”现象,先为实验的开展进行适当铺垫,然后让学生自制氧化铝,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热情,通过自制的氧化铝探究双性性质,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微量化和生活化,自然实验过程中探究氧化铝的性质就顺理成章了。通过创设探究实验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应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相应化学知识的前提下提高操作实践和探究思考能力。又如在电工操作过程中为啥不能将铝导线和铜导线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探究问题所出的原因,经过铺设的探究性实验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实验探究过程后,让学生进行原因总结,在实验课程结束后教师再进行归纳,解释铝和铜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腐蚀。让学生亲身体会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意义,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态迎接每一个实验开展过程。

  二、实施实验合作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效率

  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是新课程改革后必需的发展趋势,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课程成效性,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机制,让学生之间有足够的交流时间,从而充分认识到实验进行的本质,促进化学实验合作顺利开展。这种团队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实验误差,同时利用每个学生的优势将实验学习推到最高限度,有利于学生实验合作进行,提高效率强调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与组员交流合作,从而更好地完成试验任务,让人为因素产生的实验误差降到最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能够最大限度将学生个体之间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有利于学生学习资源的整合,从而有利于深度挖掘实验知识。例如:在鉴别实验中,“苯、乙醇、溴乙烷”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对三瓶未贴标签的物质,一组学生可以用水鉴别浮在水上的苯,一组学生可以鉴别融在水中的乙醇,最后一组学生可以鉴别水下的溴乙烷,然后三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融合。通过实施实验合作机制,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相应实验操作,并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为全面进行探究式实验奠定基础。

  三、优化实验环境,仪器用品得当

  探究式实验讲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的基础一是教师资源是否雄厚和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掌握牢固,二是具有高质的实验环境。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手把手教学可能性很小,在实验过程中要很好地进行探究性实验,首先要具备相应实验仪器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相应仪器和药品是进一步进行探究实验的基础。例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制乙炔和氨气”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将需要的仪器设备备齐,如棉花、导管、酒精灯高锰酸钾粉末等,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做好充足准备,尽可能让优化后的教学环境惠及每一个学生,从而为教学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做好保障。同时教师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将正确的装置之间的连接方式操作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正规的操作过程,如如何取药品,如果皮肤不慎撒上浓硫酸应该如何处置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综上所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问题,并为学科知识和教学思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思维能力扩散,同时教师也应该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卓娜、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

[2]刘女兢、“启发—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

[3]王二利、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陈爱香、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D]、河南大学,、

  作者:孟丹丹 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生物制药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共16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专业一门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实验过程中是“照方抓药”、“依葫芦画瓢”敷衍了事[1]。为了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用,从课程自身性质和专业特点出发,结合作者从事有机合成实验和有机实验教学的亲身经历,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做实验的源动力,是使学生由“要我做实验”转变为“我要做实验”的关键所在。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知道世界上有机化合物最多,很多日常用品是从实验室里合成出来的,但学生自己感觉不到,告诉学生,到有机实验室,可以合成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例如:洗涤用品肥皂、阿司匹林药物,从茶叶中提取出烟碱等。这样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有种强烈的好奇,想去实验室里试试。其次,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机合成实验中尽量不要把实验步骤讲解过细、要求过死,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2]。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告诉答案,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是都按教师规定的或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做,学生感觉是给老师做实验或者是重复书上的内容,就不会投入精力做实验,敷衍了事,学生会对实验失去了兴趣。最后,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地评价非常重要。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有所创新,比如好的想法和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教师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科学合理地思考问题,不对的地方,说明原因。学生很在意指导教师对他们的'想法和行动的看法,如果我们不准学生想或是忽略学生的想法,慢慢地学生不敢想,也不愿想,做实验就是敷衍了事。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实验报告的批改,一定要及时认真,对于做的好的,特别是有创意的地方,一定要肯定,给予好的成绩,做的不好的,要跟学生说明清楚。总之,在安全可行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才能培养出兴趣。

  2不同类型的实验要求

  2.1基本操作性实验

  在当前强调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综合性实验的同时,不要忘记和淡化基础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实验教学的根本,是必须扎扎实实做好的一件事情,没有基础或基础不牢,就谈不上综合,更谈不上创新[3]。基础性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规仪器操作方法及基本理论等[4]。有机化学实验涉及基础性实验有熔点的测定、蒸馏和沸点的测定、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简单分馏、薄层色谱和柱色谱、重结晶和萃取等。其中有些实验在无机实验中学习过,比如重结晶,对这个实验指导教师要说明清楚不同点:是操作方法使用范围扩大,不是简单地重复以前的实验。无论是第一次接触到的还是在以前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性实验,一定要求严谨规范,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常规仪器的操作方法一定要规范正确,否则容易造成实验事故,损坏仪器设备。基础性实验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行为的关键所在,也为后面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综合性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的综合性实验主要是有机合成实验,是本课程内容最丰富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兴趣最好的地方,能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一,有机合成实验内容丰富,可以选择教材上经典的有机合成实验,如1-溴丁烷的制备、正丁醚的制备、乙酸乙酰乙酯的制备、生物碱的提取等。训练学生正确地组装仪器和使用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这些合成实验时间较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简单高效地分离出产物,要求步骤正确、操作规范,如果学生实验顺利,能合成出来的产物分离较纯净,产率高,学生的成就感很高,兴趣也就来了。也可以让学生合成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肥皂等,学生亲手合成出和商场买回来一样的东西,很兴奋,感觉到实验有用武之地,不是书上那些空洞的知识。还可以选择教师的科研课题,只要实验条件要求不是很高,又不危险,让学生合成出新物质,学生们的成就感就更强。第二,有机合成实验的路线多样性,如果说有机合成的理论课是一门艺术,那么有机合成实验就是艺术品。给定具体的产物,可以从不同的原料经过不同的合成步骤合成出产物,指导教师先给出不同的合成路线,让学生选择其中一条路线,自己连接仪器装置,人的大脑喜欢多样性,有些学生就会想出更多的合成路线,方案可行的话,让学生现场实验。如果学生的想法合理可行,会非常高兴,甚至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设计实验步骤;如果不具备操作可行性的话,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学生还是乐意接受的。第三,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要及时引入到基础实验室中[5]。让学生有与时俱进的感觉,新方法比传统的方法简单容易操作,比如合成产物的分离和检测,有很多新的方法。如果实验条件允许,就采用新的方法,书上的旧的方法就不要使用,要让学生跟上时代的脚步;如果一些旧的方法迟早要淘汰,指导教师要尽力更换,即使不能购买新仪器,也要向学生说明新仪器的用法及优点,学生有印象,以后继续深造或工作中遇到时,不至于茫然不知。

  2.3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指导教师给出实验名称,让学生查阅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内容和相关的文献,学生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分析、评价之后,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列举出实验所需要的药品和试剂。然后让学生上交设计的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评阅后,总体上合理可行的方案,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是检测学生们设计出的实验方案的合理可行性最好的方法,同时也能纠正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最后让学生写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没有具体的实验内容和预期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拟出的实验方案可以是借鉴文献上的,也可以在旧的实验方法上进行改进,初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后在实验室里检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果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够在实验室执行,学生很有成就感,就会对实验充满好奇,并乐意探索实验。

  3合理的考核体系

  考核是实验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考核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5]。以往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30%。平时成绩主要看实验报告,有些同学写得认真就会得到好的成绩,而指导教师并不知道该生实验操作如何,更严重的是,有的实验报告是抄袭的,实验数据是伪造的,学生主要精力放在实验数据和认真书写实验报告上,不在意如何去做实验,就无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学生有如此的想法主要责任在指导教师,因为考核评定成绩的方法太狭隘,让学生有空可钻。最后一个实验指定为期末考核实验,学生认为只要做好最后一个实验就会有个好成绩,这样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针对以上的不足,经过不断地摸索,建立相对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平时成绩70%和期末成绩30%。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成绩70%和实验报告成绩30%,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40%、实验结果30%、实验室卫生习惯10%,每次实验结束及时给出实验成绩。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成绩包括文献查阅20%、实验设计30%、实验操作30%、实验结果10%、实验室卫生习惯10%,实验结束给出成绩,避免了只重实验结果轻视实验过程。期末成绩考核包括笔试40%和操作60%,笔试采取闭卷,考查实验室安全知识、仪器的操作方法、实验操作易错地方等,操作考核上学期基础操作性实验多,重在考核操作的规范方面。

  4结束语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渐意识到,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作保证。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