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共5篇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2022-07-01 08:39:32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共5篇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以供借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共5篇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共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主题:成长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旭花/巩义市米河镇第一初级中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5)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学习这个单元,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了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识理的成长过程。学习时,要注意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表现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从而受到思想的启迪。同时,要结合课文思考:文章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的生活,到底要表现出怎样的主题?结合课文做出自己的理解。另外,文中还有一些精彩的段落,像对百草园生活的描述、过渡段的安排等,可选择相应的语句让学生揣摩和思考。

  3.学情分析

  十二岁的孩子童心未泯,对故事很感兴趣,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经过预习,90%的学生能复述出美女蛇的故事以及捕鸟的过程,能够读懂文章。在批阅预习作业“你的童年时代有属于自己的百草园吗?它是什么样子的?”过程中,发现70%的学生写景不够具体,调理不够清楚,只有10%的学生运用了修辞手法,重要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不能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针对初一同学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要让同学学会观察,以及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做到情景交融。

  教学目标:

  1、借助资料能够准确介绍作者及作品,并读准生字字音,了解生词意思。

  2、通过分析第二自然段景物描写,能够说出作者景物描写时抓住特征有序描写的妙处。

  3、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体验,能够说出本文主题--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快乐自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第二自然段景物描写,能够说出作者描写景物时抓住特征有序描写的妙处。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体验,能够说出本文主题--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快乐自在生

  1 / 5 活的向往与追求。

  课时安排:2课时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设置自主学习环节

  1、2 针对目标2设置合自主学习环节2 针对目标3设置合作探究环节2与体验环节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自由的心灵里,世界是美好的,诡秘的,甚至是魅力无穷的。在少年鲁迅的心灵里,百草园是丰茂的,有趣的,甚至是知识充足的。百草园是少年鲁迅的儿童乐园、生物园地、知识宝库;三味书屋也带给他无尽的回忆。让我们跟随鲁迅、走进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与鲁迅先生作一次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

  二、展示目标

  1、借助资料能够准确介绍作者及作品,并读准生字字音,了解生词意思。

  2、通过分析第二自然段景物描写,能够说出作者抓住特征有序描写景物的妙处。

  三、自主学习(自学展示与反馈评价)

  1、鲁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 。散文集《 》,散文诗集《 》,第一部白话小说《 》,短篇小说《 》《 》,本文选自《 》。

  2、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 宿儒( ) 倜傥( )( ) 敛( ) 脑......髓( ) 桑葚( ) 斑蟊( ) 攒在一起( ) 秕谷( ) .....拗( ) 盔甲 ( ) 锡箔(

  )(

  ) 人声鼎沸(

  ) .....(2)解释下列词语。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攒 确凿 宿儒

  三、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问题: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文章传递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

  学生速读7分钟,整体感知文章,回答问题。 第一部分(1—8),第二部分(9—24),第九节过渡。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和欢乐的心理。

  四、合作探究

  1、师范读第一节,提问:

  (1)第一小节作者用一个词表达了百草园在其心中的地位——乐园。

  (2)文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 学生合作交流:“似乎”表示不能肯定,因为时间间隔久远,印象已经淡薄,所以用不肯定的语言。“确凿”表明百草园曾给我带来无限乐趣,使我记忆深刻。这突出百草园给我记忆深刻——带给我的无限乐趣

  2、学生快速阅读,讨论:

  第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来具体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 / 5 ------①百草园的景物(2节)②美女蛇的故事 (3~6) ③冬天捕鸟(7~8)

  3、齐读第2节,讨论下列问题

  (1)这节写了很多景物,但作者用了几个词语把它们连缀起来,条理清楚,你能发现吗?(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从这个句式及文章具体内容看,重点是在两个“不必说”还是“单是”? 重点在“单是”,这个句式使文章条理清晰——从整体到局部(泥墙根一带),详略分明。 (3)分析景物描写:

  ①“不必说”带出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②“也不必说”带出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写的都是动 物。) ③请同学速读“单是”后面的内容,然后把课本扣在桌上,凭记忆说一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你觉得哪些最有趣,为什么?(要求用形象化的语言复述这部分内容。) 先写动物,后写植物。听油蛉蟋蟀叫、捉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且有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

  4、一个学生读美女蛇故事,其余学生齐读得到的教训和故事对我的影响

  作者写这个故事有什么用意呢? 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也能体现孩子幼稚而富有幻想力的真实心理

  5、一个学生朗读7~8节

  (1)作者在下了雪的百草园可以玩哪些游戏,重点写什么?为什么以此为重点?

  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重点写捕鸟。因为前两个少人鉴赏,不适宜,不合儿童心理。来衬托捕鸟的乐趣。

  (2)仔细阅读,找出捕鸟过程中连续使用的人的动作词语,并讨论这一系列动词的妙处 -----(扫、支、撒、系、牵、看、拉),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突出了兴奋快乐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想想,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用一系列动词来描述一下。

  六、课堂小结:

  文章第二段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很值得我们学习 归纳总结作者写景的方法: ①有详有略(由整体到部分),有静有动(先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井然有序,②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从事物的不同方面来写,比如“碧绿”、“紫红”是色,还有?(状“光滑”、“高大”、“伏”、“木莲一般”等等;声“长吟”“低唱”、“弹琴”等;味“又酸又甜”) ③抓住事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第2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上一节我们跟着鲁迅先生共同感受了百草园带给儿时的他的种种快乐。但是人总是要长大的,离开百草园进了三味书屋的鲁迅,在旧的教育体制和枯燥的学习内容中还能保有快乐吗?让我们继续跟随他前行一探究竟吧。

  二、展示目标

  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体验,能够说出本文主题--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快乐自在生

  3 / 5 活的向往与追求。

  三、自主学习

  作者想离开他的“乐园”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朗读第9段,回答:

  1、本节中三个“也许”写了什么内容?表明作者当时什么心理?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对家人让“我”离开百草园去上私塾原因的各种猜测,表现了对家人这种作法的不理解。省掉其他各种猜测,表明离开百草园对“我”当时的震撼和巨大影响。

  2、本节最后几句、Ade表明了“我”什么心情?“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表明了什么?

  离开百草园时依恋不舍的心情,称呼更表现出我视这些事物为朋友。更突出百草园是乐园。

  四、合作探究

  读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两人一组,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全班讨论交流。

  2、三味书屋的老师怎么样?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形式又怎么样? (1)

  1、你怎样看寿镜吾先生

  (☆补充寿镜吾、何谓三味的有关介绍

  寿老师自20岁考取秀才后,就没有 再参加乡试,决定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长达60年之久。鲁迅对寿镜吾老师很尊敬,他在南京读书、东京留学的时候,每逢回家,常到三味书屋看望他的老师。)

  方正、质朴、博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2)三味书屋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形式怎么样?

  学习环境:压抑(先生要求严厉,玩得不自由;严肃、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 学习形式:单调(读书、习字、对课) 学习内容:难读,难懂。

  3、作者在三味书屋里找到乐趣了吗?

  (1)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 (2)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读中的乐趣也自然加多;“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的“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

  (3)偷玩乐。书屋后的小园,可以爬树折腊梅、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等,自然是“我”乐意所为;读书疲惫之时,偷看小说绣像,更是一大快事;“指甲上做戏”又别有情趣。 (4)收获乐。知识渊博的先生,自然教给“我”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读书“渐渐加多”,收获自然不少;而且“画的画,也多起来”,“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 (5)看先生读书乐。“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方正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我”的崇敬,给“我”带来了人生的最大乐趣;不仅当年印象深刻,而且至今难忘。先生的开明之举,使我能在枯燥中找到乐趣。先生读书自乐的情形,也给单调的读书生活增添了一大乐趣。

  教师归结:粗看是写读书之苦,但字里行间又洋溢着读书之乐。让作者感到苦的是难读难懂的“死书”和那种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而不是那里的人,更不是厌恶那种生活。相反,对那段生活充满了甜美的欢乐回忆。

  4、你怎样看本文主题? (结合课后练习讨论)

  对三种说法言之有理皆可,教师总结时应肯定有价值之处,更倾向于第三种说法。

  五、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在全班交流)

  4 / 5

  六、课堂小结:

  一座百草园就是一个生物世界;一间三味书屋就一所综合学校;一篇经典名作就是一座知识宝库;一位优秀作家就是一本心灵之书。 鲁迅,一个伟大的名字,它是形式与内容、行动与思想、精神与人格的完美结合体!让我们以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切入点,去读更多的有关鲁迅的文章,尝试着从采访长妈妈、寿镜吾、阿累、闰土等一系列人物的过程中,更广更深的了解鲁迅,以习染他高尚的情操,伟大的人格!

  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传统教材经典篇目,是一篇内容充实、文字优美的回忆性散文,鲁迅先生思想的深刻性,学生很难于捕捉,所以本课设计力求做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力求在形式上适合学生思维活动特点,内容上能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但因文章篇幅太长,难免疏漏之处,今后有待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不断提高。

  5 /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共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一段经历。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对比与过渡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体会课文表现出的童真与童趣。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

  阅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

  准备录音磁带,制作教学投影仪。有条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掌握全文内容,把握结构,了解大意;重点研读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入: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和庄重,但我们也深知,他曾因儿时阻止弟弟游戏,自认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失,并为此抱恨终生。那么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是怎样渡过的呢?让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里,追踪一下他的成长足迹吧。

  (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2、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可选取重点章节,播放录音磁带或由教师范读。教师不必急于提出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速度与情感,从而提高听受能力,感知内容。)

  3、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攒

  拗

  确凿

  菜畦

  桑葚

  轻捷

  蟋蟀 臃肿

  脑髓

  相宜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斑蝥

  敛

  秕谷

  无从

  宿儒

  同窗

  (字词比较多,教师可在预习的基础上,有重点的进行指导,不要耗时太多。)

  4、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出示思考题:

  a、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b、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c、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

  d、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怎样的?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注意圈点、标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读能力。)

  5、课堂讨论,培养说话能力和合作意识。

  (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知道什么说什么,知道多少说多少。互相补充指正,使答案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单单能说出结论,要尽量说出是怎样得出结论的。)明确:

  a、题目提示:文章内容表现一段经历(从……至……),两个过程(百草园、三味书屋);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①~⑧段,第二部分⑨~篇末。

  c、景物描写、美女蛇的故事、冬天捕鸟。

  d、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自由快乐的(乐园)。

  二、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通过阅读与讨论,我们大致了解了全文内容。对百草园,作者的感受也许会引起我们的共鸣。请大家进一步讨论思考,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百草园生活的。

  出示思考题:a、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b、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c、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集体讨论、交流,课堂发言,明确:

  (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表现手法。学生的讨论可能众说纷纭,教师要给予恰当地指导,逐渐集中、归纳。)

  a、第一部分突出了“乐园”,是百草园生活的总起。

  b、最精彩的描写当属景物描写。其特点是:

  一是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景物的概貌;“单是……”则抓住“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详写百草园的内容。二是动静交替、各具特色:“不必说……”写静物,“也不必说……”写动物,“单是……”亦动亦静,且分别从形态、色彩、声音、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形象生动,用词准确。三是虚实结合、趣味横生:多数景物是实写,“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是虚写,通过联想和想像,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四是多角度观察、感受:眼观色,耳闻声,手触物,舌品味……

  c、美女蛇的故事为百草园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冬天捕鸟则抓住动作描写,引人入胜,使平时无味的百草园也显得生机盎然,令人欢快。

  (其中同学们更喜欢哪个情节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说明白为什么喜欢,与大家共同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有关片断多朗读、多品味、多体会。景物描写一段最好让学生背过。)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共同了解了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一段生活经历,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我们还领略了作者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同学们也应热爱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熏陶,以成就自己健全的人格。在描写方面要观察仔细,描写具体、形象、生动。

  四、作业

  1、抄写,积累字词。

  2、背诵课文第二段。

  3、在上学途中,也许会有你喜欢的自然景物。请你抓住其特点,进行描写训练。3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二部分。体会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教师可从读、说、背、写不同角度检查上一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全文内容,领略了作者在百草园的一段生活经历,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同作者一同走进三味书屋。

  三、整体感知

  1、默读理解:

  a、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c、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内容上是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搜索信息,客观地理解作者的本意。)

  2、讨论明确:

  a、两部分内容是通过第九段巧妙地过渡的,这一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对去三味书屋读书的不情愿。

  b、介绍三味书屋的环境和入学时的礼节,着墨不多却令人生畏;写教书先生,他知识渊博,教学认真,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旁门左道”的问题。态度严厉,也不乏和蔼,基本不体罚学生;写教学内容,都是一些似懂非懂的文言文,使人感到枯燥;写学生,敬慕先生,好奇多问,又寻机玩耍取乐。

  c、这部分与第一部分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形成对比。

  二、问题探究

  1、质疑:

  (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可能感到陌生,甚至产生疑惑。例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学生的贪玩逃学等。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不是重点,但却是难点。教师要正确地加以引导,要从儿童的视角,理解作者的本意,可先让同学们提出质疑,然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重点问题(教师备案):

  a、怎样理解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

  b、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c、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d、本文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2、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学生提问说明好奇,有求知欲望,应予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合适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犯了教学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b、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地说来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c、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地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d、对比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突出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表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也应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三、体验与反思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学习生活的认识。)

  1、你喜欢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你喜欢什么样老师?与“先生”相比,你更喜欢自己身边的哪一位老师?

  3、你认为游戏与学习之间是矛盾的吗?你是怎样认识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教师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毫无疑问,这里有他的喜怒哀乐,有他成长的足迹。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写一段对自己的发展产生过影响的生活经历。300字左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共3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二、作者简介: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检查预习

  四、揣摩标题含义:

  1、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思考文章可分为几部分,从整体上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 第一部分(1-9节) 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第二部分(10-24节) 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六、学生快速浏览文章,用简要语言概括每一部分各写了哪些事情。 【明确】第一部分,作者紧扣“乐园”写我在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1节) 整体介绍,突出“乐园” (2节)百草园的美好景物 (3-6节)美女蛇的故事

  (7-8节)百草园的冬天 (雪地捕鸟)

  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10节)三味书屋的陈设 (11节)对先生的印象 (12-16节)询问怪哉 (17-20节)后园寻趣 (21-23节)师生读书

  (24节)课上做戏画画的事。

  七、小结

  学生齐读课文,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八、布置作业

  1.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2.解词要再理解巩固。

  3、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共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安阳县马家乡第三初级中学 董重庆

  三维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快速阅读课文,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限时6分钟

  提问:

  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四、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2分钟

  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3分钟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3分钟)

  六、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2分钟)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

  板书:学堂

  七、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2分钟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3分钟)

  八、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10分钟)

  九、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3分钟)

  十、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板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乐园

  学堂

  成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共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三味书屋”的内容

  2、探究文章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文第一部分写百草园,作者紧扣“我的乐园”来写,充溢着生机和活力慢慢地,“我”长大了,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被送进了“三味书屋”请大家齐读第9自然段

  请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畅谈读此段的感受

  明确:“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都无从知道”作者连用了几个表推测语气的“也许”,说明 “我”不知道被送进私塾的原因作者其实并非不知道,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表现“我”我对百草园的深情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流露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留念

  二、师生共同研读“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自由读这部分的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

  ①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私塾教育?其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的学校教育吗?

  ③课文一二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文章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3、小组交流展示

  ①选取了三个片段,真实地再现了私塾教育提问“怪哉”虫一事,可以看出私塾教学内容的陈腐落后;到书屋后面小园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反衬私塾教学生活的单调;偷着做游戏、画画儿,进一步表现出私塾教学效果的低下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私塾教育的不满,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和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②要肯定私塾教育在历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它存在的价值,又要看清私塾教育的不足对现代的学校教育也要辩证的看待

  ③结合课后练习一分析,认同第三种看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前后描写没有形成对照,他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为了表现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和留念

  ④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三、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在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副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我们学习本文,不仅从鲁迅烂漫的回忆中感受了童真的美好,还可以学到作者高妙的写景叙事的技巧

  五、布置作业

  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仿照本文结构,以“从……到……”为题,写两个生活片段

  1.背诵第2段

  2.仿写

  用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动作描写,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设计]

  一、背诵第2段

  二、寻读

  1、朗读、讨论明确:第3段(动作描写)

  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指名上台演示捕鸟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明确:“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孩子们兴奋惊喜之情,及从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2、你能够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①教师示例:

  蝉的蛴螬,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点脱掉身上的皮……找到后,它就爬上去,用前足的爪紧紧地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当时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翅膀此时,除掉身体的最后尖端,身体已完全蜕出了

  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于是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又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并且前爪钩住它的空皮,用这种运动,把身体的尖端从鞘中脱出,全部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法布尔《昆虫记·蝉》

  ②学生进行片段作文练习,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优秀的片段在全班交流 ③教师点评

  三、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鲁迅更喜欢哪个?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A.喜欢百草园(自由快乐):

  l可以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l可以看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蜈蚣;

  l可以听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l可以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l可以听故事传说;

  l可以捕鸟

  B.喜欢三味书屋:

  l可以折腊梅、寻蝉蜕

  l先生和蔼,极方正,质朴、博学

  l看先生读书有趣;

  l可以糊纸盔甲、画画

  C.不喜欢三味书屋:

  l不能去百草园玩了;

  l要对着匾和鹿行礼;

  l问问题先生“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l习字、对课,课程老旧,老师迂腐

  四、思考“研讨与练习一”第3 题,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

  仿写(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过渡段)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作顺序:由低到高;由静到动;由动到静

  百草园描写角度:视觉;触觉;听觉;味觉

  修辞手法:排比;拟人;比喻

  过渡也许……也许……也许……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