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7篇(说课稿和教案的模板)

2022-11-11 18:50:00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实用的说课稿模板7篇(说课稿和教案的模板),以供借鉴。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7篇(说课稿和教案的模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1

  一、 说教材

  《折扣》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百分数中的一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和百分数意义与关系,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懂得求折扣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根据教材的要求和意图,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为:1、使学生懂得“折扣”的含义,加深折扣和对百分数关系的理解,并能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2、通过经历对折扣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折扣”的含义,并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教学难点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们思维活泼,喜欢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事物,直观认知能力较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会、动口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传授本节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依据教学规律,我采用了“指导——自主

  ——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中学到知识、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四、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交流为桥梁”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自由发言、指名汇报、小组交流、全班讨论、学生演示等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知识的目的。

  五、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的道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学习中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诱趣激学,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去商场购过物吗?那么这节课你们就和老师一同去超市逛逛怎么样(出示超市购物的场景,并且出示商品打折的牌子)?

  师:这些牌子是干什么的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试着说说看? 生:结合经验自由的回答。

  师:“全场九折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扣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商场打折海报中明确折扣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二)顺思导学,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理解“折扣”的含义。

  联系上一幅图

  师问:什么叫打折?

  小结: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配声音和相应的文字。)

  师:看到“打折”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现价比原价便宜了。

  2、理解折扣含义。

  出示图片(超市中形形色色的图片)

  九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表示什么意思?

  七折是十分之( ),写成百分数是( )。

  归纳:几折表示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

  板书:九折=90% 八五折=85%

  师:九折表示谁的价钱是谁的90%呢?那八五折呢?

  引导学生说出九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90%,八五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5%

  3、及时练习

  把下面的折扣写成百分数,并说说表示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有配套的图片)

  八折 二折 九五折 五折 七折 六五折

  教师小结:五折在现实的生活中有时也说成对折

  4、应用探究

  师:现在我们就应用折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推着镜头开始购物)例4

  (1)寻找信息

  说说图片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互动质疑

  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谁是单位“1”,求买这辆车用了

  多少钱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引导学生互动质疑: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

  课件演示:

  现价=原价×折扣率

  180×85%=180×0.85=153(元)

  答:买这辆自行车用了153元。

  5.自主探究(继续购物)

  自主学习例4(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价只花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1) 讨论交流: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就是求什么?

  (2)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3)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第一种算法:160-160×90%=160-144=16(元)

  解题思路: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的钱数。 第二种算法:160×(1-90%)=160×0.1=16(元)

  解题思路:原价160元,乘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就是便宜的价钱了

  (4) 对比分析

  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现价=原价×折数

  师: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打折的含义,把折数转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来解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首先展现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补充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最后汇报结果,进行小结,并且在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这样的设计,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设计理念;二、说对教材的解读;三、说教学方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遵循删繁就简抓本位的原则,依据教材和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据新课标要求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是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抓住对话来体会李四光的思考是层层深入的,李四光的问题是很有逻辑性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十分重要,据新课标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

  2、说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等方法,悟出效,激活思,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以第一课时为例来谈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 直接揭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陨”等字音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也是需要我们在平时扎扎实实训练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比较繁琐和片面,此时我将逐步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人物是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三) 研读问题

  这是第一课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解决“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先让学生默读第二段找出有关词句,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孤零零”说明它是独立的;“严严实实”看出它很大。这块巨石确实怪,难怪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为了弄明白他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让学生小组明确分工,合作读对话,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引导学生读好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一般我们都会认为老师的话应该比较权威,可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可为什么没有呢?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此外,他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通过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朗读体会,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执着探索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整个环节融阅读、理解、感受、体验、表达等于一体,是学生的语文实践与情思激发共融互促的过程。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理解,在情感上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强化。

  (四)总结升华

  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铺垫,李四光的形象也渐渐饱满,此时的说话训练已是水到渠成。本文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五、板书设计: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巨石 勤于思考

  孤零零

  严严实实 执着求索

  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这节课也是我追求过程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文。这是以“科学”为主题的说明文单元,要达到关注现代科技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养成科学观察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与习惯。又要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而《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说明声音的事理说明文,还可以把它看成是抒写声音的抒情散文,不论从哪个角度去解读,我都觉得学习本文都不能离开引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感受,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因此我安排一课时教学。

  2、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风趣的语言。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3、教学重点: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风趣的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学法

  1、教法:由于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体,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结合创新教育理论,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读感悟式,提倡自由研讨。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内外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审美、写作能力,因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风趣,很适合朗读。因此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为全文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美点追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3)引导感悟法。学习了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说说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声音并说出原因和感受,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

  2、学法:自主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为此,我为学生设计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法:欣赏文章美点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品评。突出重点,注重学生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不求面面俱到,这也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

  (2)朗读欣赏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听课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美点追踪;朗读1-3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3、说教学手段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科学小品文,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品味声音中传递出的情味,提醒人用心去感受、倾听生活中的声音,以此来激发学生观察世界的兴趣,来体会生活的美好。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中采用声音的“听力大比拼”导入新课,听课文配乐朗读,这种手段更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感受到语言的优美,更好的品味语言,感悟声音。生活感悟课堂总结后,在《把耳朵叫醒》的歌声中结束。学生兴致高昂,意味盎然,使知识和情感得到同步延伸。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明听觉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声音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平时粗心大意往往会忽略了各种美妙的声音,今天,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拼,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

  分组竞赛,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课件展示声音)

  (导入新课时,通过俗语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并通过“听力大比拼”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进而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认真听,说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风趣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2、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

  3、是不是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的声音呢?作者在文中还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设置这两个问题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美点追踪

  1、自由读课文,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合作探究:课文富有诗情画意,很美!美在哪儿?

  3、小组讨论,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本环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进一步具体地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风趣的语言。本环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品读及语言表达能力。)

  4、指导课文1-3段朗读

  (1)请一名同学读1-3段,感受语言的美

  (2)指导朗读(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节奏要舒缓一些)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分段朗读,女生第一段,男生第二段,齐读第三段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让学生练习朗读,进一步领会运用拟人、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四)生活感悟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被忽视的声音,请各位同学回忆并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把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声音告诉大家,并简单谈谈原因和感受。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体验生活。”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课文学习拓展到自己生活中的体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五)拓展延伸

  模仿课文1-3自然段的写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你心中的声音。

  (布置此项作业,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仿写练习,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做到读写结合。)

  (六)课堂总结

  1、学习了这篇文章中你有什么收获?感受到了什么呢?

  2、教师小结: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领悟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

  3、最后,在金海心《把耳朵叫醒》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让我们把耳朵叫醒,用心去感受生活,相信:你一定会听到的!”

  (在轻快的歌声中结束一堂课,学生兴致高昂,意味盎然,使课堂知识及情感得到课后延伸。)

  (七)板书设计:

  拥有童心

  你一定会听见的

  热爱生活

  板书设计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及学习感悟,简单明了。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4

  一、说教材

  正比例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西南师大版第十二册第3单元的内容。本节教科书安排的是正比例,其内容主要是正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图像,并通过例1和例2介绍这些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和比的知识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教材通过实例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另外从具体的数据中看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扩大、缩小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总是一定的,写成关系式就是:=k(一定)。引导学生学习正比例的图像,并利用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通过正比例意义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二、说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四、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五、说教法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构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小结的方法等等。例1利用小区收水费的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在单价一定的前提下水费随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为了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用表格分户把用水量和水费对应起来,使学生一看就容易发现“用水量扩大几倍,水费就扩大几倍”的变化规律。例2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正比例的图像,并利用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科书相比较,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教科书仍然用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小麦和面粉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引出图像,教科书只作了在方格纸上描小麦质量和面粉质量对应点,并连线表示两者之间正比例关系的方法提示,而正比例图像包括描点、连线等步骤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重要的结论教科书都没有将结果写出来,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方式去概括出来。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也留下了自主探索的空间。首先是正比例的意义,我让学生根据两个具体事例通过讨论交流,从三个方面得出概念的内涵。其次,正比例图像教科书不仅让学生在方格纸上作图,同时还通过问题“观察上图,你发现了什么?”向学生提出探究任务,让学生根据其图像去探究正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趋势。

  六、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思考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学会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表格和图像,学会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说,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七、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住户张家赵家

  水费(元)1520

  用水量(吨)68

  (2)揭示课题。

  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水费和用水量、总价和数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

  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通过复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积极性。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

  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

  水费用水量=15:6=20:8=35:14=……=2.5

  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板书:水费用水量=每吨水单价(一定)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第52页下面的“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

  教师: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例1的方法,自己分析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如下:

  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扩大若干倍,路程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时间缩小若干倍,路程缩小相同的倍数。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速度是每时80km,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教学“议一议”

  教师:我们研究了上面生活中的两个问题,谁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个问题中都有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比值始终是一定的。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经过讨论、探索,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就可以归纳数量之间隐含的变化规律,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教学课堂活动

  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三、夯实基础,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让学生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尝试着判断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对正比例学习的深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这节课从常见的数量关系复习入手,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沟通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同时采用了准备题和新授课用同一个表格,只是表格的数据和列数增加的方式展开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间的关系,认识到这些问题在前面已经有所研究,只是这节课的研究角度不同,研究的层次更深而已,在教学例1时,从多方面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表中的规律,并且还通过多个例题找规律的方式,增加规律的说服力,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也比较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试一试”环节鼓励学生用例1的研究方法尝试研究,这样不仅使两个例题的教学形式有所变化,而且从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 三单元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为后面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能运用已学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4.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⑵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练习法,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在新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量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迁移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从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中进行迁移,这样的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20道表内乘法题。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但经过一假期的时间,有些已经淡忘,有必要在课前适当训练,唤起对旧知的记忆,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尽快找到数感。所以在新课伊始进行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四、自学提示:

  自学课本30页,思考:

  1,、怎样列式求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2、尝试计算20×3。

  3、小组交流算法。

  五、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认真自学。

  2、做一做:

  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1)、挑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练习本上。

  (2)、教师巡视,收集其他同学的做法。

  六、后教(议一议)

  得出20×4=8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4表示4捆,80表示一共有80棵树,学生有以下计算方法:

  (1)、20×4就是4个20相加:20+20+20+20=80;

  (2)、因为2×4=8,因此20×4=8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4可以变成10×8。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二、 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七、当堂练习:

  1、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2、口算练习:(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说算理。)

  30×4 50×8 9×600 40×5 60×7 800×4

  70×8 30×6 600×9 4×60 20×7 3×800

  90×5 8×50 700×4

  3、.填空:(巩固算理)

  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4、练习提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答。

  课件出示:一篮枣30个,( )

  5、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八、课堂小结:

  (1)、自我评价,你觉得你自己这节课表现怎样?给自己打打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6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高中教师,备的是初中课。

  今天我说课的主要内容有:教材内容分析、重难点确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确定。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的课题是“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材内容主要围绕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展开,另外稍微涉及到明朝的建立、靖难之役的内容,对内阁问题只在小字部分隐约提到太祖很忙,所以设殿阁大学士,后来演变为内阁。

  二、重难点确定

  根据课文标题及行文重心确定本课重点为两位皇帝加强君权的措施。但是,我认为学习历史本身并不是目的,还要学会如何看待这一段历史,从而有所感悟。因此增加一个教学内容——明朝加强君权的影响。不过,对初中生来说,分析这样的问题是很不容易的,因此确定其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设计

  考虑到教材当中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叙述非常生动具体,假如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话,学生的兴趣可能不高。而且二期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我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方式有二:1、对于明朝的建立和靖难之役,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等途径应该有所了解,所以让学生自己来讲,教师适当补充,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2、对于两位皇帝加强君权的措施,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讨论概括并交流成果,教师起组织总结作用,以此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搜集课文信息并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太祖加强君权措施之后给学生补充一则关于内阁首辅与丞相比较的材料,一方面弥补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君权的加强。

  对于最难的一个问题——加强君权的影响,如果直接让学生讨论的话会非常困难,所以设计了两个观点的冲突,实际上已经把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告诉了学生,学生只需要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和课文内容加以证明即可,最后由教师总结

  四、教学目标确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

  (2)了解两位皇帝加强君权的措施

  (3)认识这些措施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讲述史实、分组学习教材内容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补充材料的分析学会在新的历史情景中运用掌握的知识。

  (3)通过讨论加强君权的影响学会辨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君权加强的措施和影响的学习认识君主专制的危害性。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7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来来往往的车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的“造型——表现”课,“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法,为其他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表达提供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给他们带来了身心愉悦。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逐步树立起用身边的材料创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品的意识,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来来往往的车辆》的课文内容是怎样的?这节课的作用是什么?应该在这里说一说

  (二)教学的目标及重难点: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标准在不同学习阶段是层层递进的,根据低年级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这一特点,结合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托教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撕纸拼贴各种各样的汽车,进行基本形的练习。

  2.通过对来来往往的汽车的观察、分析,感受汽车造型的奇特、色彩的美丽,并在“造型——表现”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

  3.在评价中,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初步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因为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低年级学习阶段,主要是为了强调体验、丰富学生的感受,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认识各种汽车,观察、分析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外形特征,学习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概括地表现汽车的外形轮廓及将纸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这里的分析定位很好!

  二、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明确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演示拼贴汽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拼贴的步骤。

  2.讨论法

  讨论能进一步启发和扩散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讨论未来汽车的形态这一环节。

  3.谈话法

  谈话是指在教学过程学生与教师思想的交流,通过这一方法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本课中让学生说一说汽车和外形、色彩等。

  三、说学法

  1.自主性学习的方法

  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尊重学生自主性。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通过观察,自主发现汽车的外形、色彩,并结合生活实际,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感。

  2.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主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未来汽车的形状动手试着拼贴。

  四、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让学生随意撕纸,即用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蜡光纸随意撕,而且要撕出声音。设计的意图要说明

  2.让学生观察撕碎了的纸的形状,即有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紧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如何撕出特定的形状,抓住学生好奇的特点,通过我的示范带领学生撕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形状,在此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如何把握好力度。很好

  3.通过课件,请学生欣赏教师的范作(撕纸拼贴好的汽车作品),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从中让学生领悟,感受撕纸作品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进而引出本课的课题:来来往往的车辆

  4.观察分析 设计的意图要说明,即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回忆,让学生进行讨论?

  (1)为进一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过的车辆,它们的外形和色彩分别是怎样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讨论车辆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这些车辆的外形有什么不同。

  5.教师示范,研究技法 这里可以改成让学生尝试撕一辆汽车,然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进行撕纸以及撕纸需要注意的要点,这也是对学生的技法指导的关键。要把教师的示范改成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尝试。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撕纸拼贴的方法与技巧,我主要是以一辆公交车为例:

  (1)将长方形的纸撕出两个角做成本身;

  (2)撕出几个小长形拼贴在上半部分做车窗;

  (3)撕两个圆形纸片拼贴在下半部分做车轮;

  (4)再撕一些小纸片拼贴在汽车上做装饰。

  在我完成示范之后,为了进一步明确和加深拼贴汽车的方法,让学生口述我示范的过程。

  6.创作表现 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汽车关键要通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你喜欢的地方?

  (1)看现有的奇特的汽车图片,小组讨论,未来汽车会是怎样的?为了进一步拓展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主要从汽车的外形、功能、色彩去思考。

  (2)学生探讨自己的想法,依其回答进行表扬、鼓励。

  (3)学生动手撕纸拼贴汽车,在教师巡视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注意卫生,不能将碎纸丢在地上。

  7.评价交流

  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的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而《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评价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找找优点。

  《美术课程标准》的第二条建议是“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因此,我又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8.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同时,教师在最后对于本课还赋予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的思想教育。

  五、板书设计

  来来往往的车辆

  汽车的组成部分: 本身 车轮 车窗

  未来汽车: 形状 功能 色彩

  拼贴过程: 构思——撕——摆——拼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