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第十二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3篇(语文下册第十二课)

2022-11-05 12:08:13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第十二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3篇(语文下册第十二课),供大家参阅。

第十二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3篇(语文下册第十二课)

第十二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乐趣

《养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实施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执这种观点,久而久之会抹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此,本课教学拟将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理解的过程,揣摩作者的意念与表达,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会见到较好的效果。

  设计特色:自己阅读,自己理解;教师点拨,深化认识。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课文,共商教学目标

  运用魏书生老师的“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的观点,和学生共同商定教学目标。

  其中包含学生的需求、质疑,教师的教学要求。

  1.生字新词的教学目标;

  2.编写课文提纲的目标;

  3.理解作者情感的目标;

  4.理解词句的目标;

  5.背诵、造句的目标。

  二、自读课文,分组讨论,尝试自己完成目标

(一)生字新词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是注意生字词的音形义,更要将其放在上下文中,结合实际,弄清词义,实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例如:置之不理──自生自灭──关切──门道;

  循环──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昙花──秉烛夜游等词的串联理解。

(二)尝试自列段意,引导读懂课文。

  1.自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要求自己阅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讨论时能说出写这段段意的依据。

  2.讨论段意,深究课文内容。

(1)根据学生写的段意,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后讨论或辩论,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如:对于第二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可有两种选择:

  A.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从课题出发)

  B.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出发)

  引导:从四句话的内容探究,选A正确些。因为后三句分别叙述:养花的目的,养花的盛况(弄懂第四句话的内在意思)。

  又如第二段:

  A.花虽多,但没有奇花异草。

  B.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引导:这段5句话,第2句和第4句都是写“因”,第1句和第5句都是写“果”,只不过两个结果的角度不一样问导学生进行段意合并,并提醒学生组织好语言)。

  3.总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写每段的段意之前一定要读懂其中的每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在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理清关系,较全面地、通顺地写出每段的段意。

  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体会作者情感。

  朗读最后一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如:

──作者的总结是全面的:第1句说花的本身给人带来的乐趣,第2句说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基本概括了全文内容。

──作者的总结是表面的,不能体现作者对“乐趣”二字的深刻认识。这篇课文应该体现他对知识、真理的追求。

  引导:如果照你的认识,结尾应该怎么写?(引导学生在老舍为人朴实谦逊、文风朴质的层面上认识课文的内涵)

  四、尝试背诵。

  五、完成提纲。总结列提纲的方法。

  六、布置小练笔。

  你有什么爱好?

(如集邮、养花、养鱼、书法、图画??)你为什么喜爱它?怎么爱好的?有什么感受?试着用笔把它们写出来。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一)(二);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诗歌的朗读

  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预习《山中杂记》

《 山中杂记 》

  教学目标:

  1、研读重点语段,提高分析能力

  2、深入领会作者的博爱思想

  3、学习冰心的博爱精神,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对语段的赏析 教学难点 作者博爱思想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山中杂记》一文中,作者以清晰的语言风格为我们娓娓道来,共写了五种小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温驯 驯良 活泼 快乐 可爱)

  作者重点叙述描写的又是哪种动物呢?(鸟)好这节课我们就从此入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二、阅读感知

  1、指名读写鸟的语段,其他同学思考

(1)这几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这几段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2、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矫正进而明确。

(1)这五段文字分别写了周围的鸟是快乐的象征;写小蜂雀可爱的外形,写鸟的清脆声,写小鸟温馨的家庭,写大鸟哺育幼鸟的情景。

(2)生畅所预言如:

  A 我喜欢第一段因此这段运用对此的写法突出山中鸟的美丽和种类繁多(让我理解了作者的用意)

  B 我喜欢第一段,因为这段文字写出了鸟的玲珑娇小,同时渗透了自己的情感,对小蜂雀的喜爱,柃惜与友好。

  C 我喜欢第三段,因此这段文字写了鸟清脆的叫声及鸟与春的关系。D 我喜欢第四段,因此这段文字写了鸟温馨的家庭并由此连想将心比心,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从而对雏鸟及其父母的爱意更浓。

  F 我喜欢第五段,因此这段文字让我知道了小鸟的成长过程,更突出了它们和人一样有情有爱,母子相爱。3、师小结

  同学们理解得这样好:原因在于作者对小鸟写得栩栩如生有情有趣,那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作者为什么能写得栩栩如生呢?

  评论明确(1)作者善于观察(2)作者拥有一颗丰富的爱心。4、师述:

  作者丰富的爱心,博爱的思想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呢?找一找。

  具体语句(略)

  5、下面结合全文内容找一找能表现作者博爱思想的语句。

  具体语句(略)、那么结合这些语句你能感觉到作者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动物的呢?

  生讨论做答,进而明确:

  尊重 关心 欣赏动物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动物的。三、拓展延伸、你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动物的?

  生谈、你学习本文后感到应怎样对待动物 ?

  生说自己的收获 四 归纳总结 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山中杂记

  马 温驯

  狗 驯良 尊重动物

  猫 活泼 关心动物

  鸟 快乐 欣赏动物 虫 可爱

《爸爸带我去爬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文章的情节结构。

  2、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自然就引出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赏析全文。

  导入时已经谈到了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1、提出第二个问题: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

  板书“回归自然”,解决本文重点之后,2、提出第二个问题: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呢?

  让学生从写法角度入手赏析全文。通过讨论可知文章运用了对比写法,即我与父亲的对比和我爬树前后的心理对比来突出主题——回归自然。解决难点,为后文作铺垫。

  三、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可现实生活中“爬树”又不太可能。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回归自然?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与我们共同分享?顺势我提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回归自然”?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回归自然”因为热爱自然,我们应保护自然,有基本的公德和环保意识。这时我板书“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四、课堂练习

  训练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把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陶冶,我们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的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让我们为保护美好、健康的大自然去共同努力吧!

  六、作业: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爸爸带我去___》。

  板书设计:

  爸爸带我去爬

  回归自然 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

《美猴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2、合作学习: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

  设计思路:

  1、美猴王是《西游记》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我们喜爱的亲密朋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我们要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来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特点,能有层次地复述课文,做到连贯、流利、清楚。

  2、美猴王是一个神、猴、人三一体的形象?要理解神话小说的特点和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3、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教材,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每人绘一幅画,进行观赏、评比。

  4、课文组织学生阅读原著,开展讲故事比赛,引起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行片断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部书。

  2、教师方面:制作课件,刻录《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美猴王“美”的几个部分在多媒体上投影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简洁的导入。

  教师: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

  学生:应说“孙悟空”,不能说“孙猴子”。

  教师: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2、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3、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点评,师生共同校正错误。

  听写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竭 力倦神疲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喜不自禁 抓耳挠腮

  第二教学板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二、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三、看看议议画画--讲讲--写写,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美猴王的聪明勇敢、有胆有识。

  1、观看录像,放映《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明确: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3、体验感悟

  4、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美读。

《综合活动1》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快乐,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设计意图: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活动过程:

  一、理解快乐:

  1、揭题,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这不,昨天早上,老师骑着自行车来上班,突然,在拐弯口横冲出来一辆摩托车,躲避不及,老师摔倒了,腿摔破了皮。谁知骑摩托车的人丝毫没有歉意,连车都没停,扬长而去。这使老师非常生气,这人既不遵守交通规则,又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太不应该了。老师扶起摔倒的自行车,揉着摔疼的腿,心里很不愉快。是啊,生活中,让人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

[活动开始创设切合活动目的的情境,有益于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情感交流的人际氛围,形成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利用音乐渲染和富有激情的语言自述烦恼,直接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论同学还是老师总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趁机引导学生把最近心里的烦恼写在小纸条上,在回忆中体验烦恼。]

  二、寻找快乐: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录音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播放录音故事。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你有哪些感兴趣的事情?

  三、体会快乐:

  1、从最喜爱的旅游门票中找一张,写解说词。

  2、我把学骑车的经过写出来,让大家体会到乐趣在过程中。

  3、我画了画还录了音。

  思考:你打算怎样体验到快乐呢?

  教师小结:不同的想法,对人的影响多大啊!

  四、分享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

  4、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留住快乐:

  1、小组合作,怎样留驻快乐:

  同组的学生共同承担义务,共同商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这次活动中了解的方法,鼓励同学尝试排解烦恼。

  教师引导:被帮助的同学露出笑脸时,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2、教师总结:

  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

  单元后记:

  已阅

  语文科组 一周二

第十二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2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六()班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3分)

  Yōu yǎzhēng zhēng rì shàngb? b?xián qì

()()生机()()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间画横线。

  鼻涕(dì tì)汝(nǜrǔ)辈养尊处(chǔchù)优

  屏(píngbǐng)住呼吸空(kōngk?ng)地汲(jíxī)水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3分)

  专心()无()无故再接()

  惊心()莫名()()图治

  四、认一认,连一连。(5分)

  哲哗英和惊庸座无处优 幅受慌弱艰皇意想间

  喧理附俊冒险惊心不到 消义机敏堂羡养尊虚席 名度薄乱附难刹那动魄

  五、将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归类。(2分)

  1、①名义②莫名其妙③不可名状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2、①座无虚席②不虚此行③虚度光阴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六、词句积累。

  1、补充名句再写一句类似的名句(3分)

  悠悠天宇旷,独在异乡为异客,一而鼓,万事成蹉跎。

  孔夫子搬家——

  2、仿写句子。(2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过去的日子如,过去的日子如,3、时间来去匆匆,请写一句你平时积累的或创作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你的同学。注意字体写工整些哟!(2分)

  4、选出句序对调后意思不变的一项。()(1分)

  1、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1、我为人人,人人为我2、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1、艳若桃李,冷若冰霜

  2、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2、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七、情境反应。(3分)

  妇女节这天,我会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我的老师(或妈妈),并对她说: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桃花心木》回答下面的问题。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偶然)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原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zházhā)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练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划掉文中不当的字或拼音。(2分)

  2、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2分)

  近义词:语重心长()依赖()

  反义词:从从容容()勃勃生机()

  3、作者觉得种树人很奇怪,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用横线在文段中划出来。(2分)

  4、用文段中的词语或语句作答:(2分)

  种树人“不按规律”办事使种出的桃花心木长势很好,因为他要给树木创造一个“不确定的”的环境,不定时定量地浇水只是

  让树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学会独立自主。如果种树人每天定时定量地浇水,树木就。

  5、作者由树联想到人,这是一种借()喻()的写法。那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的感悟写下来。(3分)

  6、假如你是其中的一棵将要枯死的树苗,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你会怎样想的?又会怎样做的?请发挥想象,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习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而射之。

  虽与之(),弗若之矣。为是其()弗若与?曰:非然也。

  1、在括号里正确地填上课文的内容。(5分)

  2、解释加点的字。(4分)

  弈:惟:弗:为:

  3、本文选自,讲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不同,所以学习的结果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的道理。

  我还想到了一句名言警句:(4分)

(三)课内阅读(6分)

  A、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B、“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

(1)上面两个句子中都出现了“不确定”,两个“不确定”意思是不一样的,分别指的是什么,请写出来。(2分)

(2)想想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不确定”带给我们考验?(2分)

  C、“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为什么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2分)第三部分:习作(35分)

  一、小练笔(5分)

  假如班主任到你家家访,你将怎样接待,请展开想象,用几句话写出来字数在80-100字左右。

  二、下面有两道习作题,请任选一题,根据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3分)

  题目:今天没有家庭作业

  要求:语句通顺,有条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祝贺你,终于考好了,细心地检查一下吧。希望聪明的你过后不会后悔。)

第十二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3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备课(第一单元)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读准音,识记形

(2)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3)指名分节朗读,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从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小结:

  第一段(1):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推出“啊,我们爱你,中国”这一主旋律。

  第二段(2—6):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第三段(7):总结全文。

  5、朗读全文,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并理解: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飘渺

  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6)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着重理解:醇美

  光洁绚丽

  天工巧夺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理解:“新歌”指什么?“滚滚春潮”、“希望之火”又各是什么意思?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举例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这些伟大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暖流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暖流”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交谈前——交谈中——交谈后)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激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过渡:江主席在南开大学看到了什么?又说了什么?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巧妙方法。

  3、指导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思考: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

  2、同桌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什么问的,王辉是如何答的。

  3、结合句子谈感受。(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水调歌头

  中秋》(2)分小组朗读、讨论。(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4、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呢?

  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

  四、朗读全文

  1、想想: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

  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这一部分

  五、作业

  1、背诵《滕王阁序》《水调歌头

  中秋》

  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任务的一个特点。海伦·凯勒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1、中国的张海迪大姐姐、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要读读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简介)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1)查读字音(2)读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在老师的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

  4、分段朗读,要求读通顺

  四、作业

  1、指导写字。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海伦的哪些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集体评议。

  理解词语: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

  隔绝

  倾诉

  体会句子: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啊!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两句话看出什么?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去做?

  过渡:海伦又是如何做的的呢?

  三、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1、默读课文的第二段,画出有关海伦是怎么做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么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这个单词。”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句子,体会老师对海伦期待、鼓励、爱护。(2)海伦开始是怎样的表现? 理解:“她心中??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什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海伦接着是怎么做的?

  理解句子:“学会了??学会了??” “她不分昼夜??书写单词和句子。”

  从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海伦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她顽强的毅力。)(4)“知识是打开??勇气和信心。”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出海伦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四、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用“喜悦”“如饥似渴”各说一句话

  2、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呢?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么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

  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

“我夜以继日地努力??练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朗读。

  4、海伦这样练习,结果是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6—7两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学习第四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四、回顾全文,朗读体会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2、你想学习海伦的什么?

  五、作业

  1、讨论课后练习4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著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习作1 漫话寒假生活

  教学要求

  1、阅读例文,弄清例文写的是什么,写了些什么,反映了什么?

  2、借鉴例文的写法,写自己的寒假生活。

  3、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要点:1.简要说说春节的由来

  2.描述城乡人们过春节的情景。

  二、板书习作文题:漫话寒假生活

  三、审题

  1、看了习作题目,有什么问题没有? 引导学生弄清:

  什么是寒假生活?什么是漫话?(不拘形式,随便谈)

  2、小结:漫话寒假生活,就是要写我们在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写。

  四、阅读例文

  1、教师谈话:书上有一篇同学写的《漫话寒假生活》,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

  2、读后讨论。

  你觉得哪些内容有情趣?怎么有趣?

  3、再读例文,归纳板书

  4、小结:这些内容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漫话。

  五、组织“寒假生活漫话会” 学生畅所欲言

  六、指导学生选择材料

  七、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指导

  八、指名读习作,评改

  练习一

  教学要求

  1、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认识儿化音,读读比比某一个词儿化以后读起来语音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3、联系运用叹词表达恰当的语气。

  4、修改病句,知道句中语意必须明确。

  5、熟记12条成语,丰富语言积累。

  6、根据资料向同学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了解民族风俗,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7、学写毛笔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比一比同一组词前后的变化(2)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范读,讲解方法:在发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的同时卷舌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读例句,思考:填了一个什么词?(2)师生讨论:怎样选用合适的叹词?(3)学生再读例句体会

  3、练习

  4、反馈

(1)指名读,师生共同讨论是否符合语气。(2)拓展练习

  加上合适的叹词

  放学回家,我推开门一看,_____,怎么家里一个人也没有? ______,早晨的校园太美了!______,我不小心把墨水洒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二想三改四查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12个成语,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2)范读、自由读、指名读(3)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说说这组成语的特点

  4、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我国各个民族的资料,了解该民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并列出提纲(2)绘制一件该民族的特色物品或学会一个动作

  2、审题

  3、指导

(1)启发谈话:我国有多少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做了精心准备,我们就各自向大家介绍一个民族,好吗?

(2)介绍指导

  根据查阅的资料选取适合要求的内容,进行口头介绍;在介绍有关民族的知识时,可以有详有略,但要抓住民族的特点

  4、练习

(1)四人小组中介绍

(2)轮流上台介绍

  5、总结

  二、教学第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