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白杨教案3篇 《白杨》教案

2022-10-24 12:38:31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白杨教案3篇 《白杨》教案,供大家赏析。

白杨教案3篇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1

  白杨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运用文中的语言现象“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贯的话。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4、体会借物喻人的特点,拓展阅读借物喻人的文章两篇。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学习难点:

  运用文中的言语现象“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树吗?在哪儿看到过?你能用词语或句子形容你们看到的白杨吗?

  生:高大挺拔

  生:粗长,树叶郁郁葱葱。

  生:很有生命力。

  师:这是我们眼中的白杨。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父亲”眼中的白杨是不在公园,校园,庭院里,而是长在(出示课件)祖国的西部茫茫沙海中的白杨。我们一起读课题。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走近白杨。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2、(出示词语)戈壁 清晰 介绍 新疆 陷入 浑黄一体

  师:通过预习,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你对戈壁有了怎样的认识?

  书中也对大戈壁进行了描写,让我们一起读读。(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再读课文,了解白杨。

  师:就是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茫茫大戈壁中,挺立着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师:文中是怎样写白杨的?把描写白杨的句子画下来。好吗?边读书,边画出有关句子,同时也可以圈出重点词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划有关句子。

  2、师生交流有关白杨的句子。

  生1:“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白杨的特点是“高大挺秀”(出示课件)

  师:(板书:高大挺秀)

  师:的确白杨树高大挺拔,那作者为什么却用“高大挺秀”在赞美它呢?

  生:在别的地方生长的白杨树并不觉得它怎么样,但是在满目浑黄大戈壁,能看到这高大挺直的白杨树,却让人觉得她绿得特别好看。

  师:“绿”得很秀。还有想法吗?

  生: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那白中返青的树干,给茫茫的大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给过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与喜悦,所以人们以为她很“秀”。

  师:太好了,你的话语给我们的教室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作者实在是用词准确,“高大挺秀”来形容戈壁摊上的白杨是最合适不过了。从这个“秀”字,你读懂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

  指导朗读,读出爸爸对白杨的喜爱。

  生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很快的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随机出示句子)

  师:在爸爸的眼中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生:哪儿需要它就在哪里生长,从来不选择。我从“哪儿”一词看出白杨适应力很强。

  师:(板书:哪儿……哪儿适应力强)我们可以想象到(引读)城市需要它---

  生:白杨树就在城市里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默默无闻的舒展风姿,供人欣赏。

  师:乡村需要它,它就扎根乡村

  师:学校需要它-----

  生:就在学校扎根,生长,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心甘情愿地挽起肩膀,让孩子们在它的树阴下嬉戏玩耍。现在,西部沙漠需要它,生:它就在沙漠里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筑成防风林墙,保护着黄土高原。

  在爸爸的心目中白杨还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白杨非常坚强。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我从“不管”、“总是”这一对关联词语可以看出白杨非常坚强。

  师:(板书:坚强)

  师:在这戈壁滩上白杨树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

  生:漫天卷地的风沙。

  师:会遇到什么样的雨雪。

  生:瓢泼样的大雨和鹅毛般的大雪。

  师:还会遭到什么样的洪水。

  生:汹涌的洪水。

  师:还会遇到怎样的干旱呢?

  生:寸草不生。

  师:大家想白杨树遇到这么多的困难,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谁能给大家读读这一段。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来,当漫天风沙袭都吹不倒它,它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谁能再读一下。

  生: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

  师:狂风暴雨压不挎它,它咬定青山不放松。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师:大家想一想,土地出现裂纹,寸草不生它无所畏惧;洪水如猛兽袭来它从不退缩,白杨树就像是戈壁滩上的卫士一样巍然不动。让我们大家再来读这段文字。

  师生齐读。

  师:孩子们,爸爸只是在向你们介绍白杨树吗?(学生摇头)

  师:爸爸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到底在表白自己的什么心愿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3---16自然段,自己先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自学,和同桌交流。)

  生:爸爸在新疆工作是自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自愿去的。爸爸妈妈自愿去新疆工作是因为他们知道戈壁滩的环境比较恶劣,他们去支援新疆。

  师:他们到这里是要改善这里的环境。

  生: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念小学,是因为爸爸也希望下一代也来建设新疆,也希望他们像白杨树一样那样高大。

  师:你的意思新疆这样贫瘠,有他们这一代人来建设可能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他们的下一代,所以来接他们到新疆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爸爸不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更是在表白自己一颗()的心!

  师:爸爸是这样介绍白杨树的(播放课件)那他在表白什么心呢?出示课件:

  生:爸爸在表白自己一颗建设新疆的心。

  师:爸爸要成为新疆的建设者。

  师:爸爸既然想表达自己建设新疆、扎根新疆的愿望,那他为什么要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呢?

  生:因为爸爸想让他的孩子像白杨树那样坚韧不拔。想让他的孩子也去新疆参加建设。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呢? 生:。。。

  生:和教师一起读课件播放的内容。

  师:正是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奔赴新疆。1954年,驻疆人民解放军集体转业组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0年代初,共和国从山东,湖南等地招募了大批女青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兵。60年代,12万余上海、江苏等沿海省市的知识青年来到了新疆,加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里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工具,他们就自己制作。生活上也是那样艰辛,用油桶烧水,在青石板上烙饼。没有地方睡觉,就只能在戈壁滩上挖了洞穴来居住。他们在这里挥洒着自己的青春,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就是为了能够把新疆早日建设成绿洲。孩子们,他们不也像白杨树一样吗?那么,我们就用赞美白杨树的最朴实语言来赞美这些建设者吧!

  生:齐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师:爸爸的介绍像一粒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望着火车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爸爸此时陷入了沉思。

  师:爸爸,你在想什么呢?

  生:我在想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希望以后也有很多人这样。

  师:也有很多建设者像你一样到这里来。(指另一学生)爸爸,你在沉思什么呢?

  生:我想在戈壁滩上多种一些白杨树,把戈壁滩变成绿洲。

  师:这荒凉的戈壁滩需要更多的白杨树在这里扎根。也需要更过的建设者在这里扎根。他们能来吗?(生点头)此时,爸爸的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作为孩子你能理解这微笑的深刻含义吗?

  生:爸爸是高兴自己的孩子以后也能像他一样建设新疆。

  师:你怎么知道爸爸此时是在高兴自己的孩子也会像他们一样呢?

  生: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师: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新疆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长,同时,老师还深信,我们四一班的“小白杨”,也许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难茁壮成长。因为---

  生:齐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师:(播放课件)这张面孔,在2004年曾经感动了中国,他叫徐本禹,是个大学生志愿者。他本来可以在繁华的都市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但是他却毅然自愿到贫苦的山村去支教。这是我们能叫得上来名字的志愿者,而还有许多志愿者我们根本就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他们都是自愿到祖国的西部去扎根,去建设。

  师:正是有这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奔赴了新疆,奔赴了祖国的西部,今日的新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播放今日新疆的画面)昔日那个荒凉的戈壁滩,如今却是人们心驰神往的地方。

  师:不止新疆,祖国的西部乃至我们整个国家一天会比一天好。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记住这生长在我国西北一种普通的树。

  生:白杨。

  师:更要记住的是这具有白杨精神的……

  生:建设者。

  最后,让我们在阎维文的《小白杨》这首歌中共同祝愿我们祖国的西部更加的繁荣,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祖国处处像花园一样!

白杨教案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爱国之情,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大家对西部充满热情。五年级的学生已有预习能力,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在五年级上册时同学们学过《落花生》一文对偷物喻人有初步的认知,所以我准备在教《白杨》的借物喻人时由《落花生》引入,让学生更快的理借物喻人的特点。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教学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白杨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

⑴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⑵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x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⑴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⑵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

  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5、换人称读:

  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⑴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⑵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⑶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⑷……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作业设计

  一、连线。

  老黄牛

  坚强,有个性

  梅花

  出污泥而不染

  康乃馨

  默默付出的人

  莲花

  象征母爱

  二、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吗?不是的。()

  2、难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

  3、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4、妈妈对小红说:赶紧学习去!

()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2、()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3、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四、在下面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人类大量砍伐树木,()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2、()天气有多么炎热(),他()坚持把户外的工作做完。

  3、()边疆的工作环境有多艰苦,爸爸()要带孩子来到这里接受锻炼。

  4、()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扩句 ⑴大雁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空气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

⑴爸爸微笑着抚摸孩子们的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路沿线上的一棵棵白杨树高大、笔直、茂盛。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练笔。

  要求:写几句话,赞扬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关联词语。板书设计

  戈壁滩上的白杨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借物 爸爸心中的白杨 不择环境 坚强 白杨 爸爸眼中的白杨 直 高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喻人 教学反思

  在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杨为线索,从开始西行列车上看见窗外的白杨,到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白杨言志,最后画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杨。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白杨的象征意义。

白杨教案3

《白杨》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会组词运用,理解“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抚摩、边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认识白杨的特点,读懂句子隐藏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献身祖国建设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认识白杨的特点,读懂句子隐藏的深刻含义。

  2、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边疆建设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深刻含义。

  二、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

(二)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大戈壁:来自蒙古语,蒙古语称砾石质荒漠为戈壁,茫茫戈壁滩上布满粗砂、砾石,这种地区地面缺水,植物稀少,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及其边缘山地。)

  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却有一种植物能顽强地生活着,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植物吗?(白杨)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高大笔直,生命力强,不讲究生存条件,哪里需要哪里生根,还可以防风固沙。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板书:白杨。(学生带着对戈壁和白杨的好奇之心快速进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典等自主扫清字词障碍,划分段落,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掌握情况及对新词的理解:

  提醒学生注意生字字形,如“疆”字不要丢掉了“土”字,与“僵”字在字形字义上的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新词,如: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漫天黄沙,天和地的界限都分不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很不一般。本文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中的白杨,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提出问题:

(1)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一列火车上,两个孩子看到车窗外一排排高大整齐的白杨展开讨论,并引出爸爸的一番意义深刻的谈话的事。

(2)找出文中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划出来,说一说。

  板书:白杨——高大挺秀、易于种植、适应性强、坚强不动摇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请同学回答。

  总结: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可以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孩子们不能理解爸爸的心意,他们只知道新疆很远,爸爸妈妈要到那里工作,还要带他们一起去,他们将来要一直生活在那里。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爸爸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

(四)再读课文,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品味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的含义。

(六)板书设计

  白杨——高大挺秀

  易于种植,适应性强

  坚强,不动摇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认识白杨的特点,读懂句子隐藏的深刻含义。

(三)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献身祖国建设的优秀品质。

  二、重点难点

(一)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认识白杨的特点,读懂句子隐藏的深刻含义。

(二)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献身祖国建设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出问题,给同学思索的时间,并出示课件。

(1)白杨为什么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生活?

  适应性强,坚强不动摇,哪里需要哪里生根——白杨的品质。

(2)爸爸在介绍白杨的时候,仅仅是单纯地在介绍白杨吗?(爸爸在介绍白杨的同时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细细品读课文,剖析作者想要表达的心声。

(二)品读课文,体悟情感。

(1)请同学找出文中描写白杨的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认识白杨的特点,读懂句子隐藏的深刻含义。

“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写出了白杨的高大挺秀。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写出了白杨的忠诚、尽责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从来,一直以来,写出了白杨执着坚持的精神)。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

“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板书:白杨——高大挺秀

  忠诚 尽责 不怕困难

  适应性强 生命力强

  坚强 不软弱 也不动摇

(2)“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小组讨论,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是什么?

  总结:

  1、他们不知道爸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2、他们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

  3、他们不知道新疆在什么地方?

  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迫切需要像爸爸这样的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3)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颗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小组讨论。

  总结:“高大的白杨”暗指爸爸自己,“几颗小树”指“孩子们”,“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暗示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一定会像爸爸妈妈那样扎根边疆,成为新一代的建设者和加班人,想到这些所以爸爸“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高尚的情操。

(三)理清线索,升华感情。

  本文实有两条线索:

  1、明线——写白杨的特点。

  高大挺秀——戈壁滩上的卫士—— 忠诚 尽责 不怕困难——适应性强 生命力强——坚强 不软弱 也不动摇

  2、暗线——爸爸的内心变化。

“出神”——“沉思”——“严肃”——又陷入了“沉思”——“微笑”

  爸爸初见白杨先是出神继而沉思,可见由树想到人,想到自己和像自己一样千千万万边疆建设者,谈到白杨树的特点爸爸“严肃”起来,说明是一个严肃的话题,爸爸在借白杨树谈论人,谈论边疆建设者的品格,表达自己的志向。

  第一次“沉思”主要是思自己、思过去,第二次“沉思”主要是思子女、思未来,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在边疆落户,建设边疆后继有人,感到由衷地欣慰。

  白杨树和“爸爸们”有者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着白杨的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边疆建设者,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做“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课外拓展。

  搜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以此为主题小组合办手抄报。

(五)板书设计

  借物(白杨)

  喻人(边疆建设者)

  高大挺秀

  忠诚 尽责 不怕困难

  适应性强 生命力强

  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坚强 不软弱 也不动摇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