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工作范文 > > 心得体会 > 正文

爱国卫生月文明健康始于心科普活动心得范文3篇(文明卫生的活动心得)

2022-11-25 07:14:00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爱国卫生月文明健康始于心科普活动心得范文3篇(文明卫生的活动心得),供大家赏析。

爱国卫生月文明健康始于心科普活动心得范文3篇(文明卫生的活动心得)

爱国卫生月文明健康始于心科普活动心得范文1

  奋力开创生态文明新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新时代新征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定长效机制,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中华大地添花草锦绣,为美丽中国绘生态长卷。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先污染后治理”的规模速度型发展方式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悖,短期行为只能带来短时利益,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自然规律,经济效益的“单兵突进”最终损害的是人类自身的利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线”与“民生线”是内在一致的并行线,生态保护是“民生事业”,更是“一辈子的事业”。端牢“生态碗”才能吃上“长久饭”,保障“好生态”就是保障“大民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发扬“右玉精神”,以民为本、以新应势、以实创优,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发展举措和决心写就中华大地“大美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形势下,要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引路牌”,更加注重保护与开发的统筹性,局部与全局的系统性,当前与长远的协同性,以全面、辩证、客观的眼光,科学、系统、规范的理念平衡好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巩固原有优势、加快补足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倡导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加速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革命,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增强发展动力。要推动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水十条”“土十条”深入实施,探索实践城镇治污设施建设、水生态保护和农村垃圾分类、垃圾超市等鲜活经验,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行动,为大局服务、为长远谋划,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价值观,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方式,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等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让“两山”理论走稳走实走深,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青山绿水赢未来、为子孙后代谋利益。

  绿色,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也是人民幸福的鲜明底色。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既要从秦岭违建、腾格里沙漠污染、延安削山造城中汲取惨痛教训,也要从云南腾冲、浙江余村的“生态经”中汲取发展经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导向,在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中谱写“十四五”生态篇。各级各地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目的与归宿,强化“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社会引导,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生态种养殖业、生态旅游,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的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打造星空璀璨、青山叠翠、花香鸟鸣的生态宜居环境,让宜人山水点亮幸福生活、擦亮小康成色,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

  推动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非一时一日之功。强化制度保障是切实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的制胜要诀。要着眼各级各地实际列出问题清单、实行挂图作战,以更大的力度、更严的尺度、更密的频度防范化解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要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拓宽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管的渠道;要“亮剑”企业“小散乱污”、降尘除噪、垃圾分类处理、水环境治理等环保问题,不折不扣地推进整改措施全面落实;要做好产业规划、项目审批、建设实施、绩效评价等全链条的监督监管,树红线、守底线,扎紧制度篱笆,集聚环保督察力量,防止“掠夺式开发”,为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打牢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要让新发展理念在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成效的有机统一中,在全民共建、全民共享中落地生根,让生态文明建设的“足迹”走出生态良好、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发展道路,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迈进。

爱国卫生月文明健康始于心科普活动心得范文2

  品味绿色发展的“刚性”与“柔性”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个专题后,“刚性”与“柔性”的发展理念跃入脑海,就绿色发展而言,如何把握好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

  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必须落实“刚性”举措。如何促进疫情冲击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浙江、宁夏等地考察时始终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笔者认为,落实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治理必须坚持“刚性”举措。要坚决摒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错误思想和为了片面追求“金山银山”暂时牺牲“绿水青山”的糊涂念头,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的“硬约束”;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落实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在污染防治上动真格、出重拳、用实招,落实保护治理的“硬举措”;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等指标纳入考核范畴,严格奖惩,优化考核的“硬杠杠”,用实际行动走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实现发展、惠民、小康,也需发挥“柔性”协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笔者认为,绿色发展,在坚持“刚性”举措的前提下,要辅以“弹性”协调。坚持身体力行践行环保,创新开展云端环保节能宣传,当好绿色生活的宣传员;坚持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光盘行动,爱惜每一粒粮食,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利用率,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从小事做起,做好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坚持对浪费污染的现象说“不”,做好自己的同时积极监督身边人,做弘扬正能量,营造绿色低碳社会风气的指导员。用实际行动为打造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刚性”制约与“柔性”发展共同发力,共建美丽家园。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库布其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从最初的369人毅然上坝到三代人传承不息,塞罕坝人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绿色发展的奇迹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也离不开理念的“柔性”融入,一柔一刚共同铸就了我们的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愿将园博会阐释的绿色发展理念传导至世界各个角落。“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创新提出,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证明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笔者认为,唯有世界大家庭的伙伴们一起努力,让绿色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才能建设一个美丽的地球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刚柔并济,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富饶!

爱国卫生月文明健康始于心科普活动心得范文3

  当好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参与者,越到关键时刻,越要响鼓重槌,在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中争当表率、奋发有为。

  思想先行,做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明灯。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党员干部要主动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讲员”,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爱鸟周等活动日为契机,通过“生态文明”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组织不同形式内容的生态实践宣讲活动,制作下发宣传手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和科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从思想深处愿意做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保护者。

  行动至上,做绿色发展方式的“践行者”。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归根到底取决于各级干部的行动力、执行力。只有找准方向、明晰路径,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把污染物排放幅度降下来、让生态环境好起来。广大党员干部要写好“调”“转”“改”三篇文章,把绿色发展方式真正落于行动之中。写好“调”的文章,聚焦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深入调研、立足实际,大力调整经济、产能、能源、布局结构,切实提升生产领域的资源环境效率。写好“转”的文章,以推动产业发展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外延型转向内涵型、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目标,紧盯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推动各类产业绿色发展,逐步攻克观念、结构、体制、创新方面遇到的问题。写好“改”的文章,紧扣绿色环保要求,遵循整体保护原则、绿色发展与综合管理原则,及时纠正为经济增长而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做法,全力推动制造业技术改造,重点关注绿色改造、智能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健全机制,做绿色生活习惯的“引领者”。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一个两个人努力可以实现的,而需要社会各方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巩固、绿色生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有效的制度机制。要不断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科学技术支撑机制、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法律保障机制、监督管理治理机制,既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污染责任赔偿成为可能,又从技术层面、资金层面、法律层面,为明确生态红线、加强生态治理提供支持,还通过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明确硬约束、把好绿色关口。同时,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秉持“家园合作、社区参与”的理念,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多用绿色低碳产品,到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坚持绿色出行,将生态文明、绿色生活延伸到家庭和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