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工作范文 >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22年党员学习红船精神心得体会合集6篇

2022-11-21 11:06:00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2022年党员学习红船精神心得体会合集6篇,以供参考。

2022年党员学习红船精神心得体会合集6篇

2022年党员学习红船精神心得体会合集1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它不仅记载了党的光辉历史,还蕴含着早期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英雄顽强、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等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翻阅《红船精神》,通过一群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为建设新中国而做出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那些艰难但辉煌的历史画面连绵不断地浮现于眼前,让我为之震撼。“红船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党的先进性之源,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红色基因。习总书记高度概括“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一概括精炼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上世纪20年代诞生、发展、壮大至今的动力之源、胜利之本、政德之基,是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强大精神支撑。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铸就伟大的人民。“红船精神”成就了伟大的党,成就了伟大的国家,成就了伟大的人民。“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党的创建者们在建党实践中所展现的首创、奋斗和奉献精神,而在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革命精神中,也无不贯穿着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告诉我们,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红船精神”都将永不过时。现今,红船精神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迈向小康、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各行各业转型改革的指路明灯。

  “红船精神”反映了我们党的先驱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我们党领导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应对当时的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而形成的,它们既在斗争中形成又不断推动着党的先进性建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红船精神”始终发挥着精神之源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党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2年党员学习红船精神心得体会合集2

  何为摆渡人?如今说来在很多人脑海中或许要画一个问号,但过去在河流渡口却常见有摆渡的船只,船夫摇着橹把一船又一船的行人送往对岸,行人分别走向自己的梦想前程,摆渡人却日复一日的坚守在渡口,陪伴一拨又一拨的来客涉险过滩,平安将他们送达目的地。

  回首中国共产党的1921年,从那条“红船”上开始的光辉岁月充满了浪漫寓意,将水火中的人民“摆渡”到彼岸,将中国“摆渡”进一片新天地,星星之火的燃起让人们看到了红色的期望。时至今日,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今日中国又一次成为了世界的焦点,近百年的奋斗可谓改天换地,从红船到“红船精神”,从带领13名共产党员到带领13亿中国人口,这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就是时代浪潮中名副其实的“摆渡人”,正是这样开天辟地的敢为人先和踏实勤恳的甘于奉献,成就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幸福梦,也成就了这样一个自强自立、充满活力的政党,所谓渡人渡己但是如此。

  红船孕育出“摆渡人”的敢为人先。“摆渡人”是前进道路上的先行者,是铺路人,敢为人先、勇往直前一向是我党优良传统。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够感受到这股昂扬的锐气。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共产党人甘洒热血、前仆后继,三座大山一举推翻。改革和建设新时期,为了国家富强与长治久安,共产党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把改革开放事业一步步推向了深入。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下,持续敢为人先的锐气,仍是我们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战斗号角”。这是我们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开路先锋,是披荆斩棘、劈山架桥的巨斧利器,越是重任在肩、众望所瞩的时候,越要凝结这么一股闯劲和勇气;因为锐气是战胜艰辛的清醒剂,是攻城拔寨、闯关夺隘的力量之源,越是前行受阻、遭遇挫折的时候,越要秉持这么一股韧劲和激情。

  红船孕育出“摆渡人”的敢于奉献。站在岸边的摆渡人送走了一拨又一拨的追梦者,一次次原点到终点的反复为之后者搭建起桥梁,勤勤恳恳的铺路人像极了共产党人的作风,新时代红船精神感召下的“摆渡人”正在书写历史。我党从不缺乏勤勤恳恳的领路人,有黄大年以时代为舞台,梦想为灯塔,专心科研、笃志报国,甘“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有廖俊波用生命和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百姓的热爱,心系群众、敢于担当、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梦想之路从无坦途,行百里者半九十。此刻,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各种问题和矛盾依然纷繁复杂。每一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担当,在各自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合力_发展难题,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完美,圆梦的脚步就会越来越坚实。

  红船孕育出“摆渡人”的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帮忙他人也成就了自己,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上海参观中共“一大”旧址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又来到了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到梦开始的地方理解心灵的洗涤,总书记一行传递出的信号触碰了每一位共产党员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知史能够知兴替、明得失,时光不断变迁,不变的传统和精神最是难能可贵。不忘初心,是谋定而后动。不忘初心,是远方的执着坚守。新时期的“摆渡人”是要拨开时代的乱花渐欲,指明时代和历史的发展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新时代,我们重整旗鼓再出发,我们走过的路是一条崭新的康庄大道,在时代的洪流里,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勤勤恳恳的摆渡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好时代的引路人,这是使命使然,也是职责所在。

2022年党员学习红船精神心得体会合集3

  传承与弘扬“红船精神” 上好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

  1921年8月2日傍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里胜利闭幕,悄然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诞生。这艘游船因此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如今,拨开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和历史烟云,党的一大会址,从上海兴业路的小楼,到嘉兴南湖的红船;从开幕,到闭幕,百年沧桑,今日依旧。

  难能可贵的是,从建党初期的7个党小组的58名中共党员,到今天能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同时,能将一个政党的成长与一个民族的振兴紧密相连、休戚相关。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完成华丽转身三级跳。今日之中国,正前所未有的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的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令人震撼的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仅仅28年的浴血奋战就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同时,穿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激流险滩,从“小小红船”壮大到巍峨的“中国号”巨轮,承前启后、乘风破浪于伟大的复兴征程中。百年艰苦卓绝,百年辉煌伟业。

  今年,我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华诞。九九如一,九九进一,历经百年风雨,恰是风华正茂时。

  回想1920年,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相约建党。北京播下种子,上海成为产床。经过在上海的十月怀胎,1921年盛夏,终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中诞生。

  2005年6月21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中,第一个率先提出浙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追根溯源,“红船精神”本身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精神是与物质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诸如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人生境界、道德品行等。人的精神世界也是由这些精神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人总需要精气神,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特有的精神世界,这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长期以来,“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道,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自1921年建党以来,历经百年磨炼,“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历史的前列,勇当舵手,引航领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2017年10月26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嘉兴南湖,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可见一斑。

  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蕴含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首创精神反映的是一种能力的状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既是时代的选择,更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晶。

  奋斗精神是一种意识和品质,构成这种意识和品质的灵魂是信仰和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正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奉献精神则是共产党人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一心为民,为最广大的劳苦大众而非为少数达官贵人谋利益的初心和宗旨使然。

  “红船精神”,历久弥新。

  如今,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就应不断赋予“红船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将其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发扬光大。努力在实践中彰显新的时代价值,绽放新的时代光芒。把弘扬“红船精神”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根红线,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

  “红船精神”昭示我们:重温红船历史,缅怀建党伟业。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就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勇立潮头,敢于担当,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勇往直前。

  近日,党中央高瞻远瞩,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而作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大决策,真可谓恰逢其时,很有必要。

  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对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决策英明,意义重大。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既是一个有梦想的时代,有挑战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信仰的时代,需要奋斗的时代。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和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务必努力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把“红船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第一课,学深学透,用好用活,在各项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拼搏奋进。

2022年党员学习红船精神心得体会合集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继续扩大开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具有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从理论依据来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____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等四个方面凝练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才能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始终破浪前进。

  从历史依据来看,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壮大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同舟共济,共同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97年来的历史就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也是紧紧依靠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取得一个个胜利的历史。

  从现实依据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所取得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特别是党的__大以来,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总的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汲取智慧,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了强大力量、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体现了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____说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可以说,“阅卷人”是坚守人民立场的生动表达。在新时代,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基石。离开了人民的支持,共产党人就会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离开了大地母亲一样,失去力量。只有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获得不竭动力。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都应当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和热。也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才能集众智、汇众力,解决“新长征”途中绕不开的拦路虎、搬开前进路上大大小小的绊脚石。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就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把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落到实处,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善于把从人民群众中产生的好的想法和做法加以吸收、利用。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从群众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想法和做法加以推广和检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实践证明,越是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越要善于按照人民群众的切身要求和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来完善政策主张,越要善于集纳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为深化改革夯实坚实的群众基础。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同时指导人民开展新的实践,就一定会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22年党员学习红船精神心得体会合集5

  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红船精神”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重温‘红船精神’,重在不忘初心,要在牢记使命,贵在自我革新。”认真学习了弘扬“红船精神”座谈会的报道后,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肖纯柏教授心情激动。他说,“红船精神”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在中国历开启了领导骨干与群众长期保持血肉联系之先河,开创了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之先河,开创了工人阶级政党领航中国梦的历史先河。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把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摆在‘红船精神’深刻内涵的第一位,今天我们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新时代的前列,就要继续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年接着一年干,重视历史经验,改革但不改向,创新不忘初心。”肖纯柏说,“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既登高望远、保持定力,又居安思危,永不停滞,勇于变革,奋力开拓新局面。”

  作为一名浙江的党史工作者,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曾林平对红船怀有特殊的感情。“我因为工作原因多次瞻仰红船,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曾林平说,回顾党的历史,他深深地感受到,“红船精神”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他看来,大力学习弘扬“红船精神”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正是凭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我们党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凭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我们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正是凭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坚决拥护,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同心协力、乘风破浪驶向胜利的彼岸。

  “把‘红船精神’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是我们浙江党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曾林平表示,接下来,他们要继续深入研究党的光辉历史特别是党的创建史,为新时代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作出浙江党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76岁的乐清市蒲岐镇东门街村老党员周仕明再次重温了“红船精神”。“‘红船精神’不能忘、忘不得,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更需要‘红船精神’。”入党51年的他深有感触地说,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回望过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永葆生机与活力,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赋予的无穷力量。“‘红船精神’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勇于拼搏。我们要弘扬‘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站在新时代的高处,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2022年党员学习红船精神心得体会合集6

  自监察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重大的组织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举措,是中国推进法治反腐的重大里程碑。

  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__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监察法的颁布实施,就是将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通过法律把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机制固定下来。改革后,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领导,由原来侧重“结果领导”转变为“全过程领导”,确保党牢牢掌握反腐败斗争的领导权,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监察体制改革前,影响反腐败工作成效的原因主要有:行政监察范围过窄,大量公职人员游离于监察范围之外;反腐败机构众多、力量分散、职能重叠,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对公职人员的日常监督不够,公职人员违反国家法律但尚未触犯刑法的职务违法行为成为监督的空白。此次改革,以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为主线,推进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体制变革、结构优化和制度创新。

  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改革后,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反腐败决策指挥体系更加集中、资源力量更加优化、手段措施更加丰富,实现党内监督逻辑和国家监督逻辑有效融合和互补。

  实现对监督对象的全覆盖。党内监督实现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监督全覆盖,国家监察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覆盖。

  实现对履职行为的全覆盖。为了解决对党员和公职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空白,纪检监察机关突出日常监督,实现对“违反党纪”“职务违法”“职务犯罪”行为监督全覆盖,实现党的纪律、监察法、刑法三者的有机衔接,管住了“好公职人员”到“阶下囚”的广阔地带。

  实现对监督领域的全覆盖。监察法规定了“最强阵容”的派驻监督制度。派驻或派出的范围不仅包括本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和单位,而且包括街道、乡镇、不设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区、企业、高校等。监察机构、监察专员对派驻或者派出它的监督机关负责,不受驻在部门的领导,具有开展工作的独立地位,有效地保证了监督权威。

  独立的国家监察机构

  根据宪法规定,监察委员会是人大选举产生的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监察权的本质是独立的监督权。要强调的是,监察委员会是专门负责监督的国家机关,而不是全面监督公职机关和公职人员的机关,监察委员会并未包揽监督权。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最高监督权。监察委员会的权力由权力机关授予并受权力机关领导和监督,其职权范围由权力机关以宪法或法律限定。

  监察机关的监督对象仅仅是“人”而不是“单位”,监察法明确规定,各级监察委员会“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而“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则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

  监察法规定,监察委员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监督是监察委员会的基本职责。监察机关是“监督机关”而不是“办案机关”,首要任务是代表党和国家,依照宪法、监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监督所有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行为,确保公权力不被滥用。监察机关的“监督”与党内监督中的“监督”都强调日常监督检查,具有相通性。

  调查是监察委员会的核心职责。调查的内容包括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行为和职务犯罪行为,既管“违法”又管“犯罪”,管住“好公职人员”到“阶下囚”的广阔领域,这与之前检察机关的反贪污、反失职渎职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处置是监察委员会的重要职责,方式包括:作出政务处分,进行问责,将调查结果移送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提出监察建议等。

  健全统一决策、一体化运行的执纪执法机制

  监察机关行使的是侦查权还是调查权?根据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行使的是调查权,而非侦查权。调查权与侦查权有本质不同。

  主体不同。侦查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的专有职权,而宪法、监察法、刑事诉讼法均未赋予监察机关侦查权。

  手段措施不同。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检察机关特定的强制性措施,特别是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强制措施”。此次改革并没有将上述强制措施转移至监察机关。目前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的12项措施,都是之前纪检监察机关在实践中使用、比较成熟的手段。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没有增加新的权限,而是将之前使用的手段纳入法治轨道,接受法律约束。从该意义上讲,此次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不仅没有所谓的“扩权”,反而是“限权”。

  对象不同。侦查的对象是普通的刑事犯罪嫌疑人,而调查对象是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调查的内容是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

  适用范围不同。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的初始程序,而根据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并不参与诉讼活动,仅负责调查,查明涉嫌职务犯罪的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由检察机关行使批捕权、公诉权、审判监督权等法律监督权能。

  根据党中央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实质就是一套人马、双重职责,纪检监察机关既是执纪机关又是执法机关,必须对内实现纪法贯通,对外实现法法衔接。

  实现纪法贯通,关键是优化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流程,实现执纪审查与依法调查有序对接、相互贯通,推进纪检监察一体进程。当前要重点理清信访举报、线索处置、初核、立案、审查调查、党纪政务处分、移送起诉等环节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强化对每个环节的监督制约,健全内控机制,严防“灯下黑”。

  实现法法衔接,关键是实现监察机关与司法执法机关相互衔接,监察程序与司法执法程序有序对接。当前要进一步明确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具体案件管辖权,健全公安机关对监察机关调查行为的配合机制,完善检察机关对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的审查、公诉机制。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调查权司法控制机制,严防调查权滥用。

  此外,要推进监察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尽快制定监察官法,对监察官的职责、义务和权利、任职条件、任免、等级、考核、奖惩、申诉控告等作出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