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工作范文 > > 心得体会 > 正文

心理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2022-11-14 15:13:00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心理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

心理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教育的心得体会1

  利用课余的点滴的时间,我接着阅读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在刘教授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浩瀚海洋中,40到80页的规律和效应,主要体现为詹森效应、普雷马克原理、头脑风暴效应、鸡尾酒会效应……其中不少效应令我触动,让我学习到新的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读这本书时,我感觉它是一面镜子,让我反思我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又是违背教育心理学的。它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告诉我怎样做才是科学的、正确的、充满关爱的;我感觉它是神奇的魔术棒,总是带给我无限的惊喜和期待,那是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其中,普雷马克原理就是对我们教师和家长有实效的一个心理效应。普雷马克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说的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和家长的接触较多。经常听到家长的诉苦和抱怨:“孩子不好好学习,总是玩电脑、看手机”、“做作业草草了事,应付工事完后就跑出去了”、“让孩子做事情,他不搭理你,真是气死人了”……当时我只是粗暴的建议:“你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或是适当地惩罚一下孩子,比如拒绝给他感兴趣的东西或是必须完成这件事,不然就怎么样!现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的普雷马克原理告诉我,别忘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宛转,用高频活动奖励低频活动。所以,在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会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作一张“行为矫正表”,让孩子明白你享受一些权利之前或同时你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否则一切免谈。休息日,我也事先和学生们约定一天中他能享受的和他必须做到的事情,效果很不错。选用学生的最爱作为奖励的方法可以让家长和老师省去较多的烦恼呢!

  当然,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普雷马克原理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学生一下子接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就将难以接受的大目标或是知识体系分解成一个个学生容易接受的小目标去要求学生,并用普雷马克原理去恰到好处地激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识记生字、背诵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识记少量的生字,读熟课文,再在规定时间内给学生增加一定数量或难度,并适时给以合理的激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愉快,学习的效果比我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高目标要好得多、有效得多。

  在课堂上,我时不时普雷马克原理拿来用一下,结果总是有着巨大的收获。在这一系列豁然开朗后,我更加跃跃欲试,迫切地继续探究我还不了解的规律和效应。我体会到只有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教育的芳草地里才有花红柳绿,才焕发春天的盎然。我解读着这部“教育字典”,从这位良师益友身上,我汲取着智慧的营养、教育的技巧,我不断进步着,走向超越的高台。

心理教育的心得体会2

  所谓健康,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强健的体魄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我认为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今天下午的讲座,对于我们这些还很年轻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师生关系、家长关系和同伴关系的不协调是导致当今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当前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要克服这些我们应该做的措施就是调适好师生关系,按照人际关系中的互动的规律去做。其中,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人类的心理变态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失调。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虚的,还是喜欢听。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措施,比如赏识、赞赏。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因为赞赏可以改善机体气氛,有利于搞好儿童教育,提高教师的领导艺术,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这些赞赏必须是真诚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况下人都是在利益相关的时候为自己考虑的多一些,不过这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还有就是在某种情况下会出现嫉妒之心,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观察了解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否则有的后果会很严重。还有一种就是就是羡慕之心,这是产生在一种美好基础之上的。

  还有就是心理归属感。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很惧怕孤独、希望能够远离孤独,尤其是差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地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自己也是这个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从它的闪光点出发,逐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觉得孤独。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担,同时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有很多学生跳楼自杀的、离家出走的、误入歧途的这些悲剧发生。我也在想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能够及时地去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关心他们、去教育他们,也许就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了。

  通过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讲解后,让我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的包容和帮助,我们老师不应该嫌弃他们,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会觉得有乐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庆幸能够有这么好的机会去学习,给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最后几天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心理教育的心得体会3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