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工作范文 > > 心得体会 > 正文

参观变电站心得体会范文实用3篇

2022-04-30 13:43:31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参观变电站心得体会,以供借鉴。

参观变电站心得体会范文实用3篇

第1篇:参观变电站心得体会

  为了加强沧州输变电工程标准化管理,提高变电站施工工艺水平,抱着学习其长处、寻找自身差距的目的,公司李总带队一行十人到湖北黄石对黄石供电公司的变电站施工现场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在细节上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从土建施工的角度出发,体会如下:

  一、变电站建筑物整体施工工艺、观感美观

  1、建筑物内外装修大量采用了瓷砖、石材。外墙、室内地面瓷砖铺贴采用计算机预排版,做到前后、左右对缝,四周拼砖一致;台阶、窗台、踢脚等处采用石材铺贴,大大提高了整体观感效果。

  2、雨水管采用暗设,雨水直接排入下水井,使建筑物的外观观感效果提高。

  3、散水采用倒角工艺,施工缝顺直一致,外观观感效果美观。

  二、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先进,观感美观

  1、基础混凝土施工采用定制钢模板,使砼表面光滑平整、尺寸一致,倒角美观。

  2、道路等水平倒脚采用专用工具,减小了支模的施工难度,使倒角更加顺直平整。

  三、草坪灯底座、沉降观测标志等处采用不锈钢护盖,既起到成品保护的作用,有大大提高了观感效果。

  通过以上的学习体会,结合我们的自身情况,以后有待改进和提高之处和需要加强的工作:

  一、完善管理体系,细化质量管理

  1、健全质量体系,精细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2、加强质量意识,创国家优质工程是我们的目标

  3、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优策划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有章可循

  4、把好原材料进场关,保证所用材料都是合格品

  5、过程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6、严格执行质量奖惩制度,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7、抓好成品保护工作

  二、严格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

  1、提高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2、加强安全教育、安全交底,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3、严格执行安全文明施工考核

  4、适当加大投入,完善安全文明施工设施

  三、攻克技术难点、创出亮点

  1、把地面以下工程当做地上工程来做。确保基础断面尺寸准确,使构支架基础混凝土达到内实外光的清水混凝土效果。

  2、努力提高外露砼结构倒角的施工工艺水平,争取做到倒角顺直、平整。

  3、主控楼室内地板砖施工前采用计算机排版,做到前后、左右对缝,房间四周拼砖一致,在墙、柱阴阳角处均采用45°角装饰拼接工艺。

  4、道路上层路面施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采取防止裂缝的措施,保证路面上层耐磨、光亮的效果。道路施工缝顺直、宽窄一致。

  建议:在设计上多考虑提高观感效果同时又避免一些质量通病的出现,比如围墙增加装饰(抹灰、涂料等)、适当增加瓷砖及石材的应用等。

  以上参观黄石供电公司的所见所闻整理匆忙,对这些问题和建议,其不妥之处敬请指正。我们争取把黄石供电公司工地的经验和亮点融会贯通,结合我公司较好的管理办法加以提炼和升华,形成我公司创建优质工地所独有的特色和亮点,打造我公司个性品牌,才能确保我公司在质量安全管理上开创新局面,迈上更高的台阶。

第2篇:参观变电站心得体会

  20XX年某月某日至某日,为了让我们更快的从学生到工作者角色转换,公司领导安排的第二阶段地区分点深化基本模块培训中又组织了县局参观体验学习活动。在为期17天的剑河供电局参观学习中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还学习了更多的电气专业及其他专业的知识,切身地感受到了来自各个部门员工的敬业感及责任感。虽然短暂的参观体验已经结束,但这期间的所见所闻让我感受很深,收获匪浅。

  在为期17天的参观学习中,我们先后去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输电管理所、110KV寨章变电站、城关供电所四个部门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部门主任带领我们参观调度中心的工作流程,了解部门的工作内容。通过施辉祥主任的详细讲解,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压力较大的工作,是负责对3座110kv变电站,8座35kv变电站进行停送电监控,调度指令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每一个指令都必须保证正确无误,这是对电网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其中,我们还了解了该部门休息时间极其少,双休日都很少享受,各位师傅们告诉我,在重大节日期间他们将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用自己的平生所学来保障公司的安全可靠供电,辛苦和疲累都是值得的,这是我们的责任。

  在输电管理所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实际工作中常用到的工器具如脚扣、踩板、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绳,绝缘手套、绝缘验电器等等及绝缘子的一些零件,还了解到了输电管理所主要工作职责等相关知识。短暂的三天培训学习中,为了加深我们对必要工器具更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张主任带我们参观了设备物资仓库及胜任能力评价考试基地。在参观仓库过程中,为了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找到师傅交代施工途中所需工器具,张主任非常细心地讲解仓库里所有的器具设备。除此之外,张主任还详细的讲解了爬电杆作业时须注意的一些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边实践边教我们,从中我们体会到理论联系的重要性。我们跟随张主任及其师傅们上山巡线,大多数都是翻山越岭,工作辛苦度可想而知,但看到师傅们开心积极的工作态度,这就是一种境界,干一行爱一行,这是一种责任。

  在110kv寨章变电站的参观学习中,我们进一步目睹整个变电站一次和二次设备及功能作用,理解了集控站的含义,师傅告诉我们,集控站的'调度指令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要保证安全可靠运行。在三天的学习中我们还了解到,变电站主要工作职责是巡视,维护。变电管理所共有修试班和巡维中心两个班主,修试班主要担负变电设备的检修、高压电气试验、电测、热工、安全工器具耐压试验、直流定检等工作。而巡维中心则主要负担各变电站设备巡视、维护倒闸操作和事故、异常处理等工作。变压器及断路器的诊断过程,阐述了诊断结果对设备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体现了对设备负责任的态度。

  是的,选择了电力就选择了一种责任,而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感到光荣,做到知行合一,展示南方电网“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优质服务。在城关供电所参观学习中,这部门是我参观体验的最后一个部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在各位师傅的指导下,让我了解到城关供电所主要工作职责维护,抢修,装表接电,抄表,催费等工作。城关所主要面对的是不同行业不同级别的客户,因为大部份客户都是乡村的,所以每每到抄表催费时都是该部门工作人员最累最头疼的时候。在电话催费中,部门的前辈让我们参与了,在那么多不同行业的用户中要一个一个电话去通知,电话那头各种奇葩。但是,作为服务型行业,在保证电费回收率同时我们要坚守成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的使命,不管面对怎么刁蛮的用户,我们都要耐心地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供电可靠性这是我们的责任。

  作为剑河供电局的一名新员工,能够有机会去各个部门进行参观体验,这是一件非常难得地机会,也反映了贵州电网公司人才培养体制

  更加的完善。在这里,各位前辈们虽然已经在相对应的专业上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贵州电网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通过此次参观体验,我懂得了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凡事应从细节做起,真诚对待生活及工作的每一件事,在潜意识里培养责任感,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贵州电网人。

第3篇:参观变电站心得体会

大泉山村原名西岭村,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出版后不久,更名为大泉山村。

这一地区处于农牧交错地带,整体上“地势最高,暮春犹寒,初秋多霜,冬极冷冻”,因此只能保证“田成一季”。

另外,因属黄土丘陵区,“山高地瘠,兼之春寒霜早,长养时促,无有奇花异石为珍玩,至草木虫鱼鸟兽菜果之属,亦无超奇以充滋味。

就地形而言,各类用地的坡度较大,且黄土覆盖较浅,石质裸露较多,土壤含养分少,在气候上干燥多风,冬季较长且气温较低,夏季较短且多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由于地势阻隔,大泉山村与外界没有便捷的出入通道,导致信息闭塞,可供开发的耕地也较少,且全部为旱田,新中国成立初期单位面积产量很低。

全村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汇集雨水和从数里之外的白登河滩地提水。

大泉山村一直没有通电,直到某年某月某日,村内35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营后,村民才有电可用。

同时,村内所有的工程实施只能依靠单纯的人工劳动,劳动工具仍以传统工具为主。

全村的800亩耕地全部为旱田,完全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在进行土改的时候,甚至找不出地主或富农。

新中国成立初期,贫农每年有1/3以上的时间靠吞糠咽菜维持,即使是上中农也只能达到靠腌菜和淡饭维持温饱。

统计数据显示,大泉山村所在区域内的当地每户平均实际拥有耕地约28亩,而在农业合作化以前年人均拥有粮食大约在300市斤左右。

贫农、下中农、中农的生活水准实际上基本一致,都处在较低的水平线上。

以每人每天最低需要400克粮食计算,每年仍存在粮食缺口;上中农通过开荒取得耕地,但由粮食每亩平均产量可以看出,其生产水平十分低下。

人们维持生活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节流而不是开源。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当地的粮食产出又无法承载更多的人口。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考虑让妇女参加农业生产,但“塞北妇女自古不知纺织,尺布寸缕,皆买之市肆。

而市廛估客,远购于直隶威唐等处,其价甚昂。

民间稼穑登场,半以易布。

此衣食所由交困也”。

在社会生产组织结构上,当地农户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粗放式农业种植,户与户之间经济来往甚少,由于整个村庄社会阶层普遍贫困,使分散经营的方式长期延续下来。

据《阳高县志·事件纪略》中记载:“大泉山坐落在阳高县城南12.5公里处,是西岭村西的一座土石山,海拔1200多米。

山腰有座奶奶庙,由于山是荒山,沟是荒沟,庙已多年断了香火。

这座奶奶庙名叫凤泉寺,距离大泉山村大约500米左右,而大泉山村民从来不去庙里祭拜,也不同庙里的出家人来往。

某年,早年曾读过初级师范的道士张凤林来到西岭村,同时买下凤泉寺周围的荒山,并在山腰上打了一眼窑洞住了下来,靠开荒种地维持生计。

高进才“8岁起当羊伴,扛长活。

某年,为生活所迫,孑身一人流落到阳高县中部贫瘠的丘陵山区,在大泉山上一座古庙与庙人张凤林相识,共守庙业,治理荒山”。

张凤林和高进才经过不断实践,逐渐总结出一套“治水用水,蓄水保土,改良土壤”的办法。

根据不同地形的冲刷情况,采取了挖坑、开渠、培埂、堵沟等办法,尽可能地把水蓄起来进行利用,并结合植树造林来巩固水土。

从某年到某年,两人总共治理了约460亩荒坡。

当时的农业科技人员对他们的治理工作作出如下评价:第一,与蓄水保土的工程措施相结合,工程常常跑在造林的前头或和造林同时进行…所有的工程均采用投入少、效果好的措施,不用过多的劳力,不用特殊的工程材料;考虑工程安全的着眼点是分散集中的径流,而不是不惜工本地过高要求工程质量。

第二,与农业技术相结合,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真正统一起来,既减轻了造林的整地和抚育工作,又结合了农民眼前的利益。

第三,限于当时的条件,造林所采用的种子、苗木和枝条,虽还存在着品种不良的缺点,但就扩大地区普遍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来说,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仍然有极大意义。

总的来说,大泉山村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将治理与利用结合起来,为实现基本的物质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

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浪潮的高涨,张凤林和高进才积累的水土保持经验,为大泉山村成为全国学习的先进典型铺垫了伏笔。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