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工作范文 > > 心得体会 > 正文

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合集3篇

2022-04-29 11:33:27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供大家赏析。

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合集3篇

第1篇: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

  悲痛瞬间爆发,传遍媒体、网络、朋友圈,一天之内,整个都安县城的花圈便告售罄。某日早晨,数千人从全国各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以各种方式向他致敬。

  当看到这个新闻时,我很好奇,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校长呢?他的离世竟然让这么多人为他送行!我赶紧上网查了一下莫振高校长生前的先进事迹。通过浏览网页了解莫振高校长的事迹,我产生了许多思考。莫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么朴实的一句话,但是又是那样的铿锵有力。的确,没有爱怎么可能会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爱是教育的源泉。对这个“爱”的解读,我想到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老师对学生们的爱。一名老师,当他真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那么他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切切实实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更是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个老师只有真真正正的爱他的学生,他才会不遗余力的倾尽毕生所学,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为,他更希望他的学生,他的孩子们有真正的学问,掌握真正的本领,而不是那些似懂非懂的理论。另一个爱,是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育作为一项职业,它有它的职业要求,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因为他爱教育,其次是因为他有很好的知识底蕴实施教育。

  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对莫老师事迹的学习,我们也客观的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我们也像莫老师一样,用爱来教育,但是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作为年轻老师,我们有对教育的想法,对孩子们的期望。可是,对教育的耐心缺少了一点点。虽然有爱,但是爱的还没有莫老师那样的深刻。莫老师是我们在教育路上的榜样,我们要学习莫老师那种用爱来教育的精神,关心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第2篇: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

  为了办好学校他不惜力不怕苦

  都安高中是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一所最好的中学,在广西非常有名,因为教学质量高,连续20xx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老百姓都拼命地把孩子往这里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

  但是,都安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曾让前来考察的专家感言“心都不安”——这里,人称“石山王国”,九分石头一分土。因为贫穷,过去全县每年约有200名考上本科的考生被迫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穷”,提到都安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字眼。上世纪80年代,都安高中也逃离不了这个“穷”字。当时,学校校舍基本上都是瓦房,只有1栋宿舍楼和3栋小教学楼。每逢下大雨,房子就漏水,这时莫振高都要冒雨,亲自架着梯子,上房去检修。

  学校缺乏教具,莫振高自己动手绘制挂图。周末,他徒步10多公里的山路到老家,扛木板为学生修理桌椅。

  那时,莫振高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中共党员之一,别人不去做的事情,他带头做。后来,他当校长了,下决心改变这一切。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一点地向社会筹资。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就是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10万元“化缘”而得。

  对新建的教学楼,他的要求很严,因为都安县是在地震带上。他知道,教学楼不结实,出了事,没法向家长交代。为此,他蹲在施工工地上,与工人们讨论楼要怎么建……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将5层的学生饭堂、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和3栋学生宿舍楼建了起来。

  除了硬件设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必须跟上。莫振高说:“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接着,一栋科技楼建成了,每个教室里配了两台电视机、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100台电脑也进了都安高中……

  从此,瑶山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

  “只有不离开教学,才是一名人民教师。”当了校长,莫振高始终没有放下教鞭,仍然坚持上高三毕业班语文。他说:“我更喜欢被称为老师,而不是校长。”

  每天早上6点准时来到学校,晚上11点半回家,这个“时间表”,莫振高一直坚持了35年。

  瑶山贫困孩子家里的“常客”

  都安县自然条件恶劣,莫振高挑起了改变贫困孩子命运的重担。都安高中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而都安县人均年收入才1600多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帮一个贫困生,就是帮一个家庭!”莫振高感同身受。

  莫振高走遍了每个村屯,走进每一个贫困生家里。学校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帮助贫困学生。莫振高还常组织全校师生给贫困生捐款捐物,发动学校领导、团委干部和班主任向各届校友寻求资助。

  家住古山乡徳雅村的黄春茜考上了重庆大学,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也凑不足300元,她只能无奈地放弃上大学。莫振高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黄春茜家了解情况,并拿出1000多元塞到她手里。大学期间,为了让黄春茜安心完成学业,莫振高每月定期给她寄去生活费。

  其实,慷慨的莫振高并不富有,他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当时每个月50元的工资。

  爱是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莫振高对贫困生的爱,就是这样一种心贴着心的情感。他感受着他们的痛苦,体会着他们的快乐。他说:“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

  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余名新生中,有近三成是贫困生,很多学生报到时的行李只有一床破被子。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因为没勇气报到,就在校门口徘徊。这时,莫振高就把“校长办公室”搬到校门口,招呼为学费发愁的贫困生“先入学,其他费用慢慢想办法”。每逢开学必“摆摊”,专做贫困生的“生意”,这一幕,在都安县家喻户晓。

  托起数万瑶山孩子心中的“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某年以来,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从某年的%到20xx年的%,今年将近100%,而且连续20xx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西示范性高中,全国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先进集体。

  而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近20xx年来,他先后筹集到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万名贫困生完成学业,最终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美好愿望,实现了让所有贫困生“进得来,学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的目标。

  一名考上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在临行前的晚上,拿了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来到莫振高家:“老师,明天我就要走了,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我就把这两把自家种的菜送给您,以感谢您3年来对我的关爱。”

  一把苦麻菜、一把红薯苗!这份纯朴的情意,让莫振高流泪了!

  多年来,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行政部门任职,被外地学校高薪聘请,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爱我的学生。我要用毕生的奋斗,给瑶山的孩子们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踏上大学路……”

  翻开厚重的荣誉簿,记录了已经54岁的莫振高对教育无私奉献、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广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广西十佳校长”、“全国劳动模范”、20xx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这些荣誉,是社会各界对一位教书育人模范的崇高敬意。

第3篇: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

  阅读了莫振高的先进事迹,我被他用微薄工资托起300名贫困生的学习梦的事迹与学生以自家创造的财富——青菜——感谢师恩的片断感动着,但对我影响较大,让我觉得必须学习的却是莫老师坚持再贫困也不能贫困学校,学校教育设备一定要跟得上国家发展水平的工作理念。

  莫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莫老师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正是现在的我所缺乏的。特别是在带了一轮完整的高中之后,我连续三年都执教高一,有时候觉得内容都很熟悉了,课本都倒背如流了,备课什么的已经没有必要了。

  其实,随着时代发展,科学研究进步,知识网络是不断更新的,而知识应用体系的变化更是飞速前进,没有拓展学习的我已经能感觉到教学内容的陈旧提不起学习学习兴趣的现实。另外,教学对象的更新,学情的变化也让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建立在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用当下最新发生发展的客观存在来丰富教学内容,才是好的教学,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是如何的`息息相关,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

  莫老师教会我,我亦师亦生,我不能“死教书,教死书”,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让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会科研教学,坚持教研相长,才是提高教学教育水平的硬道理,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的基本功。

  莫老师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