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工作范文 > > 读后感 > 正文

高中《柳家大院》读后感8篇 老舍《柳家大院》读后感

2022-10-04 17:25:00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高中《柳家大院》读后感8篇 老舍《柳家大院》读后感,欢迎参阅。

高中《柳家大院》读后感8篇 老舍《柳家大院》读后感

高中《柳家大院》读后感1

  人生,好像一片海,时而波涛汹涌,叫嚣着仿佛要吞噬整个世界;时而又平静死板,似乎星球毁灭也打不破它的安宁。也许有时,平静的海面下却暗暗蕴藏了凶猛的海啸;也许有时,狂暴的风雨却预示着和平的讯息……

  当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工作被村里一把手明楼的儿子三星给无理的顶了,他对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说是挨了一巴掌的话,那下岗无疑是一闷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码还当上个民办教师,也算是生活补偿自己一个甜枣,心里不至于太绝望。况且这两年自己一边认真教学,一边刻苦学习,既赢得了学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爱戴,又给自己继续上进打下了坚实的铺垫。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偏出了这么一挡子事儿,心里能不难受么!可是生活好像永远会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于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终于给了这受伤的心灵一块灵异的膏药,况且这膏药的愈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让高加林放弃曾经的理想,甘愿作一个农民。在此时,生活似乎又归到了平静,却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高加林的叔叔回乡当了领导,村里干部为了巴结他,走后门给加林谋了个城里记者的职位。高加林曾经的已经变灰色的梦想,又鲜活的闪在眼前了!这先抑后扬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对生活感恩戴德了,并且拼尽全力,很快闯出了一番事业,成了小镇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让他们在缥缈的梦境中忘了自我,开始追求空中的楼阁。加林不就是这样吗?经历一番挣扎,他最终辜负了对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里姑娘黄亚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异常的圆满,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它也决不让幸运的人太圆满。一纸状子,剥夺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转了一个圈子后,又回到了农村。好像黄粱一梦,虚幻一场,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经失去了巧珍,那最可爱的姑娘,拥有金子般心灵的姑娘。

  生活好会开玩笑,好像猫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够了再吃掉。究竟是多么强大的对手,在生活那头操纵这一切变局?难道人,永远只能作被动的承受者?抑或物极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的规律。聪明的人,知道适可而止,不过分贪图,不过分软弱,终于赢得美好而长久的幸福生活。无奈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拥有了一些,便觊觎着更多。贪婪的心,就算倾尽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满。总是盯着自己的空缺,却不注意自己的丰满,这样,即使很富足了都不会快乐,而且往往到头来,追求的东西到不了手,连已经拥有的都保不住!

  你见过在在记忆里保持永恒美丽的昙花吗?她拥有一瞬间的精彩,而无法获得平凡的安宁。你见过路旁默默无闻的野花吗?她失去了娇媚的身影,却赢得了可贵的自由。你见过山间奔腾的小溪吗?她时刻繁忙不停息,却怀着奔入大海的理想和勃勃不息的活力啊!人,不是神,没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驾的力量,就不该有过分奢侈的理想和贪得无厌的心灵。拥有一些,注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舍。当数量无法改变时,质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东西。

  人生,无非短短几十年。静心冥想,百分之几的生命赢得了快乐与精彩,百分之几的生命耗费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中?生活是充实的感恩,还是不满的惶恐?

高中《柳家大院》读后感2

  在我心中一直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一直无法有清楚的答案。古人说:十五而向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想自己连而立之年还未经历,又何谈不惑(自我封闭一下)。

  一直读季羡林的《谈人生》,季羡林谈自己对生命意义、做人处事、名誉、朋友、压力、困难、爱情、成功等等人生中各种境遇的看法,那么我的一生怎么样完成?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的爱人?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我的价值?...。

  路遥的《人生》则通过小说的故事发展,展现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有出于惯性、本能、环境、也有欲望、梦想,在时间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人生。

  《人生》具体背景我没有查证,应该在改革开放萌芽期,小说主人公高加林以农村知识青年身份出现,有激情、勤奋、才华、理想,在现实社会一次一次打击下任坚持努力去实现梦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虚荣充斥着他矛盾的内心,并最终被冲破。刘巧珍一位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女性,她渴望知识、敢于追求、热爱生命、忠于现实,她给人以正面形象,或许表达着作者心中对一些事物美好寄托。黄亚平和克南虽都在城里长大,但成长环境的不同也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女性的黄亚萍任性而敢于追求,男性的克强虽也敢于追求,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时时左右他的行为。高明楼的圆通、眼界和眼光,马栓的圆滑,德顺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刘立本的精明。

  这本小说是朋友推荐的,总希望能找到一些什么,可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直至被去除教师资格的高加林在农田里对德顺说“德顺爷爷,我一开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尝个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才被震撼。人最怕面对的是脆弱自己,大的是内心的坚韧。

  社会是现实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选择也就很多。在面对成绩,成功时要保持冷静,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在失意的时候,在给自己希望,想想美好未来,重新看待自己,相信一切都会变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积累,只有在积累后才能抓住机会,如果高加林没有才华,也可能成为优秀的通讯干事。要有坚韧的性格,在困难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难,坚定不移的走出自己的路。

  高加林还是高加林,虽然故事结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梦想不熄灭,此段经历会成为他最为宝贵的财富。人要有梦想,要有激情,要吃苦耐劳,要敢于折腾,敢于寂寞。

高中《柳家大院》读后感3

  不知是什么原因,在最紧张的高三临考前的一个月里我才遇见了它,却执意在一周内看完。二本平装上下册,黑白色的封面,米切尔的大名也隐在了思嘉的裙中......读它时被思嘉的任性,自信,大胆,疯狂还有对自认为的爱情的执着所征服,同样也对白瑞德宽容、勇敢、自信自主,对小蓝妮的那份父爱所迷恋,当时就想要是能找个像白瑞德一样的老公伴自已终老一生就是最幸福的事!呵,就在那一刻在书的结尾,自已就像洞悉思嘉的心,想到了塔拉的红土地就充满了希望和力量,要重新征服离开的白瑞德,感觉仿佛在云端,就像飘一样。

  思嘉是个幸福的女人,因为她最终看到真爱,白瑞德是个大丈夫,因为他知道爱不是一种占有的形式,而是一种情感的征服。呵,这是我读飘,这是一部好书,每个人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觉,但它值得你一读,永不后悔。飘——我向别人提起古典文学总要提起它。

  我一直在想,如果米切尔没有出车祸去世,她所写的其他小说会是什么样呢?一个作家如果要让人爱上,一定要多写点作品,让读者从不同侧面去了解他。因为一本书虽然可以反映作家的很多侧面却不是全部。可是米切尔就像是杜鹃啼血,仿佛她的一生就是为了这本《飘〉。写完她就去世了,让人惋惜。我个人认为《飘》是有两道主线的。爱情和战争。

  我们之前所接触的历史很冰冷,仿佛就是一场为黑人解放而运行的必要手段。北方是正义,南方是无知。可是在《飘》中,南方的视角将这场战争表现得居然让不爱战争的我想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战争中的表现,被米切尔写得十分浪漫,不论是正面关系还是负面关系。我认为我比较像斯佳丽。而我认为其实瑞德也没有什么不好,甚至非常棒!跨越几十年的感情,在来来回回中辗转,最终尽管结尾十分含蓄,但是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以斯佳丽的性格和瑞德的情,最终二人仍然会走在一起的。

  它的续集《斯佳丽》(自然不是米切尔写的)就十分好得续写了这段情缘。我认为续集也是难得之作!

  本书还将爱尔兰人与土地的关系写得十分坚定,十分令人折服。

  读完它让我有种回味,有种震撼,有种温暖。

高中《柳家大院》读后感4

  拿到《飘》这本书其实也是一个意外,在学校的图书室中看到了它,觉得名字挺有意思。我看了看书上的玛格丽特·米切尔,似乎有点耳熟,便饶有兴趣的翻了几页。或许是和这本书有缘,莫名的喜爱就让对它我爱不释手。于是我便从学校借回了这本书。可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我竟然深深的被书中的一个女人——思嘉·奥哈拉所震撼。

  当然,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思嘉坎坷的命运,更看到了当时战争下人们的悲痛与生活的艰难。我曾读到人们争抢死亡名单,有的喜极而泣,有的痛不欲生。那一张张极端的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嘉几人之后的日子更加痛苦,当北方佬要攻打到思嘉所在的小镇上,她还要为自己的“情敌”媚兰接生,之后跟随瑞德满脸土灰、毫无形象的带着刚生产的媚兰和一个黑女孩回到自己的塔拉庄园。可是当时没有豪华的建筑,没有金钱,甚至连最基本的吃喝住穿都不能保证了。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另外一个思嘉,尽管在战争没有爆发之前她还是一个任性、自私、并不温柔的大小姐,但是如今这个在我眼中并不如其他小说中完美的女主角现在竟然意外的坚强。她挑起了家庭吃喝的重担,照顾着媚兰、仆人、以及已经痴呆的父亲。我知道,那时她最爱的母亲却因为霍乱死了。精神以及物质上的打击让我这个旁观者看着也极为心痛。那种绝望甚至已经从思嘉的心里,经文字蔓延到了我的情绪中——思嘉需要用自己的力量用尽所有的方法保全一家人的吃喝还有不受到战争的迫害。她不是战士,却同样要杀出一条血路。

  迫于生活的需要,思嘉不得不为了三百元嫁给另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感叹,那时的社会真的很乱,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飘”,就仿佛在一瞬间思嘉快乐的生活被战争打乱,所有美好破碎了下来,随风飘去,所有人被迫面对残酷的现实。如再沉浸在自己的过去,在这尔虞我诈的社会中会像战争中死去的人一样,体无完肤,伤痕累累,再也无法重新对家人说:“我回来了。”

  在一个个紧密相连的故事中,我被紧紧的吸引,其中有曲折的爱情故事,也有现实的生死离别。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的桀骜不驯、勇敢,一场战争的恐怖、对人们的摧残。小说流露出作者对奴隶主的同情,对战后重建的失望以及对旧制度和奴隶主往昔岁月的不胜惋惜,又通过战中体现思嘉和瑞德只见的爱情。只不过,令我叹息的是,思嘉最后还是深深伤害了瑞德,她还是让瑞德因为自己依然爱着艾希礼而绝望离去。当她明白自己爱的是瑞德时,瑞德却已经不在她的身边了。

  可欣慰的是,思嘉依旧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那份不会被任何东西改变的积极,她说:“还是留给明天去想吧……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思嘉的这个坚强、对生活永不颓丧的精神,给我无尽思考。鲜明的人物,深刻的思考,应接不暇的情节,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百读不厌。仔细再想想,总会感觉这个故事以及这名叫做思嘉·奥哈拉的女人给人太多感动。

  思嘉、《飘》,让我懂了,无论我们希不希望,第二天的阳光依旧会到来。

高中《柳家大院》读后感5

  老舍曾说过:“读历史设若能使我们落泪,那么眼前摆着一片要断气的文明,是何等伤心的事”。柳家大院就是以北京为代表的古老城市的缩影,文章让读者通过大杂院中惊心动魄的悲剧,看到封建宗法社会中的人情世态,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伦关系,看到长期统治着中国社会的封建文化道德是怎样地毒化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心灵,麻痹着他们的灵魂。使他们变得愚昧、保守、自私和残忍。

  在“我”这个算命先生的眼里,老王是大杂院中“第一个不是东西的”,他在洋人家中当花匠,正是这挣钱不多但在旁人看来相当“体面”的差事,使老王自诩为“文明人”,专学文明人的派头,好像“文明人的吹胡子瞪眼睛是应当应分”。自个儿身份卑微,围住的又都是肝火旺,爱吵架的家伙,向谁去耍聪明人的派头呢?这苦难,当然就落到了他家那“像窝窝头”的儿媳妇身上。他是公公,却“想把婆婆给儿媳妇的折磨也由他承办”。一天到晚对媳妇挑鼻子弄眼睛,他为媳妇立下许多“规矩”。要她这样那样的,“变着方儿挑她的毛病”。“为了三个钱的油,两个大的醋,他能闹得翻江倒海。”他想尽方法来虐待媳妇,罚饿、罚跪。自己不能动手打,就挑唆儿子动手。因为他知道儿子是石匠,“打一回胜似别人打五回”。当媳妇不堪毒打而发神经时,他明知她已清醒,还故意掐人中、用草熏,为的是“惩治她”。真是恶毒至极。当媳妇上吊后,他痛心的不是她的死亡,认为这“不算什么”,而是担心“脏了房”。房东不饶他,要是再为儿子娶一个“上次的债又还没归清”。

  老王在家中是高高在上的不可触犯的存在,手中掌管着小媳妇的生命,但在洋人面前,他又变成了另一幅模样,挂着谄媚的笑,弯着腰,恨不能把头贴到地上去,“洋人要是跟他过一句半句的话,他能尾巴摇动三天三夜。”这就是病态文明孕育下的精神贫民,封建思想和洋奴意识已在不自知中融入骨血。

  社会的下层贫民,他们不光在物质上贫困,更可悲的是病态的文明扭曲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自身的奴隶性使他们向老爷太太谄媚讨好的同时,又去欺辱和奴役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在悲剧的循环中,在病态“文明”的绝对统治下,精神的贫民永远无法看到希望的曙光,享受到真正的文明。

高中《柳家大院》读后感6

  《柳家大院》是老舍笔下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柳家大院里各色人物的生活,重点讲述了张家、王家和“我”家在大院里生活。

  作品中的主人公“我”是个算命先生,一天也抓弄个三毛五毛的,老伴儿早死了,儿子拉洋车,日子还算过得去。“我”在柳家大院里算是个“文明人”,但我并不像老王那样总也吹胡子瞪眼睛,更不会对儿媳妇挑鼻子弄眼睛,摆派头,折磨儿媳妇。因此,“我”这个“文明人”很同情王家的那个像窝窝头的小媳妇。

  不光作品中的“我”同情小媳妇,当我读完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也十分同情小媳妇,并且对她周围的人充满了愤恨,特别是老王、小姑子二妞和丈夫小王。他们都是她的亲人,应该去照顾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弱小的小媳妇,可他们不但没有这样做,还处处为难小媳妇。

  老王要学“文明人”,要做足了当公公的气派,他变着方儿的挑儿媳妇的毛病,他没有空儿的时候,便叫女儿替他办,总之是小媳妇没有一天得着好气的,有时候还吃不饱。丈夫在城外做工,十天半月回来一趟,本应该没有什么事,不能打骂小媳妇,也没有什么理由呀。可是,小王经不起老王和二妞的挑拨,结果每一次都要毒打自己的媳妇。小媳妇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自己受了冤枉却没有人来帮忙,连自己的丈夫都不曾关心过自己。更何况,柳家大院里的人都认为男的该打女的,公公该管教儿媳妇,小姑子该给嫂子气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无奈呀,小媳妇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在房梁上吊死去了。

  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丈夫可以打妻子,怎么就下得去手呢?为什么小姑子总是搬弄是非来欺负嫂子?难道她就不是一个女人吗?她没有嫁出去的那一天吗?她就不怕以后有同嫂子一样的命运吗?小媳妇固然可怜,她死了也许会是一种解脱。但我觉得二妞更可怜。因为,她不曾想过自己将来的命运,她不会善待别人,她还并不知道,她所看见的就是自己未来的命运。更可笑的是,她还不知道父亲要把她打发了,进点彩礼,然后给儿子续一房,卖个三百二百的除给儿子续妻之外,自己也得留点棺材本儿了。

  可见,当时的社会,女子的地位有多么的低微,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终没有自己做主的时候,自己受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而且女人与女人之间都不存在互相的关爱。真的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虽然,作品中的悲剧性很强,但作者笔下的文字却表现得不那么强烈,文中没有华丽的语言,平实而又有地道的京味,全文的语言都很幽默,使得文章更具有了讽刺意味。使人读后没有思想感情的波折,却能使人有深深地伤感!

高中《柳家大院》读后感7

  人生一世,如草木一秋;浮生似梦,如悲剧一场。读《飘》后所思。 ——题记

  战争乃生命之摧残,但又似催化剂一般改变了黑暗笼罩下的人们。所谓的爱情,在战争面前又是多么渺小。

  “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是本书结尾时女主人公思嘉说的话,也是我铭记在心的一句话。在南方的奴隶社会,思嘉养尊处优,一双纤纤玉手可谓是俘获男人芳心的杀器。只可惜北方军队夺走了她的家产、她的黑奴、她赌气结婚的丈夫。繁华的亚特兰大城被攻破,在男人们都走完的紧急关头,她褪去华丽的服装,带着虚弱的媚兰回到老家——十二橡树。她用娇嫩的臂膀扛起一袋袋棉花,扛起整个家庭,她用那吹弹即破的双手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拨开黑暗去寻找光明的未来。

  战争让在荣华富贵中长大的思嘉更成熟了,更坚强了,但却变得更自私,更势利了。

  起初,她为了不失去家园用美人计去白瑞德那里骗钱,在即将成功的那一刻,她那生满老茧的双手出卖了她。白瑞德识破了她的骗钱计划,导致了她骗钱失败。不甘失败的思嘉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保护家人,又一次放下尊严,甚至违背了道德观念,从自己妹妹手中抢来了自己并不喜欢、但手头有钱的弗兰克。她牺牲自己的感情,换回了家园与家人的安定,这种爱,爱得深沉,爱得真挚,是女主人公思嘉身上的闪光点。但成长有时是人类成熟的溃烂之路。后来的思嘉用固执的品行办起一个个锯木厂,为了赚更多的钱,她又打破规矩,迎着别人的咒骂与诋毁,不择手段地将钱收入囊中,其中支撑着她信念的,是她想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形成的自私。

  韩寒说过:“总是不明白人类为何把安全感寄托在钱财这些更不安全的身外之物上。”但在乱世之下,或许也只有金钱能超越爱情,超越其他几乎所有事物。饱经风霜的思嘉发现她的真爱并非艾希礼,而是臭名昭著的白瑞德。是金钱蒙蔽了她的内心,还是打开了她的心扉,估计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若是她没有那三百元税金,如何守护自己的塔拉和自己的亲人?

  繁华落尽后的南方社会只剩下呛人的尘埃。比起思嘉,我更为书中另一位女性媚兰悲伤。她的病逝,使我万分痛心。

  媚兰是一个善良、天真、美丽的女孩,她待人真诚,总是相信世界的美好,加之我的个人情感,她着实让我心动。

  “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是她的闪光点,她从不摆高姿态,从不招蜂引蝶,更不争风吃醋。面对自己的爱人艾希礼与思嘉拥抱相吻的传言,她选择不相信,尽管这是事实。她却还想为思嘉洗清别人的诋毁。说出自己怀孕时,暗恋艾希礼的思嘉冲动地说了一些打断她的话,她不仅没有责怪思嘉,而且还向伤心的思嘉道歉。她无条件地支持思嘉,她发自内心地对别人好,她以真情回报艾希礼的爱,让我万分钦佩、仰慕:她不像思嘉那样为得到心爱的人喜欢卖弄风情,更没有思嘉那样想和别人对象私奔的自私念头。媚兰,无条件地善待世间万物。

  爱情与战火相缠绕,人生在动乱之风中飘摇。谁都知道气候会变,更别说谎言。本性的坚强在命运前是否变得不堪一击,还要看你的能力。读完《飘》,我为思嘉的改变悲伤过,也为媚兰的死流泪过。战争使原本灿烂的人生变为悲剧,人们的命运在乱世中浮沉、飘摇。

  莎士比亚说过:“人们,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力,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面对逆境,是随风飘摇,还是乘风破浪,还要看你有没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觉悟和勇气了。

高中《柳家大院》读后感8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侠客荆轲在刺行秦王的路途上吟出来的一首悲壮的诗。

  有人说,他是一个超级大傻冒,这平定天下六分的秦王有着百万的兵马和数以万计的土地,身边还有那么多的近卫军保护这一国之君。他荆轲怎么没有想到这么几点,秦王是他杀得了的吗?幸好他没等他的那些朋友,没让伤亡更惨重。何不机灵一些,投降秦王,好确保自己的安身?

  也有人说,荆轲是一个具有大侠胆识,又浑身充满正义感的英雄,既然知道刺秦王必死无疑,但为了国家的利益,他毅然走险,走上了刺杀秦王的不归之路。是一个以国为重的英雄豪杰。

  我认为荆轲是一个豪侠,是一个傲视人生,战胜胆怯的一名英勇战士,他的勇气虽然改变不了历史的现实,但这股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也是这种精神让许多弱势群体战胜了胆怯,恢复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们都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是的,人人都需要勇气。我们需要它来面对一切成功与失败,我们需要它来面对一切是与非,我们需要它来面对一切一切的事物。

  同学们,当你面对一个选择时,你有勇气去选择?去面对吗?当你上讲台在老师同学面前读一篇演讲稿。你有勇气吗?当自愿竞选班干部时你有勇气吗?把你的勇气拿出来吧!每一件事,当你决定要做时,那已是成功了一半,因为你有勇气去做它,你很有胆量。古往今来,有多少件事是因为有勇气才去做的?可能寥寥无几。小鸟飞过大海,它一定能飞过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