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工作范文 > > 读后感 > 正文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14篇(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2022-10-31 13:14:00读后感
  • 相关推荐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14篇(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以供借鉴。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14篇(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1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我通常,看到一本好书,就像饿汉遇到了美食,拿起便要大块朵颐一翻才过瘾,甚至是乐于牺牲睡眠时间的,但这次却不同,看着《阿勒泰的角落》,竟不想一气看完,确切点应该是舍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觉得看了一点便少一点了。看书很少会有这种感觉的。作为书的上宾,请上床头,每天睡前细细地品味其中的章节,如此下来,也看了两个多月。看完后,想回忆一下书中的细节,竟是感觉一片混沌,努力去想,也只能忆起其中的一切影像。才发现,这真是一本无用之用的书。

  看完了正本书后,翻到最前边看作者李娟的自序,她说写这书只为了在努力地耐心地体会着种种美感的过去的自己,在一点一滴地逐渐成长中记录着一种真实的`平衡感,寻找着一种踏实。我想,这也正是我看这本书所能体会到读者最纯真的用意,至于书中写了什么,李娟她的经历,随着一个个故事读完了,自己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里面的故事就淡忘了,但那种真实的平衡感,却占据着心中的感觉,同时也唤醒了自身对这种感觉的更为强烈的渴望,

  在更前的一段时间,也是在睡前看的书,看过梭罗的《瓦尔登湖》,作者在他的书中也描绘了他的平淡生活,他是刻意地把自己独居在一个小岛上,独自建房子,在岛上独自生活了两年时间,他用两年来感受一种孤独平淡的生活,同时也用严谨的文字与文明社会作了对比。这本书,对于哲理性来说,有很好的阅读性,但作为单纯的人生感悟,作者的举动,总是过于刻意了。相比较而言,李娟的生活,她也随着她的裁缝店,商店,也随着阿勒泰深山牧民的迁徙而不断搬迁,在当地,人口是稀少的,物质也缺乏,但在这种贫乏的生活状态中,她不刻意地,甚至是怀着对俗世生活的无限兴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其中,能清晰地发掘生活的乐趣,也体会着生活的烦恼,也絮叨了当地牧民的率真。看完书后,很多描写的细节虽是不记得了,但一些影像,如李娟洗衣服的乐趣,只感觉当时的凉水与阳光都是她独有的;还有她眼睛对雪地的反应,这感觉即使是没见过雪的人也能深深体会到一样;还有晚上睡觉野猫的骚扰,抗争,与妥协;以及牧民还钱的举动,都纯朴得让人感动。这种纯然的心态,或是梭罗所缺少的吧。故此,《瓦尔登湖》给人的是一种哲思,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2

  李娟的文字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又透露着俏皮的幽默。读者跟随李娟的文字能进入迷人的阿勒泰,遇到不同的人,体会阿勒泰的自然风光。李娟一家也渴望有固定居所,荒凉的红土地差点成为她们的家。我对作者的好奇胜过对书中所描述的阿勒泰,作者也去过外面城市打工,流水线的枯燥无聊、机械化,让作者又回到了阿勒泰。

  初到阿勒泰,李娟和妈妈开了裁缝店,招收学徒。阿勒泰的游牧民族和农民对衣服的需求简单实用,穿坏了才会买新衣服。裁缝是个体力活,加上游牧民族周期性迁移,常常需要赶工,夜里缝缝补补。有不少人来店里问有没有酒等商品,李娟她们一家就开了一个杂货铺;李娟叔叔的带来加上了鞋匠这一项。

  阿勒泰的人淳朴善良,不会赖账,时隔很久的账还是会还;在阿勒泰,8岁小孩当做一个成年劳动力使用;小孩子们为小卖铺带来了各种各样大自然特产。“生长在其中的孩子们,让我感觉到他们的坚强,纯洁,温柔,安静,还有易于满足。”孩子们的玩具是土,废弃的瓶子等;书中写到有个来买玩具的女孩,最后只能卖洒水壶给她,孩子们用简易的玩具玩的不亦乐乎。红土地是接近被废弃的村庄,曾经的红土地有电影院、学校、澡堂;现在的红土地只有几户人家。李娟一家在红土地有了自己的家,后来政府要集体搬迁,她们又过回了跟随游牧民族的生活。

  李娟在书中感叹“夜晚真好,为什么夜里无论再冷,再漫长却总是显得舒适的静呢?可能是因为夜里再也不用干活了,不用四处奔波了吧。”夜晚让人想到即使休息也是理所应当的,白天总在催促你干事情,不能无所事事。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夜晚的来临让人满足。阿勒泰人言稀少,更多的是广袤的森林。“我活在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上,这里大、静、近,真的'真实,又那么直接。”李娟在书中透露的生活哲学是知足常乐,“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食物,身上裹的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会有什么遗憾。”

  诚然阿勒泰的生活不仅仅有美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还有生活上的不便。其实由于环境限制,人的需求会变少,人不需要外在太过丰富的物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3

  金山中学高三2班? 刘雨轩

  碧蓝如洗的天空之下,孤独也成了近似于幸福美好的东西。

  重读李娟,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庆幸,如果不是被连篇的考题折磨得不愿动笔,如果不是手边正好放着一本《阿勒泰的角落》,我可能就要再一次错过一个细致如初雪的灵魂,一段与远方的邂逅。

  手捧《阿勒泰的角落》仿佛置身于那湛蓝的天空之下,眼前绵延着辽阔的草原、无尽的山峦。李娟于阿勒泰的生活是质朴的,而她也不加矫饰地尽数向我们娓娓道来。在瑰丽的自然之中所发生的渺小的事,却有着难以比拟的赤诚的美。

  就像在书中反复提及的阿勒泰那蓝到极致的苍穹,一览无余,就连一丝白云的遮蔽也不存在。那样的蓝是即使在阿勒泰正午灼热的太阳炙烤下也无动于衷的蓝,是骑马行千里却恍若静止的蓝,是纵使阿勒泰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也岿然不动的蓝。那份蓝与李娟,甚至整个人世都无关,却给予了李娟行文中孤独到静美的力量。

  这份孤独不是城市中华灯初上时的寂寥,不是知音难觅的苦涩,而是行走千里全无人迹,四面八方唯独只有自己的渺小。这份孤独自人类诞生伊始便横亘在了人与世界之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麻痹自我极力否认,而李娟就那样自然地举起手掌,看着在湛蓝天幕下苍白到透明的指尖发出“世界与我们无关”的喟叹。

  是溪流旁独自盛放的花所给的启示吗?还是那个一直存在却从未靠近的“深处”?生活给予了我们很多暗示,关于自己,关于世界,细腻如李娟代替我们一一拾起并细细告知。

  但提到最多的'还是蓝天,无论发生了什么一抬头便能看到的天幕。它自顾自地蓝着,李娟却给它点缀了更温柔的色彩。在爱情萌芽的那个月夜,它蓝得暧昧朦胧;在即将离别的正午,它又蓝得凉薄淡漠;在宁静的午后,它又在李娟清澈的瞳孔里映下纯净美好的色彩……

  突然想到了一句话“美好的并不是这个世界,而是凝望着这个世界的你。”如果说世界与我们无关,那么李娟你与我们密切相关,你将我们重新拉近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你是纽带,也是救赎。

  阿勒泰有那么美吗?阿勒泰的天空真的蓝得那样惊心动魄吗?我不敢断言,但我确信,倒映在你的瞳孔中的阿勒泰美得让人心驰神往,抱膝坐在阿勒泰天幕之下凝望着整个世界的你,是我所知的最美好的存在。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4

  这本书是微博上喜爱的几个写手大力推荐的,看了下内容也是比较偏爱的,可没想到买回来后竟成了厕所读物,半天也没个结束。倒是这次中秋回成都,因为出租房里只有一台电视,所以大部分时间我就用来啃书,上次这样啃完的是《rework》,挺有意思的一本小书,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小书,一章就是一页纸的内容配上一个有趣的插图,虽然会有浪费纸的感觉,但插图真的很有心思,而且内容也言简意赅,直扣中心,不浪费字。而《阿勒泰的角落》这本书,当然不是说有浪费字的意思,只是一大段一大段的描写,除了让我佩服文字描述能力之外,我好像沾惹不到一点浪漫情怀,全书让我最喜欢的是作者的母亲,在字里行间慢慢显现出的这位母亲,时而有孩子的稚气,时而有商人小小的奸诈,时而有一家之长的风范,总而言之,在书里是个什么都会的人,敬佩得不得了。

  阿勒泰,地处北疆,去过新疆的人都知道,南边比北边富裕,而阿勒泰应当属于北疆中比较贫乏的地区。然而在这个地方,作者的一家跟随牧人的行走、居住,体验着千百年流转下来的游牧生活,看着千百年来形成的草原、戈壁滩的景色。这里,物资是匮乏的,但在作者的笔下的生活却是蓬勃旺盛的,虽然天气恶劣、环境恶劣,有无边的空旷和寂寞,但都能让人感受到美,生活的美。我总是想把这一切归功到作者的母亲身上,不知是否偏颇。作者其实应该也算是个任性多情而敏感的小姑娘吧,不然如何能感受这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人儿的美妙,然后写出来和和大家分享呢?

“还有一个两岁的小孩一直坐在我对面,绯红的脸蛋,蔚蓝色的大眼睛,静静的瞅着我。一连坐了两三个小时都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动都不动一下,更别说哭闹了。

  我大声说:谁的孩子?

  没人回答。车厢里一篇鼾声。

  我又问那孩子:爸爸是谁呢?

  他的蓝眼睛一眨都不眨的望着我。

  我想摸摸他的手凉不凉,谁知刚伸出手,他便连忙展开双臂向我倾身过来,要让我抱。真让人心疼。这孩子身子小小软软的,刚一抱在怀里,小脑袋一歪,就靠着我的臂弯睡着了。一路上我动都不敢动弹一下,怕惊扰了怀中小人安静而孤独的梦境。”

  这是最后一章的最后一段话,读完我发现我的嘴角上翘而不自知,是了,我想到曾今也有一个小人儿靠着我的臂弯。他一直哭,要找妈妈,我便抱着他找妈妈,我一直记着那小小软软孩子,温暖极了。结尾的这一刹,我想,我和作者的心是那么的贴近。

  最后,当然我不免俗的很想去阿勒泰走走,看一看作者笔下的那些人事物,只是不知道能否受得住恶劣的环境,对此虽有些汗颜却也无能为力。

  最近想去的地方很多,特别是想去我所爱所崇敬的那些历史人物的墓地上走走,想去宣帝杜陵去看看那“故剑情深”“南园遗爱”的深情,还有文天祥还有明朝那些事儿里的很多人。可是我这脑袋似乎也记不住那么多名字,那些名字我还能去追忆,这就是为什么我赶着趟的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记下来吧:

  西安是一定要去的,且不说我喜爱的唐王朝,还有很多很多的那些人,那些故事。“功名竟在长安道”,长安长安,念着念着全身上下就不自已的荡漾出一种情怀,这个地方怎能错过。当然,还想去敦煌,看一看那些壁画,为的是当年离家去国在这里一刀一笔刻下美丽佛像的壁画师,当年他们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到这里,完成这些美丽的让后人敬仰的佛像壁画呢?还有洛阳、开封,数不完呢。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5

  最近读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真是很喜欢,她用淳朴、清新、自然的文字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滴生活,在她的文字里艰苦的生活、恶劣的环境都是一种享受、一种美,她享受着贫穷和艰苦。

  李娟陪着母亲迁徙于新疆阿勒泰偏僻而辽阔的游牧地区,和妈妈、外婆、叔叔、妹妹生活在一起,以开杂货店和裁缝为生活,在阿勒泰长达半年的冬季牧场里,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温馨,好玩的老顽童外婆,充满了童趣和爱心;幽默、能干、聪明,对生活充满信心,永不服输的妈妈;老实能干的叔叔;朴实、憨厚的妹妹;一个个人物都像在眼前一样,历历在目。

  李娟的文章里更多地记录了牧区普通人,牧民们的淳朴善良、孩子们的单纯与寂寞的童年。李娟不仅对牧区的牧民有着深深的热爱,更是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在她的眼中,阿勒泰的宁静、它的河滩、河边的林子、各种的小动物、甚至一望无垠的荒滩戈壁都是美好的,生活的艰苦不但没有让她失去信心,反而让人对她那种闲散、安静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6

  读到这本书的第一章便觉得十分有趣。这篇中的片段“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并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这段不仅写出母亲的礼貌,爱抱不平,且突出了母亲幽默的性格。她和阿勒泰人一样,十分老实憨厚。让读者从神态描写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中想象到母亲此时的模样,喜感油然而生。母亲的不好意思“呵呵,是你”,找到欠债人的欣喜“原来就是你”,对当事人的抱歉“嘿嘿”。可见当时情况十分“窘迫”。 这时的母亲形象反而多了几分可爱的色彩,让读者不禁跟作者一起笑出了声。

  这本书中细节比比皆是,读者从中自然体悟,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我仿佛也来到阿勒泰,与作者一同见证平凡中的美好与魅力。

  还有一篇《雪兔》,文笔清新淡雅,以小事反映出心境,表现出人性的真善美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身为汉族的作者,李娟用天然而纯朴的笔调描述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的日常生活点滴:风里来雨里去的边疆路人、门口的土路、一家小小的杂货店以及可爱纯真的孩子们……她刻画的不仅仅是平原人所感兴趣的异域风情,更多的还描绘的是普通百姓的心之所向——平凡甚至艰辛却又充满爱与乐趣的生活!

  对于阿勒泰的孩子,得到那些素未谋面的东西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即使满脸泥巴,没有其他孩子那般舒适自在,却依旧活得那么简单快乐。这份简单的快乐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这种满足也是在本地所不常见的。部分大人小孩各为工作、学业而奔波,为生活艰辛、不公而苦恼,却不曾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乐趣。因此,读到李娟的这本《阿勒泰的角落》,不禁有万千思绪:“要在生活点滴中发现感悟,享受生活。这样即使看起来平淡乏味的生活,也会在那一刹间绽放属于它自己的最美、最迷人的色彩。”

  作者以朴实的语言写角落里的人生,作者却给平淡的调调抹上鲜艳的色彩,记录了这里的纯朴与乐趣,写出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亦热爱生命的心灵。

  公众号:丁锋语文生活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7

  这是一本李娟的书,李娟这个作家,说她很伟大,倒也不见得;说她文章写得特别好,倒也没有。总之,我不清楚我能不能用“优雅而不失风趣”来形容她的作品。而她的作品都是散文,没有连续性的,好像就是一天记一点,一天记一点下来的。这时我脑海蹦出一句话“写作就是记录真实、真情,要是没有真情实感,凭着脑海里生硬的想像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这样的作文也是没意义的。”

  李娟记录了她和家人在阿勒泰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句子都被她写得那么漂亮。而且,她记载事情是有时间推移的,比如第二篇,她从一个人手里买了一只兔子,然后写和兔子如何生活,过了多久……兔子又怎样怎样,再加上她惟妙惟肖的语言,简直能把人带入其中。

  还一个就是她描写人物的语言了,我看了那《我们的裁缝店》里的李娟和她的助手哈迪娜,哈迪娜的外貌、为人处事、性格特点都描摹得淋漓尽致。

  要说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吧,就只能用“感动”来形容。阿勒泰那里生活得多艰辛啊!李娟是从所有作家中脱颖而出的一个作家,她的经历更为特殊。读后感。她将她不平凡的事迹分享给平凡的人。(应该不能算是不平凡……)印象最深的镜头就是外婆对着兔子说:“兔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仅仅只是看到这句话,我的内心就感慨万千。

  外婆很孤独,她是一人;兔子也很孤独,它是一只兔子。关于外婆说兔子好可怜啊,应该是自己感同身受吧,只是将自身的处境讲给兔子听罢了,孤独久的人,才会有体会吧……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8

  这时,敲门声响起,有人立刻起身去开门。进来的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地方拴缰绳。我们房子外面光秃秃的,没有可栓马的地方。那人站屋里,手里扯着长长的缰绳,环视一圈后,把绳子系在门边的一只小板凳上,这才转过脸让我们看清她的模样。

  马就在外面拖着缰绳静静站着,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被系在什么东西上,因此永远也不会尝试跑掉。好几次我都想拾起这个小板凳出去给它看看。

  这个人向我们一一问好,然后买了一包方块糖,一块钱的碎饼干和两只苹果。他把方块糖和饼干分别放进外套左右两边的口袋,又把苹果细心地揣进怀里,这才俯身凑近蜡烛和我们说话:“巴拉尔茨没有几个人嘛,你们来这里干什么?你们为什么来这里呢?”

  他是一个风趣而和气的人,我们聊了好一会儿,才知道原来他是个阿訇呢。真让人好奇,原来阿訇也要吃饼干呀,原来阿訇也得到商店买东西,原来阿訇的时间也有一部分需要打发才过得去。

  这个上了年纪的阿訇实在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他给我们讲了许多巴拉尔茨过去的事情。我们都很喜欢他,希望他下次还来。他走时,我们抓了几粒球形泡泡糖让他捎给他的小女儿――他说他小女儿六岁了。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9

  看完这本书真的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想想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滩,恶劣的天气环境,过着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难以想象艰苦,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和作者李娟的生活相比,在城市中生活总是抱怨生存不易的人是不是应该稍感一丝慰籍,正如俗话所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娟一个新疆普普通通的姑娘将艰苦的生活描绘的如此生动风趣,过着同样生活的人有很多但却只有她用那发现美的眼睛把身边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利用自己写作的特长,让自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这也正如她所说的,可能这就是命运吧。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10

  我通常,看到一本好书,就像饿汉遇到了美食,拿起便要大块朵颐一翻才过瘾,甚至是乐于牺牲睡眠时间的。但这次却不同,看着《阿勒泰的角落》,竟不想一气看完,确切点应该是舍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觉得看了一点便少一点了。看书很少会有这种感觉的。作为书的上宾,请上床头,每天睡前细细地品味其中的章节,如此下来,也看了两个多月。看完后,想回忆一下书中的细节,竟是感觉一片混沌,努力去想,也只能忆起其中的一切影像。才发现,这真是一本无用之用的书。

  看完了正本书后,翻到最前边看作者李娟的自序,她说写这书只为了在努力地耐心地体会着种种美感的过去的自己,在一点一滴地逐渐成长中记录着一种真实的平衡感,寻找着一种踏实。我想,这也正是我看这本书所能体会到读者最纯真的用意,至于书中写了什么,李娟她的经历,随着一个个故事读完了,自己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里面的故事就淡忘了,但那种真实的平衡感,却占据着心中的感觉,同时也唤醒了自身对这种感觉的更为强烈的渴望。

  在更前的一段时间,也是在睡前看的书,看过梭罗的《瓦尔登湖》,作者在他的书中也描绘了他的平淡生活,他是刻意地把自己独居在一个小岛上,独自建房子,在岛上独自生活了两年时间,他用两年来感受一种孤独平淡的生活,同时也用严谨的文字与文明社会作了对比。这本书,对于哲理性来说,有很好的阅读性,但作为单纯的人生感悟,作者的举动,总是过于刻意了。相比较而言,李娟的'生活,她也随着她的裁缝店,商店,也随着阿勒泰深山牧民的迁徙而不断搬迁,在当地,人口是稀少的,物质也缺乏,但在这种贫乏的生活状态中,她不刻意地,甚至是怀着对俗世生活的无限兴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其中,能清晰地发掘生活的乐趣,也体会着生活的烦恼,也絮叨了当地牧民的率真。看完书后,很多描写的细节虽是不记得了,但一些影像,如李娟洗衣服的乐趣,只感觉当时的凉水与阳光都是她独有的;还有她眼睛对雪地的反应,这感觉即使是没见过雪的人也能深深体会到一样;还有晚上睡觉野猫的骚扰,抗争,与妥协;以及牧民还钱的举动,都纯朴得让人感动。这种纯然的心态,或是梭罗所缺少的吧。故此,《瓦尔登湖》给人的是一种哲思,《阿勒泰的角落》反是能以更为简单的文字就能触碰到人的心灵深处。

  当然,这在也无意于贬低梭罗,之所以有以上的感觉,我想东方的文章不像西方那样追求一种逻辑的严谨,东方文章的审美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一种意淡而高远的文风。这种把意境融进了文章里面,也是东方所擅长的诗意的文风。试想《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依人,在水一方”就含有了芦苇、霜、河流,人以及气候等所组成的景象,也像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都能用平淡的文字勾起所阅读者的无限联想。再更深一点的,有意境的同时,也最求着一种淡。在描写阿勒泰生活的平淡文字中,也在作者的那种平淡生活中,正是一种用心地体会,从而文字勾勒出了丰富的景像,生活也是充满了诗意。原来,诗意的生活来源于一种对踏实生活的感悟。这也正应合了印度哲学家奥修所倡导的:真正的心灵到处,荒原即花园。

  心灵真正到达生活处处,可通过有为达成无为。这是《阿勒泰的角落》带给我无用之用的感触。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11

  我选的书是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作者李娟作为一个汉族人,长年累月地生活在少数民族聚集地,面对恶劣的生活条件和孤独的生命,时常沉迷于大自然的美景中,以一种淡然的姿态去接纳生活,用自己对世界、对生命的爱去拥抱生活。这本书没什么逻辑,就是平淡的叙事,读书时经常会被作者孩童般的笔触逗笑,读起来很容易让人放松。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在那个年代,在那样一个人烟稀少、物质匮乏的边疆地区,有一群人在欣欣向荣的活着。

  阿勒泰是什么地方?位于新疆北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北与蒙古国接壤,西南部接乌伦古特沙漠,东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交界,西南与塔城地区相邻。生活在阿勒泰的居民都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而作者是少数在这谋生的汉族人,这里没有公路、没有电、没有像样的房子、没有同伴,但作者的眼睛看到的是淳朴、瑰丽、是渗透生活的细小感动。

  这本书写的是作者一家在新疆阿勒泰跟随牧民四处迁徙的生活状态、所见所闻以及阿勒泰地区的环境气候和自然风貌,记录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书中除了一家人浓厚的生活气息之外,更能发现作者与生活的坦然相处。作者开着一家裁缝店也是一家杂货店,每天打交道的是形形色色游牧人和村民,作者对这些人的描述总是奇妙而诙谐,无论是可爱的孩子,还是来来往往的陌生人都显得特别朴实、纯净。

  书中作者所描写的每一件事都能找到画面感:有明亮如白昼或黑暗如铁的`夜晚,金光灿烂的麦茬地,沙尘飞扬的土路,出现在冬天的环形彩虹,长翅膀的鱼,风里来雨里去的边疆牧人……本应贫瘠、荒凉的生活,在作者独树一帜的笔触下,却焕发出别样的温暖与喜悦。透过作者朴实的文字,可以看到一个纯净、真实的阿勒泰,也被生活在阿勒泰的人们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努力生活的热情所感染,作者发自内心的乐观也让我懂得要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的乐趣。哈萨克族人的友善与质朴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可爱迷人的江阿古丽、漂亮温和的麦西拉、天真活泼的努尔楠。生活对于他们来说那么平静,玩的时候,高高兴兴的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弹起优美的冬不拉琴音,跳起热烈的哈族舞蹈;干活的时候,换上旧衣服就会夯起土坯或是骑上大马牧羊。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很简单,简单的生活给人的感觉是幸福与满足,没有那么多的烦恼,没有那么多生活中的琐事,他们从不用担心会下岗、失业,当一年工作完成的时候,族里的人们可以聚起来办一场盛大的拖依,让欢快的舞蹈与琴音消除一年中的疲劳。李娟一家人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让我十分感动,四个女人,还包括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在新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为生活努力拼搏确实很不容易,但是四个人却从没有被任何困难打倒。虽然裁缝铺、杂货店赚的钱并不多,但是一家人生活的却很快乐。书中写道当她们一家人随牧民转场来到沙依横布拉克,刚到的时候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天还下着连绵不绝的雨,帐篷刚搭起来就被掀翻,夜晚雨水会灌进被子;到了冬天门锁都会冻住,一家人围在火炉旁成了最美好的时光,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她们一家人还是坚持下来了。透过他们的生活,我更加懂得无论一生有多贫穷,都要活的开心、快乐、满足,要懂得欣赏生活的美好,所以当你感到焦虑或疲惫的时候能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一下,放松自己,生活便又会晴空万里。

《阿勒泰的角落》用最朴实的语言描述了新疆生活,表达了她对这片土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给人以优美、清新、回归自然的感觉,简简单单的小故事蕴含了人生感悟的大智慧,也让我对新疆纯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风土人情更加向往。通过这次读书活动,我希望以后能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并能像作者和她笔下的人们一样更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并希望自己能保持这一份热爱,奔赴未来的山海。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12

  甚是喜欢《阿勒泰的角落》,平实的语言,言之有物,如实地记载,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像有一个朋友娓娓道来。很遗憾没有抽出一个完整的时间一口气翻完,陆陆续续见缝插针的几章几章地往前挪。这样的书适合在一个闲适的下午,配一杯茶,合一首慵懒的音乐,才不会辜负。

  角落是主持人的作业,看着各位爆的猛料,八地兴高采烈,我心里很是惆怅。从来就是一个敞亮的人,顺顺利利,水到渠成,没有什么犄角旮旯呀?眼见作业大限已到,猛然想起五月回家乡武汉的重重感叹,好吧!就这个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回家和角落有什么关系?这完全源自于在异乡珠海定居后,每次回武汉的感觉,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生在武汉长在武汉的异乡人,家乡变的太快,翻天覆地,颇有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之感,我时常恍惚我是否在这个城市存在过,儿时对于这所城市的记忆只能放在角落里封存。

  小学时最喜欢在外面过早,过早是武汉人早餐的形式,那时还用粮票呢!我隐约记得是一张粮票再加几张毛票,吃的丰富呀!香口热辣的热干面配桂花味的糊米酒,软糯粘牙的豆皮,油澄澄又香又脆的油条,大炉子里炕的烧饼,炸地酥脆的油饼,还有煎饺,苕面窝……,每天不重样的吃,味道好,份量大,实在!早上吃的满足,一天的心情就会特别好!这些味道沉在我的味蕾中深深地记忆下来。现在每次回武汉第一件事情就是盼着过早,可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回原来的正宗的味道。有一次偶然在珠海街道上遇到一家打着热干面旗号的小店,本不作任何期待,点了一碗,一入口,就是那个让我千思百转的味道,只觉得眼睛里热热的。食物能铭记某个时刻,我懂了。

  初中高中时,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会经过一间小小的书店,虽然只有50平方米但总是被学生们挤得满当当地,拿一本书我是被挤进去,又被弹出来,今天的书店可没有当年的它那么豪气。为什么这么火爆?因为书店里只卖言情小说和武打小说,这可是老师和家长的头号大敌呀!所以只能偷着看。在这个书店里我认识了亦舒,她告诉我“女人不能美则美矣,然却毫无灵魂”,认识了岑凯伦,给了我最初的关于穿衣搭配的美学知识,认识了金庸的江湖,了解了什么是谈谈情说说爱!在大学时书店被网吧代替了,有了电脑谁还会去借书看呢?有时我会想,那些和我一起挤书店的孩子们现在在哪儿?会不会和我一样想起它。

  儿时最好的女同学,现在已经失了联系,但当时感情真是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家,时常会你先把我送回家了,我再把你送回家,然后再送回去。她家住在一幢红色的房子里,是很多家串着一个走廊的那种,父母早早离异,和几个年长的姐姐住在一起,完全没有大人的管束,父母只提供经济支持,什么事情自己作主,自己搞定。这在当时我们小屁孩的眼里可牛了,再加上她长得漂亮,乎闪闪的大眼睛,全班的男生都迷她,女生都喜欢她。我和她时常腻在一起,在她们家流连。夏天时,她们家的外墙上会爬满爬墙虎,冬天屋檐下会挂一串串的冰柱。这次回去,我特意去了那幢房子,大门口挂着条幅“早拆早搬新房,早搬早选房”武汉誓要旧貌换新颜的节奏,似乎一切旧的老的存在都是不合理的。我知道下次我再回来,这幢房子将不复存在,只能是我少年时代的一个回忆。

  角落是回忆最好的安置!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13

  去书店,看到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翻看,发觉不错。购买一本,25元,时逢西博会期间,曰:85折,格算。

  回家后,翻看,断断续续的翻看。这,又是一本不用记页码的书,也是一本不用一气看光的书。闲暇时打开来,读几节。读着,便会将心绪平静下来,便会想,那些遥远地方的风景和生活里的情趣。这一切,来源于作者的文字,干净、明亮、可爱、温暖。与安妮的蔚然不同,但也是够好的。

  如她是这样描写男人喝酒的:

  我家的柜台下的角落里至今还堆着一些无法处理的宝贝,包括五件皮夹克、几顶皮帽子、几根马鞭、一副皮手套、两三个手电筒,还有一个摩托车头盔、一大堆匕首、一叠身份证、一个户口簿、数不清的手表(有一半都不能走了)。更可笑的是,还有一双皮鞋……全是赊帐的酒鬼随手抵在这里的,估计酒醒后就忘掉了。

  更可气的是晚上,那些人也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毅力,冰天雪地里能连续敲几个小时的门。他们越是这样,我们越是不给开;我们越是不给开,他们越是要坚持到底,不烦不躁,一直叮叮咚咚敲到天亮,就回家睡觉去了,一觉睡到晚上,吃饱了饭,再来接着敲。

  经常是干活干到半夜,一出门,就给门口堵着的东西绊一跤。低头一看,又是一个醉趴下的,不知在冰天雪地里倒了多久了,于是赶紧把他拖进房子,扔到火炉边搁着,让他自己醒过来好回家。可气的是,这种人醒了以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要酒喝,根本不为自己刚刚俭回一条命来而稍有害怕。

  奇怪,为什么要喝酒呢?酒到有什么好喝,那么辣,而且还得花钱。

  一个做裁缝的家庭,常年在那片土地上流动着,做着裁缝,所以对钱自有一点单纯的意识,写来也可爱。

  来这里做衣服裙子的女人们,一个比一个可爱,可爱的简直都不忍心收他们钱了。哪怕是五六十岁的老妇人,撒起娇来,也跟小姑娘一样动人。她们会像念诗一样哀叹自己的青春,满脸难过,眼睛却狡猾地笑。

  年龄小的就更难对付了,她干脆紧紧搂住我妈的脖子,拼命亲她,让她气都透不过来,再口口声声地喊她“妈妈”、“亲爱的妈妈”。

  到了后来,我们的价格降的和“小上海”家的一个档次——实在是没有办法呀……

  价格一降,我们的生意就更好了,也更忙了。冬天的是候,经常是深夜过去天亮了的时候才开始休息。

  爱情会在任何地方发生,她写妹妹的恋爱亦是可爱的。

  十七岁、十八岁,虽然只相差一年,但差别太大了。去年还是一个倔强敏感的少女,今年一下就开窍了似的。虽然这件事上我们都瞒得很紧,但她自己肯定感觉出了什么,并且还有所回应呢!第二天,赶在卢家小伙子过来接她之前,我们看到她把各破三个洞的球鞋脱了,换成压箱底的新皮鞋,还欲盖弥彰地解释:“噢,昨天汗出多了……那双打湿了,……湿透了”

  到了第三天,又把灰蒙蒙的运动服换成了天蓝色的新外套——干活去穿什么新衣服啊?但我闭了嘴什么也没说。她自己都舍得我还多什么嘴。

  一拍篷土的头发也细细地洗净了,从此做饭和倒煤灰时,头上会小心地包着头巾,下地干活也不忘包着。

  不写了。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14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甚是喜欢《阿勒泰的角落》,平实的语言,言之有物,如实地记载,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像有一个朋友娓娓道来。很遗憾没有抽出一个完整的时间一口气翻完,陆陆续续见缝插针的几章几章地往前挪。这样的书适合在一个闲适的下午,配一杯茶,合一首慵懒的音乐,才不会辜负。

  角落是主持人的作业,看着各位爆的猛料,八地兴高采烈,我心里很是惆怅。从来就是一个敞亮的人,顺顺利利,水到渠成,没有什么犄角旮旯呀?眼见作业大限已到,猛然想起五月回家乡武汉的重重感叹,好吧!就这个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回家和角落有什么关系?这完全源自于在异乡珠海定居后,每次回武汉的感觉,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生在武汉长在武汉的异乡人,家乡变的太快,翻天覆地,颇有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之感,我时常恍惚我是否在这个城市存在过,儿时对于这所城市的记忆只能放在角落里封存。

  小学时最喜欢在外面过早,过早是武汉人早餐的形式,那时还用粮票呢!我隐约记得是一张粮票再加几张毛票,吃的丰富呀!香口热辣的热干面配桂花味的糊米酒,软糯粘牙的豆皮,油澄澄又香又脆的油条,大炉子里炕的烧饼,炸地酥脆的油饼,还有煎饺,苕面窝……,每天不重样的吃,味道好,份量大,实在!早上吃的满足,一天的心情就会特别好!这些味道沉在我的味蕾中深深地记忆下来。现在每次回武汉第一件事情就是盼着过早,可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回原来的正宗的味道。有一次偶然在珠海街道上遇到一家打着热干面旗号的小店,本不作任何期待,点了一碗,一入口,就是那个让我千思百转的.味道,只觉得眼睛里热热的。食物能铭记某个时刻,我懂了。

  初中高中时,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会经过一间小小的书店,虽然只有50平方米但总是被学生们挤得满当当地,拿一本书我是被挤进去,又被弹出来,今天的书店可没有当年的它那么豪气。为什么这么火爆?因为书店里只卖言情小说和武打小说,这可是老师和家长的头号大敌呀!所以只能偷着看。在这个书店里我认识了亦舒,她告诉我“女人不能美则美矣,然却毫无灵魂”,认识了岑凯伦,给了我最初的关于穿衣搭配的美学知识,认识了金庸的江湖,了解了什么是谈谈情说说爱!在大学时书店被网吧代替了,有了电脑谁还会去借书看呢?有时我会想,那些和我一起挤书店的孩子们现在在哪儿?会不会和我一样想起它。

  儿时最好的女同学,现在已经失了联系,但当时感情真是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家,时常会你先把我送回家了,我再把你送回家,然后再送回去。()她家住在一幢红色的房子里,是很多家串着一个走廊的那种,父母早早离异,和几个年长的姐姐住在一起,完全没有大人的管束,父母只提供经济支持,什么事情自己作主,自己搞定。这在当时我们小屁孩的眼里可牛了,再加上她长得漂亮,乎闪闪的大眼睛,全班的男生都迷她,女生都喜欢她。我和她时常腻在一起,在她们家流连。夏天时,她们家的外墙上会爬满爬墙虎,冬天屋檐下会挂一串串的冰柱。这次回去,我特意去了那幢房子,大门口挂着条幅“早拆早搬新房,早搬早选房”武汉誓要旧貌换新颜的节奏,似乎一切旧的老的存在都是不合理的。我知道下次我再回来,这幢房子将不复存在,只能是我少年时代的一个回忆。

  角落是回忆最好的安置!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