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2022中国古代人物故事素材参考3篇(讲好中国故事人物素材)

2022-10-10 14:47:00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22中国古代人物故事素材参考3篇(讲好中国故事人物素材),以供参考。

2022中国古代人物故事素材参考3篇(讲好中国故事人物素材)

2022中国古代人物故事素材参考1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找的“橡栗”,是一种不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2022中国古代人物故事素材参考2

  公元736年,年少轻狂的杜甫与好友何秀、严皋一起离家壮游,在泰山脚下,营救了正被官府追杀的幼女春雨。春雨一家的悲惨命运以及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凄凉景象,使杜甫立志做官,以报效国家、拯救黎民。

  回乡苦读十年后,杜甫告别新婚妻子,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何秀一起赴长安应试。

  事与愿违,主簿应试的吏部侍郎李霖适忌恨读书之人,勾结考官,将包括杜甫在内的所有应试者打入冷宫,并欺骗玄宗皇帝说民间已"野无遗贤"。

  杜甫遭受挫折,心情沮丧,但他坚持在长安等待机会,过着贫困潦倒、艰难屈辱的辛酸生活。

  在长安,他目睹了权贵的浮华奢侈和百姓的悲戚疾苦,愤然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等讽刺针砭朝廷的诗文。同时,他又为玄宗皇帝写了展示自己才华的《三大礼赋》,渴望早日被委以重任,幻想以己之力匡扶社稷、为民谋利。

  何秀也渴望早日为官,但却选择了与杜甫截然不同的路径--通过向李霖适行贿和献媚,从而先于杜甫获取了官职。

  杜甫直到数年之后,终因皇帝念其才华,才给了他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杜甫甚不得意,但总算踏上了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第一个台阶。

  然而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逃回家乡,看到的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刚到家又"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官至县令的何秀此时却背叛大唐投靠了安禄山,将杜甫"请"到县衙,诱逼杜甫书写为安禄山歌功颂德、以正叛名的诗文,杜甫断然拒绝。

  何秀早已垂涎于春雨的美貌,趁机威逼春雨嫁他为妻;春雨为救杜甫,答应了何秀。当春雨发现何秀的骗局后,为不再使何秀将自己作为要挟杜甫的筹码,纵身跳河。

  杜甫逃出后,赶往凤翔"麻鞋见天子"。天子肃宗见他对朝廷如此忠诚,便封给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杜甫尽心履职,直言进谏,结果得罪了肃宗,被贬到华州做"司功参军"。在华州,他看到朝廷军队在到处抓丁补充兵力,连老翁老妪都不放过。儿子宗文深得父亲的教诲,挺身而出,自愿替老妪一家从军。杜甫悲愤难耐,写下《三吏三别》。

  他终于明白,他所谓的政治抱负注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归去。

  于是辞去官职,带着妻儿投靠在成都做剑南节度使的好友严皋,住在浣花溪边的一座草堂,与百姓为伴,以写诗为生,和相濡以沫的妻子过着隐居生活。

  回首求官、做官、弃官的一路坎坷,郁愤难耐、百感交集,加之对春雨和儿子宗文的思念,无限悲凉涌上心头。在狂风暴雨中,他高吟《茅屋为大风所破歌》,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千古绝唱! 公元765年,严皋病逝。杜甫思乡心切,携家人乘舟东下。在夔州江边,终于与已是出家之人的春雨相见……

  大雪飞扬,天地苍茫。一只小舟行驶在长江水面,杜甫挽着妻子挺立船头,他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吟诵声伴随着滚滚波涛,在天际间回荡……

2022中国古代人物故事素材参考3

  在李白结交的诗人当中,王昌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位。王昌龄字少伯,生与公元690年,比李白大11岁。

  王昌龄一生官低名气大,位卑才气高。少年时像众多清贫家庭中的子弟一样一边耕读,一边多方奔走以求仕进,王的人生规划在干谒不成、边塞求功未成,三十岁才转向科举以进士登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三十四岁以博学宏词登科任河南汜水县尉。四十一岁贬岭南,四十三岁任江宁臣,五十一岁贬龙标尉到六十岁被杀害宦海中几度浮降。囿于现实生活的不得志,浪漫情怀隐而不发,诗作多表现的是在险恶的生存环境的挣扎抵抗,束手就擒的认命、几分低头的无奈和世事沧桑,自谓“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

  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王昌龄闻讯一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

  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虽短,但情谊深长,耐人品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比起李白许多众口流传的诗歌来说,这首七言绝句诗的题目就显得比较陌生了,左迁,其实是被贬官的意思,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不拘小节,被贬为龙标县尉。而对于自己的人格,王昌龄本人是非常自信的。他那首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也是用七绝写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全诗是这样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把自己比作一片冰心,可见其冰清玉洁之心,并不因为飞来横祸而稍加改变。李白作为他的朋友,在听说了王昌龄本人的不幸遭遇之后,特地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龙标的他,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无限关心与同情之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的开篇并不单纯是描写李白当时眼见之景和耳听之声,而是颇有“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比兴风韵,“杨花”这一景物在诗词中历来就有一种叫人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叫着“不如归去”的啼血杜鹃,更给人一种凄凉哀怨的联想。子规就是杜鹃。在暮春无数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单独挑选了“杨花落”和“子规啼”这两样来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令人悲从中来,而且,这杨花已经“落尽”,被吹入水中,被踩入泥土,简直是惨不忍睹了。为什么诗人会面对暮春如此伤感呢,“闻道龙标过五溪”是个中原因。李白是因为听说了王昌龄被贬官,古时信息不通,等到李白知道了消息,掐指一算,大概王昌龄早已动身,此时多半已经在奔赴贬所的路上了吧。五溪均在湖南省西部,是雄溪蛮溪、酉溪、五溪、辰溪的总称。诗的前半首只说看见杨花落尽,只说听见子规啼血,只说想像王昌龄颠沛流离在湘西的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