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11篇(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

2022-10-15 07:03:00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11篇(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供大家阅读。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11篇(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1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永恒的金钥匙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再思考和再认识的过程。通过反思,将进一步帮助教师探索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优化改进教学实践方式,对促进教师自我反省、自我进步有着深远意义。因此,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永恒的金钥匙。

  当前,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淡薄型。缺乏教学反思敏感性,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视而不见,自我感觉良好,查找不出任何问题或不足。

  2.反思茫然型。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成功或存在的困惑与不足,但说不出所以然,不会提炼成功经验,也不会剖析不足原因,更寻求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剖析肤浅型。有的仅从理论层面阐述,空洞乏味。有的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回顾,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纵观上述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领会反思意义,捕捉反思素材,明确撰写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质量,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让反思武装教师头脑DD深入领会反思要义

  1.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方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点滴疏漏、失误之处。教学之后,若教师深入思考,认真审视、反思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解决困惑的方法和策略,将使教学活动方案更科学、完善。

  2.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提高驾驭课堂能力。

  善于反思的教师才会不断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积累经验,少走弯路,日积月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增强。

  3.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良好的反思习惯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成为优秀教师成功的基石。坚持每日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增强自我监控能力,有效引领个人成长。

  二、让教师拥有一双慧眼DD多元捕捉反思素材

  教学反思的切入点不同,反思的维度和角度不同,反思内容也不尽相同。那教师该如何捕捉反思的素材呢?

  1.从教学活动效果入手,反思教学的成功与不足。

(1)成功之处。教师应努力挖掘活动中的教学机智和精彩瞬间,思考精彩之处形成的原因,寻求有效策略和方法。如:歌唱活动中哪些方法对幼儿的学习有支撑作用?是教师语言的.清晰讲解,图谱教学的直观呈现,还是丰富趣味的游戏练习?又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哪些材料来支撑幼儿的探索与实践?其成功的方法和奥秘是什么?等等。

(2)不足之处。教学永远是一门具有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应努力思考自己的疏漏与失误所在,思考产生的原因及补救和改进的措施。如:在数学活动中为什么幼儿总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是因为难易程度把握不当或是教材选择远离幼儿生活?等等。

  不管是反思成功还是不足之处,只要积极捕捉,认真反思,就能积累有效经验,为下次活动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2.从教学活动对象入手,反思教师和幼儿的行为。

(1)教师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果。如:教学语言是否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教师讲解是否清楚明了?教学重难点是否有效把握和突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是否适宜有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既关注了全体又照顾了个别?是否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幼儿,让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等等。

(2)幼儿行为。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行为。如:活动中幼儿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幼儿是否有与同伴共同分享、合作、探讨、交流的机会?幼儿的情感体验是否充分?是否每一个幼儿都在活动中有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等等。

  其实,只有善于关注幼儿行为的教师,才能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师幼互动双赢。

  三、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DD精心撰写教学反思

  教育家叶澜曾说: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对一个教师来说,其专业成长的历程就是不断反思自身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常性地反思可获得熟练的教学技能,独到的专业智慧。

  1.知晓撰写形式。

  常见的教学反思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批注式反思。

  即备课时在教案旁边留出一些空白处,教学后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某一个知识点或是某个细节作有感悟的批注,以便日后进行查找、借鉴。如在社会活动中教师就“下雨好与不好”的话题引发幼儿辩论。活动后教师就辩论环节进行反思:幼儿辩论情绪高涨,表达强烈,以各种方式证明自己的正确观点,尤其在对方表达出现失误时能快速抓住并给予反击。可见,辩论形式对幼儿大胆表达,与同伴进行思维碰撞有着积极的意义。

(2)总评式反思。指教师在教学后有感而发,对整个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并站在理论高度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如教师在大班语言《猫捉鼠》活动后进行总评式反思:活动中教师通过观看动画片引发兴趣,了解内容,采用多元朗诵进行巩固练习,最后开展游戏把活动推向高潮,整个活动幼儿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好。

(3)点评式反思。指及时把教学过程中令教师难忘的教学片断,或成功的欣喜,或失败的教训等内容详细记录下来,并作深入思考,认真分析,扬善救失。如:大班音乐《面条舞》活动后,教师针对“如何有效控制幼儿不随意躺在地上”这一现象进行反思:一方面进行语言暗示,发挥同伴榜样作用,如××小朋友身体弯弯曲曲,真像一根面条。另一方面采用游戏情节控制,教师可故作惊讶:“呀,面条都粘在锅底了,让我用筷子来搅一搅吧。”教师就扮演了“筷子”的角色,与幼儿进行互动调整。

  2.建构撰写格式。

  建构一定的反思框架、格式更便于青年教师学会反思。

(1)情境描述。指教师有选择地对教学活动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个片段进行实录,详细描述教学情景,为更清晰、客观地进行评价、反思提供依据。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环节或片段,如成功做法、精彩瞬间,或失败之处、遗憾之笔。总之,所选环节或片段要突出典型性、可思考性。

(2)案例剖析。指教师对所描述的教学环节或教学片段作具体、深入分析和思考。如果是成功或精彩之处,就要细致归纳、梳理出成功策略和有效方法。若是失败或遗憾之处,则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寻求失败的原因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能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和规律。

(3)感悟提升。指教师借助教育教学理论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深刻反思,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它能帮助教师更清晰地回顾课堂,审视教学,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能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回忆和回顾,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反省。只要执著追求、长期积累,养成每日必思的好习惯,我们就一定会取得“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来源:中国论文网/9/view-920931.htm)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2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一、反思的含义 “反思”概念源于西方哲学家的论述,通常指人自我精神的内省活动。洛克认为人的经验按其来源可分为感觉与反思,感觉是外部经验,反思则是内部经验;反思就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认识对象而反观自照,是人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斯宾诺莎认为反思的知识是对于观念的观念。黑格尔有时将“反思”称作“后思”,所谓“后思”则是思想反过来对于自身的认识,或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杜威则认为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者假定的知识形式”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海德格尔则认为反思是人的“自识”活动。伯莱克说,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概括地说,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反思不同于一般的回想或回忆。尽管回想或回忆的目光也是反向的,但与反思却有着本质区别。回想或回忆的目光是指向过去的意识对象,是对象情境在头脑里的中性再现;而反思的目光指向的主要是过去的意识行为,具有价值评判的性质。如参加一次教学活动,事后将活动的内容或活动的情景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予以再现,这是回忆、回想;倘若对自己在活动过程或某个环节的思想和行为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就是反思了。 二、教学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使得教师的“反思”问题受到空前关注。美国卡耐基财团组织“全美教师标准委员会”制订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1993年),把“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列为制订教师专业化量表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我国,倡导教师对自身实践的反思,也开始成为研究教师专业化问题的主流。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反思是教学经验总结的重要基础。反思与经验总结都是一种指向过去经验的回溯性认识活动,是对于既有的经验性认识的再认识。经验的总结者可以是实践者本人,也可以是别人(如研究者)。比较常见的是实践者与研究者互相合作进行总结。如果实践者本人就是经验总结者或参与经验总结,那么,他首先应当对自身的实践过程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认识或经验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再认识,即进行认真的反思。因为反思是实践者的主体性行为,反思者只能是实践主体自身。只有实践者自己才能了解和把握自己在经历实践过程中的全部体验和意识活动,别人是无法替代的。总结者必须在实践者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和加工,才能形成具有较普遍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完成经验总结。 反思不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一般来说,在教师专业能力训练中有以下三种反思: 1.教学(实践)前的反思 这是在教学设计准备阶段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即教师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所需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作出反思。教学前反思包括环境分析与对象分析。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和学校背景、教学和学习条件。对象分析是对内部条件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学科材料和内容,教师自身特征和能力,学生特征和需要的分析。 2.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即在教学中及时、自觉地反思,使教学能高质、高效地进行。 3.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这种反思力求使经验理论化,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使教师逐渐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学后的反思,需要对所选教学目标的适用性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作出判断,教师作为行动主体,通常是在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完成之后对自身行为和相关的意识活动进行反思。这种在行动过程终结后对自己所经历事件的反思,往往是对行动过程整体性的总结性的批判思考,又称作“对行动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不断发生,需要教师随时作出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会受教学计划与设计的影响,在和学生的互动中,也会根据对学生的观察而进行修改和调整。教学前反思起点是否合适、难点是否突破、讲练是否透彻,据此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教学中反思学生在课中的参与、学生在课中的'交流、教学的目标达成,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后反思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教学的应变、教案的修正等。 三、教学实践中反思的内容 1.对备课的反思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对备课的反思内容主要是指反思有没有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弄清每个单元、每个章节、每个课时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有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有没有精心设计上课的全过程等,如有没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该学年和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吗?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如何?学生已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每个提问是否都围绕教学目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比另一种方法更好?期望学生从这节课学习到什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课堂中应有什么样的活动等。 2.对上课的反思 对上课反思的内容主要是是否科学地实施教案,教师既应依据教案上课,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又要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地调整教案。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牢固吗?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了吗?教学效果怎样,对教材的讲解是否正确到位,层次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教学过程设计得好不好,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时间分配合理吗?课堂气氛如何,还存在哪些应改进的问题,怎样改进,课后及时总结了吗?这节课成功吗?为什么成功?如果不成功,原因是什么?这节课主要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等。 3.对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反思 对布置与批改作业的反思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作业本身的反思,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要抓住重点和关键,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作业的量、难易要适中,因材施教。可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不同要求。作业量是多还是少,是否达到效果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这些作业需要多少时间;所选的作业题代表性如何,有没有一些无意义的、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同学生的作业要求有无区别对待,对作业的要求是否交代清楚了。二是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反思:哪些题目学生未掌握做错了,原因是什么?对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审题、遇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怎样自我检查等进行指导了吗?学生有没有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三是对批改作业行为和方式的反思:是否需要批改所有学生的所有作业,可否只改部分学生的作业,可否只改学生的部分作业,让学生帮忙批改可以吗?可以让学生互换批改吗?哪些情况需要面批?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了吗?作业的讲评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4.对课外辅导的反思 课外辅导有三方面的内容,即给缺课的学生补课,给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辅导,给学有余力或学有特长的学生个别指导以加深加宽课上所学的内容。课外辅导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教师对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辅导和适当组织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对课外辅导的反思包括课外辅导的内容是否对应学生的实际需要、辅导的形式是否恰当以及辅导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课外辅导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记载。每次辅导内容、参加人数和效果,要记入培优补差记录。 5.对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的反思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与评定,是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最后的一个步骤,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教学工作起激励、诊断、反馈、调控、评定的积极作用。对考核的反思包括对考核内容的反思和对考核方法的反思。前者如对考核题目质与量、难易程度的反思,题目类型的反思;后者如采用考查还是考试,考查是书面测验还是采用课堂提问,考试采用笔试还是口试等的反思。对评定的反思包括评定是采用评分的方式,还是评分加评语的方式,评分时对学生有创见的回答有无适当加分以资鼓励等。 四、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写的全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中指出:“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而不断走向成熟甚至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并进一步指出:“如果教师达不到一定的伦理与道德水准,便没有责任性与执着性而言,也就没有反思性行为的自觉性。在实践中,一个没有道德、不负责任的教师是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的。” 1.教学反思有利于帮助教师重建新的教学观 教师通过全新的理念和行为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它会促使教师教学理念、技能的转变和更新,从而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性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包含学科学习内容,而且要注意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在日常教学乃至一堂课中的结合使用;在教学呈现上,注意利用问题情境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的顺序上,遵循‘先学后讲’的次序,亦即先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学习、探究,教师再进行点拨;在教学组织上,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在教学评价上,采取多元、发展、综合性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生成、发展、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性等高水平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依据”。这些要求促使教师将在教学中反思:三维目标是否实现、教学内容上是否有拓展、教法上是否灵活、教学呈现上是否吸引学生、教学顺序是“先学后讲”还是“先讲后学”抑或是“满堂灌”、教学组织和评价上是否合理、能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等。从而“学会教学”,伴随这一过程,教师必然得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实现专业发展。 2.教学反思有效促进了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反思会不断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自我,然后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3.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反思、研究,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使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4.教学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从教师成长的规律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实践经历不会自动生成科学经验,从而促进专业化发展。对教师来说,只有“经验+反思”才会有效地促进自我更新取向的专业化发展。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有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5.教学反思有利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的归宿是创新、是发展,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批判反思,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创造性的,因为它在否定、批判的同时会产生新想法、新措施、新途径。教师的行为、能力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并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再对现有教学经验作批判性分析,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方法,积极思考、研究新的策略来应对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探究和实践更合理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水平呈螺旋向上的趋势。 五结束语 教师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基础上,并逐渐积累富有个性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 现代教师发展的研究表明,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思考产生变革,变革带来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教师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3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对备课的反思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对备课的反思内容主要是指反思有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有没有精心设计上课的全过程等。如自己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了吗?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该学年和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吗?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如何?学生已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己设计的每一教学环节每个提问是否都围绕教学目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比另一种方法更好?自己期望学生从这节课学习到什么?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堂中应该有什么样的活动等等。

  2.对上课的反思

  对上课反思的内容主要是教学目标(知情意行)是否达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吗?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了吗?教学效果怎样,对教材的讲解是否正确到位,层次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教学过程设计得好不好,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时间分配合理吗?课堂气氛如何,还存在哪些应该改进的问题,怎样改进,课后及时总结了吗?这节课成功吗?为什么成功?如果不成功,原因是什么?这节课主要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学生学得怎样?学生学到了该学习的内容吗?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等等。

  3.对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反思

  对布置与批改作业的反思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作业本身的反思:作业量是大还是小,是否达到效果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这些作业需多少时间;所选的作业题代表性如何,有没有一些无意义的、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同学生的作业要求有无区别对待,对作业的要求是否交待清楚。第二是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反思:哪些题目学生未掌握做错了,原因是什么?自己对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审题、遇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怎样自我检查等进行指导了吗?学生有没有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第三是对批改作业行为和方式的反思:自己是否需要批改所有学生的所有作业,可否只改部分学生的作业,可否只改学生的部分作业,让学生帮忙批改可以吗?可以让学生自己互换批改吗?哪些情况需要面批,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了吗?作业的讲评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4.对课外辅导的反思

  课外辅导有三方面的内容,即给缺课的学生补课,给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辅导,给学有余力或学有特长的学生个别指导以加深加宽课上所学的内容。课外辅导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教师对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辅导和适当组织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对课外辅导的反思包括课外辅导的内容是否对应学生的实际需要、辅导的形式是否恰当以及辅导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5.对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的反思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与评定,是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最后的一个步骤,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教学工作起激励、诊断、反馈、调控、评定的积极作用。对考核的反思包括对考核内容的反思和对考核方法的反思。前者如对考核题目质与量、难易程度的反思,题目类型的反思;后者如采用考查还是考试,考查是书面测验还是采用课堂提问,考试采用笔试还是口试等的反思。对评定的反思包括评定是采用评分的方式,还是评分加评语的方式,评分时对学生有创见的回答有无适当加分以资鼓励等等。

  国内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许多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还不够重视,很多人认为出现了问题才需要反思,平时没有必要进行反思,认为反思的内容是做得不好的地方。这反映了反思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还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让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师掌握进行教学反思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使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形成内在的反思兴趣与动力。学校应该组织多种教研活动,让教师相互评课、说课,进行现场观察,鼓励教师间的合作。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各抒己见,进行反思,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营造浓厚的反思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4

  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策略之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新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如今“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不仅是名称、教材、教学形式的变化,而且是教学及学习目的的改变。面对新课程的改革,高中物理教师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如何使自己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适应如今的物理教学,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呢?教师在认真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物理教材》和《实验册》感悟新教材编者意图,领会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同时,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早在19,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之一。

  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一、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呼唤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思考才能产生变革,变革才能带来发展”,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

(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对于教师而言,并非仅仅专业知识渊博就是优秀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师是否还具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所谓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现实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些正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如果把实践性知识与外在的、显性的理论知识做比较的话,其优势在于它对教师更具有亲和力,更能为他们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如某节课上教师面对学生的茫然和沉默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教学对策调整,仍然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一个个问题抛出,教师的“博学”与学生的“无知”扩大了师生的距离,压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如同石沉大海般无人应答,教师犹如滔滔不绝的导游在自言自语。这正是实践性知识缺乏的表现。

  那么,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如此重要的实践性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反思在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大部分属于“默会知识”。“默会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也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被觉察、被意会。即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因此,教师自身的直觉、思考、顿悟等在“默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无疑将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仅靠这些途径,还不足以把初级形态的教学经验升华为高级形态的实践性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反思。所以,我们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

  二、新课程下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教学理论、教师角色、专业基础、教学基本策略等方面进行。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知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一)转变物理教学理念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物理教师应加强对物理教学理论的研习,如通过一些物理专业论文、杂志或网络信息等途径,尽快更新教学理念,进入新的状态。 (二)教师角色定位的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只有亲身经历这个定位转换过程,才能深切地感受到新课程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学是传统意义上教学的深化和提高,要做好“主导”比做好“主演”更难。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在教学中会不自觉地沿着老路去走,要彻底转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认识、实践的过程才能达到。

(三)不断丰富物理专业学识的反思

  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呢?关键是勤于不断的学习,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而且能提炼物理学研究方法,为教学打下基础。

(四)物理教学基本策略的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还要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以课堂为中心进行以下教学反思,缩短适应新课改的周期。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就是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在设计《宇宙航行》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学生会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这些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听课、评课活动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讨论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问题很多。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自己认为备好了一堂十分满意的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总感不足或不妥,常规性地做好课后的反思笔记是快速适应新课程的有效方法。

  尽管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学反思的许多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新的尝试。

  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反思能让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道路。教学反思是一名优秀教师成长的必要环节,反思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主人翁方式,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

  总之,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永不停歇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使自己的个人行动理论及其支撑下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完善。只有反思的实践者才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来源:中国论文网/9/view-4131068.htm)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5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能力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是对教学施以影响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大量的事实证明,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巨大,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就专业成长和教学反思之间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由于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把教学反思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定教师一学期要写多少篇教学反思。但是这种硬性的规定,往往导致教师的反感,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如果是教师自发地去写教学反思,是真正有针对性地写教学反思,则另当别论,教师在每一个典型课堂教学之后,针对经典教学案例进行的教学反思则是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是教师总结自己教学实践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冷静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审视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然后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在,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发扬优势,摒弃弊端,这样就可以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在教学开始前的准备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教师只有做好教学准备才可以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学生学情的调研、做好课文相关背景资料的搜集、做好教学方法的设计、做好教材延伸拓展的准备等等,如果这些内容的准备工作做得好,那么,教学的高效性就有了保证。比如在每一篇教学前,我都给学生布置预习案,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在上课时,由学生将自己的预习结果在同学面前讲述。这样教学后,我进行了反思,预习案应用的好处是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这也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而且学生通过预习对所学内容有了预先的理解和熟悉,再回到课堂内学习,就有充分的把握了。预习案可以由老师编写,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编写。但是目的应该是一样的,那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在这样的反思中会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实效性,久而久之,就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学实施的实践部分,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和老师作为一种学习伙伴关系在教材的辅助下,弄清楚相关知识点,得到相关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字词句段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提高。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要解决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践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更是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值得教师花大力气去研究和反思。教学过程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理念,从而改变教学思路。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和同学合作学习,探究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教师要对自己在教学中的细节进行反思,某一个问题提出是否合适、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是否收到了实际效果,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的自由性。学生参与教学的面是否广泛,这些都是教师应进行反思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这样的反思中,教学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都会得到提高。

  四、反思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提高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实效性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很多教师都注意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尤其是新课改特别提倡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理念更是被教师广泛重视。于是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内容都成为显现新课改的亮点。但是教学能否实现实效性而不流于形式,这个就需要教师进行反思了。单纯为了讨论而实施小组学习,那么这样的小组学习就会成为调节教学节奏的工具。所以教师要认真反思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效性,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真正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知识。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学效果提高的关键,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反思,实现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目的,是目前教师专业成长理论研究的重点。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已经得到了应有的认识。教师要重视教学实践的开展,重视对教学实践的认真审视和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来源:中国论文网/9/view-6755055.htm)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6

  摘要: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助推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对教学反思内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本文试着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两个方面论述了基于教学过程的反思,并且从叙事反思、日记反思与教案反思三方面阐述了教学反思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教学反思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反思方法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的专业水平必须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经验的积累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也是凭借着经验,在教坛驰骋多年。但是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经验的积累,而不对经验进行反思和提升,要想在专业发展方面有所进步,几乎是不可能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是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更应成为教育者自身的职业追求。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助推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那么作为体育教师应从那些方面来进行教学反思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于不同类型教师的反思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策略都应成为教师反思的主要内容。但是对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对教学反思内容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处于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老师,能够正确定位,找准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

  新手型的体育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站稳讲台,如何锤炼自己教学的基本功;适应型的体育教师更多的需要针对教学策略进行反思;成熟型的教师需要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理念的反思;专家型的体育教师则需要进行教育科研的反思,提升自己理论研究的水平。

  二、基于教学过程的反思

  1、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基于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构建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自省和修正。因此,教师反思行为的有效性,决定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掌控的程度。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时候不单单是教师个人的行为,更多时候还要借助外界的力量,组内同行的指导和建议,相互间的研课和评课。记得我曾经上过一节公开课,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设计,先试上了一遍,然后请组内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对我的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在整合备课组老师意见的基础上,我重新审视了这节课,发现存在诸多的问题。有些很常见的问题,自己就是没有发现。这节课后来我做了重新设计,开设的公开课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留意教学的细节,要多去了解和关注学生,在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上,要力求创新,要关注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另外,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还要多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以及学生在课堂上身体是否有异样,能不能进行剧烈运动,都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的重点。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表1)

  表1 基于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

  序号

  反思内容

  1

  教学内容的选择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4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5

  教学过程的组织

  6

  课堂气氛的调动

  7

  考核评价的内容与形式

  反思案例1:在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教学后,我在反思中写道: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层、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在学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及时点评、适时演绎、积极鼓励,使学生正确掌握学习内容并不断改进与提高,最后加以拓展与运用,使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也达到自我发展与提高,愉悦身心的教学效果与目的。

  评析:基于方法层面的反思

  反思案例2:在立定跳远考核课结束,学生对考核的结果很关注,课后都围着我不停地问“老师,我成绩能得多少分呀?”、“老师,及格的标准是多少?”、“老师,我这次没有发挥好,能不能再给一次机会啊?”、“老师,我自己课后练的成绩算不算啊?”诸多的问题,让我陷入沉思,能不能在评价的标准和形式方面多一些调整,这样才不至于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于是,针对这节跳远考核课,我就自己个人的理解,写了一篇如何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为学生的自评或互评创造条件的教学反思,虽然想法可能还不太成熟,但自己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方式。

  评析:基于评价方式的反思

  2、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

  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是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状态、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课堂的参与度等都应成为反思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社会适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都是不可忽视的方面。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主要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展开。(表2)

  表2 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

  序号

  反思内容

  1

  学生的运动参与度

  2

  合作与竞争意识

  3

  学生知识构建的水平

  4

  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程度

  5

  技能掌握的程度

  案例反思3: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真正参与到练习之中,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在常态课的教学中,有些课表面上“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导致动作技能没有提高。如何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要求,将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是一线教师必须思考和直视的问题。学生只有真正融入课堂,深度参与课程内容的学习,才能学有所获。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我写了一篇教学反思,后来做了一些修改,成为一篇论文投稿并获奖。

  三、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行为的活动,是对过去教学经验的反馈。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其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7

  李修成

  本学期,我校教师的备课薄上新增了教后记这一栏目。学校领导本想引导教师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可是对教师的备课进行常规检查后,笔者发现教师的反思有许多雷同或似曾相识的现象,有的教师蜻蜓点水,简单写几句;有的教师颇于应付,习惯于照搬照抄,不假思索。再加上没有必要的指导,这样一来,教师对教学的设计是否合理、对教学的效果和成败得失,没有作过细致的思考,没有经历真实的分析研究,心中无料,哪有内容可写?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对写教学反思有畏惧感,把写教学反思当成了负担。

  然而,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会自省、反思。在回顾一段段教育经历的同时,叩问心灵:“我做好了吗?我做错了吗?哪里出了问题?我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树立鲜活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融洽师生关系,提升教育智慧和生命境界。一个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必是一个会反思的教师。当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一种校园文化,那便会有与众不同的价值意义,教师的成长就会突飞猛进。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总结课堂得失,梳理工作思路,捕捉精彩“插曲”。那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得入手,记亮点

  一堂课、一篇课文或一个练习教下来,我总是扪心自问:这节课成功在哪里?教学的亮点在何处?上完一堂课,教师应仔细梳理自己的得意之处,把握亮点,及时记录,为以后的成功作好铺垫。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如巧妙新颖的引入,形象贴切的比喻,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直观教具的合理运用……将这些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记录下来,将会促使教学水平的再提高。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归类整理,势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大有益处。

  二、从失入手,记败笔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难免会出现教材因素处理不当、课堂气氛调控不好等情况。所以,我们只有及时、客观地予以记载,并分析问题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与探究,使这些教学后记成为以后教学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与矫正,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三、从疑入手,记偶得

  课堂上,学生总会有自己的疑惑,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疑点。教师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又在课堂上生成了什么新知识……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突然而逝”,如不及时利用教后感去捕捉这些“偶得”,它们就会转瞬即

  逝,在以后的教学中造成遗憾。因此,抓住这些偶得,认真地记录,自觉地反思,就会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完美。

  四、从难入手,记拦路虎

  教学中,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拦路虎”,教师要善于发现;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的形式,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所在。这样才能及时查缺补漏,对症下药,及时搬掉“拦路虎”,及时予以补救。

  五、从创入手,记生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和教师教学思路不和谐的“音符”弹出,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学生人多而学法不一,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有时一些发言和做法可拓宽师生思路,促使学生顿悟;有时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引向高潮,补充完善教学,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一些新鲜“血液”,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独特的思维,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独特的智慧火花,记录他们合作探究的乐趣,这无疑也会使教者感到欣慰。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8

  安康市教研室 李 志

  教师写课堂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深刻程度直接决定着自己业务素养的高低。叶澜教授曾提出:“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写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以便交流探讨。

  一、课堂教学反思要找准着眼点

  1.反思最真实的感受。反思要有感而发,教师要在教学教研中把真实的感受用语言表述出来,或者用文字描述下来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够经常记录下自己课堂教学中某个印象深刻的事件的片段,对促进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法是大有裨益的。名师成长之路就是一条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之路。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把课堂中印象最深刻的现象,感受最深刻的事件及时记录下来,并能够形成习惯,日积月累就为自身专业成长积累下丰富的教学资源。

  2.反思要注重创新。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不是常态的问题,可以是大家的一致意见,也可以是大家不一致的意见,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反应,是需要思考和把握的。只有突破了这个界限,才会有新的体会,感悟到新的境界。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运用教育理念并结合自己在教学教研中的经验,及时把这一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写成教学反思。

  3.反思要学会举一反三。课堂教学反思就是反过来思考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互动过程、评价过程、生成过程。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反观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要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策略,思维状态和情感;会剖析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效能,真正为学生思之所思,想之所想,为之所为。有了这份思维和状态,就能够很好的把自己的想法和记忆经过追忆及时整理出来。这样的过程就是积累和灵活运用的过程。让他人看后会有新的思考,新的想法和新的认识,同时对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和教研又有新的帮助。

  二、课堂教学反思要注重有效性

  1.要真实反思。只有不断从自身的教学反思中汲取养分,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具有特色,形成风格。否则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学反思,那只是形式上的反思,而非行动上的反思,只有行动上的反思才是真反思。

  2.要及时反思。把教学与反思等同重视,只要有教学发生,就应该有教学反思存在。首先要就近反思。反思当天,甚至是反思当时的情形。越及时越有效,因为,抽象的东西,头脑中的闪念的东西都可能过快的消失掉。随时都可能被遗忘,随时都可能被改变,随时都可能被摒弃。其次要就事反思。遇到什么事,就事反思。反思得越深刻,越有价值。第三,就人反思。人与人不一样,有习惯,性格和诸多因素的差异。因此,在教学反思时要因人而异,要注意方法,做到庖丁解牛,有的放矢。不能硬碰硬,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方能大显身手,大放其光,真正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自身专业成长的一面镜子。

  3.要多维反思。教学不仅反思自己,也要反思别人。最终实现,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经常把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言、行、举止融为一体,为指导日后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够形成记录自己教学行为和教学效率的习惯。而且,思维要开阔,眼界要放远,不仅仅是写自己,也可以写同伴,写值得关注的教学教研中的人和事。

  三、课堂教学反思要寻求多元化

  1.行为间接反思。对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和认识再思考就是行为间接反思。教师课堂上的一想一念,一笑一颦,一悲一乐,一举手,一投足等行为表现,经过再思考后整理出来就是行为反思。行为反思是对情感反思的具体体现,有正情感反思,也有负情感反思。正的就是积极的,向上的,有效的;负的就是负面的,消极的,无效的教学行为。无论正反情感的变化,对于课堂上思想的变化分析和思考就属于情感反思的范畴。教师课堂上过激的批评学生,课后他会反思;课堂上学生让老师出乎意料,课后老师和学生的内心都会有反思;只是看谁更能体现积极的一面,谁更能体现消极的一面。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老师会主动的与学生沟通,以便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不要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感。因为,学生一旦产生消极的情感,他不仅厌学,还会讨厌让她心灵受挫的.老师。所以,及时对学生进行行为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反思到位了,不仅老师从中受益,就连学生也会从中得到点化,受到感染,获得熏陶。

  2.行动直接反思。行动直接反思,表现在课堂上的情形,是直观的,是显性的,直接批评了学生,变相体罚学生,都属于行动直接行为。但是,有了这些表现以后,教师的反应是怎样的呢?学生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都应该有思考,有答案,有结果。不能悄无声息,要能在大脑中及时形成思想的回路,主动的形成主体与客体的沟通与碰撞。只有开诚布公,心平气和解开学生胸中的心结,才能让他更好的接受知识的教育。最终让学生从你的行动干预中接受智慧的教育。如此同时,你从自身的反思中也能够形成新的育人观和学生观。并从此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3.主体意识反思。主体意识是抽象的,有客观存在的因素,也有未知世界的诱因。当很多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意识时,都喜欢用概括的,笼统的方式作答,其实,这样的思想认识是有偏颇的。真正的原因是主体意识反思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人们常说的大是大非,要看大方向,看主流,目光要看远,看透。不能只顾眼前,只认当下,只相信现在。从长远来看,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充满信心的。但是,从眼前看,只对少部分尖子生充满信心,这恰恰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数学知识前后的联系;教师教授前面的知识要考虑到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要充分把握住知识的度,把准知识的重难点。要处理好数学与学科的联系,要能体现学科知识的整合,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相互联系的。要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形成数学的思维,掌握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教学反思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从课堂教学预设到课堂教学生成,都会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只有重视课堂教学反思,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修正与完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绽放出辉煌灿烂的花朵。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9

  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反思教学

  当前以课程改革为动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全国上下全面铺开,作为改革主体的教师,其素质的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反思性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新课程也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形成影响。他同时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探究,加强教学反思,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以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开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拓展教师专业化知识的新领域。

“有反思”的教学与“反思性教学”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由此可见,反思性教学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而是要通过教学主体的不断探究、质疑,找到其中的问题和答案,谨慎地考虑教学实践并不断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我从经验型教师发展为学者型教师。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是“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三是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反思性教学会促成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反思,那么我们这样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呢?

  一、 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最好的证据。在近代教育史上,杜威率先强调了教学要有反思或反思性。作为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教学是无止境的,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至于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首先要认识反思的价值,充分认识到反思性教学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明确反思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识错纠偏,同时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水平。其次,要增强教学的责任感。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通常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是诱发痛苦的行为,缺乏较强的'责任感和较好的意志品质的人往往望而却步。我们要经常思考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教学对象,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是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三,要形成习惯化的反思行为,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全过程和教学情境进行反思,教师只有有了反思的习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一有疑点就进入反思状态。

“没有反思,便没有感悟,没有感悟,便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句耳熟能详的口训在研讨会上经常响起,然而在经过一年多课改实践后,我才意识到它价值的真谛。过去的教师处在被研究者的地位,如今的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者。通过反思、研究,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以提高工作的目的性和自主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

  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可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思维品位及业务素质,从而改革自己的生活方式,从中体会自己课堂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了解反思性教学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的完整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1、 比较筛选——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同样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新课的教学前,必须充分地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的知识经验(也包括预见到他们可能碰到的困难),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了解”,以往大多来自教师的教学经验。但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班级和学生并不一样,因此,这种“了解”,更多的还需要来自于教师课前对学生的调查。如一位老师教“时、分、秒的认识”,按照教材的要求,要让学生认识钟面、学会看时刻、掌握时和分的进率,知识点很多。对教材这一安排,老师进行了分析,并且课前做了调查,发现多数的学生已经会看时针、分针、12个数字以及大致的时刻,但是对“分”的概念以及“时”和“分”的进率关系还不清楚。同时教师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即学生在看接近整时和刚过整时的钟点时容易出错。于是把这几个方面作为教学重点,并加强了相关的练习,而对钟面的认识则做简单的介绍,使这节课做到了“省时高效”。由此我们可看到,教师经过教学前反思所形成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符合了班情、生情,也自然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从容驾驭——教学活动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因此常会有一些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某校的一节课上,老师准备讲评练习卷,提前把评后卷子发了下去。上课是发现,以往铃响,教室就安静下来,而今天却反常,不少学生拿着卷子交头接耳。“学生为什么安静不下来?他们有什么意见?到底是按自己原计划的思路讲评还是先听听学生的看法?”老师作了短暂的反思后,决定还是先听听学生到底在议论什么。于是几个学生举手说:“老师,这道题您改错了。一千克鸡蛋约(8)个,我认为是对的。”“我填的约是22个,我认为也是正确的!”“老师,我在店里帮妈妈卖过鸡蛋,确实有的大有的小。”……面对学生的各种意见,老师有些

  始料不及。她想:在改卷时几个老师商量过,答案可以填12~20之间。可学生现在有这么多不同意见,如果都肯定,那以后碰到这样的题目,学生想填什么就填什么,老师还怎么批改呢?于是这位老师做了说明:“我们只是考虑一般情况,答案可以填12~20。”可是学生不依了:“那特殊情况也有的,我在电视上就看过,有一种鸡下的蛋很大。”“对,少年报上也有介绍过。”面对学生坚持己见,老师心里一动。于是她说:“那么给你们一次机会,如果你能找到有关的资料证明你的答案也是对的,老师就给你改对。”学生欢呼起来。第二天,他们找来了各种“证据”,有的跟着家长去菜市场实地调查,有的从网上、从书上找来了答案。还有个同学说:“老师,我想打电话到上海吉尼斯总部问问,您知道他们的电话号码吗?”在这一“证明”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态度的形成,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其价值远远超过答案本身。而老师也通过即时的反思,得到三点收获:(1)教学相长,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2)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3)过程有时候比结论更重要。

  3、概括归纳——教学活动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形式。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后继的教学,并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能力。课后反思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如,教材中有些生活场景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②教学的不足之处

  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找到了哪些解决的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从而不断强化自己有效教学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精彩的片段赏析

  侧重于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展开过程中的亮点。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哪个教学程序安排的富有科学性?哪个问题的提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得以萌发?即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这时最好能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回答。这些都可以作为教研的第一手素材,并以案例分析的技术,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加以阐述。

④学生的独到见解

  在我们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会:下课后我们总是乐于把这节课上学生的独特解法、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与老师们交流,让他们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这种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更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感受自尊。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宝贵资料。

  当然,教师在开展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反思只是手段,其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若只顾反思,不去行动,只能成为无效反思。教师如果只顾研究,著书立说,却把教学工作耽误了,这就背离了反思性教学的宗旨。反思性教学强调的反思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问题解决了,一次反思也就相应结束了。

  总之,反思性教学适应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它能使教学活动更趋合理,是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从“教书匠”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的有效形式。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10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通道”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 通过深度反思课堂教学,抓住教学中成功与教训的痕迹,捕捉瞬间发现的生成因素,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反思应成为教师每天必修的“功课”,以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课前反思:提前预设,引领课堂,促进生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留下许多“败笔”,我们不能老在课后进行反思,总是做些“亡羊补牢”之举,而更应该在课前做好“未雨绸缪”的工作. 因此,教学反思不能只在课后做文章,更应该在课前下足工夫.

  课前反思,要求教师在新课教学前,首先要反思是否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知识经验,对自己的教案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执教《认识负数》前,预设按照教材流程安排新知引入,但在课前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温度计的读法. 原先的教学设计显然忽视了学生现有的认知现状. 于是,我重新设计了新知引入:先出示淮安气象台当日播报的天气预报,激起学生当“小小播音员”的欲望,初步感知“零上”概念. 再由世博主办城市――上海当日气温引入:你还能准确播报出上海今天的最高气温吗?(图上显示24℃)学生答案不一:24℃,22℃,70℃…由此产生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强烈的认知愿望. (认知的不清缘于对温度计量单位℃,H的混淆及温度计刻度读法不明)此时,师再借机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及读法,真切感知零上、零下温度的区别和0℃这一分界点,为接下来学习负数做好知识铺垫.

  其次,课前反思还要关注如何用活教材. 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加以取舍、整分与挖掘,拓宽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准备,还之以鲜活的知识,才能使教学变成培养创新意识的天地,才能使未来课堂中师生的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愉快.

  通过课前反思,教师提前预设课堂教学,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整个课堂,必会促进有效的生成.

  二、课中反思:捕捉灵感,拓展资源,迸发智慧活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教学中所出现的情况常常出人意料. 这就需要教师要会“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位教师执教《角的大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学生对于“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理解较为透彻,但是当教师运用精心制作的课件展示了两个同样大小但角两边长短不同的角重合的情形,试图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大部分学生却脸现茫然之色,显然先进的教学手段并没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 如果把结论强加于学生,必然是知识的生搬硬套. 该教师关注到学生的反应后,迅速调整了教学策略:

  师:其实,在大家的身上也藏着角呢!(请学生叉开腿组成一个角. )

  师:把你的角变大. (学生两腿叉开的角度变大)

  师:你的两腿变长了吗?

  生:(笑)没有.

  师:把你的角变小,再变小. (学生把两腿叉开的角度变小,再变小. )

  师:你的腿变短了吗?

  生:没有变化.

  师:刚才,你的角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那你的腿有没有变长或变短?(生摇头. )

  师:那你们说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还有关系吗?

  生:没有.

  师:对了,“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角度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这样,教师随机应变,通过从生活中捕捉最直接的、最有说服力的角,用游戏的方式轻轻松松地解决了这个教学中的“老大难”.

  课堂教学是在动态中生成,在动态中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克服预设带来的机械呆板的弊病,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让课堂教学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课后反思:优化教学,提升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课堂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的问题,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审视,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促进专业成长,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课后反思一般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1. 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注重学生“三个维度”的培养.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内伤”. 比如: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是否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是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 教学过程是否迸发“智慧火花”. 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而学生也常常于不经意间产生“创新的火花”. 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完善,又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4. 教学成功在何处?失败缘何因?

  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出彩之处,对今后探索课改新思路、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起着重要作用. 当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疏漏、失误. 教师还需直面“败笔”,查根求源,寻找对策,为今后的教学设计及课堂调控积累经验.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 养成多反思的习惯,我们就将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智慧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通道”.

(来源:中国论文网/9/view-3321359.htm)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共11

  和学生一同成长教师教学反思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它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内在潜能,同时,也忽视了教和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为此,重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传统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

  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比较混乱,学生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保护。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还表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这都不是恰当的师生伦理关系。新型师生伦理关系要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的精神。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也有思想情感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

  发现自己,体验到作为人的尊严感。

  第二,要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法制意识淡薄,是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内在原因。所以,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第三,要加强师德修养。师生关系是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关系。我们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能力。同时,也要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环境。

  师生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最显著的特征。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人道的、和谐的,是建立在师生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敢于并且善于转变角色,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唱主角的,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总是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程要求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及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为此,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以知

  识传授为中心目标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确立学习目标,和学生一同商量探讨,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师进行交往。教师要为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得

  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同时,教师还要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第二.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心声。

  学生大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喜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因而,教师要转变权威、指令者的角色,学会为学生服务,要学会做一个听众,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可亲可敬,学生才敢于在教师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平等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不可在无意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对老师的评价极为敏感,如果教师的评价适当且情感真挚,并富有激励性,他们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前进的动力,反之,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不能把他们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看待,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爱之心,将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痛苦,也就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方式力求春风细雨,把工作做到实处,真正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

  第四,教师要加强和学生间的情感沟通,让每个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教师的真诚。

  任何先进的传播媒介之所以不能取代教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师能够创造丰富的有情感的交流氛围,而这种情感氛围的建立,并不是一味迎合学生的自尊心而不讲原则,应是让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深挚的爱。作为一位教师,应当一视同仁、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优等生,因材施教;对后进生,要热心帮助,耐心细致。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是严父,及时指出错误,批评教育,绝不迁就;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应是慈母,帮助解决,给学生温暖和关心;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应表扬鼓励,告诫学生不要骄傲;当学生高兴或痛苦时,教师应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同他们分享快乐和忧伤……教师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对学生的爱应是真挚的,能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而不是简单地说教。教师一旦

  创造出这样浓厚的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也就会随之建立。

  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愿意尊重自己心目中的优秀生,而不大乐意尊重所谓的差生,似乎优秀生才有尊严与自尊心,应当得到爱护与尊重,而那些所谓的差生则无尊严与自尊心可言。事实上,无论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无论考试成绩理想或不理想,无论没过失还是有过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严和自尊心,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必须一律予以理解、爱护和尊重。网上不时爆出某地教师怎样惩罚学生,造成对学生身心的伤害不说,还使自己臭名远扬,也给社会带给困惑:当今的教育怎么了?教师变成什么样了?这个问题不能不令人沉思!

  教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是师生关系优劣的一个显著标志。在学校教育中,正确对待后进生,做好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意义深远,十分重要,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一般来说,应首先从多给后进生“一点爱”入手,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转化的效果。

  多一点理解的尊重。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业或思想品德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因为后进,他们往往有较重的自卑感,因此更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尊重,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多一点信任和支持。有的后进生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差,缺点、毛病比较多。他们经常听到的是批评,遇到的是不信任的冷漠眼光。教育转化他们,老师首先要信任他们,使他们有发挥特长的场所,有发表见解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应从多方面给予他们帮助和扶持,在引导上下功夫,会使后进生有所转变的。

  多一点表扬和鼓励。一般说来,学生都喜欢被老师表扬,都十分重视老师的表扬,后进生也是如此。如果老师能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及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就会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公平的、亲切的,有助于使后进生全面认识和估价自己,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

  多一点温暖和体贴。教师眼里无亲疏、无差生,平等对待一切学生。尤其,对后进生不能因为他们缺点多就冷淡、疏远他们,要抱着一颗爱心去亲近他们,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要从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等方面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进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真诚的体贴和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其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旦真正确立,学生能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爱,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学生才能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综上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只有我们和学生一同成长,才能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