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16篇(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2022-10-11 18:45:00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16篇(高中生物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16篇(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1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校新课程实施已半个多学期,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酸甜苦辣,下面就谈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2

  1、教学观念的转变及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

(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4、多方位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5、建立平等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3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校新课程实施已近1个多学期,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酸甜苦辣,下面就谈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保证实验课的数量和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保证实验课的数量。《分子与细胞》中的实验一共有9个,有些实验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实施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看实验录象,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更要保证每次实验的质量。一旦实验课安排不妥就会事半功倍,经常出现学生到实验室图个热闹新鲜,而学不到任何东西的现象。因此我们在上实验课时,一定要做好二个环节———实验前的预习引导和实验后的总结交流。让学生预习好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忌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地克隆课本的实验步骤。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并且把实验结果以实物或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在实验报告上。实验报告不是对实验过程的简单记录,而是将具体的实验现象,分析为什么得出这个结果。不管实验成功或失败,都要分析原因,进一步总结并在班上交流。通过这样一节完整的实验课,既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原理的建构,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科学、作科学,更加有效得促进能力的发展和情感价值的养。

  4、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

  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

  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5、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4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000字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校新课程实施已半个多学期,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酸甜苦辣,下面就谈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

  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5

  高一生物论文模板精选

[摘要]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的产生、发展、变化及遗传的一些规律。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其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发展,为以后深入探索生命的规律打下基础。高中生物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生物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及转变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以供教学中进行参考。

[关键词]生物;教学;观察力;教学方式

  一、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学生观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了兴趣,才会集中精神进行学习,同时也会认真动脑思考,所以首先要注重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讲解还是在实验课上,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都要注意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细心观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再有,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通过问题及悬念的设定,辅以有趣的演示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细致观察的意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使学生的观察成为一种习惯

  有了兴趣才会专心,观察才会细致深入,才能在平淡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才能有所获。所以,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都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持之以恒,使深入观察成为一种习惯。要通过牛顿、达尔文、袁隆平等生物学家的故事告诉学生,伟大的发现是同细心观察及深入思考分不开的,让学生拥有细心观察的潜在意识。如观察田野中蚱蜢的体色变化,能够加深对保护色的理解;在池塘边观察蛙的成长过程,能够强化对变态过程的学习;在农村观察公鸡争斗,可以了解动物的攻击及防御行为……在对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进行观察时,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在思考中得到启发。

(三)观察方法是观察效果的.决定因素

  观察并不是一味地瞎看,一定要讲求方法,如果不讲究方法,所获甚微,不仅浪费时间,反而会渐渐使学生失去观察的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为不当的方法使观察行为变得盲目,使知识点分散,不容易串联,从而影响能力的提高。为了避免观察中的无目标瞎看,教师要注意加强对观察方法的指正,要结合教材的进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观察的目的、对象,指出观察的重点。先有目标,然后再有所侧重地进行观察,才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四)注重学生在观察时动脑发现问题

  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因为有了思考,才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寻求解决方法,寻找答案,通过对问题的解答,能加深学生对所观察事物的了解,从而对其进行探索,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比如观察马铃薯块茎与甘薯的块根,虽然都在地下生长,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除了两种不同生物各自属性不同外,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这样才能认识到块茎和块根的不同,使学生知道: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相似,但实质却有不同,提高其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在以后的生物课学习中能够更求甚解。

(五)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高中生物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实验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动手边观察,同时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这个过程是个有机的整体,对于其学习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合理的实验布置,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原理,进行思维拓展,对于学生思考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益处。在实际观察中,还可以纠正一些学生固有的错误认识。比如观察蝙蝠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蝙蝠的生理结构,教师再将其与鸟类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蝙蝠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不属于鸟类。从而避免学生错误地认为在天上飞的像鸟的动物都是鸟,还有别的可能性。

  二、关于高中生物教学转变的策略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策略

  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方式。过去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都由教师掌控,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生什么,知识的传递基本以“填鸭”的方式进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被动接收知识,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有了改革和创新。在整个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角色、行为及方式都要发生转变,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心点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助其养成独立的人格。

(二)教学技能提高的策略

  不论哪门学科的学习,都是一方面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引导。从教师自身来讲,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综合的,它由反思、评价、课后辅导、作业批阅、课堂讲授及教学设计六个方面组成,因此,教学技能的提升是这六个方面综合提升的过程,既有独立性又有互联性,每个方面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个方面不足就会成为整体的短板,导致教学技能无法提升,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教技能,教学互长,不断反思、探索和提高,通过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

  实践出真知,特别是生物学这门学科,与生命直接相关,而且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如人口、环境、生态、医疗等等问题,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将理论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理性方面及感性方面都有深刻的体会,加深理解,这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及潜能的开发都十分有益。比如在学习“生物进化论”时,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及学生自身的一些生理现象。将生活实际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生物学科的亲切和实用,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教学的事半功倍效果。

(四)课上及课后的问题策略

  学和问密不可分,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但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后,不能及时把问题解决,甚至很少提问,即便不会也不主动提问,这对于学习来讲是一种障碍。问题意识薄弱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处于隐藏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要充分鼓励,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问题意识薄弱情况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进而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调整。首先要加强同学生的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慢慢产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其次要对一些活动课程进行强化,增加实验课程,促进学生亲自动手,自主学习,在实验中观察、质疑、提问;再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提问的欲望。

  三、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进行,各学科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断深入。对于学生而言,要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动手解决,形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对于教师而言,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提高教学技能,转变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起引领的作用。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在生物教学中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个版本的比较苏科庚生物学教学-08-25

  2、浅析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陈欣;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0-25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6

  我作为今年刚调入洋浦实验学校的新教师,对于新课改不甚了解。第一次面对新教材,第一次面对新课改,以前的老经验有些显得过时了,所以我从开学一直在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尽可能找时间去听观摩研讨课,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长处,同时自己也上了两堂研讨课,得到了吴主任和夏组长的悉心指导,给我提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经常想起两位名师的指导,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备课、授课中贯穿新课改的理念。比如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我改变了过去单一提问复习的方式,做了一些改变。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学有可用,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疑问解决了,新知识也掌握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但资料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以后学生无论面对高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到达实验的目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学、去做,放手让学生操作。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新课改,我只是一个学生,还在学习理论、摸索教学的过程中,有些疑惑,敬请指导:

  1、“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吗?

  2、学生的层次不一,自学自读、讨论学习,能培养所有同学的自学能力吗?

  3、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学校开始倾向过程性评价,社会、家长认可吗?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7

  备好课,上好课,是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好课呢,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应该有所差异,在高一生物课的现行课标的要求下,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定位在“ 不是看教师有无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有无出色的表现” ,应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体现出来,有张有弛的节奏,一切以学生思维的互动、能力的训练、情感的培养为主。

  高一《蛋白质》是教学难度相对较大的一节内容,又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在这节教学中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制作图片,演示蛋白质的形成过程来体会事物的变化过程,发现知识内在的规律的教学策略。在课前做好卡片每四人一套( 为节省时间教师自己做好给学生) ,在卡片上写有-NH2 ,-COOH ,-CH3 ,-R …等基团, 在课堂上让学生四人一组找到相关基团组成书上给出的几种氨基酸并比较这些氨基酸异同点, 得出氨基酸的定义。 再将拼出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开成二肽、三肽与四肽让学生找出水分子是怎么产生,有关原子来自哪个基团,肽键指的是哪部分是由哪些基团组成, 在脱水缩合中与哪些基团没有太大的联系等问题的答案,并数出有关肽链数与肽键数与水分子数,为后面找找规律作好准备。再由几个组的同学合作拼出形成更长的肽链,并计算有关肽链数与肽键数与水分子数的关系,以及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最后全班同学把所有的肽链一起形成三条长的肽链(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再一起计算情况的分析基团变化、分子变化及相关计算得到相关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这些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自己讲出来,这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又可以解释其他同学可能存在的疑问,当然也会暴露出学生思维的欠缺,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与弥补。这样一来就基本上可以由学生自己解决这一节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切实体会物质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记得以前有一位英国科学家的一个研究结论:我听(记住20% ),我忘记;我看(记住40% ),我记得;我做(记住80% ),我学到;我教(记住96% ),我掌握。放手让学生自己体验那不就OK 了!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8

  课前准备:

  学生四人为一组准备各种糖不得少于五种(少量),鼓励种类越多越好,意图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并查阅资料了解糖,为课堂上能轻松的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同时也为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糖。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阅读教材“细胞中的糖类”的内容,并归纳整理知识结构,讨论并添出下表。通过谈话、自学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了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准备的各种糖进行归类并能说出每种糖在生物体细胞中的作用,完成得快而且好的小组给全组同学在发展性评价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个性化评价记录A一次。

  生:分组讨论、交流并积极完成任务。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二糖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量丰富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

  多糖

  淀粉

  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细胞

  肝糖元

  动物的肝脏中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肌糖元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储存能量

  反思:由于课前有所准备,同学们对完成自己收集的糖很有兴趣,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急于要找到答案,这样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使课堂充满活力,加强了直观教学也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

  教学意图: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必须调动主体参与,而合作学习是主体参与的重要形式。这部分教学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愉快参与的活动情景和融合交流的人际环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学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实现了“乐学”到“会学”的有机统一。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9

  每次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时,都很费一番心思。因为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内容,虽然趣味性也很强,内容本身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书本呈现的内容较为抽象,隐含的内容也很宽泛、深度较广,并且有些练习题难度也较大,还出现了教材上没涉及到的专有名词。如果仅仅学会课本内容,不进行专题训练,还是应付不了各种类型的题目。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教师依然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 的认知层次,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硬塞给学生,那么学生即使学得再多,充其量也就是学会了某些知识,而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新课程理念下的“遗传和变异”该如何实施,才能即学会一些方法,有应付各种题型呢?我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书本上每节内容,还是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稍难的知识可以发动学习讨论,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随时改变教学方法。例如:教学过程中,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预设了小组讨论。可在巡视中,发现许多小组的讨论好象只是为了完成讨论的环节,只讲了几句就停止了。了解情况后,发现学生并没有深入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这种情况下必须对课堂预设立刻作出调整:不然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当时的调整是由教师提示各环节的要点问题,学生思考回答,然后教师讲解补充完整。再随机出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训练解题思路。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刚学完这部分内容时,大部分学生是很糊涂,面对具体题目感觉无从下手,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各种题型的训练后,思路才逐渐清醒。因此,在题型训练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细致讲解和补充相关知识。例如:学完三种可遗传变异后,如果不比较三种变异,学生就难以区分三种变异的区别和联系。所以适当补充一些知识是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需要适当加以补充。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10

  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在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这个网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与农业生产中作物增产、社会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等联系起来。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跨学科命题是高考命题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学科间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对这种改革,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生物学教师,首先要搞好本学科的教学,“种好责任田”。在此基础上,应努力介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但从本学科,而且尽可能联系、类比相关学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时,不但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了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了解葡萄糖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可以联系到化学知识,让学生复习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进而了解如何鉴别葡萄糖。

  三、注重改革课堂教学

  1)复习内容的调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加强学科内综合: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概括、综合、归纳形成知识链,进而构成知识网。例如我们可以将教材知识结构重新组织,分成这样几个单元: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甚至可以以问题的形式组织教材,如生物体是如何构成的?生命活动是怎么进行的?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亲代与子代有什么联系?等等。B、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见前面。C、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生物学的热点,主要是指哪些影响最大、几乎人所共知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而不是指偏、难、怪的内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指将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例如:无土栽培与植物的矿质代谢、癌变与生物的变异、环境与生态学知识、光合作用与粮食增产等等。D、加强探索性实验:如后所述。

  2)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法要灵活多变,要彻底抛弃一讲到底、一练到底的教学形式,多采用讨论式、引导式、过程式的教学。在学科内综合的教学中,可多采用引导式教学。例如,复习细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导式,什么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有哪几种方式?每一种方式有何特点?细胞分裂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何意义?细胞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何联系?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一步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串成链、连成网。在一些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热点的内容中可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过程式的教学。不论采用那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也就是说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来选择和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高三的复习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识图、实验设计和操作、求同存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会考查到。

  四、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连续几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强调考生的实验能力。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它给我们一个导向: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依样画葫芦做实验也不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生物教学反思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11

  1、教学观念的转变及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

  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

  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3.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

  4、紧抓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

  5、多方位地评价学生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

  6、建立平等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

  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12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知道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二、初中几乎没有学过生物,甚至连专职的生物教师都没有,生物基础知识匮乏。

  三、不知道生物学习方法。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第一节课上首先明确高中生物虽然是小科,但也是主课,必须学习并且闭卷考试,最重要的有两次考试,一次是高二的小高考,必须考60分以上,如果得90分以上高考还可以加一分,即使小高考改革,会考也肯定会存在。另一次是高三的高考选修科目。不能再像初中那样认为生物只是副科,可以不考试。

  二、无论初中有没有认真学习过生物,大家现在的生物学起点都是一样的,既然起点都从零开始,那谁也没有理由学不好。

  三、生物虽然是理科,但是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所以生物的学习方法第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复习。第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书,记住课堂上强调的重点内容。在课堂中经常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成绩会不断提高。

  高一的生活过去了半个月,学生也渐渐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已经有很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在不断地努力。还有一些学生思想上在徘徊,不愿意把力气用在学习上。最终的成绩就是这样拉开差距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课堂中督促学生,在课堂内容的讲解中融入一些有意思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把我们生物这门课学好。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13

  高一生物一个月的教学反思

  时间过得也真快,新学期的第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回想一下这个月,感觉就是累,身体累,心也累,上班这么多年了,从来都没这么累过。我现在是高一二班的班主任,同时还教了八个班的生物课,说句心里话真的有些力不从心。借这个机会我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1+1小于2:我对课时问题的一点思考

  新课程生物在高一就开课了,每周两课时,从理论上讲是完全能完成任务的,所说理论是指学生的自主能力强,能够很好的跟着老师,进而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只能完成教的过程,要想达到学会是根本不可能的。课程要求是每个模块36学时,按每同2学时就得18周,加上复习考试就得20周,而实际的教学周只有16周。每周两学时,就是两个进度,但是两学时,课节之间的时间就拉长了,从而加大了学生遗忘的速度和量,所以在每一节课的时候都要把上一节的内容再强调,所以我说1课时+1课时小于2课时。再有习题没有时间做,学生如何才能掌握知识。这是考,请学校细作考虑。

  二、课后辅导的问题

  高一学年15个教学班两个生物教师,我教了8个班,还是班主任,所以根本没有时间给学生做辅导,这是不行的,我连看着学生背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学生掌握的效果也不好,我觉得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学生可不会去体谅学校或教师的,最后学生在给教师打分的时候肯定是个最低分。

  三、教育教学思想转变的问题

  新课程的`理念指导着我们如何去开展新课程的教学,我对新课程有很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的目标是让教师和学生都减负,都能快速的成长起来,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也注意这方面的培养,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把他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但是有些东西越来越打折扣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整体社会的大环境,家长、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倒致我们还得以获得成绩为最根本目标。对于成绩而言现在谁都放不下,而注重成绩就又得靠教师的多付出,这是我现在觉得累的主要原因。在教学上,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要更有耐心,更细致,成绩会有一定的提升。

  四、班级管理方面

  这个学期我成为了总校的一个班主任,通过军训和开学的这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集体主义不强,缺少凝聚力,这对于班级建设来说的是很不利的,缺少向上精神,从运动会上学生的表现就已经看出他们在学生上也不会有太大的优势,主要还是缺少一种精神,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培养学生向心力,积极心态和学习方法上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进步。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14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就应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

  必考,对于实验务必专题复习。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试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条件,对课本实验有条件尽量做,没条件看来能够不做,但务必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对于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我借助录像片、照片。比如,我们生物教研组曾去锦绣大地参观,用数码相机留下不少影像资料。比如,二氧化碳发生器、组培设备及流程,课堂上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选了不一样类型的高考实验题,让学生分析知识点,考的形式、角度,从而对高考试题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

  由于时光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忙,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构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用心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简单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完美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之后情绪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那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生物新课标不仅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贴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潜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务必更加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务必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忙他们构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心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用心改善,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资料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光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忙,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个性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光,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主角。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主角,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带给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能够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个性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带给超多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光、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此刻加强对学生探究潜力、问题解决潜力和应用知识潜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潜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资料。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务必有较高研究潜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资料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第二,板书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生物

  第三,课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选课件资料。发挥其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我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六、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透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资料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我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用心、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我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我之短,丰富了自我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构成,使自我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15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1)班、(2)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对于近来教学工作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

  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

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1、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3、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4、想尽办法寻找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比如“做细胞的模型”时,可用月饼盒、硬纸板、玻璃片等等向学生展示实验用具;讲到种子植物时可多带几样种子观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运用。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共16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细胞和生物体一样,也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生命历程,当该过程发生异常时,则可能导致一种严重的后果——癌变。学生在必修一第6章第2节《细胞分化》中已经知道:干细胞的研究为某些癌症(如白血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而与癌症相关的更多知识则在本章第4节《细胞癌变》中学习,由此可以进一步了解癌症的结构基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细胞癌变》是对本章第2节内容的承接。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癌症的知识,但还不知道到细胞癌变的机理。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旧的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手段,使新知识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

  二、三维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3)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资料分析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的种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及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美,从而感知生命的珍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难点:

  细胞癌变的机理、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类在地球上没有天敌,但自然寿命与实际寿命有很大的差别,原因是有威胁着人类生命的疾病,你知道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吗?以此作为引言。再问:你听说过哪些癌症?熟悉的艺人或其他名人是癌症患者的有哪些?然后出示“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和“我国癌症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的坐标图,从而激发学生对癌症的关注。

  2、师生互动:

  1)引出“癌症的结构基础——癌细胞的概念”后。学生讨论肿瘤与癌症的区别;

  2)课件出示三则材料,让学生讨论分析“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3)学生讨论“人群中哪些人易患癌症”,从而引出致癌因子;展示不同环境下的致癌因子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并逐步掌握常见致癌因子;

  4)由“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来引出细胞癌变的原因,老师再进一步讲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5“问题探讨”讨论得出癌症的预防措施和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出癌症的预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7,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从癌症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分析讨论得出“病从口入”也适用于癌症;课件展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和“日常诱癌20例”,学生举例哪些做法会增加患癌症的机会或预防癌症;课件展示“日常抗癌食品”、“吸烟的危害”图片,鼓励学生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由“癌症是否是不治之症”引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结合实际情况,介绍近年来本校教师或教师家属患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体验并重视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并比较多种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展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八大警号”作为人们考虑癌肿早期征兆的参考;

  7)最后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后为人类战胜癌症作出贡献。

  3、课堂小结:以知识网络的形式进行。

  4、随堂练习:课件展示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师生共评,指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觉到癌症并不陌生。如让学生举例听说过哪些癌症、有哪些熟悉的艺人或其他名人是癌症患者,教师介绍近年来本校教师或教师家属患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讲解致癌因子的种类时,引用了大量的生活图。

  3)利用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癌细胞的特征,癌症的预防。

  4)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5)利用坐标图,使学生通过具体数据的解读和比较,更关注癌症。

  6)渗透情感教育与感恩教育。如学校患癌症教师或其家属病后写信向全体捐了款的师生致谢;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从而感知生命的珍贵,自觉珍惜健康,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