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篇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2022-11-11 20:09:46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篇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篇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

  上星期老师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各年级的借书情况,制成了一张表,看:出示“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年级一本数: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边问边板书:加法)

  学生提问题年级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一年级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说明你们都很爱动脑筋。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探索计算方法:

  师:要求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应该怎样列算式?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会说口算的方法,以及用拨算珠的方法,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通过拨算珠的方法,强调要在对应的数位上拨算珠,也就是数位要对齐。)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一起回忆竖式计算。

  师: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

  师: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十个

  143

+126

  26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2、要想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126+14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怎样验算的?

  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32——34页

  知识技能:

  能综合运用平移和旋转来分析、设计图形。

  数学思考与问题思考:

  通过对图形运动过程的分析,再次对平移和旋转有了新的理解。

  情感态度:

  通过利用平移和旋转分析图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素养。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图形的运动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游戏:俄罗斯方块

  师:数学无处不在,在游戏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是图形的两种变换方式,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探讨图形的运动。(揭示课题:图形的运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1、活动一(课件出示)

  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师: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说说你的做法。

  生:(通过观察回答)图①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就可以了。

  师:你能通过平移和旋车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同桌两人先观察,然后互相说自已的想法。

(1)可以先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9格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可以先向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一活动中既利用了平移又运用了旋转把图①和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活动二

  课件出示(如图,三角形)

  师:你能将图形A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然后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吗?

  同桌的同学合作在学习卡上的方格中,按照要求动手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然后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并尝试把变换的过程描述记录下来。交流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同的变换方式,可在最后补充。

  师生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图形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平移和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

  P33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P33~34练一练1~5

  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

  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

  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方向、旋转角度

  轴对称一要素:对称轴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内容含量比较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操作过多而花去大量时间,但是不能因此而减少操作或不操作,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另外,本课时因为是第一次将三种图形的运动综合起来,也可以在上课之前开展小组前置学习,对学过的图形的运动方式进行梳理与总结,唤醒知识,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一个知识点上的充分准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出示“儿童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分别出示儿童乐园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小火车、缆车、青蛙跳等等)

(同时出示6个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比划。

  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

  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分类方法)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揭示课题:像上面这三种(即缆车、小火车、青蛙跳)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像下面这三种(即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判断下面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出示27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幅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情景:(边叙述边出示蚂蚁搬家图)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地上看看吧。原来它们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蚂蚁们觉得有些累,就停下来休息。(分别出示3段录音)

  一只蚂蚁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另一只蚂蚁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蚂蚁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结合画面指一指,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在左边的小房子图上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小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几格?还有谁和他选的不一样?(指名三到四名学生汇报,注意抓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还有好多学生想汇报的,则要求他们与同桌交流。)

  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几格呢?(动态演示)

  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板书:

(3)练一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想的?(先填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这幅金鱼图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你是怎么看的?这幅蘑菇图呢?〖同时出示金鱼图(向左平移6格)、松树图(向上平移5格)、蘑菇图(向下平移6格)及相应的填空题,学生先汇报,教师在电脑上完成填空。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画出线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你们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出示格子纸上的线段图,要求是向右平移6格)。提问:这是一条……?(线段)学生尝试先画,然后汇报画法和想法。(请一个画得最快的学生把作业进行展示并说出画法。)

(2)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学生先画后汇报是怎么画的。)

(3)学生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业)

  3.游戏:走迷宫

  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有兴趣吗?(出示图)我们来看,图上有猫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物,猫只能横着走或竖着走。你能帮猫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吗?先试着画画看。

  学生活动。

  指名学生汇报是怎样帮猫设计路线的。指出: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猫先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再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多请几个学生汇报,也可让学生同桌之间说说,关键是说的面要广)

  你认为哪条路线能使猫最先抓到老鼠?为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然后再汇报。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教材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本节课不仅是一节有趣实用的活动课,还是一节思维的训练课。例1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根据已知的条件进行简单的判断得出结论,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等游戏,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 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做游戏,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的手心有一枚1元的硬币,你们猜猜在哪只手心?

  学生猜测。

  教师提示:不在左手。

  学生再猜。

  师:说说你是怎样猜的?

  师:对,这就说明我们在猜的时候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条件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通过我们的分析,逐步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

  2、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二、探索新知

  1、数学乐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玩一玩吧。

  咦,打开数学乐园的大门需要密码,小朋友们快来猜一猜吧,你猜对了吗?

  哇,打开了,小朋友们,你真棒!

  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题目,我们一起来比比,谁猜的最快吧!(课件出示)

  小结: 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一个相关的提示,一种情况不是的,那就是另一种情况。

  2、教学例1,展示课件。

  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请猜一下小刚拿的是( )书

  小丽拿的是( )书

(要求:1.把你的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如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 2.和同桌交流分享你的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可以这样想“先根据.....可以确定.....再.....最后......”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推理。

  可能有学生会说: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

  可能也有学生会用列表法。

  师:以上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小结: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一个相关的提示,想“不是什么,就是什么”推出结果。 三种情况的推理,需要两个相关的提示,要先确定一种,再变成两种情况的推理。

  三、应用提升。

  完成教材第109页“做一做”

  1、出示教材小狗图文。

  宠物店有三只可爱的小狗,欢欢、乐乐、和笑笑。它们今天称了体重,你能根据题中给出的提示猜出下面的小狗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四、律动游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2.教材分析:

  本节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认识统计表,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结合具体的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评价设计

  1、自由发言说一说数据收集的方法,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以举手的形式收集数据并将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3、小组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对目标3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怎样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对,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色人数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学会先解决一个稍简单的问题后,运用所得的数据解决另一个稍难的问题。

【学情分析】以前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一个问题的应用题,这节课学生主要探索并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情境问题;小明写了12个字,小红比小明多写了8个字,小红写了多少个字?

  2. 图书角有故事书35本,科普书比故事书小11本,科普书有多少本?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看,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写生,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属性问题?

  1. 展示问题。

  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 知道了什么?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3. 怎样解答?

  我们有两个问题,应当先解答哪一个问题呢?

  生:先解答男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为什么呢?

  因为知道了男生有多少人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求男生人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14-5=9(人)。

  一共有多少人呢?

  9+14=23(人)。

  4. 解答正确吗?

  5. 小结解答方法。

  先解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再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 完成第32页做一做。全班交流解决方法。

  2. 完成第33页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然后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思考的。

  3. 完成第33页练习六第3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解答方法。

  四、总结评价,汇报提升

  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

[教学难点 ]

  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 10根小棒,平均分成 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2)拿出 9根小棒,每 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 2,展示课件。

  1、动手操作。

  请每位学生分别用 8、 9、 10、 11、 12根小棒,每 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 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如果给你 8根小棒,每 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呢?会有 剩余吗?(摆 2根,没有剩余)

  你能列出算式吗? 8÷4=2(个)

(2) )如果给你 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 2根,还剩 1根)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 …… 1(根)

(3) 10根呢?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 …… 2(根)

(4) 11根呢? 12根呢?

  11÷4=2(个) …… 3(根)

  12÷4=3(个)

  为什么不是余 4根,写成 12÷4=2(个) …… 4(根)呢?

(因为 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

  2、观察发现

(1)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 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余数小于除数。 (师板书)

(2)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下的小棒根数能 不能是 4根、 5根、 6根 ……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为这种情况下, 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于除数。得出余数 <除数的 结论是正确的。

  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是小于除数的。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是几根小棒?

  总结:每 5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 5根分一份,除数是 5,根据余数和除数 之间的关系,可能剩 1、 2、 3、 4根。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第 1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已知除数是多少, 在被除数和商未知的情况下, 求余数最大 是几,然后指名回答。 (除数是 8,不管被除数和商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可 能是 1—— 7中的任意数,其中,最大是 7。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过程及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体力能力。

  解决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快乐,体会数学价值。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猴山上的桃熟了,大猴和小猴采了一些桃,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不过小猴说去了要能帮它解决实际问题,你们看行吗?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题

①揭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②提问:怎样才能求出大猴和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

③引导:从问题想起。

④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列式解答后再进行交流。

⑤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2×3=36(个)

  36+6=42(个)

⑥回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了几步计算?

  板书课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2)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呢?第二步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反馈后教师板书:

  12×3=36(个)

  36-6=30(个)

  强调:解决这个问题同样要先算出什么?

(3)比较:解答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小组讨论后在班上交流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独自计算,再与同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读题后提问,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练习。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谈话:今天解决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两步计算,关键是要确定先算什么。

  五、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3题

  教后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

  二、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1.整体感知写法

  2.沟通平均分操作与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1)建立联系。

(2)沟通关系。

  3.回顾对比,理清写法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这个除法竖式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2)竖式中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你发现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怎样表示?

  5.巩固表内除法竖式

  三、对比反思,总结全课,积累经验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法竖式有什么好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0

(一)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一) 课本P13~36页。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开始,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动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这部分教材,突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用乘法口诀求积的逆思考。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对解决问题的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内容,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

  1、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认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动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注重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注重为学生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敢于发表自己对于数学问题的意见和想法。

(五)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课题:平均分

  设计者 杨莹莹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培养方向感。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与位置。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难点: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累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亲身体验方位,体会到方位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自主合作、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

  1【导入】游戏激趣评论。

  师:学生全部起立听老师做口令,向前点点头,向后指一指,向左弯弯腰,向右拍拍手。

  师:你刚才发现了哪些方向性词语。

  生:前后左右

  师:找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立再做一遍。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生2:他们面对朝向不一样,方向也不同

  师:是的,同学们,前、后、左、右是相对的,面对的方向不同,方位也在相应的变化,而无论我们的身体怎样移动或转动,生活中的有四个方向是永远不变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四位新朋友——东、南、西、北。(板书:认识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体验,利用前后左右来辨别方向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样为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自然而然引出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活动2【讲授】活动中学评论。

  活动一:教室中认识东南西北

  1,出示谜语

  师:小朋友,你知道太阳是从哪里升起的吗

  生齐答:东方

  师:是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跟太阳公公打个招呼,(太阳公公您好!)

  师:你们能用手指一指我们教室的东面吗?(生齐指)

  师:我们教室的东面有什么呢?

  生1:教师里的东面有黑板、国旗,电脑。

  师:观察的真仔细,还有想补充的吗?

  师:说的很棒。

  在我们教室中电视机所在的位置就是教室的东面。太阳就是从东面升起来的。(手势)你还知道哪些方向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歌曲可以来帮助我们辨认东、南、西、北。我们一起来边听、边唱、边指一指。(播放视频)

  师: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边指、边读,这首儿歌呢?(指名一生带读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东后西,左北右南。东、南、西、北,认清方向。)

  交流:谁能到黑板上看图指一指、说一说,小明前面、后面和左面、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提问:谁愿意帮老师把南、西、北这三个方向的卡片贴在教室相应的位置上,请选择一张贴一贴。这两位小朋友在贴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睁大眼睛看,看他们贴得对不对。

  追问:谢谢你们,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说说教室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各有什么(电视机、文渊阁、黑板报、丹青苑)

  活动二:认识相对的方向

  谈话:小明的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太阳从东方升起,从哪里落下

  东、西是相对的两个方向。还有……(南、北是两个相对的方向)。板书:东——西南——北

  我们知道了东和西是相对的两个方向,南和北又是两个相对的方向,接下来考考大家:

  练习1、口答:我的前面是东,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面是北,我的右面是()。

  我的右面是西,我的左面是()。

  我的后面是南,我的前面是()。

  选两个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活动三:通过体验感知分辨东南西北的方法

(二)在游戏中辨认体验东、南、西、北

  活动:大家一起转一转

(1)(指名转)师:同学们能准确地找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了吗?(能)

  现在,老师要进行快速反应测试,我请三个做的最端正的同学到前面来,听我的口令转动方向,看谁转的又快又准,其他的同学当最棒的小观察员。

  师:(师发指令,生转)请你们转向南面,转向北面(随机采访一生)

  生1:教室的南面有门,我找到了南方,南北相对,我就找到了北方。

  师:请转向东面,转向西面。(师继续发指令,生转)

  师:观察员们他们转的对吗?(生:对)几位同学方向感非常好,给你们智慧星作为奖励。咱们的小观察员也都是棒棒的,观察的非常认真。

(2)(小组转)师:其他同学也想转一转吗?(想)小组来比拼吧!请在教室最北边的一大组起立,面向南站,请最南边的一大组起立,面向北站。中间一大组的同学面向我们的讲台,也就是面向东面站立。

  你们要听清老师的口令,用手指出正确的方向。如果你找错方向请安静自觉地坐下。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师:请指东,请指北,请指西,请指南。(师发指令,生转)同学们方向感真好!笑声背后要有思考,同学们在比拼中有什么发现吗?

  生:几组的同学虽然面对不同的方向,但他们指的东、南、西、北是一样的。

  师小结:没错,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确定不变的,不会因为我们面对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3)(集体转)师:想一起动起来吗?全体起立。老师有个要求,需要大家转的时候,做到又轻又快。请大家面向东站立,向右转,现在你们面对的方向是?

  生:南,(师抽一生提问:你能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吗?同学们同意吗?)我们接着向右转,现在你们面对的方向是?

  生:西。

(师抽一生提问:你能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吗?同学们有不同意见吗?)

  师:我们最初面对的是东面,向右转到了南面,接着转到了西,请全体继续向右转。现在你们面对的方向是?

  生:北。

  师:继续右转。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方向是?

  生:东。

  师:我们转了一圈,又转回来了,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向右转下去呢,请同学们自己在位置上转两圈,看看有没有什么神奇的发现。

(指名说)

  生1:我发现从东开始,向右转,方向依次为东、南、西、北。

  师:爱探索的好孩子,谁还想再来说一说。

  生2:向右转和时针旋转的方向一致,因此我发现顺着时针旋转的方向,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

  师:回答得真完美。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利用指一指,转一转方向来巩固对方向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反过来也能使学生运用方向之间的关系帮助自己辨别方向)

(三)感知东、南、西、北之间的联系

  1.师: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有着非常有趣的联系,生活中,人们有时会说“东西南北”,这是为什么?(同桌讨论)

  生1:

“东西方”相对,“南北方”相对,所以会说“东西南北”。

  师:真厉害。谁还想再来说?

  生2:东西南北,是因为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师:同学们同意吗?(课件出示:东的对面是西,南的对面是北)

  2.师:人们有时还习惯说“东南西北”,把四个方向按这样的顺序排起来,就像我们今天的课题一样。想想是为什么

  小组讨论

  生:从东开始,顺着时针旋转方向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排列的。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小结:我们在辨认方向时,必须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根据东西相对,南北相对的原则确定其他三个方向。也可以根据顺着时针旋转的方向,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来确定方向。

(课件:箭头连接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东南西北”表明生活中这四个方向是按着顺时针方向的顺序排列的;“东西南北”则强调了“东西方”相对,“南北方”相对。对两个不同排列方法的思考,引导学生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上刚刚认识的新知识结合了起来,帮助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突破了这个难点)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充分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敢到老师的智慧岛上闯关吗?我给你们设置了三个关卡,有信心个个击破吗?生:有信心!

  师:(请全体起立,做个热身运动)向东点点头,向西招招手,向南扭扭腰,向北笑一笑。向西拍拍手,向南跺跺脚。

(生根据指令齐做)好,热身完毕开始闯关。

  1.第一关:小小飞行员

  师:(课件)飞行员在天空飞行的时候,依靠导航系统给他确定一个方向,他就能辨别另外三个方向,我们来做个模拟飞行试验。请一位同学来当飞行员,同学们做地面导航系统,告诉他一个方向,让他来辨别其他三个方向。

(分别指名三位同学扮演小飞行员,眼罩蒙上眼睛,旋转几圈后,其余学生告诉他/她面对的方向,扮演飞行员的同学说出其他三个方向,并说出自己是如何确定出方向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体验不同的方向和由于所占位置不同,方向不变的道理。

  第二关:你会迷路吗?

  想想做做1(1)师:早晨同学们可以根据太阳辨别方向,可是当太阳快落山,你还能找准方向吗?小红就遇到了这样难题。20秒思考时间之后,我们男女生比一比。(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让学生辨认出方向)

  男生1:小红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面,根据东、南、西、北顺时针方向旋转,知道左面是南面,右面是北面。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那我们就掌声通过。(2)师:当你面向北的时候,怎样很快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呢?请一位勇敢的女

  生来挑战。(指名一女生回答,分享辨别的方法)

  女生1:面对北方,那么后面就是南方,根据顺时针旋转方向是东南西北的顺序,判断右手边是东方,左边是西方。

  师:同学们同意吗?(同意)我们班的男生女生都是判断方向的小能手。

  3.第三关:找一找

  想想做做3

  师:智慧岛最后一关,说一说,小华的房间是怎么布置的。指名一生读题,询问窗户朝南的含义。(生:窗户朝南就是窗户面对的是南面)

  师:请同学们找准四个方向,看图给同桌介绍小华的房间。(指名反馈)(生1:房间的东面有床、花盆,挂历、被子。

  生2:房间西面有书柜)(设计意图: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参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

  四、课外拓展

  师:我们现在是在教室里面,大家可以准确地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如果走进大自然中,你还能准确地辨别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小声分享你知道的户外辨别方向的方法。(指名三生反馈,生1:根据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对北极星的一方是北方,后面是南方。生2:我可以带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的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生3:雪化的快是南方,化的慢是北方,因为北方比南方冷。)

  师:同学们懂的可真多。老师这有几个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小妙招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播放课件及录音,介绍户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小结:如果我们以后要去野外或是人流密集的陌生地方,一定要随身带指南针,或者牢记识别方向的方法。越是天黑害怕的时候,我们越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数学会帮你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困难。

  5、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生1:我学会了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生2:我知道了东西相对,南北相对。顺着时针旋转的方向,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来确定方向。

  师:你的收获真不少。

  生3:我知道了许多在户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以后不会迷路了。

  师:你真棒!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位新朋友,我们知道了在辨认方向时,必须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根据东、西相对,南、北相对的原则确定其他三个方向。也可以根据顺着时针旋转的方向,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来确定方向。

  2.课后实践任务:课后到学校的操场上去,看看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记录下来

  师:同学们这节课都表现得非常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位同学。

  六、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东←→西

  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