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11篇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教案

2022-10-30 12:36:00教学文档
  • 相关推荐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11篇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教案,供大家品鉴。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11篇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教案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1

  面积的认识课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 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2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游乐园里的确很好玩,其实在这里还藏着很多数学秘密呢!根据咱们观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a) 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b) 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c) 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2)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算式的加数都一样。)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几个2,

(4)每人几只眼睛?20人呢?怎样列式?学生说老师写?看到老师写你们有什么感受?科学家也觉得太麻烦,

  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

  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说明:“×”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

  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3=15,3×5=15,并读一读。

  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6×4=24,4×6=24,指名读算式。

  二、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图

  师:观察,你还能找出那些物体的数量也是相同的加数的.,能用乘法列算式的。

  2、课件出示例2气球图。

(1)仔细看图,一组气球有几个?(5个)有几组(3个)你能连起来说成一句话吗?(每组有5个气球,一共有3组)让学生多说几遍。

  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

(2)讨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示计算?

  你能列加法算式吗?5+5+5=15

  相同的加数是几?(5)有几个(3)(3个5)

  列出乘法算式3×5=15或5×3=15

(3)介绍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请你猜一猜“×”前后的两个数,分别叫什么?(学生试说)

  教师揭示:5和3在乘法算式3×5=15或5×3=15中叫乘数,15是这两个乘数的得数,叫“积”。(板书)

  三、积累应用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小结:求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今天我们游玩了游乐园,你们开心吗?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3

  克的初步认识课件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体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吗?

  小结: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它作单位。还有一些比较轻的'物品又用什么单位来称量呢?

  讲述: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来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

  二、动手使,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介绍。

  2、称出10克的黄豆

  学生分组活动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教师巡视。

  问:10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交流汇报。

  问:根据我们数出的结果,你又想到了什么?

  感受1克黄豆的重量。

  3、感受1克的重量

⑴分组掂一掂准备好的2分硬币。

  问:2分硬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⑵再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

  问: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比,哪个更轻些?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比呢?

  交流汇报。

  一根羽毛比1克重还是轻?一把学生尺呢?

  4、学习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P34水果图

  问: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重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我们在称物品重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重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么看秤读出重量?

  5、了解千克和克的进率

  出示一袋蜜枣,这袋蜜枣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蜜枣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蜜枣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蜜枣有多重?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千克=1000克。

  6、完成“试一试“

  谈话:用弹簧秤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学生活动。

  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

  称一称:文具盒的重量。

  比一比:估测和称量的结果。

  班级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第1题

  观察插图,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再体温: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第2题

  让学生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1克轻还是重?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出答案。

  问:你是怎么想的?

  4、第4题

  出示图,指名说说图的意思。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回家后照样子称一称,算算杯子里的水的重量。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谈话: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知道了克是一个比较小的质量单位,在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时常用到它,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看看哪些物品是用克和千克做单位的。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4

  百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教学目标:

  1.从生活实际出发感知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3.明确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形式:

  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组织、引导与师生互动、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炼问题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找百分数,好找吗?好找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大家找的时候我也在找,请看老师找的。(课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百分数。(板书课题)

  大家觉得我们这节课应该研究些什么问题?

  预设1: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预设2: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预设3: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预设4:和分数有什么不同?

  这四个问题是老师一个一个讲给你们听,还是你们自己来研究?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黑板交给你。各小组选择一个问题研究,并思考:要把你研究的这个问题讲清楚,在黑板上写点什么别人就能明白。

  你们研究的时候,我干什么?我就在你们身边,只要你们需要我,我马上过来。

  1.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指导。(3分钟)

  2.学生到黑板前板书。(4分钟)

  3.展示交流(10分钟)

  问题一: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预设板书:便于比较,分母都是100。举例说。

  小结:它们都是把总数量平均分成了100份,分母都是100,只需要比较分子,分子大的就大。

  如果家里请客,你爸爸要喝高度数的酒,你能用今天的知识劝劝他吗?

  用一句话概括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分母都是100,很容易比较大小。)

  问题二: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预设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具体说说收集到的其中一个百分数表示什么。

  情况1: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百分数关系。

  情况2:表示两个独立数量间的百分数关系。

  问题三:读法和写法

  预设板书:写:分子+%

  读:百分之几

  如:50% ?读作:百分之五十

  问题四: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预设板书:1.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又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百分数只表示分率,不能带单位,而分数可以带单位。

  3.百分数分子可以是小数。

  4.百分数不必化简。

  三、共同概括,应用拓展

  现在回顾梳理一下,今天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同学的发现,讨论了这么多问题,你觉得今天这节课用三个字叫“百分数”,如果用两个字叫“分率”。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很想了解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如何?请你用百分数告诉大家这三种情绪在整堂课中所占的比率。

  愉快( ?)% ? ?紧张( ?)% ? ?遗憾( ?)%

  今天这节课我们只是打开了百分数的大门,百分数的王国里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去发现。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5

  关于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与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明确面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树叶,手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教师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物体的面。)

  二、认识面积

  1.师提出:指出你的数学课本的封面和铅笔盒盖的表面,说出哪个大些,哪个小些。

  2.学生认一认、摸一摸哪是课本的封面,哪是铅笔盒的表面,再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

  3.师:剪下附页中的两个长方形,比一比哪个大?

  4.学生独立操作,剪下来,比一比,再交流个性化的`比较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直观看到黄色的纸片比蓝色纸片大。

  5.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什么比较大?

  6.学生讨论,交流。对于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黄色长方形的面积比蓝色长方形的面积大这一解释,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学习中的一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告诉学生面积的概念。

(设计意图:认识面积的含义)

  三、比一比

  1.出示第83页第(1)题:学生分别比较两组物品表面的大小。

  2.第(2)题:

  a: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用眼睛直观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吗?

  b: 同桌想办法进行比较。

  c:交流比较的方法。

  D:师提出:这几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E: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感知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比较简单)

  四、练一练

  1.第一题:下面三个图形,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哪个最小?此题是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第二题: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此题是稍复杂的借助方格对图形大小进行比较的练习,重点是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6

  认识面积的课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优越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对比引入。

  课件:(小头爸爸和大头儿子比赛画线段)线段是比长短的

  课件:(小头爸爸和大头儿子粉刷墙面比赛)面是比大小的

  这两个面哪个大?引起生的争议,那就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一)、在比较面的大小中初步感受面积的概念

  1、物体表面的面积

(1)生举例,并摸一摸,感受平的面和曲的面。

(2)比较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找出身边物体上的2个面,摸一摸说说它们面积,再比较面积的大小

(3)比较手掌面的面积大小

  估计数学书封面大约有你几个手掌那么大。

(4)闭上眼睛摸物体的两个面,凭感觉判断哪个面的面积大,

  2、封闭图形的面积

(1)把牙膏盒上面和侧面描在黑板上,

  请生涂色,比较大小 引出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2)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他们的面积在哪里?伸出手来摸一摸,电脑演示。

(3)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面积呢?

  通过给“角”来用涂色,你对图形的面积有什么新的认识吗?(封闭图形才能确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里的它们指的什么呢?

  3、完善概念

  面积都可以指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二)、比较图形的面积,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下面图形红色部分是表示它们的面积吗?你能比出它们谁的面积大吗?(观察法)(重叠法)

(2)比较课前的两个墙面

① 你有什么办法能证明到底哪个面积大呢?

  预设:重叠剪拼比较,量图形的周长来比较

② 借助工具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四人小组活动)

③ 小组汇报,交流反馈比较的方法。

④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三)、对比应用,加深理解

(1)探究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用手势分别表示周长和面积。

  看相关信息并用手势表示周长与面积。

(2)观察面积相等的几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面积一样大,周长不一定一样长,形状也各不一样。

  三、总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7

《小数初步认识》课件

《小数初步认识》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2、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3、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二、新课:

  1、创设情景认识小数

  出示主题图

  问题:

(1)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知道了什么?与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略)

  归纳概括像5.98、2.03、0.65、4.82、2.8、6.7………这样的数叫小数。“.”叫做小数点。

  动手填一填(P88中间表格)

  2、探究小数的读法

  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试读一读。

  教师加以引导小数的正确读法。

  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探究小数的写法(教学P89例一)

  小结归总:

(1)这节课你们认识了什么?

(2)今天认识的小数与整数比较有什么不同?同桌同学互相说。

  三、巩固

  1、出示数字卡片(整数、分数、小数)

  2、把卡片上的小数打上钩。

  3、读出小数

  4、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小数的?

  5、老师口述小数,学生听写。

  6、完成P89做一做1、2、题。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例1、例2及第78页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物品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8个桃子(或其他水果、物品),8个盘子,24支铅笔。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在数学上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除法。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9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 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的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数学书、练习本、一 元和一角的硬币、剪刀、尺子、课件(投影)附页2中的图5,水彩笔。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情引入

  今天,这节课教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朋友,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

  课件出示3 组图片:一组一组的出示,①蓝猫图,形状一样,大小不同,②两张大小不同的人物相片,③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师:看到这几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特点?(形状完全一样,就是一个大一个小)

  二、探究与体验

  1、面积的意义

  师: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两个物体吗?

(生动脑想,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①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教科书和练习本,摸一摸它们的封面,你发现了什么?(书的封面大,练习本的封面小)

②再拿出准备好的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谁大谁小?(一元硬币的表面大,一角硬币的表面小)

(3)伸出你们的手想一想,你们的手掌大,还是老师的手掌大?然后找一个同学到讲台上与老师的手掌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的手掌大,我们的小)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课题:面积

(4)出示投影课本42页的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

  师问:这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两个正方形,左边的正方形小,右边的正方形大)

  师接着出示一个大圆和一个小三角形,让生辨出大小。

  师:你能自制两个大、小不同的图形吗?

(学生动手做,然后展示汇报)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图形也有大小, 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大小。

(1)感知面积。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用彩笔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涂上颜色,涂色时想,这两个图形哪个大?

  师:刚才我们涂色的部分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什么?

  那么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

(2)比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

  请同学们把附页2中图5剪下来,这两个图与刚才我们涂的两个图形同样大小。现在利用你手中的工具实际操作一下,看一看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同桌可以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我是用硬币摆的,长方形的纸上能摆10 枚硬币,正方形纸上能摆9枚硬币,说明长方形的面积大;我是把两个图形重叠起来,然后剪了剪,拼了拼,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大些;我是用橡皮比出来的;我是用画大小相同的格子得出来的。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其实都是一种方法,就是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含有几个你们已知的图形,含有个数多的那个图形,它的面积就大。

  三、实践与应用

(1) 实物投影出示练一练1题,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 P43画一画,让生做在课本上。

  投影出示学生的创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鼓励)

  师问:你们所画的图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为什么?

  你们学得真棒,都是勤于动脑的好学生。

(3) 发给学生作业纸,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4) 把面积小的图形补一补,使每组中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10

《认识面积》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积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面积的表象,感悟面积的含义。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画画。瞧老师能很快地画出我的左手手掌来。

(师用笔很快地顺着自己手掌画出图形来)

  师边画边说:像这样老师就能画出自已手掌平面图形来。你能用这种方法画出自己左手手掌的平面图形来吗?

(学生动手画)

  2、师:把一名学生画的贴在黑板上(自已手掌图形的旁边)

  3、师:这两个平面图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一大一小)

  4、师:对,这两个平面图形一大一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现在我们就可以说第一个图形的面积大,第2个图形的面积小。

  二、面积的含义:

  1、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好多物体的表面都有平面图形。比如说我们数学书的`封面就是一个平面图形,大家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啊?(长方形)那么这个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可以称为什么?(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大家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师:大家再来看一看你们课桌的表面是一个什么平面图形?

(也是一个长方形)

  那么课桌表面的大小可以称为什么?

  你这下再用手摸一摸课桌的表现,看看有什么感受?

(学生摸课桌面)

  你感觉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课桌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

  3、师:你还能像老师这样举例说一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举例)

  三、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研究

  1、黑板上贴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偏小)、梯形(偏大)的纸片,它们的面积在哪里?

(先指出,再贴在黑板上)

  师:老师要请三名同学上黑板给这三个图形涂色,注意每一名同学只能任意选一个图形涂色。涂色要均匀,涂的最快的哪名同学老师有奖品奖励给他。

(学生涂色)

  2、师问涂色涂得最快的那名学生:拿到奖品高兴吗?(高兴)

  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图形涂色吗?

  师问涂色涂得最慢的那名学生:你对自己涂的最慢有什么话要说?

  3、师:谁来总结一下,我们刚才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主要是靠什么来比较的?

(靠眼睛看)

  我们把靠眼睁看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板书:观察法)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用观察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没有观察法不适用的时候?

  眼睛有时候会欺骗我们。比如下面这两个图形,用观察法就不太容易看出来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你能否想出更好的方法,准确的比较出它们面积大小呢?

(学生分四人小组探究。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有:两个长方形、若干小长方形纸条,方格纸)

  学生汇报总结出重叠法、用指定的长方形量和用方格纸这三种方法。

  4、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轻松一下。老师带来了两个图形,可惜它们都藏起来看不见了。但是1号图形告诉我们说:我有8个小正方形。2号图形说:我有18个小正方形。你们猜猜看,几号图形的面积大?

(展示验证)

  从这个小游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四、巩固练习

  1、“想相做做”第2题

  师:(电脑显示中国地图)瞧,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国家。大家知道我们在哪个省吗?老师从这个地图上描出了4个省、哪个省的面积?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先做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运动场是一个长方形,草坪也是一个长方形,它们都一样长,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面积的初步认识课件整理11

  认识面积课件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学习准备:比赛用图、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等)、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班级大扫除,我们给两个同学分配了劳动任务,一个擦展板,一个擦黑板,哪个同学先完成任务呢?

  这样比赛公平吗?他擦得黑板哪个地方大?

(劳动比赛,引出面)

  二、合作探究

  1.初步认识面积。

  请同学们伸出手掌来,摸一摸你们数学书的封面(手要贴着封面,慢慢摸封面全部),同样的方法摸一模你们的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咱们刚才说的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

  请同学们观察黑板面和桌子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就是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教师举例说明:同学们看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的物体的面积吗?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一摸,说一说字典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把字典的封面画在黑板上,是个什么图形?长方形的面积在哪里?

【找出封闭的和不封闭的展示,引导学生知道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3)再看大屏幕以前学过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还有下面的图形我们一起来涂一下面积,我们从边上涂红色给它涂上去好不好。

  来 ?刷 ?能刷满吗?它有多大(红色有多大,长方形面积就有多大),继续 刷 ?刷 ?刷 ?三角形的面积在哪呢?

  再看下面一行面积有多大,先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颜色会流出去,流到黑板上,流到外面去。那现在你还能不能确定它有多大,感觉很好,那这时候我们就不好去找面积,我们研究的面积是什么?都得是------------封闭图形

  感觉越来越到位了,一定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4.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面积和位置没有关系)

  二、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1、出示两片叶子,比较面积大小。(观察法)

  2、两张纸片比较大小(重叠法)

  3、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图形,让学生思考哪一个面积大。学生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直接观察,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让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4.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激发度量意识。

  如果学生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用课件呈现小精灵和提示。)

  学生思考:你听懂小精灵的话了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形状来测量比较这两种图形面积的大小。

(2)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的方法。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提供小正方形、硬币、三角形若干,尺子、笔,剪刀。

  为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学具,学生4人一组。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

  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说明自己的想法,再通过电脑课件一起回顾各种不同的方法。

  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

①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加以体会:一是正方形能铺满(密铺)所测图形;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三、 练习

  完成第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的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三,这是老师从地图上摘下的三个省的地图轮廓,你能比较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说一说学会了什么,自己表现怎么样。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