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煤炭资源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报批稿修改推荐3篇(煤炭矿区地质勘查成果总结报告编写规范)

2022-11-06 22:53:55综合范文
  • 相关推荐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煤炭资源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报批稿修改推荐3篇(煤炭矿区地质勘查成果总结报告编写规范),以供借鉴。

煤炭资源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报批稿修改推荐3篇(煤炭矿区地质勘查成果总结报告编写规范)

煤炭资源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报批稿修改推荐1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矿山闭坑编写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以下简称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以下简称闭坑地质报告)是综合反映矿区(矿井、采区)内的矿山地质、设计、开采及综合利用、探采对比、地质环境变化、矿产资源/储量结算的文字和图表资料,是通过开采对矿区(矿井、采区)的地质和矿产资源/储量的调查研究的总结成果。闭坑地质报告可作为矿区(矿井、采区)闭坑的地质依据。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提倡针对勘查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并经审定的新估算方法。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 地质勘查工作应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范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工作,并取得相应阶段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本标准所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适用于勘探阶段,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该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列项目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进入报告,不应遗漏。5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

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标准附录A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拟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送勘查投资人批准。批准后的报告提纲在使用中如须作重大变动,应将变动后的提纲送勘查投资人审核同意。

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根据批准的报告编写提纲组织编写工作,应制定出工作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报告编写按时完成。报告编写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需研究的各类问题,应及时组织讨论,统一认识,将结果准确客观地反映在报告中,但属于学术上的不同观点不需在报告中论述。

地质勘查报告应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组成。矿业权人为保守商业秘密或适应政府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需要,可酌情将正文内容合理分册编写,每册单独装订。 地质勘查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矿田、煤田)××矿区(矿段、井田)××矿(指矿种名称)××(勘查阶段名称)报告。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勘查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资料,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组织,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立卷归档。地质勘查报告按照政府有关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规定,经初审后送交评审认定,并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的修改。评审认定后复制的报告,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

地质勘查报告经评审认定后,应将评审认定文件作为附件附于报告中。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矿井、采区范围内探明的可采储量即将回采完毕,或者虽然尚未采完,但由于开采技术条件的原因,剩余矿石在技术上或经济上已不能回采,需要闭坑时,应编写闭坑地质报告。矿山停办时也应编写闭坑地质报告。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所需的资料,应在矿山基建和开采过程中及时、全面地收集、整理。矿山地质工作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在指导生产过程中,积累客观、真实的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为报告编写做好准备。

闭坑地质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对比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7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要求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具体情况,以本标准附录C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制定切合实际的编写提纲,送采矿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闭坑地质报告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按照批准的编写提纲组织编写。闭坑地质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矿田、煤田)××矿区(矿段、井田)××矿(指闭坑的具体中段、坑口、采场等名称)闭坑地质报告。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完成,按照政府有关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规定初审后,送交评审认定,并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负责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的修改。评审认定后复制的报告,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

闭坑地质报告经评审认定后,应将评审认定文件作为附件附于报告中。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绪论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以往工作评述

  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 区域地质

  以l∶50 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50 000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l∶200 000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 矿体(层)地质 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 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 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

  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水文地质

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

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

预测矿坑涌水量。确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计的矿坑涌水量。

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对盐类矿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资源也应进行评价。

工程地质

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的RQD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

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 环境地质

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

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对矿床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

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

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质量评述。

  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法及质量。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K值(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采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

资源/储量估算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外推的原则。 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总资源/储量,各类型资源/储量所占矿床总资源/储量的比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附(插)表说明。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数量的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来评述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程度。 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分别说明各种共(伴)生矿产的取样方法、基本分析或组合样数目,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插表说明。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论述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

概述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概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条件的概况。

简要说明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 简要说明预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方法、选矿流程等。

论述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大指标)的选取。

经济效益计算(附有关表格)及敏感性分析。

简要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问题。 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查、是否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

结论

对矿床勘查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

总结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做出远景评价。 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 指出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

总结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 提出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单独成册。 附图

勘查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也可作报告正文绪论部分的插图)

矿区勘查工作程度图(绘出前人历次区调、勘查的范围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阶段) 区域地质图

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图切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置) 矿区实际材料图

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

物探、化探数据图、成果图 采样平面图

含矿地层及矿层对比图

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合并)

矿体(层)纵剖面图

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

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构造控制程度图(附主要矿层底板等高线图) 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纵投影图 钻孔柱状图(全部钻孔)

槽探、浅井、坑道工程素描图(全部工程) 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 区域水文地质图 矿区水文地质图 矿区工程地质图 矿区环境地质图

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矿坑涌水量计算图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 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 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 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

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

外剥离量计算及剥离比等值线图 等温线图 附表

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各种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煤层综合成果表、封孔情况一览表

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内和外部检查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矿鉴定结果表、重砂分析结果表

煤质化验成果表(可选性、煤岩、一般分析) 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

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

矿石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 资源/储量估算综合表

块段资源/储量表、矿体资源/储量表、矿床总资源/储量表

主要含水层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气象资料综合表

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矿坑涌水量计算表

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 水质分析成果表

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 瓦斯测量结果表 地温测量结果表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附件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

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指标推荐报告。

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对报告中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

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投资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性研究合同书、委托监理合同书。 勘查监理单位和监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报告。

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对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文件(本文件在报告评审认定之后补入)。

记录有矿床全部钻孔孔口坐标、测斜资料、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矿床全部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测量数据和全部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主要图件的软件光盘。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

  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

  告中

  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提纲

资源/储量估算数据、信息可靠性评述 组分样品的正确性 样品的分布 数据库的建立

  基础数据库名称、数目及其结构内容。 工业指标 区域化变量

区域化变量的选择

区域化变量组合样的统计分布特征

  对每一区域化变量从均值、估计方差、离散方差方面进行研究,并附区域化变量统计直方图。 区域化变量结论 变异函数及结构分析

试验变异函数和计算及理论曲线的拟合 不同方向的变异函数研究 变异函数的确定

区域化变量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的确定 结构分析

区域化变量变异函数的解释及结构特征

结构模型验证方法的选择及估值参数(块金效应、基台值、变程)的确定 验证结果

克里格方法资源/储量估算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选择与确定(面积、厚度、品位、密度)

工业指标评述(边际品位及其确定) 矿体边界的圈定及边界数学模型 估值三维空间的确定

资源/储量估计资源模型(块状模型、栅格模型等) 待估块段和估计邻域的选择 资源/储量估计及误差(精度) 资源/储量估计(结果) 方差与误差分析 有关问题的说明

  主要从矿体边界、工业指标、各级品位的矿体分布、特异值等方面进行说明。 相关附图

区域化变量统计分布类型图(直方图、正态分布图、对数正态分布图)

沿钻孔孔迹、矿体走向和矿体倾向经验变异函数曲线图

矿体变异函数套合结构模式图 中段克里格估计图 吨位/品位曲线图 方差与误差分布图 相关附表

计算变异函数的原始数据表

代表性中段或块段克里格估计中间结果表 克里格估值计算结果表

煤炭资源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报批稿修改推荐2

  近年来,在评审地质勘查报告中发现不少矿权人、地勘单位对勘查设计的编写、审查和执行不够重视,出现目的任务不明确、工程布置不合理、使用手段不科学、工作内容不全面,经费预算不准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勘查规范、标准的执行和勘查报告质量的提高,有些还造成工作量的浪费和经济上的损失。为了进一步规范勘查程序,发挥项目勘查设计的作用,提高地质勘查成果质量,评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金属矿产详查设计编写提纲》、《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编写提纲》,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因金属矿种类多,各矿种在成因类型、赋存条件和勘查技术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提纲又不能包罗万象,使用中会有不少问题,请及时向评审中心反映,以便修改完善。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编写提纲

  地质勘查设计是勘查工作可行性的依据,是国家产业政策,技术规程规范在实践中的体现,也是监督、监理、报告评审的依据,需要投资方、勘查单位、各技术工种共同遵守,勘查设计的编写坚持“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并优先做好煤层气和地下热水资源综合勘查研究。提倡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方案要达到最优,要体现“经济上合理、技术可行,环境上允许”的矿业开发总体原则。勘查工作设计是勘查工作指南,是在充分收集和研究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踏勘情况编制,既要满足规范要求又要体现投资人的意图,既要为国家把好资源关,又要为投资人把好经济关。

  设计编写完后,勘查单位组织初审,然后由出资人组织相关专家审查或委托有关单位评审通过。

  A1前 言

  目的任务

  一、项目来源:简要叙述项目来源,分为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等。

  二、目的任务:该节内容分目的和任务两部份编写。目的:主要是为煤炭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露天)初步设计;企业办证、融资、转让、价款评估等提供煤炭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要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同时要与勘查阶段结合起来,不同的勘查阶段目的也不同。任务:根据勘查区以往的地质勘查研究程度,本次工作目的要求,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和《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91等相关规范,同时考虑投资方的要求,写出相应勘查阶段具体地质任务,并注明工作周期,成果提交时间。

  工作区位置和自然地理:

  一、位置与交通

  主要叙述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到乡、镇、苏木。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按给定拐点顺序编号,列80坐标表)。交通情况,主要铁路、公路、车站距离等。

  同时应说明工作区是否属国家规划区,自治区规划区或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工程分布区等。

  二、自然地理

  主要阐述工作区地形基本特征,地貌类型及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地表水系(区内及邻近的主要河流,湖泊等的水位,流量、蓄水量等),自然保护区,重要工程设施等。

  叙述工作区所属气候带、近3~5年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冻土深度(均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简要叙述地震历史,依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2001图A1确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值。

  概述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环境污染情况

  简述当地经济概况,矿山开发的劳动力、水、电保障程度。矿权登记情况

  主要叙述探矿权发证机关,证号、勘查项目名称、区块面积,探矿权人,勘查单位、有效期及矿证延续情况等。勘查区及周边矿权设置、矿井、老窑分布情况

  简要叙述工作区及周边设置探矿权、采矿权情况,生产、在建、关停矿井的开采范围,生产能力、排水、瓦斯等内容。

  A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

  本节主要是收集勘查区及周边与本次工作有关系的工作成果报告,研究资料按成果报告提交时间顺序列出:报告名称,提交单位、时间,审批单位及文号,资源储量(与本设计相关部份),具体内容:

  1、以往区域工作情况:主要是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包括区域重力、磁法、航空电法、航空能谱测量等)、遥感地质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

  2、以往地质工作:探矿权范围及周边已进行勘查地区的工作性质、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与本次工作区的空间关系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涉及本次工作区的勘查工作,应附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给以表达。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予以评述。

  3、对已经涉及本次勘查区的科研工作,要重点说明其工作成果和重要结论(如对成因认识的改变并涉及对煤炭资源远景评价的见解应扼要地予以叙述)。

  4、对近几年或最近一次勘查阶段工作中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煤突破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应结合本次工作的目标任务加以详述(附研究程度插图)。

  对上一勘查阶段工作是否提交报告及评审备案情况予以叙述。

  以往地质工作的评述

  重点评述与本次工作设计区相关报告内容,施工勘探工程数量、质量情况,利用现行的规范标准重新评定的质量情况,煤层划分合理性,本次设计是否利用,利用其中那些资料。

  A3区域地质背景及含煤特征

  区域地质背景

  主要从区域沉积建造、地质构造背景、成煤地质条件分析,在预查普查中作为重点,详查勘探中可利用以前资料作综合,深入的研究,为选区和工程部署提供依据。

  重点阐明区域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可做插图)、地层发育情况(区域地层区划和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遥感地质特征;区域煤炭资源分布及成煤规律等。矿区地质 该节要充分利用已有地质、物探、钻探、测井资料,详细阐述含煤地层、勘查区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重点叙述成煤环境、沉积演化历史等。煤层及煤质

  煤层:详细叙述含煤地层的含煤性、煤层特征,包括煤层层数,厚度变化趋势,分布范围,层间距、煤层对比等,对可采煤层重点叙述。

  煤质:描述煤的物理性质与煤岩特征,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可选性,煤类划分、煤的风化和氧化,工业用途评价等。

  对主要可采煤层的特征及化验数据列表表示。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在预查普查中对水文地质条件只作一般了解,但对地表水系、水体 做系统调查,详查勘探中作为重点。

  根据已有资料重点叙述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划分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复杂程度类型;瓦斯、煤尘、地温、地压等开采技术条件情况,存在主要问题,为工程部署提供依据。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

  简要叙述收集的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赋存情况,并对本次工作前景作出评价。

  A4工作部署

  总体工作部署

  一、勘查手段选择 根据已掌握的勘查区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地形、地貌、基岩出露等情况,结合本次勘查要完成的具体地质任务,选择适合本区实际地质情况的各种勘查手段(地质、物探、钻探、坑探等,并对其合理,有效性进行评述)。

  二、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依据已有资料,叙述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及主要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划分勘查类型。确定勘探工程的基本线距。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6和附录D。按其中勘探难度最大的一项,选定勘查工程线距。

  三、工程布置原则,根据勘查区地质条件、煤层发育情况及勘查任务,煤炭地质勘查基本原则及勘探线布置原则,综合利用各类勘查工程,做到以较少的工程量完成较多的地质任务,取得系统的资料。实施总体布局,分批施工的原则。

  四、具体工程布置方案:依据勘查规范及勘查目的详细叙述勘查线走向线距、孔距,钻孔施工目的等(可列表反映出勘探线号、钻孔号、坐标、孔深、施工目的等),工程布置图内容与列表内容吻合。简要叙述地面物探的勘查线走向、线距、线长、布置目的(列表)。测井基准孔的布置方案、依据、数量、目的等,瓦斯孔、测温孔的布置方案、依据、数量、目的。

  五、施工顺序:根据勘查任务,依据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到深,由疏到密,先进行煤层气勘查,然后为煤及其他有益矿产同时勘查,并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施工顺序,边施工、边研究、边调整。

  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成煤地质条件有重大变化或其他原因,严重影响勘查工程布置和勘查效果的,要及时做好项目设计变更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需向业主(或其委托的项目管理单位)提交设计变更申请书、补充设计书,待批复后实施。

  变更材料必须以书面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上报,书面材料应加盖公章。

  煤炭资源勘查项目设计变更申请报告应主要包括(编写要求):

  一、项目概况

  二、前期工作情况

  三、变更事由及具体变更方案

  四、相关附图、附表

  工作安排

  该节主要叙述在总体设计指导下,每个安排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A5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章对各种勘查技术手段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的叙述,技术要求严格按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并根据勘查区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同时明确相关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便于实际操作。测量工作 根据勘查区的具体需要,编制测量工作方案,参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2002中 地质测量

  该项工作包括地质、地貌、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测量,依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2002中~,《煤田地质填图规程》DZ/T0175-1997,《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91,《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附录D和附录G要求编制。钻探工作

  该节包括岩芯、煤芯采取率、终孔层位、孔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封孔等在施工中具体要求,参照煤田钻探规程(煤田地质总局),《煤田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MT/T1042-2007,《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和《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2002中等编制。

  在已满足规范对勘查阶段控制的工程量后,应写出预留适当钻探工程量及其理由。水文地质钻探与抽水试验

  该项工作一般在详查及以上勘查阶段安排,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91及关于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的通知(80)煤地638号文。部署直接间接充水含水层抽水试验孔并形成勘探线,(抽水孔数、试段、抽水方法、采样等)。编制单孔、群孔抽水设计书。

  工程地质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附录B3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中13条要求,对应勘查阶段,编制具体实施方案,满足2~3条剖面线的要求。具体工作量包括工程地质编录孔数,岩样孔数,取样数量,测试项目等。地面物探和地球物理测井工作

  一、地面物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

  首先明确地面物探的目的任务,简要叙述地面物探的工程布置、精度及质量要求、提交的主要成果等方面。

  对于地面物探工作,要求单独编写专项工作设计,作为总体设计的附件。在编写专项工作设计过程中要按总体设计要求解决的地质任务和相关的规范要求详细编写(编写提纲参照相关规范规定)。

  二、测井

  基本要求:编制前应广泛收集、研究施工区及邻区的测井、地质、水文、地面物探、钻探等有关资料;应充分考虑地质需要,并尽量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以扩大地质应用范围,提高综合效益。

(一)地质任务、工作量及质量要求 依据勘查阶段和勘查区实标的地质情况,结合准备采用的物性参数方法,明确测井解决的地质任务,表明设计的测井工作量和质量要求(全孔质量、煤层质量、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质量)等。

(二)对以往测井工作的评价

  以往在勘查区开展的测井完成的工作量、仪器设备、物性参数方法、原质量、存在的问题等,并利用现行规范标准对质量重新进行评价。

(三)区内地质物理特征

  充分利用施工区及邻区的测井、地质、水文、地面物探、钻探等有关资料,依据准备开展的物性参数方法,对勘查区内的煤层、含(隔)水层、其他有益矿产和岩性的地球物理特征(导电性、放射性、密度、波速、自然电位特性等)进行叙述。

(四)测井方法试验

  明确试验孔的数量、孔位,表明试验的目的和内容。

(五)测井物性参数、方法、技术条件及技术指标

  首先要表明采用哪些测井物性参数,每种物性参数解决哪些地质问题,或相互配合解决哪些地质问题。各种测井物性参数方法如何测量。明确每种物性参数方法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指标(参照相关规范具体、细化)。

(六)资料处理与解释要求 要求开展哪些资料处理方法,做哪些分析。对于采集后处理的资料做哪些解释,解释的精度和质量标准以及要求是什么。最后编制哪些成果图件。

(七)仪器设备的配备

  依据物性参数方法和技术条件及技术指标,配备哪些仪器设备,设备的性能如何控制等。采样化验工作

  该节应参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附录中B1、B4-

  3、B4-4,附录C、F1和F2、F3,煤、泥炭规范实施指导意见中11、12、14、15、16条款以及《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煤地字656号等具体要求。写明采样种类、数量、规格,分析项目等。可按勘探线,钻孔号、测试内容分别列表。

  A6主要实物工作量

  该章列表叙述:可分测量、地质测量、地震、钻探(包括水文工程地质孔)、测井,岩矿测试样品等大类列出,并将各大类工程项目细化进行统计,内容包括单位,工作量等。统计项目、工程量要具体。

  A7组织管理及技术措施

  组织管理

  该节主要反映出完成该项目必需有的行政、技术组织,从项目开始组织到项目结束全过程的组织结构。项目人员组成 保证项目正常实施,应具备技术人员的组织结构,列表说明,内容包括姓名、年令、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量保障措施

  在掌握《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等文件基础上、编写具体岗位负责制、检查制度。以及单位的质量体系认定情况。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编写保证安全生产注意的安全问题,检查制度,要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

  A8预期成果

  提交与设计阶段相符的地质报告、附图、附表,提交相应的电法、地震勘查报告做为附件。

  A9经费预算

  该章参照《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分下列内容编写。

  项目编表说明 预算编制方法及附表

  设 计 附 图

  1、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

  2、区域水文地质图、矿区水文地质图、剖面图

  3、煤炭资源勘查设计工程布置图

  4、岩煤层对比图

  5、设计地质剖面图

  6、理想钻孔柱状图

  7、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预算图

  8、与本设计有关的其它图件

  设 计 附 件

  1、勘查任务来源文件:提交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

  2、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3、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适用规范(略)

煤炭资源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报批稿修改推荐3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

  MT/T 1044—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 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Z/T 0033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 0215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3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和用途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说明煤炭地质勘查项目的目的、任务、勘查方法、勘查类型、勘查工程布置、勘查工程质量,阐述勘查区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描述煤炭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评价其经济意义等内容的文字说明和图表资料,是地质勘查项 目勘查成果和研究成果的总结。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用途

勘探报告可作为矿井设计和建设的地质依据,详查报告可作为矿区总体规划的地质依据,普查报 告可作为煤炭工业远景规划的地质依据,预查报告可为地质勘查规划提供地质依据。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普查报告也可作为矿区总体规划的地质依据。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其他方式融资,以及矿业权转让 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依据。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煤炭地质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4 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应编写相应的地 质勘查报告。合并或跨越勘查阶段的勘查项目,应在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地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项目因 故中途撤销、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总结。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地质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地质勘查 工作必须符合《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规程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做到勘查手段选择 科学,勘查工程运用合理,勘查程度满足地质任务要求,勘查工程质量可靠。勘查工作中要坚持“边勘查 施工、边整理资料、边修改勘查设计”的技术工作原则,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在勘探阶段还要加 强与勘查投资人、煤矿设计单位的联系,确保地质勘查工作满足矿井设计的要求。在地质勘查中必须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对各项资料和成果必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煤炭地质勘查及其报告编制应与煤炭资源开发规划、矿山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特别是勘 探阶段及其勘探报告编制,应满足《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对可能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开采技术条件所 规定的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勘查地质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 作。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可行性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做到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 要,结论依据明确可靠。资源储量估算采用计算机技术者,所采用的软件应该是成熟的并经过有关部门认 定的。 各阶段勘查工作中所发现的有一定前景的煤层气资源和其他各种有益矿产,均应在地质勘查报告中 加以评述。对证实具有开发前景的煤层气资源和其他有益矿产,必要时应提交专门性地质资料。

本标准所附 《煤炭勘探报告编写提纲》 适用于煤炭勘探报告的编写。煤炭预查报告、煤炭普查报告、煤炭详查和露天勘探报告的编写提纲,可在《煤炭勘探报告编写提纲》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编入报告,不得遗漏。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煤炭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 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和基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 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测量、地质填图、地震、电法、测井等勘查手段的野外工作由勘查工作的主 承担单位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编制专业总结报告。经勘查工作的主承担单位审查合格的专业总结报 告资料才能在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中使用。

在煤炭勘查地质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项目的勘查 阶段具体要求(煤炭勘探报告还应听取矿井设计单位的意见),以本标准附录 A 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拟 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

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根据拟定的报告编写提纲,制定出工作计划,组织编写工作,并在执行过程中 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报告编写按时完成。报告编写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需要研究 的各类问题,应及时组织讨论,统一认识,将结果准确、客观地反映在报告中。但属于学术上的不同观点 不需在报告中论述。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应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 4 部分组成,其中附图中的钻孔柱状图原则上 只附本阶段施工钻孔的柱状图。矿业权人为保守商业秘密或适应政府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需要,可酌情 将正文内容合理分册编写,每册单独装订。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煤田)××矿区(井田、勘查区)煤炭××(勘查阶段名称)报告。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资料,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组织,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与煤 炭地质勘查报告、专业总结报告同时立卷归档。立卷归档的煤炭地质勘查原始资料、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专业总结报告由相应承担单位资料馆保存。煤炭地质勘查项目原始资料、地质勘查报告、专业总结报告除 建立、保管纸介质资料档案外,必须同时建立、保管电子介质资料档案。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按照政府有关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规定,经初审后送交相应储量评审机构评 审备案,并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的修改。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经评审备案后,应将评审备案文件作为附件附于报告中。

评审备案后复制的煤炭地质勘查报告,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煤炭勘探报告编写提纲 绪论 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项目来源。叙述勘查项目的目的和地质任务以及投资人、矿井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 求。扼要叙述勘查工作经过及其有关情况。

井田位置、交通

  说明井田边界的经纬度、地理位置、行政隶属、勘查边界、四邻、长、宽、面积,以及勘查深度。

  叙述矿业权设置情况。说明第一水平(先期开采地段)和初期采取区(首采区)范围、面积或露天拉沟位置等。

  简述经过井田或邻近城镇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距井田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井田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 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勘查区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冰冻期和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概述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井田所在地区的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以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生产矿井与采空区

  叙述井田内生产与在建矿井(露天)及小煤窑的建设、生产、资源利用以及其他有关情况。

  叙述井田内已关闭矿井、采空区、废弃小煤窑以及其他有关情况。

以往地质工作

  扼要叙述煤田发现以来到本次勘查期间进行的各项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历次地质勘查单位、时间、性 质、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质量、主要成果、地质报告审批、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和现时的评价等。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要说明本次勘探工作的起止年月、简要经过、投入资金总额、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和任务完成情 况。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叙述井田地形地质特征和物性条件,叙述本次勘探所采用的勘查方法。

  叙述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与勘探类型的确定及其依据。叙述工程间距的确定和勘查工程布置原则。

  叙述各项勘查工程的施工原则和相互配合等。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测 量 工 作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起算数据,使用的仪器、方法,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完成工作量并对 其质量进行评述。

  简述地质勘查工程测量使用的仪器、方法,完成工作量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

  简述地形图的比例尺、来源。叙述地形图野外测量和室内成图时间,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方法。简述 地形图验收情况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

地质填图

  简述地质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

  叙述填图区的地表地质条件、地质填图方法和采用规范。叙述完成工作量及其质量。

  简述地质图验收情况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 地面物探

  简述地球物理特征、采用的物探方法、工程量布置和工作流程。叙述地面物探野外工作采用的仪器设备、参数选择、完成工作量及其质量。

  叙述室内资料处理方法、采用仪器设备、软件、完成工作量及其质量。

  叙述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和成果精度。简述地面物探专业地质报告的提交和验收情况。 钻探工程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钻探工程设计工程量。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完成钻探工程量、钻探全孔质量、综合全孔质量、钻探煤层质量和综合煤层质量。简述本报告使用全部钻探工程量、钻探煤层质量、测井煤层质量和综合煤层质量,钻探全孔质量、测井全孔质量和综合全孔质量,以及本报告对以往钻孔成果的利用情况。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钻孔的封孔层位、封孔段距、封孔材料及比例、封孔方法、封孔取样检查和透孔质 量检查等。

  简述勘查区内以往各次勘查钻孔的封孔情况。对勘查区内所有钻孔的封孔质量作出评述并指出 存在的问题。

  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可插人相应表格。 测井

  简述井田煤层及岩石物性特征,测井参数、方法及相关技术数据、仪器设备和刻度测试情况。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完成的测井工作量。叙述煤层、岩层、含水层、断点破碎带的定性、定厚解释原则及提交成果采用的方法。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煤层测井成果质量、测井质量。叙述本次勘查工作中井斜、井温和井径等测量完成的工作量及其质量。

  简述井田内以往各次勘查工作的测井情况、完成的测井工作量及其质量。

水文地质工作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填图及其质量评述。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钻孔简易水文观测。

  叙述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本次勘查和以往勘查工作中水文钻孔布置、完成水文地质孔的工程量 和质量。

  叙述本次勘查和以往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孔止水和抽水试验使用的材料、设备、方法、完成工程量 和质量。

  叙述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等水文地质工作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

采样与测试

  叙述本次勘查和以往勘查工作中各种煤样、水样、岩土样、有益矿产样、瓦斯样等样品的采取方法、数量和质量。叙述承担各种样品测试鉴定分析的实验室的资质,分析测试的内检、外检情况,完成测试鉴定分析样 品,项目的数量及质量评述。 地质编录和资料综合整理

  叙述钻孔、探槽和地质剖面观测等地质编录的方法、过程和质量;叙述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的方法、过 程和地质研究程度;叙述各种原始资料、样品和岩芯的保管及处理情况。

区域地质和井田地质 区 域 地 质 特 征

简述井田所处区域地层区划和区域地层 简述井田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 岩浆岩 井田地质 井 田 地 层

  自老而新叙述井田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古生物组合特征。叙述井田内含煤地层的划分。详细叙述含煤地层各段的厚度、岩性、古生物、沉积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井田构造

  详细叙述井田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变化。

  叙述井田内各种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评价井田 构造复杂程度。逐个叙述井田内主要的褶曲、断层(包括井田边界断层)和陷落柱的基本特征、延展情况、控制程度和 查明程度。

岩浆岩 叙述井田内岩浆岩的时代、岩性、产状、分布规律。

  叙述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煤层 含煤性

  叙述含煤地层中煤层的分布及其组合特征,煤层的层数、总厚度、含煤系数、煤层间距及其变化特征; 可采煤层的层数及可采总厚度。在叙述时可插入煤层(全部编号煤层)发育情况表,插表内容包括煤层名称、煤层厚度(两极值/平均值、见煤点数)、煤层间距、煤层稳定程度、煤层可采程度、煤层结构和煤类等。 可采煤层

  自上而下逐层描述可采煤层的层位、间距、厚度(全层厚度、可采厚度)、结构、可采范围、可采程度、稳定程度和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变化等。对煤层可采程度和稳定程度进行评价并作出结论。应以定性为主,尽量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煤层稳定程度和可采程度。

  为直观表现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可采范围,可插入主要煤层分布范围及厚度等值线图,对煤层间距 变化大和合并分叉煤层可插人煤层间距等值线图。

煤层对比

  详细叙述煤层对比的方法和依据。逐层描述所采用的对比标志。评价各可采煤层的对比可靠程度。对于复煤层,还要叙述其分层对比的依据及其对比可靠程度。

煤质

煤 的 物 理 性 质 和 煤 岩 特 征 叙述各可采煤层物理性质、裂隙、结构和构造等。

  叙述各可采煤层的宏观煤岩组分及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组分及显微煤岩类型。

  叙述煤的变质阶段、变质类型及变化规律。

煤的化学性质 叙述各可采煤层原煤、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水分、灰分、挥发分),阐述煤的元素组成,评价煤的全 硫、形态硫、磷、砷等有害元素含量及水平方向和垂向上的变化规律。

  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煤质分析成果表,列出各指标的两极值、平均值和采样点数,灰分、硫分 等煤质指标变化较大时,应插入煤质指标等值线图等插图。

煤的工艺性能 叙述各可采煤层发热量、黏结性、煤的二氧化碳反应性、热稳定性、抗碎强度、煤灰熔融性、灰黏度、结渣性和焦油产率等项目的试验结果并进行评价。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

煤的可选性 叙述可选性试验成果并进行评价。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煤类

  叙述各可采煤层的煤类及其确定依据,叙述各煤层各煤类分布范围和煤类变化界线确定原则。

煤的风化和氧化

  叙述确定煤的风、氧化带的方法,风、氧化带煤的一般煤质特征,煤的风、氧化带的分布范围。评价 风、氧化带煤利用的可能性。叙述煤层自燃及其煤层自燃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程度,评价燃烧残留煤的煤质特征和可能用途。

煤的工业用途评价

  对各可采煤层的煤质进行总结评价。对煤的工业用途和综合利用前景作出评价,指出煤的最佳利用途 径。

  水文地质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扼要叙述井田所处水文地质单元及其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水文地质特征。说明区域内与 井田水文地质有关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与煤层的相互关系,含水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水量、水 质、水温等水文地质特征。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叙述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及有关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及其变化,裂隙与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含水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水位标高、水量、水质、水温,地下水埋 藏类型、水力性质。评价隔水层的隔水条件。

  叙述断层、破碎带的性质、富水性、导水性及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叙述地下水、地表水的动态变化,地下水、地表水与大气降水之间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直接充水含水层补给途径和部位。

  评价井田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和类型。 充水因素分析

  根据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临近生产矿井(露天)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充水因素,对本井田充水因素和 类型进行分析评述。 矿井涌水量

  根据水文地质特征和充水因素分析,叙述确定涌水量计算范围、计算方法、选择计算公式和确定参 数的依据,叙述涌水量计算结果并评述其可靠性。

供水水源

  扼要叙述井田内及临近生产矿井的供水水源情况。对需要进行专门供水水源勘查工作的井田,应 指出供水水源勘查方向,并叙述可能作为供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情况。评述矿井水利用的可能性。

  工程地质与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收集并叙述井田内及邻区生产矿井(露天)、小煤矿有关井巷、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数据和管理维护 现状。

  叙述井田内松散覆盖层和各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节理裂隙及其他结构面发育情况、钻孔岩 石质量和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

  结合矿井可能的开拓方案,叙述水平运输巷、主要石门等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

  评价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类型,针对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

  露天勘探地质报告应详细叙述露天开采的最下一层可采煤层以上和其下 50 m 范围内岩层的岩性、厚 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叙述露天边坡勘查工程布置、完成工程量和质量,评价露天边坡工程地 质条件和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地质、水文地质因素;叙述露天剥离物工程地质特征,评价露天剥离物的剥 离难易程度;评述与开采工艺和设备选型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

  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 瓦斯

  收集并叙述井田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有关井下瓦斯监测数据、等级和瓦斯管理状况。

  收集并叙述井田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煤层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数据资料。叙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瓦斯地质勘查工程和采样点的布置、完成工程量及其质量。

  叙述井田内瓦斯成分、分带及其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叙述井田内瓦斯含量及其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在叙述时可插入瓦斯含量等值线图。

  叙述煤层瓦斯(煤层气)的其他测试数据。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论述地质因素对瓦斯形成、聚集、运移的控制,评述瓦斯对未来矿井建设和安 全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煤尘爆炸性 叙述本项目煤尘测试成果。

  叙述井田内与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煤尘的有关资料。评价井田煤尘爆炸性。 煤的自燃倾向

  叙述煤的自燃倾向方面的测试成果。

  叙述井田内与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煤层自燃的有关资料。评价井田煤层自燃倾向。 地温

  叙述井田内地温测量情况。

  叙述井田内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与温度、地温梯度及其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

  结合井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地温背景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井田内与临近生产矿井、小煤矿的有关资料进行评述。

  环境地质

  井田环境地质特征

  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井田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叙述井田环境地质基本特征,初步评价环境地质现状,预测煤炭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地震与矿区稳定性

  收集叙述矿区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对矿区的稳定性 作出评价。

地质灾害 叙述自然状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强度。对煤矿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表沉降和塌陷等地质灾害问题进行 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

矿区水环境

  叙述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开发利用状况和水质现状。依据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预测矿井疏排地下水对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植被、地表水及地下 水水质的影响,提出水资源保护建议。

矿区有害物质

  叙述煤层和岩层中有害物质和有害元素分布特征,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中煤矸石堆放、瓦斯排放、煤炭洗选等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破坏程度。

  资源/储量估算(露天勘探报告本章为:资源/储量和剥离量估算)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叙述估算资源/储量的煤层。

  叙述井田资源/储量的估算边界、标高(垂深)和面积。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及确定依据。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从煤层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并阐述该方法 的计算公式。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叙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块段水平面积、倾角、厚度、视密度等参数的确定方法和依据。

  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圈定及内插点、外推点的确定原则。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煤层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源/储量进行分 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并按煤层、煤类和先期开采地段统计和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在叙述 时应插入相应的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

资源/储量变动情况及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叙述最近一次勘查报告的评审情况及其批准(备案)的资源/储量。叙述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结果与最近一次勘查报告批准的资源/储量相比,在估算范围内资源/储量 变动情况及其变化原因。叙述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剥 离 量 估 算(露 天 勘 探 报 告 增 加 本 部 分)叙述剥离量估算对象、估算边界和面积、估算方法、估算指标、估算参数及其来源。

  叙述剥离量估算结果,并按上覆松散盖层、基岩、煤层之间岩层、煤层下伏岩层统计和叙述剥离量。

  叙述近似剥采比的估算情况与估算结果。 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

  叙述井田内煤层气赋存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进一步工作的前景作出评价。

  叙述井田内其他有益矿产和稀散元素的赋存情况。

  分别叙述井田内品位较高和达到工业要求的各种其他有益矿产的层位、厚度、品位、赋存深度、实际 达到的勘查程度、资源/储量枯算方法及结果。

  评价井田内品位达到工业要求的各种有益矿产开发利用可能性,并提出进一步工作建议。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