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用心血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民族工作先进事迹材料3篇 民族团结优秀事迹材料

2022-11-06 01:58:28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用心血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民族工作先进事迹材料3篇 民族团结优秀事迹材料,供大家阅读。

用心血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民族工作先进事迹材料3篇 民族团结优秀事迹材料

用心血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民族工作先进事迹材料1

  用心血去浇灌

  张平

  暑假之前送走了六年级毕业班,领导安排我带一年级。面对一群六、七岁的孩子,起初真有点犯愁,一年级的孩子那么小,怎么带?好多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刷牙、叠被子、洗脸、洗脚……怎么办?

  开学后,每天总是比以往教六年级时提前了半小时,和孩子一起打扫卫生、检查学生是否洗脸,衣服是否干净……居然很快就习惯成了自然。

  记得孩子们刚入学的时候,教室里常常哭声一片,很多孩子哭着喊着找妈妈,有的孩子不会扣扣子;有的孩子天天流鼻涕;有的孩子夜里尿床……

  于是我们就先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的坐姿,学习用品摆放位置一定要规范,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晨会课、思品课学习三轻轻、四不要、《小学生守则》。告诉学生如何讲究卫生。要求学生爱劳动,我就带头劳动;发现垃圾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给学生示范并提醒学生要随时注意保持卫生。

  在生活上,关心每个学生,帮他们削铅笔、吃药、扣扣子、扎小辫……

  现在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去学习,学会了叠被子、刷牙、洗袜子,生活上基本上能自理了……想想他们在来双语之前,有的孩子可能还要爸爸妈妈搂着睡,可是现在他们却能自己照顾自

  己,真为他们的成长感到高兴。

  现在算来和这群孩子在一起已经度过了将近四个月了。在这四个月里和这群孩子在一起,感觉自己过得很充实。不断地感受着他们的成长。每天早上来上课,就远远地看见我班的孩子向我奔来,问“老师好”。放学后,孩子们挥着小手争先恐后地跟我说再见。每天听到他们清脆的声音,可爱的笑脸,我的心情格外舒畅。总之,与学生在一起,觉得日子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

  做一年级的老师辛苦,但也有别人尝不到的甜蜜。今后我将继续用心血去浇灌,和孩子在一起,我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感受进步的喜悦。

用心血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民族工作先进事迹材料2

  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海原县史店乡米湾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村典型材料 在贫瘠的宁夏中部干旱带上,有这样一股清泉,它从汉族村庄流出,越过断崖,穿过草丛,一路欢歌,奔涌向前,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缓缓流淌而来,流入回族村的庭院、田野和林带,流入回族村每一个回回人的心田。

  这就是海原县史店乡米湾村,一个回、汉杂居的山区村。米湾村辖10个自然村,全村有646户,3450人,其中回族135户,650人,党员58名。耕地总面积亩,其中水浇地3500亩;有退耕还林9501亩。有完小2所,教学点2处,水库2座,机井2眼。

  多年来,该村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将民族团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村“两委”班子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持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蓬勃发展。全村经济总收入实现了翻番,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全村回汉人民,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勤劳致富,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进步歌,成为海原县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凝心聚力谋发展 米湾村党支部一班人从思想深处深刻认识到,面对当前新形势和工作中诸多新任务,没有稳定的大环境,没有民族的大团结,本村经济要想发展就无从谈起,要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前提是回汉民族团结一心。首当其冲就是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指挥部”的作用。为此,村党支部首先从狠抓自身建设入手,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制定完善并认真落实党支部及党员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在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使“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村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自觉性。“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回汉党员、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2008年,米湾村荣获中卫市文明村称号;2009年,米湾村获得中卫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称号,村支部书记徐海涛获得海原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称号;2010年底,米湾村党支部荣获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各项经济指标跨进全乡前三名。

  以人为本讲民主

“我们这个村,回汉族之间一直很团结。即便有些小纠纷,村党支部也是一碗水端平,化干戈为玉帛,谁要是在回汉村挑起民族纠纷,党员干部首先不答应。”说这话的是村沟回族党员李进贵。多年来,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形成了共识:团结和睦才能促发展,因此大力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凡属村里的重大事项和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坚持交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村集体公益事业等等,都由群众说了算。村支部、村委会带领群众精打细算,使用好每一笔集体收入,所有应用开支都交民主理财小组议事会把关、签字、盖章,大项开支交群众集体讨论通过。这种有事同群众商量,视村民为主人的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全村回汉人民的积极性,老百姓的气顺了,心齐了,村里的事大家积极出谋划策,共同帮助推进落实,为加快米湾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患难与共显真情

  米湾村的10个自然村里,其中有2个回族自然村,回族人口数占全村总人口的19%。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汉族群众抓住机遇,外出务工、经商,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相比之下,居住在大山里面的村沟、谢沟两个回族村,经济发展较慢,生产生活条件较差。针对这种发展不平衡状况,村“两委”班子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提出“少数帮多数,先富帮落后,回汉共致富”的口号,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他们先后把13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9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让村干部“富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16名党员与32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县上、乡上的救济物资来了,优先发放给回族村子;优惠政策来了,优先照顾回族村子;工程项目来了,优先安排回族村子;外面投资来了,优先考虑回族村子。

  村沟、谢沟的回族群众,生活在大山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长年干旱少雨,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这里回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针对这一难题,村“两委”班子从回族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想方设法为回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通过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积极努力争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县、乡、村多方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为村沟、谢沟新修公路8公里,架设高压线路7.5公里,改造低压线路5公里,安装变压器1台,铺设引水管道5000米,建蓄水池2个、水窖51眼。在新修村沟、谢沟的公路中,由于资金紧张,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施工。汉族群众听到后,便纷纷自发捐款、作义工,使工程提前顺利完工;回族群众的人畜饮水要从汉族居住的村子引下来,汉族群众主动出工帮助架设水管,并且无偿提供水源,使村沟、谢沟的广大回族兄弟告别了饮用水困难的历史,从根本上解决了行路难的状况,让回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汉族群众兄弟般的民族感情。在这一片蓝天下,回、汉两族互相尊重,有事相帮,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干群同心促和谐

“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邪气就压不住,正气就抬不起头,村干部的工作就无法开展,各项工作就停滞不前。”米湾村支部书记徐海涛这样说。为了使民族团结的思想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村“两委”在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局及史店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在团结、稳定、发展、繁荣的治村方针指导下,教育全体村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族人民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信念,做到在民族风俗上、宗教信仰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村干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三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通过唱响“ 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活动落实到位,通过结合教育月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使民族团结的谐音唱响在每一个回汉群众的心中。此外,村里把矛盾纠纷作为突破口,建立了以无职党员为主体,老干部、老党员、村干部以及有威信的清真寺阿訇、乡佬等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过去的“积案”全部得以解决。同时,还建立了信息小组和信息员,让调解触角延伸至村组各个角落,使一般性矛盾纠纷解决不出村组。健全的矛盾调解机制,使矛盾纠纷显著减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人们不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操干戈,乡亲邻里关系和睦了,为推进和谐米湾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团结之花遍地开

  人们赞美蜜蜂的可爱,那是因为蜜蜂用辛勤的劳动酿造了芬芳的甜蜜;人们讴歌劳动的光荣,那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无尽的财富;人们感恩温暖的双手,那是因为这双手给了他希望和梦想。当我们看到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脸上洋溢着快乐的8 名贫困学子时,不仅会为这种场景而感动,更会感激于让这些贫困学子圆梦的米湾村“两委”班了成员。去年8月,对于米湾村来说,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村里为考上大学的8名大学生开欢送会,会上为每一名大学生发放1000元助学金,这在米湾村已不是第一次,为了让村里贫困的回汉族群众家庭大学生正常入学,村“两委”班子成员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每年如期为这些贫困学子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厚爱。

  人们常说:没啥不能没钱,有啥不能有病。2009年,汉族村民李吉庭得了尿毒症,花费了近十几万元,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眼看着到了年关,别人家高高兴兴办年货,自已家里冷冷清清。正在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村党支部书记徐海涛带着全村回汉群众的捐款8000元送老李的手中,让他们购臵年货,开心过年。村里的回族群众还给他家送来了油香、馓子和麻花等物品,李吉庭含着热泪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帮助我的回汉族兄弟们啊!”

  每年春节前后,史店乡苍湾村的回族群众都要举办农民运动会,在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便是米湾村汉族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他们踩着高跷,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赶来助兴。苍湾村村民李德宝说:“我们乡回、汉族群众关系历来很好。汉族有人家新生了孩子,更愿意在回族人家中为孩子认干亲。春节到了,回族群众会到汉族朋友家中去拜年,到了回族传统节日开斋节,汉族群众同样会向回族朋友贺节。”

  米湾村还有一个生活细节很感人:不论是组织活动,还是娶媳嫁女,不论是一般聚会,还是出差旅行,回族办喜事,会请汉族朋友参加;汉族有嫁娶,也不忘邀请回族朋友。

  致富路上手牵手

  民族团结把人心和力量凝聚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米湾村的汉族群众素来擅长建筑装潢,他们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回族乡亲,“现在回族兄弟做的活跟我们一样好呢!”汉族村民杨志国说。谢沟村回族村民马黑目前几年日子过得比较拮据,在汉族建筑装潢业大户张成荣的带动下,马黑目也开始学习这行技术,现在家庭殷实、夫妻和睦,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频繁的经济往来,使回汉群众加深了理解,融恰了感情,增进了团结。

  米湾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为发展村里经济,让群众增收致富,结合土地产出低的实际,村“两委”积极研究,多方了解致富信息,并立足于本村实际,确立了发展农业和养殖业的思路,提出了以蔬菜种植温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围绕重点发展两个产业:建筑装璜业和小茴香种植业;新建一个养殖示范村:建立以李湾自然村为中心的养猪示范村;培育两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香水梨种植规模500亩,发展壮大温棚种植的“212”工作思路,团结务实,开拓进取,转变观念,勤政为民,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村有建筑装璜户56户,从业人员187人,年创收可达60万元,小茴香种植5000亩,预计创收40万元。今年又积极争取项目,修补了米湾至樊堡的渠道,落实了郝沟至小沟渠道的配套设施,在村沟、谢沟两自然村新建集雨场130户,帮助群众新建温棚20个,为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该村积极推行便民服务工作,并秉承“热情、周到、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宗旨,以“心里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服务理念,确保最大限度地使群众得到实惠,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用心血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民族工作先进事迹材料3

  用爱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记伊犁师范学院易延坚教授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易延坚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都倾注在他所热爱的事业上;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各族学子的爱心,全部溶铸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用自身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好儿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他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伊犁州优秀共产党员”、“伊犁州道德模范”、“伊犁州师德标兵”、“伊犁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伊宁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伊犁师范学院“优秀指导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共产党员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易延坚老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几十年来他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用爱心浇灌着莘莘学子的心田,用无私的帮助温暖着贫困的大学生群体。几十年来,易延坚老师用大爱无疆的情怀,为各民族学生支撑着一片希望的蓝天——帮助他们考上大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甚至还为他们的就业铺平道路,让他们各自在人生的旅途上健康地前行。

“是易延坚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在我的心中,他就是我的汉族父亲。”每当外界对维吾尔族小伙儿木沙江与一个汉族老教师同在一个屋里生活的事实产生怀疑时,木沙江就会用这句简单、质朴的话来解答别人的疑惑。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儿,一个汉族老教师,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故事?这还要从2002年说起。

  2002年,易延坚老师教授2001届维吾尔语言文学班《汉文作品导读》课。木沙江是这个班的班长。刚入大学,母亲就不幸离开了人世,父亲又患了癌症,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有80多岁的奶奶,他和还在上中学的弟弟、妹妹陷入了生活的困境。想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木沙江顶住压力,依然坚持学习。木沙江回忆起那段难熬的日子,眼圈不由得红了,“每天最后一个进餐厅,买最后卖不掉的饭,因为价格便宜分量足;同学们吃剩下的馕常常就是我的一顿午餐或晚餐。农忙时节,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必须放下学习回家种田,因为那40亩地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木沙江的学习成绩依然排在班里的前几名,年年拿国家一等奖学金。易延坚得知这些情况后,2003年把木沙江接进了自己家。来到易老师家后,有一件事让木沙江十分感动:“他知道维尔族人的生活习惯,每月给我250元钱生活费,让我每天三顿饭在外面吃,过了一段时间我无意间看了他每次买菜的本子,他们两人一个月的吃饭钱不到160元钱。于是我坚决要求与他一起在家里吃饭,不再下馆子了。为了尊重我的生活习惯,易老师把做饭和吃饭的用具全部换成了新的。从那以后,我们一起吃饭。”

  锅碗瓢盆全部换成新的,曾经是自己儿子的卧室如今更名改姓,每天按时按点做饭,偷偷把木沙江开线穿破的衣袜缝补好,时不时往木沙江的口袋里塞着必用的零花钱。每晚灯下,易延坚总在木沙江身边辅导汉语。木沙江的鞋子破了,他就为他买新的;木沙江要回家去,他就为木沙江准备好路费,给他的奶奶买好补品、给他的爸爸买好药、给他的弟弟妹妹买好学习用品。暑假到了,易老师要木沙江赶快回家帮助家里干农活,他则为木沙江洗他的衣服、床单、被套等。“肉孜节”到了,易老师又备上礼品、带上钱和脱贫的好办法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海努克乡看望木沙江的家人。每年3月23日木沙江生日这天,易老师就会给他送相册、日记本、钢笔等,还为木沙江做他爱吃的菜。

  易延坚老师在关心木沙江生活的同时,更关心他的政治进步和学业进步。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经常对木沙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帮助木沙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指导木沙江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他手把手指导木沙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一字一句帮助木沙江提高汉语水平。木沙江在以优异成绩获得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的同时,汉语水平也达到了8级,也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如今,木沙江已成为伊宁市第三中学的一名优秀的双语教师,特别值得骄傲的是,2010年伊犁州双语班高考状元就出自木沙江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几年来,木沙江先后被授予“优秀班主任”、伊宁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面对这些成绩和荣誉时,木沙江总是深情地说:“是易延坚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他是我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是我永远的汉族父亲。”“易老师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没有以前好了,汉族哥哥(易老师唯一的孩子在内地工作)也不在他身边,作为他的维族儿子,我一定要照顾好我们的父亲。”木沙江说道。他常在工作之余回家看看,看看他的汉族父亲,与父亲分享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乐趣和成绩,当听到木沙江取得的成绩,看到木沙江成熟的表现易老师会心地笑了;当遇见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时,木沙江也都会给汉族父亲讲讲,听听父亲的建议和意见,就这样木沙江在一天天中不断成熟。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木沙江在社会和学校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批热比娅等“三股势力”的罪恶本质,赞誉易延坚老师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歌颂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010年6月,在易延坚老师的关心和资助下木沙江已经完婚。在婚礼上,易老师受到了木沙江一家所在的村庄的维吾尔群众的最高礼遇。作为木沙江一家最亲的人易老师被推荐为婚礼主持人。这又成为践行民族团结的又一段佳话。

  像这样,曾经接受过易延坚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上资助的,在回族、哈萨克族、汉族和维吾尔族学生中都发生过。20多年前,病魔夺走了妻子年轻的生命,留下了一个11岁的孩子和一堆债务。直到今天他穿的袜子是补了又补,眼镜也是粘了又粘,上课时提的包也布满了一针一线缝补的痕迹。多年来被他救助过的各民族学生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仅在他的家里,和他同吃同住的各民族学生先后有40多名,资助费用高达10余万元。易延坚老师所做的这些事不胫而走。《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伊犁电视台、《伊犁日报》、《伊犁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易老师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当记者问起易老师为何要这样做时,他回答道:“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庭,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尽了我该尽的义务。”易老师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05年,伊宁市70多岁的巴拉提老人专门找到易延坚老师,拿出2000元来资助易延坚老师帮助的木沙江和吉力力;2006、2007年又先后捐资5000元资助了2名哈萨克族、2名维吾尔族和1名汉族学生。如今巴拉提老人每年都拿出相当数额的资金来资助贫困大学生。

  易延坚教授的事迹更是深深带动和感染了伊犁师范学院的很多干部、教师和学生,以易延坚为代表的“珍视民族团结,用爱心关爱学生、温暖社会”的良好风气在伊犁师范学院已经蔚然成风。2005年底,伊犁师范学院全体党员自发建立起“党员助学基金”,每位教职工党员将每月工资的1%捐出作为学院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外语系学生自发开展了“每月捐助一元钱”活动,先后资助了10名高中生完成学业,有的还考入了大学。大学生中普遍开展了“民汉学生手拉手,团结奋进共进步”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各族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各民族优秀大学生400多人参加了“爱心义务家教”青年志愿者活动,免费为贫困家庭子女进行学习辅导,成为伊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艰苦朴素的易延坚是伊犁师范学院各族大学生心中的标杆,是学院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是学院各族师生员工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