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3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2-11-05 03:53:14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3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以供借鉴。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3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浅析

  甘肃高台县骆驼城学区健康小学

  赵宗荣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以保证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策略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动态的心理教育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知力、自控力,从而帮助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偏僻农村,实在是太匮乏了,根本跟不上当今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心理需求,当今的社会化心理问题多多,学生家庭问题、学校的教育等各种新时代所出现的问题,都导致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在的好多农村小学,并没有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列入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学校教育范畴中,有些只是在对学

  生的专题教育中适当设计了相应的内容,这与老师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也有很大的关系,没有办法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学生讲解和疏导。下面就如今学生所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习以为常”的现象——现状的缩影

  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在平时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之一: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打!没问题!”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现象之二:老师对学生说:今晚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就别进教室!”第二天早晨,果真有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不了门,干脆逃学了。

  现象之三:老师对考糟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来了!”这个学生低着头,忍受着教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怨怒”的目光。

  现象之四: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再讲话。

  现象之五: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20遍,再错罚做50遍,依次翻番”。结果有的学生在做作业时从下午放学一直做到凌晨都没有做完,他还敢上学吗?

  现象之六: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用书本打在脸上,导致颧骨肿得像小馒头,家长找老师论理,学生还极力阻拦不让家长去

  学校。

??

(二)看不见的危害——心理伤害

  上述这些现象,已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惩罚,心灵上的伤害,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

(1)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等不良的心理。教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使学生产生羞愧、自卑、失落、逆反等心理现象,学生会产生焦虑,甚至封闭自己,性格变得孤僻。

(2)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例如家庭纠纷、父母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实在是太普遍了,这将是一个很严肃的社会问题;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教师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如厌学、自卑、压抑、胆怯等心理问题。

(3)在平时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挫折与焦虑。由于应试教育流毒极广极深,从小学到高中,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儿童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长期被我们广大教育者所忽视的问题。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针对以上所列举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育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运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相关的考试评价系统及切实有效的监控机制,加强对学校的政策导向、微观调控,建立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机制。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在校时间、考试规模及次数,严禁考试按学校、班级、个人排名次,杜绝以单纯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教师实绩的现象。

(二)加强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育心”专项培训。学生心理要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是前提。针对教师现状,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当其冲。其次要大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三)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心育”常规活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应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学校教育工作的始终,倡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多种方式,寓心理教育于无痕中。学校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举办各种“健康讲座”,成立 “心理咨询

  室”,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设性意见。

(四)开辟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区“关心”教育网络。努力推行“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方法,让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中接受一致的教育,形成一致的健康心理。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校要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作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2]姚本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0,(4).[3]《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14日,《不少儿童受不良心理感受困扰》

[4]《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21日,《六成小学生为成绩烦恼》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但由于诸多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错位和各种竞争带来的压力,少年儿童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说谎、自私、任性、焦虑、抑郁、耐挫力差、攻击性强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挠。因此,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以保证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

  一、优化教师素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学生可以怀疑父母,质疑朋友,但很少有人否认教师。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不仅仅是教师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更主要的是我们教师的奉献精神和人文素养吸引和教育了学生,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的一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素质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做到一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要认真学习,广采博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内涵,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而且可以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时能引经据典,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知识的传授、思想的启迪;二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既能因材施教,激活每一个学生努力向上的内在动力,又能以长者的风度,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的言行,以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他们愿意把老师当作朋友,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这样,我们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教育的主动地位,让一些潜在的矛盾消除在萌芽之中。三是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教育他们,处理好学生日常心理问题,解除学生心理疑难,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二、走进学生心灵,用教师的爱陶冶学生的情操

  现在,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似乎越来越感到困惑: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有的很自私,有的攻击性强,有的一会儿张狂,一会儿又郁郁寡欢??他们在宣泄什么?他们有什么不满?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呢?或许,在这种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孩子的眼睛被迷惑了,孩子的心被扰乱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除了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关心他们的考试分数以外,对孩子又了解多少又关怀多少呢?他们缺少的是正确的引导,是内心深处的爱抚与慰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教师要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从关怀爱护入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今年,我到一个班上去顶替语文教学,开始由于不熟悉,课堂上面对众多举手的学生,我只能照着花名册点名字。一次,当我点到卢宇飞这个名字时,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很奇怪,在同学们目光集中的地方,我看到一个男孩子低着头慢吞吞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面对我的提问,他除了茫然地看了我一眼以外,就再也没有抬起头来。这时,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是我们班上最笨的学生,我们老师从来就不喊他回答问题。”听了这话,我的心一阵颤栗,再看看这个孩子,头低得更很了,我只好先让他坐下来。下课后,我找到了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了解情况,老师们普遍反映,他大脑迟钝,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单元测试从没有及格过,平时下课也很少出去玩,大都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并且说和他差不多笨的还有两个同学。

  最让我感到寒心的,是在下一次的上课时,我对同学们说,认为自己是笨孩子的请把手举起来,话音刚落,我竟然看见三只小手从深埋着的头颅的旁边颤巍巍地举了起来。我的心像被针扎一样难受,人莫过于心死,这几个孩子不但老师同学们把他们看作另类,就连他们自己也从心里承认了自己的愚笨。面对这种情景,我激动地告诉大家:“孩子们,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没有美丑、优劣之分,你们都是那样聪明漂亮,成绩不好,是因为前面有些知识没有掌握好,并不是自己愚笨的原因。”这时,我瞥见刚刚举手的三个孩子有的悄悄地抬起了头。于是,我便逐个走到他们的身旁,拍拍他们的肩膀,摸摸他们的头说:“人,要想让别人瞧得起自己,首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要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在以后的课间时间,我尽量地和他们在一起,及时帮助和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并且想办法从他们身上发现优点,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们,让他们逐步地树立信心。面对从未得到过的表扬,三个孩子脸上开始挂上了笑容,学习成绩也慢慢地有了提高。

  针对这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作为老师不是给他们施加压力,强迫他们花更多的时间把学习成绩赶上去,而是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尽可能地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帮他们树立自信心。相信,只要给他们一缕阳光,他们也会露出灿烂的微笑,给你一个灿烂的回报。

  可见,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去暖化他们冷漠的心,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

  三、搭设教育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净化心灵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不能立足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规划,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门课程,甚至寄希望于开展一两次活动,请一位心理资深教育专家举行一两次讲座。殊不知,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绝不是每周上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听一两次讲座就能实现的。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说教上,而应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融入生活,在实践中让他们得到心灵的熏陶,在参与中引导他们合理释放自己,进而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行。近年来,我们注重搭设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陶情、益智、健体的同时培养了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是突出主题活动。我们依据学生年段特点,把对学生的教育与月重大节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月一个教育主题。如三月份的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主题教育,要求学生为母亲送上一份礼物,从今天开始培养自觉做力所能及家务事的好习惯。活动期间,既有宣传教育,又有行

  为成果展示,使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得到具体体现。二是活跃课间活动。学生课间活动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释放自己心理的最佳时间。我们一是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或几个同学选择一样课间有益的活动器材,参与一种有意的活动,如有的学生准备的跳绳,有的学生准备的呼拉圈,有的准备的羽毛球等等,学生在课间充分地利用这些器材,三人一组五人一伙地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二是鼓励教师在课间与学生共同参与娱乐活动,这样不仅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做有益的活动,而且密切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三是建立学校、班级两级课间活动引导机制,学校文明导行岗坚持课间挂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不良行为给予引导纠正,班级设立的文明导行员、安全保护员、卫生保洁员,坚持对本班学生的课间活动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三是发展特长活动。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就会减少心理的压抑感,甚至避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我们鼓励学生每人都要有一样兴趣特长。一是坚持在每周二下午开展学生兴趣特长培训活动,如“书法、绘画、器乐、球类”等,做到指导规范,效果明显;二是定期开展学生兴趣特长展示竞赛活动;三是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选择参加一项兴趣特长参加培训。用健康有益的爱好,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四是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发展能力,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我们在银纺公司、交警大队、消防大队、车桥公司、南河电厂、防疫站和赵湾中心小学等地建立了七个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到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带领学生到我县最边远最贫困的山区小学——赵湾中心小学去体验生活,和那里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让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充分享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独生子女们,亲身感受到大山里孩子生活的艰辛,学习的勤奋。学生们不仅在体验中培养了战胜困难的耐挫力,而且山区孩子的贫困艰难生活也震撼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使他们自愿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加强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群体,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

  四、整合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中健康成长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我们注重整合学校、家长、社会教育资源,让家长素质的提高,社会民众的关注与学校教育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近年来,我们一是坚持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全员培训,让他们了解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接受新的教育子女方法,构建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明确自己在子女教育成长中的地位,从而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注重架设教师与家长沟通,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形成教育的合力,我们通过“老师家长月交流卡”,设立“教师网络信箱”、“校长信箱”、开展“学期征求家长意见”活动,广泛地与家长接触,让学校、老师了解学生在家及在社会上的系列表现,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使教育不留空档,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始终在有效地监控之下,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的滋生。三是调动社会力量,关注弱势群体孩子。当前,由于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和人才流动的开放性,给传统的家庭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留守儿童、单亲孩子、孤儿等特殊群体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一方面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关心他们学习的同时,采取完善心理咨询体系,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等多种办法,引导和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我们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社区联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为这些弱势群体的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使他们在物质上得到必要的满足,精神上得到最大的慰籍,让他们在同一蓝天下共享快乐,健康成长。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校要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作出最大的努力。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一对一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

  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是否受到尊重关系到他的心理健康,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心灵更加敏感脆弱,也需要受到尊重。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心理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四.改变刻板的教学风格,培养学习兴趣

  基础心理学认为,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者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所以,让教学变得更灵活、生动、富有色彩、制造动态效果,加点创意,营造让学生感兴趣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我们作为教育者,希望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哪种人?

  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为此,在具体执行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满足合理需要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个小学生,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相反,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事实一再表明,满足合理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者受到压抑,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人的心态和行为就有可能趋向极端化,甚至铤而走险。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或罪错行为,绝大多数都与合理需要得不到适当满足有关。学校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机构,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敢策建立起来的正规的、完善的教育系统。因而,就满足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言,所提供的机会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权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会部门都无法相比的。为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自觉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个体间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满足的正常途径能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教育者对此必须充分注意。

  2.提供指导

  指导包括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集体辅导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是指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辅导,使之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必定或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能以积极自觉的心态有效地面对。比如新人学的小学生,由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了学校的小学生,随之而来的是主导性活动的变化,由先前的做游戏为主变为以学习为主。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主要活动的变化,家庭与社会的要求也不同。小学生要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要写作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已成为必须履行的社会义务。如此巨大的变化对所有学童来说都会遇到对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再比如高年级小学生,面对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也有心理准备问题、心理适应问题,所有这些共性的问题都需要教师或其他人员有计划地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导,否则就会遇到困难,就可能出现困扰,不利于身心健康。个别指导主要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比如,对个别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的帮助,针对个别小学生存在的某些消极的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问题,如逆反心理、,厌学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点所给予的帮助、所进行的调整等均属个别指导。

  3.及时调治

  我们知道,学校是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机构,有许多工作要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小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不可能都用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因而无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视,工作多么细致,效果如何显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总会有少数或个别小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以及班主任和辅导员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并能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定型,各种心理问题即使比较严重,只要及时发现,善于识别,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调治,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后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点不在于治疗而在于识别,要能及时发现,以保证及时有效地得到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治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相应的咨询辅导机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3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准考证号: 0*** 姓 名: 张 清

  专 业: 心理健康教育 办 学 点: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教师: 李 江

  2012年 12 月 06 日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它也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动态的心理教育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知力、自控力,从而帮助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而且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现状 策略 途径

  3456

  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心理特征

  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

  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而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的矛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具体实施方案:可以讲一个名人或伟人艰辛的心路历程的故事;组织看一部放映名人成长过程的影片,启发学生懂得实现理想,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同时注意培养一些学生,尤其是在班级中有影响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然后形成班级核心,借以影响全班。为引导他们理智处事还需要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用理智控制情绪而获得成功的人”的故事材料,同时也收集“因感情冲动而造成终身后悔”的反面故事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并试图改正其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不统一这种现象。

  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已见,对教师的要求,合乎已意的去办,不合已意的就拒绝或僵持,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从而导致其自制力、控制力不强。

??

  看不见的危害——心理伤害

  上述这些现象,已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惩罚,心灵上的伤害,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如以下几点:

  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

  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等不良的心理。教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使学生产生羞愧、自卑、失落、逆反等心理现象,学生会产生焦虑,甚至封闭自己,性格变得孤僻。

  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例如家庭纠纷、父母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实在是太普遍了,这将是一个很严肃的社会问题;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教师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如厌学、自卑、压抑、胆怯等心理问题。

  在平时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挫折与焦虑

  由于应试教育流毒极广极深,从小学到高中,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儿童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长期被我们广大教育者所忽视的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尽管当前教育杂志和报刊上有许多文章呼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些先进的学校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但从总体上讲,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普遍,在一些学校中冷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存在着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上的误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行动动力。这里,首先必须区分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某些区别。尽管“学校心理咨询”也在不断扩展,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存在着该概念典型的范式,即它与心理疾病有关,以心理专家对个别来访者的咨询为主。这在学校中也是必要的,但

  011

  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常常用心去听他们诉说,适时进行疏导、教育。为他们保守小秘密,做他们的大哥哥。从而帮助他们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让他们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的好心态。

  创造环境,多样教育,因材施教

  我国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让不少的学生感觉很机械,无乐趣可言,为了提高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教学变得更灵活、生动、富有色彩、制造动态效果,加点创意,营造让学生感兴趣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心理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树立榜样效应,陶冶高尚情操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的完成自我认知,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参照点,在小学语文和品德教材中和课上,选入了大量优秀篇章。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条途径进行:

  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一方面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学校应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4)同时可采用个案教育方式。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5)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的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自己设计心理调查表。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分别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6)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

-